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的启示范文

2022-06-13

第一篇:滥竽充数的启示范文

“滥竽充数”的启示

《韩非子内储说上》中有个故事叫“滥竽充数”。讲述的是齐宣王爱听三百人一起吹竽,有个南郭先生请求加入吹竽队,齐宣王没家考核,就很高兴地批准了。后来,齐宣王死了,齐王继位,要每个人单独吹竽,原来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只好偷偷溜掉了饿。故事不长,但它使我懂得了:“齐宣王式”的干部要不得。为什么呢?因为。我么现在处于改革开放的时期,人才成为宝贵的财富,而选拔人才又成为挖掘的关键,成功与否正在于我们领导干部有无“伯乐”的眼力,能否分辨真才与庸才。

有这么一则消息:某单位要到国外买一套先进的技术设备,需要挑选一批人出国考察购买。去过外“风光”,谁不愿意?于是,申请的人很多,最终挑出了一写人出国。可实际上,这些人根本就不懂,买回来的设备根本就不配套,成为了一堆废铜烂铁。选出这么一帮“南郭处士”,难道领导干部没责任吗?他们不是又重捣了“滥竽充数”这个典故。

齐宣王主张的是“一齐吹,提倡吃“大锅饭”。“吹”多“吹”少一个样,“吹”和“不吹”一个样,“吹”好“吹”坏一个样。这也是使得南郭先生在吹竽队里混饭多年的原因。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科学的竞争归根究底就是人才的竞争”的今天,我们难道允许“齐宣王”存在吗?愿我们的领导干部都成为内行,专家,能够慧眼识真金。打破“大锅饭”,使“南郭先生”原形毕露,无处藏身。

国家要振兴,企业要发展,领导干部千万不能成为当代的“齐宣王”。

第二篇:滥竽充数的寓意

1、关于“滥竽充数”

问:“滥竽充数”的“滥”字,有的解释为“与真实不符”,有的解释为“又多又乱”,还有的解释为“没有限制”。究竟怎样解释才算正确?

答:“滥”的本义是“洪水泛滥”。洪水泛滥则失去控制,从而引申出“没有节制”之义;没有节制则容易导致真假混杂,从而又引申出“浮泛不实”“蒙混冒充”之义。“滥竽充数”中的“滥”字就是蒙混冒充的意思。

“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滥竽”就是冒充会吹竽。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冒充会吹竽的乐师,混在乐队里凑数。

2、滥竽充数成语故事

韩非是战国后期法家代表人物,在他的代表作《韩非子•内储说上》当中有一段非常简短的文字,写到一位南郭处士。

这位南郭先生是齐国人,齐国当时在位的君王是齐宣王,宣王非常喜欢听一种古代的簧乐器竽吹奏出来的声音,而且他喜欢听合奏。他打算组织三百人的乐团,南郭先生是位读书人,他学问渊博,但是因为家境清贫,常常饿肚子。听说宣王要用丰富的口粮供养一大批吹竽的人,南郭处士于是就去央求宣王也让他加入,宣王竟然也答应了,从此南郭先生成为三百名吹竽手之一。

每当宣王要听竽合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在乐团里头装模作样一番,反正人多他不吹出声音,也没有人知道,因为他装的还挺有模有样的,就这样相安无事的过了好几年。

后来宣王去世儿子泯王继位,泯王因为从小耳濡目染,所以也喜欢竽吹出来的声音,不同的是,他不喜欢听合奏,他喜欢听独奏。于是,他就命令吹竽手一个个轮流吹给他听,这下还了得,南郭先生本来就不会吹竽,如果要他在君王面前独奏,肯定要露出马脚,所以在轮到他之前,就逃之夭夭了。

滥竽充数这句成语就是出自这个典故,所以说,做哪一行一定要有那一行的真本事才行啊。后来用于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

3、滥竽充数寓意 滥竽充数 是形容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中间凑数或是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这个成语故事中,滥的意思是混杂,失实,引申为蒙混之意。竽是古代一种簧管乐器。这个词的意思是指不会吹竽的人混杂在吹竽的乐队里充数。因为大家一起吹的时候根本听不出谁在吹谁没有在吹,所以这位南郭先生可以充数。

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便派人四处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织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他听说了齐宣王的这种嗜好,就设法求见宣王,向他吹嘘自己吹竽技艺高超,混进了吹竽的乐师班里。而实际上,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每当乐队为齐宣王演奏的时候,他就模仿其他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装得惟妙惟肖。由于是几百人的合奏,齐宣王根本听不出他的破绽。成语滥竽充数的寓意就是这样,以后再有类似的情况,人们就称为滥竽充数了。

南郭先生就这样混了好几年,心安理得地领受优厚的赏赐。齐宣王死后,齐王即位。王同样爱听吹竽。不同的是,他不喜欢听合奏,而是要求乐师们一个个地在他面前独奏。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吓得魂不附体,知道自己犯了欺君之罪,一旦露馅,别说饭碗,就连脑袋都保不住了。所以,趁王还没有叫他演奏时,就赶紧溜之大吉了。

这个成语的寓意有点象鱼目混珠,都是指没有真本事的混在众多相同的事物中间。

第三篇:《滥竽充数》的教学反思

语文组 安丽娜

这篇课文选自S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寓言两则》。本单元的课文都多小精悍,但却饱含着深刻的寓意,只要认真的体会,一定能够得到许多启示。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从短小的文章中得到深刻的寓意。在《滥竽充数》这一课中,要让学生通过对三位主人公的认识,来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寓言的真正含义。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来让学生自己找出寓言背后蕴藏的深刻道理。

在开篇时,我带出了这篇寓言的出处是《韩非子外储说》,并且说了寓言是一种文学作品形式,虽然只是简单地带过,有心的孩子还是能了解的,这部分内容只作为了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研究,这三个人物的特点以及做人做事的态度。在这之中,我反复的强调让学生坐端正,反复的让学生读句子,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中的词语:装腔作势。装腔作势应该是要学生表演出来的,但是由于我怕没有学生表演,就改为朗读,这里应该让学生大胆地去进行表演。在朗读的时候,自己对课文的不熟悉,读错了,这是不应该犯的错误,在以后一定会去努力的改正。在课文结束时,太过仓促,没有给孩子留时间去思考。以后在时间的安排上要精打细算。

对于今天的课,学生表现得很好,能够积极的举手,回答问题,上课也能认真地听讲,唯有不足的就是,我的指引有些出错了。将自己绕在里面了,也让学生听得有些吃力。这节课,让我知道,要想将好一堂课,你不仅要花费精力去研读,去制作,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心完全地投入到这节课中,投入到学生的心中。

第四篇:滥竽充数的故事及寓意

成语故事: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不到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

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丰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

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揭示道理:

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人们: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一个人如果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本事,只靠装样子吓喝人,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寓意:

①讽刺那些没有真才实学,靠蒙混过关的人。 ②讽刺那些虚荣,对人不加以鉴别而重用的掌权者。

第五篇:滥竽充数

教学设计

课题:滥竽充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寓言故事的文体特点;

(3)重点掌握“滥竽充数”这个成语:识记“滥”和“竽”二字的读音和

意义,以及整个成语的比喻义,并能够熟练运用该成语进行造句。

使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能

力得到提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和观看影片,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并思考相关问题;

(2)能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想象,对故事进行改编或续写;

(3)能与同学合作进行声情并茂的表演。

通过复述故事、回答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锻炼

其逻辑思维能力,以利于其更快、更扎实地记忆、理解课文;

通过改编和续写,锻炼其发散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通过表演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集体意识,发挥学生的特长。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正确评价人物、表达故事所阐明的道理,并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看

法。

给予学生人生启迪,使其得到情感熏陶,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

观以指导生活实践。

课前准备(教具):幻灯片、动画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回顾、复习上堂课内容(《自相矛盾》),向学生提问寓言故事的特点,导入新

课,简要介绍作品课文出处、作者信息。

寓言的特点主要有:(1)多为虚构,短小精悍,通过隐喻,阐明深刻的道理

(2)幽默风趣,多夸张、讽刺意味,寓教于乐。

三、让学生一齐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字词,流畅、通顺,有感情,并

圈画出陌生字词。

重、难点:滥:失实的,假的。

竽:一种竹制管乐器,类似于现在的笙(板书,参看幻灯片)。

成语比喻义:没有真才实学而弄虚作假 。

四、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向同桌复述一遍故事情节,并提示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如何评价主人公南郭先生和齐宣王?

(2)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回答要点举例:

(1)南郭先生:不诚实、没有真才实学、妄图不劳而获等等,主要从

批判角度来评价,当然也可以另辟蹊径,挖掘其优点,比如能够

毛遂自荐。

齐宣王:假装风雅,讲排场,铺张浪费、不会鉴别人才等等。

(2)故事告诉我们没有真才实学而弄虚作假的人终究会败露,人要诚

实,通过勤学苦练,掌握真知识、真本领。

(3)畅谈,比如作弊行为等等。

五、布置课外作业:

让学生3~5人一组改编故事情节或续写故事,加入生动

的人物对话,要求有新意。然后排演成小品,下周课堂上表演。

教学评价:(1)教师自我评价

(2)学生作业评价(学生自己当评委,教师再进行总结性评价)

上一篇:科学兴趣班教案范文下一篇:开业老板讲话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