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滋有味”读语文

2022-10-05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 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 获得思想熏陶。我们知道, 古人读书时, 读到妙词佳句, 常常是摇头晃脑, 抚掌击节, 达到陶醉其中的境界。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也要指导学生像古人一样读得“有滋有味”, 让朗读贯穿在每一堂语文课中。那么, 如何通过加强朗读训练, 切实有效地优化朗读教学, 提高语文课堂效益, 笔者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教学的:

1 读中品味

这里的朗读主要是体现学生的“自读”, “自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我学习, 提高自学能力的一个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把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悟能力体现得淋漓尽致。讲新课文时, 要求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朗读的节奏, 同时要求学生边听边动在文中给生字词注音, 给难读的语句标出朗读的节奏。然后让学生自由练习, 要求学生读准读通课文。读不通的句子, 多读几遍, 克服那种不给充分时间, 只是囫囵吞枣地读上一两遍的现象。这一环节应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读懂”。在初读之前, 教师给学生适当的朗读要求, 学生也会本着目标去认真朗读, 在读中感知课文的内容, 以达到朗读的最佳效果。与此同时, 教师也应该为学生强调, 朗读时的语气应该透露出语句中的语气、心理、神态等, 从多角度来体现朗读所散发的韵味。

2 想中体会

朗读中的感情, 像在生活中一样, 只有朗读真正产生了这种情感, 才能从语调里自然地露出来。指导朗读, 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只求读得流利、通顺, 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学生不深入地了解课文的内容, 不切实地为课文的内容所感染, 那么他根本无法真正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因而教师在朗读前应启发学生从各方面理解全文的思想感情, 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启发进行指导。在教授课文《荷花》时, 笔者通过范读, 引导学生把在“看荷花”这节课文中感受到的荷花的姿势美、颜色美、动态美, 充实到“赞荷花”这节课文中去, 再要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 这样, 学生在读到“看看这一朵, 很美;看看那一朵, 也很美”的时候, 那赞美之情就溢于言表, 把这一池花读“活”了。

最后, 我启发学生想象, 化为课文中的“我”, 化为池中的一朵荷花, 身临其境, 一阵风吹来怎么样, 风停了又怎么样,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怎么快乐, 小鱼告诉我昨夜做的是什么好梦。通过想象, 从而增强学生的体会。

3 练中感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指导他们反复练习是基本途径之一,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中有很多课文是极富故事性的, 对于这类文章, 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 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 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 那么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的时候, 他们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在教授《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时, 笔者就是在品读课文时, 讲读结束后,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感情朗读, 使得书面语言不仅能形成立体形象, 而且能转化为表情达意的有声语言, 使文章的内在情趣和学生的自身情趣相得益彰。课堂上, 笔者用多种形式的读来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 个人读、齐读、小组读、表演读。上课始, 笔者让学生带着自豪之情反复朗读课题, 让学生逐渐走进课文, 走进作者的世界, 为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调。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激发学生朗读的良好兴趣。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 它在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 学生们的刻苦练习, 才能真正在小语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 让朗读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上一篇:《品牌研究》征稿函下一篇: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若干问题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