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夜学案范文

2022-05-16

第一篇:阁夜学案范文

阁夜学案

《阁夜》学案——请结合资料

1、 解题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 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2、《阁夜》的体裁: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

3、本诗朗读的注意事项

(1) 押韵 :押ao韵

偶句押韵

(2) 节拍:2---2--1---2

2---2--1---2 (3) 对仗

(4) 平仄

(5)吟咏诗韵 4.了解诗歌大意。

三、鉴赏诗歌

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

2、“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联你读懂了什么?上下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这一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

四、《阁夜》的写作特点/艺术手法

1、善用典故,造化无痕:“星河影动” “卧龙跃马”

2、活用对比,形象鲜明:以“野哭”的萧杀死气,对比“夷歌”的田野生气;以“诸葛亮”对“公孙述”,一贤一愚,两相对举。

3、对仗工切,诗律严谨:四联均对仗。

1.“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 ,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天涯”,称所在地资州,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凄寒,“宵”这里指黎明前, 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

2.正常语序是:“闻战伐千家野哭,数处渔樵起夷歌”。写“野哭”而多至“千家”,这是战乱造成的,何至“千家”皆哭?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灾难;“夷歌”,显示了地方风情。 上下句形成对比,有人忧有人愁。

3.用典:①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

1 卧龙也。’ ”

②跃马:指公孙述。王莽篡汉时,他自立为蜀王。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

尾联写诗人在知交零落、存者音信不通的情况下,聊以公孙述、诸葛亮终归“黄土”自解,一世之雄,而今安在?他们不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吗

《书愤》学案——请结合资料 赏析学案:

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

2.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3. 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

1.报国无门,功业无成。对比

一愤:愤:报国有“罪” 所愤之一乃“”艰者,难也“世事”也即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事业,它究竟有多难?只举同时代抗金英雄岳飞的遭遇可见一斑抗金名将抱定“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壮志杀得金兵闻风丧胆、节节败退,直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就是这样一位抗金骨干,却正因为此被汉奸秦桧等民族败类以“莫须有”之罪诬害而死,年仅三十八岁报国不仅无功,而且有罪,竟至死罪,这难度似乎难于上青天了 。

二愤:愤: 所愤之二乃“塞上长城空自许”之“”所谓“塞上长城”是指自己年青时以捍卫祖国、扬威边疆的名将期待自己,认为自己就像万里长城一样,可以抵挡千军万马可是就诗人的经历来看,年青时参加进士考试因位于秦桧的孙子秦埙之前而被出名,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可谓壮志难酬、请缨无路着一“空”字,沉痛之极 。

三愤:愤: 所愤之三乃“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的“”早年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已两鬓斑白,祖国山河依然破碎,广大人民依然受难,自己却岁月蹉跎,年华空老,壮志难伸着一“已”字,悲凉之至 。

四愤:愤谁与堪: 所愤之四乃“千载谁堪伯仲间”中的“谁与堪”诸葛亮一生以北伐中原、恢复汉室、统一中国为其终身大业他在《出师表》中写道:“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

2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话正说出了陆游的心事有谁比得上写作《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呢?言外之意是南宋朝廷畏敌如虎、 苟且偷安没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来“奖帅三军,北定中原”,收复大业,无人领军

四“愤”的根源,其实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为他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 作者的“愤”中含“恨”,“愤”中含“悲”,“愤”而生“凉”“愤”而生“叹”,从而形成了本诗沉郁豪雄的风格 。

2.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旅夜抒怀》学案

作品背景

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携家人自问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疾病缠身,不时发作。这回因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飘泊何时是了。这首诗集中地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一、整体感知

联系书下注解,尝试把诗歌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译文)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译文)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译文)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译文)

二、问题探究

1. “旅夜”、“书怀”分别和诗中的哪些诗句对应?作者选择了哪些意象来“书怀”的? 答:

2. 首联写出这些意象什么特点?它有什么深意? 答:

3. 颔联突出意象的什么特点?景物描写对表现诗人处境有什么作用?诗人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

4.颈联运用了什么句式?它的本意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3

5.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

三、拓展提高

在历代诗评家眼里,《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认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两联名句在写景方面有着怎样的共同点?

翻译: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 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活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1.旅夜对应前四句;书怀对应后四句。细草、微风、危樯、星垂、月涌

2.(1)渺小、孤寂。(2)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写诗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3.(1)雄浑阔大(2)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凄苦的的心情。(3)乐景写哀情

4.(1)反问句。本意为:名声不应该因为文章而显著,做官只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辞职。其言外意为:名声应该因为大济天下而显著,做官不应该因为被排挤而被辞。(2)委婉的写出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5.(1)比喻、反衬 将自己比成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用广阔天地反衬沙鸥的渺小,也表达了自己的孤独无依的凄苦之情。 拓展

①这两联诗都表现了天高地远,水天一色的壮阔之景。②"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联,上句写夜空浩瀚,星辰高悬,由岸边望去旷野开阔。一个"垂"字,便将天地的距离拉开了,诗人只身一人的孤独感也由此增强。下句写月光倾洒,大江奔流,月影随水起伏。一个"涌"字,便将动荡沉浮的意境表现出来,诗人漂泊无依,心绪难平的情感也显露出来。通过这两句的描写,塑造了一个长夜难眠,心潮澎湃的失意者形象。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只是较为形象地反映出景物的特征,客观地表现出边塞景色的壮美,未能注入诗人的主观情感与生命体验,所以王诗的两句不如杜诗。(若认为王诗的两句强于杜诗亦可,但须合理阐释与扎实论证。)

第二篇:阁夜(导学案)

巩义四中

导学案

科目 语文

编制

审核 高二语文备课组

年级 高二

班级

学生姓名

阁夜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2、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3、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习重点难点:

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评价任务:

1、通过初读、再读、反复读达到背诵的目的。(针对学习目标1)

2、通过诵读、讨论、提问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针对学习目标2)

3、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明确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针对学习目标3)

学习时数:1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测

1、【背景、内容】

写作背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四月飘泊至夔州(治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这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战争的烽火一直没有停息。战祸绵延数年,人民死伤无数。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適等,都先后死去。一个深冬的夜晚,霜雪初霁,寓居在夔州西阁中的诗人,从霜雪之夜的所见所闻,联想到当前国家时事和自己衰老多病、飘泊天涯的生活,心情异常沉重,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义。

二、合作探究

1、“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是千古名句。上句借听觉写出了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壮美的三峡夜景,诗人将它们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2、怎样理解“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3、杜甫在这首诗里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

三、测评与反馈

1、岁暮阴阳__________,天涯霜雪________________。

2、五更鼓角声悲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卧龙跃马终黄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

请将此诗与《旅夜抒怀》(参见第二单元“推荐作品”)对读,分析这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明确:《阁夜》和《旅夜抒怀》的意境都很雄浑,细细比较,二者又有不同。《阁夜》的意境悲壮萧瑟,《旅夜抒怀》的意境高朗壮阔。在《阁夜》中,短景、天涯、霜雪、寒宵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冷萧条的气氛,鼓角、星河传达出来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景象宏阔壮观,终究摆脱不了悲凉和萧瑟。《旅夜抒怀》中,细草、微风、危墙、独夜舟描绘出风清气和的春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绘出疏朗高远的广阔空间,两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宏阔壮观的对比,表现出作者臵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但其中的悲慨之气不如《阁夜》浓重。这两首诗在章法上也有不同。《阁夜》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即在写景当中也寄寓了诗人丰富的人生感慨。《旅夜抒怀》前两联是旅夜所见,后两联是抒情,景和情互相对照,互相生发,非常和谐。

五、评价

自我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长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阁夜导学案

《阁夜》导学案(带答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2、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3、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探讨杜甫诗的风格,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1、题解:这是一首年终时感怀的诗,写景、写情,充满孤寂悲凉的感觉。从诗的内容可以判定它作于大历元年(766)冬季。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府的西阁,这首诗所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雪后的不眠之夜里的所闻所感,所以诗题叫做《阁夜》。

2、内容提要: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超越时空的联想;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学习过程】

1、深情、顿挫诵读《阁夜》,然后试将原诗翻译成现代诗。

2、“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1)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 有什么作用?(2)其中“催”“寒”二字既写景,又蕴含着诗人的人生感受。试作简析。

明确:(1)时间,所在地,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2)“催”“寒”二字既写景,又蕴含着诗人的人生感受。光阴催促着每一天的日升月落,而作者自己也被光阴催促着步入了暮年,国事家事天下事,忧心的事情很多,想做的事情很多,可是时光的流逝让人不得不产生一种来日无多的紧迫感。冰天雪地固然寒冷,对于贫穷交加、漂泊天涯的诗人来说,心境的凄寒也和这个冰天雪地的寒宵融为一体了。

3、“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是千古名句。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创造了一种什么样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听觉、视觉。上句借听觉写出了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壮美的三峡夜景,诗人将二者巧妙地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鼓角之声在星河包容天地的动荡之中显得越发萧瑟悲凉,星河波澜壮阔也仿佛是应和鼓角之声,二者所传达的动荡感是一致的,鼓角之声传播的空间更加广阔了,星河的动摇也具有了一种深邃的情致。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浑然融合在一起,表达出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

4、“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两句是作者听到“五更鼓角”之后产生的一种超越时空的联想,写得异常凄凉悲怆。那么,诗人此时想到的是什么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这两句是作者听到“五更鼓角”之后产生的一种超越时空的联想。诗人想到了在漫长的战乱期间和这个夜晚相似的许多不眠之夜。当战争的消息传来,他曾经在夜晚听到过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曾经听到过许多地方传来渔人、樵夫的歌声。百姓的哭声和渔樵的歌声是乱世的音响。夔州本已地处

1

偏远,在这战乱的岁月里哀声遍野,可见战争的残酷。当诗人听到今夜悲壮的鼓角声时,曾经无数次听到过的百姓的哭喊声和渔樵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响起,鼓角声预示着这样的情景又重现了。鼓角声、哭声、歌声交织在一起,过去、现在、未来交织在一起了。这两句诗写得异常凄凉悲怆,作者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怀溢于言表。

5、“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1)这两句是诗人面对种种家国的苦难而无能为力,作自我慰藉之语。为什么说从诗人的自我宽慰之中,不见忧愤真正解脱,反见诗人忧思无穷?(2)“卧龙跃马终黄土”这句诗把全诗的意象都贯穿起来,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1)旅居夔州的诗人想到了此地的历史人物诸葛亮和公孙述。卧龙先生诸葛亮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豪杰,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一抔黄土之中,所有的风云际会最终都化作历史的尘埃。那么今日的你争我战,今日的各路人物,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自己曾经交好的友人李白、高适等也都死了,亲朋也无一字书信问候,人生是这样寂寞苦闷!寂寞苦闷也终将成为虚无,那就随它去吧。但从诗人的自我慰藉中,并没有看到这位忧愤诗人的真正解脱,反而看到了他无边的寂寥和苦闷。(2)“卧龙跃马终黄土”这句诗把全诗的意象都贯穿起来,使全诗具有了一种深邃的历史时空感。眼前的“短景”“寒宵”“鼓角”“战伐”“野哭”都将和“卧龙跃马”成为历史的尘埃,也许只有三峡的星河能够永恒,只有渔樵的歌声能够代代延续,在悠远的历史中回荡。

6、杜甫在这首诗里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明确:此诗写了诗人多种悲慨。“岁暮阴阳催短影”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天涯霜雪霁寒宵”表达了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卧龙跃马终黄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人事音书漫寂寥”表达了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可以说万般感慨集于笔端,又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有人生、宇宙、历史、古今之悲,还有对个人命运的悲叹。 诗人对百姓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最为忧伤,当我们读到“野哭千家闻战伐”的时候,仿佛可以看到诗人也流下了揪心的泪水。

第四篇:《阁夜》导学案 学生卷

《阁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2、过程与技能: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1、探讨杜甫诗的风格,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

2、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学习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我国古代诗歌历史中有两位重要的大诗人,他们的文章为后人称颂——李杜文章在,光耀万千长!这里的李杜我们都很熟悉,指的是,李白、杜甫!以前我们学习了老李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他的气度,气魄,气势,我们领略了感受了。那么,老杜的风格怎样呢?今天要学习的有七律千秋鼻祖之美称《阁夜》一诗!

二、知人论世

1、写作背景: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蜀中发生了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一个深冬的夜晚,霜雪初霁,寓居在夔州西阁中的诗人,从霜雪之夜的所见所闻,联想到当前国家时事和自己衰老多病、飘泊天涯的生活,心情异常沉重,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2、内容提要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超越时空的联想;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三、诗歌印象

1、诗歌体裁:从诗体来看这首诗歌属

;

从内容来看这首诗歌属

2、诗歌的韵律,找出诗歌的韵脚字

1

3、读诗歌(节奏、字音、内容)。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规定时间诵读。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jì)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 夷(yí)歌/数处/起渔樵(qiáo)。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liáo)。

四、置身诗境

诗歌内容探究,用自己的话诠释诗歌。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五、品词

“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其中“催”“寒”二字既写景,又蕴含着诗人的人生感受。试作简析。

2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赏析诗歌,巩固练习 学习过程

一、鉴赏诗歌

1、“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是千古名句。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创造了一种什么样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联中上一句作者写了什么?上下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这一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

二、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雪霁(jì)

侪辈(qí)

天涯(yá)

悬崖(yá) ....B、渔樵(qiáo)

挣脱(zhèng)

寂寥(liáo)

创伤(chuāng) ....

3

C、朔漠(shuò)

回溯(sù)

攻讦(jié)

囹圄(wǔ) ....D、泾渭分明(jìng)

发酵(xiào)

信笺(jiān)

角色(jué) ....

2、下列诗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

B、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廖。 C、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岁暮阴阳催短景 景:景色

B、天涯霜雪霁寒宵

霁:雪止 C、人事音书漫寂寥

漫:徒然,白白地

D、吴楚东南坼

坼:分裂,引申为划分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催短景

霁寒宵

三峡星河影动摇

....... 夷歌数处起渔樵

人事音书漫寂寥 ........

三、课堂小结

通过阁夜看到的战乱的凄凉景象和动荡不安时局的描写,极力渲染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作者对战乱的厌恶,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同情,对国家民族前途的优虑(或表达作者伤时感世的情怀)。

第五篇:学案12(三单元2《阁夜》学生案)

原中高二语文 学案12

原中高二语文 学案12 《阁夜》 导学案

编写教师:乔素莲

一、知人论世

1、写作背景: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蜀中发生了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一个深冬的夜晚,霜雪初霁,寓居在夔州西阁中的诗人,从霜雪之夜的所见所闻,联想到当前国家时事和自己衰老多病、飘泊天涯的生活,心情异常沉重,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2、内容提要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超越时空的联想;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二、诗歌印象

1、诗歌体裁:从诗体来看这首诗歌属 ;从内容来看这首诗歌属 。

2、诗歌的韵律,找出诗歌的韵脚字

3、读诗歌(节奏、字音、内容)。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jì)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 夷(yí)歌/数处/起渔樵(qiáo)。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liáo)。

三、置身诗境

诗歌内容探究,用自己的话诠释诗歌。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探究案

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 其中“催”“寒”二字既写景,又蕴含着诗人的人生感受。试作简析。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是千古名句。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创造了一种什么样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联中上一句作者写了什么?上下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这一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

5、概括本诗(思想情感、表现手法)

第2页 共4页

原中高二语文 学案12

原中高二语文 学案12

课外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雪霁(jì)

侪辈(qí) 天涯(yá)

悬崖(yá) B、渔樵(qiáo) 挣脱(zhân) 寂寥(liáo) 创伤(chuān) C、朔漠(shuî) 回溯(sù) 攻讦(jiã) 囹圄(wǔ) D、泾渭分明(jìn) 发酵(xiào) 信笺(jiān) 角色(juã)

2、下列诗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 B、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廖。 C、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岁暮阴阳催短景 景:景色 B、天涯霜雪霁寒宵 霁:雪止

C、人事音书漫寂寥 漫:徒然,白白地 D、吴楚东南坼 坼:分裂,引申为划分

4、解释下列词语

催.短景. 霁.寒宵 三峡星. 河.影动摇..

夷歌..数处起.渔樵 人事音书漫.....寂寥

5、默写本诗

拓展案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 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分)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 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 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第4页 共4页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阁夜学案范文】相关文章:

阁夜04-17

唐诗之杜甫:阁夜04-23

阁夜试题练习题04-12

《阁夜》《虞美人》练习及答案04-09

春学案范文05-15

导学案范文05-23

氨气学案范文05-15

静女学案范文05-16

前方学案范文05-17

山市学案范文05-17

上一篇:感受作品范文下一篇:工行账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