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国政治经济形势

2023-02-12

第一篇:认识中国政治经济形势

谈谈你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认识

随着我国经济企稳向好,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逐步复苏,2010年全球经济和我国经济都将全面进入“后危机时代”。人类还会发展,但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中国经济都会出现一些新的重大趋势。只有立足这些重大趋势,才能更好地把握2010年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和发展趋势。

一、“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格局将会发生深刻调整,中国崛起面临着新的重大机遇

全球经济增长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发达国家正在改变低储蓄、高消费的经济增长方式,新兴经济体将逐步增加消费,降低储蓄。“美国消费,中国制造,中东和俄罗斯提供资源”的世界经济增长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全球范围内的结构调整方兴未艾,国际产业分工、贸易方式和资本流向也会有重大变化。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将维持低速增长。

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会继续调整。金融危机动摇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加速了全球经济多极化进程,特别是中、印、俄、巴“金砖四国”已成为世界经济恢复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会在较长时期内稳居第一。G20取代G7成为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场所,标志着全球治理模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全球金融体系面临重大变革。金融危机弱化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欧元地位有所上升,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将会加速。特别是,中国政府加快了人民币双边互换和跨境贸易试点进程,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将加快上升。世界各国还就加强全球金融监管,改革国际金融机构达成共识,势必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

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正蓄势待发。金融危机和应对气候变化催生了以低碳经济和“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绿色经济和智慧地球有望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均把新能源、节能环保、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大力扶持其发展。全球新一轮产业升级、调整和转移,已势不可挡。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新兴产业上的差距有望第一次缩小。

总的来看,“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环境总体有利于中国,百年危机也为中国崛起创造了百年一遇的战略机遇。

二、“以转型促崛起”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

尽管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外因要靠内因起作用。中国的加快崛起,关键在于自身。今后相当长时间,我国还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发展阶段,

要素供给条件较好,国内需求潜力巨大,仍能保持8%~9%的增长速度。但是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收入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失衡;经济发展方式不科学,过度依赖外需、投资、资源和要素投入,直接制约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加快崛起的核心问题不是经济增长速度,而是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党的十七大报告对转变发展方式做出了系统部署,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把保增长和促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可以看出,“以转型促崛起”正在替代“以增长促崛起”,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变”不仅是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也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方向。

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支出规模将继续增长,但财政赤字会有所压缩,财政支出结构将进一步优化。重点是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支持重点领域改革。投资资金将保持适度增长,但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新上项目会受到严格控制。可以预见,保障性住房和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节能汽车、医药和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都会有大幅增长。

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适度微调。货币信贷投放规模会比2009年有一定下降,投放节奏也会更加平稳。投放结构会有较大变化,重点将加大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需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货币当局在短期内可能不会动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传统工具,主要通过信贷政策的动态调整等措施来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投机性购房的信贷政策将会明显从紧。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把稳步推进城镇化作为扩大国内需求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夯实“三农”发展基础,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将会在收入分配、保障性住房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城镇化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支持力度。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扩大对外开放。财税体制、收入分配制度、生产要素价

格形成机制、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改革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垄断性行业体制改革将继续深化。继续落实国家已经确定的稳定外需的各项政策,妥善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支持服务贸易出口。支持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优先发展教育,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加大公共支出,加强公共服务。

作为相机抉择的政策手段,未来几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适度改变,但结构调整、深化改革、保障民生等政策只会加强,不会减弱。

三、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总体会好于2009年

总的来看,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会好于2009年。初步预测,全年经济增长率可能达到8.5%左右,经济发展将呈现以下特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在高位稳定。2009年新开工项目规模很大,投资增长惯性较强;保障性住房和普通住房建设将会加快,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会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将会大大增加,都有利于投资增长。但政府控制新开工项目,新增信贷规模减少和对重复建设的政策约束将对投资增长产生一定抑制作用。初步预计,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和2009年大体持平或略有下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在30%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持续较快增长。高储蓄率使我国居民消费增长具有较强稳定性,就业将保持稳定增长,政府采取一系列改善民生、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将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都会促进消费增长。但经济型轿车减税、家电下乡、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以旧换新等扩大消费政策已经出现政策效应递减,尤其是汽车销售增速可能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又会制约消费的增长。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左右,略低于2009年水平。

外贸出口有望恢复正增长。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将实现正增长,我国外需环境将比2009年明显改善,国家进一步鼓励稳定外需,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都有利于出口增长。但由于世界经济只是低速增长,发达国家储蓄率提高、消费率下降,贸易保护主义加剧,我国出口难以实现大幅增长,预计全年增速在10%左右。随着国内经济的进一步复苏,进口将更快增长,预计增速在13%左

右。外贸顺差与2009年大体持平。

居民消费价格将温和上涨。201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会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总供求关系比较宽松,国家粮食库存比较充裕,不存在消费品价格大面积、大幅度上涨的基础。但综合考虑宽松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国际市场大宗产品价格上涨的输入效应,水电气等产品价格改革的传导效应,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出现结构性上涨的压力较大,预计全年涨幅在3%左右。

四、“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将会在适度增速中加快转型

从国内外的经验教训来看,“增长”与“转型”是一对共生的矛盾体。高增长,往往意味着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适当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中国政府选择了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首要目标和中心任务,就意味着中国经济将以一个合适的速度保持增长。从理论上看,随着应对气候变化压力的增大,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在9%左右。2010年中国经济将保持8.5qo左右的中速增长,2010年以后的增长速度也不可能太快。像2003~2007年那样连续多年保持10%以上增长速度的时期,恐怕不会再出现了。这是“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伴随着这一基本特征的还有以下特点: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将会大大加快。“通过收入结构调整带动需求结构调整,进而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整思路会更加清晰。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将会步入更快增长轨道,新兴产业、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将会加快发展,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力度也将大大增强。

城镇化进程会进一步加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推进城镇化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这预示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将会加速,质量也会提高。城市群将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模式,尤其是皖江城市带等中部城市群将会成为新的发展热土。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受到高度重视。国家将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第三代移动通信、物联网等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努力占领“后危机”时代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区域经济布局将进一步调整。国务院2009年共批复了9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得到更多的重视。中部地区低成本、接近市场的优势更加凸显,远离港口、物流成本高的劣势趋于弱化。东部地区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内需导向型产业将加快向中部地区转移,生产性服务业将加快

向重点城市和地区集聚。

如果说,中国的加快崛起是“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重大趋势,那么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中速平稳增长将是中国崛起的基本内涵。

第二篇:当前经济形势的认识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2012年9月起,我国经济运行的多项重要指标结束了两年多的探底下滑,开始出现企稳回升态势。但2013年头几个月,各项经济指标回升态势出现分化:一些指标在回升中出现轻微下滑;一些指标继续呈回升态势,但回升幅度不大。这说明,经济上行动力和下行压力相互交织,经济上行动力并不强劲,经济回升基础并不稳固。

我国经济短期“弱回升”,长期潜在增长率下移。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导致我国经济“弱回升”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首先,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大背景的深刻变化。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已由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经济走势错综复杂,充满不确定性,危机的影响还在不断发酵,国际市场需求仍然低迷不振。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期进入潜在增长率下移的增长阶段转换期。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很难进入强回升状态。其次,宏观调控政策放松力度不大。本轮宏观调控没有采取大力度的刺激政策,而是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考虑稳增长、控物价、防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另外,受居民消费价格和住房价格上涨压力的影响以及产能过剩的制约,目前宏观调控政策放松的空间较为有限。第三,各级领导班子处于换届期。各地、各部门要形成新的决策和规划,需要有一个调研、酝酿、决策及实施的过程,难以一下子形成助推经济迅速回升的力量。第四,经济周期波动处于低谷。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困难,生产经营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预期前景都不被看好,企业扩大生产以及银行放贷都非常谨慎,使得经济回升的启动比较困难。尤其是在国内外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加大的情况下,经济回升从长期经济增长态势看,随着我国经济总量越来越大,经济潜在增长率将逐步下降。

工业化和城镇化潜力巨大,将推动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经济增速下降引起了我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担忧。

面临诸多经济难题,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我国经济发展既有巨大潜力,也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面临以下突出难题:城镇化的土地利用效率不高。消费体制有待完善。经济转型的微观基础还不健全。后发优势空间缩小。破解这些难题,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

第三篇:如何认识当前世界政治与经济形势

201× -201× 年第×学期《形势与政策》科目

考查卷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成 绩:

醒醒吧西方世界!发展需要和平!

——如何认识当前世界政治与经济形势

摘要:2008年的经济危机直到今天,我们还能感受到切肤之痛。如果把西方经济比作考试的话,这一次“上帝”(特指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讲时说的最多的那句话“GOD bless America”中的“GOD”)阅卷人又给资本主义和西方经济体制打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再看一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的答卷,哎呦!!!也是一团糟,利比亚、叙利亚、伊朗深受战争威胁;日本、菲律宾充当炮灰,左右为难;当然还有美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新殖民主义”,正式拉开了帷幕!

关键词:新殖民主义、和平、发展

一、 当前世界政治与经济形成的背景及原因

1、 政治格局

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英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发战争之财,尤其是美国迅速充实了本国的国力。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

二战结束“雅尔塔会议”以后形成了“雅尔塔体制”促进了两极格局形成。而两大阵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及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东欧剧变、两德统

一、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彻底覆灭。 当前的世界政治格局:旧的格局已经结束,新的格局政治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形成,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也只能在曲折中发展,这就是当前的世界政治格局。

2、 经济格局

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二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三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三大经济集团:西欧、北美、亚太三大区域组织的新格局。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

用几个词来概括: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国力竞争。

3、 形成原因

究其原因,根本原因就是各方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绝不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屈服于别国利益。具体原因是第一,美国想建立单极

世界,但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第二,世界各种力量的分化重新组合以及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促进了多极化的发展;第三,科技和经济因素影响单极世界的存在;第四,经济全球化进程降低了单极世界存在的可能性;第五,国家与地区集团力量的增长导致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 当前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发展与问题

1、 当前世界政治发展及问题

政治多极化发展,已经成为趋势。上面我已经阐述过原因。世界政治的发展我以两大鲜明的对比来阐明当前世界政治的发展以及其存在的问题。

两大鲜明的对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

首先来谈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发达国家,包括英国、法国等等。自从二战以后,这几个国家就没有消停过。冷战时期,美国为了控制欧洲各国,与英、法等国家缔结了所谓的北大西洋军事公约组织,这不可谓不是一个邪恶的军事同盟。

第一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直接参与战争。

1992年——1995年的波黑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再一次直接参与战争,他们打着和解的旗号,实际上是搞垮南斯拉夫,是西方控制巴尔干,进而控制整个欧洲的关键环节。

1999年3月24号,北约轰炸南联盟,中国的大使馆无辜受难,我们中国人应该永远铭记这一时刻,北约无视《联合国宪章》,置世界人民于不顾,这一卑劣的行为,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

2001年阿富汗战争,同样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以反恐为由,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在阿富汗发动了战争。

2003年以美英为首的联军在伊拉克发动战争,同样是以反恐为由。 从上述事例可以体现出,1991年——2005年的世界上的战争都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直接参与。不管他们以何种理由加入战争,他们都是战争的直接制造者或者是参与者。

以美国为首的联盟实际上有着他们肮脏的目的。

第一、这是美国控制中东,进而控制世界石油的中东政策。

第二、从时间上再联系经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1992年、2003年正是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美国怎样才能短时间内恢复其经济,发动战争是最快也是最有效果的做法。郎咸平有句话:“和平时期美元的汇率与黄金的价格成反比,战争时期美元的汇率与黄金的价格成正比”。其实这句话的原因就在于此。

第二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新殖民主义。

美国在伊拉克战争结束以后发现,伊拉克新的政权并不完全听从于美国的指挥,于是美国开始实行新殖民主义。

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美国一直再寻求战争的机会,来平息国内糟糕的经济局势。直到2011年美国以人权为由,在利比亚扶植的代理(称反对派)与利比亚政府军开战。这场战争美国并没有直接参与,而是退到了幕后,英、法直接参与战争。美国向反对派提供战争物资,与利比亚政府军对抗。最终结果大家都知道,卡扎菲被击毙,反对派利比亚建立过渡政府。

同样是2011年美国以同样的方式在叙利亚发展反动势力。现在的叙利亚

如果不是因为有中国和俄罗斯,恐怕局势早就和利比亚一样了。

伊朗局势也不容乐观,美国打出的牌是“抑制核扩散”。

相反,我们再看看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

自从我国提出和平外交方针政策之后,我国一直坚持这一基本外交原则,同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中国提出了一系列的和平发展的政策,比如:亚太经济合作、东盟经济区、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等等,还有本来马上就能启动的中、日、韩三国贸易因为日本的外交失败(日本实行所谓的钓鱼岛国有化)而暂时搁置。我国为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们从对比中不难发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奉行的强权政治,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奉行的和平外交大相径庭。

2、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及问题

当前的世界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上面已经阐述过。

二战以后美国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制,从而对全世界的经济实行了经济殖民。欧洲为了防止美元的侵害组成了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建立了以欧元为中心的欧元区。有效的遏制了美国的经济侵略。近几年东亚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的发展,为东亚人民摆脱美元统治提供了出路。

虽然欧洲建立了欧元区,但是他们自身体制的弊端却没有能够解决,以至于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时期深受危害。我国收到的损失同样不小,出口萎靡,内需不够。但是我们并不是危机的制造者,而是危机的受害者,美国欧洲才是危机的制造者。

事实证明,资本制度周期性的生产过剩是造成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其实是资本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世界经济遇到的挑战并不比政治挑战简单。我会在第三大部分阐述我的观点。

3、 当前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当前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影响。其中的利害关系极其复杂。

在这之中不得不提的一个国家:委内瑞拉。

2012年10月7日,委内瑞拉举行新一届总统选举,总统查韦斯第三次连任总统。委内瑞拉之所以有这样的成果,实际上摒弃了资本主义民主,实行了社会主义变革。

上世纪90年代,许多拉美国家政府奉行西方倡导的新自由主义模式,已全面市场化推卸社会责任,结果纷纷掉进中等收入发展陷阱,贫富悬殊拉大,社会动荡加剧,接连发生的金融危机更是重创拉美地区经济。大部分拉美国家民众不仅没有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反而处于日益边缘化的困境。要求改变国家发展模式和方向的呼声持续高涨。

正式这样的政治土壤,成就了拉美左翼政党上台的时代机遇。面对时代机遇,拉美左翼及时转身,放弃暴力和军事手段,打出“推动社会公平和公正”的政治口号。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左翼政党在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秘鲁、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和巴拉圭等拉美国家先后上台执政,拉美“向左转”引起全世界震动和关注。

不难看出,拉美“向左转”的国家政治稳定的同时,带来的是经济的繁荣,

人民的富裕,社会的和谐!

经济关系的改变正在影响世界政治格局。作为爱好和平的我们中国应该抓好时机,大力发展经济,突破西方的经济、科技、军事封锁,创造一个崭新的和平、和谐、可持续、生态文明的世界。

三、 当前世界政治与经济的新力量以及出路

当前的世界政治与经济问题,首先要解决文化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异己文化的态度是消灭。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军事。怎么样去对付外来文化。而文化是人类最美丽的财富,是实现人类自身价值的最终载体。虽然文明起源于野蛮,但绝对不等同于野蛮!

如果你知道斯巴达,那么你就会了解为什么要解决文化问题。在斯巴达统治希腊的300年间,只关心军事的发展,他的军事很强盛,但是在希腊文化这块人类的瑰宝中,斯巴达这300年的历史对文化的贡献几乎为零!

同样现在的美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心只想扩张,对异己文化很排斥。他们是该醒醒的时候了,只有文化认同,才能和平共处。

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亚非拉第三世界作为新的爱好和平力量出现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并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世界政治需要和平,不需要强权,不需要干涉!这是时代的呐喊!

至于经济问题,亚当·斯密以及凯恩斯的理论并没有真正给出解决西方经济衰退的答案。其实,邓小平同志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理论西方可以借鉴,邓小平同志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我国的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也相当严峻,过去我们太过于限制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所以失去了活力。现在十八大对于加强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对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做出了一系列调整。我国就是在平衡市场与宏观调控。

我认为资本主义也可以实行多一点的宏观调控,来预防自由经济带来的弊端,但是这其实是不可能的,因为西方的利益集团不喜欢政府宏观调控,他们奉行自由经济。宏观调控对他们的利益造成了损害。至于美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如果真的想解决现状,只有一条出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抛弃“上帝”,拜马克思为师,发展具有其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四篇:清醒认识当前经济形势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进入2014年,我省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遇到了一些新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我省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我们从客观的角度正确认识和判断当前的形势,大体可用三句话来进行概括:一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受国内经济下行的影响,特别是煤炭价格下降的影响,我省2014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长放缓,下行压力加大;二是从纵向比较来看,与以往经济下行周期相比,在本轮下行中我省经济下行的振幅小,而且速度缓,显示出我省的转型发展成效已经显现,经济增长稳定性有所提高;三是从未来发展来看,随着我省经济转型的稳步推进,综改区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全面实施,可以预见山西经济发展前景是光明的。

一、全省一季度经济运行形势及原因解析

2014年,全省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631.6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3.77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383.07亿元,增长4.6%;第三产业增加值1134.83亿元,增长6.8%),同比增长5.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4%)1.9个百分点,低于去年同期山西增长速度(9.5%)4个百分点,表明我省经济下行的压力正在加大。出现这种状况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工业经济大幅放缓特别是煤炭价格下跌是影响山西经济增速的主要因素。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创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新低,增幅较上年同期放缓6.7个百分点,直接影响全省经济回落3.4个百分点。在全省9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钢材、发电量、氧化铝、水泥5种产品小幅增长,生铁、粗钢、焦炭、原铝4种产品同比下降。山西经济关键在于工业经济,煤焦冶电是山西工业的主导产业,占比约达70%以上。其中,煤炭占到整个工业的55%左右,煤炭市场低迷直接影响着山西的整体经济,国内煤炭价格从2011年10月最高853元/吨,下跌到目前的532元/吨,跌幅达37.6%,由此可见山西工业生产下行压力主要源于煤炭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行业效益总体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近年来受国内 1

经济结构调整、节能技术进步、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煤炭质量的提高、生活用能结构的变化、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煤炭消费量持续下降;但与之对应的是,2013年,国内煤炭产能不断释放,到2015年山西省重组整合矿井全部建成进入生产状态,产能将达到约13亿吨左右,进口煤也步步紧逼,供大于求的局面可能进一步加大。供过于求的现象直接拉低了煤炭能源产品价格,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效益水平。虽然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格局短期内较难改变,但是我国煤炭市场将由供需基本平衡向供应宽松、结构性过剩、个别时段和局部区域紧张转变,我省煤炭市场将总体处于需求低增长、价格低水平的调整阶段。

二是外部经济环境变迁的影响。山西煤炭行业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整个经济环境不景气造成的,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形势影响了山西工业企业的发展。中国社科院2014年《国际形势黄皮书》预测,2014年全球经济仍将维持中低速增长。就中国经济而言,也已悄然进入新“拐点阶段”,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这使得全国经济形势更趋复杂,经济运行中不确定性、不平衡性和脆弱性凸显。从中长期看,随着改革政策的落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将会逐步提高。然而,短期看,一些领域的改革反而会对短期经济增长和价格带来冲击。此外,真正实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就意味着政府必须放开对资源要素的过度垄断,政府主导投资驱动模式将有所弱化,如果在一段时期内生增长的接力棒不能有序交接,那么,就很可能出现经济增长动力的“空档期”。从季度和年度数据看,受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的影响,2014年山西经济也将处于长期趋势潜在增长率的阶段性下行阶段,自2009年金融危机对山西重大冲击以来,山西GDP潜在增长率下调2个百分点(由2009年之前的10%~12%下降至8%~10%);处于周期波动的下行调整阶段,处于季度波动低速增长期,如果没有大的、特殊的外部冲击因素,随着山西转型综改区建设深入推进和创新驱动力度的不断加大,经济运行会稳步向上,全年经济会稳定发展,经济增长回归合理阶段。因此,如何巧借经济下行之力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如何平衡中长期改革与短期增长之间的关系,如何平衡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推动“体制改革-转型发展-稳定增长”进入良性循环是摆在全国与山西省经济面前的新挑战。

二、经济增长中的积极因素分析

在全国整体经济形势下滑、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山西经济还是保持了稳定运行,主要源于金融危机后,山西完成煤炭资源整合,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转型综改区建设,全省经济整体抗风险能力提升。

(一)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协调

进入“十二五”以来几年,可以说是山西经济发展历经磨难的几年。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国家对经济增长预期不断调低,从8%逐步调整到7.5%左右。在这轮经济下行期,省委、省政府坚定推进“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战略,以项目带发展、调结构,紧抓项目落实,先后出台政策措施促进服务业、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山西省第

一、

二、三产业结构的比例由2010年的6.2:56.8:37调整为2013年的5.7:59.1:35.2,使山西“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得以明显改善。一季度,全省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

5.5%、4.6%、6.8%,

一、三产增加值增速快于二产。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3%、52.6%和43.1%,与2013年同期相比,一产比重提升0.3%,三产比重提升2.5%,二产比重下降2.8%,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协调。

(二)工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在工业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工业内部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一季度全省工业内部转型效果不断显现。一是非传统产业占全省工业比重提升。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非传统产业比重接近20%,较上年同期提升0.8个百分点,较2009年同期提升1.7个百分点,呈现逐步提升态势。在非传统产业中,化工、医药、纺织产业增速持续加快。一季度,化学工业、医药工业、纺织工业同比增速均快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其中化学和医药工业分别增长12.2%、7.9%,分别快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8个、3.7个百分点,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较上年同期分别提升0.8个和0.1个百分点。二是冶金工业增长较快,电力工业占比提升。一季度,冶金工业增长8.4%,快于全省工业平均增速4.2个百分点,拉动全省工业增长1.1个百分点。电力工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8%,较上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此外,在价格大幅下降的不利因素影响下,煤炭、焦炭工业增速总体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传统产业总体抗风险能力也在增强。

(三)三产投资结构更加优化

一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在“十二五”前三年持续平稳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各年增速均在20%以上),同比增长19%,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从投资内部结构看,

一、三产占比提升、工业投资内部转型力度加大、民间投资增速加快,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趋于优化,第

一、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比重上升。一季度,第

一、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02.2%、23.7%,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15.3个、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8%,增速比上年同期减缓13.8个百分点。全省三次产业投资比例由上年同期的3.2:55.5:41.3转变为5.4:51.7:42.9,第

一、三产业投资比重上升。二是工业投资内部转型力度加大,非煤产业、非传统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占比提升。一季度,非煤产业、非传统产业投资增速均快于全省工业投资平均水平,占全部工业投资比重明显提升。其中非煤产业投资占全省工业投资的比重为71.9%,同比提升6.2个百分点;非传统产业投资占全省工业投资的比重为44%,同比提升4.5个百分点。三是民间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占比显著提升。一季度,全省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1%,同比加快8.2个百分点,比同期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22.2个百分点,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6.3%,同比提升9.5个百分点。一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2%,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54.9%。

总体来看,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协调、工业和投资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转型新成效的取得, 为全省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打下基础。

三、发展前景及政策建议

尽管山西转型综改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以煤炭工业为主导的山西能源经济格局并未根本改变。全省工业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尚不巩固,需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各项举措,努力保持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从当前政策措施看,一要大力支持煤炭企业渡过难关。落实“煤炭20条”和“煤炭17条”新政,积极推进煤电一体化,加大用户直供电、签订长期合同等模式,提高煤炭加工转换能力;鼓励发展煤焦化、煤制气、煤制油等就地转化项目,实现多联产、规模发展,拓宽煤炭利用范围,支持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转化等煤炭企业转型发展项目;加大对非煤产业如装备制造业、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的支撑力度。加大清理涉煤不合理收费工作力度;研究煤炭税费整体改革方案,合理确定

4税费总体水平,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取消铁路建设基金;根据资源赋存条件制定差别化税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二是以项目为抓手,调整产业布局和结构。把布局重大项目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和应对当前经济形势、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举措。立足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政策措施,以企业为主体、重大项目为载体,加快布局建设现代煤化工、轨道交通设备、煤层气装备、煤机装备、电力装备制造基地,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三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大省属煤炭企业集团公司改革力度,稳步推进国有股权减持;加大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力度;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国有资本投资经营主体;推行国企信息公开和市场化选聘;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支持各种所有制资本融合发展。四要推进金融创新,提升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的功能,扩大太原煤炭交易价格指数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逐步将采价点向蒙、陕扩展,推动指数上市。要完善煤炭、电力、焦炭等大宗产品的市场配置机制,积极发展焦炭、电力和煤层气等能源商品的场外交易,争取建立能源商品期货交易所;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推进水、天然气、电力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五要完善矿产资源市场配置机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建立资源初始产权配置机制,促进矿业权流通,进一步完善矿业权交易有形市场建设,积极推进煤层气审批管理配套改革,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矿业权市场。

从长期发展来看,转型发展才是山西资源型经济走出“资源诅咒”的根本方式。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转型综改建设,才能全面提升山西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才能应对复杂多变内外环境,才能推动全省经济健康稳定增长。一要在转变政府职能上有新进展,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流程再造,变前置审批为过程服务、后端服务,提高行政效能,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上有新成效,创造优良市场环境。二要在资源配置市场化上有新进展,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使各类资源按照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进行有效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效率最优化。三要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上有新进展,要在推进驻晋央企在晋注册、地方参股上取得新的突破,使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共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在国有企业改革上取得突破,

5国有企业要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上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引领作用,实现国有资本与其他经济成分融合发展壮大。要创造有利于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创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四要在推进科技创新上有新进展,以低碳引领、创新驱动为宗旨,以山西科技创新城为龙头,围绕资源的深加工和资源的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煤化工以及与煤炭有关的机器设备、采掘等高新技术产业,把科技创新作为煤炭产业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发展的根本路径,打造国家煤基科技及产业创新高地,实现由“煤老大”向“煤科老大”的转变。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为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五要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文化领域、鼓励资源型企业进入旅游文化产业,并成为旅游文化产业的投资主体,资源型企业只有在多元发展和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推动全省经济的转型发展。

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山西综改建设,凝聚更多破解难题的正能量,探索破解生产要素过度向资源型产业集中,挤压其他产业生存空间的难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深度和广度;探索破解资源型经济导致大规模生态破坏的顽疾;探索破解环境保护领域守法成本高于违法成本的痼疾;探索破解资源型经济伴随的社会领域突出问题,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建设和谐社会,才能创出一条资源型地区成功转型的新路子。

(课题组成员:潘云,孙秀玲,王云,韩芸)

责编:田青

6

第五篇:1.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

答:今年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国民经济总体态势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要看到,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较为复杂,经济运行中仍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下半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的势头,为明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基础,就显得尤为紧要。

一、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上半年我国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结构逐步优化、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我国经济增长已经基本恢复到了金融危机爆发以前的水平。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明显增强。二是从经济运行环境来看,物价总体上温和可控,基本稳定。三是就业形势较好。四是经济增长质量较高,四大收入基本保持较快增长。五是重点领域的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尽管国际上经济复苏比较缓慢,欧洲的债务危机仍在蔓延,国内也面临着自然灾害多发的重大挑战,但是中国经济总体上还是保持了高增长、高就业、低通胀这样一个良好的发态势。据此,对当前经济形势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基本判断:一是今年整体经济走势将呈前高后低态势;二是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然很脆弱,不确定因素增多。三是我国经济正处于由政策刺激驱动向市场内生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

二、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

当前宏观调控主要面临五个方面的“两难”:一是保增长、调结构和防通胀之间存在着“两难”。二是政府投资和重化工业主导的经济恢复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之间存在着“两难”。三是房地产调控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两难”。四是经济刺激政策退出与避免经济复苏夭折甚至出现二次探底之间存在着“两难”。

三、把握好下一步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

下一步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为:一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是把握好宏观调控政策的着力点。三上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

四、继续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的落实

随着政府一系列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出台,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总之,对房地产业,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支持房地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坚定不移地治理房地产市场混乱的现象。

五、继续做好管理通胀预期各项工作

今年宏观调控的主基调,就是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六、在进一步扩大内需上下功夫

一是应在促进消费方面储备一些接续政策。二是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三是抓好促进民间投资政策的落实。四是正确处理地方融资平台的规范问题。此外,还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上一篇:入学生会文艺部申请书下一篇:人事行政前台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