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色生态示范村建设现场动员会上讲话

2024-04-27

在绿色生态示范村建设现场动员会上讲话(通用8篇)

篇1:在绿色生态示范村建设现场动员会上讲话

在绿色生态示范村建设现场动员会上的讲话

县委副书记XXX

(2011年4月30日)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绿色生态示范村建设现场动员会,这是在绿色生态示范村建设进入攻坚阶段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从目前三个点来讲,总体推进情况较好,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我就全面完成绿色生态示范村建设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绿色生态示范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按照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围绕建设特色生态文明新XX的宏伟目标,结合我们县推进走差别化协调之路,奋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战略任务,县委、县政府实施了绿色生态示范村建设。建设绿色生态示范村是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省、市有关要求,推进“十二五”发展的具体实践。一是绿色生态示范村建设是我们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新探索。示范村建设不仅涉及到民生工程建

设,更涉及到产业的发展。产业发展是解决城乡发展的最根本途径,是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基础。二是绿色生态示范村建设是探索适合XX县情的城镇化新思路。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县情,因地制宜,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方式,充分体现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共同提高。三是绿色生态示范村建设是建设特色生态文明新XX的一个重要载体。绿色幸福XX的建设,要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只有取得了点上经验,才能进行面上的推广。绿色生态示范村建设是绿色幸福XX的一个示范点,为今后绿色幸福XX的创建打牢基础。四是绿色生态示范村建设是群众对新的生产、生活模式的新期望。群众有了对生活、生产方式新的期望,我们要谋划、指引好方向。目前,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条件:经济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多样化,农民积极性高涨。五是绿色生态示范村建设将开创新的工作局面。绿色生态示范村建设要展示出XX新的形象,成为XX新的品牌,这是我们探索未来发展模式的载体之一,也是对我们全县干部队伍作风素质能力的一次大检验。

二、铆足干劲,全面加快推进绿色生态示范村建设 目前,绿色生态示范村建设已经到了不进则退的一个关键时期,存在着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等诸多挑战与困难。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时期,更需要各有关乡(镇)、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咬紧牙关,坚持先入为主、务求实效的原则,加强领导、强化协调,严格按照建设标准,充分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做实做细各项工作,全力加快建设进度。更需要各村(社)干部群众,坚定信心,不等不靠,充分发挥自身建设主体作用,为建设绿色幸福新家园,甩开双臂,全力拼搏!

(一)严格标准,确保绿色生态示范村建设不走样。要以一流的示范理念、一流的规划设计、一流的建设施工、一流的运行效果、一流的建设速度加快推进绿色生态示范村建设。要严格按施工图纸、行业标准、风貌设计和进度安排的要求进行建设,不得随意更改规划内容,不得改变单体建筑规模、结构和立面装修。XX建科院的各位专家,县各有关涉及规划、检查、验收的部门(单位)要严格把工程质量关、时间进度关,确保绿色生态示范村建设不走样。

(二)再添措施,全力完成绿色生态示范村建设。各有关乡(镇)、各部门(单位)在推进过程中,尤其是在目前的推进过程中,哪个环节薄弱,哪个方面滞后,要迅速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是组织领导层面?宣传发动层面?责任落实层面?工作机制层面?还是什么层面,必须要准确、迅速地发现,提前入手,再想办法,再添措施,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同志们,这个特殊时期,一定要全力以赴,不讲条件,千方百计地完成绿色生态示范村建设。

(三)顽强拼搏,充分发挥群众建设主体作用。要充分利用已有条件,融合各方资源,组织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绿色生态村建设,增强农户对规划、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发挥农户的积极性和建设主体作用。在座的各村(社)的干部群众,绿色生态示范村建设从单一层面,从最实际的效果来讲,是改善村容村貌、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经和有力举措。这是一项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县委、县政府花大力气来做这样一项事情,出发点、落脚点都是为了让群众们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在座的有很多是入党多年的老党员,老同志,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永不言弃的斗志与决心,在这件惠民利民的事情上,在这个关键时期,更应该发挥你们的智慧和力量,发动群众,凝聚人心,共同投入到这个具有示范、探索意义的事业中来。

三、加强协调配合,为绿色生态示范村建设提供保障

(一)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各有关乡(镇)、各有关部门(单位)应加大示范村建设的宣传力度,鼓励和引导农户积极筹资。相关部门应认真研究政策,按照相关政策的要求,鼓励农户探索新的引资建房的模式,积极为农户提供可行的融资渠道。

(二)加大工作协调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各有关乡(镇)、各有关部门(单位)应加强沟通联系,积极协调、处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加大协调力度,提高工作办事效率。

(三)加大现场施工的监管力度。示范点业主委员会、施工、监理单位及各驻点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XX县绿色生态示范村领导小组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督促施工单位按照预定的施工工期,严格标准,严把质量关,保质保量,全面推进示范点的建设工作。

篇2:在绿色生态示范村建设现场动员会上讲话

同志们:

这次现场会议是在我市生态经济示范村建设推进到关键阶段,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总结今年以来全市生态经济示范村建设工作,推广成功经验,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十四次全会精神,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新实践,进一步

统一思想,明晰思路,狠抓落实,把我市生态经济示范村建设推向新的发展阶段。今天上午,按照会议安排,大家参观了小河区和乌当区的几个生态经济示范村。刚才,XX、XX、XX、XX以及五个区(市、县)的同志结合本地实际作了发言,讲得很好、很实在。筑云副市长对此项工作作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我完全同意。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生态经济示范村建设的重要性

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经济示范村的战略构想,从总体上明确了工作目标、基本内容、主要措施。刚刚结束的市委七届十四次全会提出了“加快生态经济示范村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状况”的要求。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认真谋划,精心实施,以“道路硬化、村庄绿化、院街净化”为切入点,扎实推进示范村建设,促进了农村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促进了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从今天参观的现场和会上交流的情况来看,对前一阶段的工作,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生态经济示范村建设工作普遍推开。全市动员会召开后,各区(市、县)、各有关部门都按照会议要求制定了《实施意见》,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和宣传发动。大多数区(市、县)按照示范型、普及型和过渡型的要求,确定了一批“三沿”(沿干线公路、沿旅游线路、沿城镇周围)和“三好”(班子好、基础好、民风好)的村扎实开展创建工作。二是生态经济示范村工作措施逐步到位。各区(市、县)都成立了生态经济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有的区(市、县)还建立了领导干部包村帮建、部门干部驻村帮建、社会力量结对帮建的工作机制。三是创建工作初见成效。首批确定的110个生态经济示范村都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多渠道投入”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创建生态经济示范村的新途径、新方法,做到把生态经济示范村建设与产业项目、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协调推进,抓出了特色,抓出了成效。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市的生态经济示范村建设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差距还很大,要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工作进展不够平衡。有的区(市、县)工作力度大、进展快、效果好。而有的示范村各项基础条件都很好,却行动迟缓,甚至于根本没有行动。二是示范村创建活动与其他农村工作结合不够紧密。缺乏统筹规划,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又让基层干部群众感到疲于应付,无所适从。三是宣传发动、教育引导群众不够充分。个别区(市)县和部门工作力度不够,方法简单生硬,没有把创建活动的实惠和好处向群众讲清楚,没有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上头热下头冷”。四是个别区(市)县领导重视不够,把生态经济示范村的建设工作视为一般性工作,没有作为全局性工作来抓,导致工作抓得不紧,抓得不实,效果不尽理想。

创建生态经济示范村是市委、市政府做出的一项具有前瞻性的重大决策,是今年确定的农村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和有效的形式,是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当前农村“三个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搞好村庄规划,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健全村民自治等等(这些内容也是生态经济示范村的创建内容)。抓好生态经济示范村建设,有利于加快我市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有利于全面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利于促进农民文明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贵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的实现。因此,各区(市、县)、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生态经济示范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持之以恒地开展生态经济示范村建设工作。

二、明确重点,扎实推进生态经济示范村建设

生态经济示范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连续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区(市、县)要树立常抓不懈、务求实效的思想,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确保生态经济示范村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篇3:在绿色生态示范村建设现场动员会上讲话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中国绿色食品协会, 向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并对大家一向对绿色食品和绿色农业的关注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是认真总结经验, 全面交流情况, 树立示范典型, 深入推动工作。非常重要, 很有现实意义。借这个机会, 我概要地对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谈一点意见。一会儿协会顾问、老领导、绿色农业工作办公室刘连馥主任将向大家系统地介绍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多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经验, 并对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做出安排。

一、充分肯定、认真总结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绿色农业”是中国绿色食品协会2003年正式提出来的, 绿色农业所体现出来的发展理念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一致, 也与中央提出的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的要求相一致的, 发展绿色农业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这些要求对我们发展绿色农业给予了极大支持和鼓舞。绿色农业从无到有, 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件新鲜事物, 对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积极的作用。

绿色农业科研与示范工作得到了国务院有关领导人的重视和支持, 农业部、财政部等部委也对这项工作给予了及时的扶持和指导, 同时, 各地积极响应, 纷纷要求加入到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中来, 形成了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可喜的局面。随着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 倡导单位由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两家增加到五家, 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办公室、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和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也积极参加了进来, 加强了组织和领导力量, 加强了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和联系。我们非常感谢各方面的支持, 也欢迎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开展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五年来, 各地高度重视, 加强领导, 加大投入, 结合实际, 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 统筹兼顾, 明确方向, 狠抓重点。同时, 广泛宣传发动, 加强技术培训, 整合各种资源, 调动社会多方力量参与, 在建设与管理两方面不断完善制度和做法,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涌现了许多好的典型。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一方面推动了农业标准化生产, 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另一方面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也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 增加了农民收入, 也促进了绿色食品的发展。

二、对下一步工作的几点意见

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绩, 由于推动时间不长, 认识高度不同, 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还需要下功夫进一步规范提高。在今年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 农业部副部长、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会长陈晓华明确要求要继续落实好国务院有关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 认真做好“绿色农业科学研究与示范项目”的总结工作, 深化理论研究, 扩大示范推广应用成果。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陈部长的指示精神, 做好下一步工作。

㈠加强组织领导, 不断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是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并取得成功的关键。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牵涉到方方面面, 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各级政府组织领导、专业部门规划指导, 更需要广大企业和农民的参与和实施。为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 各建设单位应成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 统一领导和协调相关事宜, 统一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来促进这项工作稳定持续地开展。应该将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列入当地的“十二五”规划, 将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工作的抓手。同时有必要扩大宣传, 向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户宣传绿色农业理念和要求, 形成广泛共识。

㈡严格执行规划, 抓好工作落实规划是理念的体现, 规划的实施就是把理念和思维变成实际行动。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 是示范区各项建设活动的依据。建设单位要严格依照规划办事, 坚定不移地、长期坚持下去, 才能最终实现目标。各地、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对于更好地落实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各建设单位要进一步争取和加大绿色农业投入力度, 在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前提下, 整合各渠道涉农项目和资金, 集中投入到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当中去。同时, 要充分发挥各级农技推广部门的作用, 加强对有关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逐步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绿色农业科技队伍。

㈢加强指导和服务, 促进整体发展绿色农业是在绿色食品基础上的总结、扩展和延伸, 涵盖了更广阔的领域, 构成了新的农业发展模式, 是个大农业概念。从绿色食品到绿色农业, 实现了绿色概念的拓展, 使绿色的理念从“产品质量全程控制”扩大到农业生产系统安全性控制, 纳入了一个完整的农业发展模式之中, 从而将进一步保障农业安全, 促进农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因此, 绿色农业与绿色食品紧密联系, 相辅相承。绿色农业科研与示范工作推动了绿色食品的发展, 也是绿色食品工作系统的一件大事,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将继续支持各地开展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 不断加强业务指导和服务, 积极搭建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促进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整体发展。同时, 各地绿色食品工作系统要积极参与, 将绿色食品开发工作与绿色农业科研与示范工作紧密衔接, 统筹安排, 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目标。

绿色农业模式已经初具规模, 并得到社会各界认可。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践证明, 推行绿色农业能够取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几个方面的综合效益, 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今后, 我们要站在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高度, 大力加强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 不断发挥绿色农业的引领带动作用, 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推动农业增效, 促进农民增收。

篇4:在绿色生态示范村建设现场动员会上讲话

一、充分肯定现代农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全局出发,历来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建设,带领亿万农民进行了艰苦探索和不懈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放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克服了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农业现代化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巨大成就,出现了许多历史性、转折性、标志性变化,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和突出亮点。

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跃上新台阶。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是检验现代农业建设成效的主要标准。10年来,我们不仅扭转了粮食产量连年下滑徘徊的态势、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八连增”,而且连续5年超过5000亿千克,标志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历史性地稳定跃上了5000亿千克新台阶。同时,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产品全面发展,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品种丰富。农业总产值增加了1.9倍,土地产出率提高了2.1倍。这些是在10年来农业劳动力减少1亿多人、耕地大量减少、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取得的,充分表明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实有了质的跨越。

二是农业科技进步取得新进展。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显著提升,培育和推广了超级稻、转基因抗虫棉、矮败小麦、禽流感疫苗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重大成果,航天育种、克隆技术和种养技术等很多方面也有新的突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得到加强,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农民培训和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53.5%,比10年前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以上,这表明我国农业发展已从过去主要依靠增加资源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

三是农业物质装备达到新水平。以农田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大中型灌区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明显加快,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全面展开,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0%,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比重不断提高。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农业生产资料供给保障能力稳步增强。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2011年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54.8%,比2002年提高22个百分点。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由千百年来以人畜力为主向以机械作业为主的重大转变,部分地区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有了明显改变。

四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呈现新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不断优化,小麦、玉米等重要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深入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比例明显上升,截至2011年底,全国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520亿平方米,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的17.8%,比2002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左右。同时,规模养殖快速发展、比例大幅提升。农业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国依法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5万多家、覆盖全国91%的村和17%的农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过11万家、辐射带动6000多万农户。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五是农民收入水平实现新跨越。现代农业建设的推进,推动了农产品产量增加、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加上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收入较快增加;同时现代农业建设还促进了农村分工分业,为农民大规模转移就业创造了条件,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也大幅增加。2002年至2011年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1%,连续跨越3000元、4000元、5000元、6000元大关。特别是2010年和2011年,农民收入增速连续两年超过城镇居民,出现了多年期盼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扩大转向缩小的良好态势。

回顾这10年,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历尽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10年间,各种自然灾害特别是水旱灾害频繁发生,耕地数量不断减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关税大幅调减、国际竞争压力骤然加大;近几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影响持续加深,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相当严峻。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在坚持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与时俱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理论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为现代农业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一)明确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科学判定我国农业所处历史方位,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新部署。在发展阶段上,作出了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和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关键时刻的重要判断,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部署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在发展理念上,丰富和拓展了农业多种功能的内涵,要求在强化农业食物保障功能、原料供给功能、就业增收功能的同时,突出农业的生态保护功能、观光休闲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在发展目标上,提出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发展路径上,谋划了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的总体思路。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思路越来越清晰,要求越来越明确,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二)建立了一套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政策体系。建设现代农业,投入是基本保障,科技是根本出路,水利是重要命脉,但所有这些都需要好的政策来推动。我们坚持不懈地推进政策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引领我国现代农业不断向纵深发展。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专项政策支持,组织实施全国新增500亿千克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出台扶持棉花、油料、生猪、奶牛、蔬菜等产品产销的政策措施;扶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实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减免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仓储设施土地使用税,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等。加大对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明确了水利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定位,出台了促进水利投入稳定增长的举措,加大了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的支持力度;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政策支持,明确了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定位,出台了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比重、鼓励增加农业科技贷款、支持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基金、建立种业发展基金、大幅度增加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提高基层农技人员工资等措施。加大对地方重农抓粮的政策支持,建立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实行粮食、油料、生猪生产大县财政奖励政策。这些政策含金量高、操作性强、受益面广,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三)构筑了一套保障现代农业建设的制度框架。我们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在关键环节上不断取得突破,优化了现代农业建设的环境条件,强化了现代农业建设的制度保障。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颁布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明确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林地、草原纳入家庭承包经营范围;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颁布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加快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健全现代农业投入保障制度,提高各级财政和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国债、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重;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鼓励农民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增加农业信贷投放,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提高金融对现代农业建设的支持保障水平。建立现代农业要素投入补贴制度,调整国家与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分配关系,在取消农业税、减轻生产经营负担的基础上,对良种、农机具、农资、节水灌溉等实行补贴,促进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和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应用。完善现代农业市场制度,全面放开粮食购销、迈出农产品市场化改革的决定性步伐,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制度,健全重要农产品储备和进出口吞吐调节制度,实行农资多渠道经营。建立现代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等三条红线;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制度,促进草畜平衡和草原生态改善;探索建立水域、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和农业种质资源保护激励机制。通过这些制度创新,制约现代农业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步消融,为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四)摸索了一套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工作方法。我们坚持不懈地推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创新,初步形成了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有效机制。实行市场机制与政府推动相结合,既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注重用经济手段调动各种资源要素投向现代农业建设,又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坚持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和抗灾救灾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颁布实施了一批农业法律法规。实行整体谋划与年度安排相结合,既坚持想长远、谋大事,以中央名义发出了关于现代农业建设的专门文件,作出总体规划和全面部署,又在年度“三农”工作中统筹安排农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任务,确保了农业连年丰收和现代农业建设有序推进。实行典型示范与全面推进相结合,既搭建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重要平台,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又加强面上的工作指导,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和要素集聚,开创性地建设了覆盖全国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实行部门协同与社会力量相结合,既注重发挥各级农口部门的职能作用和综合部门的重农强农作用,及时出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政策措施并加强督促检查,又注重新闻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引导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现代农业建设。通过这些创新,使我们牢牢把握了领导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动权,形成了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良好局面。

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伟大实践,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有力支撑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有力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积累了在发展中人口大国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探索和拓宽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就的取得,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广大基层干部、科技人员和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归功于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三农”战线的干部职工和科技人员,向广大农村的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现代农业建设的各界人士,致以亲切的慰问,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清醒认识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篇5:在绿色生态示范村建设现场动员会上讲话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扎实开展“安全大仪”创建活动,全面推进“法治大仪”的创建进程,创新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落实基层组织的“四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规范村务、财务、公共事务等制度,提高发现、控制、化解和处置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一以贯之的推进“四五”普法进程,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大调处工作机制,加强村级标准化综治办建设和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

一、指导思想

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针对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的特点和规律,结合我镇实际,着眼于统一受理、归口管理、分级处理、依法办理、限期办结,切实加强领导,整合各方力量,强化调处服务,注重工作实效,构筑新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处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综治办的效能作用,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为我镇“三个文明”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在镇设立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在各村(居)委会、行业协会和人数较多的企事业单位设立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室(站),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网络,形成党委政府领导、综治委牵头、司法行政和信访部门为主、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分级负责的工作格局,切实提高预防、发现、控制、化解和处置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确保把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标准化综治办的创建工作要着力于防范,完善“三个三”防控体系建设。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按照‘全面推进’四个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法制”的总体要求,能起到典型示范作用,在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大调处机制,推动“平安大仪”创建工作

1、建立机构

各村(居)委会、行业协会以及人数较多的企事业单位在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设立调解室(站),明确民调负责人负责日常工作,各村民小组组长为调解员兼信息员,形成纵向到底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网络。调解室办公桌椅、条凳沙发、电话以及档案橱柜齐备,各项制度齐全,该上墙的要上墙,该公示的要向村民公示。

2、规范运作

各调解室(站))工作要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一是明晰受理范围,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积极开展调处工作,并做好登记、归档等台帐工作,能够形成卷宗的一律形成卷宗.对于不受理范围的矛盾纠纷,要积极呈报镇调处中心。二是调处工作要按照实用、效能、简明的原则,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预测预警、信息上报、重大纠纷快报、档案管理、督查回访、考核奖励、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要求每月20日前上报社会矛盾纠纷月报表,实行零报告制度;对影响大、涉及范围广的矛盾纠纷要主动介入,防止矛盾激化;警惕上访、集访事件的发生,注意从源头处化解。三是调处过程遵循平等、自愿、合法原则,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3、时间安排

通过借鉴和学习,各村(居)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建立规范的工作制度和台帐制度。各村(居)调解室必须于5月底前完成软件材料和硬件设施等各项工作,6月起全部运行。

(二)建设标准化综治办,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各村(居)在巩固原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综治办建设,按照市政法委的部署和下达的标准化综治办各项要求,结合镇综治办“三个三”防控体系建设步骤,做好基层基础工作:

1、强化制度建设,推进创建工作

建立健全村(居)综治办各项制度,加强领导,狠抓措施落实,以创建为契机,促使基础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管理、高质态运行,加大人力、资金投入力度,逐步提高村(居)综治办维护社会稳定、驾驭调控地方治安的能力,筑就群防群治的坚固防线。

2、以软件建设为抓手,促使综治工作走上正轨

各村(居)要完善文书档案管理制度,指定专人整理各级各类资料,分类装订成册,及时归档,使村(居)综治办各项基础工作都能留下痕迹,注意积累工作经验并加以推广,业务上精益求精,使综治各项工作走上正轨,更上层楼。

(三)创建民主法

治示范村,推进依法治镇进程

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以完善村民自治和社区居民自治为重点,强势推进依法治镇工作,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依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措施。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村和社区居委会是基础,广大干部群众是主体。通过创建,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调动广大干群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增强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规范村(居)委会事务管理,对于深入推进“平安大仪”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精心组织,统一领导

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工程,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村(居)委会要在镇依法治镇领导小组、司法行政部门和民政部门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的展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调查研究新形势下开展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合力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2、创建标准及要求

一是自治组织健全。村、居民委员会及其下属委员会,村民小组发挥效能作用。二是民主选举规范有序。村(居)民大会代表及村(居)委会成员严格依照法定程序选举或推选产生,选举结果群众满意。三是民主决策制度、议事规则健全。凡涉及全村、居民利益的重大问题,均由村、居民代表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村(居)民委员会依法办事,杜绝一切压制、破坏民主,侵犯民主权利行为发生。四是民主管理制度落实。村(居)干部严格实行依法管理,集体财产逐年保值增值,村(居)委会公章、财务账目、用人用工等管理有序。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健全,符合宪法、法律和国家的政策。五是民主监督健全有效。村(居)干部依法接受群众监督,全面实行村(居)委会向村(居)民代表大会报告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全面落实,广大村民、居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落实,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六是法制建设效果明显。法制宣传深入人心,广大群众学法形成制度,自觉守法、用法,村(居)民法律素质不断增强,干群依法办事形成风尚法治化程度逐步提高;积极创建平安村、平安社区,无刑事犯罪,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无群众集访;广泛开展各项法律进农村、进社区活动,村、居民熟悉寻求法律服务的渠道,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卫生状况良好,环境整洁优美,文化生活丰富,服务完善,生活便利,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公益事业不断发展,引导群众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

四、工作要求

本次三项创建活动,任务重,时间紧,各村(居)要合理安排,统筹兼顾,将三项创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排除畏难、浮躁情绪,杜绝有令不行、不服从指挥的现象,确保按时、高效、高质地完成任务。现就近阶段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工作责任

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大调处工作机制、创建标准化综治办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对保障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各村(居)干部一定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以此为突破口,共同构筑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固防线。

(二)狠抓措施落实,强化工作保障

要切实加强对三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保障措施,务求工作实效。按照“为人正派、办事公道、有群众威望、董政策法律知识”的要求选配好人员,确保人员、场所、经费的落实,真抓实干,不搞花架子。加强信息收集和报送工作,加强对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和预测,切实发挥村(居)综治办、调委会的职能作用。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要于党在农村的各项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做到相互促进,共同推进。

(三)坚持与时俱进,锐意开拓创新

各村(居)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形成自己的特色。注意整合资源,积累工作经验,注意抓好典型的培植和推广。要不断研究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形成合力,努力使三项创建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篇6:在绿色生态示范村建设现场动员会上讲话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创建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动员大会。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近年来我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安排部署省级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创建工作,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信用意识,规范金融行为,降低金融风险,提高经营效益。力争用2—3年的时间创建成为省级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为建设“XX”提供资金要素保障。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非常高兴邀请到市政府金融办、市人民银行领导现场指导。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市政府金融办、市人民银行长期关心、支持XX经济社会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县政府对2011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奖励。人民银行县支行对创建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进行工作安排,县人民法院、县监察局以及金融机构代表、乡镇代表以及企业代表做了工作发言,我完全赞同。市人民银行XX行长、市政府金融办XX主任做了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并加以贯彻落实。下面,就全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意义。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金融兴则经济强。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会给当地经济带来巨大的商机和融资便利,对加快XX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紧迫而重要的现实意义。各乡镇、各部门、各金融机构、各企业负责人要从全县发展大局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我县经济综合竞争实力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竞争力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个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程度和信贷资金的流向流量。如果一个地区具有透明的政策法律环境、社会信用状况良好、银企关系融洽,这个地区就能获得金融机构的青睐,货币与资本就能够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市场经济就会逐渐活跃发达,地方经济就可以较快增长。实践证明,我县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金融生态环境最好的时期。反之,金融生态环境较差,也是经济发展困难重重、进展缓慢的时候。XX在一度被列为金融高风险区的时候,银企关系紧张,经济发展所受的影响很大。实践证明,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有力支持;金融的发展,也离不开地方经济的发展。只有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才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形成资金聚集的“洼地”效应,实现经济金融共同发展,提升全市经济竞争实力。

(二)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化解金融风险,构建富裕XX的必然要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经营行为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金融部门出了风险,就有可能由经济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社会政治稳定。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我们各方面条件薄弱,经不起金融风险乃至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我们宁可把潜在的风险看得重一些,把道理讲深讲透一些,把工作布置得更细更实一些,也绝不能掉以轻心、漫不经心,出现工作不落实或落实不好的情况。必须高度重视,必须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有效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三)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的必然要求。目前,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产业转移、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和成渝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全力打造“一城、两园、三基地”,把XX建成四川丘陵经济强县。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充分集聚财政、金融、产业、社会各方面资源予以支持。当前,我县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积极发挥金融的支持和助推作用。而目前我市金融机构存贷比不到40%,尚有近60亿元富余资金急需寻找出路。一方面,是我县经济总量发育程度低、支柱产业少,项目投资规模小,银行难以介入。有的还在做项目前期准备,没到用钱的时候;有些项目还只是个概念,没有实际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是金融机构遵循“市场化原则”,要求风险可控。要金融机构义无返顾地执行好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就必须积极为其创造条件。既要有好的项目,又要有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否则,信贷资金就可能“放飞”。其不良后果和影响,将是我们难以估量的。因此,我们只有而且必须建设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成本和风险,才能促进经济金融互利双赢,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突出重点,完善措施,全力推进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建设

近年来,我县金融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认真落实货币信贷政策,促进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金融主要指标再创新高。2012年5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5.8亿元,同比增长18.5%;各项贷款余额57.5亿元,同比增长16.7 %。比年初新增5.3亿元,同比多增0.6亿元。不良贷款余额4.2亿元,较2010年末减少1.3亿元,信贷资产质量得到改善。二是金融支持经济建设力度加大。积极推动银企项目对接,创新金融信贷产品,拓宽信贷投放渠道,对全县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给予信贷支持;改善金融服务,大力推进业务创新、营销创新和服务创新,七家金融机构入驻晨光园区企业服务中心。三是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我县在原八家金融机构的基础上,又先后设立自贡市农商村镇银行和XX远达小额贷款公司,并创新林权、房屋产权、存货质押等担保方式,加大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新村和中小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县金融环境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信用状况不容乐观,不良贷款占比较高,信用中介市场发育缓慢,企业财务管理不够规范。

2012年是县委县府新班子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加快经济发展的关键一年,要加快经济发展,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各单位、各金融部门都要从我县大局出发,立足本职,紧密合作,努力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创造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奠定基础。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创建要突出重点,抓好两个关键指标:一是大力下降不良贷款率;二是努力提高金融诉讼结案率和执行到位率。为此,要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抓诚信体系建设。良好的信用体系是立县之本。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把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努力营造一个让金融机构热心投放、安心投放、放心投放的良好环境。

一是加大公职人员贷款清收力度。加大党政干部和公职人员拖欠金融机构贷款的清收力度。对长期拖欠金融机构贷款不还的党政干部和公职人员限定期限,予以归还。对恶意逃避银行债务的企业、个人,要进行媒体曝光,对其进行制裁,不得享受政府相关优惠政策。2012----2013年公职人员拖欠贷款余额要下降20%以上。二是打造诚信政府。加强债务管理,创新政府融资管理模式,推行政府与金融机构借、用、还一体化的融资运行机制,摸清政府贷款情况,明确权属关系,制定清偿化解计划,实行偿债目标责任制。三是评选信用企业。县经信局、工商、人行等部门配合,抓紧制定诚信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加快推进重点企业诚信建设。四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各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人行推进企业和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建设,扩大信息报告应用领域,提升企业和个人珍惜、爱护信用记录的良好意识。石道乡、安溪镇等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试点乡镇要高度重视,扎实工作,深化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创建评选活动,切实做好农户及农村经济主体信用信息采集、信用评价、信用对接和信用增级等试点工作。

(二)抓金融法制建设。加强金融生态建设,金融法制环境建设是基础。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法律的震慑和屏障作用,进一步加大金融案件查办力度,为金融生态建设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是加大金融诉讼案件的执法力度。依法快立、快审、快执一批银行胜诉案件,大力打击恶意逃废债务力度,清理现有银行起诉案件,切实提高结案率和执行到位率。今明两年银行案件结案率和执行到位率均分别达90%、95%以上。二是建立金融机构内部逃废债黑名单同业共享信息和逃废债同业联合制裁机制。对逃废债务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实行信息共享,切实保障金融机构的合法债权。三要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工商、税务、国土、房产等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积极配合金融部门工作,利用工商登记、年检、产权登记、变更、过户、评估等手段大力支持金融企业维护合法债权,适当减少办理环节和程序,合理减免有关规费。四是严格规范中介管理。金融办、财政、审计、司法、工商等部门应依法对中介评估机构进行有序规范,对有不良行为的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定期向金融机构通报和预警提示。坚决杜绝利用各种手段骗取金融资金等非法金融活动的现象发生,切实整顿规范金融市场秩序。

(三)抓长效机制建设。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一是建立银政沟通协作机制。完善金融联席季度会议制度,及时研究最新金融信贷政策,通报全县经济运行、重要决策、重点项目、招商引资等情况。此外,每年年初召开一次金融工作会,年终召开一次银政企茶话会。二是建立企业(项目)融资对接机制。各产业部门要定期收集、整理融资项目资料,加强银行金融机构与企业、项目业主的沟通,切实抓好银政企项目的有效对接、深度对接。县金融办、县人行定期组织融资对接活动,建立签约企业(项目)跟踪落实机制,引导银行积极主动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三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纳入工作目标,制定具体办法,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工作落实。

(四)抓金融作用发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推动经济金融共同发展。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参与,自觉成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力量。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各金融机构要以服务地方经济和实现自身发展的实际成效,积极争取上级行社更多的授权、更大的支持。农村信用联社、农发行等金融机构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用活用好相关政策,积极消化历史包袱,盘活存量不良贷款。2012----2013年全县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要力争下降7800万元以上。二是切实加大信贷投入。要牢牢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主基调,围绕两化互动、投资拉动等工作重点,加大重点项目推介跑办力度,尽最大可能加快信贷审批和资金投放。确保全年新增贷款8亿元,争取增加12亿元。三是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各有关部门要努力改善金融发展条件,积极支持金融机构深化改革,做大做强。各银行金融机构要改进服务,主动围绕全县重点项目、中小企业融资、三大园区建设等,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探索多渠道融资方式。今年以来,全县四个重点项目实行BT模式融资,实现了直接融资的新突破。四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各金融机构要自觉遵守金融法规,强化风险管理,规范业务流程,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建设,不断提高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有效规避、防范和化解各类金融风险。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创建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取得实效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银政共赢、银企双赢,保证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各乡镇、各部门和各金融单位一定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合力推进,务求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在建设金融生态环境工作中,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始终把握好政府调控市场、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原则,切实把政府的管理职能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要合理利用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切实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领导。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组织、协调、沟通、服务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和金融发展环境。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也要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纳入重要日程,充分发挥金融生态环境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人民银行要继续发挥在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大货币政策传导和“窗口指导”力度,继续搭建好地方政府、商业银行、企业三者之间的对接平台,在落实好金融宏观调控政策中推动经济、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实现经济、金融的互动发展。同时,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与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系统的联系,多学习、了解和掌握金融知识,切实转变行政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在加强协调与信息交流、提供服务,维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上多下功夫,努力做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宣传力度,深入宣传县委、县政府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决策部署、工作任务和主要措施,增强全社会支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以及社区的宣传文化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开展诚信教育,突出对企业、公民、公务员的诚信教育,弘扬诚信守信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形成“讲信誉、守信用、重合同”的共识,努力提高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为优化金融生态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各金融部门要广泛开展金融业务、金融法律法规知识、信用意识的普及宣传,强化风险教育,提升金融理念,增强全社会对金融生态环境的认识,积极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

(三)积极主动服务。金融部门作为金融环境建设的主体,既是重要的参与者,也是直接受益者。为此,要在搞好自身业务经营的同时,积极主动担负起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职责,否则,金融支持经济便无从体现。人民银行要继续积极稳妥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能力,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强信贷制度建设和开发信贷产品,对能够直接给予信贷支持的要及时发放,对受贷款权限影响的,要积极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做好调查评估工作,争取上级的理解和资金支持;各涉农金融机构要着力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积极做好农户小额贷款,重点支持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更好地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帮助农户把产业做大做强,真正实现金融业与地方经济同生共荣的双赢目标。

(四)严格监督考核。各乡镇、各部门要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成效作为检验各级干部工作的重要标准来执行,全力提升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质量。要严格贯彻落实《创建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实施方案》和《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和政策,切实加大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力度。同时,县委、县政府还将继续把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作为考核乡镇、部门和领导干部以及金融单位行风评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金融生态环境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重奖,对不负责任的单位或个人严肃批评,尤其对扰乱和破坏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现象,要坚决依法严肃处理,确保我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取得实效。

同志们,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力量,我们既要看到这一任务的紧迫性,也要看到这一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希望全县各乡镇、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努力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成效,力争2----3年创建为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为建设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7:在绿色生态示范村建设现场动员会上讲话

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镇党委、政府把全体机关干部、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召集在一起,其目的就是专门研究部署如何以“三保一弘扬”为目标,把我镇建设成全市乃至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村卫生环境示范乡镇,加快农业经济转型,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这既是一次动员大会,又是一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大会,更是一次推进我镇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重要工作会议。

5月12日,市委书记刘和平在我镇杜仲公司鲜肉专卖店、苏记供港蔬果公司两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地踏看后,充分肯定了我镇在农业产业化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表示要把银河打造成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市农村环境卫生示范乡镇。当天下午,县委书记吴运波就现代农业银河示范区的建设工作带领有关部门在我镇进行了一次现场办公,初步确定了工作思路、目标和措施;5月15日,刘运成副县长和有关部门在我镇又进行了一次现场办公,敲定了有关事项,并作了详细的安排部署;今天我们又组织召开这次建设动员大会。这充分看出市县领导对我们银河的肯定与支持,银河的发展正面临着一次全新的机遇。我们应牢牢把握这次难得的 机遇,扎扎实实开展工作。下面,我就推进银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不移地把我镇打造成现代农业示范区

我镇农村改革正处于重要转折期、艰难爬坡期和战略机遇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收入大幅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现在正面临着一个新的机遇期和转型期。在前进的路上,我们惟有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坚定不移地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才能使银河的农业和农村经济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更新观念实现突破。现在农村工作面临着两个不利因素。一是是部分群众观念陈旧,对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概念不清、观念陈旧,不理解、不支持,一些好的思路、好的想法不能在群众中很好地落实下去,对工作开展造成极大阻力。二是资金制约严重。项目的投入毕竟有限,而该农民出的钱又不能及时筹集起来,造成工作滞后。面临这种局势,我们应该跳出传统农业思维,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要善于寻优产业,整合项目,用新的机制、新的办法来推进。应当看到,我们的村干部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做了很多群众工作,为此我们只有从传统的 观念上解放出来,实行土地流转、业主经营、公司开发,走规模化、标准化的产业发展路子,让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建设银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已没有价钱可讲,也没有回头路,一定要把决心下死,绝不允许推饶阻难。在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坚决打倒一切拦路虎、搬掉一切绊脚石。

(二)统筹谋划建设目标。按照规划,通过三年时间的发展要达到以下目标:一是全镇形成一批产业化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技术、资金较为雄厚的龙头企业;二是农业主导产业区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农产品的优质率、商品率和加工转化率有较大提高,传统农业产业得到有效改造,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使新兴产业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三是农户与龙头企业形成较为稳定和完善的利益连接机制,通过企业、市场、中介组织的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较大提高;四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机制不断完善,新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机制逐渐形成。

(三)努力转变生产方式。现代农业要有现代生产方式,不能停留在过去一家一户搞生产的传统模式上不前进,应该努力谋求突破。一是要寻优产业。着眼于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坚持走“一村一品”的路子,着力发展畜禽养殖、优质稻、绿色蔬菜瓜果、有机茶、中药材、生态观光农业等主导产业,使之成为我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二是要创新运作机制。通过土地流转、业主经营、公司开发,走规模化、标准化的产业发展路子,使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形成“公司十基地十农户”、“专业市场十农户”、“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十农户”、“中介组织十企业十农户”的现代农业运作机制。积极发展种养专业大户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培育各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三是要培养新型农民。迅速建立健全新型农民培养机制,加大科普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采取各类支持政策,吸引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带头发展现代农业。

二、创新思路,明确目标,扎实有效地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示范镇建设

农村环境卫生示范镇的建设需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措施、新的机制来推进,我们要以抓重点带全局、抓关键求突破的工作方法,按照既定目标,突出特色,抓住关键,尽快行动,力争早见成效。

(一)全面整治环境卫生。我们要以打造全市农村环境卫生示范乡镇为目标,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从完善环境设施、配备专业队伍、建立专项制度和长效管理机制各方面入手,努力为群众营造整洁、优美的生活家园。一要加强领导。各村、居委会要成立环境卫生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4 和工作组,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确定专人具体抓,分组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形成全民动员,人人动手,广泛参与的长效公共卫生工作机制。二要建章立制。各村、居委会要从树立科学发展观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把环境卫生治理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环境卫生治理实施方案,统一部署、分步实施,不断完善机制,落实责任。三要确保投入。镇政府根据对各村和街道环境卫生检查情况,年底综合评比,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根据各村工作量大小安排0.5--1万元的环卫补助经费。此外,银凤社区街道、乌石、何家圳、河下、陇田、邓家田六个环境卫生治理示范点,从5月份起镇财政先给予1000元/月的环卫工作经费补助。

(二)建立卫生长效机制。按照整治内容和标准,查缺补漏,进一步整改,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整治成果。一是形成制度。在集中整治的同时,要着手抓好每天的卫生清扫保洁和“户集、村运”的垃圾处臵机制,逐步形成环卫管理长效机制,巩固推进整治成果,使农村的环境卫生工作走上经常化,制度化。凡卫生环境达不到要求的自然村(组),不得申报为新农村建设村点;二是督促检查。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将成立检查组,对全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检查,每月公开通报检查情况,连续两次被通报的村,取消农村环卫补助,同时取消该村第二年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申报资格。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圆满完成银河两个“示范点” 5 的建设任务

前面,我对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农村环境卫生示范镇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已经作了明确,完成质量如何,关键在干部,核心在落实。大家一定要按照今天的会议要求,进行认识再提高、工作再部署,切实做到“三个到位”,转变作风促发展,统筹全局抓落实。

(一)组织领导要到位。为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我镇成立以我为组长,胡远华同志为第一副组长,黄滔、陈霞、张琼孟娜同志为副组长,相关部门、相关企业负责人,各村村长为成员的芦溪县现代农业银河示范区领导小组,并成立了银河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组。因此,相关部门、相关企业和项目涉及村组要高度重视,切实把银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村卫生环境示范镇的建设作为今年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周密安排部署,切实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职干部专门抓的一级一级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村组配合要到位。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村卫生示范镇,最终受益的还是农民。各村要努力做好群众工作,争取农民支持,齐心协力推进两个示范点的建设。一是要广泛宣传发动。对为什么要建设两个示范点、建设后有什么好处、带来什么效益要给群众讲透彻,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二是要对比算帐。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合理推 进土地流转。要耐心细致的做群众工作,通过算帐对比,让农民自愿把土地流转出来,让群众自觉参与到环境卫生示范镇的建设上来。三是不要阻扰施工。建设银河现代农业示范区目的就是要让大家得实惠。不要自己搞不了,别人来搞又怕这怕那,思想不通,只在乎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利益。

(三)督查考核要到位。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村卫生示范镇是今年农村工作考核的重点,也是检验干部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向县委县政府、市委市政府作出答复。工作安排了就要落实,不能只讲问题不做事情。县委、县政府都将加大工作考核和检查力度,以确保建设取得成效。对那些工作迟缓、影响建设进度的干部,我们严肃处理,并限期整改。

篇8:在绿色生态示范村建设现场动员会上讲话

一、充分认识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经过多年发展,北京汽车产业已成为拉动北京经济增长、带动城乡就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十一五”期间,北京汽车产量、产值年均增速均超过20%。2011年,北京汽车产业实现产值近2469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17.3%, 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从全国来看,国内汽车市场已经告别了高速增长期,进入微增长时代,但车企扩充产能的激情方兴未艾,汽车产能过剩的警钟已经敲响,产能过剩已是不得不面对的又一个棘手问题。据业内资深专家分析,“除非中国汽车销量在今后几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否则产能过剩不可避免。”

与全国的形势一样,北京汽车出口与产能对比,发展很不平衡。2011年北京汽车及零部件出口14.6亿美元,仅占当年汽车产值的5%。“十二五”期间,北京汽车产业出口的发展目标是出口金额年均增长20%,到2015年计划当年实现出口金额40亿美元。从目前的发展趋势判断,完成“十二五”汽车产业出口规划的目标,形势相当严峻。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北京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集聚效应,逐步形成了以顺义、亦庄为代表的汽车生产企业相对集中的产业集群区域,为建设示范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进一步发挥产业集聚优势,为区内企业汽车产品出口提供更加优惠便利的监管政策,我们着力构建这样一个“政府推动引导、企业主体责任、检验检疫监管、部门齐抓共管、行业组织自律”的汽车产业示范区,引领企业向规模化、高端化、品牌化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北京创造”和“北京服务”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示范区的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打造国际商贸中心的重要举措,对提升北京汽车产品质量,打造自主品牌,服务首都经济发展,实现贸易转型升级,扩大汽车产品出口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示范区建设时间紧,任务繁重,按照示范区建设方案的时间安排,8月底前需向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提出示范区验收申请,10月份将进入评估验收和挂牌认定阶段。希望各部门、各相关企业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贯彻落实总局和市领导的指示要求,认真做好验收前的各项筹备工作。

二、加大国际化步伐,创建国际知名的北京品牌

近几年,随着北京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北京汽车产业出口也得到快速发展。以北汽集团为龙头,北京汽车产业出口已形成一定规模。“十一五”期间,北京累计出口整车17万辆,整车与零部件累计出口金额约62.6亿美元。今年1-5月份北京汽车及零部件出口6.3亿美元,同比增长18.9%。基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整车制造和零部件供应体系,并在商用车和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等部分乘用车领域具有国内领先的研发制造能力,为北京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创建国际知名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汽福田完全靠自身努力,不断改造提升软硬件设施,从一个出口二类企业向出口免验企业提升,在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企业是示范区的主体,是示范区的建设、支撑和维护者。要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落实主体责任。北汽集团要继续开展调查研究,摸清集团内产品质量安全底数,有针对性的制定并落实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示范区建设方案和措施。各相关企业要严格按照示范区内企业评定细则,认真查找本企业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不足,逐条逐项加以整改、落实和提升,快速推进各项准备工作,争取早日达到验收标准。

刚刚闭幕的中共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在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中提出,要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打造“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品牌,紧紧围绕培育一批“北京创造”品牌,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全面提升首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这为北京汽车产业创建国际知名品牌提供了政策保障,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重要机遇期,用足用好各项政策,要借助示范区建设这个平台,增强研发、设计、管理和质量水平,加强渠道、品牌和服务建设,不断提升我们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北京汽车产业发展壮大、由大变强,还得靠我们自已的品牌。要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大力创建自己的品牌,逐步掌握国际市场的主动权、主导权和话语权。

二是有实力的企业要通过“走出去”,获取先进技术和销售渠道,积极培育品牌,转变贸易方式,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水平。

三是加强国际自主销售渠道建设。北汽福田和北汽有限公司要巩固和扩大自身的优势,进一步建立健全境外营销网络,完善售后维修服务,积极参与国内外技术标准制定,率先创建北京的国际知名品牌。

三、部门间密切配合,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开展好近期工作

示范区建设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区县。各部门、相关区县应加强联动,一如既往的在先行先试方面进行大胆创新,为相关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

(一)政策上有所突破。

各部门要紧紧围绕示范区内企业诉求,突破原有政策体系,最大可能的在资金、服务和监管方面提供支持。要体现出国家级示范区的特点,通过外管、海关、商检、国税、商务、产业等多部门的协作,扩大优惠政策集成范围,把示范区打造成特色鲜明、通关便利的全国示范引领区。要继续在技术研发,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简化监管流程、提供通关便利;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点;检验检测、国际认证注册、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汽车出口协调、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维护企业利益和产业安全;出口信用保险和信贷等六个方面对示范区内企业政策倾斜,进一步加强探索、实现突破。

(二)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各部门应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携手推动示范区建设。市商务委将在外贸公共服务平台政策资金、中小企业开拓资金、出口信用保险、进口贴息政策和热情高效服务等方面加强研究,给予示范区内企业更多的支持和便利。也请各区(县)商务委结合本区特点,搞好政策衔接,积极协调区级政府相关部门,为辖区内企业争取更多当地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上一篇:游鲁迅公园小学作文下一篇:第九届第一次职代会闭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