水利建设现场会讲话

2022-08-25

第一篇:水利建设现场会讲话

廉政文化建设现场会讲话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省和济宁市关于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的有关要求,总结工作,交流经验,查找问题,安排部署下步工作任务,推动全市廉政文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开展。刚才,我们共同参观了3个单位的廉政文化建设现场,5个单位作了交流发言,命名表彰了10个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总的来看,这些单位

的廉政文化建设各有特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成效明显,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下面,就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廉政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廉洁自律与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是新形势下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又一重要形式。近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组织紧紧围绕加强党员干部廉洁勤政教育,坚持寓教于理、寓教于文、寓教于乐,注重树品牌、育载体、建阵地,积极开展一系列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尊廉崇廉的良好社会氛围。廉政文化品牌建设成效初显。充分挖掘孟子廉政思想,深入开展“六个一”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初步形成了独具邹城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品牌,广大干部群众接受和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社会效果越来越好,上级纪委给予了充分肯定。廉政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积极创新活动方式,先后开展廉政书画作品展、优秀廉政悟语征集评选、《廉政准则》知识竞赛、廉政文艺演出等活动。如市交通局举办的廉政书画展、中心店镇举办的党史知识竞赛,均取得了明显效果。廉政文化载体建设日益完善。结合纪念建党90周年活动,进一步丰富廉政文化长廊内容,拍摄制作廉政公益广告10余条。特别是城前、唐村、石墙等镇专门安装了LED大屏幕,滚动播出廉政格言警句,营造了浓厚氛围。正是通过这些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都很强的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启迪和教育,思想境界得到了不断提升。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构筑立体惩防体系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反腐败斗争的迫切需要,也是营造风清气正环境的现实要求。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制权、管钱、用人”规章制度,依法依纪从严查处了一批腐败分子,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惩治腐败的信心和决心。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仍然易发多发。有的干部思想萎靡,信念动摇,宗旨观念和公仆意识淡薄,最终走上了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的道路。更应该警惕的是,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腐败现象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渗透到一些人的日常行为之中。有些人对目前社会上“看病给红包”、“采购要回扣”等不正之风视而不见、见怪不怪,甚至出现了崇腐羡腐、笑贫不笑贪的扭曲心理。腐败的本质是一种文化的没落,反腐败斗争不仅仅是一场政治上的斗争,也是一场先进文化与腐朽文化的较量。这些问题的存在,归根结底是落后腐朽文化影响和侵蚀了人们的思想,廉政文化的缺失导致了行为的违规。尽管我市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已开展多年,但是面上气氛不浓、点上缺少深度、形式偏于单一等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党员干部面临着形形色色腐朽落后思想侵蚀的危险,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实践证明,不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反腐败就可能因缺乏先进文化的精神支撑而失去应有的力量和效果。必须用更大的力度、更活的内容、更深的理论、更多的形式,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强化党员群众廉政教育,让廉洁勤政的要求内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自觉行动,让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反腐倡廉工作中来,不断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深厚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舆论氛围。

二、把握规律,抓住关键,努力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质量和实效

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既需要把握规律、丰富形式、注重载体,又必须贴近实际、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不断增强廉政文化的渗透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质量和实效。

一要丰富廉政文化的形式和载体。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内容必须丰富,形式必须多样,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就我市而言,廉政文化建设还存在着形式单

一、载体缺乏等问题。因此,必须不断创新廉政文化形式,丰富廉政文化载体,切实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感染力。要坚持把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廉政文化的多样化、艺术化、亲情化和人性化,增强廉政教育的效果。在新闻宣传上,要采取在电

第二篇:管理体系建设现场会讲话稿

李局管理体系建设现场会讲话稿 同志们:

国家局组织召开这次行业管理体系建设现场会,主要的目的是贯彻落实全国烟草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的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深入总结交流行业一年来贯标工作经验,重点展示湖北工商管理体系信息化实践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重点,推动行业基础管理的持续提升(全面推动行业基础管理上水平)。会上王平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前一阶段行业体系建设工作,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我完全同意,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湖北工商为这次现场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观摩现场,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体系建设工作在促进基础管理上水平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启动和实施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具体做法。***等8家单位就本单位的体系建设工作作了很好的经验交流,发言内容基于实践,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希望大家认真思考,合理借鉴,采取有力措施,将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灵活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去,持续深入有效地推进本单位的体系建设工作。

行业自2006年启动体系建设工作,从2007年开始一年召开一次行业会议,07年成都贯标工作座谈会,08年的平谷行业企管会,09年的浙江现场会,今年我们在湖北召开的

1

是行业开展第二轮贯标以来的第四次大规模行业会议,也是继浙江会后第二次行业贯标工作现场会。几年来,全行业以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为抓手,健全标准,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初步搭建起适应企业发展战略和组织架构的管理平台;质量管理的文件体系、审核体系和考评体系已初步建立;行业普遍围绕核心业务,着眼于构件系统化的流程体系,促进各专项业务的程序化管理;工作中注重体现“突出运用、突出创新、突出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实际问题”的体系建设总体要求,结合“基础管理的五项工作”,坚持贯标与对标、基层创优等工作统筹策划,系统推进,总体上行业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总结经验和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客观审视和认真分析目前影响和阻碍体系建设工作深入推进的制约性因素。我想可能其中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制度层面的也有技术层面的。这里我谈三个方面:

一是在管理理念上还未实现由传统型向全面质量管理的转变。由于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烟草专卖专营管理体制,企业长期受政策性保护和保有垄断性资源优势,一些企业自身内在的成长能力并未因效益和规模的增长同步提升,缺少面对市场竞争的动机和能力,市场竞争主体意识和忧患意识不强,变革和创新意识薄弱。部分单位体系建设仍存在着表面重视实际轻视,机构存在人力资源配备不精不优

2

的情况,导致体系建设在一些单位推进受阻,很难有实质性进展和突破。我们一直提倡要自主建设,可是一些单位仍存在着观望和等靠思想,体系建立模式复制、体系文件架构复制,甚至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的复制,在行业一些单位还时有出现,管理上因循守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管理僵化和思维惰性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体系建设创新运用的步伐。有的单位没有把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放在提高夯实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上,为贯标而贯标,重经营轻管理,凭经验走老路的思想在一些领导干部中还客观存在。以上这些意识形态的问题都直接影响了贯标工作的定位、推进力和推进成效。我想这也是主观上导致“两张皮”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是管理的系统方法理解认识不深,贯彻执行不力。管理覆盖企业的方方面面,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多样性。不论是质量管理八项原则还是现代管理理论都强调管理的系统方法,即系统管理的思想。有的单位体系建设工作与行业核心业务工作结合不紧密,贯标之初和实施过程中未能进行通盘考虑和系统策划,无论是人员配备,还是工作条线的工作开展都是纵向推进,各归各位,各说各话。部分单位过多依靠体系主管部门,未能与专业工作形成合力,体系主管部门推体系建设,各业务部门抓业务,形式上和推进方式上都呈现“管理”和“经营”的割裂并行,导致多龙头放水,从而

3

影响企业的整体运转效率。另外体系文件的系统性、协调性问题;文件策划和流程梳理中的片面性和局部性问题;质量目标的策划不科学全面,未能突出重点和指标引领作用的问题等等,实质反映的就是系统管理思想应用不当,体现不到位。我们或缺的正是一种大局观和系统考虑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一种运用系统思想和系统分析方法来指导管理实践活动,解决和处理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想这方面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能力和方法的问题,需要我们引起足够重视。

三是在体系的运行上还未能完全体现过程控制。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任何一项或一组活动均可视为一个过程,无论是市场竞争主体的工业公司还是营销主体的商业公司,其整个业务运营和管理活动都可看作是诸过程及这些过程的组合。过程的结果就是产品,对工业来说产品既是实物产品也是无形服务,商业主要是营销及专卖执法服务。为使企业有效运转,就必须运用“过程方法”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贯标工作中大部分单位都进行了流程梳理,但是往往贪多求全,忽视企业内部关键流程即直接或间接产生价值增值的流程的识别,使流程管理流于形式,运行效率低下。它们的数目可能只占全部数量的20%,却对整个组织的绩效发挥着80%的决定性作用。有的在流程管理中未能直面企业目标,在过程梳理和策划中没能重新分

4

配职能和配臵资源,流程管理的增值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另外,还有流程固化与优化的问题,流程一旦确定,很难随着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和政策要求进行及时调整,导致流程控制与实际运作的脱节,流程的制定和显性化并未带来员工真正的理解和认同,制定的流程执行不力。过程控制方法以及PDCA循环思想未能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运用,受控客体未对控制主体产生反作用,未形成控制的反馈回路,也没有真正形成闭环控制。以上这些问题都是贯标中客观存在必须去直面、分析和逐一解决的问题。

只有理性认识存在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改进和提升,下面就如何贯彻好本次现场会精神,深入有效开展好体系建设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把握方向,深入理解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对基础管理上水平的现实意义

纵观历史发展变迁,每一次变革都是从思想认识层面发起的,思想认识是否真正实现转变和得到公众认同是每一次变革的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强化基础管理,确保行业管理水平与内外部形势发展相适宜,成为体系建设工作助推卷烟上水平的当务之急和重要课题。行业一直以来坚持把发展建立在可靠的市场基础和扎实的工作基础之上,深入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大力推进卷烟工业企业组织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企业由“大”变“强”,

5

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品牌;扎实推进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传统工业企业向现代公司转变。去年以来,国家局明确提出“卷烟上水平”,把实现“卷烟上水平”作为行业今后一段时期的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今年我们制定了“卷烟上水平”总体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包括“基础管理上水平”在内的五个实施意见和11项配套政策措施。原料保障、技术创新、市场营销、基础管理四个方面上水平是“品牌发展上水平”的灵魂,“卷烟上水平”要建立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烟草产业结构和五个方面上水平的工作基础之上。行业基础管理上水平对实现“卷烟上水平”具有重要的基础保障和持续支撑作用。《实施意见》中我们强调要“注重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贯标的规范作用、对标的引领作用和创优的激励作用”,国家局就是要把贯标作为加强基础管理的抓手和载体,去引导、督促和推进。推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就是要以夯实管理基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规范作用,不断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实现行业又好又快发展与“卷烟上水平”是我们的共同目标和不懈追求,管理基础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根浅则花弱,根深则花盛。如果不注重基础,不提升短板,不挖掘和提升管理能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谈不上实现“上水平”。

6

明年是开展贯标工作的第五个年头,也是未来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目前行业贯标工作正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变革和发展的时代,我们必须意识到,一方面,这些改革发展成果客观上要求行业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制度加以巩固。另一方面,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深化的过程,企业要想在改革的浪潮中立得住、站得稳,就必须坚持改革与管理并重,实现行业深化改革与夯实管理的齐头并进。ISO9000作为国际通用的管理标准,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管理的思路和方法,要进一步明确它的宗旨(持续改进),把握它的精髓(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掌握它的核心(PDCA循环控制方法),建立起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综合管理体系,通过系统的管理企业内部的各项业务活动,实现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和企业内部组织间的高效协同运转,推动企业组织绩效的达成和管理水平的不断升级。总之,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体现科学发展观思想,符合“卷烟上水平”的总体要求,顺应行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行业工商企业打牢“根基”,修炼“内功”的必然选择,更是管理迈向现代化和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可持续提升的实践途径。因此我们要站在行业科学发展的高度,站在“卷烟上水平”的高度重视和夯实企业贯标和基础管理工作,并且要坚定不移,常抓不懈(持续推进)。

二、今后一段时期,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就是要

7

围绕“卷烟上水平”这条主线,抓重点、提效率、上水平

抓重点:一是要抓好体系目标管理。要切实加强体系建设的质量目标管理工作,把目标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好的思想方法应用到目标体系建设中去,实现质量目标的层级管理、梯次推进、循环控制和持续提升。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突出行业的中心工作,又要聚焦企业阶段性的战略目标,除对企业内在管理能力、过程控制能力、科技研发能力、营销创新能力等进行重点反映外,还要结合对企业管理短板的改进和提升。要定期系统分析目标体系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根据烟草行业和企业自身发展实际,适时增加新的指标,提高已达到指标的设臵标准,删除与企业发展背离、不能引领企业提高改善的企业目标。对质量目标体系的修订完善,既要体现客观性又要体现引领性,既提倡创新性又要保持连续性。同时要注意目标的可接受性和富于挑战性的统一,以及可考核性与尊重职工感情与价值认同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正向激励作用,减少由于指标设定或强调片面性考核所产生的负面效应。由于质量目标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需在广泛实践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做出调整。

二是要抓住核心业务流程。这里要再次提到流程管理的概念。流程按功能可以区分为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两大类别。从价值增值性上一般分为增值性活动(所有直接创造出

8

顾客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活动)、辅增值性活动(为协调增殖性活动的必要工作)、非增值活动(对创造客户所需价值毫无贡献的活动)。这里我说的抓核心业务流程是指卷烟产供销实物链的关键核心业务过程,及其配套服务体系的主要支持性管理过程。人们常说要牵着牛鼻子,就是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做事情干工作就是用主要矛盾带动次要矛盾的解决,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势必会分散精力、影响进度,事倍功半。我们烟草行业核心能力与核心业务水平的提升,都凝聚和体现在以培育“532”、“461”知名品牌为重点的“卷烟上水平”的行业战略任务中。工业企业从实施跨省联合重组到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始终强调要围绕做强做大知名品牌加强四大中心建设,我们贯标工作也应始终将重点放在中烟公司层面的构建,围绕集团化运作效率和四个中心协调运转能力的提升,进行相关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梳理、规划、优化、再造。商业企业从实施资产一体化到取消县级法人资格,市场取向改革日益推进,围绕满足与合理引导区域市场消费和培育卷烟知名品牌这两个中心任务,服务于烟草工业企业以及服务于本地消费市场的营销主体作用日益明显。贯标工作也要围绕着市场预测、品牌培育、精准营销、现代物流、专卖管理、烟叶生产经营等核心业务进行相关制度程序的整合优化升级。使凝聚和依托于企业核心业务的企业整体竞争实力和管

9

理水平通过贯标真正得以夯实和提升。

提效率:首先要提高贯标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富有效率”是烟草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本质内涵就是通过优化资源配臵和全面提升水平,以更少的投入实现更多的产出,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高的收益,以更小的消耗创造更大的价值,进而以更加高效快捷的手段满足市场需求,真正使烟草行业发展建立在有质量、讲效益、可持续的基础之上。贯标工作和核心业务工作就好比“管理”与“经营”犹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他们是相互渗透,彼此促进,互相制衡,谐调发展的关系。贯标工作与其他几项基础管理工作均是提升企业基础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支撑,在推进上要注重贯标于对标、创优工作的统筹兼顾,从而提高整体基础管理工作效能。我们经常说贯标要和各专项工作相结合,本意是要强调贯标对各项业务和管理工作的基础性促进作用,关键是要从本质去理解,在行动上予以贯彻,而并非把“结合”挂在口头上,写在报告里。构建文件化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就是把各项专业工作进行系统策划和优化确认的过程。就是要用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将各业务条线既定的管理制度流程进行梳理、合并、更新、删减、重建,从而以最优的制度体系和不折不扣的执行体现管理活动的有效性,流程运作的增值型和企业内部运转的谐调性,使管理体系真正为企业所用,进而形成有效的企业运行机制并内化为员工的行

10

为准则和行为规范。

其次是要提高过程控制效率。前面提到了过程以及要识别和抓住关键核心过程。这里我重点谈过程控制和PDCA循环。管理中采取的控制可以在行动开始之前、进行之中或结束之后进行,称为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同时又分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环控制。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一个管理系统的过程控制水平,是这个系统“有序”程度的重要标志。真正实行程序化、标准化管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想真正实现过程控制的有效和流程的高效运行,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使过程精减到最低程度。在实施过程控制中对于可能得到的效益、必要的灵活性和增加的控制费用之间进行得失权衡。第二,要确保程序的计划性。程序的设计必须考虑到有助于实现整个组织的目标和提高企业整体效率。第三,把流程看成是一个系统。务必使各种流程的重复、交叉和矛盾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追求整体的最优化而不仅仅是局部优化。第四,使过程具有权威性。流程体系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方面取决于它设计得是否合理;另一方面取决于它执行得是否严格。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精髓是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而它的核心是PDCA循环控制方法,它既反映企业持续改进的永恒宗旨(目标),又体现和贯穿于所有业务管理活动的设计策划、实施验证、纠正改进的各个阶段。我们要重点关注PDCA过程

11

方法在各条线工作和各职能领域的自觉运用情况,不断提升应用能力和水平。从充分性、适宜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入手,明确P、D、C、A各环节的指向、重点和方法,实现从设计策划到明确要求,从明确要求到实施执行,再到监视测量,最终到持续改进的全过程控制。总之,要提高企业整体运作效率就要在理解和运用PDCA控制方法、建立整体化最优流程体系和实施好过程控制入手。

上水平:围绕“卷烟上水平”这一中心任务,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要在三个方面实现上水平。一是体系文件上水平。体系文件是企业内部运行的“法”,是企业竞争力的一种外化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有效载体。企业要提高竞争力,提高管理水平,首先就要提高文件水平,在文件完整性、规范性、协调性、持续适宜性上下功夫。 “完整性”要求根据企业的管理跨度,建立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的制度体系;“规范性”要求企业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包括产品技术标准与国家和行业有关要求相一致;“协调性”要求文件体系上下一致,左右衔接,职责划分清晰,过程接口顺畅;“持续适宜性”就是要关注制度和流程是否随环境及企业自身发展变化进行动态改进和调整,保持体系的高度适宜性。

二是体系运行上水平。著名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经指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要保

12

障体系的有效运行,执行是关键。国家局在《基础管理上水平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15年,行业体系文件执行率要达到100%。今年36家重点城市体系建设交流检查文件执行率检查结果为94.9%,说明我们在管理体系的运行上还没有完全做到“写我应做,做我所写”,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体系执行不力的现象,“两张皮”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要树立执行力就是竞争力的观念,以执行力激发创造力,增强凝聚力。进一步提高体系文件执行落实的严肃性,做到思想上重执行,行动上真执行,工作上会执行,以执行创实效。通过提高体系文件的执行力来确保管理体系的顺畅有效运行。

三是持续改进上水平。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随着行业改革与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企业在市场上所处的位臵,就如同斜坡上的一个球体,它受到来自市场竞争和内部员工惰性而形成的压力。企业要想顺利爬坡前行,必须要有基础管理的止动力,优质产品、优质服务、科技发展的提升力,以及创国际(家)名牌、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推动力。为使企业在斜坡(市场竞争)上(中)的位臵不下滑,就需要强化内部基础管理这一止动力。抓管理要持之以恒,无论是管理方法还是管理体系都不可能一成不变,一劳永逸,企业向前发展,管理思想也要跟着提高,管理体系更要根据企业战略目标的调整,根据内外部条件的

13

变化进行动态优化,使企业发展在持续改进的管理体系保障下得到有力(强)支撑。

三、开拓思路,努力实践,全面提升行业基础管理水平 姜局长在三年的工作报告中把贯标作为重点,希望对基础管理起到促进作用。08年工作报告中指出“工商企业都要高度重视质量管理,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突出重点,全面推行和贯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控制,全面提高质量水平”。09年工作报告提出“贯标工作要坚持从企业实际出发,把标准转化为企业行为规范,突出运用,突出创新,突出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工作”。今年年初我们提出要“扎实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坚持与信息化紧密结合,与四大中心建设紧密结合,与烟叶生产、卷烟营销、专卖管理等工作相结合结合,健全完善各项管理、技术、工作标准。通过持续贯标,搭建企业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平台,形成顺畅、高效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几年来行业上下步调一致,通过努力实践,贯标工作推进思路、工作目的与工作重点随着工作由局部到全局、由形式到内容、由单一化重点推进到与其它几项工作协同推进日益明确和清晰。我认为贯标工作的重点要求就是加强过程控制,坚持与业务工作和其他基础管理工作的结合,健全标准,优化流程通过信息化建设和支撑运行,实现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从

14

而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什么是企业的基础管理,理论界没有统一的界定,说法不一,但核心涉及的是企业管理最容易被忽视、最琐碎细小的环节和方面,是企业管理业务运行必须遵循的规章制度流程。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定额工作、信息化工作、规章制度和基础教育等几大领域,涉及质量管理、现场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市场管理,队伍建设等若干方面,我在去年浙江贯标现场会上把基础管理归纳为就是有效的规章制度、清洗的岗位职责、健全的标准体系、顺畅的信息传递和严格的绩效管理。这五个方面可能对基础管理未能全面涵盖,但却是夯实基础管理水平必须做实抓牢、深入推进、全面提升的重要方面。

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清晰的岗位职责,都是要求企业建立健全、适用、有效的企业制度体系和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职能分配体系。形成企业严格的办事规则和行为规范,让任何一项经营管理活动都有章可循。在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要系统性考虑企业运行的每一个过程,以及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增值性和系统性角度设计每一项制度和流程。做到制度建立不对症不建立、不可行不建立、没有落实问责不建立、没有督导检查不建立,使制度体系纵向层级清晰、接口平滑、管理到位;横向职责明晰、衔接顺畅、高效运转,实现职能与流程的统一协调。同时伴随企业不断发展变化对

15

制度、职责及相应管理资源进行完善、调整和再分配,使企业重叠重复、矛盾冲突、职责不清、思路不明的管理不断减少和弱化,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增强管理效益。诸葛亮的“不审势即宽严皆误”,说的就是建立的制度一定要符合实际,与时俱进。

健全的标准体系。标准就是话语权、优先权和定价权,标准制修订水平和产出能力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贯标和标准化工作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互为支撑,需紧密结合,协同推进。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是标准化的实质,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则是标准化的目的。标准化管理的对象主要是“物”,技术标准是标准化管理的核心,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是为实现技术标准配套构建的标准,也是我们贯标工作所要特别重视和关注的重点。体系建设过程要始终关注企业标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通过对顾客、国家、社会和相关方要求进行识别,将要求转化为不断提高的产品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通过各类标准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技术与管理创新的核心能力。要把目前行业已经形成的标准成果应用和纳入管理体系范畴,结合企业改革发展实际,进一步完善、充实、健全标准体系,向实现管理的标准化不断迈进。

严格的绩效管理。有效的绩效管理可以使员工行为方向与企业战略目标协调一致,作为一种制度亦可有效约束、指

16

导员工行为,降低管理成本。标准化的绩效考核与管理是有效引导员工行为、明确员工绩效与薪酬关系的主要方式。但在过程中要关注不能过度相信并夸大“物质激励”及硬性约束的作用。绩效考核是一把双刃剑,严格的绩效考核重要的是要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员工心理需求不仅来自于物质,更多的来自于精神,在有效利用其有益一面的同时,应注意防止员工与企业间信任关系的破坏。应注重构建企业绩效文化,促进员工心理契约的形成,为人才提供环境、制度、信任和权限。

最后我重点讲讲信息传递。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或者说实现有效管理,离不开顺畅的信息传递。从某种角度来理解,企业管理过程就是企业信息输入、输出和反馈的过程,也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过程。这次在湖北召开管理体系现场会,其中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探索构建管理体系信息化平台的有效实现途径,湖北工商企业给我们做了很好的展示,也启发了行业体系建设与信息化结合的思路。国家局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体系建设工作不能持续,从现代管理来讲,管理不依靠和应用信息化来支撑,是谈不上先进的,也谈不上可持续。开展信息化配套建设是我们贯标工作开展到一定阶段必须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姜局长在年初工作会上讲到“形成统

一、顺畅、全覆盖、多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要将体系建设成果用信息

17

化手段去固化、去展示、去监控,通过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管理体系的高效便捷运行,整合企业管理资源,最终实现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和管理的现代化升级。

这里要重点关注几个方面:一是要持续关注信息沟通渠道的完善。对内要保证企业内部管理及业务信息的沟通顺畅,为管理活动提供信息支撑;对外要保证顾客的诉求渠道畅通,不断增强组织了解和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纵向要确保上级指令和下级执行情况得到传达、贯彻和反馈;横向要确保工商协同进一步紧密,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及时顺畅。二是要发挥整合提升作用。建立管理体系信息平台不是“另起炉灶”,更不能脱离业务工作,而是利用信息手段,实现各业务条线流程的贯通,数据的即时传递和共享,通过信息流真正发现企业管理症结,科学高效地处理信息数据,科学设臵职能,合理配臵资源,实现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管理整合和企业资源的整合。三要发挥固化流程的作用。管理体系信息化的直接作用就是在有效识别各过程的基础上固化流程,将制度、流程、标准通过信息化去运作,去展现,做到一切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形成职责清晰、程序明确的工作环境,为实现过程控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四是要发挥管理体系信息化过程监控的作用。管理体系的根本要求是“预防为主”“过程控制”,将传统的事后测量统计变成“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要通过管理体系信息化对行业一

18

些核心业务、核心流程的关键步骤进行实时监控,做到自我约束、自我监控、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事事处于受控和相互制衡的环境下,从而降低差错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当然信息化支撑的作用还不限于此,除对过程实施有效监控外,还应进一步强化对优化资源配臵和辅助管理决策的功能,上述功能还需全行业在今后的信息化实践中去挖掘、完善和提升。

明年是启动“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深入推进体系建设工作责任重大。我们必须服务于推进“卷烟上水平”战略目标任务的大局,用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来解决当前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全行业要以此次湖北现场会为契机,将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有效运行和增强信息支撑更好地结合起来,把持续推进行业体系建设作为一种使命、追求和境界认真对待,按照“三个突出”体系建设指导思想,巩固工作成效,改进管理“短板”,有力推进行业体系建设上水平,不断夯实管理基础,为实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19

第三篇:平安创建暨社区警务建设现场会讲话

“迎冬旅创国优”平安创建暨社区警务建设现场会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召开“迎冬旅创国优”平安创建暨社区警务建设现场会,这既是区委、区政府为,开展平安创建,构建和谐东区而召开的一次推进会议,又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一次动员会,更是表明全区上下抓基层平安建设,营造良好治安环境的态度和决心,展示我们强基层、打基础,完善社区防控体系,巩固群防群治队伍,发挥社区警务作用取得的成效。

三年前,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全面建设“三个东区”——“平安东区、生活东区、诚信东区”。三年来,东区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实际,不断开拓创新,深化“严打”整治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辖区治安秩序总体趋于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政法委、市综治委的精心指导,靠的是广大政法干警、综治干部、群防群治队伍和社会治安积极分子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也离不开各级各部门、各 。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警务建设,多次专题研究部署社区警务工作,并拨付专门经费用于社区警务建设。明确由街道(镇)负责无偿提供社区警务室办公用房和基本办公设施,由公安分局负责标识、标牌的制作,工作职责、考核办法的制定。分管领导带队多次对社区警务室建设情况进行现场检查、督促、协调和落实。在各社区办公用房紧张、街道(镇)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全区实有的58个社区全部按照要求落实了社区警务办公用房,做到了办公设施齐全,警务标志规范,规章制度上墙。在社区民警指导下,各社区均制定了一套治安防控方案,组建义务巡逻队,加强了基层治安防控,初步实现了警察形象柔性化、警民关系伙伴化、警务工作社会化、治安对策前置化的目标,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一个社区一个警务室、一支治保巡逻队、一套治安防控方案的防控体系。

四是强化队伍建设,立足巩固提高。结合辖区基层治安防控的需要,我们将治保巡逻队建设作为“迎冬旅,创国优”、推进平安创建的一项亮点来抓,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再就业工程和社会公益事业来予以落实,切实加大投入,在今年经济结构调整、冬旅会项目建设使财政资金极为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投入100余万元用于全区专职治保巡逻队建设,使这支群防群治骨干、专职力量得以稳定和巩固。这次又安排10万元对治保巡逻队进行集中培训、教育、操练,促使这支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并再次购置服装,配备必要的用品、用具,使其成为中心城区各社区协助公安机关、基层组织搞好治安防范、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重要力量。今年,各街道、镇与派出所一起完成了专职治保巡逻队的招聘,组建了10支专职治保巡逻队,各社区均成立了不少于10人的治保巡逻志愿者队伍,部分社区还成立了党员义务巡逻队、老年义务巡逻队、青年义务巡逻队。进一步加强了治保巡逻队队伍的规章制度建设、业务培训和奖惩考核,推进了治保巡逻队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了治保巡逻队队员的工作水平和协同作战的治安防控能力。治保巡逻队在公安民警的带领下对重点地段开展昼夜巡逻,在社区开展日常巡逻,积极参与处置应急突发事件,清理劝返外来“三无”闲散人员行动,参与重大节日、重要庆典、重大会议的安全保卫工作等方面发挥作用良好,受到了社会好评。

五是整合社会力量,推进群防群治。我们通过安全感测评、社情民意调查、交流恳谈会、法律咨询等一系列活动,广泛收集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广大群众参与社会综合治理。注重充分发挥社区治保会、调委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对于单元型社区,协调物业管理机构雇聘保安服务人员搞好;对于单位型社区,同单位协商,出资或出人,组成巡逻、防范、守护力量;对于地缘型社区,发挥地缘优势、邻里熟悉的特点,积极推行邻里守望、联户联勤等工作,挖掘社区现有人力资源,发动公众共同参与;对于商业型社区,组织商业店铺从业人员参与治安防范;我们还认真落实“三车三员”参与治安防范制度,广泛开展安全文明单位、平安街道(镇)、平安社区、平安楼栋等创建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参与载体。辖区共组建治保会93个,调委会85个,帮教小组73个,民兵应急分队1支,护厂护校队76支,守楼护院人员2200余人。

我区的平安创建工作和社区警务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发展不平衡,个别街办(镇)、社区重视不够,平安创建措施针对性不强,工作创新不够,实效较差;二是一些治安突出问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重特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离辖区群众的安全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三是企业改制、拆迁安置、环境污染、拖欠民工工资、生活贫困等热点、难点问题引发的不稳定隐患依然存在,维稳工作任重道远。

第四篇:工业园区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今天的全市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现场会,是在全国自上而下开展园区清理整顿的特殊时期召开的,目的非常明确,既是为了检查部署工作,更是为了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总的来讲,当前工业园区的发展态势是好的,值得肯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等一下,厉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看到差距,客观评价工业园区建设的现状

工业园区是我市实施两大战略、开展两年活动的载体和平台,是我市经济发展新的极点。目前,全市已有各类工业园区45个,其中省级各类工业园区(包括开发区、特色园区和专业区)28个,剔除园中园,分别为37个和20个,规划面积160多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50多平方公里。

继去年创下园区建设"三个历史之最",今年园区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推进速度加快。1-9月份,全市工业园区新开发土地面积21.3平方公里,是年计划的2.13倍,增长57%,特别是金属制品园区建设,4天完成测绘任务,10余天完成首期1670亩土地征用,2个多月完成300余万方的土石方平整,创造了"衢州速度",充分展现了我市经济作战能力。项目推进速度也较快,项目开工率达69%、投产率达39%,同期分别提高24个和6个百分点。二是投入强度增大。生产性投资和基础性投资同步快速增长。1-9月份,全市工业园区工业招商实际到位资金26.6亿元,增长1.03倍;基础设施投资9.6亿元,为年计划的96%,增长61%,其中市开发区、沈家开发区和龙游开发区均超亿元,园区档次随之提高,如东港园区、高新园区都以城市组团的标准来实行配套。三是集聚效应显现。1-9月份,全市工业园区协议入园企业631家,是年计划的1.05倍,其中市外投资299家,占47.39%,同期增加54家,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8.6亿元,占70%,是年计划的1.86倍,同期增长1.86倍。并且,大项目增多,1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171个,同期增加108个,增长1.71倍,已开工104个,开工率达61%。四是经济效益上升。1-9月份,全市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75亿元,增长3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5%;工业入库税金3.66亿元,为年计划的70%,增长66%。五是管理体制趋好。全市各园区基本推行了一个窗口办公,一条龙服务,办事效率较高。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完善市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的通知》和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市区各开发区执行财政奖励政策的实施意见》,对理顺市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促进良性竞争协调发展起到了较为明显地推动作用。

然而,在讲成绩的同时,今天更要讲问题,大家务必清醒认识到,我市工业园区建设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也有距离:

(一)横向比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截止去年底,从规模看,全省工业园区建成面积753.57平方公里,其中宁波、嘉兴工业园区建成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我市为28.88平方公里,且布局分散,单体规模小,规划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的有8个,最小的仅40.5亩,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面积已达34平方公里,规划面积达203平方公里;从投资密度(单位面积内吸收的资金)看,全省工业园区平均投资密度为38.23万元/亩,其中温州最高,达80.52万元/亩,我市为22.17万元/亩;从经济密度(单位面积内实现的销售收入)看,全省园区平均经济密度为45.96万元/亩,其中温州最高,达83.01万元/亩,我市为20.01万元/亩;从经营效率(单位面积的投入产出比)看,全省园区平均经营效率为1.2,即每投入1元的产出回报为1.2元,其中杭州最高,达1.65,我市为0.9。

(二)园区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剧。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电力。据测算,今年来,因限电已直接影响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2.6个点,且今后几年,我市用电将呈跳跃式发展,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已成为当前制约经济发展的首要瓶颈。二是资金。今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可达150亿元,如按15%的增幅测算,明年投资将要超过170亿元。而另一方面,随着金融政策、房地产政策的结构性紧缩,不少园区的建设资金已频频告急。

三是土地。今年全市用地规模已达3.3万亩左右,明年估计至少要3.5万亩,而省里分配给我市的指标仅3500亩,缺口巨大,如不解决,园区就将失去最根本的发展前提。四是用水。当前我市正面临着多年不遇的供水紧缺状况,乌溪江供水源、龙游洪畈水库、沈家及乌引干渠沿线工矿企业用水都十分紧张,缺水问题已十分现实地摆在我们

面前。五是用工。据调查,我市技校、职校每年的毕业生80%都赴外就业,市内规模以下企业很难招到本地工,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外地工使用比例已达50%,甚至已有服装加工企业因招不到工而停产多月。而明年,随着今年新增项目的相继投产,新增用工预计将超3万人,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重视。

(三)园区建设进度相对滞后于项目入园的要求。随着两大战略的全面实施和两年活动的深入开展,今年经济发展呈现较好态势,1-9月份全市GDP增长14.2%,工业增加值增长18.7%,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1.6%,拉动GDP增长7.3个点,特别是投资需求旺盛,项目特别是大项目增多。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我市工业园区建设进度比较快,但仍跟不上项目入园的需要,熟地储备明显不足,项目等地的现象普遍存在,已直接影响项目推进。并且,各园区开发建设的进度不平衡,有的省级工业园区今年新开发面积仅40亩,有的县熟地储备为零等等。

(四)园区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一是园区配套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调查显示,目前我市91%的园区未建立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和园区企业贷款担保体系,88%的园区未建立产品质量检测中心,56%的园区没有建立职工培训、企业服务及其他支撑体系;二是园区优惠政策兑现未完全到位。据调查,有13%的企业反映税收优惠政策没有落实,23%的企业反映各项收费优惠政策没有兑现,32%的企业反映银行贷款优先制度没有落实;三是园区信息化建设薄弱,56%的园区尚未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主页,园区信息资源共享水平较低;四是园区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仍需提高。调查显示28%的入园企业认为目前园区的服务机制还不够完善,21%的入园企业认为园区的办事效率不高,59%的入园企业认为园区对企业相关供求信息提供较少。

二、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总的来讲,全市对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思想是统一的,认识也比较到位。但近段时间来,由于全国自上而下开展园区清理整顿,以及金融放贷的结构性紧缩,客观上增加了工业园区工作的压力和难度,有少数地方对园区何去何从感到迷茫,办园区的信心有些动摇,这种心态已直接影响园区的推进速度。针对这一情况,这里,我要强调"三个不动摇"。

(一)坚持工业园区主战场地位不动摇。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认识:首先,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工业园区是推动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环节,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对于调整和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培育企业集群,形成产业规模优势,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促进劳动力转移等具有积极的作用,符合走新型工业化的宏观导向。其次,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是衢州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市处于工业化初中期,建设资金有限,而基础设施又需巨额投资,这种情况下,理性的选择就是立足非均衡发展,实行极点开发,通过极点的迅速增长及其产生的较大地区乘数效应,促进和带动整个地区发展,而工业园区就是这个极点,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符合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律。第三,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是推进衢州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必由之路。省里提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市委四届十次全委会也专门研究部署衢州制造业基地建设,并出台《衢州市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而制造业基地建设绝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散兵游勇式的到处点火和冒烟,必须集聚发展,这就需要有集聚的平台,工业园区就是这个平台,也就是说,工业园区是构筑产业集聚平台和产业带的基本依托和重要切入点。可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符合国家宏观导向,符合衢州市情实际,必须坚定不移地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二)坚持以速度求生存的理念不动摇。在当前形势下,园区经济实质是一个速度经济。首先,有速度就有竞争力。园区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经济发展提供土地要素。由于土地是稀缺资源,在当前土地政策趋紧、土地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谁储备的熟地越多,谁在资本争夺就占据优势,也就更具竞争力,进而也有有了更强的生命力。其次,有速度就有后劲。园区的开发建设是一个滚动的过程,一般都要经历"大投入小产出"、"中投入中产出"、"小投入大产出"三个阶段,也就是说,随着园区功能配套的逐步完善,产业的逐步集聚,园区投入成本将相应下降,产出将相应提高,为此,有了速度,就意味着可尽快进入发展的更高阶段,后劲也就越强。第三有速度就有效益。无论是从土地征用成本,还是从资金运作的财务成本来看,都是速度越快,成本就越低,产出率

越高,园区开发建设的效益也就越好,这点比较好理解。

(三)坚持各种要素向园区倾斜不动摇。坚持工业园区主战场地位不动摇和坚持以速度求生存的理念不动摇,归根结底要靠坚持各种要素向园区倾斜不动摇来保障。为此,首先,在体制上,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继续研究创新扩大园区经济管理权限,深化和细化园区协调委员会的职能,提高其综合协调服务功能,提高园区运作效率的措施,重点研究考虑如何提高大配套为园区服务的运作效率。其次,在财力上,要进一步加大对园区的投入强度,针对园区建设量加大,进度加快、负债率提高的客观状况,继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贴息,并引导金融资本、民间资本等向园区倾斜。第三,在合力上,要进一步探索整合一切可控资源为园区服务的新办法、新思路,如尽量把园区道路纳入国、省道建设,把园区水系建设纳入农灌体系等,园区内学校、医院等也应统盘考虑。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努力开创工业园区工作的新局面

下一步,我市工业园区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突出非均衡发展,立足极点开发,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做大、做强、做优、做美工业园区,为工业经济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城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对待,抓好园区清理整顿。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会议精神,省政府督查组于本月19日到23日,来我市检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其中园区清理整顿是一项重要内容。从反馈情况看,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此,市政府将作专题研究,各地也要正确对待,既不能动摇军心,也不能掉以轻心。一是要正确把握。这次省政府对园区清理整顿提出 "禁、撤、整、改、扩"五字方针,大家要认识到,这既是宏观政策要求,也是我市园区自身发展要求,今后园区再不能走"乡乡办园、镇镇建区"的低水平建设路子,只有集中财力,做大做强重点园区,才能促进工业园区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要积极整改。对于这次省政府督查组检查以及各地自查自纠中发现的问题,要排出整改时间表,落实整改责任人,区分不同情况,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力争按督查组的要求于11月15日前完成处理工作。三是要创新思路。各地要针对当前形势,积极创新,深入研究园区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特别是对明年园区工作的目标、思路和措施要尽早研究,尽早明确,尽早落实。四是要高度重视保护失地农民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省国土资源厅已明确,从明年起,凡两年连续被列入国土资源信访重点管理的县(市、区),其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报件须经厅信访部门进行审核,如有群众信访的,报件予以退回,由当地做好信访工作后再进行报批。可见,保护失地农民利益至关重要,直接关系稳定与发展。

(二)超前规划,注重园区扩容提升。园区扩容提升,前提是超前规划,包括四个层面:一是园区体系规划。园区是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和Y型工业走廊的连接点,必须精心做好园区体系规划,使园区与城市紧密衔接,相互依存,并要讲求园区的合理布局,使各园区之间的产业定位、设施配套、发展空间走向等相互融合,以降低日后开发建设成本,加速产业集聚。二是生产要素配置规划。对此,市里已着手研究,由市计委牵头,相关部门配

合,分1个总课题和11个子课题,总的考虑就是要按照实现"三步走",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定位,指明政府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生产要素配置水平,绘制一张经济发展的作战图。这是一件大事,涉及各地配合的,各地必须倾全力配合。三是园区单体规划。要充分考虑园区的扩张需求,超前规划发展空间,科学布局园区内部功能,努力完善功能配套和降低建设成本,提高规划经济性。特别是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控制,力争把最好的地块留给最好的项目。四是园区开发建设规划。要做好各类专项规划的融通工作,力求进度统

一、步骤一致,减少在具体开发建设中的磨擦,加快建设进度。规划确定后,就要加强规划控制和管理,真正做到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特别是在项目安排上要做到宁缺勿滥。

(三)排难攻坚,突破园区发展瓶颈。当前,各地的经济发展瓶颈制约都在加剧,可以说,谁先解除瓶颈,谁就抢占先机。我们必须要集中各类要素向园区倾斜,重点突破电、资金、土地、水和用工五大要素制约。一是用电。措施主要有四条,其一要尽量争取省里在安排用电方案上的倾斜;其二要致力抢建一批电源,包括水电、热电、余热发电、自备电,技改贴息向此倾斜,力争明年全市新增10万负荷的顶峰能力,同时加强对有库容水电的调控,发挥其顶峰作用;其三要加强监测和调度,科学安排用电方案,使有限电力发挥最大效益;其四要加快输电变工程及城网、农网改造步伐,提高我市电网承载能力等。二是资金。措施主要有四条,其一要继续做大融资平台,疏通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承载能力,并做好以地生财文章,坚持"变期货为现货",促使土地效益最大化;其二要继续积极争取金融部门支持,抓好国家开发行的资金到位和项目安排,并积极探索引进外来银行和挖掘农村信用联社的潜力;其三要加强项目前期,注重项目包装,继续开展融资项目推介会,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资本;其四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资金运行管理,简化资金运作环节,降低资金运行成本等。三是用地。措施主要有四条,其一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通过调整农保田范围,调剂用地指标和围垦造田、土地整理等措施,继续保持土地供应总量。特别是折低指标,鼓励市内调剂,严控外调;其二要继续做好项目包装申报,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其三要优化供地结构,重点向园区、大项目倾科,满足园区建设和扩容。其四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对新进项目要严格按投资密度、投入产出率、科技含量等控制指标供应土地,今后投资密度原则上不得低于规定标准。四是用水。针对目前用水紧缺的状况,要加强宣传和调控,提高社会节水意识,扭转无序用水局面,并致力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各园区要切实加快供水设施的规划建设。五是用工。今后,在用工方面,要采取一些措施,探索建立用工单位和就业者两个环节的政策导向机制,优先保证本地企业的需求。

(四)基础先行,快速拉开园区框架。总的要求是"大配套为园区服务,园区配套为企业服务"。一是要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完善基础设施网络。通过统筹规划,整合铁路、高速公路、水运码头等物流资源,以园区为产业核心,加快现代化的交通、信息等网络体系建设,尽快形成一体化、信息化、高效率的大物流系统,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经营管理需求,进而提高园区竞争力。二是要快速拉开园区框架。合理调度资金,科学组织施工力量,排难攻坚,加快"五通一平两化"的进度,增加熟地储备,满足项目入园的需求;对规划开发建设的区块,其道路框架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经依法批准后,可先行动工建设,以此来提高效率,快速拉开园区框架。三是要完善园区功能配套。充分依靠市场力量,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科学设计,分步实施,加快启动为园区配套的学校、医院、广场等公建项目建设,并加强园区绿化和环卫管理,努力提高园区品位,增强园区吸引力。此外,要高度重视技术中心、信息中心的创建,特别是高新园区的孵化器建设要尽早启动等。

(五)狠抓项目,加速园区产业集聚。加速园区产业集聚,主要是依靠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是抓紧抓好项目推进。这是重中之重,各地要切实扭转"重招商、轻推进"的局面,借助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的力量,对签约项目作一个全面排查

评估。已开工的,要提供好服务,促进早投产早出效益;未开工的,要认真分析原因,如果园区配套已到位,开工期限已到,就要催建,对催建无效的,特别是对那些无资质、无项目、无诚信的"三无"企业,要果断收回土地,不能手软。并且,今后要把项目推进的关口前移,在制度设置上,强化项目前期评估,项目协议中就须明确动工时限,原则上3个月要动工,6个月不动工便调整土地。且首期支付土地款不得低于一半,对预留发展用地的,应分期交付,掌握调整主动权;在项目管理上,要完善机制,及时协调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特别是对于重点项目,应指定专门的联系跟踪服务小组,实行一对一的对口服务。市里已建立市级机关部门联系服务重点工业项目制度,各联系小组的组长和市级有关部门必须按要求履行好职责,各县(市、区)可参照执行。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巩固完善现有各种招商手段,如小分队招商、委托招商、网络招商等,并要认真分析投资者需求,积极创新招商方式,增强招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注重资源招商,加强矿产资源、水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规划保护和有序开发,留足发展空间和水电路等配套走廊,以降低日后建设成本,为大项目落户奠定基础;要注重产业招商,做好做活化工、建材、钢铁、农产品等产业的延伸扩散文章,以较低的产业配套成本吸引投资。同时,要继续扩大标准厂房规模,降低企业前期投入,吸引高新精尖类小项目入园孵化发展;要建立重大项目的快速反应机制和高效协调机制,树立全市一盘棋观念,对重大项目引进,可由市委市政府统一协调,项目选址第一信息地优先,确需异地落户的,可考虑项目所在地与第一信息地利益分享,努力提高引进重大项目的成功率。

(六)强化创新,提高园区行政效能。这是老问题,但确实至关重要。一是要勇于冲破行政区划的禁锢。园区的扩容提升,特别是在执行省政府的"禁、撤、整、改、扩" 五字方针时,势必会涉及不同行政区域的利益重组。各地要积极探索把行政区与产业区的利益统一起来,集中力量做大做强重点园区,对有能力的乡镇,要鼓励参与重点园区开发建设,其投入及引进的项目,可在园区产出利益中予以体现。二是要扩大园区经济管理权限,只要不是涉及安全生产、环保及其他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都要重心下移,特别是要沿着政策找路子,积极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园区在项目用地报批、供地、发证等方面的效率等。三是要优化园区管理决策机制。工业园区的工作涉及面广,时效性强,随着园区规模扩大、工作量成倍增加,决策不及时,就会贻误良机。为此,当前各地很有必要对现行的园区管理决策机制重新审视。前段时间,市开发区对此作了些调整,把以往的以"条"为主改为"块"为主,实行兵团式作战,效果较好,各地在这方面也要多作些探索,并推广成功经验。四是要致力提高办事效率。要按照灵活高效的原则,研究建立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高效服务机制,要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并明确办事责任人,推行告知承诺制。对一般审批或登记事项充分授权,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对重点项目要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五是要加强园区干部队伍建设。园区工作是一项综合工作,既要有较强的行政管理协调能力,又要有较强的经济开发建设能力,还要有较强农村工作能力,为此,对园区干部队伍素质的要求普遍比较高。各地应把最杰出的人才充实到园区队伍中,并给予充分的关心支持。园区干部也要加强自身培训学习,特别是由于手中的权力比较大,与企业打交道比较多,千万要廉洁自律,保护好自己。

同志们,加快我市工业化进程的任务十分艰巨,工业园区是实现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平台、载体和加速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工业园区务必要抓住机遇、知难而进、扎实工作、切实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工业园区大发展。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锐意进取 开拓创新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今年中央又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农村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目标。为了加快进度,整体推进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我们今天召开这个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场会,这既是一个工作交流会,又是一个工作促进会,目的就是进一步明确今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掀起新农村建设工作热潮。刚才中沟村党支部书记任积武介绍了中沟村小康住宅建设的基本经验,下面我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将前九个月新农村建设工作以及下一步发展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今年以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郊区工委、郊区工作办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为主、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务求实效”的原则,按照“一年打基础,年年有变化,五年大变样”的工作思路,造福于民,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受到农民群众欢迎和称赞。特别是马市长等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前一阶段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抓好了中沟村小康住宅项目建设,今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启动,中沟村被我镇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该村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及早动手制定规划,在中沟村二组沿嘉新公路两侧,动工修建二层小康示范住宅楼。每户住宅楼建筑面积178平方米,每户总造价7.5万元,分前、中、后三个院落,前院住宅楼、中院仓储、后院养殖区。今年计划修建20户,总投资200万元,其中主体工程投资150万元,装修50万元。目前,共建成二层住宅楼17户,完成投资127.5万元。同时结合财政适度补贴政策,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村委会完成了供电、供水、排水等公用设施建设。并计划在住宅门前铺设花砖,修建花池,开通后路,使小康住宅的环境达到美化、亮化、净化的目的。二是镇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某某村委会投资75万元,新建了三层2400㎡的村务活动中心。观蒲村委会174㎡的村务活动中心正在抓紧修建。镇区广场改造项目正在进行。中沟村、泥沟村移民点建设已经完成路基铺垫。某某村三组生态文明示范组,正在抓紧制定改造方案。

在此,对市上领导以及关心和支持我镇新农村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得看到,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思想认识有偏差。有些同志对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认识不足,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上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善于做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没有发挥村民应有的作用,有“等、靠、要”的思想。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建设资金不足,影响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三是农业产业发展步伐不快,农民组织化程度不够高,产业致富的带动能力较弱,农民增收较为缓慢,生活质量提高不快;三是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参差不齐,掌握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不够。四是农村封建迷信、陈规陋习还比较严重,婚丧嫁娶大操大办, “黄、赌、毒”现象时有发生;五是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厕所陈旧,柴草乱堆,垃圾乱倒,污水横流,人畜混居现象随处可见,这些落后的农村面貌是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的紧迫现实需要。对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有工作的预见性,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群众意愿,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以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

今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年,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启动年, 我们一定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深刻理解和把握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上来。市委、市政府、郊区工委、郊区工作办根据我市农村工作实际,整合以往我市农村工作,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规划。这个规划是我镇今后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我镇今后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我们面对的工作任务更加艰巨,工作范围更加广泛,工作要求更加严格,许多是新的课题,当然这也无疑是对干部增强群众观念、提高执政为民本领的极为重要的锻炼和考验,所以说,新农村建设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同时也是提升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为政能力的“德政工程”,还是密切干群干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基层党建的一项基础工程。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农民的民生问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干群众之所需,把我镇的各项工作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狠下决心,把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推向前进。正确把握好“二十字方针”的科学内涵,抓好新农村建设各阶段的工作:一是抓好村镇规划的编制和执行。就我镇而言,建设新村镇的任务相当繁重,一些地方乱搭乱建,仍处于无序状况,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不从规划管理这个源头入手,新农村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当务之急,一定要抓紧抓好村镇规划编制工作,要分布实施,分布编制。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按较高的标准编制,突出农村特色,根据农村生产、生活、习惯、地形等条件,合理布局,既要方便农民的生产生活,又要做到实用、经济、美观、适度超前,不搞千篇一律的线条规划。二是抓好新产业的培植。产业发展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二十字方针”得以整体推进的关键与核心。产业的培植和发展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必须从早高度重视。第一要坚持因地制宜,在综合考虑区域优势、市场需求、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科学制订产业发展规划,选准产业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解决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每个村都因村制宜,制订产业发展规划。第二要遵循合作经济的发展规律,把农民组织起来,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不断发展新的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积极支持,引导扶持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通过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第三要进一步加大农民“知识化工程”的力度,帮助农民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推进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培训要有针对性,重点解决年轻农民无一技之长以及市场意识、商品意识淡薄等问题。第四要加强以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为重点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建道路,修水利等,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各位领导、同志们,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认真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充分认识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狠抓落实,强攻硬上,加快发展,扎扎实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上一篇:司考新刑诉法全解读下一篇:说课稿认识画图程序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