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编学案范文

2022-05-26

第一篇:故事新编学案范文

《学写故事》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故事,能够选择有波折的典型材料;

2、交流阅读故事的心得体会,掌握创写故事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并合理的运用到写作中;

3、通过讲故事的训练,培养写作兴趣,能够多问“为什么”“怎么样”,写出比较精彩的故事。在创编故事中学会尊重他人的爱,学会关爱他人。

【学习方法】赏析故事,交流阅读故事的心得体会,练笔掌握创写故事的基础知识,激发联想与想象,并合理的运用到写作中。 【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

写作方法指导

一、导入

1、听故事《狼》蒲松龄

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找出故事情节及悬念或波折

故事情节: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悬念1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悬念2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悬念3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悬念4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二、简介故事(备课材料)

(一)什么是故事?

故事就是一件事,二三个人,转几个弯。就是讲“这几个人”在做什么事。故事,就是传递″人″的行为。

故事要有核心情节和精彩的细节,称为故事核。故事是写事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故事核进行的。文章所运用的各种手法目的都是先将读者引向歧途,最后再引向故事核。故事核就像目的地。

情节就是事件。赵和松老师创作谈——好故事要好情节来保证,没有好情节就不会有好故事。 那么,有了好情节,是不是一定会有好故事了呢? 重情节,莫轻细节。细节是作品的细胞,是故事作品中刻画人物和描写事物的重要手段。故事中反映生活和塑造人物,情节是主要的,那么细节是重要的。

″事件″又是谁″制造″的呢?事在人为,由故事中的人物制造出来的。所以,我们在结构故事情节的时候,不能忽略了人物。

日常生活中,同样一件事,让不同的人去干,其结果截然不相同。正因为两个不同的人,由于他们的想法不同,做法不同,才会演绎出曲折,多变的情节来。所以,情节由人物制造的。人物在故事所规定的特定环境中,人物之间的行为轨迹,才构成了故事作品中的情节。 情节和人物,好比一对双胞胎,是同时存在的。 所以,故事不单单讲″事″,是讲″这几个人″在做什么事。

一个故事好听不好听,好看不好看,不单单取决于情节曲折不曲折,动情不动情;还依赖于故事中人物有趣不有趣;鲜灵不鲜灵。 故事创作要上一层楼,除了强调情节″超常″以外,还要强调″人物″的超常,就是要塑造好故事中的人物。故事中的人物塑造,它和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有何异同?强调了人物塑造,会不会削弱了故事情节?情节与人物,究竟是相生相克;还是相辅相成?为了让我们传统的故事,能与时俱进,永葆青春。我希望广大的故事作家,都来关心、研究故事的创作理论,我愿意和大家一起作进一步的讨论。

(二)如何设定一个故事?

1、最开始要设定背景。而且要好好地设定,因为背景占了主导位置。

2、通过故事背景来设定人物的性格。要注意同样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会产生不同的性格。

3、情节要通过人物的性格表现,行为和环境来设定,不然很容易离题。

4、要注意主要人物的生活细节,可能对剧情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三)怎样才算是一个故事?

1、要有故事背景。若故事发生在一个空洞的场所或什么也没有的地方,可不能算是一个故事。

2、人物。若没有人物,哪能组成一个故事?

另外注意,人物有中心人物,线索人物,周旋人物和次要人物和临时事件人物。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为什么会形成那种关系要好好地设定。因为人物的地位是很高的。

3、生活。人总要生活,若人没有了日常生活就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了。

4、中心。主题所围绕的就是中心。故事也是围绕着中心来发展的。例如,你选择了和平这个主题,那么中心就可以是通过战争来争取幸福和和平。或者通过爱的改造世界而得到和平。

5、故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意义。若一个故事没有明确的意旨,没有一个使读者感动的意义,就不能算是一个故事了。

(四)组成一个故事的元素

⑴故事背景⑵地点⑶人物⑷生活细节⑸主题⑹意义、主旨

(五)写故事的要点:写故事可以是真人真事,也可以是虚构的人和事。那么,写故事要注意什么呢?

1、要完整的叙述一件事。有头有尾,要素齐全,层层设疑,引人入胜。

2、人物关系的合理设定。(1)通过想象来设置人物:要根据命题中的要求,想象设置人物。(2)运用描写手法,表现人物个性:可以综合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及心理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给故事增光添彩。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那人物之间要有反差,有矛盾,差异才能产生故事的魅

3、无论大事小事都要设定好原因和结果

4、情节不要死套,要合理运用,并要符合人物的思想与行为。情节,就是事情的发展过程。在故事里就是人物、人物关系的变化发展过程。简单说,写出的故事要有“开头——发展——结尾”的过程。当故事沿着时间顺序向前发展的时候,要注意情节的前后关联,后边说的故事,要和前面讲过的事情有关系。故事的写作顺序通常是从开始到结束,当然可以用倒叙的方式先写结果,然后再写事情的起因。有的时候还会有插叙,但要注意别把插叙成分写得太多而跑了题。

5、要让人物有血有肉,更要让故事给人感觉起来是真实的!

6、内容创新。就算题材很老土也要想办法使故事变得生动有趣。方法很多,比如在叙述方法上创新一下,或者从新的角度来分析故事,大胆想象 ,总之就是要有新的突破。

第二课时

一、写作成果展示

(一)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话题,同学自由发挥想象,开展故事接龙活动。(课前准备,组长分配好任务) 要求:

1、一组一个话题、人物,如“有人摔倒了”、“那一天,我遇到了他(她)”、“一个外星人站在我面前”等。

2、小组同学依次接龙,每人至少说一个完整的句子(或一个情节),承接上面的内容,时间每人2分钟,到结尾的同学要完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3、每组推荐一个同学把故事完整的复述下来,在全班展示,比一比谁的更精彩。

4、评说:对每组的故事进行评价,结合故事的组成要素分析,学会写故事。

二、练笔实践

1、在你的身边或社会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有趣的或有意义的事。以某一件事为素材,展开合理的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故事。不少于600字。

2、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都可能引发故事,比如眼睛、头发、嘴巴,比如书包、校服、手机,又比如军训、旅游、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这些物或事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有不少出人意外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以《__________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要求:

1.当堂作文。 2.推荐作文评讲。(1)同桌互评。(2)教师点评。 3.布置作业:同桌间互换作文修改。

4.将推荐的佳作投影出来全班点评,修改,再打印出来供大家分享。 【范文引路】

书包的故事 裤腿书包

我爷爷的书包是个裤腿书包 。那时候,爷爷很想上学,可是家里很穷,兄妹多,买不起书包,交不起学费,在爷爷再三央求下,祖奶奶把祖爷爷穿旧了不用的粗布裤子,剪下一条裤腿,缝住一头,另一头缝了根儿布条,就成了爷爷的书包,上面补丁摞补丁,可爷爷却视为珍爱之物!书本买不起,就自己用线把草纸装订起来,做成手抄本!即使这样,爷爷也只能上到二年级,就辍学了。

花布书包

爷爷有了自己的教训,坚决不想把自己的悲剧在爸爸身上重演,一心想让爸爸上学,可是,家庭无收入,穷啊!一次,爷爷狠狠心,把家中的口粮挤下来,挑着两筐红薯,走了40多里山路,卖钱,买了二尺布做了个书包,这就是爸爸的宝贝——花布书包。为此,爷爷在山路上摔了一跤,手上至今还留着划伤的疤痕。现在,柜橱里的那个背带都快拧成麻花的单薄的小布兜和里面那两本写着密密麻麻的小书,爸爸说什么也不舍得扔呢!因为那饱含着爸爸上学时的快乐与艰辛啊!

多功能书包

我的书包嘛是多功能书包:颜色鲜艳,质量上乘,功能齐备,有装书的地方,有放文具盒的地方,还有放水壶的地方。 书包不仅颜色鲜艳、容量超大,而且在设计上还做到了轻巧、舒适。瞧,书包的双肩带和背部都垫上了海绵,背起来减轻了不少压力。再看里面的书有彩图,有插画,个个装订精美,内容丰富。

告诉你们,这样的书包,我可不止一个哦! 每年换一个,年年换年年新。

是啊,小书包,大见证,我们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名师总评 这篇文章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1)构思巧妙。文章用三代人所用的书包,讲述三代人不同的生活故事,三代人不同的生活故事又反映了社会的向前发展,人们生活的提高这一主题,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2)妙用小标题。三个小标题打上了不同时代的烙印,“书包”的变迁正反映了时代的变化;三个小标题的运用使文章的结构清晰而严谨。(3)结尾点明主旨。小书包,大见证——社会岁岁新,生活节节高。

第二篇:《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

《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 熟读“惠子相梁”,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抓关键词翻译课文。 3. 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一、 导入新课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

二、 基础互查

1.简介庄子及《庄子》,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庄子(公元前约369—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蒙(在现在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率性认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楚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是道家学派继《老子》以后的经典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庄子》一书,据《汉书·艺文志》载有五十二篇,现在仅存三十三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第一,想象奇幻;第二,构思巧妙;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故事;第四,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2.检测词语,学生互查为主。

相梁( xiàng ) 鹓鶵( yuān chú ) 醴泉( lǐ ) 鸱( chī ) 恐吓( hâ )

三、 疏通文意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惠子相梁 (相: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2)或谓惠子曰 (或:有的人) (3)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国都,京城。) (4)子知之乎 (子:你。)

(5)非梧桐不止 (止:停止,这里是栖息的意思。) (6)非练实不食 (食:吃。)

(7)非醴泉不饮 (醴泉:甘泉,甜美的泉水。) (8)于是鸱得腐鼠 (于是:在这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3)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4)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5)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6) 于是鸱得腐鼠。

(7)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四、 研读赏析

1. 庄子用什么比喻自己?这说明庄子是个怎样的人?

庄子自喻为“鹓鶵”,这说明庄子是个志向高洁、淡泊利禄、厌恶功名的人。 2. 庄子讲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鹓鶵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五、 总结课文,归纳主题:

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

六、 布置作业

熟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试着翻译课文。

《庄子》故事两则(教师用)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抓关键词翻译课文。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惠子相梁》中的惠子和庄子。这节课,我们再去看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的庄子和惠子又有何有趣的故事。

二、基础互查

检测词语,学生互查为主。

濠梁( háo ) 鯈鱼( tiáo ) 循其本( xún )

三、疏通文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安知鱼之乐 (安:怎么,什么。) (2)固不知子矣 (固:本来。) (3)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全:完全,确定是。) (4)汝安知鱼乐 (安:哪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3)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4) 请循其本。 (5)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四、研读赏析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2.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 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3.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两人的性格。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五、总结课文,归纳主题:

故事通过庄子与惠子的辩论,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六、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样?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垩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

提示: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第三篇:20.《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师用)

广平二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21—126) 编制时间:2014.11.17. 主备人:聂小玲 二次备课: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领导审核: 班别: 姓名:

20.《<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

导学目标:

1、了解庄子及其思想;

2、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抓关键词翻译课文。

3、理解文意,把握故意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导学重点:

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导学难点

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导学方法指导:

1.朗读法。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人物的志趣。第二篇还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展开争辩,表现二人的差异。

2.比较法。比较惠子与庄子的思想志趣的不同

3.延伸拓展法。拓宽阅读视野。多介绍一些有关庄子的故事,了解庄子的生平及其思想。导学过程: 【走近作家】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 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 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难点解析】

1.《惠子相梁》比喻意义: 鹓雏的故事里,鹓雏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雏,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使惠子自己觉得愧疚,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说明庄子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稀罕功名利禄的人。惠子是个醉心于功名利禄,见利忘义,没主见的人。

2. 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有一种刨根问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欣赏,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感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的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写作特色】

《惠子相梁》:①巧妙地采用了寓言的形式。②善于运用比喻。

【词语积累】 1. 一词多义:

①吓 仰而视之曰:“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用作动词,威胁)

②于 鹓雏发于南海( 起飞、从 ) 于是鸱得腐鼠( 在 ) 而飞于北海 ( 到达 ) ③固 固不知子矣( 固然 ) 子固非鱼也( 本来 ) ④见

庄子往见之:看望,拜见。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2. 古今异义

①非梧桐不止

止: 古义:栖息 今义:停止

②于是鸱得腐鼠

于是:古义:在这时 今义:因果关系 ③国:古义:国都 今义:国家 3.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②倒装句:搜于国中三日三夜(状语后置) 发于南海,飞于北海(状语后置) ③省略句:惠子相(于)梁

【主旨解说】

1.《惠子相梁》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雏,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讽刺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表现庄子天到无为而自然的哲学思想。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写了惠子和庄子在濠梁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乐”的问题发生辩论,展现了两人不同的认知态度,同时表现了他们思维的敏捷。在辩论中,可见庄子认为的“鱼乐”其实是他内心的愉悦心境的一种折射。 【基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

(1)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 ) (2)非醴( lí )泉不饮 ...(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háo )(liáng )之上 (4)鯈(tiáo )鱼出游从容 ...2. 解释下列加点字。

(1)惠子相梁(做宰相)

(2)非梧桐不止(栖息)

..(3)是鱼之乐也(这)

(4)安知鱼之乐 (怎么)

..3.《〈庄子〉故事两则》节选自《庄子•秋水》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

道 家经典之一,庄子即 庄周 , 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哲学家。 4.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D )

A.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国家) B.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于:在) ...

2

C.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D.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全:完全,确定是) .解析:本题A项中“国”应理解为“国都”,B项“于”是“向、到”之意,C项“吓”应解释为“吓唬”。D项解释正确。 4. 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⑴于

发于南海( 于:介词,引出动作处所,从

)

于是鸱得腐鼠(于:介词,在

)

⑵固

子固非鱼也(固:副词,本来。 )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固:副词,固然

)

解析:一词多义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平时要注意积累辨析。解答本题时,根据该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及其作用来理解,该词的含义应能将其前后的词语连接起来。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

A.于是鸱得腐鼠

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C.请循其本

D. 鹓鶵过之 .....解析:本题中A项中“于是”在句中并非一个词,而是一个介宾短语,这个短语是由介词“于”加上代词“是”构成,可译为“在这时”,它不同于现代汉语中作为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6.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D )

A.人恒过然后能改 B.惠子相梁 C.庄子来,欲代子相

D.我知之濠上也 ....解析:本题中有三项属于词类活用,A、B、C三项中加点词语都是名词用作动词,A项中“过”由名词“过错”变为动词“犯过错”, B、 C选项“相”由名词“辅助君主的人”变为动词“当宰相”,只有D项是一般用法。

7. 庄子见了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施,用讲故事的方法奚落他,这与直言痛斥惠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解析:当惠子在城里进行了大搜捕后,庄子大大方方地来到惠子的面前,他并没有对惠子破口大骂,而是从鸟的故事讲起,直到最后勾连一句,才让惠子意识到原来这个故事是在骂他,这种绕弯子奚落对方的方式,既含蓄又尖锐。

答案: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奚落惠子,既尖锐痛快又余味无穷。 8.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解析:文中体现出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他俨然具有艺术家的风貌。因而庄子说鱼乐,其实是他自己的愉悦心境的体现。

答案: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创新能力运用】

3

(一)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完成第9~12题。 9.解释下列加点词。

(1)鯈鱼出游从容

(2)请循其本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本文理解,根据上下句的意思,准确地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答案:(1)悠闲自得 (2)最初

(2)既然

10.句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修辞方法是 反问 。

11.翻译句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解析:翻译本句,关键区别句中两个“固”的含义,前者为“固然”,后者为“本来”,然后将每个词语的含义逐一对译即可。

答案: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12.就《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解析:惠子在文中体现其好辩、重分析的性格,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对知识的探讨,带有逻辑家的个性,对此,允许有不同看法,但要言之有理。 参考答案:略。

(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在庄子与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解析:本题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二人的论辩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我们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这段充满机智的文字描写,我们可从故事本身、逻辑角度、二人的思想气质差异等角度来解读、探究。

参考答案: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上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无言以对了,但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上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是胜者。从二人的思想、性格、旗帜插一上来看,惠子是名家,好辩,对于事物更多是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而庄子则带着观赏的态度来看待事物,因而他们的看法完全不同。

【课后反思】

第四篇:2015新编八年级数学导学案前言1

前 言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第一高级中学位于万亩龙湖环抱的羲皇故都,毗邻天下第一陵太昊伏羲陵。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现有200多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9000余人,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89人。研究生9人,在读研究生81人。有4位教师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省级优秀教师8人。

建校十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淮阳一高教学质量迅猛发展。2008年高考,学生李想摘取全市文科状元,张馨心为全市文科第二名。李想、张馨心、孟永党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2009高招,有6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有10名学生被全国“五大”名牌高校录取。囊括全市理科前四名,囊括全县理科前六名。学生李林林摘取全市理科状元。全县文科前10名,淮阳一高占8人。于翔、陈欣摘取全县文科状元。文科一本上线总数全县第一。2010年高考,三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学生刘笑然摘取周口市文科状元,周口市文科前八名淮阳一高占四名,囊括淮阳县文科前四名,晋涵养摘取淮阳县理科状元,全县理科640分以上共14人我校占八人,周口市理科前三名我校占两名。2011年高考,6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大学录取。李轻飏同学以摘取全市理科状元;全市(含项城)理科前10名,淮阳一高占6人;全县文科前5名,淮阳一高占3名。2012高考,学生张乐乐摘取周口市文科状元桂冠,刘耕蒲居周口市文科第二名,崔文亮周口市理科第一名(720分,含自主招生加分),李秋哲、陈立康并列周口市理科第二名(692分)。清华大学2013年“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学校名单公布,我校获得推荐名额,获得推荐的学生不用参加笔试,面试通过就可以享受降60分录取的优惠。 2014年,淮阳一高文科学生周彤以638分,程艳霞以632分分别获周口市文科第一名、第二名。周彤、程艳霞、王安然囊括全县文科前三名。理科学生李永强以685分、吴思远以681分,分别获淮阳县理科第一名、第二名。全县理科670分以上共5人,淮阳一高占4人。660分以上全县共11人,淮阳一高占6人。全县理科650分以上25人,淮阳一高占11人。2015年高考我校学生孙子涵、张布雨、许鹿冰、蒋楠被清华大学录取,黎畅畅被北京大学录取,张永辉、章馨允被香港大学录取。中招成绩历年来一直稳踞全县前茅。2014年全县600分以上52人,淮阳一高占34人;550分以上623人,淮阳一高占326人。位焕锦637分全县第一,李佳珍632分全县第二。全县前10名淮阳一高占8人。2015年中招,淮阳一高学生刘子怡636分全县第一!全县前10名,淮阳一高8人; 600分以上全县76人,淮阳一高52人!

为了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我们学校特组织了一线的数十位高级教师和精英教师,结合多年来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的教学实践经验,精心策划编写了本套科学实用的导学案。本次编委在预习指导和合作指导编制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体现出鲜活的时代气息,注重试题立意新、内容结构新、创设情景新、开放探究新,力求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指导、合作指导等方式,提高学习能力、应试能力。

在编写和审核过程中,我们尽管做到节节推敲、题题把关、但仍难免存在一些错误和疏漏,恳请广大师生和社会人士批评指正,以便我们及时整改,以求更完美地呈现。

最后祝同学们新学期拥有一个快乐而充实的学习生活!

淮阳一高初中部

数学导学案编委会

2015年8月16日

河南省淮阳第一高级中学“五环高效课堂”导学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目录

第11章 数的开方

11.1 平方根与立方根 1. 平方根

(1)第一课时························································1 (2)第二课时························································3 2. 立方根

(1)第一课时························································5 (2)第二课时························································7 11.2 实数· ·························································· 9 第11章 数的开方知识点汇总 ···········································11 第12章 整式的乘除 12.1 幂的运算

1. 同底数幂的乘法···················································13 2. 幂的乘方·························································15 3. 积的乘方·························································17 4. 同底数幂的除法···················································19 12.2 整式的乘法

1.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21 2.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23 3.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 ···········································25 12.3 乘法公式

1. 两数和乘以这两数的差·············································27 2. 两数和(差)的平方···············································29 12.4 整式的除法

1.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31 2.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33 12.4 因式分解

1.提公因式法························································35 2.公式法····························································37 第12章 整式的乘除知识点汇总 ··········································39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

1. 命题·····························································41 2. 定理与证明·······················································43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 全等三角形及其判定条件···········································45

2. 边角边···························································47 3. 角边角···························································49 4. 边边边···························································51 5. 角角边···························································53 6. 斜边直角边·······················································55 13.3 等腰三角形

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57 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59 13.4 尺规作图

1.作线段、角及角的平分线············································61 2. 经过一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63 3. 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65 13.5逆命题与逆定理

1. 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67 2. 线段垂直平分线···················································69 3. 角平分线·························································71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汇总··········································73 第14章 勾股定理

14.1 勾股定理

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75 2.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77 3. 反证法···························································79 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

1.勾股定理的应用(1)··············································· 81 2.勾股定理的应用(2)··············································· 83 第14章 勾股定理知识点汇总··············································85 第15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5.1 数据的收集 ····················································87 15.2 数据的表示

1. 扇形统计图······················································89 2. 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91 第15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知识点汇总···································· 93

第五篇:人教版九上20.《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公开课用)

《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

课题:20、《庄子故事两则》 班级: 姓名: 成绩:_________

知识目标:

1、了解庄子及其思想;

2、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抓住关键词翻译课文。

能力目标:能够自主学习疏通文意;学习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能讲述故事,了解人物形象。

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古人淡泊名利的情怀与开朗机智的性格。 重点难点:学习对比手法,了解人物形象。

知识链接:

一、庄子和《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身处乱世,博学多才,家境贫寒而又有志节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二、庄子故事

《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三、庄惠关系故事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头来对他的随从说:“郢人在他的鼻尖上涂像蚊蝇翅膀那样大小的白粉,让匠石用斧子把白点砍掉。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匠石说:‘我以前砍过,但是,我的搭档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徐无鬼》节选)

教学过程

预习案

一、课前预习,导入新课。

1、了解庄子

庄子是 (朝代)人,名周,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是 家学派的重要的代表人物,世并称“老庄”。《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2、生字词注音

鹓鶵( ) 醴( )泉 鴟( ) ....濠( )梁 鯈( )鱼 循( )其本 ...

3、准确而熟练地朗读课文。

二、自主学习,组内过关检测

1、理解重点词语。

惠子相梁( ) 或 ( )谓惠子曰 子( )知之乎 ...夫( )鹓鶵发于( )南海 安( )知鱼之乐 ...固( )不知子矣 请循( )其本 ..

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复述两则故事。(每组一个代表,随机抽取故事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思考讨论,合作探究:

1、在《惠子相梁》中,庄子用什么比喻自己?又用什么比喻惠子?请分别说明庄子和惠子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你认为庄子与惠子的辩论,谁胜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两则故事,比较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庄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这种“无为”思想与淡泊名利的情怀在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呢?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__ ;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非梧桐不止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是鱼之乐也 ..

2、《〈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 。庄周,是 (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3、《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鹓鶵”比喻 ________ ,“鸱”比喻 ______,“腐鼠”比喻 ,表现了庄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涵咏品味文章美点。

例: 情节出人意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形象鲜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巧妙贴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摹生动传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秋水》译文】秋天的河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于是乎河神欣然自得,认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身上。他顺着河流往东走,到了北海,面朝东看,看不见水的尽头。于是乎河伯转变了原先欣然自得的面貌,抬头仰视海洋对着海神若感叹道:“俗话有这样一种说法:‘听到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呀。并且我曾听说过有小看仲尼的学问、轻视伯夷的仁义的人,开始我还不相信;现在我亲眼见到您的广阔无垠,我要不是来到您的面前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

上一篇:公司放假通知范文下一篇:公司各类通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