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校长负责制利与弊的文献综述

2022-09-10

“校长负责制”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实行的校内领导体制。这一领导体制的确立是在经历多次变更和反复之后, 才逐渐得以确立的。一直到现在“校长负责制”走过了多年的历程, 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但在实际运行中也暴露出许多缺陷, 逐渐得到学术界的关注。

1 对“校长责任制”优点研究的现状

“校长负责制”作为我国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大部分学者认为, 实施“校长负责制”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有效地克服了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传统学校内部多头管理的弊端, 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因为校长的责任和权力得到了强化, 校长成为学校行政的最高领导者、决策者和指挥者, 把责权统一起来, 实现了决策和指挥的高效率。同时, “校长负责制”为改变“千篇一律、千校一面”的状况, 办出不同学校的特色提供了可能, 使政府主管部门的精力能够集中用于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和环境。

周毛毛在《论校长负责制的功过是非》一文中指出, 实施“校长负责制”有利于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教师参与民主管理不仅可以弥补校长自身能力不足的局限, 减少决策失误的风险, 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高效化, 而且可以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 充分调动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工作责任感和主动精神。同时, 实施“校长负责制”有利于提升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学校作为传播人类的历史文化成果, 作为培养人才, 为社会输送各种人才的重要基地。其育人方式除了通过教学以外, 管理和服务同样也是学校重要的育人渠道。“校长负责制”在提高学校管理效率的同时, 也使得学校管理氛围的质量得到了提升, 这就为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 校长作为学校行政工作的中心, 其一言一行都受到学校教职工及学生的关注。“校长负责制”下, 校长的职责得到了明确的界定, 校长就能专心于履行职责, 在学校中树立良好的榜样, 为教职工和学生树立了楷模。这些都在无形中提高了学校的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

原广西师大附中校长李庆忠认为, 实施“校长负责制”, 校长有教职工的人事管理权, 有权聘任、辞退、配备、使用教职员工, 有权允许教职员工的流动, 这就对教职工队伍的合理调整、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 校长有权决定教职工的福利待遇, 有权奖惩教职工, 可依据教职工的工作成绩, 施以一定的奖励和鼓励, 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2 对“校长负责制”弊病研究的现状

大部分学者对“校长负责制”的批判集点就是校长的权力过大, 甚至有作者称“校长负责制”就是“一长制”。陈虹静在《我国现行“校长负责制”的缺陷与对策分析》一文中认为, “校长负责制”在当初之所以重新成为许多学者呼吁的理想的学校领导体制, 是与当时国内环境分不开的。“文革”之后, 我国中小学实行的校内领导体制为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合作制。这一体制使得校长和党支部书记之间权力和责任范围不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实行了“校长负责制”, 其主要着眼点是完成党政之间权力的转移, 把权力由党政两点收并为校长一人领导, 这种简单的权力转移和合并, 就为校长的一人“专权”留下了隐患。因为在完成党支部书记与校长权力的转移后, 我国一直没有致力于学校内部民主机制的建立, 特别是具体的法律法规中, 对监督和民主管理这两方面都只有宏观的概念意义, 却并没有具体的操作指导, 使校长的权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制约。如: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30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举办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确定其所举办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体制。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 由校长负责。”1 9 9 6年, 原国家教委在《小学管理规程》第8条中规定“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 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行政工作。”都没有对校长的权力及责任范围做出明确的说明。就在大家一致批判校长“专权”的同时, 许多校长却自认很冤枉, 认为自己的权力“太小”。形成这一悖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 虽然在校内, 校长可以一言九鼎, 但是学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却要受制于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 因而在很多事情上, 校长又不得不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马首是瞻, 出现唯上不唯下的现象。

葛新斌在《我国现行“校长负责制”的法律与制度分析》一文中指出, “校长负责制”导致校长的权力过大的主要原因是:第一, 教育行政部门与校长之间, 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性”现象。政府要监督的对象过多, 致使其监督校长的方式, 不外乎例行检查、总结汇报和信访检举等途径, 而政府通过这些途径获得的校长履行职责的信息必定是片面和有限的, 这就很容易使其对校长的监督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第二, 就学校党支部而言, 为避免出现人际关系纠纷, 现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 党支部书记一职要么由校长兼任, 要么与校长关系好的人担任, 而在这两种情况下, 都丧失了设立党支部的必要性。第三, 就校务委员会而言, 很多学校并未设立这一机构, 即使在设立该机构的学校, 由于校长是其当然的主持人, 加上其“命定”地作为“审议机构”而非决策机构的属性, 使其不可能担负起约束校长权力的使命。第四, 就教职工代表大会而言, 由于它不是常设机构, 而在开会期间, 又很容易被校长所控制, 很难真正发挥其民主管理和监督的作用。第五, 就教育工会而言, 在中国的特定政治环境下, 现已大多沦为一种校长掌控下的福利性机构。总之, 在现行“校长负责制”之下, 并不存在着对校长权力真正有效的约束机制。

另外, 葛新斌在《现行校长负责制变革思路之探讨》一文中, 又指出了现行“校长负责制”的另一缺陷:未能有效解决校长的激励问题。在现行“校长负责制”之下, 就目前各地情况看, 除各种精神激励外, 公立中小学校长的合法经济收入, 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校长以普通教师身份, 获得的与其专业职务相应的工资及福利待遇;二是校长担任学校领导岗位时, 获得的校长岗位津贴。就前一方面看, 校长的收入与一个同等资历和职务的专任教师并无差别;就后一方面看, 即使是在经济发达地区, 校长的岗位津贴也不高, 只是一种象征性的报酬而已。从管理学的角度看, 我国一直十分重视、更十分擅长对人们实施精神性激励;但也应看到, 随着社会氛围的巨大变化, 单纯的精神激励难以发挥过去的那种鼓舞作用。于是, 在物质性激励不足的情况下, 当校长感到自己贡献大于回报, 为获得心理平衡, 铤而走险, 利用职权和工作便利, 谋取灰色甚至黑色收入。

同时还有学者指出, 试行“校长负责制”后, 这种“由校长说了算”的对教师工作做出评定的办法, 容易使校长与教职工之间形成人身依附关系, 从而削弱了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淡化了职工当家作主的观念, 一些在岗或尚不在岗的领导和教职工, 生怕被“优化”出去, 因而在工作中对校长小心翼翼, 甚至曲意奉承, 这就造成民主监督和廉政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

3 结语

自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以来, 我国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至今已走过2 2年。作为一种学校内部领导体制, “校长负责制”给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气息, 但在实际推行中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对此, 已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我们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深入剖析其存在问题的性质和根源, 研究其在实施中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 继而提出相应的变革思路。

摘要:“校长负责制”从确立一直走到现在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也暴露出了许多缺陷。本文就近年来学术界对“校长负责制”的优点和弊病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 旨在改进和完善现行“校长负责制”, 从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校长负责制,优点,弊病

参考文献

[1] 陈虹静.我国现行“校长负责制”的缺陷与对策分析[J].教育管理与评价, 2006, 12.

[2] 葛新斌.我国现行“校长负责制”的法律与制度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3, 6.

[3] 葛新斌.现行校长负责制变革思路之探讨[J].管理与评价, 2006, 4.

[4] 葛新斌, 胡劲松.政府与学校关系的现状与变革[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1, 12.

[5] 王彬.我国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弊端及对策的再分析[J].教学与管理, 2003, 9.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现行校长负责制利与弊的文献综述】相关文章:

写网络用语利与弊的作文04-19

人工智能发展的利与弊的论文题目05-05

利与弊04-22

考试的利与弊05-05

法律的利与弊05-15

共享经济利与弊05-16

储备干部的利与弊05-06

学奥数的利与弊04-29

计件工资利与弊05-04

网络教学利与弊04-09

上一篇:铝层厚度对铝诱导氢化非晶硅晶化的影响下一篇:河南省跨境电商发展及对策分析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