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特色范文

2022-06-02

第一篇:文化中国特色范文

谈中国文化的特色

谈中国文化的特色.txt54就让昨日成流水,就让往事随风飞,今日的杯中别再盛着昨日的残痕;唯有珍惜现在,才能收获明天。谈中国文化的特色

五千年的色彩斑澜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立于世,与众不同的历史文化特征. 大陆,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环境基础;农业,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经济基础;儒学,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思想基础,因而,中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浓烈的大陆文化,农业文化和儒家文化的色彩. 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不同.西方历史文化主要沿地中海周边发展,重商重战,本性开放,喜欢扩张.中国传统文化则以大陆为基础,她的品质是内向的. 中国大陆的特点,一是面积巨大,二是边缘环境恶劣.她东面是大海,西面是戈壁,南面是群山,北面是草原.比较起来,唯北面尚可发展,但又有游牧民族.于是自春秋开始,便在中原北部修筑长城,以至绵延万里,使中原文化成为四面严防的独特文化. 上述特点,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墙文化”特征. 中国人喜欢墙,国家筑有长城,私宅修有院墙.真可谓无墙不成国家,无墙不成城镇.只不过各种墙的规格不同罢了. 然而,中国的墙文化并不等于一味地主张封闭.确切地说,是对外封闭,而对内开放.这和西方不一样,西方人的墙少,对外是开放 的;但宅内部却是封闭的,即使父母要进孩子的房间,也需要得到允许,否则便是失礼.中国的宅院虽对外封闭,其内部却到处有游廊窗阁相辖.那此做家长的.,有权取消一切人等的个人隐私.特别是如同<红楼梦>中史太君那样的家长. 在人神关系的表现上,西方基督教文化承认上帝的绝对权威,认为人类是上帝的奴隶,人类成员不分贵贱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中国传统文化则不同,在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威的往往不是神灵,而是皇帝.如隋唐时代,三教并兴,唐太宗做皇帝,便以皇帝的身份给儒,道,佛排座次.因为本皇帝姓要,道教的创始人也姓李,因而就把道教排在第一位,所谓一道二儒三佛.后来武则天做了皇帝,道教便也失宠,于是重新给儒首佛座次,,认为佛每儒第二,道第三.这样的做法,在基督教文化那里是不可思议的,皇帝也是凡人,凡人怎么能给宗教崇拜的神明排座次呢?其实,他们殊不知更有甚者,中国皇帝不但可以给神明排座次,还具有为凡人灵魂授爵的爱好,皇帝尊重孔夫了,就可以敕封他为大成至圣先师,皇帝喜欢关云长,就可以敕封他为荡魔大将帝.不但如此,连开堂地狱中的事情,皇帝也可以管得.京剧中不一出传统红<铡判官>,讲地府中的判官行私枉法,阎君说:”阴间事不用你阳官来管”但包老爷更加理直气壮,声言:”宋朝天子他封我阴阳二官”于是,阎君没有脾气. 正因为中国古来有这样的传统,所以中国从来不是一个宗教性的国家,中国老百姓进寺院烧香,就和传统的西方的基督教徒进教堂的含义不同一样了.基督教认为人生而有罪---原罪,进教堂的目的是去忏悔自己的行为,中国人不懂什么叫忏悔,在更多的情况下,好像在和神明做生意.花几个钱,烧一柱香,便希望合家平安,便祈祷有美好的前程,或生个大胖儿子,或找一门好婚事,或生意兴隆,日日发财.中国人似乎比神灵更精明,一方面,学习孔夫子”敬鬼神而远之”一方面亦希望鬼神能为已服务. 古代中国的皇权是高于一切的,但皇帝不能长命百岁.皇帝死了,便要根据其一生表现给一个庙号.刘邦创立天下,便称高祖,刘恒,刘启做皇帝时天下大治,便称文帝,.武帝,刘彻八次出兵,将匈奴逐出漠北,死后便尊为武帝.杨广昏庸暴虐,死于臣子手下,使称 帝.此外还有哀帝,献帝,少帝之类,都是不祥之兆.这样看来,皇权虽大,但冥冥中还有一个高于皇权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道,开明的皇帝,便是有道,否则既是无道.中国文化中的道,不但可以管皇帝,而且还可以世间的万物,也管天上的神仙和地下的鬼魂.以道衡量,中国的一切神仙都有缺点,故而狐鬼神仙世界便也有了善恶,恶神善鬼,是中人智慧的表现,所以中国的许多妖狐鬼魅也是最有人情味的,像<聊斋志异>中许多美丽的善良的鬼狐,谁个不喜欢. 中国古人的道,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它近乎现代人观念中的普遍规律,不过不是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的规律,唯其如此,老子才说:”道可道,非常道”

中国古人重视道的影响,讲究天理,天命,天道,天运,又讲天时,地利,人和,主张天人合一,无论天上地下,还是世间万物,都被统一的力量所左右,而这力量正与人间的伦理纲常相合. 中国古人不但讲天人合一而且相信天人感应,统治都作了坏事,会天怒人怨,做了好事,等于顺应天理,会得到上天与人世的共同支持,所以<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要人们去恶扬善,自强不息. 中国文化传统,最重视人生,也最热爱人生,强调”食色性也”认定吃饭是第一位的,生儿育女是顶重要后是珍视生命,贵生恶死,二是重视生儿育女,传记宗接代.因为重视生命,所以最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道教,就有了与其它一般宗教绝然不同的文化品格.大抵宗教的特点是研究人死后怎么样,而道教则一心关注人怎么能不 死?因为重视传宗接代,所以对孔夫子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才抱有宗教般的感情,在中国古人心目中,一切身外之物都可以不要,唯独不能没有子嗣. 中华民族又是一个热爱生活匠.勇于生活并善于生活的民族.这表现在中国人对生活的态度上.中华民族既是一个特别能吃苦耐劳的民族,又是一个特别讲究美食的民族,既是一个勇于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的民族,又是一个特别善于利用环境求生存的民族.所以中国的确良 饮食,曾经独领风骚于世界.中国人在职 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亦能顽强生存,自给自足. 中国文化传统表现在民族关系上,使民族和睦成为中华民族关系史上的主旋律.历史上虽有许多民族冲突,但终究归于一体. 中国文化传统表现在人生信仰方面,主张宗教宽容,虽然也曾有过宗教冲突,但总体而言,不同的信仰可以和睦相处,甚至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中国历史上最值得骄傲的盛唐文化,就是儒道佛三家文化共存共融的结果,可以说,没有其中任何一家的努力,.都不会有伟大的盛唐文明. 中国文化传统表现在文学,.艺术上,使中国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中国古人善于师法自然,造化天功,抒情写意,不失天然本色,比如中国的古代建筑艺术,最擅长借天然景色,变天上景为人间景,使二者相互融为 一体,更见光辉.如北京旧时燕就八景之一的芦沟晓月,就深得个中三昧,月亮本是自然景观,建筑师却使它与芦沟发生关联,桥因月而生辉,月因桥而增色,这便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和设计方式,而这种方式对于现代人类保护和利用环境仍有宝贵的借鉴价值. 中国文化传统这些特点,使中国文化更具兼容性,整体性,现实性和模糊性.表现在行为方式上,古代中国人不喜欢天人分裂的极端行为,更喜欢儒家学说中的中庸之道. 中国文化传统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中国人热爱故土,重视乡土人情,虽远游千里,终不忘落叶归根.有人说中国人最重种族血缘关系,其实不然,和日本民族相比,中国人更重视土地,日本才是最重视血缘关系的民族,所以异族人在日本生活,,即使住上一百年,仍然不能同化到日本民族中去,西方人又不同,他们最重功利,利之所在,即义之所在,氢离乡背井,寻找新的生活环境,并不是特别难堪的事情.中国人最重视乡土关系的,只要在同一块土地上生活,便是老乡,而老乡见老乡,便中两眼泪汪汪,旧诗中写人生四大美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其中第二件说的就是乡土情谊. 但中国文化传统,不仅重视亲情关系,而且非常重视人际关系,中国是一个最富有人情味的国家,中国人好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人重礼仪,重道德,重伦常,爱面子,凡此种种,使得中国人对人生具有一种充满善意的态度和美好物希望,.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怊承大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但也应看到,古代中国虽然从来不是一个宗教国家,却是一个历史极为漫长的等级制国家,人分九等,尊卑有序,官民界线分明,奴才都分大小,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使人生倾斜,观念僵化. 在官场上,宰相虽大,但皇权更大,正如明朝高有迁杖,即使身为宰相,一旦触怒了皇帝,也马上拖下去痛打,知县在秦代还是重要的官吏,,但后来官僚队伍日益庞大,县官地位亦日见卑下,所谓七品县令,不过芝麻小官,他们一方面对皇权形如蚂蚁,但转脸而对百姓,便成了大象,一方百姓的父母官,虽然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话,但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依然属于官本位类型,这是中国自宋元以降,慢慢而至大大落后于世界文明历史发展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本的一位学者比较中,日文化,说中国文化是至尊与至强合一的文化,而日本文化是至尊与至强分离的文化,日本历史上的至尊者,唯有天皇,所以除非皇族嫡系,没有人对天皇的宝座存在幻想,但至强者却未必是天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天皇因然至尊,幕府才是至强,所以日本人的文化性格,就有了两重性,一方面不作至尊的梦想,一方面又有无比强烈的自强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则不同。至尊者,是皇帝;至强者,也是皇帝。其流势在于,中办特别是中斩知识分子,智慧回然绝不弱于他人,但人格很难完整,在皇权与官僚面前,往往不知不觉,便矮下去三尺。

中国文化传统,又是一种重农抑商、重“仕”轻技的文化类型。一方面轻视和歧视商人,一方面又轻视和藐视科技。所以中国虽有“四大发明”。但在世界近代科学史上的发明创造者中,却很少有吕国人的名字。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虽然早于哥伦布,却没有到得哥伦布那样的历史性成绩。此无地,因为郑和后面缺少控商业作后盾,也缺少控文明的有力支持。

中国传统文化的我,决定了中国在相当多的历史阶段不是一个开放性的国家,而且自我中心观念严重。总认为别人有的,我们中国全有;不但全有,而且比人家的资格更老。这种盲目的老大思想,往往使得中国人对自己缺乏正确认识。日本人总有危机感,中国人却很少危机感。很能多情况下,明明已经发生危机,还以为天下无事不乐,只管高枕无忧。

公平地讲,世界上各个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在宏观意义上考虑并没有优劣之分,而在阶段意义上讲,却有优劣之别。中国自15世纪以后,与西方文明拉开距离,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实是一部尺心动魂、催人泪下的兴衰史。中国虽然是唯一没有发生文化断层的历史文明士古国,但没有断层,不等于没有兴衰菪;中华民族虽然曾领风骚于世界,但也曾成为让别人看不起的东亚病夫。

反思中华民族的兴衰史,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凡开放时期,便是兴旺时期;凡封闭时期,则是已经衰落或正在走向衰落的时期。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最辉煌的一页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齐人可以去魏,魏人可以入秦,燕人可以南下,楚人可以北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唐代文明,是中国历史上最什得骄傲的一段。唐前经过数百年兴衰**,使得唐王朝具有博大的历史胸襟。唐时文化兴旺,对儒文化、道文化、佛文化以及各个少数的文化,均采取宽容的态度。所谓唐人有胡气,正说明了唐人勇于开放;唐人有明气,才显示了唐文化博大瑰丽的历史风貌。

中国自15世纪始,落后于西方。此后一去三百年,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直到鸦片战争,才使得中华民族从历史文化迷梦中尺醒起来。

积中华民族数千年之经验,积中国历史数百年之教训:唯有开放的中国才有光明的前程!

自然,开放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举措。与其说国家的开放是一项政策,不如说是一项伟大的历史性的文化工程。国家的开放,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管理体制、文化教育和经济战略相配合,要讲究科学与文明,要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未来中国要赶上世界潮流,就要造就一代具有高度科学水平和文化修养的中国人。

一要开放,二要科学,三要文明,这正是中国历史兴盛发达的原因所在。 现代中国人之所以要反思自己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就是要正确的评价别人和自己,从而找出正确的发展道路,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方式,赶上世界潮流成为先进国家。 李约瑟说过:“当东西方科技接触时,会达友一个互相融为一体的时机。”但他没有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时机。

我们认为,当世界各民族文化终于融为一体的时候,将成人类文明的伟大历史机遇和空前盛的历史性节日。。

第二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或作用、功能)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 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之间的关系

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

二、物质文明是基础,对精神文明起决定作用,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三、没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就失去了物质基础,没有精神文明,吴志文敏就失去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

四、两个文明要一起抓,决不能一手软一手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本质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关系、意义。

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整体。具体来讲: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三、爱国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意义:

一、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二、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

三、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形成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才能形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关系、各自要解决的问题。

内容:思想道德建设(核心:为人民服务。原则:集体主义。重点:诚实守信),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关系: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心环节,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灵魂。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条件。

各自要解决的问题:思想道德建设是全民族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

第三篇:中国特色的酒文化

中国特色的酒文化——酒令

酒令,汉族民间风俗之一。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行令饮酒"。酒令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酒文化。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己久,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 中文名酒令 场

合酒席 产

地中国 类

型助兴方式 目

的罚酒

现古人好客传统 1概况 简介

酒令 是中国人在饮酒时一种特有的助兴方式,在全国各地有不同的演变方式。 酒令是筵宴上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最早诞生于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己久,开始时可能是为了维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设立“监”。汉代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射礼,为宴饮而设的称为"燕射"。即通过射箭,决定胜负。负者饮酒。古人还有一种被称为投壶的饮酒习俗,源于西周时期的射礼。酒宴上设一壶,宾客依次将箭向壶内投去,以投入壶内多者为胜,负者受罚饮酒。《红楼梦》第四十回中鸳鸯吃了一钟酒,笑着说:“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唯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总的说来,酒令是用来罚酒。但实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何况酒席上有时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认识是很常见的,行令就象催化剂,顿使酒席上的气氛就活跃起来。 行酒令的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文人雅士与平民百姓行酒令的方式自然大不相同。文人雅士常用对诗或对对联、猜字或猜谜等,一般百姓则用一些既简单,又不需作任何准备的行令方式。

最常见,也最简单的是“同数”,现今一般叫“猜拳”,即用手指中的若干个手指的手姿代表某个数,两人出手后,相加后必等于某数,出手的同时,每人报一个数字,如果甲所说的数正好与加数之和相同,则算赢家,输者就得喝酒。如果两人说的数相同,则不计胜负,重新再来一次。

击鼓传花:这是一种既热闹,又紧张的罚酒方式。在酒宴上宾客依次坐定位置。由一人击鼓,击鼓的地方与传花的地方是分开的,以示公正。开始击鼓时,花束就开始依次传递,鼓声一落,如果花束在某人手中,则该人就得罚酒。因此花束的传递很快,每个人都唯恐花束留在自己的手中。击鼓的人也得有些技巧,有时紧,有时慢,造成一种捉摸不定的气氛,更加剧了场上的紧张程度,一旦鼓声停止,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接花者,此时大家一哄而笑,紧张的气氛一消而散。接花者只好饮酒。石油裂化管如果花束正好在两人手中,则两人可通过猜拳或其它方式决定负者。击鼓传花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方式,但多用于女客。如《红楼梦》中就曾生动描述这一场景。

意义酒令对酒礼的变革、丰富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佐酒助兴、活跃宴席的重要手段,更是使中华文化入于酒,而为之“酒中的文化”。据历史记载,最早的酒令是辅助“礼”的工具,后来才发展为佐酒助兴、宾主尽欢的方法,甚至成了劝酒、赌酒、逼酒的手段。 由来

酒令由来已久,开始时可能是为了维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设立“监”。总的说来, 酒令是用来罚酒。但实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何况酒席上有时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认识是很常见的,行令就像催化剂,顿时使酒席上的气氛就活跃起来。

饮酒行令,不光要以酒助兴,有下酒物,而且往往伴之以赋诗填词、猜谜行拳之举,需要行酒令者敏捷机智,有文彩和才华。

因此,饮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传统的表现,又是他们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

酒令的产生与中国古代酒文化的发达有很大的关系。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酿酒历史的国家,中国的古人历来都很喜欢喝酒。夏王朝的夏桀,曾“为酒池,可以运舟”,商王朝的纣王曾“造酒池肉林”,好为“长夜之饮”,周王朝的穆王,曾有“酒天子”之称,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爱喝酒的皇帝。到了汉代,由于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人民生活较为安定,因此饮酒之风更为盛行。西汉初,朱虚侯刘章在一次宴会中以军法行酒,中有一人不堪其醉逃席,被刘章追回后斩首。西汉时的梁孝王曾集许多名士到梁苑喝酒,并令枚乘、路侨、韩安国等作赋玩乐。韩安国赋几不成,邹阳替他代笔,被罚酒,而枚乘等人则得赏赐。这种在喝酒时制定出一定的规则,如有违反则必须受到处罚的做法,实际上已经开创了酒令的先河。 酒令是中国酒文化中戛戛独造的一朵别有风姿的奇葩,它是劝酒行为的文明化和艺术化。今天,我们掌握酒令的有关知识,并把它适当地应用到饮酒活动当中,可以调节气氛,增添乐趣,陶情冶情,增进智力,提高饮酒的文明程度。 行酒令的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文人雅士与平民百姓行酒令的方式大不相同。文人雅士常用对诗或对对联、猜字或猜谜等,一般百姓则用一些既简单,又不需作任何准备的行令方式。 酒令是筵宴上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饮酒行令在士大夫中特别风行,他们还常常赋诗撰文予以赞颂。白居易诗曰:“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后汉贾逵并撰写《酒令》一书。清代俞效培辑成《酒令丛钞》四卷。 春秋战国时代的饮酒风俗和酒礼有所谓“当筵歌诗”,“即席作歌”。从射礼转化而成的投壶游戏,实际上是一种酒令。秦汉之间,承前代遗风,人们在席间联句,名曰“即席唱和”,用之日久,便逐渐丰富,作为游戏的酒令也就产生了。唐宋时代是我国游戏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酒令也相应地得以长足发展。酒令到明清时代则进入另一个高峰期,其品种更加丰富,可谓五花八门,琳琅满目。举凡世间事物、人物、花木、虫禽、曲牌、词牌、诗文、戏剧、小说、中药、月令、八卦、骨牌,以及种种风俗锅炉板、节令、无不入令。清人俞敦培的《酒令丛钞》把酒令分为古今、雅令、通令、筹令四类,当代人何权衡等编著的《古今酒令大观》把酒令分为字词令、诗语令、花鸟鱼虫令、骰令、拳令、通令、筹令七类,今人麻国钧、麻淑云编《中国酒令大观》将酒令分为射覆猜拳、口头文字、骰子、牌、筹子、杂六类。按其流行范围分,酒令中较为复杂、书卷气重的大多在书本知识较丰富的人士之间流行,称为雅令;而在广大民众之间则流行比较简单的酒令,锅炉板称为俗令。当然,这种区分并不是绝对的。酒令的形式千变万化,可以即兴创造和自由选择。酒令可以说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酒文化。[1] 篇告成,厥有序引。”

第四篇:构建中国特色的创业文化﹡

王延荣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经济管理系,河南郑州,450008)

摘要:创业文化倡建企业家精神,鼓励承担风险,容忍失败,鼓励人才流动和自主创业。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构建中国特色的创业文化反映了我国管理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在分析影响创业文化形成的因素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培育创业文化的方法和途径。 主体词:创业创业文化中国特色

中图分类号:F124.3文献标示码:A

一、引言:创业文化的兴起

创业文化是随着创业的兴起与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是文化学科与管理学科交叉及其逻辑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过去半个多世纪特别是近30年的时间里,创业者和创新者们已经彻底改变了整个世界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它比其他任何一种推动力量更能决定世界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并将继续给人们带来无法估量的影响。现在,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成为最具刺激性和挑战性的工作之一。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创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支持和研究创业。

不少人认为,拥有优秀的创业者、创业项目和必要的资金支持就能创业成功。但是,人们在研究中发现,创业之所以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形成热潮,除了他们具有比较充裕的资金、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较高的人员素质等原因之外,西方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对推进创业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一点可能是最重要的和最根本的。众所周知,硅谷是新创企业成长的摇篮,著名学者钱颖一认为,硅谷的成功归根到底是由于所谓的硅谷文化,而硅谷文化实际上就是一种创业文化。所以,也可以说,是创业文化造就了硅谷以及硅谷中高技术企业的成功。如果认为资本与技术一旦结合就可以成功地推进创业纯粹是一种梦想。笔者认为,创业资本和高新技术诚然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我们万万不能忽视更为关键的要素------创业文化。

如今,创业文化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他的研究也逐步兴起。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构建和培育创业文化,启发创业精神,塑造创业品格,建立创业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

二、构建中国特色的创业文化是我国管理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创业文化是创业成功的关键,这已为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实践所证明,并且将逐步为管理学者和业界人士所认识。作为在管理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业文化,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思考和分析创业这个经济现象,是创业管理理论发展的一次重大的飞跃,它给创业和创业管理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创业文化关注管理和文化之间的联系,将管理的焦点由创业的技术、经济层面上升到文化层面,集中到文化对管理效果的作用上。所以,构建中国特色的创业文化代表了我国管理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当前,人们价值观念和心理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 注:本文为200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先进文化及其前进方向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批准号:02BKS020。

种与之相适应的创业文化。当今时代是以人的智力和创造力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的,社会形态正从权利社会向知识社会、从等级社会向网络社会过渡,人们工作不再仅仅是为了挣钱,而是追求个人的自尊和价值。谁升起谁就是太阳,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的价值标准和精神取向。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业者的经历激励着志在创业的人们,蒙动的创业欲望使他们不甘寂寞,进行着各种创业尝试。因此,社会应为他们营造一个创业的天空,使他们施展才华,将创造力和技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并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文化竞争是未来经济竞争的重要手段,我国经济要想获得持续快速的发展必须营造中国特色的创业文化。传统经济时代,企业一般依靠自身的资源来建立优势,靠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创造企业的效益。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信息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使企业面临一个全新的竞争环境和经营形势,经济的发展主要靠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首要条件是文化的创新和观念的创新。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认为,管理关键在于文化,而举世闻名的硅谷的成功也根源于其特有的文化。安纳利·萨克森宁在其著作《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中分析指出,从地理位置上硅谷不如128公路地区,从人才上,硅谷也未必占有大的优势,但它却从小到大,成为高新技术开发区学习和模仿的样板,归根到底还是源于其所特有的文化,这种文化远比技术、资本和人才重要。所以,文化竞争是未来竞争的重要手段,谁拥有了文化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而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样也要依赖于其特有文化优势,也就是根植社会文化土壤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文化。

(三)解决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样需要营造中国特色的创业文化。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创新能力较低、企业家短缺、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不高以及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还未能培育起与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新的价值观念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创建一个鼓励创新和创业、容忍失败、勇于承担风险的文化机制。

三、影响创业文化形成的因素分析

创业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内容与形式都受到一定时代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民族传统、文化风尚的制约,同时也受人们特别是创业者的文化素质的影响。在这些影响因素中,有积极的、正向的,也有消极的、反向的。

(一)市场经济观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经济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如竞争观念、时机观念、创新观念、质量观念、雇佣观念、法制观念、资本观念和风险意识等已经为人们逐步接受,这是创业文化培育的重要基础。但是与市场竞争相伴的一些现象,如拜金主义、不正当竞争等,对创业文化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二)创业以及新创企业的兴起。传统的观念或经济学中的主流观点认为,大企业创造了整个社会中绝大多数的就业机会、产品和服务,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社会福利的主要来源。但许多研究已经表明,新创企业和小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提供了大部分的就业机会。以美国为例,1980年以来,小企业和创业者每年创造了70%以上的新就业机会和70%以上的新产品和服务。同时,创业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绝不仅仅局限于提高人均产出与人均收入水平,更重要的是,创业还促进新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形成,让更多的人来参与经济发展的过程和获得相应的回报。因此,创业者和创业企业的增多以及创业对就业以及国民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将会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创业的关注,是推动创业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

(三)世界各国创业文化。20世纪80年代,创业首先在欧美等一些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受到政府的关注和民众的推崇。创业文化虽然由于文化背景和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不同,不同国家的创业文化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它作为一种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意识形态,也必然有其共同性的一面。积极学习、借鉴和吸收国外创业文化中的优秀和合理的成

分,使我国的创业文化突破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局限,应当而且必然成为我国创业文化构建的一条重要途径。如,企业家精神,鼓励创新,鼓励承担风险,容忍失败,鼓励人才流动等。这些内容我们都应该积极借鉴和吸收,但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改造。

(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汇了儒学、佛学、道学和诸子百家以及近代的外来思潮,形成了博大精深、影响深远的民族传统文化。其中的精华与糟粕都会对我国的创业文化产生影响。许多优秀的成分,如积极关心、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入世思想,讲求仁、义、理、智、信的道德观念,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全局意识,和为贵的团结精神等,都可成为我国创业文化可以汲取的源泉,以进一步丰富我国创业文化的内涵和民族特色。

(五)我国的创业文化传统。近代中国形成了以自强、自立、爱国为价值去向的民族资本主义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形成了以民主管理、科学管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价值取向的创业文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倡导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今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的64字创业方针。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的创业文化的重要理论和思想来源。

(六)传统的计划经济思想。传统的计划经济在我国运行了几十年,经济体制、文化意识、思想观念等许多方面都打下了极深的烙印,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消除。这些思想对我国的创业文化也会产生难以克服的影响。

四、中国特色创业文化基本结构及内容

创业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既不同于创新文化,也不同于企业文化。但一些文化特别是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也适用于创业文化。

(一)创业文化的基本结构

创业文化从结构上可以分为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四个层次。

1、创业文化的物质层,即创业物质文化。这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研究对象的表层的创业文化,是由政府或有关组织为鼓励和推进创业而建立的各种物质设施构成的有形的器物文化。比如,美国的硅谷,我国政府建立的53个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一些重点大学为大学生设立的创业园区、各级地方政府为吸引留学人员设立的归国人员创业园区、各地成立的创业中心等。

2、创业文化的行为层,即创业行为文化。如果说,物质文化是创业文化的最外层,行为文化可以称为幔层或浅层的创业文化,是为推动创业而开展创业宣传、创业教育活动以及创业行为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创业精神、创业哲学和创业价值观的动态体现。

3、创业文化的制度层,也即创业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创业机制、创业组织和创业管理制度三个主要方面。创业机制是指为推进创业而建立的机构、系统和制度以及各因素、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创业驱动机制、创业决策机制、创业管理机制和创业者收获机制。创业组织是创业文化的主要载体,包括创业管理机构、新创企业以及虚拟创业企业等。创业管理制度是为规范创业行为而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等,如国家创新、创业的管理制度,与创业相关的经济法律制度,风险管理制度,包括二板市场在内的健全的证券管理制度等。

4、创业文化的精神层,即创业精神文化。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在整个创业文化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创业精神文化是指受一定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价值观念,包括创业精神、创业哲学和创业价值观念等。创业精神反映了创业者应具备的一种内心态度、意志状态和思想境界,构成了创业文化的基石。

创业哲学反映了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处理人与人、人与物关系上形成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创业价值观是指创业者追求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

(二)中国特色创业文化的基本内容

确立创业文化基本内容,应充分认识到我国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把先进性要求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应该根据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和市场经济的需求,通过与国外创业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创业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断交流、吸收和融合,在借鉴中发展,在碰撞中整合,形成中国特色的创业文化。创业文化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作为创业文化的内涵,表现为对创业者的重视,尊重创业者的个性,尊重创业者的个人选择,在尊重人、关心人的基础上注意创业者和创业团队在情感、行为、人生理想和生活价值上的个性培养,充分体现个人的自我实现和社会需求的统一,为创业提供一个宽广的空间。同时,创业虽然包含着个人奋斗的成分,但创业的成功又决不仅仅是个人奋斗的结果。一个新创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创业团队来共同努力。创业团队并不一定是某种固定的组织结构,与非正式群体也不完全相同,代表了一种人才聚集、共生与发挥作用的方式。通过大力培植和强化创业团队共同的价值观念,造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创业团队成为一个精诚合作、亲密无间的群体。

2、倡导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即企业家所独有的与众不同的素质和品格,代表着一种适应市场挑战不断进行创新活动的品质,是当代中国最为稀缺的资源,是中国最严重最突出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最难克服的一种对经济发展造成障碍的瓶颈因素。它表现为热情、坚韧、将工作视为乐趣的工作态度,永不枯竭的旺盛的与市场对手不懈斗争的欲望,对利润的永不疲倦的渴望与追逐,具有极强的创造性和适应性,拥有个人权威,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甘冒风险,甚至还包括一整套与市场经济原则相匹配的伦理道德体系等。

3、容错机制。为促进创业活动的开展,应该营造一个敢于冒险、理解冒险、支持冒险、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当创业者不顾一切进行创业时,他需要支持和理解。在宽容进取的文化氛围里,人们容忍失败,欣赏一往无前的精神,但不原谅沮丧、唾弃偶遇失利就偃旗息鼓的懦夫。因为他们相信今天的失败有可能是明天更大成功的起点。现在,已有不少新创企业鼓励员工在创新中犯错误,有一家软件公司甚至规定员工每天至少要犯10个错误。如果你每天没有犯下这么多的错误,说明你工作还不够努力。这样,人们能容忍和原谅别人的错误,只要他曾经奋斗过,而且现在还在奋斗。所以只要有信心和勇气,不想虚度年华,碌碌无为,谁都会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即使失败了,自己也可以从挫折中接受教训,也能从失败中爬起来。

4、鼓励人才流动。人才流动是由人才密集性和知识密集性的特点所决定的。如果一个企业内部缺少新的激励,决策迟缓,效能降低,组织渐趋老化,此时人才就要流动。因此,人才流动是必然的,人才稳定则是相对的,暂时的。人才流动可以使大公司衍生出许多小公司,实际上起到了技术种子的作用,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同时大公司与小公司之间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合作关系,加速了知识和技术传播速度,并且小公司为大公司提供配套服务,进而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因此,在创业文化的氛围里,人们将忠诚的内涵扩大了,把原来对企业的忠诚变成对产业的忠诚。有人估计硅谷每年调换工作的人数占雇员总数的50%,在科技人员和经理阶层中,流动比例大约在30%左右。人才流动应该成为一个人人都能理解和接受的观念,工作的高流动率甚至应该受到公司的鼓励。

5、竞争合作。鼓励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员工之间展开竞争,发挥企业和个人的创造力和潜力,使企业的成长与员工创造力同步成长。企业之间和员工之间乐于合作,不是把竞争对手视为敌人,而是促进产业发展进步的合作伙伴。所以当一个企业遇到技术问题时可以向竞争对手求助,而竞争对手也非常乐于提供帮助,因为它们知道自己遇到问题时也会

得到对方的帮助。

6、开放式的生产结构。开放式的生产结构可以为新创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有利于新创企业生存和发展。新创企业应当借助于多样化的产品结构和开放性的生产结构将自己企业生产经营的特色充分表现出来,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富于个性的形象。

四、培育中国特色创业文化途径和方法

前已述及,创业文化不可能简单复制,因为各国创业文化是与其所特有的制度,文化传统以及民族特色结合在一起的。比如,硅谷文化模式常常被视为创业文化的典范,学习效仿者颇多,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的高新区获得硅谷同样的成功。因此,创建中国特色的创业文化应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培育创业文化与建立创业机制相结合。应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要求,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和具体情况,通过有步骤地引进国外一些成功的做法,边运用,边改进,边创造,逐步建立一个既有强大的动力、又有很强平衡约束力的健康、稳定发展的创业机制。建立包括鼓励和保护创新思想、财税上对创新和创业的扶持、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在内的创业驱动机制,建立包括创业项目筛选、评价和决策在内的创业决策机制,建立包括创业评价办法、多重激励措施、既有动力又有约束力的创业管理机制,建立和健全包括多种创业者收获企业创造的价值途径的创业者收获机制。建立创业机制会极大地促进创业文化的形成。

(二)培育创业文化与培养大批优秀的创业者和企业家相结合。创业者和企业家是推动自主创业和虚拟创业活动的重要力量,是创业活动的核心,在创业文化培育中起着示范、引导、凝聚和传播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因此,应该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优良的思想、文化、技术和管理素质,具有冒险精神、开拓创新意识的创业者和企业家队伍,才能加快创业文化生成、发育升华和丰富的进程,才能使形成的创业文化产生应有的导向、激励和辐射作用,进而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对整个社会产生良性影响。

(三)培育创业文化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相结合。创业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它的形成有赖于人们的广泛认同,有赖于人们的努力践行。因此,应该努力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逐步发挥人们在创业文化培育中主体作用。特别是,创业者需要较高的认知特征、心理素质,如成功的信念、坚韧的毅力、积极的竞争精神、周密的工作作风、强烈的危机意识、优良的心理品质、广博的知识素养、健康的体魄以及旺盛的精力等。这些素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创业者的努力学习和实践磨练逐步提高的。

(四)培育创业文化与能力建设相结合。创业需要具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创业能力结构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个体的创业能力和群体的创业能力。个体的创业能力主要取决于创业者的素质,包括创新能力、策划能力、组织能力、指挥能力、控制能力、协调能力、理性认识能力以及综合感知能力等。决定群体创业能力优劣的,除了创业团队的个体创业能力外,还取决于创业团队的人员数目、各专业人才群体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不断地提高创业能力、优化创业能力结构,对于推进创业和创业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培育创业文化与创业园区建设相结合。培育创业文化,应积极创办创业园区,使其成为创新者和创业者的乐园。尽管我国的不少高新技术开发区设立了创业园区,也有一些专为在校学生设立了创业园区,其政策环境、制度环境等都有了较大改善,但是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整体创新、创业能力较低,研究与开发经费不足,分布不合理,企业创新人才和企业家短缺以及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仍有待提高,缺乏活力等。国家应该为创业园区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促进创业园区尽快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杰弗里·蒂蒙斯.创业者[M].华夏出版社,2002.2、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商务印书馆,1991.

3、安纳利·萨克森宁.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和竞争[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4、魏杰.中国企业二次创业[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5、盖文启等.从硅谷的成功看中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

1999(12).6、包玉泽.从硅谷到光谷之路[J].湖北社会科学,2000(10).

7、张学忠等.我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培育[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

(3).8、迈克尔·茨威尔.创造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M].华夏出版社,2002.

9、雷德森等.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探索[M].人民出版社,1995.10、G.Tomas & M.Hult.Cultural Competitiveness in Global Sourcing[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2(31).

11、George G.daly.Entrepreneurship and Business Culture in Japan and the U.S[J].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1998(10).Constructing Entrepreneurial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ang Yanrong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 Zhengzhou, 450008)

Abstract: Entrepreneurial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cludes 5 parts: entrepreneurship, assuming risk, tolerating failure, encouraging person flowing, and taking initiative entrepreneurship. constructing entrepreneurial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a important directionofmanagement in the age of knowledge economy .This paper raisesthe methods andways of constructingEntrepreneurial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itaffect factors .

Key words: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ial cultur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作者简介

王延荣(1964—),男,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经济管理系主任、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在读博士。

联系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20号

邮政编码:450008

电话:(0371)5790223(O) (0371)5727130(H)

传真:(0371)579022390(兼)

E-mail:wyr@ncwu.edu.cn ,

第五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在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我们正确把握和认真处理现代性和传统性的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本,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文化,进一步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积极的有益的思想。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而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研究生,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过程中,尤其应该关注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问题。具体说,也就是如何认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处理。

伴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和平崛起,文化越来越成为中国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当代中国的经济实力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文化软实力却远不及经济的增长速度,而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资源,对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本质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都是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从国内形势看,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完善时期,一些落后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依然存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打造,强势文化属性的提出必将对人们的价值观念造成深远的影响。中国的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使西方的各种后现代文化思潮、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大量涌入并深刻改变着中国社会的文化构成;同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社会提供的文化产品数量与质量存在着诸多矛盾;而文化领域高端人才的匮乏也难以对文化的规律性研究;相当多的执政官员对文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够,使得文化体制改革任重道远。从国际形势看,强势经济带来了强势的文化、经济一体化的使文化呈现一体化的趋势并力图促进文化的一体化,可以说,当代世界严峻的文化形势对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冲击。面对国际国内形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课题的提出尤为关键。

文化是在现代性与传统性的矛盾中产生和发展的。现实中,如果不顾及到现代性和传统性之间在价值取向或价值目标上的一致性和殊异性,那么,在文化选择上就会出现两种极端或偏差。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源远流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文化的某个阶段。有一种理解,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国古代的文化。这是不全面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相对于当下现实的文化而言的。我们理解的传统文化,除了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之外,还应包括“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革命传统文化,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文化。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同时,在这些丰富的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优良传统,也有糟粕、不良传统,而事实上精华与糟粕、优良传统与不良传统往往交错在一起,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建设和发展当代中国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那么究竟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呢? 在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 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但对于这些古文化, 我们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 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这是毛主席的观点,仍然适用于我们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中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 这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地继承的方针仍然是正确的。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些年来由于西方文化和西方生活方式的冲击, 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整个中国历史传统在许多人心目中日益淡薄, 有的人甚至耻为中国人。有鉴于此, 近年来党和政府加强了全民的爱国主义教育, 号召和支持文化界整理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这是完全正确的。但这决不是要把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 而是对传统文化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使传统文化的精华更充分地融人中国现代文化之中, 这也是对批判地继承方针的真正贯彻。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将有机地融入中国现代文化之中, 而且将融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不仅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并行的开拓过程,更是一个培植文化土壤与引进具有生命力的希望种子的培育过程,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其最新成果,我们应该认真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即是文化系统价值体系的构建。历史的实践的时代的发展表明,我们需要正确把握和认真处理现代性和传统性的关系,批判地继承是对传统文化唯一正确的态度, 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真正做到弘扬优秀传统,吸纳现代文明,彰显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1]黄楠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J],探讨与争鸣

[3]李冬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文化背景、历史进程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

上一篇:挖机买卖合同范文下一篇:乌鲁木齐资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