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规划的科学化水平

2023-03-06

第一篇:提高规划的科学化水平

提高反腐倡廉的科学化水平

提高反腐倡廉的科学化水平的浅谈认识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了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任务。这对于我们站在新的高度,以新的视野和方法,研究解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深层次问题,把握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基本要求和有效途径。近年来,喀什质监局在适应形势变化,创新理念思路,健全监管制度,完善工作机制,改进方式方法,强化机关管理,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坚持理念思路创新和监管制度创新,努力实现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

反腐倡廉建设如果在理念、思路、机制、方法上流于一般化,就会导致对腐败现象的洞察力和警觉性的弱化,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形势。因此,要确保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就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创新理念思路,在反腐败的手段和机制上不断创新,在反腐败的理论和经验上不断创新,在反腐败的制度体系建设上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牢固树立纪检监察工作与自身职能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态势相适应的理念,不断以思路创新推动工作创新,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服务科学发展、保障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为出发点,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最

根本利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落脚点。在工作谋划上,既立足长远搞好总体规划,又立足当前制定具体方案,做到反腐败战略和战术的有机结合。在工作布局上,坚持科学安排、合理摆布,既抓好上层的党风廉政建设,又抓好基层的党风廉政建设,同时不断加大对各级纪检监察工作的支持指导力度;既注意对腐败结果的治理,又强化对源头的治理;既注意对个案的处置,又注重打组合拳,在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更加自觉地处理好惩治与预防、治标与治本、廉政与勤政、政策与策略的关系,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理论指导的科学化。因此,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反腐倡廉规律。当前,尤其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及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四次、五次全会精神,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要求,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实践。为了在全系统树立先进的理念,推动工作创新和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实践,同时要积极开展“查思想,比党性原则;查学习,比学以致用;查工作,比履行职责;查纪律,比遵纪守法”和“摸实情、说实话、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思路创新、制度创新、机关创新、工作创新”活动,在全系统开展建言献策活动,使创新精神贯穿于纪检监察工作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实践的整个过程。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就要按照科学化的要求积极探索如何更加有效地解决好制度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实效性。要坚持围绕反腐倡廉建设的中心任务,选择那些最重要、最急需解决、制定制度的条件基本具备的重点问题建章立制。必须抓住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为重点,

以制约和规范权力为核心,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着力点,抓好制度建设,解决突出问题。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加强整体规划,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就是为了加强对权力运行的规范和制约。“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抓好制度的贯彻落实,既是制度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检验制度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准。制定反腐倡廉制度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贯彻落实制度,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要把科学发展观放在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大背景中来认识和把握。

第一,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指导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和角度审视反腐倡廉建设,坚持反腐败任务的提出、政策的制定、工作的部署,都以服从和服务于科学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第二,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新时期党风

廉政制度体系中一项基础性、全局性的制度,是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紧紧抓住责任分解、责任落实、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等关键环节,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细化责任目标、量化责任考核、强化责任追究,建立起自上而下分级负责、分工负责、分项负责的责任体系。

第三,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以科学的制度体系为支撑。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核心内容和根本途径。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始终坚持把建立科学的制度体系贯穿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以简便易行、有效管用、系统配套为原则,以推进制度落实、严格执行制度为根本,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三、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突出反腐倡廉工作的实效性制度创新是制度建设的灵魂和关键,也是制度建设的永恒主题和不竭动力。坚持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和发展的办法,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就要把制度创新寓于各项改革开放措施之中,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创新反腐倡廉体制机制,是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为了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议以下六大机制,供参考。

一是创新教育机制,做到齐抓共管,形成立体化格局。由纪检监察机关牵头,统一部署,统一要求,统一检查,统一考核,有效整合资源,协同运作,充分发挥各部门作用,形成逐级负责的反腐倡廉教育机制。

二是分类施教,突出集成化功效。以党校阵地、警示教育基地和电教资料为依托,对领导干部侧重于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对重点部门和关键领域干部侧重于党的宗旨和党纪条规教育,对一般党员干部侧重于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教育,提高党风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将教育对象由现任干部向后备干部延伸,由领导干部本人向其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延伸,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

三是全员参与,体现规模化效应。大力推进发展廉政文化活动,开展廉政知识竞答、廉政书画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是创新监督机制。围绕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加强和改进党内监督,增强监督的约束性、权威性、问责性;支持和保证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增强监督的公开性;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和预警机制,增强监督的实效性,形成由上而下的组织监督、由下而上的群众监督和由表及里的专项监督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监督体系。着眼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扎实开展专项治理和纠风工作,特别是创新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方法,变组织评价为社会评价、主观评价为客观评价,形成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和评议结果运用机制。

五是创新协调联动机制。为充分体现谋划的科学性、结构的系统性、内容的整体性、思考的前瞻性、运作的协调性,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中,进行整体构建、行业构建、联合构建,实现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协调联动。各级党政机关分级负责、牵头抓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联系协调、全面推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六是创新考核奖惩机制。将党风廉政建设年度总体目标

细化分解到各地区、各部门,将纪检监察业务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地州、县(市)局,既明确责任及责任人,又明确完成标准和要求;既有共性目标,又有个性目标;既有全年工作目标,又有阶段性工作任务;既有指导性意见,又有具体性措施;既全面部署,又突出重点,形成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增强考核的权威性,把考核成果作为干部任免、奖惩和调整的重要依据,同时,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一票否决”制,凡考核分数达不到目标总分值80%的,取消领导班子评优评先资格。

第二篇:提高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汤柏荡

2010年第5期 ——党的建设

干部工作的核心任务是选准用好干部,而选准用好干部的前提和基础是把好干部的考核评价关。2009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央组织部印发了与之配套的地方考核、部门考核和考核等三个考核办法。《意见》与三个考核办法一起,形成了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这是我国干部考评工作走向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重要标志,是新形势下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

科学发展的实践呼唤干部考评机制科学化

考核评价工作历来被视为领导干部的“指挥棒”。因为,考核评价工作一方面能引导领导干部的行为和努力方向,另一方面能为组织部门考察和使用干部提供重要依据。在科学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旋律的新形势下,作为干部管理工作重要手段的考评制度和机制,在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导向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高度重视下,各地对干部考核评价工作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特别是2003年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后,明确提出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为各地的探索实践指明了方向,推动各地在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上迈出了重要步伐。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省大力推进选人用人机制和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创新。最近几年,有关探索和实践在各市(州)、各县(市、区)展开,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工作经验。一是立足为科学发展选干部、配班子、用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加大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力度,探索竞争性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二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细化干部考核指标,探索干部考核评价办法,普遍建立以岗位目标和任期目标责任制为基础、以工作实绩为重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以平时考核与考核为基础、以换届考核与任职考核为重点的考核方式,强化考核结果在干部任用与激励约束方面的运用。三是探索领导干部问责制度和责任追究机制建设,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强化权责一致,严肃问责,突出几个“一票否决”项目在考核评价中的重要作用,用制度机制增强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在探索实践中,各地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集中表现在考评机制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不够。一是充分反映科学发展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还没有健全。普遍没有建立因岗而异的科学完备的干部考核目标体系,导致评判标准单

一、针对性不强,影响了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公信度。二是考核方法不够完备。干部考核通常采用的是民意测验、民主推荐、民主评议、个别谈话和座谈等方法,对干部岗位特殊性考虑不多,特别是在民意测验和民主推荐中个人因素较为突出,结果难以准确反映干部德才表现。三是干部实绩定性难。干部实绩多采用量化手段,重视“数字”,但在考核过程中却缺乏科学的手段方法进行有效甄别,“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在一次有298人参加的问卷调查中,关于多选题“您认为公务员获得升迁的主要原因”,204人认为“获得领导赏识”是升迁的主要原因之一,占68.5% 。调查问卷表明,原有的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突出问题是未能从根本上走出GDP考核评价导向,这种考评导向刺激了一些官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热衷政绩工程的冲动。由于考评中过度突出经济增长指标以及采用简单量化的考核方法,使官员多注重短期性、经济发展规模与速度层面的成长能力,而忽视对长期发展、发展方式、质量与结构以及生态承载、社会均衡发展层面的关注,从而影响到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造成数量与质量、短期与长期、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一系列脱节和冲突现象。这也是一些重大民生问题被长期积累下来的根源之一。经历了多年的改革发展,广大党政领导干部意识到,处在当今关键的发展阶段,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是增强中国社会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需要建立新的思维导向,需要新的“指挥棒”科学引导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

提高干部考核评价的科学性

提高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科学化水平,重点是提高考核评价办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在完善考评标准、优化考评办法、强化考评结果运用这几个核心环节上,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1、在完善考评标准上提高科学性。一是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要树立正确导向,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发展主题,注重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考核评价干部,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效作为考核的基本内容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形成“让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上,不会科学发展的人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的选人用人制度机制。二是充分体现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要既重能力,更重品行,注重考核领导干部的政治品质、理论素养、责任意识、思想作风、勤政廉政和道德修养。要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才表现。三是突出科学发展政绩。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干部的特点,建立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体系,探索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岗位职责规范。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要考虑经济增长的需要,更要考量经济增长的方式;不仅要考虑经济层面的成长力,更要考量及时回应社会问题、兼顾社会协调发展;不仅要考虑政府的目标,更要考量、关注民众的诉求和民生的需要。四是充分体现考核内容的激励性和约束性。要突出对人口资源、社会保障、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稳定、党风廉政、群众满意度等约束性指标的考核,强化对违反科学发展行为的刚性约束,促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2、在优化考评办法上提高科学性。一是强化经常性考核。要以平时考核、考核为基础,以换届(任期)考察、任职考察为重点,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全面准确地考核评价。平时考核应注重对重大事件、完成重大任务以及涉及个人利益时跟踪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治态度、负责精神、处事能力、自我要求等现实表现。考核应围绕完成工作目标和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严格管理监督和激励约束。换届(任期)考察应强化实地调查和延伸考察。任职考察应围绕岗位职责要求注重考察对象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二是扩大考核民主。要以扩大群众知情权为重点,进一步公开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方法、考核结果,增强考核工作透明度。要探索实绩“公开、公示、公议”等做法,深入了解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公认度,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要强化党内外群众的参与和监督,把上级评价、相关职能部门评价、本单位评价、基层群众以及社会评价结合起来,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加强集体研究和综合分析,既尊重民意,又不简单以票取人,避免以偏概全。三是改进考核方式。坚持务实管用的原则,正确处理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关系,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考人与考事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优化程序,探索运用社会统计成果和网络、手机短信等现代手段,降低考核工作成本。

3、在强化考评结果运用上提高科学性。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目的是为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和激励约束提供重要依据,但长期以来,考核结果与干部培养使用脱节现象普遍存在,并由此导致干部考核流于形式。特别是在干部考核中,除极个别违法乱纪干部考核结果不称职外,普遍存在着主要领导年年评优、一般干部轮流评优、其他干部千篇一律为称职的考核结果现象。那些不履行岗位职责不称职的干部很难通过考核评价机制界定出来,而考核结果也难以作为干部奖惩和升降的依据,制约了考核工作激励约束和导向作用的发挥,也影响了干部群众参与考核的积极性。提高考评结果运用的科学性,必须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多方面、多途径地推动干部考核评价结果的综合效用,强化考核评价结果的导向性和约束力,注重考核评价结果与推动工作相结合,与领导班子换届和领导干部选任相结合,与干部管理相结合,与实行干部问责制相结合。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委党建办(党建研究所)主任(所长)、省党建研究会秘书长〕

第三篇: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公安机关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刑事司法机关,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在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和“加强五大建设”的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公安机关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公安机关服务发展、促进和谐、维护稳定的能力,真正担负起在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平安玉屏中的重大政治社会责任。这就是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公安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以党的建设的新成效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取得新发展。

一、明确主要途径,不断探索创新

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关键在于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努力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我们党在执政60年之后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基层党组织必须认真研究自身建设遇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使之上升到理论层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确保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除采取集中学习培训、中心组学习等形式,还要以检查落实自学理论书籍任务、调研和撰写文章、做好工作经验总结、

跨行业跨地区挂职锻炼等方式整体推进,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改进心智模式,不断提出和实现新的共同愿景。

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说,要坚持制度的科学性,经常对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新鲜经验、新鲜做法总结提炼并上升为制度,以保证制度有效性。用群众语言、简短篇幅来制定本组织制度,以保证其易行性。要兼顾制度的实体性与程序性,在认真贯彻执行党内条例的前提下,基层党组织要针对本地实际制定与之配套的程序性规定,以利于制度实施。要坚持制度的权威性,充分运用网络、监督电话、暗访等手段,强化日常检查,确保制度得到强有力的执行,形成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自觉遵守执行党的制度的良好风气,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基层党组织要善于运用群众路线的方法,与群众多见面、多交流、多商量,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吸取营养和力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方法,正确认识规律、自觉遵循和运用规律,说实话、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出实招、求实效,把握规律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强党的建设,如通过网络加强

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通过网络推进党务公开,通过网络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现代方法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二是要始终不渝地抓好理论武装工作。十七大报告指出,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当前,一些党员在党员意识和党的观念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个别党员意识不强、党的观念淡化、理想信念动摇,有的甚至背弃宗旨、丢掉信念,走上党和人民的对立面,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公安机关的形象。从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看,不少党员就是从党员意识不强、理想信念淡化开始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扬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坚持把解决党员的理想信念问题放在首位,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民警,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信念,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当前,要紧密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抓住开展“思想大练兵”活动这个契机,围绕“牢记宗旨使命,铸造忠诚警魂”这个主题,组织开展重温入警誓词活动、“防策反、防渗透、防窃密”教育活动和“心系群众、反对特权”集中教育整改等系列活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好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大力强化广大党员、民警的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特别要强调以“忠诚”为立警之本,切实增强

党员、民警的社会责任感、职业荣誉感和历史使命感,大力弘扬“服务发展、顽强拼搏、真抓实干、争创一流”的玉屏公安精神,确保公安队伍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永葆公安机关的政治本色。

三是要不断强化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十七大要求,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国以人治,政以才兴。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政能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关键。要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度,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切实把那些素质高、能力强、政绩突出、民警拥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不断健全、完善干部的培养、教育、配备、考核、调整、交流等方面的机制和制度,对每名领导干部实行全程管理,促进干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党内生活制度,强化党内监督,增进团结协作,不断提高班子的合力和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切实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集体。

四是要努力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执政的基础。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要以加强“三基”工程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活动,开展好“五好”党支部创建活动,

推动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全面进步。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增添措施,强化保障。要严格党内生活制度,建立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三会一课”,规范使用《党委(总支、支部)工作手册》;要提高发展党员工作水平,保证新党员的质量;要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公安机关“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党务干部的培养教育,关心党务干部的成长进步;要加强对群团组织的领导,支持其依据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十七大报告指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公安机关是一支准军事化的纪律部队。没有严明的纪律和良好的作风,就不会有坚强的战斗力。各级党组织要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结合开展“反特权思想,树良好警风”专项教育整顿活动和创建节约型机关活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警风建设。广大党员民警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和增强三种意识的根本要求,不断提高从政从警的政治理论修养、思想道德修养、职业道德修养和品德作风修养。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以执法为民为核心内容的反腐倡廉教育,健全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新格局;围绕解决执法环节和队

伍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建立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以强化领导干部和执法过程的监督为重点,建立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加大查处违纪案件的力度,做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工作,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公安机关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第四篇:提高党的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

黄 进

2009年第12期 ——党的建设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要举措。作为组织部门,当前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建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树立组织工作资源观、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

所谓组织工作资源,通常包括党的各级组织、领导班子、党员队伍、干部队伍、人才队伍以及组织部门自身等方面资源,广义上还包括理论体系、方法措施、工作机制等内容。树立组织工作资源观,就是要立足于组织工作的职能,在深入分析组织工作资源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按照“谋划系统化、运作规范化、检验效能化、成果务实化”的要求,加大对各种组织资源的开发、利用、整合力度,切实将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组织工作协调运转、科学发展,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树立组织工作资源观,科学开发、利用、整合组织工作资源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复杂性,必须从宏观上把握,微观上切入,采取有效措施,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进。

(一)着眼于构建“大组织”、“大党建”新格局,从思想上牢固树立组织工作资源观。要跳出“就组织工作抓组织工作”的思维模式,摒弃“组织工作仅是组织部门的工作”的传统观念,运用系统论来思考组织工作,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对资源的调控、配置作用,自觉把开发、利用、整合组织工作资源放在党委工作大局中去谋划,注重组织工作资源与其他经济社会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上下互动、左右联动、条块结合、统筹推进的党建新格局。

(二)着眼于提高执政能力,不断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资源的配置管理。要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总抓手,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当前,要重点在“四个注重”上做文章。一是注重在应对金融危机、推动经济发展中培养、选用干部。始终坚持把服务发展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围绕发展选用干部、在发展中选用干部、选用发展型干部。二是注重结合实绩考核、“一票否决”责任制落实等情况考察、选用干部。积极探索绩效动态考核体系,实行以工作实绩考核、动态跟踪管理考核、民主测评和社会公认度评估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措施,使考评结果成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表模的最有力依据。同时,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专项评议等“一票否决”工作考评结果作为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拓宽干部“下”的渠道。三是注重结合干部监督、经济责任审计、效能建设以及遵纪守法等事项,考察、选用干部。主要是进一步完善各项监督制度,打破干部监督工作封闭运行的格局,构建开放的干部监督体系,形成干部监督的强大合力。四是注重在差额比较、公开竞争中,考察、选用干部。

(三)着眼于促进科学发展,不断促进人才队伍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当前,重点要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对人才的身份限制、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险制度、人事管理制度、人才职称评审制度等进行配套改革和完善,改进人才市场管理体系,发展壮大人才市场。

(四)着眼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资源的综合效益。首先,逐步构建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三位一体”的组织体系。在这种组织结构里,党组织提供政治保证,居于核心领导地位;自治组织体现基层民主,村民自治的基本要求;经济组织提供物质支撑,强化村级组织的经济功能,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其次,规范完善党支部会议议事、村民(代表)大会定事、村民委员会理事“三会治事”的运行机制。要规范“三会治事”,明确界定“三会”职责范围,党组织实施组织权,确保要事必议;村民(代表)会议拥有表决权,确保议而能决;村委会负责执行权,确保决而能行,形成分工明确而又联动协调的运行格局。第三,着力形成干群联动、工农联建、城乡联创“三联共建”的工作格局。在人员上通过机关党员干部与农户结对帮扶,实行干群联动,实现双向受益;在产业上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方向,加强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之间的联系,实行以工补农、工农联建,推进产业互动;在区域上充分整合运用城市资源,帮扶和带动农村发展,实行城乡联创,逐步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五)着眼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激发党员队伍资源的生机活力。坚持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党员的实际,抓紧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对于在职党员,通过深入开展“争先创优”等活动,搭建发展舞台,引导他们立足岗位干事创业。对于流动党员,通过建立党组织,开展党内活动,引导他们发挥好作用。对于无职党员,通过建立和完善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党员结对帮扶等制度,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激励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于离退休党员,通过开展建言献策等活动,鼓励他们发挥余热。

(六)着眼于打造模范组织部门、过硬组工队伍,不断盘活组织系统内部资源的整体效能。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是树立组织工作资源观的主导力量,必须以“一盘棋”理念盘活“一盘棋”。一要加强组织部门内部的统筹协调。理顺组织部门内部机构的工作关系,建立健全工作规章、情况通报制度,形成权责清晰、协调便利、信息通畅、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二要搞好组织系统上下联动。加强与上级组织部门的联系,明确发展方向;加强对下级组织部门的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促其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各地富有成效的创新经验。三要促进组织部门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内外交流。注重采取多种形式的实践锻炼,磨砺组工干部“能说”、“会写”、“善协调”的基本功。不断扩大选人视野,改善组工干部队伍结构。探索建立组织部门“三度”调查评价体系,充分利用民意调查评价数据改进工作。

(七)着眼于建立组织资源与社会资源良性互动机制,不断整合相关社会资源协调发展。新时期组织工作任务重、头绪多、战线长、涉及面广,必须改变“单兵独进”、封闭运行的工作方式,要加强与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各个方面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建立纵横协调、信息畅达、运转有序、便利管用的党建资源与社会资源良性互动机制,形成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发展的整体合力。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畅通全社会举贤荐能渠道,不断开发干部资源。在干部监督工作中,注重与纪检监察、审计、检察等执纪执法部门的沟通合作,落实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共享干部监督信息资源;进一步发挥好信访、“12380”举报电话的监督作用,充分挖掘、利用社会资源和舆论资源。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善于运用有关职能部门、群团组织的力量,共同推进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和社区共建,进一步拓展基层党建工作资源。在干部培训工作中,组建流动党校,充分吸收党政领导干部、高校教师、科研机构专家队伍资源,盘活党校系统内部资源。■

(作者系中共宜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第五篇: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本途径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部署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这是我们党总结实践经验、适应新的形势、着眼历史使命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说到底,就是按照执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来建设我们党,来做好党建工作。

一、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要坚持把推动学习型机关建设摆在首要位置,进一步健全学习机制。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要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学习理论,掌握贯穿其中的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将科学理论、丰富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坚强党性和高尚人格,内化为自己善知善行的智慧本领,外化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实践,外化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工作业绩。要不断创新党建工作观念,从思想上、认识上找准影响党建工作发展的根本症结,有针对性地做好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只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而变化,才能使党建工作与时代合拍,与现实同步,与

人的需求挂钩,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吸引力。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僵化地、静止地、一成不变地对待党建工作,必须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把党建工作放到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中去研究,放到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来思考,积极探索和准确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建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努力掌握党建工作的主动权;必须把党建工作放到促进发展的大局中去定位,放到维护团结和稳定的高度来考量,使其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展工作,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必须把党建工作放到确保部门认真履行职能职责的前提下去把握,放到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素质的要求上来谋划,充分发挥其暖人心、稳人心、聚人心的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党建工作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从和服务于广大党员的需求,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

二、要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抓住制度创新这个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1、要积极探索扩大党内民主的新途径,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围绕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继续深入推进党务公开,建立党内情况通报和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党内

民主讨论、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领导、民主监督制度,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丰富党员发挥主体作用的方式,创新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载体,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围绕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建立健全常委分工负责制下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法检两院及群团组织依法履行职责,广泛凝聚党的意愿和主张,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围绕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在巩固和扩大村级公推直选的基础上,在有条件的乡镇和街道社区进行试点,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发展活力。

2、要积极探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办法,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坚持选人用人标准,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围绕发展选人,围绕发展用人,真正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注意力凝聚到推动我省科学发展上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认真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建立完善的公推公选机制、轮岗交流机制、培养锻炼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不断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创新选人用人形式,坚持走群众路线,在干部选拔任用的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和决定等各个环节充分发扬民主,做到为人民群众选人用人与依靠人民群众选人用人相统一。规范选人用人程序,健全完善党委议事决策规则,严格执行干部任

用六项基本程序,自始至终把好选用关口,以科学的程序规范用人行为。强化选人用人监督,突出抓好过程监督、舆论监督和责任追究等工作,形成科学缜密的监督体系,切实把严格监督贯穿始终、严肃纪律贯穿始终、严明奖惩贯穿始终,真正做到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广辟途径培养干部,满腔热情爱护干部,严格要求管理干部。

三、要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

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使党建工作始终紧跟时代步伐,才能永葆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1、要紧扣第一要务抓党建。坚决克服就党建抓党建、党建和经济发展“两张皮”现象,使党建工作始终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党建目的始终着眼于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在实践中,要紧扣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工作任务抓好党的建设,使党建工作始终与全党全国的中心任务相合拍。要紧扣行业、部门和单位的工作职能抓好党的建设,使党建工作始终与业务工作相衔接。

2、要突出第一资源抓党建。强化人才第一资源的理念,充分发挥党组织凝聚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作用,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党组织要为人才引进铺设便捷通

道,制定完善招才引智的政策措施,多渠道引进全市发展中紧缺的各类高级人才。党组织要为人才创业提供宽广舞台,坚持唯才是举,打破学历、资历、身份、年龄等限制,优化干事创业环境,支持人才创造创新,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3、要落实第一责任抓党建。各级党委(党组)书记作为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应该牢固树立“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就是不称职”的思想,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制度,像抓经济工作一样,亲自抓、负总责,把党建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党委(党组)专职副书记要积极协助书记抓好党建工作,定期听取汇报,研究部署任务,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研究党建工作规律,整合党建工作资源,创新党建工作方式,丰富党建工作载体,推动党的建设各项部署和任务全面落实。

上一篇:泰国自由行游记最详细下一篇:提高伙食标准的申请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