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农贷款办法范文

2022-06-05

第一篇:支农贷款办法范文

学习支农贷款

关于申请支农专项贷款的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遵义中心支行:

今年以来,我行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切实承担金融支农责任,在有效执行稳健货币政策前提下,将有限的信贷资源重点投放到“三农”领域。但由于我行成立时间较短,营业网点单

一、体量小、社会认知度不高、结算渠道不畅、业务品种少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吸收存款难度较大,难以满足区域内涉农企业贷款的需求,为切实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加大对 “三农”的信贷资金投入,支持农村、农业、农民、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确保实现涉农信贷总量持续增加、特向贵行申请5000万元支农再贷款,期限一年。现就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期资产负债情况

截止2014年6月30日,我行资本资本金3000万元、资本净值2900万元。各项人民币存款1.5亿元,较年初 3000万元,增长 13 %;全行人民币贷款1.5亿元,较年初增加3500 万元、增长 14 %,存贷比96%。累计发放各类贷款2亿元,投放主要集中于农业生产资料、农机具和农村流通领域,农户生产、生活所需以及部分消费贷款。其中累计发放涉农贷款 户次、累计发放金额 万元、涉农贷款余额6000万元,占比45%;最高单笔贷款280万元,户均80万元。

形成上述涉农指标较小原因有三:一是我行系新成立的机构,授信条线从业人员专业性不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十分有限,且业务管理能力较低。对涉农贷款的政策和“涉农统计的各项标准”理解不透彻、领会不够、认识不深刻。二是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是实施不久的一项新制度,指标项目分类细、内容新,我行缺乏及时对员工进行“制度”的培训学习,以至于对农户与非农户之间的界定不清晰,对农户的认定口径不一。错误地以户籍所在地为标准区分,将长期居住在位于农村区域的居民户排除在农户之外;单纯地以所从事的行业为标准区分,即认为只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居民户才算农户。三是对 “农村区域”与“城市区域”的界定和确认上存在误区。将注册地位于县及县级市城区的企业贷款排除在农村区域统计范围之外。对农村区域和城市区域界定不清,把位于地级市及市郊的企业客户全部认定为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或全部认定为城市企业(及各类组织)。

经过反复学习、组织讨论,大家达成共识,并在今年6月底7月初对照“制度”组织了一次涉农贷款的自查,将所已办理的授信业务授信资料进行整理过滤、逐户检查授信用途,全行涉农贷款实际可达70%以上。 二.资金需求情况

截止6月末,我行各项存款 亿元加人行小额再贷款3000万元,减去各项贷款XX亿元,现金和存款准备金 万元,可用资金所剩无几,头寸资金十分紧张。而人行小额专项再贷款即将到期,加之本区或当地涉农贷款需求旺盛,资金缺口凸显。我行在一年以内拟投放涉农贷款有1,4亿元,计划通过大力组织存款以及收回非涉农贷款等方式可自筹支农信贷资金2000万元,缺口支农信贷资金5000万元。涉农贷款主要投向:

1、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户涉农贷款预计投放1000万元。经统计,汇川区农民工回乡创业园区20户,资金需求预计约3000万元。

2、支持农机具销售预计投放1500万元。周边农机具销售企业约10户,资金需求预计约1000万元,经了解,该批农机具销售企业均为省农机局、财政局核定农机具经销商,农户向公司购买农机具,只需支付部份购机款,余款由国家财政进行补贴,但由于财政资金是每年初进行核算划拨,期间经销商需垫付大量资金,资金较为紧张、为此向我行申请贷款支持。

3、农村批发零售商户预计投放2000万元。区域内批零兼营农企和农户经销售较多,预计需求远超过2000万元。

4、支持种养业,如团泽鹌鹑养殖农户,预计投放1500万元。该养殖农户近200户,资金需求预计约2500万元,该批农户与贵州梦润鹌鹑有限公司签订了收购协议,产品定向供应贵州梦润鹌鹑有限公司,销售渠道畅通,为获取更大的利益,扩大养殖规模,向我行申请贷款支持。

5、支持消费性贷款,如购车、购房、房屋装修、交学费、购买大宗耐用消费品等,预计投放1000万元。该区域内农户和农村企业近100余户左右,需求预计在1000万元左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行将充分发挥本土银行的作用,把区域内“三农”作为目标客户,用足信贷资金,并严格按照人民银行对支农再贷款的有关规定,自觉接受人民银行监督、检查,加强内部管理,严控风险,确保按期归还支农再贷款。 特此报告恳请贵行批准为盼!

二O一三年三月十九日

第二篇:专栏一 支农再贷款

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在农村金融改革过程中促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农村信用社扩大涉农信贷投放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自1996年全国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以后,农业银行不再向农村信用社提供支持资金。同时,受90年代后期地方金融风险影响,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有所削弱,存款持续徘徊,加上当时国有商业银行集中撤并县以下分支机构,县域金融服务和涉农信贷需求与农村信用社资金不足的矛盾突出。为支持扩大涉农信贷投放,引导增加农户贷款,促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于1999年开始办理支农再贷款业务。

1999年-2007年,人民银行共安排支农再贷款额度1288亿元,累计发放1.2万亿元。在支农再贷款的支持和引导下,农村信用社的农业贷款特别是农户贷款大幅度增加,占其各项贷款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同期,全国农村信用社的农业贷款和农户贷款分别年均增长22%和25%,比同期金融机构年均贷款增长分别高8个和12个百分点。期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达1.43万亿元,农户贷款余额1.16万亿元,占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的比例分别为46%和37%,比开办支农再贷款业务之初分别提高15个和17个百分点。

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以来,随着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增强,经营财务状况明显改善,对支农再贷款的需求有所下降。针对全国农村信用社资金供求总体宽松、但地区间不平衡的状况,人民银行加强了对支农再贷款额度的地区间调剂,现有支农再贷款额度的93%集中安排用于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

总体看,支农再贷款对支持农村信用社提高资金实力、引导信贷资金投向、扩大农户贷款和缓解农民贷款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政策效果。支农再贷款是对农村信用社扩大涉农信贷投放的流动性支持,虽然执行优惠利率,但不是政策性贷款。对坚持市场筹资且涉农信贷投放达到规定比例的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贷款资金不足的,人民银行分支行按照规定程序及时给予再贷款支持;农村信用社对农户贷款的条件、方式、期限、金额和利率,由其按照市场原则自主确定并自担风险。

专栏二 农户小额贷款

中国农户小额贷款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由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前者是直接依据农户信用情况发放的贷款;后者是指3-5户农户自愿组成相互担保的联保小组,农村信用社向小组成员发放的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是中国农户小额贷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二是其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小额信贷组织等发放的农户小额贷款。三是小额到户扶贫贷款是主要向贫困农户发放的特殊政策性贷款,由农村金融机构自愿参与,财政给予一定的贴息。四是由邮政储蓄银行开展的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2/3以上网点分布在县及县以下的农村地区。

近年来,中国一直积极推动农户小额贷款发展。一是调整农户小额贷款政策。全面拓宽农村小额贷款对象、范围、金额、期限、利率。小额贷款对象从传统农户扩大至农村多种经营户、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村各种微型企业;小额贷款用途由传统农业扩展到有助于农民收入提高的各个产业;小额贷款额度在发达地区可提高到10万—30万元,其他地区提高到3万—5万元;小额贷款期限可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季节性特点、贷款项目生产周期等决定,个别贷款期限可延长到3年;小额贷款利率坚持“利率覆盖风险”的原则。二是创新农户小额贷款方式。部分农村信用社开发推广农户小额贷款“一卡通”制度,将农户贷款与银行卡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在授信额度内采取“一次授信、分次使用、循环放贷”的管理办法,随用随贷,有效提高了贷款便利程度。三是简化农户小额贷款程序。对重点客户和优质客户,实行“一站式”

1 服务,简化贷款审批手续,确定灵活的贷款偿还方式,实行优惠利率。对个别地域面积大、偏僻的乡镇,通过流动服务方式,开展上门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四是对开展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给予资金和财务支持。近年来,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通过采取支农再贷款和执行相对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安排改革试点支持资金,以及适当放宽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支持扩大农户小额贷款业务。五是改善农户小额贷款的信用环境,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对信用好的农户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额度放宽、手续简化的正向激励机制。加强农村地区的金融知识宣传,增强农民的信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改善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

在各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在全国农村信用社得到了普遍推广,农民贷款担保难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农户贷款面大幅度提高。

专栏三 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创新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便捷化的创新产品,如“速贷通”、账户透支、流动资金循环贷款、备用贷款、国内信用证业务、电子票据贷款等。二是担保类创新产品,主要包括:标准仓单质押贷款、进口仓单质押贷款、国内保理业务、动产质押贷款、林权质抵押贷款、小额存单质押贷款等。三是组合类创新品种,主要是通过组合现有的一些信贷产品,为借款人提供个性化的信贷产品。

农村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在业务服务对象上,可以分为为贫困人口等低收入群体、传统种养殖农户、农民创业与农村个体工商户、农村中小企业及其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户房屋修建等辅助金融需求五种类别。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群体主要采取政策扶持类型的金融服务,例如:扶贫贴息贷款、“以奖代补”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和农户小额信贷。针对传统种养殖业农户,主要有农户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农机贷款和兴农贷款等,这些信贷是需要农户提供一定的抵押担保的金融服务。随着农村其他非农产业的兴起,农村个体经营和农民创业信贷需求日益增加,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农村金融机构都针对性地开发了这类信贷需求产品,例如:农户助业贷款、“农家乐”贷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失地农民创业贷款等。针对农村企业的金融服务可以分为微型企业贷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农业科技贷款、农业生产资料贷款、村级经济留用地开发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其他农村支持信贷服务主要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综合开发贷款以及农村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农民消费类农户自建房贷款等。从贷款服务对象的覆盖层次看,初步展现了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广覆盖于“三农”的基本原则,形成了能够涵盖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收入群体的金融服务产品。

福建的“林权抵押贷款”。福建省森林覆盖率达62.9%,居全国首位。继2003年国家林业局在福建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后,福建金融机构探索形成“商业性信贷+政策性信贷+商业性保险”等有机结合的模式,积极为持有《林权证》并从事林业种植、加工和经营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信贷支持。目前林权抵押贷款的金融服务创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据初步统计,截至2008年一季度末,福建省累计发放各类林权抵押贷款46.36亿元,余额22.49亿元,支持育林造林714.48万亩。国家开发银行、农村信用社、中国工商银行(4.36,-0.04,-0.91%)、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4.68,-0.01,-0.21%)和中信银行(4.46,-0.04,-0.89%)等均已介入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近年来,林权制度改革和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效应明显。

湖北的“订单农业质押贷款”。订单农业质押贷款是农村信用社向农户发放的以订单农业购销合同的收款权为质押担保的贷款。贷款对象为年纯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种养殖大户;贷款期限与订单农业合同期限匹配,一般为三个月、六个月、一年等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贷款额度每笔原则上不超过订单农业合同金额的70%, 2 每个农户贷款额度为1万元至10万元;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统一标准,对特级和一级信用农户实行优惠利率。

专栏四 扶贫贴息贷款模式转变

1、建立健全扶贫贷款制度,不断加大扶贫信贷支持力度

2001年,中央制定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国发[2001]23号)。根据《纲要》精神,2001年6月,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农业银行等部门制定了《扶贫贴息贷款管理实施办法》(银发[2001]185号)。扶贫贴息贷款由农业银行发放和管理。每年的扶贫贴息贷款计划由国务院扶贫办商财政部和农业银行确定,层层下达到各地。政府扶贫部门负责提供扶贫贷款项目,农业银行在扶贫部门提供的扶贫项目范围内选择贷款项目,按3%的优惠利率发放贴息贷款。优惠利率执行一年,优惠利率与贷款基准利率之间的利差,由财政贴息,财政部将贴息资金拨付给农业银行总行。

2、推动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为了提高扶贫贴息贷款的使用效率,自2004年,国务院扶贫办会同财政部和农业银行先后开展了两项改革试点:“到户贷款”改革试点和“项目贷款”改革试点。2006年7月,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和中国农业银行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化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开办发[2006]46号)。根据《通知》精神,将原由农业银行统一下达指导性计划并组织发放贷款分为“到户贷款”和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和基础设施等项目贷款(以下简称“项目贷款”)两部分进行操作。

到户贷款的贷款对象为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主要用于扶持其发展生产。将到户贷款贴息资金全部下放到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由县选择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并与其直接结算贴息。贷款所需资金由承贷金融机构自行筹集。贷款期限由金融机构视实际生产周期自主确定,贴息1年。贷款利率由金融机构根据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和浮动利率系数自主确定。中央财政在贴息期内按年利率5%的标准给予贴息。贴息方式可以是政府将资金直接贴给农户,也可以是将资金补偿给金融机构,具体方式由各县自主确定。

项目贷款集中用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贫困村,重点支持对解决贫困户温饱、增加收入有带动和扶持作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6年在河北、黑龙江、江西、湖北、重庆、云南、陕西和甘肃8省(市)开展项目贷款贴息资金下放到省试点,由试点省选择承贷金融机构。贷款执行年利率3%的优惠利率,优惠利率与央行公布的一年期贷款利率之间的利差,由省政府贴息。贴息方式可以是政府将资金直接贴给项目实施单位,也可以是将资金补贴给金融机构,具体方式由各地自主确定。其他省市的项目贷款仍由农业银行承担,由财政部和农行结算贴息。贷款执行年利率3%的优惠利率。贴息方式是政府将3%与央行一年期贷款利率的差额补偿给农业银行。

3、创新信贷扶贫贴息机制

根据信贷扶贫工作的实践,2005年7月,配合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建立“奖补资金”推进小额贷款到户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四省共8个县开展了建立“奖补资金”推进小额贷款到户的试点,将部分中央财政扶贫资金作为“奖补资金”,用于贫困户贷款的利息补贴、亏损补贴或奖励。通过机制创新,有效激励了各利益主体参与信贷扶贫的积极性。2006年,在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政策的基础上,又增补河北、湖南、云南、广西4省(区)相继开展试点工作。截至2006年底,累计发放到户贷款1.16亿元,覆盖贫困村1211个(其中2006年覆盖贫困村976个),扶持贫困户18087户(其中2005年扶持贫困户9123户,2006年扶持贫困户8964户),到户贷款占当地扶贫贷款的比例比试点前平均提高50个百分点左右。

4、全面改革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

经国务院同意,从2008年开始全面改革扶贫贷款管理体制,将扶贫贷款管理权限和贴息资金全部下放到省,其中到户贷款的管理权限和贴息资金全部下放到县;扶贫贷款的发放由任何愿意参与扶贫工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承贷;中央继续保留扶贫贷款财政贴息预算资金规模(每年安排5.3亿元),于年初下达到各省(区、市),各省(区、市)安排到户的贷款贴息资金不低于贴息资金总额的50%;扶贫贷款由实行固定利率(3%)改为固定贴息利率,其中到户贷款按年息5%、项目贷款按年息3%给予贴息。

财政部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的扶贫贴息贷款总量及期限结构,安排贴息资金,纳入当年的财政预算。

国务院扶贫办会同财政部和人民银行,根据财政贴息预算资金规模确定当年扶贫贴息贷款的指导性总量计划,并于年初下达各省财政贴息资金及对应引导的扶贫贴息贷款的指导计划。

贴息利率

扶贫贴息贷款优惠利率与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之间的利差,由中央财政贴息。

到户贷款按年利率5%、项目贷款按年利率3% 贴息方式

贴息资金按季据实结算,由财政部直接拨补到中国农业银行总行。每季度终了,农业银行将扶贫贴息贷款及期限结构报经当地财政、扶贫部门审核后,层层汇总至总行,总行在次季报财政部审核结算。

贴息资金可采取直接或通过金融机构间接补贴给贫困户或项目实施单位两种方式,具体采取何种方式,由各省、县自行确定。

资料来源:国务院扶贫办

第三篇:发挥支农再贷款货币政策效能加大金融支农力

发挥支农再贷款货币政策效能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今年是国家实施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的第一年,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被列为重中之重。人民银行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如何更好地发挥支农再贷款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的政策导向作用,已经成为亟待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从近几年基层分支机构管理使用支农再贷款的效能看,普遍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制约着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

一、支农再贷款投向始终处于狭义层面,限制了其货币政策效能的发挥。多年来,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安排使用支农再贷款的过程中,始终认为支农就要投向农民、农户,只要贷款人是农民就属于支持范围,没有人去实地了解支农再贷款到底支持了农业的什么项目,具体支持效果如何。以某县为例,二〇一一年累计投放支农再贷款 5.3亿元。上述调查数据显示,支农再贷款的政策效能主要惠及的是农户和一些个体经济组织,解决了部分农民在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村商品流通中的资金短缺问题,但并不能有效解决引导信贷资金对农业的投入,更谈不上如何引导农民进行农业产业升级,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根源在于不能站在大农业的高度,去放眼区域农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因此,其货币政策效能也可想而知。

二、支农再贷款在管理上存在只注重风险防范,忽视政策效果的问题。为确保支农再贷款不出现信贷风险,各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都制定了相关的支农再贷款实施细则,从支农再贷款的申报条件、承贷主体、操作流程、发放管理、会计核算、监督检查、资金收回等方面规定的相当周密,实践证明有效的防范了支农再贷款的信贷风险。但是,由于过于把工作重心放在风险防范上,以致不能很好地研究一定时期支农再贷款货币政策作用如何发挥,表现在支农再贷款的具体运行中,只注重检查承贷主体,在支农再贷款业务的核算管理上是否符合人民银行的规定,忽视了对支农再贷款信贷投向的检查。

三、支农再贷款的承贷主体,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往往只考虑自身经济效益。具体表现为:一是把支农再贷款混同一般贷款在利率执行上实行一浮到顶。二是在支农再贷款的使用上往往不考察是否符合政策投向,只考察贷款人的偿还能力。三是存在直接抵顶自身已发放一般性贷款,为自有资金寻求更好地投放对象。四是存在支农再贷款实际发放率不高,有利用支农再贷款弥补临时性头寸不足的嫌疑。五是普遍存在只使用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不宣传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以致人民群众对支农再贷款知之甚少的问题。

鉴于支农再贷款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一、解放思想,更好地支农再贷款的货币政策职能。针对支农再贷款长期处于狭义范围运行,货币政策效能不高这一实际,一是总行可以进一步修改现行的支农再贷款管理办法,按照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规划,拓展支农再贷款的使用投向,取消承贷主体有关农业信贷投入占比,及新增贷款中农业贷款占比的限制;二是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在支农再贷款的具体使用过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按照各地区落实十二五规划有关发展农业的具体计划,加大重点投入力度,支持当地经济平稳健康的向前发展。

二、面向全体金融机构,择优选择支农再贷款的承贷主体。十一五规划中把积极发展品种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作为扩大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和其他服务;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健全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鼓励优势农产品出口;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上述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区域范围内的全体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和努力才能实现。因此,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适应形势,尽快把引导农业信贷投入的重心转向区域内全体金融机构,协调当地金融机构打破固有的工业、农业、流通业的界限,适时增加信贷投入,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工程。

三、改进信贷管理模式,实行位置前移,切实提高支农再贷款的货币政策效能。支农再贷款的政策效能在于“导”,而非“量”。因此,必须改进现行的信贷管理模式,即由从前的只考察承贷主体,其具体信贷投向不违背大的政策即可,转向由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选择支持的重点农业项目,在核定支农再贷款投放限额后,面向辖内金融机构竞标承贷,竞标的金融机构同时还要拟订相应的配套信贷资金,竞标成功后由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监督实施,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导向作用。

四、制定支农再贷款利率上限,遏止金融机构靠支农再贷款谋取暴利的现象。支农再贷款作为货币政策工具,所起的作用是以对金融机构的微利,换取宏观经济平稳有序运行的大利,不应该成为个别金融机构赚钱的工具。特别是人民银行监管职能分离后,工作的重心已经转到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上,不应再过分考虑某一家金融机构的亏损与盈利。因此,核定的支农再贷款再发放利率,应低于同期限金融机构的平均利率为宜。

五、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支农再贷款以及配套支农信贷资金的按时到位。金融机构参与支农项目竞标成功后,必须严格按照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确立的支农信贷投向落实。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加强对投放的支农再贷款以及金融机构配套资金到位情况的监督检查,同时还要积极协调当地政府做好开发项目的布署与管理,保证支持项目能够按计划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

第四篇:宁强联社支农再贷款申请

宁农信联社字[2011]68号签发人:邵世林

宁强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关于向人民银行申请支农再贷款

柒仟万元的报告

人民银行宁强县支行:

截至2011年8月末,我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154481万元,较年初净降19000万元,较去年同期净降3227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12435万元,较年初净增11872万元,较去年同期净增10586万元;存贷占比72.78%。可用资金19865万元,比上月减少5600万元,比年初减少27378万元,资金紧张的局面已显现。

今年以来由于援建资金、财政补贴资金锐减,导致我县联社各项存款较年初净降19000万元,较去年同期净降3227万元。

从目前预测情况分析:今年存款下滑的局面无法得到有效的遏制。加之今年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和农户种养业贷款,并已受理中小企业3户,贷款需求1500万元,信贷资金“头寸”严重吃紧。

为此,经联社2011年9月13日审贷会议研究,特向人民银

行宁强县支行申请支农再贷款柒仟万元,主要用于农户生产、生活贷款需求,期限一年。贷款放出后,我联社将按照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有关规定,自觉接受人民银行监督、检查,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确保支农再贷款按期归还。

恳请人民银行批准为盼望。

二○一一年九月十三日

主题词:业务发展再贷款报告

内部发送:理事长、副主任(3)、监事长,有关部,档(2)联 系 人:刘志华联系电话:4221167(共印9份)宁强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11年9月13日印发2

第五篇:木兰联社再贷款特色支农报告

木兰支行:

木兰县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经营宗旨,以支农为己任,靠支农求发展,不断扩大支农规模,提高支农水平,充分发货了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现将木兰联社特色支农情况汇报如下:

一、信贷支农总体情况

木兰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花江中游北岸,县城距省会哈尔滨市128公里,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市郊县。全县幅员面积3179平方公里,辖6镇2乡,总人口26.2万多,其中非农业人口6.5万,木兰县农村信用社承担着全县约20万农业人口的全方位金融服务职能。截至12年6月末,木兰联社各项贷款余额97,537万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万元,农业贷款中以支农再贷款形式累计发放7596户、金额38,000万元,按具体投向可划分为:种植业7085户、金额35474万元,养殖业496户、金额2480万元,购臵农机具15户、金额46万元。

二、信贷支农主要做法

大力支持养殖业、培植发家致富能手。随着养殖业市场大环境的好转,养殖业成为了当前农民增收的一个增长点,支持农村养殖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也成为农村信用社信贷支持的方向和重点,县内各乡镇素有肉鸡养殖的传统、但因缺少资金一直没有形成规模,木兰联社为切实落实木兰县委县政府肉鸡养殖扶持政策,及时调整信贷定位,深入实际,对现有肉鸡养殖大户进行摸底、建立经济档案,并予以评级授信,掌握了肉鸡养殖的规律和特点,对效益好、有发展前景的大户进行了信贷支持,促使其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

上一篇:怎么赢调查表范文下一篇:智能车电磁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