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资源环境艺术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全域旅游视阈下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以济源市为例

摘要:乡村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内核。我国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作为传统农业大国,积淀了丰富的乡村文化。随着城市化不断加快,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品味乡愁,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逐渐成为吸引新时期国内外旅游者的重要旅游资源。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可以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加快全域旅游建设,对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建的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包括资源基础、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和资源环境4个准则层,以及包含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市场需求程度、与周边景点距离、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资源规模及丰度、资源完整性、分布几率、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适宜群体范围、与周边景点异同、自然环境容量、生态环境保护、乡村社会治安和居民接纳程度在内的18个因子的评价指标层,德尔菲法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得到资源评价模型。与此同时,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搜集整理了济源市乡村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和乡村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两主类,生产类、生活类、田园风光类、历史文物类、艺术类、习俗类和主题类7个亚类,生产方式、生产工具、饮食文化、农副产品、器具文化、服饰文化、传统民居等24个具体分类共215个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单体,用构建的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对济源市215个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单体进行专家评价打分,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最终评价结果,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后,得出济源市乡村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地处黄河以北,北依太行山与山西晋城接壤,西连中条山与山西运城交界,南临黄河与河南洛阳相接,东与焦作毗邻,是“中原城市群”中心成员之一。济源市拥有优越的产业基础条件、优质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基础,结合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济源市2014年开始全域旅游探索,2019年被公布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逐渐由资源消耗型城市向生态环保型城市转变。独特的区位和自然环境孕育和传承着内涵丰富的乡村文化,对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有利于其文化保护和传承,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建设。文化旅游资源整体水平优良、田园风光优质、历史文物资源众多、道文化突出、红色文化资源众多、艺术文化多样和饮食文化丰富的研究结论。根据评价结果及实地调研,分析得出济源市自然景观地区同质现象严重;遗址遗迹类资源环境差;宗教文化旅游产品类型单一,缺乏大型节庆;红色文化区域联动性弱;工艺类文化开发模式单一,缺乏互动;饮食文化缺乏统筹营销,资源影响力低;民间文学旅游开发层次浅,精品率低;农副产品开发模式单一,旅游吸引力弱等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最后基于相关理论提出了全域旅游视阈下济源市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以下开发路径:(1)田园风光开发突出文化内涵,生产类资源营造乡村氛围;(2)历史文物开发结合专题旅游,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3)道教文化开发结合体育养生,以大型节庆增加旅游吸引力;(4)红色文化资源地区联动开发,增加研学旅游普及范围;(5)工艺文化开发增强互动体验,以文创产品增加文化魅力;(6)饮食文化开发合理统筹规范,形成地区品牌提高知名度;(7)民间文学开发注重文化演绎,形成夜间旅游产品体系;(8)农副产品种植结合大地艺术,延长产业链提升经济效益;(9)创新人才培养渠道,加强政策保障力度。

关键词:全域旅游;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济源市;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文献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学科专业:农业硕士(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域旅游已成为发展趋势

1.1.2 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

1.1.3 文旅融合掀起时代发展热潮

1.1.4 中原经济区建设不断深化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重点与难点

1.3.1 研究重点

1.3.2 研究难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全域旅游文献综述

2.1.2 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文献综述

2.2 概念界定

2.2.1 全域旅游

2.2.2 乡村旅游

2.2.3 乡村文化旅游资源

2.2.4 全域旅游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2.3 理论基础

2.3.1 空间生产理论

2.3.2 旅游地吸引力系统理论

2.3.3 体验经济理论

第三章 济源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3.1 济源市概况

3.2 济源市全域旅游发展现状

3.3 济源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第四章 济源市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4.1 济源市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分类

4.1.1 分类原则

4.1.2 济源市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类型

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乡村文化资源评价模型构建

4.2.1 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

4.2.2 评价因子与评价层次关系

4.2.3 权重确定

4.3 济源市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单体评价

4.3.1 评价打分标准

4.3.2 评价结果

4.3.3 评价结果分析

第五章 济源市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分析

5.1 自然景观地区同质现象严重

5.2 遗址遗迹类资源环境差

5.3 宗教文化旅游产品类型单一,缺乏大型节庆

5.4 红色文化区域联动性弱

5.5 工艺类文化开发模式单一,缺乏互动

5.6 饮食文化缺乏统筹营销,资源影响力低

5.7 民间文学旅游开发层次浅,精品率低

5.8 农副产品开发模式单一,旅游吸引力弱

第六章 全域旅游视阈下济源市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路径

6.1 田园风光开发突出文化内涵,生产类资源营造乡村氛围

6.2 历史文物开发结合专题旅游,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6.3 道教文化开发结合体育养生,以大型节庆增加旅游吸引力

6.4 红色文化资源地区联动开发,增加研学旅游普及范围

6.5 工艺文化开发增强互动体验,以文创产品增加文化魅力

6.6 饮食文化开发合理统筹规范,形成地区品牌提高知名度

6.7 民间文学开发注重文化演绎,形成夜间旅游产品体系

6.8 大地艺术结合农副产品种植,延长产业链提升经济效益

6.9 创新人才培养渠道,加大政策保障力度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心理健康自我分析论文提纲下一篇:农村基础教育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