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病的一般防护方法

2022-10-16

第一篇:尘肺病的一般防护方法

尘肺病的预防

一、什么是尘肺病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它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不仅患病人数多,而且危害大,是严重致劳动能力降低、致残和影响寿命的疾病,对此病世界上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我国目前法定职业病中有13种尘肺病,在我市以煤工尘肺、硅肺多见。矿山开采、陶瓷生产、机械制造等行业和工种易患尘肺病。

尘肺病按照病情发展、严重程度,分为Ⅰ、Ⅱ、Ⅲ三期。其普遍症状是胸闷、胸痛、气短、咳嗽、全身无力,重者丧失劳动能力,病人由于呼吸系统防御功能受损,常发生多种并发症,如呼吸系统感染、肺结核、肺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及呼吸衰竭等。

二、怎样预防尘肺病

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或降低粉尘危害,是预防尘肺病最根本的措施。

(1)设计时应当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或者控制生产过程中粉尘的产生;

(2)凡能产生粉尘的设备均应当尽可能密闭,并与局部抽出式机械通风相结合,防止粉尘外逸。

(3)产生粉尘的生产过程,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措施;

(4)对于放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该考虑湿式作业。

(5)存在粉尘危害的作业场所应该为工人佩戴防尘护具等个人防护用品。

三、粉尘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1、上岗前体检可以发现劳动者有无从事粉尘作业的职业禁忌症,源头上预防尘肺病的发生。

2、在岗体检除可发现职业禁忌症外,还可早期发现尘肺病病人或疑似尘肺病病人,使其及早脱离粉尘作业环境,以延缓尘肺病的进展。

3、离岗时健康检查主要目的是确定劳动者在停止接触粉尘时的健康状况。

4、如果在职业健康检查过程中,发现疑似尘肺病人,应当及时到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申请尘肺病诊断,使尘肺病患者及时得到确诊,职业病患者应该调离原工作岗位,安排合理的治疗或疗养。

第二篇:煤矿职工尘肺病的预防

1 煤矿粉尘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如采掘作业、钻眼作业、顶板管理等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矿尘,给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矿工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为最大限度的降低采掘工作面及其它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保障全矿井下工人的身心健康和矿井安全生产,就必须采取综合的防尘措施,即各个生产环节时都实施有效的防尘措施。目前,我国煤矿综合防尘措施主要包括通风除尘、湿式作业、净化风流和个体防护等。 1.1 通风除尘

通风除尘是在机械或自然动力的作用下,将地面新鲜的空气连续地供给作业点,稀释并排除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调节矿内气候条件,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一般来说,掘进工作面的最优风速为0.4-0.7m/s,机械化采煤工作面为1.5-2.5m/s。 1.1.1 通风除尘系统

由吸尘罩、除尘器、风管和风机组成的系统称为通风除尘系统,如左图所示。但是,由于尘源情况和所选用的除尘设备不同,并不是每个系统都必须包括这些设备。例如直接从工业窑炉内抽出烟气,可以没有吸尘罩;当在尘源处就地设置除尘机组时,净化后气体直接排入室内,可以不要风管;当利用热压排出热烟气和利用工艺设备的余压排气时,可以不设风机。但当排出气体的粉尘浓度超过排放标准时,都应设有除尘器。

1.1.2

通风除尘系统的形式 通常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就地式。就地式通风除尘系统是将除尘器或除尘机组直接设置在产尘设备上,就地捕集和回收粉尘。2.分散式。分散式通风除尘系统是将一个或数个产尘点作办—个系统,除尘器和风机安装在产尘设备附近,一般由生产操作工人看管,不设专人管理。3.集中式。集中式通风除尘系统是将多个产尘点或整个车间甚至全厂的产尘点全部集中为一个系统,设专门除尘室,由专人负责管理。

3.1.3 通风除尘系统的划分原则

通风除尘系统的划分应根据生产设备和配置、工艺流程等具体条件,按下列原则确定:1.在同一生产工序中,同时操作并且产生同种粉尘的设备和产尘点,可以合为一个通风除尘系统。2.对于同时操作但产生不同种类粉尘的设备和产尘点,一般也不宜合为一个系统。如果生产工艺允许不同种类粉尘可以混合回收处理,则可以将其合为一个系统。 1.2 湿式作业

湿式作业是利用水或其他液体,使之与尘粒相接触而捕集粉尘的方法,它是煤矿综合防尘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除缺水和严寒地区外,一般煤矿应用较为广泛。湿式作业主要包括煤层注水、喷雾降尘、水封爆破和水炮泥等防尘措施。 1.2.1 煤层注水

煤层注水就是回采前预先注水湿润煤体,从源头处减少和抑制尘源的产生,这种措施一般可降低矿尘浓度60-90%,是减少粉尘产生量的最积极、最有效方法之一。在注水时添加湿润剂等,可进一步提高降尘效果。 1.2.2

喷雾降尘

喷雾降尘是将压力水通过喷雾器,在旋转或冲击的作用下,使水流雾化成细微的水滴喷射与空气中,根据喷雾地点不同,可分为掘进机喷雾洒水、采煤机喷雾洒水、综放工作面喷雾洒水、转载点喷雾、回风巷喷雾及其他地点喷雾。 1.2.3 水炮泥

水炮泥是将装水的塑料袋代替一部分炮泥,填于炮眼内,爆破时水袋破裂,水在高温高压下汽化,与尘粒凝结,达到降尘的目的。 1.2.4 水封爆破

水封爆破是将炮眼的炸药先用一小段炮泥填好,然后再给炮眼口填一小段炮泥,填好两端炮泥之间的空间,插入细注水管注水,注满后抽出注水管,并将炮泥上的小孔堵塞,这样就可以减少爆破时的产尘量。 1.3 净化风流

净化风流是使井巷中含尘的空气通过一定的设施或设备将矿尘捕获的技术措施。目前使用较多的是水幕和湿式除尘装置。 1.3.1 水幕净化风流

水幕是在敷设于巷道顶部或两帮的水管上间隔地安上数个喷雾器喷雾形成的。喷雾器的布置应以水幕布满巷道断面尽可能靠近尘源为原则,如主要进风风巷、采区回风巷、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刮板机转载点和装载点设置光电、声控自动喷雾水幕。水幕的控制方式可根据巷道条件,选用光电式,触控式或各种机械传动的控制方式。选用的原则是既经济合理又安全可靠。 1.3.2 湿式除尘装置

所谓除尘装置(或除尘器)是指把气流或空气中含有固体粒子分离并捕集起来的装置,又称集尘器或捕尘器。除尘器根据是否利用水或其他液体分为干式和湿式两大类。煤矿一般采用湿式除尘器,利用作用在煤尘上的重力、惯性力、离心力、扩散粘附力及电磁力等把气流或空气中含有的固体粒子分离并捕集起来以达到净化风流的作用。目前常用的除尘器有SCF系列除尘风机,KgC系列掘进机除尘器,TC系列掘进机除尘器,mAD系列风流净化器及奥地利Am-50型掘进机除尘设备,德国SRm-330掘进除尘设备等。 1.4 个体防护

个体防护是指通过佩戴各种防护面具以减少吸入人体粉尘的最后一道措施。在井下综放面、掘进面产尘浓度高的地方,尽管采取了上述防尘措施,但还有一些未被捕获的细小煤尘弥留在作业空间内,为了阻止这部分煤尘吸入人体,必须进行个体防护。目前个体防护的主要措施有防尘口罩和防尘帽。 1.4.1 防尘口罩

矿井要求所有接触粉尘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尘口罩,对防尘口罩的基本要求是:阻尘率高,呼吸阻力和有害空间小,佩戴舒适,不妨碍视野,普通纱布口罩阻尘率低,呼吸阻力大,潮湿后有不舒适的感觉,应避免使用。 1.4.2 防尘帽

防尘帽防尘帽(气流式防尘安全帽的简称)也称气流式防尘头盔。矿工戴上它,能呼吸到经过两次过滤后的空气。 1.5 其它防范措施

除了采取上述技术措施之外,我们还注意做好以下工作:(1)要求煤矿各级领导、各部门都应关心和重视矿工的综合防尘工作。对综合防尘工作应用长远的眼光来对待,要认识到搞不好综合防尘工作的危害。要消除“生产是硬指标,防尘是软指标”的错误观念,切实把这项工作列人各级煤矿领导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综合防尘工作的领导与管理。(2)各生产矿井应成立通风防尘管理机构,树立通风安全管理人员的权威,使他们真正在通风防尘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3)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一步建立健全综合防尘责任制和相关的规章制度,积极宣传有关防尘的理论知识,使综合防尘工作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让广大矿工变“要我防尘”为“我要防尘,我懂防尘,我会防尘”。(4)各矿井要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加强日常综合防尘管理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有关奖惩制度。

第三篇:让阳光驱散尘肺病的阴霾

今天,当人们关注PM2.5等空气污染问题时,我们将视线更多投向因缺乏劳动保护导致的尘肺病人这一特殊群体。

如果问谁的呼吸最困难,尘肺病患者首当其冲。

日前,《半月谈》也把目光聚焦在尘肺病患者身上。有不少农民工在矿山工作,由于缺少必要的防护,很多人染上了尘肺病。近期有记者在鄂、陕两地秦巴山区采访时发现,为了治疗尘肺病,许多家庭花费了巨额的医疗费用,背上了不少债务,几乎陷入绝境。

根据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尘肺病患者的诊疗、康复等费用应由用人单位支付,同时患者还可以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如果用人单位依法为职工缴纳了工伤保险,则可以由用人单位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认定工伤后,患者将享受工伤待遇。可见,如果一切都处于法律所规定的应然状态,尘肺病患者确实能够实现病有所医。

然而,要达到这种应然状态,至少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患者要经有资质的医院诊断为职业病;二是用人单位承认劳动关系或者患者能够证明存在劳动关系;三是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了工伤保险或者在未缴纳相关保险时,有能力支付相关费用。

要做职业病诊断必须提供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但职业病危害接触史主要由用人单位掌握,无用人单位提供或用人单位不配合,患者将无法有效地维权。而作为尘肺病高发的农民工群体时常难以证明劳动关系,这似乎成了一个打不开的死结,也使得维权进入了死胡同。由此造成了尘肺病患者维权异常困难,甚至很多时候,即便法院判决了用人单位败诉,用人单位也早已无财产可供执行,判决成了一张白条。

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绝大部分地方都未将尘肺病纳入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范围,使患者失去了最后的保障。让人民病有所医,“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是实现幸福中国的最基本要求。因此,对于无法确认劳动关系、难以通过法律途径获得工伤赔偿的尘肺病农民工患者,国家有必要提供医疗、生活救助,将尘肺病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统筹范围内按比例报销,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降低其看病的“高门槛”。

还须指出的是,任何事后救济都难以弥补给职工造成的伤害。加强劳动保护,预防工伤事故、实现法律的应然状态、让法律更公平便捷地运行才是预防尘肺病发生、消除尘肺病维权难的根本之道。

首先,要实现经济的“绿色转型”,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各地应对污染企业设立红线,对之零容忍,只有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才能根治因环境带来的职业病。

其次,监管部门应化事后救济为事先审查,加强劳动市场管理,规范劳动合同和工伤保险运行,加大相关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迅速做出处理,以免再陷入恶性循环。

最后,《尘肺病防治条例》颁布至今已25年,已经不太适应现实的需要。比如说,该条例仅针对尘肺病防治作出规定,处罚措施没有具体细则,而处罚还需经当地政府同意。当地方政府与企业存在利益关系时,这显然不具备可操作性。因此,有必要通过修改该条例,使其跟上时代的发展。比如,应该对尘肺病诊断、鉴定、赔偿和治疗作出更为明确、便民的规定,也有必要探索“举证责任倒置”体系,由用人单位来证明为职工提供的工作条件不会造成某病。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全社会能够凝成实现“健康红利”的合力,阳光就能驱散尘肺病阴霾。

第四篇:尘肺病防治条例

尘肺病防治条例

(1987年12月3日国务院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护职工健康,消除粉尘危害,防止发生尘肺病,促进生产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所有有粉尘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

第三条 尘肺病系指在生产活动中吸入粉尘而发生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第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尘肺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在制定本地区国民经挤和社会发展计划时,要统筹安排尘肺病防治工作。

第五条 企业、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卫生等有关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所属企业的尘肺病防治规划,并督促其施行。

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必须指定专人负责乡镇企业尘肺病的防治工作,建立监督检查制度,交指导乡镇企业对尘肺病的防治工作。

第六条 企业、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尘肺病防治工作负有直接责任,应采取有效措施使本单位的粉尘作业场所达到国家卫生标准。

第二章 防 尘

第七条 凡有粉尘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应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和无尘或低尘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使作业场所粉尘浓度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第八条 尘肺病诊断标准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粉尘浓度卫生标准由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劳动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

尘肺病防治条例

第九条 防尘设施的鉴定和定型制度,由劳动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任何企业、事业单位除特殊情况外,末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停止运行或者拆除防尘设施。

第十条 防尘经费应当纳入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经费计划,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第十一条 严禁任何企业、事业单位将粉尘作业转嫁、外包或以联营的形式给没有防尘设施的乡镇、街道企业或个体工商户。

中、小学校各类校办的实习工厂或车间,禁止从事有粉尘的作业。

第十二条 职工使用的防止粉尘危害的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并教育职工按规定和要求使用。

对初次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由其所在单位进行防尘知识教育和考核,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粉尘作业。

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从事粉尘作业。

第十三条 新建、改建、扩建、续建有粉尘作业的工程项目,防尘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设计任务书,必须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审查同意后,方可施工,竣工验收,应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参加,凡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投产。

第十四条 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又末积极治理,严重影响职工安全健康时,职工有权拒绝操作。

第三章 监督和监测

第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对企业、事业单位的尘肺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

第十六条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卫生标准的监测;劳动部门负责劳动卫生工程技术标准的监测。

尘肺病防治条例

工会组织负责组织职工群众对本单位的尘肺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并教育职工遵守操作规程与防尘制度。

第十七条 凡有粉尘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定期测定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测尘结果必须向主管部门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报告,并定期向职工公布。

从事粉尘作业的单位必须建立测尘资料档案。

第十八条 卫生行政部门和劳动部门,要对从事粉尘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的测尘机构加强业务指导,并对测尘人员加强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

第四章 健康管理

第十九条 各企业、事业单位对新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对在职和离职的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检查的内容、期限和尘肺病诊断标准,按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职业病管理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贯彻执行职业病报告制度,按期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劳动部门、工会组织和本单位的主管部门报告职工尘肺病发生和死亡情况。

第二十一条 各企业、事业单位对己确诊为尘肺病的职工,必须调离粉尘作业岗位,并给予治疗或疗养。尘肺病患者的社会保险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章 奖励和处罚

第二十二条 对在尘肺病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其上级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第二十三条 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卫生行政部门和劳动部门,可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限期治理、罚款和停业整顿的处罚。但停业整顿的处罚,需经当地人民政府同意。

尘肺病防治条例

(一)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逾期不采取措施的;

(二)任意拆除防尘设施,致使粉尘危害严重的;

(三)挪用防尘措施经费的;

(四)工程设计和竣工验收末经卫生行政部门、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审查同意,擅自施工、投产的;

(五)将粉尘作业转嫁、外包或以联营的形式给没有防尘设施的乡镇、街道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

(六)不执行健康检查制度和测尘制度的;

(七)强令尘肺病患者继续从事粉尘作业的;

(八)假报测尘结果或尘肺病诊断结果的;

(九)安排末成年人从事粉尘作业的。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对处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理的部门的上级机关申请复议。但是,对停业整顿的决定应当立即执行。上级机关应当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答复。对答复不服的,可以在接到答复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五条 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和监督、监测人员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损失,情节轻微的,由其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造成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条例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劳动部门联合进行解释。

尘肺病防治条例

第二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的实施办法。

第五篇:尘肺病诊断若干问题探讨

周常喜

(娄底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17000)

作者简介:周常喜(1964~),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职业病防治工

作。

尘肺病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不仅患病人数多,而且危害大,是严重损害劳动者劳动能力、影响劳动者寿命的疾病,也是国家与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赔偿的主要职业病。尘肺病诊断技术性、政策性都很强。在实践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法律性、政策性和技术性难题,在此一并提出,与同行们探讨,以利尘肺诊断工作更加规范、统一。

1.尘肺病诊断机构

1.1 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诊断鉴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四条规定,申请从事尘肺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具备四个条件,但未对医疗卫生机构的性质(公立或私立、非营利或营利)作出明确规定。笔者认为,尘肺病的诊断是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尘肺病诊断机构应当具备公立、非营利性质。只有具备了公立、非营利性质,才能保证尘肺病诊断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

1.2 《办法》第十条规定,劳动者可以选择用人单位所在地或本人居住地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诊断,这是为方便和保障劳动者患职业病后能及时得到诊断,避免劳动者返乡后因经济条件限制不能返回原工作地进行诊断而做出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出现个别劳动者舍近求远、离开现工作居住地而回户籍所在地申请诊断,这浪费了人力、物力,也增大了诊断工作的难度。对此,《办

法》规定,居住地是指劳动者的经常居住地,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解释[1] ,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按该规定,劳动者如在打工返乡后一年内怀疑患尘肺病只能回用人单位所在地申请诊断,这似乎违背了尘肺诊断“及时、便民”的原则。笔者认为,尘肺病诊断既要方便劳动者,也要确保诊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于诊断机构的选择应以用人单位所在地和劳动者实际居住地为准。

1.3 关于用人单位所在地或本人居住地的行政区划,卫生部在批复湖北省卫生厅《关于对申请职业病诊断时诊断机构选择范围界定的请示》时明确[2],“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者居住地是指所在县及其县所在设区的市、自治区、及其市、州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内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县级、设区的市级和省级的任何医疗卫生机构。不包括横向跨县(区),跨设区的市(自治州)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职业病诊断机构”。如果用人单位所在县、市、省均有诊断机构,那么该用人单位的劳动者是否可选择任何一级诊断机构进行诊断,《办法》应予明确。

1.4卫生部文件强调[3][4],劳动者申请职业病诊断时应当如实提供既往诊断活动的资料。在没有新的证据资料时,不应重新申请诊断,某一诊断机构已作出职业病诊断的,在没有新的证据资料时,其他诊断机构不再进行重复诊断。如果劳动者不如实提供既往诊断活动资料,诊断机构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又做出了新的诊断,那该诊断结果是否合法、有效?

1.5尘肺病诊断中涉及晋级诊断的,卫生部在答复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异地职业病诊断有关问题的请示》时规定[5],原则上应当在原诊断机构进行诊断,对尘肺病诊断结论不服的,应当按照《办法》规定申请鉴定,而不宜寻求其他诊断机构再次诊断。若劳动者的居住地与原诊断机构所在地相隔甚远,笔者认为,

劳动者可到居住地诊断机构就近复查诊断,而不应舍近求远去原诊断机构复查。

2.尘肺病诊断申请的主体

《办法》似乎表明,只有劳动者才有资格申请尘肺病诊断,用人单位反而不能做为主体为劳动者申请诊断。《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这两个《办法》似有不一致之处。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情况下都是用人单位作为主体为劳动者申请诊断。

3. 尘肺病诊断中举证责任分配和资料的完整性

从《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看,职业病诊断中举证责任分配用的是“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举证责任的分配应当考虑其公平性。此条规定要求劳动者提供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显失公平,因为以上资料都在用人单位一方,尽管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有义务提供必要的资料,但前提是诊断机构有要求。所以劳动者能否顺利获取这些资料完全取决于用人单位的态度,这无形中增加了劳动者申请诊断的难度,劳动者的权益就很难得到保护和实现。

《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申请职业病诊断时应当提供五个方面的资料,但未明确资料不齐时是否能受理申请。在实际诊断工作中,不论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往往都不能提供五个方面齐全的资料。因此

,劳动者提交什么材料可以获得职业病诊断,是目前职业病诊断的棘手问题,也是如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关键问题。我市现行作法是,只要劳动者提供了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既往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等资料,即予以诊断,这也体现了国家保护广大农民工职业健康权利的重要理念。

4.受理告知义务

诊断机构收到劳动者的书面申请后,经审查符合要求者即予受理,并同时向申请者出具书面受理通知书,该受理通知书是否应同时给用人单位也送达一份,目前尚无统一规定。我市为利于劳动者诊断为尘肺病后索取经济赔偿,受理通知书同时由劳动者送达用人单位一份。

5.职业接触史

《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0-2002,以下简称《标准》)要求,尘肺病诊断应当依据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和技术质量合格的x射线胸片改变,结合临床表现和医学检查结果等资料,对照尘肺诊断标准片进行诊断。《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和有关机构应当按照诊断机构的要求,如实提供必要的资料,当用人单位不能提供或者不如实提供资料时,卫生部文件规定[4],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自述材料、相关人员证明材料,卫生监督机构或取得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提供的材料,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作出诊断。本市在开展个体私营煤炭企业劳动者尘肺病诊断时,要求劳动者出具两个职业史证明,一是乡(镇)或村里证明,二是两个以上同事的书面证明。提供了以上证明材料,即认为该劳动者生产性粉尘接触史“可靠”。如果劳动者在多个煤矿工作过,本市诊断机构只要求其提供最后工作单位的职业史证明材料。

6.动态观察胸片

尘肺X线改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动态系列胸片可为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因此,《标准》规定,只有一张胸片不宜作出确诊,但特殊情况,如确有把握排除其它疾病,亦可考虑作出诊断,此处的“动态系列”和“特殊情况”应予明确界定,间隔几个月可算动态,国有企业改制或破产算不算特殊情况?

7.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7.1 劳动者身份

劳动者诊断为尘肺病后,根据劳动鉴定结果即可按最低七级、最高二级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个别劳动者弄虚作假,欺骗诊断机构。劳动者申请职业病诊断时是否应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材料,《办法》未予明确。卫生部统一格式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也没有诸如身份证号码、粘贴近期像片等身份证明项目。我市疑似尘肺病复查胸片时,X线投照人员按程序核对受检者身份证和近期像片等,并在身份证明登记表上签字认可。我市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上也添加了身份证号码等内容。

7.2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上的“工作单位”指向不明确,是指引起劳动者患尘肺病的主要工作单位,还是《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三条所称的最后的用人单位。现行解释是劳动者申请尘肺病诊断时的工作单位,而不论其工作时间的长短,也不论其工作场所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申请诊断时单位已破产、已解聘而没有了工作单位,或者劳动者在多个单位工作过,或者现单位根本不存在任何职业病危害,那如何填写?劳动者申请诊断,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工伤保险待遇,因此,笔者认为应将“工作单位”改为最后用人单位,以利于保护职业病患者的职业健康权益。

7.3我国《职业病目录》将尘肺分为矽肺、煤工尘肺等13种,分类依据是劳动者吸入的生产性粉尘的性质。《标准》却未对尘肺病进行分类。事实上各类尘肺病在病理改变上都是引起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在X射线胸片表现上是不可能区分的。劳动者如果从事过掘进、采煤、运输等多个工种接触过多种粉尘,在不容易确定统计工种时,在分类可能引起纠纷时,能否不予分类而统称为尘肺病。

7.4尘肺病容易并发肺结核、肺感染、自发性气胸、肺气肿、肺心病以及肺通气功能障碍等,在进行尘肺病诊断时,上述并发症是否应该诊断,《办法》和《标准》均未予以明确。笔者认为,上述并发症是可治愈的,尘肺病是不可逆

转的,是终身的,因此,并发症和肺通气功能代偿状况在尘肺病诊断证明书上可以不必载明,而在尘肺病人致残能力鉴定时进行重点考虑。

7.5《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职业病责任裁决认定书,参照《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不服行政处罚决定时申请行政复议或是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5]。《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也应当标明对诊断结果有异议时申请鉴定的途径和期限,由于劳动者法律知识的缺乏,使得这一问题更显重要。

参考文献

[1]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通知.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1988.4.

[2]关于职业病诊断鉴定有关问题的批复.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监督发[2005]293号.

[3]关于对异地职业病诊断有关问题的批复.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法监发[2003]298号.

[4]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诊断鉴定管理工作的通知.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法监发[2003]350号.

[5]胡世杰.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几个有关问题的探讨. 实用预防医学,2005,32(2):53-54.

上一篇:产房院内感染控制制度下一篇:初二英语下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