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当前经济形势

2023-02-09

第一篇:如何认识当前经济形势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经济形势

稳中求进,稳是基础,进是争取;一味求进,大局难稳;只稳不进,机遇错失。稳是为更好地进,进是为长远的稳;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转型升级的紧迫性、艰巨性与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剧变力、震荡力广度交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一波三折,贻害连连。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经济体,尤其是经济大国,无一脱身于危机之外,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乃至欧盟、美国经济危机影响的冲击力仍在扩大,形势十分复杂严峻。

2012年受国际市场低迷、能源资源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愈加突出等诸多因素影响,出口增速将明显降低,不排除发生较大波动的可能;内需增长虽然由政策扩张刺激开始向市场主导转变,但基础还很不稳固,内需弥补外需任务仍然艰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困境短期难以根本转变,制造业投资增速可能明显降低。与此同时,货币供给总量仍然偏大,加之成本推动、输入性等因素影响,通货膨胀压力仍然不可忽视。因此,实现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针对2012年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应加强防控风险的准备,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及时应对和化解各种冲击,防止经济增长出现大的波动,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宏观调控的关键就是要统筹处理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的关系。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态势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从中长期看,我国经济发展有两个趋势可以基本确定: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已开始小幅下降;二是物价上涨的内外压力交织并将较长时期存在。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快调整需求结构,着力提高社会最终消费在内需中的比例。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要着力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性转变,根本上要依靠深化改革,依靠市场体制机制的保障。

第二篇:1.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

答:今年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国民经济总体态势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要看到,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较为复杂,经济运行中仍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下半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的势头,为明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基础,就显得尤为紧要。

一、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上半年我国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结构逐步优化、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我国经济增长已经基本恢复到了金融危机爆发以前的水平。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明显增强。二是从经济运行环境来看,物价总体上温和可控,基本稳定。三是就业形势较好。四是经济增长质量较高,四大收入基本保持较快增长。五是重点领域的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尽管国际上经济复苏比较缓慢,欧洲的债务危机仍在蔓延,国内也面临着自然灾害多发的重大挑战,但是中国经济总体上还是保持了高增长、高就业、低通胀这样一个良好的发态势。据此,对当前经济形势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基本判断:一是今年整体经济走势将呈前高后低态势;二是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然很脆弱,不确定因素增多。三是我国经济正处于由政策刺激驱动向市场内生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

二、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

当前宏观调控主要面临五个方面的“两难”:一是保增长、调结构和防通胀之间存在着“两难”。二是政府投资和重化工业主导的经济恢复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之间存在着“两难”。三是房地产调控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两难”。四是经济刺激政策退出与避免经济复苏夭折甚至出现二次探底之间存在着“两难”。

三、把握好下一步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

下一步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为:一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是把握好宏观调控政策的着力点。三上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

四、继续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的落实

随着政府一系列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出台,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总之,对房地产业,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支持房地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坚定不移地治理房地产市场混乱的现象。

五、继续做好管理通胀预期各项工作

今年宏观调控的主基调,就是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六、在进一步扩大内需上下功夫

一是应在促进消费方面储备一些接续政策。二是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三是抓好促进民间投资政策的落实。四是正确处理地方融资平台的规范问题。此外,还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第三篇:如何认识当前世界政治与经济形势

201× -201× 年第×学期《形势与政策》科目

考查卷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成 绩:

醒醒吧西方世界!发展需要和平!

——如何认识当前世界政治与经济形势

摘要:2008年的经济危机直到今天,我们还能感受到切肤之痛。如果把西方经济比作考试的话,这一次“上帝”(特指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讲时说的最多的那句话“GOD bless America”中的“GOD”)阅卷人又给资本主义和西方经济体制打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再看一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的答卷,哎呦!!!也是一团糟,利比亚、叙利亚、伊朗深受战争威胁;日本、菲律宾充当炮灰,左右为难;当然还有美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新殖民主义”,正式拉开了帷幕!

关键词:新殖民主义、和平、发展

一、 当前世界政治与经济形成的背景及原因

1、 政治格局

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英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发战争之财,尤其是美国迅速充实了本国的国力。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

二战结束“雅尔塔会议”以后形成了“雅尔塔体制”促进了两极格局形成。而两大阵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及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东欧剧变、两德统

一、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彻底覆灭。 当前的世界政治格局:旧的格局已经结束,新的格局政治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形成,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也只能在曲折中发展,这就是当前的世界政治格局。

2、 经济格局

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二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三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三大经济集团:西欧、北美、亚太三大区域组织的新格局。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

用几个词来概括: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国力竞争。

3、 形成原因

究其原因,根本原因就是各方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绝不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屈服于别国利益。具体原因是第一,美国想建立单极

世界,但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第二,世界各种力量的分化重新组合以及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促进了多极化的发展;第三,科技和经济因素影响单极世界的存在;第四,经济全球化进程降低了单极世界存在的可能性;第五,国家与地区集团力量的增长导致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 当前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发展与问题

1、 当前世界政治发展及问题

政治多极化发展,已经成为趋势。上面我已经阐述过原因。世界政治的发展我以两大鲜明的对比来阐明当前世界政治的发展以及其存在的问题。

两大鲜明的对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

首先来谈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发达国家,包括英国、法国等等。自从二战以后,这几个国家就没有消停过。冷战时期,美国为了控制欧洲各国,与英、法等国家缔结了所谓的北大西洋军事公约组织,这不可谓不是一个邪恶的军事同盟。

第一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直接参与战争。

1992年——1995年的波黑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再一次直接参与战争,他们打着和解的旗号,实际上是搞垮南斯拉夫,是西方控制巴尔干,进而控制整个欧洲的关键环节。

1999年3月24号,北约轰炸南联盟,中国的大使馆无辜受难,我们中国人应该永远铭记这一时刻,北约无视《联合国宪章》,置世界人民于不顾,这一卑劣的行为,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

2001年阿富汗战争,同样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以反恐为由,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在阿富汗发动了战争。

2003年以美英为首的联军在伊拉克发动战争,同样是以反恐为由。 从上述事例可以体现出,1991年——2005年的世界上的战争都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直接参与。不管他们以何种理由加入战争,他们都是战争的直接制造者或者是参与者。

以美国为首的联盟实际上有着他们肮脏的目的。

第一、这是美国控制中东,进而控制世界石油的中东政策。

第二、从时间上再联系经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1992年、2003年正是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美国怎样才能短时间内恢复其经济,发动战争是最快也是最有效果的做法。郎咸平有句话:“和平时期美元的汇率与黄金的价格成反比,战争时期美元的汇率与黄金的价格成正比”。其实这句话的原因就在于此。

第二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新殖民主义。

美国在伊拉克战争结束以后发现,伊拉克新的政权并不完全听从于美国的指挥,于是美国开始实行新殖民主义。

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美国一直再寻求战争的机会,来平息国内糟糕的经济局势。直到2011年美国以人权为由,在利比亚扶植的代理(称反对派)与利比亚政府军开战。这场战争美国并没有直接参与,而是退到了幕后,英、法直接参与战争。美国向反对派提供战争物资,与利比亚政府军对抗。最终结果大家都知道,卡扎菲被击毙,反对派利比亚建立过渡政府。

同样是2011年美国以同样的方式在叙利亚发展反动势力。现在的叙利亚

如果不是因为有中国和俄罗斯,恐怕局势早就和利比亚一样了。

伊朗局势也不容乐观,美国打出的牌是“抑制核扩散”。

相反,我们再看看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

自从我国提出和平外交方针政策之后,我国一直坚持这一基本外交原则,同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中国提出了一系列的和平发展的政策,比如:亚太经济合作、东盟经济区、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等等,还有本来马上就能启动的中、日、韩三国贸易因为日本的外交失败(日本实行所谓的钓鱼岛国有化)而暂时搁置。我国为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们从对比中不难发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奉行的强权政治,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奉行的和平外交大相径庭。

2、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及问题

当前的世界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上面已经阐述过。

二战以后美国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制,从而对全世界的经济实行了经济殖民。欧洲为了防止美元的侵害组成了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建立了以欧元为中心的欧元区。有效的遏制了美国的经济侵略。近几年东亚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的发展,为东亚人民摆脱美元统治提供了出路。

虽然欧洲建立了欧元区,但是他们自身体制的弊端却没有能够解决,以至于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时期深受危害。我国收到的损失同样不小,出口萎靡,内需不够。但是我们并不是危机的制造者,而是危机的受害者,美国欧洲才是危机的制造者。

事实证明,资本制度周期性的生产过剩是造成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其实是资本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世界经济遇到的挑战并不比政治挑战简单。我会在第三大部分阐述我的观点。

3、 当前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当前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影响。其中的利害关系极其复杂。

在这之中不得不提的一个国家:委内瑞拉。

2012年10月7日,委内瑞拉举行新一届总统选举,总统查韦斯第三次连任总统。委内瑞拉之所以有这样的成果,实际上摒弃了资本主义民主,实行了社会主义变革。

上世纪90年代,许多拉美国家政府奉行西方倡导的新自由主义模式,已全面市场化推卸社会责任,结果纷纷掉进中等收入发展陷阱,贫富悬殊拉大,社会动荡加剧,接连发生的金融危机更是重创拉美地区经济。大部分拉美国家民众不仅没有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反而处于日益边缘化的困境。要求改变国家发展模式和方向的呼声持续高涨。

正式这样的政治土壤,成就了拉美左翼政党上台的时代机遇。面对时代机遇,拉美左翼及时转身,放弃暴力和军事手段,打出“推动社会公平和公正”的政治口号。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左翼政党在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秘鲁、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和巴拉圭等拉美国家先后上台执政,拉美“向左转”引起全世界震动和关注。

不难看出,拉美“向左转”的国家政治稳定的同时,带来的是经济的繁荣,

人民的富裕,社会的和谐!

经济关系的改变正在影响世界政治格局。作为爱好和平的我们中国应该抓好时机,大力发展经济,突破西方的经济、科技、军事封锁,创造一个崭新的和平、和谐、可持续、生态文明的世界。

三、 当前世界政治与经济的新力量以及出路

当前的世界政治与经济问题,首先要解决文化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异己文化的态度是消灭。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军事。怎么样去对付外来文化。而文化是人类最美丽的财富,是实现人类自身价值的最终载体。虽然文明起源于野蛮,但绝对不等同于野蛮!

如果你知道斯巴达,那么你就会了解为什么要解决文化问题。在斯巴达统治希腊的300年间,只关心军事的发展,他的军事很强盛,但是在希腊文化这块人类的瑰宝中,斯巴达这300年的历史对文化的贡献几乎为零!

同样现在的美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心只想扩张,对异己文化很排斥。他们是该醒醒的时候了,只有文化认同,才能和平共处。

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亚非拉第三世界作为新的爱好和平力量出现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并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世界政治需要和平,不需要强权,不需要干涉!这是时代的呐喊!

至于经济问题,亚当·斯密以及凯恩斯的理论并没有真正给出解决西方经济衰退的答案。其实,邓小平同志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理论西方可以借鉴,邓小平同志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我国的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也相当严峻,过去我们太过于限制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所以失去了活力。现在十八大对于加强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对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做出了一系列调整。我国就是在平衡市场与宏观调控。

我认为资本主义也可以实行多一点的宏观调控,来预防自由经济带来的弊端,但是这其实是不可能的,因为西方的利益集团不喜欢政府宏观调控,他们奉行自由经济。宏观调控对他们的利益造成了损害。至于美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如果真的想解决现状,只有一条出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抛弃“上帝”,拜马克思为师,发展具有其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四篇: 如何认识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

【摘要】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革的新阶段。世界经济艰难复苏,风险犹存;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序幕拉开,多极化进程明显加快;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突出,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并存;主要大国和新兴力量抓紧调整内外政策;中国国际地位与作用不断增强,对国际秩序重塑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关键词】军事 世界经济 国际金融 认识 中国

一、深刻认识全球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迹象,但复苏基础不牢,不排除出现新的动荡和反复

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继续在全球经济领域显现。受金融危机拖累,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同步陷入衰退,大多数国家经济均遭受不同程度冲击。在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作用下,世界经济出现复苏好转迹象。世界经济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复苏艰难,风险犹存。主要表现在:在虚拟经济领域,全球金融体系结构性缺陷尚未得到根本性治理,新的监管机制和交易规则尚未建立,美国的金融衍生品仍在继续泛滥,这些金融风险有可能引发新一轮金融动荡。总体上看,世界经济好转的基础并不牢固,推动世界经济全面恢复增长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

二、深刻认识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国际体系变革深入推进

国际金融危机使新兴大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消长变化。美国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被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拖累,软硬实力明显受挫。欧盟、日本困难重重。新兴大国虽受一定冲击,但总体上仍能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凭借后发优势,新兴大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新的驱动力和增长点,联合自强意识增强,中俄印、“金砖四国”、发展中五国等合作机制不断发展,积极参与国际治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种种弊端,引发国际体系的深刻变革,国际力量消长变化成为国际经济体系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分别将发达国家5%的份额和3%的投票权转给发展中国家。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迅速取代G8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平台。

三、深刻认识“后危机时代”国际竞争的态势,把握各大国对外政策走向

为着眼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竞争,各大国加紧调整各自发展战略和对外政策,抢抓战略制高点。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主打“变革”旗帜,对美国对外政策进行冷战结束以来最大幅度调整:重视运用“巧实力”修复美国形象,高度重视经济金融外交,积极推动和主办G20金融峰会,要求各国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与美国协调行动,但在美元地位等问题上坚持既有立场;推行全面兼顾的地缘战略,出台从伊拉克撤军计划以及对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新战略;进一步巩固跨大西洋关系,“重启”美俄关系,加强美印合作,取悦伊斯兰世界,调整对伊朗和朝鲜姿态。美国外交政策调整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关系中的紧张状态,有利于大国加强沟通协调。但美国战略目标仍是防范遏制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千方百计维护自己一超独霸地位。

俄罗斯对内积极消弭危机影响,着力调整经济结构,整顿经济秩序,对外致力于加强和改善与各方关系。日本民主党首次上台执政,倡导“友爱外交”,倡建“东亚共同体”。总体上看,大国间维持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框架,同时利益联系更加紧密,合作、协调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四、深刻认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准确把握国际安全形势与地缘政治的

新动向

在传统安全领域,核安全问题在国际议程中的位置显著前移,朝鲜再度核试验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响,伊朗核问题形势逐步升级。“三股势力”活动猖獗,为祸于我国和周边。阿富汗、巴基斯坦安全形势严峻,塔利班势力卷土重来,美国和北约驻军穷于应对。海洋、极地、外空、网络争夺愈演愈烈。美、俄、英、法等国在削减核武库的同时,纷纷研制和改进战略核武器,以确保核威慑继续有效。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气候变化问题不断升温,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头号焦点问题。甲型流感发展成全球性“大流感”,公共健康安全问题突出。国际粮价暴涨暴跌,危及粮食安全。世界正进入水资源严重短缺时代,水安全问题彰显。

面对全球性挑战,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应对,“同舟共济”成为各方共识,各国积极沟通协作,多边外交空前活跃。同时,各方也从各自利益出发,展开了复杂激烈的斗争。排放问题本质上是发展问题,排放权即发展权。

五、深刻认识随着中国日益向世界大国迈进,中国外交越来越活跃

一是大力开展峰会外交,推动国际体系改革进程。中国领导人频繁出席各类多边峰会,与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各种全球和地区性问题和挑战,取得显著成果,有力维护了国家利益,充分展示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二是全力开展经济外交,服务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三是推动中国与其他大国、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关系整体迈上新台阶。中国同欧盟机构和欧洲大国的合作得到加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在日本新政府执政后进一步加强,两国在亚洲地区事务上的合作空间不断扩大。中国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深入推进,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协调合作不断加强。四是大力加强安全、公共、人文等领域外交。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中国积极同西方、穆斯林国家和周边国家沟通对话,赢得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支持。中国坚决打击和遏制“藏独”等势力在国际上进行反华分裂活动,就某些国家领导人会见**的行为进行严正交涉和斗争。

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在吸引全球关注目光的同时,也处于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

外部环境空前复杂、多变,机遇挑战并存。一是金融危机后遗症频仍,我经济发展形势趋于严峻。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涉及我国的贸易摩擦增多。二是全球性挑战直面而来,外交新课题不断增多。既有“绿色新政”、低碳经济、新能源、“无核武世界”等新问题,又有国际体系改革和全球治理等新挑战,既有发展理念和模式之争,又有新经济发展制高点之争。三是周边不稳定因素增加,我地缘政治安全环境堪忧。我周边热点问题四起,大国纷纷插手,牵动地区安全形势。巴基斯坦、缅甸、朝鲜等局势变数增多,美国将反恐重心转向阿富汗,域外大国染指我南海事务,南海问题解决更趋复杂化。

第五篇:当前经济形势的认识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2012年9月起,我国经济运行的多项重要指标结束了两年多的探底下滑,开始出现企稳回升态势。但2013年头几个月,各项经济指标回升态势出现分化:一些指标在回升中出现轻微下滑;一些指标继续呈回升态势,但回升幅度不大。这说明,经济上行动力和下行压力相互交织,经济上行动力并不强劲,经济回升基础并不稳固。

我国经济短期“弱回升”,长期潜在增长率下移。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导致我国经济“弱回升”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首先,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大背景的深刻变化。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已由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经济走势错综复杂,充满不确定性,危机的影响还在不断发酵,国际市场需求仍然低迷不振。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期进入潜在增长率下移的增长阶段转换期。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很难进入强回升状态。其次,宏观调控政策放松力度不大。本轮宏观调控没有采取大力度的刺激政策,而是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考虑稳增长、控物价、防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另外,受居民消费价格和住房价格上涨压力的影响以及产能过剩的制约,目前宏观调控政策放松的空间较为有限。第三,各级领导班子处于换届期。各地、各部门要形成新的决策和规划,需要有一个调研、酝酿、决策及实施的过程,难以一下子形成助推经济迅速回升的力量。第四,经济周期波动处于低谷。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困难,生产经营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预期前景都不被看好,企业扩大生产以及银行放贷都非常谨慎,使得经济回升的启动比较困难。尤其是在国内外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加大的情况下,经济回升从长期经济增长态势看,随着我国经济总量越来越大,经济潜在增长率将逐步下降。

工业化和城镇化潜力巨大,将推动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经济增速下降引起了我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担忧。

面临诸多经济难题,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我国经济发展既有巨大潜力,也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面临以下突出难题:城镇化的土地利用效率不高。消费体制有待完善。经济转型的微观基础还不健全。后发优势空间缩小。破解这些难题,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

上一篇:如何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下一篇:如何深入党的群众路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