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管控实施方案

2022-08-17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集团化管控实施方案》,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集团化管控实施方案

关于集团企业的管控模式与实施方案

关于集团的管控体系建设与实施方案

一、确定并建立集团的管控体系

建立集团对于财务管控,战略管控,运营管控的运营流程体系。通过总部对于下属的子公司、集团分支机构管理范围设定,对战略进行全集团的管理,尤其对财务进行严格管控,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集团今后产业群体和项目比较多,不是单纯在某个行业里面经营,是多元化经营,规模大,管控的程度最高,管理的内容要求最高,除了对重大的投资,对战略进行管理以外,还要对业务进行管理和干预。在集团制订管控体系的时候,除确定管控模式和内容以外,还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执行力度:

第一:在整个集团架构和组织范围之内,建立设定责权利管理分配体系,对于集团管控来说至关重要,将集团管控程度进行集权管理、适当分权,并明确集团职能部门、下属子分公司目标责任制,中高层目标责任人的职、责、权。

第二:责权利分配体系建立以后,进行整个集团业务流程的重新梳理和定位,通过明确、清晰、高效的运营管控体系实现集团集中管控。集团的管控模式和权利分配体系的建设,应将整个集团内不同的程度和不同的主体,权限分配,集团总部职能的定位,各个部门权限,总部的权利,子、分公司权利融合进去。这样建立起来的管控体系才会是完整、规范并保持高效运转的。

集团在进行集中、统

一、高效管控的时候要重新进行基础工作的梳理,包括对组织架构、职能管理部门设臵、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等等都必须进行统一整理并规范,将来总部集中管理起来才能进行查询,还应包含财务、原料保障供应,采购计划、业务资金计划及预算等等各个方面,达到集团开展一系列的管控工作,加强集团对各分公司事前、事中、事后的管控,实现集团一套总帐,总部可以随时通过平台任意查询财务信息,报表、明细帐,甚至原始单据,保障每个子、分公司行为更加规范。通过上述工作的加强管控第一实现集团财务管控。第二进行集团资产集中管理控制。第三是在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上面开展集团管理工作,第四是整个集团内部控制由企业内部统一开展,第五要统一分析和企业的绩效管理。第六实现人力资源管控,开展集中管控和集中管理。当然更重要的是建章立制,这样集团实行集中管理的时候,加上完整规范的各项制度相配套执行,就能保证集团高效的进行管理。除了对集团财务这个领域严加管控以外,人力资源的管控也是集团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人力资源必须充分保证资源供给,对集团现有的人进行有效的配臵,最终达到最好的业绩产出,这是管理总体目标。

1、具体实施措施

通过集团内部建立的一整套高效运营管控体系,加强内控和对风险的管理,对集团各职能部门,子分公司做到有效地监控管理,从整个业务运营流程帮助企业提高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效率,再将集团年度发展目标,经营计划逐步分解到各子分公司实施,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考核体系来监督职能部门和目标责任人,并保证执行到位。集团到年末即可实现内部控制的评级,以及对各子分公司的年度经营情况、指标、业绩做出考核,由各子、分公司提交年度报告上报给集团经营管理层或董事会,从而降低降低风险。

尤其是集团产业群体涉及到产、供、销、人、财、物等各生产经营活动方面,更要将原料保障供应、生产加工、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成为统一的高效的管理平台。实现企业年度经营计划以市场驱动的、计划与生产协调的控制管理体系,缩短产品加工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流动资金、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公司的长远发展目标提供现代化的管理体系与手段。通过各子分公司建立起有效、顺畅的沟通平台,将各职能部门、子分公司的信息上报到集团,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经营销售、生产、物料供应、库存、财务、成本等各方面的生产经营信息,使全公司信息和资料做到共享与优化利用,在经营决策过程中做到更及时、准确、方便,从而提高公司经营决策水平和决策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加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2、具体计划和目标 时间:xxxxxxxx 具体计划:

1、专职会议讨论通过集团管理架构设臵并明晰化,各职能管理部门(横向和纵向联系)及领导班子的责权利,导入目标管理,各目标责任人的岗位职责,做到定岗定责。

2、集团的管控体系建设,出台具体管理办法和一系列规章制度(出台规章制度汇编试行草案),开始打造完善的、规范的、高效的运营流程。

3、目的:使集团管理层全面熟悉企业业务和运营流程,保证集团高效、集中、统一管理。

二、集团战略规划的制定与执行

虽然公司已完成转型后的一些产业群体的项目定位,但更应该被看做是集团的二次创业,是一次新征程的开始和起点。但从目前集团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与经营、管理来看,近期发展规划和目标很是模糊,更别提集团中长期发展规划了。公司现有人员要么说不知道,要么能说个大概,公司很多人对集团今后的发展和方向都不清楚,也就无法描述集团的长远的发展愿景了。集团要想保持长远的核心竞争力,一定要在战略实施和执行力两个方面都做到位,在竞争中真正拉开距离,使得公司在今后的发展中起到更持久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集团虽确定全面进入农业、生物领域的决心和信心,也确定了主体产业和相关群体的项目定位,但在企业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发展速度要快,发展质量要高,发展规模要大,企业寿命要延长的条件下,除了企业的决策层要不断善于捕捉发展机遇,制定出好的战略之外,更重要的是具有实施这一战略的执行力,它是企业贯彻落实领导决策,及时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企业管理决策在实施过程中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1、 具体目标和计划: 时间:xxxxxxxxxx 具体计划:

完成集团短、中、长期战略规划,包括发展目标,经营、理念及愿景。我的建议是将之做成一本完整的图册,内容包括企业发展历程(简介),组织架构,董事长致辞,企业获得的荣誉和光环,集团覆盖的产业群体和规模以及子、分公司开展的业务和经营情况介绍,未来企业发展目标及愿景等。前期先完成500或1000册,以便对外宣传和开展业务所需。一旦集团完成产业群体(包括农业和生物产业)的布局及加工园区的建设后,在配上加工园区及办公设施等相关图片,那个时候就会成为一本完整的集团宣传图册。

目的:展示集团的企业文化、理念、愿景、风貌和概况,配合集团外部公共关系的开展、宣传和业务所需,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集团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也作为集团开展文化宣传和新员工入职,认识了解集团的培训资料之一,通过灌输和强化培训双重作用,进一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三、集团制度建设及员工行为规范

公司到现在新制订的规章制度汇编和绩效考核实施办法还没正式出台。无法明确我们工作的最基本要求,以及工作流程,更无法为个人的素质建设和提高作出指导,真正体现个人与公司共同发展的思想。无法做到有章可循,所以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集团作为一个新转型企业,并没有多么强的核心竞争力,其底蕴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董事长您在多年的经营中积累的社会资源,逐步形成的制度及建立在企业战略发展基础之上而形成的文化。但直到现在却还缺少可执行的制度或者不知道按什么样的流程操作的奇怪现象。针对公司的管理来说,要出台的制度不可谓不多,应该有员工应知应会的,也有经营管理类的。有些是对原有制度的修订或改进,有些则是针对工作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来制订的。出台制度,建立管理就是我们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有的是为了防微杜渐、规范员工行为的规范。其实更对员工有益,不因一时的过错违规,甚至无知而违法。有的是对经营和管理中发生的种种问题,进一步作出的修订,其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完善管理,用最少钱的更好地办事。有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双赢。而集团即将建立出台的《规章制度汇编》则是如何更有效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将企业和企业领导人文化深入贯彻到员工和客户心中的持续工作,全面塑造企业形象和品牌。

集团的定位和目的是做强做大,但随着规模日渐壮大,伴随着企业的各种相应问题也会产生。大家都明白,除了国有垄断性的特大性企业外,如今的市场很少有永远高速发展的行业,任何行业在经历高速发展和成长的初期后都将有一个平稳发展甚至瓶颈期。象IBM这些500强的百年企业都曾经历这些反复的瓶颈和转折期,通过自我调整而蜕变新生,从而得到更持久的发展。集团目前正经历这个痛苦的转型期,旧有的经营和管理模式需要与时俱进甚至打破,诚所谓艰难与机遇并存,改之恰是时候。想来董事长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明确2011年就是公司规范建设的一年,通过大量的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完善工作流程,为长远发展蓄力。这才是公司大力开展制度建设的目的所在。

不过在与同事交流和制度征求意见时,会听到这样的话:公司管理和制度不应太严格,否则会缺乏人性化管理。难道公司推行制度化管理就真的失掉了人性化管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公司规模还很小的时候,没有太多规矩,大家都是兄弟姐妹,有酒大家喝,有肉大家吃,同样发展的很好,而且公司内气氛和谐,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因为 “船小好掉头”,规矩少,改起来、执行起来容易,每个人的工作也有目共睹。这是基于一种感性上的认识,但我观点不同的是我是理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用理性的眼光看问题,而后者用感性来认识问题。当公司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只以“情”管理的人治已远远跟不上企业的发展要求,必须以“法”依法进行管理,来规范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员工的行为,增强员工的法律意识,促进员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习惯,使广大员工都具有开拓精神、奉献精神,为公司的可持续快速发展而努力工作,所以作为公司的制度建设就更应该具有前瞻性和长期性。所以我认为从现在就开始导入规范性的管理和培训,并逐步加强,不应该走一步算一步,到时再根据企业情况进行管理和培训。

当然,因集团正处于转型变革时期,实际情况不一,可能有些制度不尽合理,会让人产生要求过严、约束太厉的错觉,这些是可以改进的,却并非丧失了人性化管理。同时,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是高度和有机的结合与统一,并非割裂开来。一个谋求长远发展的企业,时刻会将员工当作企业最大的财富,鼓励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翁,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其制度会反映这点。集团经营理念首先就应该强调“以人为本”依法治企。

一个成功的企业,制度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逐步拟订、修订和完善并建立起来,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这个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没有止境。集团转型时间不长,离转型到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制度建设还只是启航。该怎样建立起有特色的制度并最终形成集团的企业文化,如何逐步渐进地推进制度建设,我想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时间:xxxxxxxx 具体计划:出台集团的规章制度汇编(试行草案)并开展培训,通过以下几点推进集团管理办法及运营流程,规章制度的学习和培训,通过学习和培训:

一是提高全体员工的认识,真正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制度绝不是今天制订了,就永远行之有效,更不能束之高阁。也不是任何一个职能部门按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而埋头苦干,闭门造车可行的,需要所有人积极参与,进言献策,共同建设方可完成。

二是坚持组织开展合理有效地制度培训。制订的公司规章制度不是仅仅半天或一天的培训就能让人清楚明了,绝无可能。因此,要有持久战的思想,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时机,坚持长期培训。培训要制订合理的计划,分清保密与非保密范畴,分清培训对象,培训要有心得,绝不可流于形式。

三是重点推行制度的执行与检查。制度重在执行,不然只是一纸空文,个别管理者擅自更改规章制度,制订自己规矩的事还会重演。这是每个部门必须做的事情,也是行政部门的工作重点,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集各相关部门,组成联合的制度检查小组,对相关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抽查评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违规的,严肃惩处,绝不姑息,保证制度的严肃性。

四是建立完善通畅的制度反馈和建议渠道。制度的建设是靠所有人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而修订完善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实践者——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在实践中及时发现制度的执行偏差,及时向主管者和制度的起草部门反馈意见,使之及时修正,与时俱进,更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一套好的制度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一套好的制度是规范企业管理的守护神,一套好的制度是提高企业效益的倍增器。制度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这需要集团全体员工高度重视并持之以恒的经营,使之日臻完善,促进企业走上健康、持久、快速发展之路。

四、生产、营销、财务部门管控体系建设

通过与财务、营销、生产负责人的交流和沟通,发现各部门负责人目前虽有一些工作思路,但都远还没达到具体实施的地步,可以说考虑的还不是太全面,无法将跨部门之间的管理、运营流程和相互协作完全体现出来。比如说,生产负责人仅只单方面考虑生产范围内的问题,但生产涉及到的很多问题跟财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原料供应、生产原材料、辅料、配件等物资的采购计划,进出库及单据审批,交接等诸多问题。生产出来后产品库存和出入库管理,物流体系建设等又跟财务和营销联系在一起。到目前为止,我还没见到几个部门联合在一起开始讨论并出台从原料收购、原料及物资、配件进、出入库管理;产品仓储、物流、收发货管理流程、资金使用计划上报审批流程及管理等运营流程。所以,应尽快将各部门负责人召集在一起开会,确定各部门的职责及管理流程,其中包括:原料采购,单据填写、收购资金支付(关于收购原料时现金支付的问题会在开会过程中详细说明,原料收购会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其目的是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人为因素操作)、进出库及库存管理等等,再将各部门的管理流程汇编连贯起来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其最终目的就是保证实现规范的、高效的管理。

五、营销部管理及相关工作严重滞后 通过与营销负责人的沟通和交流,发现营销管理工作严重滞后,到目前仅仅提交了一份最简单的营销方案,且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实施计划和工作开展计划,当然这跟公司在某些方面的工作有关联性。我认为,应该结合公司和营销部的实际情况,让营销工作尽快动起来,具体内容涉及到与营销策划合作单位的细节沟通和交流,这个过程不是通过一两次的接洽就能够达成合作的,必须在这个过程中对多家意向合作方提供的策划方案里面包含的,具体服务内容不断进行优化、比较,对各方提供的策划方案里关于产品包装、诉求点等进行深度研究并提出建设性意见,经过双方多次沟通交流才能完成最终的合作选定单位,在这个过程中

营销负责人对于公司今后的营销策略、渠道建设和管理会有更深的认识,对于营销工作也有更好的把控。

问题总结及建议:根据上述相关问题,我认为公司应尽快确定项目推进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工作,且有各项工作进展情况的时间计划表。通过开会将各目标责任人的工作具体化,做到明确分工,当然既有分工,也有相互协作。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做到有计划性,条理性和目的性,遇到需要公司解决的问题需尽快提出来,有专人负责协调解决。

第二篇:集团化财务管控思路

三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集团化财务管控思路

集团公司应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财务管控模式

采用战略型集约化财务管理模式: 含义:

优势:为实现集团整体的财务战略、财务政策与财务目标提供保证;促进全盘资金的监督、控制和合理、高效利用;便于对子公司、分支机构的监控,使得整个企业集团的经营活动得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二、财务管控范围

集团总部财务部是集团本部财务及控股子公司、各项目部的财务管理机构,包括三鼎织带集团、华鼎锦纶股份、各独立法人企业、各非法人在建项目及集团派出机构。

管控企业清单:共 家,

三、管理方式

实行财务人员委派制(制订实施细则),代表集团公司总部对子公司资本运营进行监督、指导,参与财务管理工作。

集团公司财务部对本部及下属财务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和考核,统一组织业务学习和培训。

外派财务负责人由集团统一委派和任免,其人事关系、工资在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70%与子公司30%共同考核。

建立一套监督和财务指标考核体系,确保子公司资本保值增值及财务指标的实现。 按照外派财务人员考核办法由集团总部定期对外派财务人员进行考核。 对织带集团财务总监进行委派和任免,其下属财务人员由其任免,考核参照集团公司规定制订实施细则。主要对财务指标考核

对集团公司直管子公司及外派项目部财务人员,在未正常经营(开业)前原则上不设专职财务人员,只设报帐员,会计职能由集团总部负责。全面预算管理。

四、控股集团财务管理制度

集团总部委派人员管理

一、集团公司总部向下属子公司委派的的关键财务人员(财务总监、财务主管),其人事关系与工资、福利待遇发放等均体现在集团总部,保持子公司财务人员的相对独立。

二、被委派人员系集团总部财务产权部的编制人员,参与子公司的经营决策,严格执行集团公司财务制度,并接受集团总部的考评。

三、被委派财务人员与子公司主管领导之间是行政隶属关系,同时拥有独立业务权力,子公司其他非委派财务人员的人事与工资关系、福利待遇等均体现在子公司。

委派人员的对应职责

在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方面,制定子公司的预算,制定子公司的资金计划。对子公司的资金、资产进行管理,从而加快资金、资产的运转,以提高资金、资产的使用效率。对子公司的成本、费用进行管理,控制成本费用支出,提高效益。对子公司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分析决策。

在集团公司财务监督方面,完善会计监督机制,依法组织开展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提高基础管理水平,支持所在单位其他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监督和参加所在单位资产营运、财务收支活动和执行国家及公司财经纪律情况,并对所在单位对外报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严重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承担相应责任。定期向委派部门报告所在单位财务收支情况、重大经营管理和违法、违纪事项。

财务委派人员的评估

集团总经理办公会是考核的领导机构,集团综合管理部是考核的组织机构,集团财务产权部和子公司总经理是财务委派人员的考核主体。

考评对象为所有财务委派人员。

考评内容包括任务绩效指标:包括关键业绩指标(定量)、工作目标设定指标(定性)、否定性指标,不同的考核指标权重不同。

考评周期,一般财务负责人进行考核,一般财务人员实行季度考核和考核。

考评方式,综合管理部下发考评表格,相应考评主体进行打分,汇总后形成综合的考评分数。

集团化公司财务管理思路

集团管理无论采取“集约化管理”还是“松散型管理”模式,对于其中的财务管理都属于重点予以考虑的内容,这是一个集团能否规模发展、稳健发展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集团财务管理主要分三种:集权式、分权式和介于集权和分权之间。我集团公司目前采用的是介于集权和分权之间的管理模式,即:集团对子公司的管理不采取“一刀切”办法,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实施。

一、 财务人员管理

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是加强集团公司管理的手段之一,是集团公司统一委派会计人员,并对委派人员的任免、调遣、考核、奖惩、工资和福利待遇进行统一管理的一种管理制度。集团公司为了加强集团对下属子公司的财务管理,确保各子公司的会计核算信息客观真实,强化对子公司有效监控,应对集团企业实行财务负责人委派制。

目前,我集团公司对于子公司财务人员实行的是委派制,子公司的财务主管实行双线管理、双线负责制。一方面要负责子公司内部所有的财务管理事务,协助负责人开展工作,参与本公司的重要决策;另一方面,也要对上级财务负责人负责,贯彻总部的有关政策,监督本公司的所有业务活动在可以控制和可行的范围之内。同时,负有向上级财务负责人报告本公司重大财务事项和重要经营管理活动的责任。

二、预算管理

集团化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集团价值最大化,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全面预算管理作为重要的管理控制手段必不可少。集团应根据战略目标的要求细化预算编制,明确预算执行责任,通过全面预算对资金管理、成本费用进行控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某种意义上讲,全面预算管理就是集团的财务战略,而财务战略也体现了集团的战略。

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是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沟通的平台、控制的标准、考核的依据,是推行子公司财务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具,也是促进子公司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在预算管理中,对子公司相关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总公司制定子公司的经营目标,建立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各项财务指标执行情况的评价体系,激励子公司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努力工作。

目前我集团公司预算的执行方法是:子公司根据自身发展规划及集团公司总体规划要求,10月份确定出子公司下目标、预算方案,先在子公司内部进行讨论,然后上报到集团公司审批,集团公司对子公司

目标预算召开质询会议,提出疑问及修改建议,子公司修改后重新审批,最终来确定子公司预算方案。

三、 资金管理

资金统一管理已经成为集团控制子公司最有利的工具之一,也越来越被重视,降低财务风险是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的。要做好集团化财务管理,集团公司首先要从资金管理入手,加强对控股子公司的资金监控,建立健全资金管理体系。至于资金集中管理,国内比较流行5种管理模式:拨付备用金、统收统支、资金结算中心、内部银行、财务公司,以上五种模式各有优缺,甚至可以组合一起使用。

目前,大部分集团公司对资金的管理模式是采用设立资金结算中心,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企业的资金得到充分利用,也有利于集团合理筹措资金,确保资金成本优化,以增加整体效益;另一方面对集团公司搞项目研发与投融资,以及监控资金的使用,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有利于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规避风险的能力与水平。

目前我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相对较为分散,在资金管理上表现为银行账户多头设立,子公司各自开立、管理账户,集团对子公司的资金收入、支出没有形成有效的控制。资金分散使集团对资金流过程中的控制脱节。另外集团内部资金没有统筹管理,会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不利于降低筹资成本,增加了公司经营风险。

四、 内部控制管理

建立完善集团整体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集团的法定义务,也是防止资产流失,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是为了保证集团经济活动正常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其中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有效实行财务控制的坚实基础,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集团公司应在遵循国家各项法律的前提下,充分结合集团管理要求和实际情况,健全各项财务制度,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各子公司也应根据集团财务管理的要求,从制度上规范管理。内部控制是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等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日常应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内审的作用不仅在于监督子公司的财务工作,同时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部门职能的效率,是监督、控制内部其它环节的重要手段。通过内部审计,能够及时发现子公司财务和经营中的问题并提出管理建议,以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目前我集团公司采取职能科室组成联合审核小组,通过对子公司的集中审核,帮助子公司找出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最终来提高子公司基础管理水平,以便达到集团公司效益稳步、健康、快速的发展。

五、 信息化管理

要做好企业集团集中化财务管理,必须提高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必须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实现集团各子公司、分公司之间财务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和及时性,提高财务活动的效率,降低内控制度实施的成本。

目前我集团公司采用的是用友财务管理软件,全集团所有会计账套都集中在一个数据库,通过一个数据库集中各子公司的所有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会计核算政策由集团公司统一制定。运用集团化的财务软件,实现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集中,可以更好地加强对子公司的监控,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结 论

集团财务管理日常应该遵循“优质服务、有效监督”的财务工作原则,将财务监督融于日常服务之中,在强化财务管理监督职能的同时强调财务服务的职能。同时要加强财务人员的管理,对在岗的财会人员进行定期的法规政策培训和继续在教育等方式,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以便提高财务团队建设的整体水平。

财务管理很重要一条,我们要把它转型为六个方面,第一要有业务整合,不能纯粹财务归财务,第二要有战略整合,第三要有资金,第四价值管理,第五成本管理,第六流程与系统

第三篇:“集团管控”浅谈

近年来,“集团管控”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和咨询界十分热门的概念。几乎每个高速成长的民营或国有企业在遇到发展瓶颈,借助管理咨询改进企业管理的过程中, 往往首先从集团管控入手。关于集团管控的概念范畴,咨询行业和理论界也在不断进行争论。以下通过部分企业案例对集团管控的主要概念与体系建设做一粗线探 讨。

一、什么是集团管控?

“集团管控”是企业发展到集团阶段(多元化、跨地域、复杂系统),对集团总部及下属公司在战略定位、公司治理、管控模式、组织结构、管理权限、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设计、管理与控制的系统工程。

集团管控体系需要经过方案设计、实施、完善等几个阶段。

二、为什么需要设计、实施并不断改进集团管控体系?

企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经常面临一系列挑战,诸如:

1.母公司与子公司在法律上是相互独立的法人实体。集团对子公司的管理,一般无法直接进行管理,需要通过资本,控制与协调等手段进行

例如:2008年第三财季,联想电脑集团出现连续三个季度亏损。柳传志复出重新担任联想电脑董事局主席,杨元庆改任CEO,直接推动联想电脑经营,于2009第三季度恢复盈利。而此前,联想于2005年由DELL挖来的前任CEO阿梅里奥,没能帮助联想实现盈利。

2.集团组织跨区域,组织复杂程度增加。对下属公司是集权还是放权?控制的程度如何?

例如:民营企业S集团1999年由工业建筑起家,2005年进入汽车零部件制造业,2007年开始涉足房地产。直到2009年,谁来担任建筑公司总经理, 一直成为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原因就在于企业创始人同时担任集团总裁,建筑公司总经理以及最大项目的项目经理。企业无法在企业创始人所熟悉的建筑业务上在放 权的同时进行有效控制。

如果企业过度集权,将无法有效培育子公司对市场的敏感和反应速度。由于历史原因,很多民营企业销售往往掌握在企业老板一人手中。长期的集权使得企业成为“只有一个超级销售”的公司。成长为集团后,培养经营团队一直成为企业的困扰。

而当企业过度分权,就会出现各自为政,无法实现协同效应。例如,航天机械研究院在改革开发之后,陆续成立了80多个子公司。涉及有限责任公司、集体所有 制、全资、控股、上市等不同体制,业务范围包括煤化工、新材料,风能、稀土电机研究、无纺布、汽车部件、航天特种技术、卫星经营等不同领域。分布在北京, 南通,内蒙,辽宁,江苏,兰州等地。研究院对子公司的管理包括:任命总经理,业绩考核(述职)。多数子公司没有设立董事会。 由于管控薄弱,研究院对子公司的战略与业务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等均处于基本失控状态。 管控不到位,极易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例如,2004年12月1日中国航油(新加坡)发布消息:公司因石油衍生产品交易,总计亏损5.5亿美元。其原因就在于从2004年起,陈久霖掌控的中航油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擅自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最终导致巨额亏损。 又如,1995年2月26日,有200多年历史的巴林银行从历史舞台上黯然退场。其罪魁祸首是该银行的交易员尼克?里森。尼克?李森(Nick Leeson)在衍生性金融商品超额交易,投机失败,导致损失14亿美元。

还有:著名国有药业巨头三九集团,其创始人赵新先一人身兼四职。三九集团2001年8月爆发首次危机,导致证监会对三九医药通报批评,披露控股股东占用上 市公司资金25亿元。2003年,三九集团再陷债务危机, “三九系”整体银行债务高达98亿元。2004年,赵新先被免职。

3.业务多元化

随着业务的成长与扩张,企业往往不满足于单一业务,会通过纵向、横向一体化等方式,进入新的相关或非相关领域,发展新的核心业务。例如,大唐国际发电股份公司,从初创时的

6-7个下属公司发展到160个企业,涉及煤化工,铁路,港口等。

又如,从20世纪90年代,种子及转基因生物技术,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增长中的关键因素。居于领导地位的跨国化工公司,如杜邦、孟山都、先正达等,通过并 购,成为既有先进的种子繁育,转基因生物工程技术,同时拥有强大的作物保护产品的公司,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其在农业领域的领导地位。

4.企业文化多元化

随着企业成长,员工来源于构成日趋复杂,存在地域、民族和文化等差异。无论西方的跨国公司及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均面临此项挑战。对此,跨国公司很早就采用 了“人才本地化”的政策。欧美跨国企业中很多关键岗位由本地化的人才担任。其中,原微软中国总裁唐骏,谷歌中国总裁李开复等都是人才本地化的典型代表。

5.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信息技术及应用上存在差异,无法在整个集团内实现无缝沟通

例如:S集团下属汽车部件公司的ERP项目,2006年开始建设,直到2009年都没能投入运行,子公司和集团总部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生产运营数据。

6.管理流程局部化

在很多集团中,下属企业只注重局部业务流程,缺乏全局眼光

7.集团总部没有明确战略,定位不清、角色“错位”

集团仅成为某个专项服务提供者。例如,主要为子公司融资服务。很多民营企业中有着“7个瓶子八个盖”的说法,就是指集团总部花费大量精力为子公司提供融资服务,而对集团整体及分子公司的发展战略,则十分模糊。

8.管控模式不清楚

每次S集团下属子公司召开月度经营例会时,集团总部都要派高管及外部邀请的运营专家参会。例会上,专家及集团高管直接听取子公司中层管理人员汇报,打乱子公司的管理程序,对子公司总经理的积极性造成了伤害。

9.子公司“诸侯化与内部人控制”

廊坊JT集团,经营业务为电子产品、汽车销售与服务以及房地产。2007年开始建设4S店。先后投资了起亚和东风本田2个4S店。由于引进了汽车行业人 才,两个店的经营业绩在廊坊乃至整个河北省都居于领先地位,甚至超过某些北京的4S店。该企业在规划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邀请了包括麦肯锡在内的十几家管理 咨询公司,期望为期提供“管理者品行测评”方法,实际上也是面临建立管控体系,以保证对新店有效进行控制,以避免出现“管理人品行风险”。

反之,2008年在长三角崛起的化妆品连锁经营机构歌诗玛,短短的1年时间里就在江浙地区快速发展了50个分店,并计划在未来的2年中将分店数量发展到200个。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该企业成立之初,就对如何采用ERP等手段实行分店管控进行了明确细致的设计。

10.持股结构与集团治理不匹配

股权结构对集团进行有效地管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著名的达娃之争中,法国达能公司与哇哈哈在经历10年多的合资之后,于2006年在品牌使用,股权等方面爆发严重争执与冲突,导致双方对簿公堂。最终在2009年以达能退出合资公司,哇哈哈向达能补偿数亿欧元宣告结束。

产生上述冲突,除了双方基于各自利益诉求产生分歧外,合资公司的股权结构(达能与哇哈哈的股权比例为51:49)使双方均无法行使对合资公司的有效管控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11.人才现状不能满足集团管理需求

很多民营企业,都不同程度存在“我们没有合适的人才”的困扰。国有企业则经常面临如何派出称职的董事,以代表集团对子公司进行有效管控的问题。

三、集团管控的三种模式

要进行有效地集团管控,首先要明确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一般而言,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可分为:运营型管控,战略型管控,财务型管控。

例如,深圳中航集团定位于“高科技制造、地产、零售”,业务关联度低,采用了战略管控模式。主要体现在:

以控股子公司为主的组织架构

采取相对分权的战略管控模式

充分发挥各业务板块活力,子公司决策效率较高

通过子公司的战略协同形成集团竞争优势,实现关键资源(技术、市场、人才、管理、财务)共享,降低交易成本,发挥集团效能,体现集团总部创造价值的作用。

而作为国有大型的行业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的发展战略是突出主业、成为全球最大的船舶制造集团之一,因此采用了操作型管控模式。经过专业管理咨询,其集 团总部功能定位由管理中心上升到运营中心,管控模式由原来的相对分权的战略管控型,演变到相对集权的经营管控型,通过“资金、财务、采购、业务四集中”管 理模式,实现了集团总部共享核心资源、获得规模效益、控制经营风险的效果。

四、集团管控三大体系

所谓战略运营体系包括:

明确集团发展目标及战略

建立并实施集团计划管理体系

建立并实施集团预算管理体系

建立并实施集团绩效管理体系

业务职能体系包括: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业务流程管理

信息管理

审计管理

组织管理体系包括:

集团总部定位

集团及子公司治理结构

组织结构

管理权限

组织文化

五、集团公司的功能

在集团管控体系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集团总部主要的功能与价值有:

宏观调控

价值创造

制度输出

投融资

决策

审计监督(并非限于财务,重点在执行制度与流程的合规性)

六、集团公司定位

集团公司定位也称为集团总部的功能或价值。如表-2所示,主要包括:战略管理,资产与投资管理,绩效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协调与共享服务。

七、集团企业文化管控

集团企业文化管理是集团定位协调与共享服务中的重要功能之一。其作用是:(1)建立统

一、

鲜明和符合集团实际的企业文化理念、政策和战略;(2)培养和塑造和谐、统一的集团企业文化;(3)提高集团的凝聚力。

集团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是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向下属公司的传播与输出。包括

三个方面:

核心价值观

行为规范

制度文化

八、集团人力资源管控

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有平台功能和指导监督功能。其中,平台功能包括:

指导子公司设计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建立集团人才库,有计划地培养复合型经营人才

培养集团人力资源人才

交流各下属企业好经验和做法

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指导监督功能包括:

对子公司高管、核心人员的管理

对子公司人工成本总额的调控管理

对子公司薪酬考核的管理

对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指导

九、集团财务管控

集团财务管控的核心是将子公司财权集中到集团,把集团财务管理权延伸到子公司。行之有效的财务管控包括:

建立财务人员委派制度

财务人员委派制度在跨国公司子公司管理中广泛采用。通常,子公司财务总监向上一级财务总监负责,与同级企业总经理的工作关系在组织结构上是“虚线”。

财务管理:财务信息及财务报表管理

会计核算

资金管理

投融资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

成本费用管理

对外担保管理

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通常在集团运营中与经营计划的编制及绩效管理成为一个完整的运营管控体系。在子公司的预算编制与实施管理过程中,集团应提供预算管理的指导原则与细则。 审计管理:

集团公司的审计职能,不仅仅在于对下属单位的财务审计监督,同样重要的是管理审计与监督。即下属企业是否按照集团的管理制度与流程进行管理。

如何确定集团财务权限?

在集团财务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确定财务管理权限。

综上所述,有效建立集团管控体系,需要完成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即:

明确集团管控面临挑战

明确集团管控模式

明确集团公司定位

建设集团管控体系

第四篇:基于流程改进的集团化财务管控

集团公司的财务管控是集团实施有效管控的最基本手段之一。集团公司如何实施对子公司的财务管控,是当前集团公司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集团公司的财务管控是在所有权及法人财产经营权基础上产生的,财务管控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管控一个企业的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财务管控应致力于将企业资源加以优化重整,从而使资源配置最佳、企业价值最大。

伴随着组织结构集权化和经营专业化的趋势,财务管理出现了相应的集中,从而可以最大程度地平衡与利用资源(资金与财务信息),集中式的财务管控体系便成为比较理想的财务管控体系,我们在建立集中式的财务管控体系时要注意很多方面。延展咨询认为在多级公司架构下,应通过流程改进和IT手段,实现财务管控集中化。在集团性企业管控中,完善的财务分析和报告体系是实施管控的有效手段,而且是支持集团高层领导进行决策的重要信息依据。所以我们要对财务分析和报告体系要好好重视,他对企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集团母子公司间财务信息是否畅通,关系到整个财务管控系统的运行效率。延展咨询认为以财务权力和责任为核心的内部财务制度是企业集团公司开展财务活动的行为准则,建立统一财务会计制度,也是企业集团公司实行科学财务管控的前提条件,也是母子公司件财务信息畅通的必要保障。

集团化财务管控的关键部分就是将战略、业务计划和预算管控结合起来,这也是战略执行和贯彻的最主要手段。针对集团企业组织结构复杂、财务管控体系难实施的问题,延展咨询认为从流程改进的角度,发展出基于流程执行的结果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建立统一财务会计制度是较为有效的手段。基于流程的财务管控体系建立与实施,其管控模式侧重于在总体上体现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总的来说,财务管控考虑的应当是协同化集团管控而不是单一性策略投资。而最为理想的财务管控体系是不能管的太死,又不能放的太开。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是通过一系列手段和方法,目的是通过财务控制以更好地实现对子公司的管理发挥,从而使得集团公司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实现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如果说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母子公司财务管控体系则是企业帝国高效运转的心脏,只有通过对财务管理权力的合理分配以保障企业资金资产的有效使用,才能确保企业完成经营计划,进而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

第五篇:强化集团科学管控

——一论学习贯彻全国邮政工作会议精神

本报评论员

强化集团科学管控,是现代大型企业集团健康运行和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2014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挂牌运营进入第8个年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经营领域日趋多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集团公司总部如何实施有效的管控,充分发挥邮政全网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刚刚结束的全国邮政工作会议在部署今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时,第一项就提出要改革集团管控模式,结合中国邮政实际,集团将在明确总部职责定位的基础上,加强集团以财务为重点的管控体系建设,加强信息化对管控的支撑,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实现各业务板块协同发展、发挥集团优势最大化的有效管理体系,明晰对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事权划分,科学选择管控模式。

强化集团管控,并非管得过多、控得过死,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网执行力,激发发展内生动力。不论采取何种管控模式,都要处理好“控”与“放”的关系,既要管理好下属企业,又要有助于调动下属企业积极性,以实现集团整体价值最大化。

“控”,重在控制全网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建立规范的管控机制,明确各单位、各层级的责、权、利,统筹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实现集团利益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包括:强化集团对省级邮政公司重大决策、用工总量、工资总额、财务收支、全网性业务经营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管控;强化集团对速递、物流发展战略和经营预算的管理,统一规划寄递类业务网络建设,加强速递物流板块与邮务板块业务发展的协调,建立既能激发内生动力、又能实现有效管控的用工计划、工资总额管理机制;强化集团对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战略、经营预算管理,探索建立与经营成果直接挂钩的用工计划、工资总额管理办法。

“放”,重在释放基层单位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制度设计和机制建设,鼓励和支持下属企业在遵循集团总体发展战略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导向制定发展目标和措施,并提供和配置必要的资源,使下属企业既统一在中国邮政的大旗下,又能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根据市场规律和自身特点健康发展。包括弱化集团对省级邮政公司区域内业务经营、内部分配机制的管理,放开对速递物流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进一步加大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自主权。

“控”也好,“放”也好,态度要坚决,认识要统一,行动要果敢,要加强顶层设计,把该管的管好、该放的放开,真正建立起管控有力、运转高效、责权清晰的管控体系。在“控”与“放”的过程中,还要紧随形势的变化,动态调整,适时优化。只有这样,才能自如地指挥一艘艘孤军奋战的军舰,联结成规模巨大的航母战斗群,以便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破浪前行。

上一篇:家庭安全用电小常识下一篇:家庭经营与规模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