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机理及其提升策略研究

2022-09-11

一、高校网络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一) 高校网络文化的内涵

高校网络文化是网络文化和高校文化的结合产物, 也是校园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升级产物。校园网络文化以微信、微博、论坛、校园网站等具有数字化特点的互动媒体为主要载体, 以学生、教师为主体, 以高校校园为交流空间,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活动基础, 具有突出时代特点的网络文化。

(二) 高校网络文化的特点

1、交互性

高校网络文化的主体包括学生、老师、学校, 甚至涉及整个社会, 主体之间的交流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或者多对多的。

2、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

网络群体通过网络可以自由发布关于各类事件的意见和建议, 没有文化水平高低和个体能力大小的区别, 即使没有接触过的人也可以在一段时间快速了解并参与, 所以开放性是高校网络文化发展的重要选择;[1]在具有开放性的基础上, 各种信息资源也是可以共同分享的, 是自由的, 网络群体可以再平台上获取信息资源。

3、多元性和两面性

高校网络文化中蕴含了各种不同文化背景与底蕴的思想、观点, 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同时也充斥着各种不良信息, 不断危害着社会发展, 使其具有两面性。

4、实时性和高实效性

互联网因其自身具有的实时性, 使网络群体时时刻刻都能接收到最新的信息, 在一定程度改变了网络主体的文化生活。在网络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 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 网络主体不断增多, 信息来源广, 搜集信息便捷。

二、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实施情况

1、调查问卷的设计

为切实了解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以及大学生对高校网络文化认知情况, 我们采取问卷法进行调查。调查问卷从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情况、大学生对校园网的使用情况、大学生对学校建设的关注度以及大学生对校园网络媒介的看法等四个方面开展。

2、调查问卷的实施情况

本次调查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所高校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的全日制大学生为例。调查时间为2018年6月到2018年11月, 共发放问卷500份, 收回问卷480份, 有效问卷470份, 回收率96%, 有效率94%。

(二) 调查结果及现状分析

1、大学生普遍使用网络时间较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推广,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调查发现, 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如表1所示。每天平均使用网络在1-2小时的人仅占5.13%, 有23.08%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使用网络在2-4小时或者4-6小时, 大多数大学生使用网络时间在6小时以上。

这表明, 网络占据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 并且网络对于大学生的生活有深刻的影响, 因此, 高校利用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势在必行。经调查, 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有多种, 其中工作占35.9%, 看新闻和占61.54%, 社交和学习分别占76.92%和74.36%, 娱乐比例最大, 占92.31%。

尽管网络给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诸多便利, 但大学生使用网络大部分时间是进行娱乐, 这说明高校需要利用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引导。

2、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作用有限

学校网站作为最主要的网络文化育人资源, 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调查大学生浏览学校网站的频率时, 认为浏览频率“较高”和“非常高”的占30.77%, 这表明学校网站的内容对一部分同学具有一定吸引力。但认为浏览频率“一般”的高达48.72%, 选择“较低”和“非常低”的同学占20.51%, 这说明学校网站作为网络文化体系中最主要的部分在内容和实用性等方面有待完善, 不足以吸引大学生。

其次, 对于大学生浏览学校主页的内容, 选择“通知公告”的最多, 占82.05%, 选择“校园新闻”和“科研信息”的相对较多, 分别占48.72%和47.03%, 选择“图书资料”和“就业信息”的都占38.46%。数据表明, 大学生浏览学校主页更多是为了便利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校园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是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表现, 调查显示, 认为校园网络文化对“三观”影响“大”和“较大”的大学生占48.72%, 同时, 有接近一半的大学生认为影响较小甚至没影响。由此可知, 校园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三观”的影响不具有普遍性, 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微信、QQ的作用在高校网络文化育人中日益突出

大学生通过网络渠道参与校园文化生活是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体现。通过微信、QQ参与校园文化生活的大学生比例高达82.05%和76.92%, 已超过传统的学校网站。随着社交软件应用率的日渐提高, 功能的日趋完善, QQ、微信等已经成为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生活的主要网络媒介, 在大学生参与学校文化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 高校在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将主要区域转移到微信、QQ公众号的运营中, 通过构建公众号, 发布学校资讯、考试信息、定期更新内容等提升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4、缺乏专业网络文化队伍建设和品牌意识

对于学校网络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有79.49%的大学生认为学校主要网络媒体发表的内容不够生动活泼, 有66.67%和61.54%的学生认为其形式并不够多样、思想和趣味性不够, 认为更新速度慢及不符合学生需求的占少数。

由此可见, 近年来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日趋完善, 基础建设逐步完成, 能够大体符合学生们的需求。但其纵深度仍有待提高, 在形式、内容和思想上创新度不够, 没有形成自身特有的品牌, 模式大相径庭。尽管多数高校创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媒体队伍以促进网络文化育人工作建设, 但校园网络文化要向深层次、高品位发展, 还需要深化培养优秀的、强有力的网络文化工作队伍, 与此同时, 要形成自己的品牌模式。[2]

三、提升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建议

(一) 形成师生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

高校全体师生应该共同努力, 形成合力, 在构建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体系中形成师生共管共建的良性模式。这样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就大大地促进了健康网络的可持续发展, 保证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取得实效。

(二) 建立健全并完善高校网络文化的管理制度

在大学生的思想形成的时期, 学生的价值观会比较的模糊, 知识结构还不完善, 并且他们的自制力不强。因此, 适当地进行干涉和约束是非常有必要的。我认为想要在高校网络文化中建立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方法有以下四种:一是一定要确保规章制度可以有用而且管用。二是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三是要与时俱进, 跟上时代的发展。四是要严格有效的认真执行高校所指定的规章制度。[3]

(三) 提升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

加强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高校要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引导, 可以为大学生提供网络理论知识、网络基本技能、网络前沿动态等系统的培训和讲座, 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另一方面, 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 合理利用网络, 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 选择合适的途径和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提高个人能力。[4]

(四) 组建一支高水平、高层次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团队

首先, 可以组织一批学历高、经验多、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 做好思政理论的研究工作;其次, 选拔一批专业强、技术硬的技术人才, 做好网络平台的开发、管理、维护工作;第三, 选拔一批思想道德素养好, 政治觉悟高的高校学生, 作为高校的网络信息员, 及时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思想动态;最后, 培育网络意见领袖。选择一批思想正、作风正的大学生作为网络意见领袖, 使其成为示范引领的有效载体。[5]

摘要:当今社会, 身处高校的大学生受到了高校网络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复杂深远的影响。本文从高校网络文化的内涵特点入手, 分析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现状, 提出了构建高效网络文化建设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提升策略

参考文献

[1] 张万景.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及其优化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16.

[2] 王勋, 王燕.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探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15, 17 (05) :46-49.

[3] 张俊.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 2017.

[4] 李宾.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功能及其优化策略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 2 (17) :44-45.

[5] 张盈盈.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机理及其实现路径[J].淮海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8, 16 (09)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