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启示的范文400字

2024-04-21

的启示的范文400字(共14篇)

篇1:的启示的范文400字

动物的启示,是和人类的述说,动物的启示是和人类能成为好朋友,动物的启示是让人和动物和谐相处。

动物们的生活会有自己的规律,动物的生活会有一种和谐和睦,动物不喜欢其他的人,其他的东西进入他们的生活圈子,但和谐让人保护动物的同时和动物交上了朋友。

好多人认为,动物有好坏。其实不是这样的,动物在人的生活中会有好多的启示。有的人认为鹿和狼是对立的,就想站在鹿的这一边,开始了杀狼,但没有多久,狼的消失,让鹿群很快的增长了起来。鹿群的增多,给大自然的草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就是让更多的草场,变成了废区。这个时候的人们认识到了人是不能够加入这个圈子的,人是不能够控制大自然中的生物链的。但人能保护,不要过多的介入。过多的介入只能让那个圈子变得乱。

动物的启示是想让人们和他们交朋友,是想让人给他们守护,守护住这属于他们的天地,而不是在缩小他们的圈子,这样他们就会失去生存的空间。这样他们就会非常的伤心。动物的启示是能让人类给予动物更多的空间,不在干涩动物们的生活,不在让更多的食物,影响动物们的生活,动物们的要求很低,就是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温馨,一个能衣食无忧的一片广阔的天地,这就是动物的启示。

动物的启示让我们看到了动物对生活的要求,让我们看到了动物对于生活的更多的一种向往是能拥有安静祥和的空间。

篇2:的启示的范文400字

蚂蚁

每到雨过天晴。总会发现地上有许许多多的小洞,那便是小蚂蚁们在雨前的“足迹”,那时候的我总会拿一小块馒头分成一小粒一小粒去喂那些爬出洞的蚂蚁,但蚂蚁围着馒头粒转一圈就走了,一会儿一群蚂蚁来了,一同将馒头粒抬走了。真可谓是“人心齐,泰山移”呀!蚂蚁教会了我团结!

蚕宝宝

蚕的外表看得人起鸡皮疙瘩,但是它却带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贡献。它吐出的丝为我们做了美丽华贵的服饰;为我们做很多漂亮的工艺品。虽然也有很多动物会吐丝、结网,但他们并不像蚕宝宝为我们大家“服务”,而是靠那些网来粘小虫,自给自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蚕教会了我——“无私”和“奉献”。

小草

春天虽然已经到来,但是屋外仍然凉风入骨,这时你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地上已经有了小草的足迹。没错,她已经“出生了”,她像害羞的姑娘躲在一堆堆枯枝烂叶中,好像不敢面对“全新的世界”一样,其实并不是说明她是柔弱的、胆小的,她处在冷风之中,她摇曳着,它努力的生长,她是伟大而坚强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们教会了我什么是“伟大而又坚强”。

没错,世界上还有许多动、植物教给我们的哲理——落叶的“淡泊”,劲竹的“勇敢顽强”……

篇3:的启示的范文400字

美国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美国政府积极营造有利的宏观环境, 二是企业本身的不懈创新。

积极营造有利的宏观环境

1. 使科技兴国成为整个民族的恒久自觉

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 而且是人类历史变革的根本动力和主要尺度, 更是国家力量的决定性因素。立国兴国, 重在科技, 应该以一个民族的清醒对待科技竞争, 以忧患意识激发自觉行为, 以科学精神熔铸民族文化特质。同时, 科技兴国不应是短期的、局部的和少数人的行为, 其最为基础和长远的工作是形成一个崇尚科学、尊重知识、爱惜人才的文化氛围, 倡导一种探索、求实、创新的文化行为方式, 大力发展教育。

2. 将扶植重点放在政策改革和法制保障方面

经验证明:经济发展成功的国家,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必然充满活力且与大企业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而经济发展不顺利或是不成功的国家, 其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肯定处于不合理状态, 从而影响到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因此, 发展中国家要把重视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发展、改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生存环境 (包括融资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人力资源环境、创业文化环境等) 提到一个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有利于技术创新、有利于市场竞争和有利于社会稳定的高度上来。将重点支持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措施, 通过法律规范明确下来。

3.以法律形式确立国家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管理机构

庞大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群落需要有更加庞大的社会服务体系和资金支持体系以及行业组织进行服务和协调, 政府应是这种服务和协调机制的主导者, 应存在专门直属于中央政府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管理机构, 行使如下职能:支持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 重点是企业的战略管理培训和企业的国际化;鼓励和促进私人资本投向中小型高科技企业;通过鼓励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参加全国性的研究开发和创新计划, 重点促进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将就业、教育、培训政策和计划全面面向中小型高科技企业, 并探索其培训的模式和经验, 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力;鼓励投资基金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进行支持, 改善金融环境, 促进商业银行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贷款, 提高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金融管理能力。设立管理和服务于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政府机构, 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行之有效的、网络完善的、资金充裕的和能够承担具体协调和服务工作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管理机构。有关机构设置和职能安排要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肯定和具体明确下来。

4.加强开发区建设, 提高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区域集聚力

自“硅谷”形成以来, 世界各国在建设各类开发区方面已进行了比较成功的实践, 其中尤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更为引人注目, 成为高科技产业的“增长极”, 也是优化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成长环境的重要方式。为此, 应该制定引导和鼓励高科技企业群的政策, 培育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开发利用地区优势资源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开发区的区域经济功能;构建多元化的风险投资机制, 为开发区的运行与创新提供实际支持;加强开发区的统筹规划和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适合开发区特点的管理体制, 强化组织协调;开拓国际市场,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推进开发区的国际化进程。

增强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

1.树立持续创新观念

高科技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和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 要求任何高科技企业都不能停止创新的步伐。在取得产品与技术激剧式的创新后, 还需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者的行动趋向进行渐进式创新。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应树立持续创新观念, 从战略上认识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2.建立技术创新能力的激活机制和动力机制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应根据环境变化不断对企业战略进行调整和重新定位, 以最快的速度及时调整企业目标和企业行为。一要根据企业的总体战略转移, 明确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步骤、措施与策略。二要进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积累, 通过引进、培养科技人员, 建立与完善信息网络, 采用先进设备, 建立与完善组织机构等手段来实现。三要保证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能力的协调发展。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能够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是企业内在推动力 (包括利益驱动、企业形象、技术发展、企业创新能力积累等) 和外在推动力 (包括科学的推动力、市场竞争的压力、市场或社会需求拉动、政府推动等) 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 使企业内在推动力和外在推动力共同作用, 形成最大合力, 不断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同时, 要注意克服技术创新中的阻力:一是由于要求过高, 而科技人员达不到这类要求而出现的阻力;二是部门合作中遇到的阻力;三是来自新技术、新产品与现有技术、现有产品的矛盾。面对这些阻力, 可以借鉴美国企业的一些成功经验, 比如高层管理人员经常与高科技人员见面, 直接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3. 提倡进行合作研究

大力提倡企业与科研机构及高校的联合、合作、共建以及企业与企业合作研究。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要想获得世界级的先进技术,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与国际企业或国外研究所合作开发新项目或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 实现企业研发的国际化, 使其受市场的调控, 提高产品与技术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降低研究开发成本, 避免项目重复研究, 克服单个企业研究经费和研究人员不足, 实现自主技术创新。通过合作最大程度地实现优势互补, 获得协同效应, 促进企业之间的知识流动, 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 实现共赢。

结合自身实际的思考和建议

1.从促进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角度来讲

(1) 建议利用立法权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立法, 规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措施, 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发展, 尽快出台有关“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法律法规。

(2) 建议政府或人大批准成立小企业政府法定管理机构, 赋予其法定管理职能, 财政每年拨出一定数量的技术创新基金。成立为小企业服务的各种中介服务机构, 为之提供配套服务。

(3) 强化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担保投资机制建设:设立政府风险投资基金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贷款担保基金。其资金来源可由市财政拨给或从现有科技专项费用发展基金中调剂使用;允许国外风险投资基金进入我国投资;允许民间资金成立民间风险投资公司, 开展技术创新风险投资活动;加快我市科技板上市进程;完善与小企业风险投资机制有关的中介机构建设;建立以国家投入为引导, 以民间和企业投入为主体, 允许外国风险资本进入国内市场寻求投资机会的多渠道风险投入机制;继续强化对高新区的优惠政策倾斜力度, 完善各种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强化鼓励出国人才回国创业优惠政策措施, 放宽青少年出国留学深造政策, 加强培养高素质人才。

(4) 坚定不移地推进“内外联动、全面推进”的发展战略, 加快博士后、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建设步伐, 推动全市科技产业化进程, 带动产业升级。

2.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讲

(1) 树立全方位的创新理念, 建立创新激励机制。企业的创新不只是研发和技术人员的职能, 创新应体现在企业各个岗位的全体员工工作中。

(2) 企业加强对职工创新能力的训练, 倡导学习和提升个人工作技能。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 保持科研人员、创业者与大学及科研机构的联系, 在创新及研发方面充分依靠大学及科研机构这一强大后盾, 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 为科研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企业应为科研人员创造更加适宜的工作环境, 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和提高的机会, 更多地接触国内外先进的专业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及专家学者, 提高其创新意识及潜力。同时, 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也应具备耐得住寂寞、默默耕耘、勇于创新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

(4) 在资金方面, 给予各类创新充分保证, 即保证创新发展所须研发经费, 同时保证创新激励机制的落实。

(5) 通过股权等措施提高科技人员的创业积极性, 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6) 推进创新的专业化。创新成果专业化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对企业缩减人员、降低开支、加快研发速度十分重要, 对于创新型科技公司意义重大。

篇4:“巧数数字”的启示

那天下午,阳光明媚,白云朵朵,空气清新甜润。(通过描写环境间接抒发了自己快乐的心情)我高高兴兴地来到固镇县青少年活动中心魔法作文培训部。(交代记叙文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一上课,方老师就组织我们玩“巧数数字”这个游戏。老师让我们先看清楚游戏规则,我心想:“巧数数字”这个游戏我以前玩过,不用看规则了。(写出了自己骄傲的心理)可我在和同桌练习的时候,却发现平时我们玩的都是“20这个数谁数谁就输”,可今天这个游戏规则却是两个人按顺序轮流从1数到20,每次数一个或两个,20这个数谁数谁赢。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定由谁先数,预选赛三局两胜,最后评选全班前七名发奖状。(交代游戏规则,让读者清楚明白。)

老师让我们抽完号再报号,这时吕博达的一句英语“I am three”引得我们哄堂大笑。(“哄堂大笑”一词写出了全班快乐的氛围。)

比赛开始了,我的对手是严昊。第一局我赢了,有点小骄傲,心想:就你这个小虾米还想和我玩?(心理活动写得真实,符合当时的心理)谁知第二局和第三局我竟都輸了,所以我就和半决赛无缘了。

经过激烈的比拼后,冠亚军争夺赛开始了。(此句引领全段)老师让我当吕博达和汤万丽君的裁判员,最后吕博达连胜三局,我太羡慕他了。(简单介绍冠亚军争夺赛,表达了自己羡慕他人的心情,符合人物当时的心理)最后,吕博达获得了冠军,老师让我们当记者来采访他。我问他:“你怎么会得冠军呢?”吕博达模仿女孩子的声音说:“人家是有秘诀的。”我忍着笑问:“什么秘诀?快说说!”他再次用那样的声音说:“只要石头、剪子、布赢了就可以了。”(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特点,烘托出人物获得冠军后无比快乐的心情。)

听后,我们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这件事让我明白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引用名句作启示,当然这个启示不是作者自己喊出来的,而是从身临其境的比赛中感悟出来的,有水到渠成之感)我想:以后我再也不骄傲了。此时,班里赢了的同学在那里笑,而输的同学则一脸懊恼。(场面描写真实地再现了赛后的情景。)

游戏结束了,从青少年活动中心出来,走在回家的路上(照应开头,首尾呼应),天空格外的蓝,阳光变得更加灿烂(借景写出自己虽输犹乐的心情)。我忘不了这次“巧数数字”,忘不了方老师,更忘不了游戏给予我的启示。(再次点题,深化主题。)

(方振龙)

篇5:的启示的范文400字

1、一只蚊子的启示

蚊子就像是我们人类的眼中钉,不过我可从这个小东西身上还得到了启示呢!

有一次,我放学回家时,已经很困了,于是我回家一吃完饭就躺在沙发上呼呼大睡,一睡就是两个小时。等到我醒来时,我发现我周围有十多只蚊子,个个吃得饱饱的,我以为是那些蚊子是吃的妹妹的血,因为妹妹平时被蚊子咬的嘴多了。就去冲凉了,冲凉时,我发现我的手背上、手臂上、大腿上、脸上被蚊子一共叮咬了六十多口,我一气之下拿起电蚊拍把那十多只蚊子全消灭了,侥幸有一只被电晕后掉在地上。于是,我就仔细观察那些蚊子,发现它用来吸血的工具是它的口器,周围布满了茸毛。用肉眼看那口器又细又长;用放大镜看,更是别有洞天!那根口器又扁又平,在口器的边沿还有像锯齿的东西。我猜那是蚊子用来咬开人类皮肤的工具,由于口器很细,蚊子吸血时,人类才没有感觉,等他们吸了血后排放毒素出来后人才会有痒痒的感觉。

我想,人们若能根据蚊子的口器构造,研制一种与蚊子口器差不多的针头,但不容易断,这样,病人就可以无痛苦地接受药物针剂的治疗了。

啊!再小的生物,再小的一件事也能给我们启示的,只要你平时用心观察,细心注意身边的每一件事物,你就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2、水蚊子给我的启示

大自然给了我们人类许多启示,比如:看见蝙蝠就发明了雷达,看见蜻蛙就发明了电子蛙眼,看见猫头鹰就发明了猫眼夜视镜等等……我有从水蚊子得到启示,发明了水上行走鞋。

一天,我在学校的喷水池上看见了一只水蚊子,水蚊子在陆地上走得很快,我用石头扔它,它就飞到水上行走,在水上行走比在陆地上行走快得多。我想:如果我们人类也可以在水上快速,平稳行走,那该多好啊!我要发明一双水上行走鞋。

我根据水蚊子在水上行走快速,平稳的原理,做了一双水上行走鞋。

做这双水上行走鞋我失败过许多次,可是,在最后一次中,我终于成功了。首先把救生圈做成鞋子的样子,把没有贴好的地方封上一个口,再在口上贴一个喷射器。从这个口里吹汽进去,使水上行走鞋可以浮起来。然后把水上不行鞋穿上。

这种水上不行鞋还很方便呢!可以把它放气后放在包包里,如果需要用就把水上不行鞋拿出来,吹气穿上。如果要过河,用水上不行鞋也可以不用等车,等船了。这样,我们人类就可以在水上行走了。

做这双水上不行鞋使我明白了: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个人只要善于发现,即使是多么难做的事也能做到。如果你也善于发现,就一定可以发明一种对人类有益的新事物!

3、蚊子给我的启示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会教给我们很多知识,也会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这一次,我就从蚊子身上得到了启示。

星期天,我写完作业了,闲着无聊就拿了本书来看,正当我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一只蚊子突然飞了过来,在我耳边“嗡嗡嗡”直响,吵得我不得案宁。我放下书,准备和蚊子“决一死战”。我拿起电蚊拍朝蚊子一阵乱舞,没想到蚊子竟然完全避开了!这么小小的一只蚊子竟然能飞这么快,我花了15分钟的时间终于把蚊子逮住了。

我仔细的.观察这只蚊子,发现蚊子有六条腿,每条腿都跟线一样细,很轻。而它的翅膀非常薄,同时也不会太大,看起来很灵巧。

我模仿蚊子的结构折了一只纸飞机,飞机的底部和蚊子的腿一样细细轻轻的,飞机的机翼也和蚊子的翅膀一样,不会太大,又很薄。折好飞机后,我满怀信心的把飞机快速飞了出去,结果和我想的一样,飞机越飞越远,越飞越高,机翼下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托着飞机,我仿照蚊子的结构造出了一只“智勇双全”的纸飞机,我真是开心!

大自然的奥秘很多,让我们用心去揭开一个又一个来自大自然的神奇的秘密吧!

4、大自然的启示作文400字

连续下了一个多星期的雨,今天难得是个晴天,我想到户外去散散步,松弛一下紧张的神经。

一出家门,微风拂面,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顿时感到神情气爽。我漫步走到草坪上,脚下的草,软软的,真想打几个滚。近处的树林格外的有朝气,刚长出嫩嫩的枝条随风摇曳,小鸟正在树林中嬉戏、筑巢,我正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突然,一只小蚊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它正被树叉上的蜘蛛网粘住了。起初,小蚊子似乎对这个未知之物还很好奇,左动动,右碰碰,不一会,发现自己动不了,立刻烦躁了起来,才试图用脚使劲的挣脱这个大网,可是,无论如何努力还是徒劳,正想放弃最后的挣扎,风起了,呼呼的吹着。这时,让蚊子看到了一线的生机,它借着风的力量用尽全身之力挣脱,一下、两下、三下,“呼呼呼”成功了。这个小东西终于挣脱了这个大网,飞向了天空。这时我心理不由的被这蚊子的坚强和毅力所感动。

是啊,人们常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祸福旦夕”,人生有时就像这只蚊子,会碰到种种困难。在困难面前,只要我们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抓住机遇,成功一定属于我们。

5、蚊子的启示

人们都知道,在炎热的夏季,可恶的蚊子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叮上你一口,吃一顿大餐。可是等你察觉到时,它早已逃之夭夭了。如果能根据蚊子不易被人发现的特点,那就能发明一种蚊子侦察器了。

这种侦察器适用于军事方面,由于它体型微小,身体能根据周围环境的颜色改变而变化,决不会轻易被发现。侦察器是用新型材料制造成的,轻巧而坚硬,飞行起来灵活而不易损坏。它的能量来自于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绝对环保不会污染环境。

侦察器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它只被一个火柴盒般大小的遥控器所控制,只要你对遥控器发出声控指令,遥控器根据声控指令发出无线电波,蚊子收到电波后会根据你的指令对周围进行360度全方位的拍摄,你对准遥控器的屏幕就可以看到拍摄的画面了。

篇6:苹果的启示作文400字

我们吃完后,随手把苹果核分别放在自己面前的小碗里,便睡觉了。

第二天早晨,我醒来后,发现桌子上的两只小碗有了与众不同的区别。 我 的小碗里招来了一大群 烦人的苍蝇它们围着我的小碗,“嗡嗡,嗡嗡, 嗡 嗡”地叫着,直叫人心烦意乱,有的还放肆地贪婪地啃着苹果核上没吃干净 的 果肉;而妈妈的碗里却没有一只苍蝇来捣乱,我非常奇怪,走到桌前,我细细一看,原来是妈妈那的小碗里有蒜片,难道大蒜……(至于什么念头,请继续看下面发生的事情吧)我心中的念头,油然而生。

晚上,我拿来几瓣蒜片,碾碎后,取出里面的蒜汁,又添加了一点水。不一会儿,我就弄了一茶缸蒜汁,把它洒在苍蝇常出没的地方,效果果然强烈,苍蝇全死光了。

篇7:钓鱼的启示 作文400字

那是我上四年级时发生的一件事,在四年级的某个星期天上午,我把作业写完了之后想去找个好朋友王猛玩。说来也很巧,我刚走出家门,王猛正好到了我家门口,我问王猛说:“你觉得现在又什么地方好玩的?待在家里太闷了。”我也觉得很闷,我在家中就想好了,我们一起去钓鱼吧!王猛说,我心里又是喜欢又是担心,对王猛说:“这个想法好是好,可是如果我们掉到了河里怎么办?”不会的,我们又不是去游泳,我们只要站远点就行了,好吧,快走吧,王猛迫不及待地说,好吧,不过我们一定要站远点,当然,王猛等不急地说。我们在十几分钟之内把东西收拾好,就出发了。

到了河边我们就开始钓鱼了,结果什么都没有钓到,王猛对我说:“钓鱼不能都心急。要有耐心。”你看我是怎么钓的吧,王猛在钓鱼的时候专心致志地看着鱼竿,并且脸上没有一点急躁的表情,过了一会王猛就钓了一条鱼。我也像王猛那样钓鱼,后来果然钓到了鱼。我们一直钓到下午才回家,我们回家时满脸笑容

篇8:的启示的范文400字

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史, 城市贫民区其实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 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曾经或者正在面临贫民窟或者类似贫民区问题的困扰。一个明显的规律是, 发展中国家当前面临的贫民区问题, 很大程度上也曾在发达国家发生;同时, 当今的发达国家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贫民区问题。或因如此, 在全球化的今天, 我们不妨来看看国外城市怎样应对他们的贫民区问题, 这些贫民区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 或许对我国的城中村改造有所借鉴。

美国:不断在“强大”与“弱小”之间取得平衡

20世纪20年代以前, 美国的住宅建设完全是民间的私事, 住宅建设处于小生产水平。这种情况很快受到迅猛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城市化大潮的冲击, 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 使城市住宅日趋紧张。1929年, 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席卷了美国, 为了“复苏”经济, 联邦政府开始介入住房问题, 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起制定了促进住房建设和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的一系列政策。1937年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了首个“住房法案”计划, 以解决低收入阶层住房短缺和居住条件低下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措施是, 联邦政府向地方政府提供资助, 为低收入者建造合适标准的公共住房, 而居住者只需向地方政府的“公共住房管理机构”支付较低的房租。1949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全国可承受住房法》, 指出美国住房政策的目标是“向全体美国人提供体面、安全和整洁的居住环境”。为此, 联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住房政策, 例如, “城市更新计划”授予地方城市更新机构接受联邦基金和收购贫民窟财产的权利。这些经过“更新”的管理机构通过拆毁贫民窟建筑, 将土地整合成可用的地块, 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给住房开发商。

20世纪60年代, 战后的住房短缺现象依旧存在, 为减轻政府的建房负担和保证住房市场的良性发展, 美国政府进一步扩展了住房政策, 重点在鼓励私营发展商为低收入阶层建造住房。1965年, 约翰逊政府建立了一个针对低收入阶层的“房租援助”计划, 允许公共住房管理部门出租他们管理的存量住房, 并通过补贴使低收入房客能够居住。1968年, 美国政府通过了另一项住房法案, 其主要内容是为公寓发展商提供低于正常市场水平的贷款利率, 使其为中低收入者提供低于正常市场租金水平的住房;同时, 在联邦住房行政管理局的抵押贷款保险计划下, 为符合要求的住房购买者提供低于市场水平的利率。

20世纪70年代起, 美国住房短缺已不再是主要矛盾, 取而代之的是低收入阶层所付房租占其收入比重过大。也就是说, 市场上的住房供给是充分的, 而政府仅需为低收入住户提供房租上的帮助。1974年, 尼克松政府制定了新的住房和社会发展法案, 其中的第8条款就是低收入者“租金帮助计划”。与1965年约翰逊政府法案的不同在于, 它不再是一个对住房建设进行补贴的计划, 而是一个面向需求方 (住户) 的存量住房补贴计划, 包含着两个方面, 即“租金证明”计划和“租金优惠券”计划。20世纪90年代, 美国政府又大大扩展了租金优惠券计划的实施。如克林顿政府将传统的住房计划彻底私有化, 并且将所有的补贴计划都转为租金优惠券计划, 以使低收入者能自由选择住所和房租水平。

英国:大庇天下寒士的“统建房”

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城市化的发展, 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向伦敦, 伦敦城市的下层社会居民的居住条件日益恶劣、住宅稀缺, 并形成了许多贫民窟。

到19世纪末, 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解决贫民窟的卫生与安全问题。1875年, 英国通过了《改善居住法案》, 旨在清除贫民窟和建设低成本住房。20世纪20~30年代, 该项法案的有关政策得以实施, 原来位于伦敦内城的、容纳20万余人的贫民窟被清除, 政府在伦敦外围新建房屋进行安置。但是这个建设计划导致伦敦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郊区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 所以到了30年代末, 为城市贫民建设住宅的重点又转向在城市内部建设针对贫困居民的公寓。

“二战”的破坏使伦敦获得城市更新以及根除贫民窟的重大机遇。伦敦郡规划法 (1943) 、大伦敦规划法 (1944) 相继出台。1945年开始大规模拆除贫民窟, 1975年基本结束。当时采用的是所谓“消灭贫民窟”的办法, 即把贫民窟全盘清除或封闭, 并将其居民转移走, 然后在清除出来的土地上开发可以形成高税收的房地产项目。

50到60年代, 英国政府还实行了一顶“统建房”建设制度。“统建房”针对的就是城市贫困人口, 一般由很多栋房子连成一片, 楼的外形朴实, 布局简单, 建筑材料一般, 住起来比较拥挤。居民多是下层劳动者或少数民族 (各个有色人种) , 居住区环境和治安较差。

统建房目前依然是失业者或低收入家庭的住宿保障, 也是英国的老人福利之一。住在这样的房子不需要住宿租金, 水电气费也只用缴纳一点点, 而且房子住得越久, 越有可能属于住户——有一些人后来把房子买了下来。但是, 自50年代后期开始, 英国政府用于修建公共房屋的支出逐步下降。80年代初, 撒切尔夫人上台后, 政府统建房的支出被削减了50%, 此举被认为是英国政府公房建设的一个最大挫折。

泰国和马来西亚:被“部门利益”笼罩着的低成本房

泰国政府在1984年停止了大规模针对低收入家庭的公共房屋的建设, 而且从1980年起开始实行大力发展私营市场力量的政策。依靠私人市场提供房屋, 为低收入户提供低成本住房。每年落成的新住宅单位中, 私人发展商所占比例由1980年的34%上升至2000年的74%, 其余的部分包括改善原来的贫民区, 由政府提供土地与配套服务, 贫困居民自行建设合法房屋, 以及改善非法的贫民区房屋。“非法房屋”的比例由1980年的20%下降至2000年的3%。政府新建房屋的比重长期维持在7%以下 (1992年, 建成2万个出租单位) 。政府吸引私人发展商的方法是通过官方的住房银行提供极低利息的楼宅按揭服务 (引导私人银行也提供类似服务) , 令收入较低的住户有购买房屋的能力。因此私人开发商也因这些“有效需求”而建造更多的低成本 (较小面积、较简陋) 的住房, 以吸纳这个新的购买力。构思尽管十分理想化, 但实际碰上的情况是, 开发商提供的房屋满足不了中等收入家庭的需求, 他们因此囤积居奇, 推动楼价飞涨从中牟利。这样, 低按揭利息的“受益者”成了中等收入户而不是原来预定的低收入户。

马来西亚的经验很类似, 但政府自己建造的房屋占总量的接近一半。即使引入私人发展商时, 马来西亚也采取计划生产模式, 规定私人发展商必须在总的建筑房屋中, 有某个比例的“低成本房”, 满足低收入家庭。政府提供的激励措施包括给予发展商低息贷款和资助低成本房的建设工程。在马来西亚1996至2000年的第七个五年计划中, 政府与私人发展商提供的房屋各占一半 (包括“低成本房”) 。实际上, 双方在建设总面积上实现了各自的比例 (1∶1) , 但“低成本房”都只占各自建造房屋的50%, 另外50%的房屋则是为中高收入家庭所建造的, 即低成本房实际上是供应不足的。

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做法与泰国和马来西亚两国大致相同。他们的共同点包括, 制定了完善的筛选资助对象的标准, 但执行上却千差万别;政府的低收入房屋发展建设经常遇到土地使用、城市规划、配套设施诸多方面的关卡和阻碍;而私人发展商往往更容易通过这些政府的审批手续并垄断市场, 这说明政府的“部门利益”是一个重要的干扰因素。

印度:最好的办法就是持续再持续地改造

印度独立之初, 当局实行的是清除贫民窟的政策, 主要意图是驱赶贫民窟居住者。但是到了20世纪60、70年代, 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贫民窟居住者逐步意识到自身的力量, 且政治家也开始视其为选票的来源, 当局的贫民窟清除政策由此转变为贫民窟改造政策。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一个由世界银行资助的“贫民窟升级”项目帮助2万个孟买贫民窟家庭获得了土地使用权和基本的生活服务。联合国人居规划署的资料还显示, 印度“全国贫民窟居民联合会”与“促进地区资源中心协会”一道, 从孟买地方政府手中获得了为贫民窟地区建造300套公厕的权利, 为1000家住户提供卫生设施, 与此同时动员周围地区的贫民窟居民采取一系列改造举措。到目前为止, 由印度中央政府资助的, 旨在为贫民窟居住者提供基本生活服务 (如供水、道路、排污、街灯等) 的项目在孟买已经实施了近30年。

同时, 印度海德拉巴和赛孔德尔巴两个姊妹城市正在率先努力通过“综合性公民服务中心”, 在贫民窟设立商店、普及互联网;支付电费、水费和财产税;帮助申请许可证、执照和登记;发放出生或死亡证和抚养证;对财产进行估价等。今后几年还将认真测试互联网对改善城市贫民获得外部信息状况的作用。

印度还在试行由社区领导的“基础设施财务基金”。该基金对由社区发起、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的住房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提供战略资助。

总的来看, 印度政府正在试图改变人们对于贫民窟的认识, 了解政府将使贫民窟并入城市正式市区的办法。印度政府提出了立法和政策改革的建议, 以确保形成一个国家指导下的政策体系, 即可持续的城市改造政策和明确各项政策的目标。

启示

当然, 由于国情和历史文化的发展的不同, 城中村也远不同于贫民区。但是这样的不同并不是我们不借鉴他们的经验与教训的理由。借鉴当然是要借鉴的, 只不过在借鉴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两者的不同之处。

各国在对待城市贫困和贫民窟问题上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已经完成城市化的发达国家, 以及部分发展较快的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对于非正规住区或贫民窟的发展往往采取重新安置, 或者清理后重新开发的政策。一方面, 重新安置涉及把城市贫民迁移到城市边缘新开发的地方。需要我们注意的是, 这样的做法成本高昂, 而且打乱了原来社区内部形成的社交网络。在增加居民交通费用的同时, 也堵塞了那些贫民的谋生门路 (尽管是非正规的) ;另一方面, 清理后在原地的重新开发往往是建造高层楼房, 这同样会导致“社区网络”的丢失。

篇9:的启示的范文400字

【关键词】WORD ; 词根 ; 偏旁 ; 对应性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022-01

在词汇对比研究中,很多学者都尝试将二者比较,英语中的“word”与汉语中的“字”究竟有无共同之处,有无可比性,本文将从两种语言文字的内部结构和构字(词)法进行对比研究,试着为英语的词汇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英语“WORD”与汉语“字”的内部结构的对应性

1.汉字的笔画与英语的字母

汉语书写的基本单位约有十个笔划,如:点,横,竖,勾等,由这些笔划组合成偏旁(或字),再由这些偏旁组合成字,由字成词。英语书写的基本单位是26个字母,由这些字母组合成词素(或词),再由这些词素组合成词。现对英汉构词(字)成分作如下对比:

笔划—偏旁(字)—字—词

字母—词素(词)————词

从数量上说汉语的基本书写符号比英语的少,汉语有约10个笔划,20多偏旁,约1-2万字。而英语有26个字母,1000个词素(包括前缀,后缀,词根),英语单词约有50-100万。

2.汉字的偏旁、部首与英语的词根

汉字中形义结合的最小单位是偏旁、部首;在英语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是词根、词缀。汉语中有些偏旁本身就是可以单独使用的字,如:木,王,马等结构字;有些偏旁本身不是字,只能用作构字成分, 如:氵、辶、忄等。

英语中由字母构成的词素,部分本身就可单独作用, 如: water、book、take 等,这类词素叫词根( rootword),与汉语中可将偏旁用作单独的字情况相当。还有一部分詞素是不可单独使用的,如: pre——ium, hydro——lect等,它们叫粘着词素,这与汉语中的不可单独使用的偏旁部首相当。

现将英汉两语言中部分对应的偏旁和字与词根和词素作一对比;

二、汉英两种构字(词)法的对应性

汉字是形声义三位一体的, 每个汉字都有一定的形体( 即写法), 有一定的读音, 表示一定的意义。从汉字的形体上往往就能体会出其所表达的大概意义和读音, 这就是常说的汉字主要构词法— 形声法。所谓汉字的形声法构字, 即字中有一个表示“ 形” 的部分, 叫形符; 还有一个表示“ 声” 的部分,叫声符。形符可用来表示该字所属的大概义类, 其作用在于从视觉上给人一个信号, 让人产生联想, 首先想到它大致表达了哪一类事物或概念。声符可告诉人们该字的大致读音( 当然有例外),其作用在于从听觉上给人一个信号, 让人们想到该字的念法。如汉字“ 湖” , 偏旁“ 宇” 提供了一个意义信号,表示该字大概的义类, 与水有关, 右边的“ 胡” 提供了发音信号, 使人知道其念法, 又例: 淋、汕、汐、汉、汪、沐、汰、汽、沟、注、泻、淑、沐、沽、洋、油、清、泪。

形声法是一种比较方便简易的造字方法。在遇到一事物或概念需用文字加以表达时,首先确定该对象所属的义类, 找出一个合适的形符, 再找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作声符,合在一起便可造成一个新字。正是由于形声法造字简易方便, 以其构成的汉字在数量上占百分之八十多。

实际上, 从某种意义上说, 英语单词也具有“ 形声法” 的特点。英语属拼音文字, 它本身就是一种声符, 见其形,则可发其音,形与音的紧密关系正是这种拼音文字的主要特点。那么,英语单词中是否也具有象汉字的中的“ 形符” 来表示义类的特点呢?

如前所述,汉字的偏旁部首往往给人一个意义的信号,可指示出该字所表示的概念大致所属的义类,而英语中的这些词素不也正具有这种表义功能吗? 如hydroplane,是由hydr-和plane两个词素构成,不难推断出该词的意思是“ 水上飞机”。又例:

Hydrocooler 水冷却剂

Hydroelectric 水力发电的

hydroenergy 水能

hydrograrhp 水位图

hydrofogy 水文学

hydromagnetic 水磁的

hydromotor 水压发动机

hydropathy 水疗法

hydrophone 水听器

hydrosicence 水科学

hydrotransport 水力运输

通过对比可见,英语单词是由一定量的词根构成的,而英语的词根,说得形象一点,不就相当于汉字中的偏旁部首吗? 我们完全可将这一现象介绍给学生, 让他们看透英语单词的构成方法,从而对之加以熟练运用,迅速扩大词汇量。

三、对比的启示

篇10:钓鱼的启示 作文400字

又到了一个令人开心的“六一”,我好不容易把补习班的活动打发走,挤出了一个下午跟爸爸一起去钓鱼。我们到了河边。那景色是多么美,水清澈见底,不时地跳出几条小鱼来,它们肯定想像神话中的小鲤鱼那样。四周几乎没有人,那些家长们应该都去和自已的孩子们过“六一”了。

我支起了鱼竿,摆好了鱼架,就开始和爸爸比赛了。我挂好鱼饵,扔入水中,稳稳地坐在椅子上,等待着小鱼儿们上钓。二十分钟过去了,三十分钟过去了,我的鱼漂没有动一下,可是爸爸都已经钓了两条鱼了。我便不耐烦了,扔下鱼竿,把水桶扔在了石板上,水洒的到处都是,独自坐在台阶上发牢骚。过了一会儿爸爸看见了,温和的对我说:“做事应该有耐心,看我一有耐心就钓了这么多鱼。”这时我才如梦初醒,笑了起来。我捡起水桶,拿起鱼竿,重新回到座位上钓起了鱼。既使在太阳的热烤下,我还是坚持住。后来我钓的鱼竟比爸爸的还多。

篇11:400字作文:钓鱼的启示

其实,我和爸爸钓鱼只是为了娱乐,况且,我们根本不会钓鱼。

我和爸爸分别放好鱼铒,把钓线扔了出去,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浮标,突然浮标抖动了几下,水面起了一阵阵涟漪,我猛一提鱼杆,别说是鱼,就是一根水草也没有。

一小时、二小时、三小时,我们都一无所获,我没耐心了,干脆把鱼杆扔下,自己跑到家里去玩了。

又过了二小时,我来到爸爸身边叫他回去吃饭时,我大吃一惊,和我一样三小时一无所获的爸爸,桶里已有十几条手掌大的鲫鱼。

等爸爸钓完后,我从中挑选了五条大一点的鲫鱼提回家,在路上,我问:“爸爸,你是不是有什么钓鱼的绝技,但是在我面前不展露出来,下一次钓鱼教我吧?”爸爸笑着说:“我早就已经展露出来了,只是你没有细心看。”“是什么?”我迫不急待的问,“是耐心,因为我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所以,我就会钓到鱼,你扔下鱼杆走后,我还钓到了一条三公斤重的草鱼。”

篇12:树叶的启示作文400字

我由此想到了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非典型肺炎。当时,叶欣阿姨面对非典型肺炎显得那么的临危不惧,那么的从容镇定!她为了不让同事受感染,宁可自己牺牲。叶欣阿姨不也和树叶一样有着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精神吗?

接着我又想到了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父母在我们每天上学时都把我们叫醒,然后做好早饭给我们吃,上学放学按时接送我们,他们为的只是让我们努力学习,却没有向我们索取任何东西。

我们的老师也是这样的。他们每天按时来给我们上课,批改作业,到了深夜也不睡觉。为的只是按时批改好作业,让我们订正。他们也和父母一样,想让我们努力学习,做有出息的人。

篇13:的启示的范文400字

改革开放的巨变

广东得改革开放之先,创造了对外开放和体制改革的先发优势,三十年间,全省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发展势头,社会经济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

(一)经济发展由欠发达省份变为经济强省,实力明显增强,对国家贡献增大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在全国属于欠发达省份。1978年,全省GDP和财政收入低于当年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增速慢于全国平均增幅。广东的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1965年超过江苏,1978年仅为江苏的75%和68% (1) 。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对外扩大开放,对内改革先行一步和学江苏,赶先进,经济发展明显加快。2007年,全省GDP和源于广东财政总收入为31084.4亿元和7750.3亿元,分别占全国12.5%和15.1%,人均GDP高于全国七成多;1979年—2007年,全省GDP年平均递增13.8%,快于全国同期4.1个百分点,可谓世界走一步,中国走三步,广东跨四步 (2) ,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广东GDP和财政收入八十年代末赶上江苏,九十年代后期分别超过江苏一成和五成,至今仍居全国前列。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建设全面展开,文化教育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开创新局面。

近三十年来,广东对国家财政净收入贡献大大增加。1995年至2007年,广东财政收入对全国的贡献率(两者增量之比)为15.5%。

(二)经济指导思想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观念也向现代市场新观念转变

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广大干部群众从理论到实践上坚决摒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三十年来,不断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在改革的大潮中逐步确立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市场观念、价值观念、时效观念、信息观念、法制观念等新观念;人们创业的主动性、进取性和开创性的意识获得社会认可;争时间、重效益、讲竞争、行合作的思想深入人心。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给经济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广东经济先行发展。

(三)经济体制由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激励了富有商品经济意识的粤人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冲破计划价格控制的束缚,按照市场价值规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80年起,将统购派购的118种一、二类农产品和80多种工业品逐步减少,计划定价从调到放。1985年又在全国率先放开生猪等副食品价格。生产资料经过计划价、市场调节价“双轨制”过渡后,也并轨为市场价。1992年全面放开粮食购销价格时,旧的计划经济已被冲破,基本形成市场调节的格局。消费品市场改革,促进了资金、劳动力、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的形成和发育。计划投资也为多渠道集资所代替,创造了“以桥养桥”,“以电养电”的新模式。缓解了建设资金不足的困扰。

改革开放以来,个体、民营和“三资企业”快速发展的“增量效应”,也激励、带动国有经济的改革创新。国有经济经过“承包制”、“股份制”和1994年建立现代企业试点的艰苦探求与改革,增强了活力。目前,全省非公有制的GDP已占67%,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经济虽然比重下降,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中仍发挥较强的主导作用。多种经济成份发展,构筑了市场经济体制微观基础,又确立了市场主体地位。宏观调控也从行政手段转为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和法律手段相结合的轨道上来。

市场体系的形成,市场基础的构建,市场主体的确立和政府职能转变,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代替。

(四)经济格局由封闭型向外向型经济的方向转化

广东运用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较早地打破了闭关锁国的束缚,逐步形成以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特区为“窗口”,以珠三角开放区为主体,从沿海到山区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的纵深地带——构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2007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6340.35亿美元,贸易伙伴遍布世界各国。截至2007年底,累计合同外资额3234.79亿美元,外商实际直接投资1944.91亿美元,实有外商企业6.68万家。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有力地带动和促进全省经济的快速全面的发展。

(五)经济产业结构由传统的农业劳动主导型向非农产业主导型转变

改革开放初期,全省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高达73.7%,表明七成多的劳动力为“吃饭”而劳动,处于传统农业劳动主导型的落后状态下。1991年,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下降为50%(相当欧洲大多数国家十九世纪末水平),2007年全省三次产业比例为5.4∶51.3∶43.3,劳动力结构为29.4∶39∶31.6。广东劳动力结构变化比全国快二十年。按照著名经济学家钱纳里提出的“标准工业化结构转型模式”和有关参数进行分析,广东正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但由于产业产值和产业劳动力结构的偏离度过大(目前广东劳动力结构仅相当于欧洲二次大战前,日本60年代初水平),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比重过小,对广东工业化评估不能过高。但不管怎样,广东产业结构这一历史性重大变化,标志着以传统农业劳动力主导型的经济结构已向非农劳动力主导型的经济结构演变,这是广东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

(六)教育事业从动乱的摧残中迅速恢复发展并向教育大省方向发展

广东教育事业在十年动乱中遭受严重破坏。1981年初,广东省统计局选写的《我省教育优势正在逐渐消失》一文指出1950年,广东省平均万人在校大学生、普通中学生、中师生、小学生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2%、202%、124%和122%。1980年下降到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4.4%、86.8%、72%和98.2%。“我省(教育)已从一个比较先进的省份,逐渐变成一个后进的省份。”时任省委书记任仲夷阅后批示:“……这份材料反映的问题很值得重视,应认真研究,采取措施,发展广东教育事业。广东在经济上要先走一步,教育事业也必须有相应的发展” (3) 。

自八十年代以来全省先后作出了《关于普通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8年)、关于按除农业外国民收入的1%征收教育附加费的决定,(1993年)、《关于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的决定》(1993年)。这些决定和措施,加强了对教育的领导,增加了对教育的投入,促使教育事业发展。经过不断努力,全省较早实现普九教育和成人扫盲教育,教师质量也大大提高,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由1978年38%,提高到83.6%;初中由6.42%上升到95.5%;小学由15.5%上升到99%。自2006年以来,先后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和免收义务教育书本费。各类学校在校学生,尤其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发展较快。2007年,全省共有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921.54万人,较1978年增加858.49万人,增长80.8%。其中高校学生由1978年3.07万人,增加到111.97万人,增长35.5倍;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由3.64万人,增加到90.76万人,增加24倍;普通中学由313.3万人,增加到655.38万人,增长一倍多;小学在校学生增长37%。教育结构也逐步优化。

(七)社会保障覆盖面由局部逐步向整体推进

改革开放初承袭了六十年代末形成的“企业保险制”——项目和标准由国家统一制订,支付核算和服务由企业各自负责。随着老企业严重亏损,企业的退休职工增多,职工的养老、医疗保险无法保障。

为适应社会变革的需求,广东对此进行一系列改革探求。1983年将企业直接支付的保险费用改由社会统筹支付,1986年建立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制度,1990年试行固定工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制度。1993年颁发《广东省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规定》,实行境内所有单位职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手段保证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征集和给付。目前,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已从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发展到外商企业、股份制、联营企业和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使不同所有制,不同用工形式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权益得到保护。2007年底止,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2226.79万人和2022.2万人,此外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正在逐步扩大和健全。至2005年累计社会保险费结余1138亿元,为社会保险提供了资金支持。

(八)社会居民生活状况由贫困温饱型向小康及部分富裕小康型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城乡居民生活状况明显改善,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广东居民得到最多实惠的时期。2007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7699.3元和5624元。1979-2007年,扣除物价因素,年平均递增7%和6.8%。反映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状况的恩格尔系数,2007年为35.3%和49.7%,分别比1978年下降30.3和12个百分点。目前,已出现一部分先致富的群体。据抽样调查,珠三角的深圳、顺德、东莞的城镇有10%家庭户年平均收入超过二十万元。城乡居民拥有各类耐用消费品的比率大幅度提高,居住状况也大大改善,平均居住面积增加3.6倍和2倍。

改革开放实践的启示

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崛起,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回眸过去的战斗历程,展望未来的美好前景,我们应当注意如下的启示。

(一)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差距与压力,把握发展的定位,形成传承滚动的发展目标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八十年代,全省在改革开放先行一步中,形成以打破闭关自守,对外扩大开放,对内放权为改革发展的主线。通过扩大开放,引进外资,不断改革,苦炼内功,赶超江苏,加快发展。1978-1991年,全省GDP年平均递增13.1%,翻了两番多,解决了供给短缺问题,又赶上江苏,经济总量跃居全国首位,实现广东改革开放的第一次大解放的第一次大发展。

1992年至2002年,全省以打破计划经济桎梏,构建现代市场体制为改革发展的主线。先后作出了追赶亚洲“四小龙”,推进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建立,争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的定位和决策。十年间,全省GDP以年平均14.3%的速度持续大增长,又翻了两番多。2002年,全省总体步入小康,珠三角部分地区步入富裕小康,实现广东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的第二次大发展。

2003年后的几年间,广东在总体步入小康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发展观总结、审视发展的经验和问题。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破解“先发思维定势”,开创性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改革发展主线。尽管当前,遇到从数量经济扩张向质量经济提升的磨合与挑战,遇到从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制度创新转变的新挑战。但同时,我们已有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良好开端。日前,省委、省政府先后作出了争当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和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全省在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中正步入全面建设富裕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三次大发展的新阶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视差距,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有迎头赶上的劲头和举措,传承和滚动每一阶段发展任务,正确把握经济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是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发展持续领先的启示之一。

(二)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握发展的主题,排除发展的干扰,化解发展的困难

改革开放的征途并不平坦,但不管遇到什么干扰困难,广东省委带领全省人民始终坚定不移的贯彻中央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抓住发展这个主题。

广东试办特区初期,有人把特区譬作昔日的“租界”,遭到不少非议。面对担心与责难,当时省委书记任仲夷及时提出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坚定不移,打击经济领域违法犯罪活动坚定不移”,要以执法更严、纪律更严、管理更严保证对外更加开放、对内更加放宽、对下更加放权,坚定不移的走对外开放、对内改革之路。经过磨难进取,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特区越办越好,广东也几年内赶超江苏,实现跨越式发展。

1985年,全国出现过“三超”(收入超分配、需求超供给、投资超实力)、四失控(投资、信贷、消费基金、外汇使用失控)的问题 (4) 。1989至1991年,又遇上经济过热和物价升幅过猛(1988、1989年全省零售价格指数上升30.2%和21%)。在两次治理整顿中一方面把握总量的“双紧”关闸,控制信贷、消费基金总需求,压缩投资增长过快。另一方面从稳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发展的主题,控制操作力度,增加农业投入,保持经济适度增长,防止过分紧缩带来滞胀的负效应,较好的处理整治、改革和发展的关系 (5) 。使1985年和三年整治中全省经济总量仍保持两位数的速度向前发展(全国1989-1990年,GDP分别增4.1%和3.8%),为广东迎来持续发展的机遇。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握经济发展主题是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启示之二。

(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构建一个符合经济运行规律的现代市场体制,形成改革发展的良性互动

改革开放前,我们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个体制下,国家列名计划的产品、中央部、省计委和省主管厅局下达计划的产品约各占三分之一,生产的产品实行统购统销。由于统得过死,包得过多,造成市场主体(企业)与市场割裂开来,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经济运行失去活力,制约了经济发展。广大群众在多年生活实践中已深感旧体制的弊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鼓舞下,为冲破旧计划经济的束缚,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广东对此作了艰辛、大胆的探求。早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就按照市场价值规律和“三有利”原则,进行了以塘鱼价格为突破口的一系列改革,逐步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和工业品计划收购调拔的做法,较早的全面开放各类商品市场,促进商品生产发展,较好的解决了日用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短缺供应的矛盾。较早的按市场运作规则开辟了多渠道筹资建设的新途径,缓解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使广东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力量迅速增强。较早形成多种经济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

多年来,按照先调(调整价格、调减计划品种)后放(放开价格控制、取消计划任务),先易后难,先突破后扩展,先单一后整体(即体制转换)的路子进行。通过一系列改革改变国家统一下达生产任务,统一收购产品,统一定价,国家出钱投资和单一公有制的旧体制,形成企业自主,市场配置资源,公平竞争,富有活力的新体制。即使广东经济理论界在全国较早提出发展市场经济的理论探求遭到非议 (6) ,率先取消粮食凭证供应受到批评,广东仍坚定不移的进行市场为取向的各项改革。目前仍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不断探求。

广东以市场为取向的一系列改革,获得了制度创新的先发优势,给经济发展注入生机活力,促进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发展又为巩固改革成果,深化改革提供物质保障(仅“十五”期间全省以千亿元用于低保补助资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国企解除劳动关系补偿金、社会养老保险补助金,1000多亿元用于发展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再改革创新—增长改革新优势,形成改革—发展的良性互动。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各项改革是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启示之三。

(四)必须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发挥地缘人缘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运用中央给予的对外开放的有关政策,发挥毗邻港澳的人缘、地缘和区位优势,不断拓展与世界各大洲的贸易往来。目前已与2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2007年,全省出口总值3692.39亿美元,占全国30.3%。其中工业品出口占全省工业总产值三成多。全省外贸出口依存度91%左右,实际利用外资171.2亿美元,占全国22.9%,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420多亿美元(包对外借款)。通过引进外资、引进技术设备,使各部门经济技术水平大大提高,造就了一批粤产名牌,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快速发展的启示之四。

(五)必须立足现实,抓住机遇,开拓创新

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年代,要建一个电厂,造一条大桥,筑一条大堤,往往由于体制、资金的诸多问题,总是难以解决。改革开放以来,粤人冲破束缚,上下开拓创新,以集资造桥,收取过桥费返还投资的“以桥养桥”的模式,先后建起了2.6万座桥梁,包括不少具有创意的特大桥梁。使昔日珠三角河网纵横众多的轮渡,化为座座大桥凌空飞架,既缩短了区际间交往的时间,又改善了投资环境。为了解决“开四停三”的电力瓶颈的制约,开创了集资,合资,引进外商私人资本进行电力建设,形成以利润返还,以股分红的“以电养电”的模式,使全省增加电力装机容量近4000万千瓦,缓解了电力不足的矛盾,促进了经济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从山区到珠三角,也立足现实,抓住机遇,开拓创新。例如梅州市的防洪大堤,长期由于体制和资金问题,无法建设。改革开放中,以新的思路,开创了引进社会资金与社会力量,把防洪堤建设与房地产开发结合起来,政府不花钱,筑起了12公里百年一遇的防洪大堤。既提高了防洪能力,又美化了城市环境。使梅州市区变成“一城山色,一城湖”。过去,一些田地丢荒,他们开创了引进经济实体和资金的新途径,办起了万亩果园和小庄园,山上造林,山腰办场,山下养鱼,形成了“立体农业”或旅游休闲农业基地,促进规模农业的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珠三角的顺德、南海、中山、东莞同处珠三角腹地,在改革大潮中,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发挥各自创造力,探索出风格各异的发展之路,被视为从“农村工业革命”起步的四个典型,——珠三角的“四小虎”——即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遍地开花,从下而上,外源经济为起步动力的“东莞模式”;以乡镇企业、大集体企业、“大公司”、“大集团”为主体,从镇办工业中间突破带动工业发展的“四主一新”(一新指引进新技术)的“顺德模式”;以原有国企为龙头,企业集团为载体,名牌为商标的“中山舰队”发展之路的“中山模式”;以“六个轮子一起转(即县、镇、各区、经济社、联合体、私营经济)三大产业齐发展的”“南海模式”。“四小虎”近三十年来,以其独特模式,迅速发展,1979-2007年,GDP年平均递增分别是:顺德(16.8%)、南海(17.5%)、中山(14.9%)、东莞(16%);2007年人平GDP依次为64770元、59995元、49488元和46027元。其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全省,且超越亚洲“四小龙”同期速度,在全省率先步入富裕小康,成为珠三角发展模式的佼佼者,“四小虎”模式的核心价值是根据现实,适时求变求新的创新思维。“四小虎”发展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过分依靠粗放外向型企业和环境污染处理滞后问题。目前和全省一样正面临经济全球化和金融海啸的冲击。需要以世界眼光,审视自身发展,以睿智的新思路,新举措,争取新发展。立足现实,抓住机遇,开拓创新,这是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快速发展的启示之五。

(六)必须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各种经济关系

三十年来,全省社会经济沿着高速发展的轨迹向前发展,但剖析发展过程,在处理各种经济关系中为我们留下不少值得深思和有待解决的问题。1978-2007年,全省GDP增加42.5倍,发电装机容量增加22倍,电力弹力系数仅为0.52,今年电力预计最大缺口600万千瓦,反映基础设施落后于经济发展。在教育建设方面,尽管有长足发展,但教育优势仍未恢复(1949年全省万人大学生仅次于中央三直辖市,居全国各省之首,为江苏的1.3倍),至今,万人在校大学生、十万人口大学学历人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居全国18位和13位。人才增长速度慢于GDP增长,反映了教育发展的滞后和经济建设高级人才不足。在物价波动方面,八十年代两度出现经济发展过热,物价大幅度上升(1985年上升13.6%,1988、1989年上升30.2%和21%),给居民生活带来较大压力,并被迫进行整治,反映经济发展超越承载能力和农业发展滞后的矛盾。今年CPI上升,除国际油价暴升,年初风雪灾害影响外,也反映了小农经济不适应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需求,反映了工业化对农业产业化反哺不足。在工业发展方面,电子通讯为主导的IT产业的产值占全省26.6%,成为全省三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但其利税低于产值份额10个百分点,百元利润率、百元利税率均低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反映这个支柱产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城乡、地区发展方面,山区和东西两翼的人口占全省50.5%,财政收入仅占9.8%;城乡人均收入比从1978年的2.13∶1,变为2007年的3.15∶1,反映了区域与城乡差距扩大的矛盾。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第一产业占用劳动力过多。200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5.5%,劳动力却占29.4%,仅相当于日本六十年代初和欧洲二次大战前水平,反映了农村生产要素过于固化,未能优化组合,农业产业化步履艰难。在收益分配方面,全省最终消费率、劳动报酬率由1990年的60.9%和55.4%下降为48.5%和38.8%;而企业盈利率则从19.5%上升为32.4%。全省两率低于世界中下等收入国家10多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幅也低于江、浙。

近三十年来发生的“三滞后一波动”(电力基础设施、教育事业和农业发展滞后,物价波动过大),“三低一高”(电子通讯支柱产业核心技术含量偏低、山区东西两翼和农村收益率偏低、消费率和劳动报酬率偏低、第一产业占用劳动力过高)的上述种种问题,说明社会经济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统筹兼顾处理好经济发展速度、规模与可供资源和承载能力关系;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产业建设和教育发展的关系;要处理好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与劳动力结构的关系;要处理好发展一般工业与支柱产业、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关系;处理好发展生产与改善民生关系。对此,省委、省政府已分别作出改革发展的相应决策,逐步加以解决。今后,我们还必须在民主、科学决策基础上统筹处理好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经济关系,这是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年实践的启示之五。

篇14:《钓鱼的启示》带给我的启示

在同学们的努力下,前4天检查我们班1分都没扣,我不禁沾沾自喜。星期五早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比往常提前到班检查卫生。教室里书声琅琅,地面干净整洁,同学们脸上洋溢着微笑。我时不时看表,7:40,7:49……临近检查的时间了,班长胡冰燕照例向我请示:“王老师,时间到了,我要去检查卫生了。”我微笑着点点头,说:“快去吧!这次咱班一定能得第一。”“嗯,我也有信心!”胡冰燕自信地笑着回答。

胡冰燕这个班长是我刚接手五年级时,由全班同学民主选举产生的。她学习成绩优异,做事认真,善良正直,一直受好评。竞选学生会主席时,她全票当选。看着胡冰燕远去的背影,我想赶快再检查检查。突然,我发现对着门口的胡杨课桌下不知什么时候掉下一片纸。我急忙走过去准备捡起,这时教室门开了,胡冰燕带着学生会干部进来了。我忙笑脸相迎,试图吸引他们的视线,但那张纸太显眼,胡冰燕已经看见了。她犹豫了一下,慢慢走过去。我急中生智,疾步上前,一边用脚踩住纸,一边笑着说:“冰燕,快领着学生会干部去教室后面看看。”

“老师……”看着冰燕诧异的眼神,我急忙给她使眼色。“王老师,你脚下有纸。”六年级的学生会干部胡莉小声地说。我的脸刷地一下子红了起来,原来那张纸我没有完全踩住,还露出一点。“这是胡杨读书时不小心从书里掉出来的,这次不算吧,好吗?”我恳求道。“可按学校卫生评比规定,这是要扣分的。”胡莉毫不留情地回答。我把无助的目光投向冰燕,她似乎也很无奈,轻轻地在记分簿上扣了0.1分。

在我的惴惴不安中,评比结果出来了,我班因这0.1分之差再次名落孙山。班级总结会上,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指责胡冰燕没有集体主义精神,不爱护班级荣誉。我也沉着脸。

胡冰燕呆呆地坐在位上,一句话也不说,紧咬着嘴唇,泪在眼眶里打转。“把她的班长撤了吧!”不知谁说了一句,“对!这样的班长应该撤!”一些学生纷纷响应。我犹豫一下正准备说话时,胡冰燕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委屈,一下子站起身来大声哭着说:“王老师,我一直敬佩您,喜欢上您的课。昨天咱们刚学过《钓鱼的启示》,您在课堂上说道德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实践起来却很难。您让我们像文中的作者一样,从小要有与不良风气斗争的勇气。不错,我是咱班的班长,但我更是全校的学生会主席,怎么能徇私枉法,做出违背规定的事呢?如果您也觉得我当班长不合格,那么我愿意辞去不干!”

一席话,有理有据,慷慨激昂,顿时令我瞠目结舌,羞愧难当,也令同学们哑口无言。是呀,课堂上我教导学生做人要正直无私,经得起生活中的各种诱惑,课下我却让学生弄虚作假,这是什么行为?想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大声地说:“胡冰燕同学说得很对,老师很佩服!”同学们会意了,教室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学相长,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确也会有错,学生的教育让我印象深刻。简单的一篇课文看似学完了,可真正的“钓鱼的启示”却是通过这件小事体现出来的。

上一篇:以播种为话题写作文下一篇:双城记读后感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