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产业升级范文

2022-06-05

第一篇:舟山产业升级范文

舟山市打造体育旅游品牌助推旅游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舟山市积极发挥海洋资源优势,打造体育旅游品牌,推动海洋旅游业转型升级。一是引进国家级赛事,提升舟山旅游知名度。成功举办了首届两岸三地大学生环舟山群岛自行车赛,国内自行车最高级别的赛事——全国公路自行车锦标赛和全国公路自行车冠军赛将于11月在舟山举办;2008-2009赛季全国排球联赛,八一男排把新赛季的主场安在舟山。高规格国家级赛事的举办提高了海岛旅游的知名度。二是发展海洋特色体育运动,丰富海洋旅游产品。舟山群岛附近海域岛礁众多、鱼类资源丰富,适合开展矶钓、船钓等专业海钓运动,全国性的海钓大赛已在舟山连续成功举办了几届,舟山群岛国际海钓邀请赛暨全国海钓锦标赛成为海岛特色品牌赛事。优良丰富的沙滩资源有利于竞赛运动开展,全国沙滩足球锦标赛将在舟山连续举办五年,相关比赛内容还在央视体育频道上进行了录播。海岛自然旅游资源吸引户外运动的开展,全国首届海岛户外赛——2008首届中国舟山群岛·普陀海岛户外运动公开赛将于10月27日至10月30日在朱家尖举行。三是兴起大众休闲运动,推动旅游岛品牌打造。在舟山旅游岛品牌打造过程中,融合了各类大众休闲运动的元素,在白沙建设特色主题钓岛,积极扶持大众海钓游项目;在秀山岛兴建海泥主题公园,开展滑泥、攀泥、泥浴等运动项目;在朱家尖、桃花、嵊泗,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沙滩排球、沙滩足球、沙滩摩托车、沙滩滑翔伞等沙滩运动,让游客在健身的同时还可以细细地品味运动的快乐。

第二篇:舟山地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报告[最终版]

舟山的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海洋新兴产业;生物医药;海洋科学;

一、什么是生物医药产业:

我们一般所指的海洋生物医药业(Marine Biopharmaceutics Industry)指的是通过海洋生物技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具有利用价值的有效成分来产生物某些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活动。其中包括:基因、细胞、酶、发酵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新疫苗、菌苗;药用氨基酸、抗生素、维生素、微生态制剂药物;血液制品及代用品;诊断试剂:血型试剂、X光检查造影剂、用于病人的诊断试剂;用动物肝脏制成的生化药品等。

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国内外发展现状:

海洋生物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一直是人类可开发利用的重要资源。 海洋生物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含有多种陆生生物不可比拟的生物活性物质,有些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抗癌防癌、保护体内细胞的正常功能、增强免疫力等。海洋生物医药的研究将会给正在遭受疾病灾难的人类带来更多的福音。

自20世纪60年代初,海洋生物资源已是医药界关注的新热点,已经引起了各国关注。进入20世纪90年代,许多沿海国家都加紧开发海洋,把海洋资源的利用定为基本国策。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分别推出包括开发海洋微生物药物在内的“海洋生物技术计划”、“海洋蓝宝石计划”、“海洋生物开发计划”等,如今正在投入巨资发展海洋药物及海洋生物技术。我国的海洋生物医药和海洋保健食品的开发研究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多少家)研究单位,几百家开发、生产企业(具体数量),主要分布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比较发达的沿海省区如山东、福建、上海、浙江、广东等。这些省市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并将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内容加以支持。特别是山东省政府为发展海洋经济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建立了全国最先进的海洋医药研究机构、专业大学,云集了大批海洋科技人才,并已有一批成果产业化,部分海洋药物产业步入健康发展轨道,成为全国的领头羊。但从整体上来说,海洋生物医药的开发与陆地生物技术相比,高新技术的含量还比较低,我国海洋药物的研究总体上还处于起始阶段,产业化水平不高。

三、舟山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基础优势

1、具备优越的海洋生物资源条件。舟山作为全国唯一的群岛城市,有大小岛屿1390个、明礁3306座,拥有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滩涂面积183.19平方公里,岸线2447.87公里。世界的著名的舟山渔场,素有“东海鱼仓”和“祖国渔都”之美称。舟山海域自然环境优越,海域辽阔、海岸曲折、岛屿众多、水质肥沃、饵料充沛,为各种不同习性鱼、虾、蟹、贝、藻类的生长、栖息、繁殖和索饵提供了优越场所,海洋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据记载,舟山海域共有海洋生物1163种,按类别分:有浮游植物91种,浮游动物103种,底栖植物131种,底栖动物480种,游泳动物358种,这为今后以海洋生物为原料,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制造有效药物和海洋药用生物材料创造了良好的资源条件,为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舟山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起步较早,上世纪80年代,舟山的

海力生集团公司就开始鱼油制品的生产,少数小企业进行藻类的精碘提取和海藻胶加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市初步形成了生产海洋药物的能力和条件,具备简单的科研开发能力和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同时随着近几年我市水产品精深加工业的不断推进,已初步形成了一批加工能力强,拥有科技创新能力和国内外先进加工设备的精深加工企业,这为海洋药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条件。而且舟山海洋生物药物产业近年来成长较快,生产的海洋药物及医药中间体产品在全国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主要产品有多烯康、氨糖美辛片、角鲨烯、贝特令、鱼胶蛋白、海洋系列肽、海墨止血片、海藻酸钠、精碘、三七透骨酊、金贻贝胶囊、海藻胶等。舟山的20多家海洋药物及医药中间体的生产企业已经与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部分企业拥有较高的自主开发能力,产学研相结合的程度高,与挪威、日本、韩国、美国等国际技术合作日趋成熟。这些都给新进入该行业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也会带动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向海洋药物方向发展。

3、具备初步的技术研发能力。2007年8月我市新成立的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整合了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二所、宁波大学和浙江海洋学院等省内外涉海科研院所的有关科技力量,成立了由国内外海洋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依托舟山良好海洋产业基础,围绕海洋产业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开展应用技术创新、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技术中试开发、技术引进与成果产业化应用、产品检验检测、对外科技合作交流、技术与信息服务和人才培养等科技创新服务。研究院下设孵化器、海洋公共实验室、海洋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海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中心等,今后将给我市海洋药物海洋生物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和开发环境。正在申报中的国家海洋生物及其制品质量检测中心一旦落户舟山,将为进一步推进技术标准研究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撑,从而可以整体推进我市包括海洋生物医药在内的水产加工业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

4、海洋生物产业发展具备较好的政策导向。国务院于2003年发布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发展海洋经济的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将海洋生物医药作为主要发展的海洋产业之一。浙江省于2005年发布《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将海洋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舟山市委、市政府从舟山特定的区位优势出发,把开发海洋生物海洋药物列入我市海洋经济总体规划,2007年出台的《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建设先进临港制造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突出了“工业强市”的核心理念,继续将水产加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水产加工业向海洋药物发展;2008年8月市委五届三次全会再次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水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等产品,特别要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切实把水产品加工业做精做强”;2008年9月26日省委第十二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把大力发展海洋生物产业作为加快建设港航强省的重要内容之一。所有这些都为我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比较有力的政策导向。

四、舟山地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1、舟山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具备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条件现状:

首先舟山是我国海洋水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区域之一。舟山是我国重要的海洋水产品加工和出口基地,是我省乃至华东地区最大的海洋水产品加工和出口基地,水产品出口交易占全省第一。目前,舟山有水产加工企业800多家,其中全市水产加工法人企业398家,占全市520家食品加工企业的76.5%,水产加工作坊413家。规模以上企业132家,占水产法人企业的1/3,产值上亿元的企业31家。具有出口资质的企业近100家,其中美国注册36家,欧盟注册29家,韩国注册84家,通过HACCP认证的企业40余家。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硬

件设施和管理水平处于全国同行的前列,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舟山也将成为全国水产品精深加工的重要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舟山市的水产品加工业不断向规模化、精深化发展。如今舟山市正在重点建设原料供应、生产加工、贸易流通三大体系,并通过争取舟山水产品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更加突出舟山水产品及其加工行业技术精、质量优的特色,并且舟山市政府已经明确提出要把发展精深加工作为水产加工业的突破口。

因此现阶段舟山市海洋生物药物产业近年来成长较快,生产的海洋药物及医药中间体产品在全国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主要产品有多烯康、氨糖美辛片、角鲨烯、贝特令、鱼胶蛋白、海洋系列肽、海墨止血片、海藻酸钠、精碘、三七透骨酊、金贻贝胶囊、海藻胶等。舟山的20多家海洋药物及医药中间体的生产企业已经与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部分企业拥有较高的自主开发能力,产学研相结合的程度高,与挪威、日本、韩国、美国等国际技术合作日趋成熟。这些都给新进入该行业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也会带动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向海洋药物方向发展。

2、对于舟山已有的水产品精加工企业调查分析:

目前,舟山已拥有浙江海氏集团、兴业、舟渔、海力生等实力较强的水产品深加工企业,其深加工产品也包括海洋生物医药产品的开发。尤其是海氏集团先后共投入10多亿资金用于建造和扩建水产品精深加工车间,并已开发出胶原蛋白、多肽系列,星鳗、鱿鱼、虾、蟹、鱼类制品等六大类1000多个品种,生产规模和产值在国内同行业中已处于前茅,2005年的产值已接近20亿元,成为舟山工业企业的领头羊,该公司95%以上的销售额属于精深加工产品。如今舟山已成为是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标准战略研究试点地区。2004年7月至2005年12月,由国家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三部委联合启动技术标准战略“重要技术标准研究”课题,并确定了全国22家试点企业。位于舟山的浙江海氏集团(原舟山港明公司)是其中22家试点企业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一家入选的水产精深加工企业,主要内容是建立包含350余项企业标准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水产加工标准体系。这项研究成果将作为典型模式在同行业中推行,并具有优先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资格。国家海洋生物及其制品质量检测中心正在积极申报中,国家中心一旦落户舟山,将为海氏集团进一步推进技术标准研究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撑,必将更有效地发挥海氏作为行业典型,带动和辐射同行业开展技术标准研究,从而整体推进我国水产加工业整体质量水平的作用。

五、舟山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存在的问题

1、海洋生物医药技术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研究基础薄弱。尽管我市经济发展迅速,但开发海洋生物海洋药物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高技术产业仍未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长期以来,对海洋医药产品的开发一直停留在较低水平,缺乏足够认识,致使对海洋生物为资源的海洋医药产品前期基础研究较弱,积累极少。而国内一些沿海大省如山东省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依靠当地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将海洋医药经济的发展列入地方主要经济发展的规划并逐步着手实施。青岛市云集了我国众多的海洋药物研究机构和企业,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海洋药物中试基地等,已经成为我国海洋药物和海洋保健品研制生产的大本营,每年都有数十个新产品问世。江苏省早在1996年就提出“海上苏东”的科技兴海战略,沿海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加快海洋医药产品开发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而对于舟山虽然目前国家的宏观政策引导为海洋医药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由于前期工作步骤不快,海洋医药开发整体水平不高,基础薄弱,势必影响到整个海洋医药产品的研发。

2、企业开发海洋生物医药风险较大。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是一项资金需求量大、研究周期长、开发风险高的领域。特别是海洋药物开发周期长,一般要8年左右;成本投入高,一般要几百万元起;技术要求高,一般需要药化学、基因、酶、细胞等专业技术人员;批证难度大,增加了企业投入开发的风险;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海洋生物海洋药物研发上,投入大、起点高、技术力量雄厚,极具竞争优势,国内山东、广东、福建等省对海洋药物开发也十分重视,并具有相对技术优势。以上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影响到企业开发新产品和向海洋医药转型的积极性。

3、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医药产品是一种特殊商品,研发成本高,风险大。目前我国一个三类海洋新药的研发经费约为500万元~800万元人民币,一个一类海洋新药的研发经费约需1500~2000万元人民币。而一般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在国家经费支持下的新药基础研究一般只有几万到十几万元人民币,科研院所无法靠自己的财力完成一个新药的研发,急需政府的支持和社会民间资本的注入。而多数企业对海洋医药产品的开发认识不足,一般不愿意进行前期投入或投入资金十分有限。目前,我市缺少比较成功的科技成果研发平台,多数科研课题投入不够,或者仅停留在研究试验阶段,在产业化方面的研究力量投入太少,影响了该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另外,政府对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激励措施,对于从事生物药物技术开发的企业支持力度偏小,有关企业研发、融资、担保、扶持等方面没有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使投资人没有可靠的风险投资保障与足够的信心,资金投入严重缺乏。

4、企业总体规模和产量偏小,产业化水平低,科研力量分散。我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虽然起步已有20年左右,但是产业仍没有形成规模,企业总体上规模和产量都偏小,产品和技术上也没有明显突破。目前,除海力生制药公司具有一定规模,年工业产值在亿元以上,其他企业的产值一般只有几百万元,还有几家刚刚进入试生产阶段,因此,该产业发展氛围不足,整个产业在国内竞争力和影响力不够,对今后产业进一步发展和扩大规模会有所影响。同时由于海洋药物的开发涉及养殖技术、捕捞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制药技术等多种学科,需要各个领域的密切合作,单靠一个领域的投入,很难取得可产业化的成果。目前舟山还没有一个联结多方面科研力量和企业的合作开发平台,相关的研究还非常少并且零散,层次还比较低,难以取得集中支持和规模化效益,距离产业化的目标尚远。

5、缺乏优秀的专业人才。海洋医药产品的研制是需要综合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才能进行研究生产的领域。山东主要借助于专门培养海洋科学人才的位于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借助于国家海洋局设在山东的两所海洋研究所,中科院设在山东的海洋研究所等科研力量,海洋医药的发展人才优势明显;上海、福建、广东等地同样具有人才和水产、海洋科学研究力量的优势。我市高校数量少,人才的结构不甚合理,缺乏海洋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人才,浙江海洋学院寥寥数人在从事海洋药物与保健食品的研究工作,所培养的学生大多从事水产养殖或其他行业,尚无与医药研究机构(院校)和企业联合进行深层次的海洋医药产品的研究开发项目。目前,我市水产加工企业在海洋生物医药方面科研开发力量比较薄弱,从事海洋医药科研方面的人才缺乏,加上外地各种吸引高新技术人才的政策及发展前景比我市更加优越,专业人才很难留住。因此,优秀专业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海洋医药产品研发速度和水平的重要因素。

纵观我市目前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虽然有一定基础,但是就总体而言,海洋生物医药的研发水平和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与国内其他沿海省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同时也表明了舟山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应加快促进水产品加工业的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六、舟山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对策

1、强化政府政策导向,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政策导向,发挥舆论的宣传引导作用,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将舟山的海洋医药产业作为海洋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加以扶持,作好各方面基础性调研工作,指导和鼓励相关部门、相关行业和企业加入到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化的行列。要制订合理的海洋生物医药及相关产业远近期发展规划,特别是近期规划,明确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思路、目标和方向,集中有限资源,以产业化为目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项目实施为切入点,来推动产业的形成与发展。重点支持与发展与海洋生物医药研发有关的项目,倡导对海洋生物医药产品研制全方位支持的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氛围。

2、加大必要资金投入,提升综合研发能力。海洋生物药物研发,投入大、风险大、周期长,没有政府扶持,开发有很大难度的。因此,政府必须在资金投入方面,对从事海洋生物药物单位和企业进行必要的政策扶持,鼓励科研单位对优势产品和新产品进行开发,对形成名牌产品的龙头企业要重点扶持,使其尽快形成规模效益。政府、企业、科研单位要紧密结合,采取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和政策,有组织、有计划地加大投入强度,对研究进行资助、鼓励。另外,对于某些药物和保健食品,如藻类资源以及养殖水产品中可利用的材料,由于资源充足、技术含量低,所以需要的资金相对较少,见效又快,政府要加以必要的引导。对于海洋创新药物的研发应充分利用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环境,积极争取列入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争取国家及省有关部门和机构给予持久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3、整合科研力量,建立有效的研发平台。对海洋生物医药开发中的重大课题和项目,要搞好规划和设计,科学组织,集中攻关,以减少盲目性,避免重复劳动和浪费,缩短研发时间。充分发挥相关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作用,协调好各类科研资源,引导科研单位和企业加大对海洋药物的开发力度,重视海洋药物的科学研究。鼓励和促进企业与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海洋生物医药研究方面拥有的雄厚开发实力和人才与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敏锐触觉相结合,实现产品研发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每年重点实施几个项目,促进科研单位间、科研单位和企业间的合作,促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产、学、研三个链的联结,切实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针对舟山海洋药物研究人才不足的实际情况,要争取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建立起人才培训和管理体系,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企业家队伍的建设,通过在职学习提高或组织出国培训的方式培养一批高层次的海洋生物医药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加大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力度,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和吸引人才,提高优秀人才的待遇,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4、加强海洋生态环保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有保护海洋资源的概念,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活性虽强,但在海洋生物体内的含量很低,通过大量采集海洋生物以获得活性物质来支撑海洋药物产业的发展,会对海洋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破坏。要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的原则,用于开发的重点海洋生物品种不能依靠自然捕捞和采集,要尽快实施人工繁育和养殖,为海洋药物开发提供足够的原材料支持。要有计划地对重要经济鱼虾越冬、产卵场投放人工鱼礁,保护鱼虾类的正常繁殖生长,使其生物链能达到平衡发展。要增强海洋环保意识,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超标向近海水域排放,对重要鱼虾产卵场的水质要严格监测,切实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维持海洋生态环境平衡,保证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朝阳产业,不仅能提升水产加工业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更能实现舟山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广阔。我们要充分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为舟山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增添新的亮色。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793854.htm

《中国海洋产业高级书画研究》等等

第三篇:舟山市柑橘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秀山乡为例

赵泽相

(浙江海洋学院水产、海运学院,浙江舟山 316000)

摘要:柑橘产业是浙江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秀山乡的农业生产中,柑橘虽然还没有形成比较大的产业规模,但是其已经具有二十几年的发展基础,且具有独特的地域、气候以及资源优势,有很大发展潜力。本文作者通过对秀山乡柑橘场的实地调研及对相关人士进行走访调查,了解秀山乡柑橘产业的发展现状,深入剖析秀山乡柑橘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借鉴本省其他地区的柑橘发展经验,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柑橘产业;发展现状;策略研究

柑橘是秀山乡涉海农业之外的一大农作物,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是当地农户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秀山乡的农业经济的增长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因素,秀山的柑橘产业一直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发展。2011年3月23日,岱山县秀山村镇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已经开始规划建设岱山县秀山岛湿地公园,并且由招标代理机构岱山县求索工程代理有限公司于在岱山县招投标中心组织招标1。这无疑给了秀山发展柑橘业一次大好的机会,所以,秀山柑橘场能否抢抓机遇,是柑桔场实现企业转型,以及秀山乡柑橘产业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为此,我们选择了秀山柑橘场作为我们的调查对象,针对柑橘场农户对柑橘场转型发展的看法以及目前秀山柑橘产业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和个人专访。

1.调查方法、内容及结果:

秀山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海岛,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南缘季风海洋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温适宜、光热充足、无霜期长等显著特点。这种气候特点适于柑橘生长,早在在1986年,秀山乡的20多户村民就自愿组建秀山柑橘场,秀山柑橘场由起初不足600亩的种植面积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亩,在2005年到2010年的这几年里,秀山柑橘场的产值已经达到了70万到80万元人民币,年成好的年份作者简介:赵泽相(1985 — ),男,汉族,贵州毕节人,本科在读,主要从事农业产业化研究。

甚至创下了产值100万元人民币的记录。本次调查主要针对秀山乡柑橘场的农户进行,柑橘种植专业农户与兼业农户都有,采取问卷调查为主,实地调研为辅的调查方式开展。实地调研主要是对秀山乡的柑橘林进行现场拍照、实物观察、取样分析等。问卷设计了15个问题,主要围绕以下三部分展开:第一:柑橘种植户基本情况,第二:农户对柑橘场现状的看法,第三:农户对柑橘场未来发展的建议。由于当地柑橘种植户对本次调查活动都表现出了积极支持的态度。因此本次问卷实际发出问卷100份,有效问卷97份。较低的淘汰率保证了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1.1农户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97户农户中,专业农户49户约占50%,兼业农户44户约占45%,非柑橘种植农户4户约占5%。同时,农民年龄和性别的比例分别是:妇女占55.6%,老年人大约占60%,这些老人大部分都在50岁以上。其中97份有效问卷中,他们的学历分布如下表所示:

秀山柑橘场农户学历比例:

从上表可以看出,秀山柑橘场农户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他们掌握的科学技术太少。农户的素质地下,同时缺乏技术指导,让秀山的柑橘产业举步维艰。在针对兼业农户家庭的调查显示,一般是妇女和老人在家务农,丈夫和成年孩子大多在外地从事其他行业。这使得秀山乡的劳动力大大较少,劳动力缺乏严重阻碍了秀山柑橘产业的扩大生产。

1.2农技部门支持的力度不足,技术服务滞后

在97户调查的农户中,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接受过柑橘生产的技术培训。在对柑橘的网络销售的调查中,没听说过、听说过但没有想过、听说过也想过、对柑橘的网络销售很有想法的分别占41%、33%、20%、6%。这些数据说明秀山乡目前技术服务滞后,政府部门没有很好的将先进的销售技术及时的向农户宣传,没有引导农户做好产品的销售工作,满足不了农户想大力发展柑橘产业的内在要求。农户在调查中普遍反映:大部分农户只能凭自己的感觉和经验种植和管理柑橘,甚至盲目跟随别人,看到别人

喷药,他们就喷药,看到别人施肥,他们就施肥,他们基本上不知道自己的柑橘需要什么农药和肥料。农户去外地参加技术培训的也很少,对97户农户的调查表明:表示外出参加过柑橘技术培训的只有2人约占总人数的3%。在平时种植柑橘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中,最常见的是病虫害、日常管理等。

1.3岛民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

秀山乡作为我国著名的旅游乡镇,岛上风景秀丽,森林覆盖率达46%,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全岛淡水资源相对丰富,具有广阔的湿地资源,而柑橘林恰好就种植在这片湿地之上。据调查,这些湿地早年都是由人工挖掘出来的,但是在橘林里,随处可以看到各种垃圾和废弃的工棚。同时,调查表明:在我们对97户农户进行“环境对柑橘树生长的影响”的调查中,没有影响,有些影响,影响很大,无所谓所占的比例分别是:31%,15%,5%,49%。由此看来,农户在柑橘生产中并不十分注重环境保护,环保意识较低,没有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开展生产活动。

1.4农户自主经营,资金力量薄弱

秀山柑桔场成立于1986年,时至今日,已经经历的25个年头,但是它的产业规模还是很小,可是这并不是因为农户不重视。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97户农户中有90%的农户表示希望把柑橘场扩大生产规模或者转变发展方式。但苦于本身所拥有的土地有限和没有资金。柑橘场自1986成立之后,由于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农户只能靠他们自己有限的资金购买少量的树苗;土地不够,他们就几家、十几家联合起来种植;果树品种单一,他们就去外地甚至国外引进新的品种或者自己培育,完全是白手起家。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遇到各种技术性难题时,没有技术指导,他们都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在这些条件下,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大大的限制。因此,柑橘场要想较快的发展和转型,争取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显得十分重要。

2.秀山乡柑橘产业现状分析

2.1发展柑橘产业的优势所在

调查结果显示,秀山的柑橘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发展速度极为缓慢,但却没有从根本上被其他的产业所替代。秀山乡柑橘产业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生命力与其特有的气候、地域、资源优势有必然联系。

第一,适宜的气候条件为柑橘的生长提供可能。企业所在地秀山岛是个独具特色

的一个岛,属典型的亚热带南缘季风海洋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温适宜、光热较优、无霜期长等,这些特点非常适于柑橘的种植,为柑橘树的生长及果实的成熟提供了有力的气候条件。

第二,优异的地理位置成为秀山柑橘产销的有力保障。秀山柑橘场以秀山旅游业为依托,每年夏秋季节来秀山的大批游客成为秀山柑橘的一大消费群体。使得秀山柑橘实现“本地产本地销”提供了有利的市场优势,这不仅降低了柑橘保鲜的技术要求和成本,还在一定程度解决了本地不便的交通难题。秀山岛湿地公园建成后,将为企业转型,发展果园观光产业制造商机。

第三,秀山乡的柑橘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11年 ,国务院正式提出建设浙江省海洋经济示范点,同时将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纳入国家战略。为此,秀山乡也开始着手建设自己的特色产业。2011年3月,岱山县秀山村镇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开始组织设计岱山县秀山岛湿地公园,建设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所以,秀山乡的柑橘场能否抢抓机遇,实现企业转型已经成为柑橘场今后发展方向的关键。

2.2制约秀山柑橘产业发展因素

2.2.1 农户的科学技术水平低

农户的科学技术水平低主要表现在第一,农户本身的文化素质差。调查显示秀山乡柑橘种植业农户的学历普遍较低,基本上没有受到较好的教育,更不用说是种植柑橘的专业技术了。第二,缺乏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和专业知识培训机构。专业技术无法普及力,不能满足农户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农户发展柑橘产业的热情。第三,农户组织化水平低。目前,秀山乡柑橘产业的专业合作组织还没有发展起来,“在市场信息、生产技术、产品营销等方而,果农自我服务能力和保护能力弱,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1]” 2.2.2 存在周期性的自然灾害

由于秀山乡每年

7、8月份的台风、秋冬季的西北风、大风及夏季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经常发生对柑橘树生产造成非常大的影响,造成大量柑橘树树枝被台风刮断、果实吹掉,甚至连根拔起,灾害性天气还使果树开秋花,抽无效梢,树体营养消耗,影响了次年的产量。

2.2.3 地理环境方面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第一,交通条件差、生产成本高。秀山乡地处海岛,交通条件差,运输不方便,农业用水、电等也较其它乡镇贵,所以较高的农业生产成本也制约了柑桔场规模扩大,只能就本地市场安排适量规模,所以较小的市场使水果价格波幅很大,非常不稳定,影响了农户的积极性。第二,海岛土地资源紧张。秀山乡为海岛乡,离舟山本岛和岱山县到都较远,土地资源相当紧张,人多地少,缺乏宜种柑橘的立地条件较好的连片土地。秀山乡人均拥有土地面积不到1亩,土地资源非常紧张,有技术有经验的专业户想开发较大面积的果园承包很难。第三,基础设施有待健全。秀山乡柑橘场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直没有配套专门的基础设施。

3.发展策略

3.1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发展观光林业

秀山作为我国优秀旅游乡镇,区位优势明显:位于我国东海岸和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北临我国经融中心上海;东临太平洋,向西、南分别与粤、闽发达城市群接囊。秀山乡一直以其优良的生态环境、奇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悠久的“兰秀文化”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秀山柑橘场应充分利用秀山岛旅游资源的优势,把秀山柑橘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发展观光林业,以林业生产为依托,把柑橘生产和现代旅游业相结合在一起,[2]”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林产品,“把柑橘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融为一体,形成了以旅游为引力,以柑橘产业为依托的新兴发展模式。[3]”

3.2 加强农技推广,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生产效率,

目前秀山乡小规模的生产格局、低技能的柑橘种植严重妨碍了柑桔场扩大经营规模,投入成本较大,技术到位率不高。要逐步提高规模经营水平和生产效率。一是加强农技推广,提高农户素质,通过培训推广农业技术和提高农户素质,使农户掌握柑橘种植技术,为柑桔场规扩经营大模创造条件;二是合理有序的流转土地,以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树苗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建立合作社、承包、租赁等形式,加快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逐步实现秀山乡的柑橘产业化发展。

3.3调整思路,宣传引导,加强政策扶植

秀山是一个柑橘生产老乡,秀山柑桔场也有了二十几年的发展过程,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发展、改进与提高,由以鲜食为主转变为鲜食加工并重的产业格局,还需

要一个认识的过程。橘农、基地、企业如何有机结合组成利益共同体,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其结合点,既要保护农户的利益和种橘积极性,又要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政府的大力宣传、组织引导与政策扶植,积极推进柑橘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或利益共同体。

3.4基层政府的工作职能亟待转变

“农户执行理性行为的时候往往会导致盲目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调控不力的结果。为此,应通过转变政府职能为农户理性行为的实施提供服务。应从税收、信贷、技术等方面加大乡政府对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力度,制订和落实对农村合作经济

[4]组织的优惠扶持政策;“加强对农产品与农资产品的市场行情的预警调控系统建设,”

定时发布农业领域的市场信息,为农户生产投资决策提供正确的信息指导;农业科研部门要定期深入农村开展生产技术培训。[5]”

参考文献:

[1] 方正茂.开县柑橘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J],南方农业,2009,(1):64—66.

[2][3] 郑贵军,邓德胜.东江湖柑橘营销对林业企业的启示[J],经营,2009,(4):19—20.

[4]熊吉峰.转型期我国小农决策中的意识障碍及其消除路径[J].调研世界,2005( 6): 23- 25

[5]胡志丹,王奎武,柏鑫,谭杰.小农生产模式对湖南柑橘产业发展的影响——石门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 17): 9239—9240.9274

第四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不错,值得借鉴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是提升区域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形式,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紧紧抓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这一战略重点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一、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市坚持走规模带动、集聚发展、集约发展之路,已逐步形成了以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通用设备、金属制品五大行业为龙头的重点支柱产业。2008年,全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达244.77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达87.94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达69.83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达70.31亿元、金属制品业产值达65.02亿元,五大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37.8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79.6%。

沿江一带区域正在加快建设船舶、金属、建材、粮食、

1 能源五大临港产业,着力打造国际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业基地。靖江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造船年生产能力超过500万吨。拥有具有较强实力的新世纪造船、新时代造船、新扬子造船、东方造船、长博造船、南洋船舶等造船主体企业,其中三家造船企业进入全球手持船舶订单50强企业,生产任务排至2012年。总投资12.8亿元的万林木业项目,带来的不仅是万林木业本身年吞吐量600万立方的的木材物流基地,而且投资方会引来几十家木材制品加工企业落户,很快销售及加工产值就会不少于100亿元。沿江建材产业以万林木业为依托,会跃然而起。粮食产业园工地港堤上,从南到北布局3个5万吨级长江泊位及作业区,内河码头作业区,公共仓储区,粮油饲初级加工区,市场交易区,生物级能源生产区,粮油、食品深加工区,粮食机械设备制造区等。通过现代粮食物流中心项目,将带动一系列的粮油加工企业集聚。沿江金属产业主要有投资超亿美元的江苏锡钢集团搬迁项目、扬子江金属加工有限公司废钢加工项目等沿江重大项目。沿江的能源产业目前正在建设和准备建设的项目有总投资150亿元的国信靖江电厂、总投资9440万美元的德桥仓储有限公司化工储运及码头工程项目等,加上已经投产的江苏中石油储运项目、计划投资的中海油成品油库项目,能源产业前景看好。金属、能源等这些产业也属于产业链很长的基地型项目,全市为电力、石油化工、金属加工

2 企业配套的企业超过800家,这些中小企业都将从这些产业发展中受益,增加订单。

二、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随着“以港兴市,港城相依”主体战略实施,我市产业集聚度明显提高,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但在产业集群效应、品牌建设、科技创新、企业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

1、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但关联配套能力还不强

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是产业集群的一个重要特征。目前,我市的主要产业集群从原料采集运输到半成品、成品的生产分销,已基本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然而,我市传统产业集群与发达地区同类产业集群相比,产业关联度不高,集群配套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产业集群内企业生产产品结构雷同,存在众多企业围绕一个产品“扎堆”生产的现象,“断线”产品多,产业链条延伸不够。未能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企业产能、发展水平大体相当,行业集中度较低,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制约了产业集群的长远发展。

2、龙头企业发展较快,但辐射带动能力仍不足

龙头企业是推进中小企业集聚、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层次的主导力量。具有竞争力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既是区域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外

3 部激烈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我市将扶持大企业发展,引导企业做大做强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略,新世纪造船、三江电器、安泰动力、宝骊集团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不仅自我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张,效益不断提高,实力不断增强,充分发挥了龙头作用,带动了行业发展,壮大了行业实力,形成了较为显著的产业集聚态势和产业集群效应。但是,我市龙头企业较少,辐射带动产业集群发展能力还不强,大部分规模企业单体规模较小,规模效应不大,集群发展步伐不快。

3、企业技术进步不断加快,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我市在制订产业发展政策过程中,鼓励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技术进步不断加快。但技术装备水平整体仍较落后、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不多、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4、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仍然滞后

工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的主要载体和产业集群发展的孵化器。我市遵循产业集群、企业集聚、土地集约的原则,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完善配套功能,项目承载能力和产业集聚集群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目前,工业

4 园区乃至全市的生产性服务业总量偏低,结构不尽合理,竞争力不强,整体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不强。信息、咨询等服务业发展较慢 ,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相对滞后。研发和销售这两个中心环节还未得到完全重视,带动产业升级的力量还比较薄弱。

5、宏观环境、生产要素等因素制约产业集群发展

由于国际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土地、劳动力、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对我市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发展的制约也日益显现。 工业用地供应紧张,对项目引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普通工人和技术工人同样缺乏,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成品油、煤炭供应价格起伏较大,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市产业规模的集聚速度、产业集群效应和产业层次的提升。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思路

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加快园区建设为主战场,以改造提升主导产业为支撑,培育新兴产业为重点,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我市的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力不断增强,产业带动力不断提高,走出一条符合市情、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的新路子。

1、改造提升主导产业,提高产业集群发展规模效应

主导产业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是延伸产业链条、催生产业集群的重要动力,也是区域经济优化产业存量、扩大产业增量的重要基础。我市目前已经形成的五大主导产业,是基于靖江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技术水平等综合优势长期培育发展的结果,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最具有加快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潜力。培育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就是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效应,着力提升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不断扩大产业规模。一方面,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提升传统产业集群。不断提升产业发展优势,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和辐射力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发展新兴产业集群。根据我市目前产业基础及比较优势,要集中力量发展核电、“大飞机”协作配套等新兴产业。

2、培育龙头企业,激发产业集群发展活力

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产品质量、企业管理等方面具有极强的方向性、示范性、导向性和辐射带动性,是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的领跑者,可以带动相同、相近和相关产业发展。因此,要全力扶持和培育特色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使之成为产业集群的核心,激发产业集群发展活力。

一是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坚持培大育强与招大引强并举,重点引导、服务、扶持主导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发展。积极推行“一企一策”,鼓励企业加大有效投入。不断发展

6 壮大主导产业中的中小企业,充分发挥其在产业集群中的带动、辐射、示范、信息扩散等作用。

二是围绕龙头抓好配套。龙头企业主动延伸产品链和服务链条,是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效率的重要一环,也是发展壮大自身的重要立足点。建立最终产品与零部件厂商的战略联盟,努力提高龙头企业的配套率。引导中小企业积极主动加强与各自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的联系。各级政府也要创造条件,支持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的供应网络。通过构建围绕龙头企业的初加工、精加工、深加工配套协作体系,产前、产中、产后环节专业体系,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配套经营体系,细化产业分工,拓展生产环节,延伸产业链条,促进龙头企业与集群内配套企业的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

三是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为其配套的上下游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将一些配套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和发展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创办为其配套的专业园区,通过发挥产业集群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发展,增强集群竞争优势。

3、拓展集群招商思路,加快产业集群发展进程

招商引资是政府参与市场竞争、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和现实途径。随着各地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和区域经济竞争的加剧,以集聚上下游产品、降低综合配套成本、拉长产业链、培育优势支柱产业为主要内容的集群招商方式,

7 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应作为我市今后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的重要方式。

一方面,集群招商要着力招大引强。招引一个大项目的同时,还能带来一大串配套企业,有利于发展壮大现有产业,还可以催生一个新产业。要紧紧抓住国内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转移、资本转移的机遇,深入研究新兴产业“龙头项目+产业配套+产业基地”、支柱产业“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等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特征和模式,集中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环境友好型的大项目,经济贡献大、群众受惠多、运营成本低的大项目。

另一方面,重视集群招商的产业配套。认真研究和掌握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根据我县现有产业门类、产业基础,立足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明确产业发展需求,制定产业集聚、集群规划,明确产业集群招商重点和项目类型,有选择地引进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配套项目、提升本地资源附加值的资源加工型项目、以存量项目吸引外商的增资扩股合作项目,促进和加强与外地企业的联系协作,招引顶天立地的大项目与产业配套的小项目有机结合,不断加快产业集聚、集群、升级进程。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蓄产业集群发展后劲

注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将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技术改造相结合,在技术改造过程中强化技术创新,进

8 而实现创新——技改——创新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积蓄区域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的后劲。

一是加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开发产业集群发展急需解决的重点共性技术,引进开发市场前景广、技术含量高、产品效益好的新技术,不断增强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报建立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同时,要建立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相关教育院校等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措并举不断加大自主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

二是注重品牌打造。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重点发展扶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有潜力的品牌产品。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积极开发创建特色品牌。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技术推广、成果转化、项目评估、资源配置、决策咨询等专业服务为职能的科技服务机构,在促进技术转化、提供科技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重视建设各类面向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机构,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提高技术创新对产业集群发展的贡献率。

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保障措施

9

1、强化规划引导。以全市总体规划为导向,加快编制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使之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等相衔接。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为工作切入点,用产业集群规划指导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区域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较为合理的产业布局。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有效吸引新型产业向我市转移集聚,推进产业向高端发展,扩大专业市场辐射范围,实现纵深推进,不断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综合竞争力。同时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要结合本地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着力发展一批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产业集群。要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增强集聚效应,引导企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

2、改善集聚条件。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主干道及通村公路建设为重点,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立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推进信息网络宽带化和高速互联,提高信息网络的综合服务能力。提高能源保障能力,积极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优先保证区内输配电工程建设,确保企业正常用电。确定一批重点企业、新增长点项目,实现滚动发展。加大运输协调力度,确保重点企业、重点物资运输需求。逐步实施企业集中供气、供热,进一步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绿地覆盖率。

3、加快人才开发。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人才资本及科研成果有偿转移制度。建立和完善人才

10 市场机制,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各种限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鼓励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国际、国内优秀科研技术人才。促进人才创业,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积极推动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区建设。逐步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和代理制,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造就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队伍。加强产业技术人才需求预测,加快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加强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强化劳动保障监察,规范企业用工和裁员行为,按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报酬。促进就业服务组织、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之间多层次的合作,切实加强农民工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4、注重环境建设。积极营造尊重企业、厚爱企业、支持企业、保护企业的和谐社会氛围,创造公平的法制环境。加强产业文化建设,培植诚信文化、协作文化、创新文化、人本文化。采取多种形式,扩大企业交流,加快信息、知识等转移扩散,促进产业融合。以企业诚信为突破点,以强化约束监督、促进诚信经营为目标,建立行业信用管理和服务制度,建立完善行业信用档案,加强企业信用自律,倡导建立失信惩戒制度。

第五篇:新疆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6月8日,第九届新疆国际煤炭工业博览会以签约50亿元、专业观众达12000余名的成绩完美收官。无论是成果的展示,还是参展规模,在展现我区煤炭开发热潮广度和深度的同时,展会更多凸显的是我区煤炭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黑色煤炭、绿色开采、金色收获”,这是对煤炭绿色发展的要求,更是煤炭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在本届煤博会上,新疆的煤炭产业发展已步入绿色发展之路,这一特点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50000平方米的展场被来自国内外的1000多家参展企业占据。博地能源、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华润集团、河南煤化、中煤科工集团、塔克拉夫、住友减速机、SEW、葆德电气、卡特彼勒、神华等国内外煤炭行业的领军企业齐聚乌鲁木齐,连续九届煤博会的积淀使新疆跻身全球著名煤炭展之列。

全球第一大私营煤炭公司博地能源和全球第一大科技集团蒂森克虏伯更是占据了有利地形,现场展示的全球最新科研装备和技术吸引了不少前来咨询和洽谈的客商。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所副会长、振威展览集团总经理张学山告诉记者,展会全球化是本届煤博会最显著的特点。此次参展企业中,世界500强企业就有13家。“目前,新疆煤博会在全国仅次于北京煤炭展,其规模和影响力为中国第二大煤炭展,也是亚洲第二大煤炭展。”

作为首家赴新疆参与煤炭资源开发的大型外资企业,博地能源非常看好新疆煤炭开发潜力。据了解,博地能源计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采煤机、输送机、挖掘机、支护设备„„参展的大型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和设备,其促进新疆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理念、产业发展模式,都将成为促进新疆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杠杆。“国内外的煤炭巨头带来了最好的技术装备,比如郑煤机(601717,股吧)带来的装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甚至世界先进水平,他们与我区煤炭企业签约将提升我区煤炭产业的技术水平,促进我区煤炭产业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转型。”张学山说。

此次展会映入眼帘的都是蓝绿色,而这恰恰是煤炭产业发展方式由传统粗放式向绿色低碳式转型的体现。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从开掘黑金到发展绿色煤炭,参展企业的发展理念正悄然发生变化,这也意味着新疆煤炭产业的发展更加注重资源开发可持续和生态环境可持续。

冀中能源(000937,股吧)集团副董事长张汝海说,近年来,冀中能源集团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解决了采空区导致地面塌陷的难题,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煤炭开采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希望这些技术能在新疆得到广泛应用,将冀中能源的绿色开采理念融入新疆的煤炭开采。

山东能源新矿伊犁公司总经理王贯东说:“我们把煤炭转换成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都是煤的洁净生产和转化,而且转化效率也非常高。”

河南煤化集团被誉为煤化“航母”,如今这艘“航母”开进新疆已近四年。河南煤化集团新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贾修启说:近两年,“ 央企和大型能源集团在疆战略布局明显加快,新疆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

有关数据显示,各煤企和电企“十二五”在新疆的煤炭项目建设遍地开花 “新疆丰富而优质的煤炭资源,非常适合发展煤电和煤化工产业,冀中能源目前在新疆有多个项目,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张汝海说。

山东能源集团也不甘示弱,王贯东告诉记者,“到"十二五"末,山东能源集团将在伊犁投资一千个亿,建设4个矿井以及配套的煤制天然气项目,还有煤质烯烃项目。”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煤炭作为继石油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予以扶持。自治区提出,要全力推进煤炭资源转化,把煤制气、煤制烯烃等项目作为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制高点,及早动手,加快推进,形成长远竞争力。2015年,新疆煤炭年产量将达到4亿吨,煤制天然气135亿立方米/年,市场装机容量将达2825万千瓦。2020年,煤炭年产量将达到10亿吨,煤制天然气515亿立方米/年,市场装机容量将达4500万千瓦。

贾修启说,河南煤化旗下的新疆龙宇能源准东煤制气40亿立方米/年、众泰煤焦化130万吨/年改扩建循环一体化循环项目、哈密大南湖2×1000MW(兆瓦)煤电一体化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盈利能力和职工收入都在新疆同行业处于前列,十二五”“ 期间河南煤化计划在新疆投资500亿元。划在新疆建设一座首期年产5000万吨,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现代化露天煤矿。

博地能源中亚区总裁史震春雄心勃勃地说:“我们将用最先进的理念、管理、技术,将这座露天煤矿打造成全世界煤炭行业的样板。”

和博地能源一样,吸引无数煤炭巨头“竞折腰”的正是新疆丰富的煤炭资源。正如第九届新疆煤博会组委会项目总监孙伟所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大家都奔着你来,无非就是说明一点,你这里有"货"。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三次全国援疆工作会议的召开,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优惠政策,这也是吸引众多煤炭企业到新疆发展的优势所在。多方合力使新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快推进,磁场效应”“ 再度升温。

与此同时,随着“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将困扰新疆煤炭外运的瓶颈逐步打破,新疆的新型工业化正逐步由“石化独秀”向“油煤双驱”转型。投资将超过1万亿

元。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投资额更是达到数百亿元、上千亿元,必将引发了疆内煤炭行业的重新洗牌,也给新疆煤炭开发带来新的活力。

从“黑、大、粗”的煤炭开采到大规模、现代化的煤炭开发,从单一的煤炭开采到煤电、煤化工产业链的延伸,从传统粗放式到绿色低碳的发展,新疆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正在加快前行。

从重庆专程赶来参加展会的重庆大江信达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勇斌向记者介绍了公司在新疆的发展规划。“随着中央加快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深入实施,必然催生出一个新兴的能源装备制造市场。谁先占领新疆市场,谁就赢得先机。目前,公司已开始制定新的发展战略,把新疆市场作为重中之重,由原来的单纯经销发展转为在新疆投资、合作、建厂,把公司装备制造的基地建在新疆。”王勇斌说。

自治区经信委副主任朱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进入新疆的能源企业,都比较重视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把原来简单的资源开采变成资源的深加工。新疆煤炭产业正处于一个提量提质的过程中,而且速度还在不断地加快。

在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资金推动下,新疆40%的国内煤炭占有率和巨大潜力正成为各大能源集团争相投资开发的聚宝盆和产业延伸的助推器,目前,国内五大发电集团和煤炭20强企业已全部落户新疆,正带动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投资步伐提速。到“十二五”末,自治区力争形成10个千万吨级、5个3000万吨级、2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产能超过4亿吨。

山西今年或新增煤炭产能1亿吨

秦皇岛煤炭网2012.5.

31山西省煤炭厅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山西计划建成投产100座重组整合保留技改矿井,新增煤炭产能1亿吨。

到今年4月底,山西开工建设各类矿井694座,其中重组整合矿井663座。全省累计综合竣工验收矿井59座,新增生产能力7650万吨/年。今年全省计划建成投产重组整合保留技改矿井100座,新增煤炭产能1亿吨。

目前,山西已投产和在建的千万吨级特大型矿井有10个以上,全国为37个。山西同煤塔山、晋煤寺河、平朔井工一矿等千万吨级现代化矿井成为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建设的排头兵。201

1年,山西煤炭产量8.72亿吨,其中出省销量5.81亿吨。今后4年内,山西煤炭总产量将控制在10亿吨。

此外,为提高办矿水平,今后山西将对煤矿办矿主体企业实施“等级管理”,企业经过整改后仍达不到最低等级将被取消办矿资格。今后山西新建矿井规模原则上不得低于120万吨/年。山西完成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后,矿井数量由2600座压减到1053座,办矿企业由2200多家减少到130家。为了进一步提高煤矿管理水平,山西将依照办矿企业规模、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百万吨死亡率等10多项条件,按照特级、甲级、乙级、丙级、丁级5个级别对其进行管理。

从5月底开始,山西将在3个月内对办矿企业进行等级评定。管理级别较高的办矿企业在配置接替资源等方面将获得优先支持。级别实施动态管理,行业管理部门依据企业管理水平对其实行升级或降级。首次被评定为无等级的企业,如果整改后下仍达不到丁级标准,将被取消办矿资格,其所属煤矿的生产、建设、经营活动将被停止。

新开办煤矿企业必须符合等级管理的丁级标准,否则企业所属煤矿不得开工建设。今后,山西新建矿井规模原则上不得低于120万吨/年。煤矿建设项目投产后5年内不得申请改扩建,严禁随意增大矿井生产能力。

上一篇:专题讲座讲稿范文下一篇:珍视生命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