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发文字号规范

2022-07-01

第一篇:公文发文字号规范

公文发文字号编制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概 要:发文字号是公文格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文章以《条例》、《办法》等公文法规为依据,阐述公文发文字号的结构、格式要求,分析、纠正常见的病误,并提出了值得研究探讨的建议。

关键词:公文 发文字号 规范要求 病误分析

目前人们习惯上理解的公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在办理公务中形成和使用的通用公文;二是外交、军事等领域使用的专用公文。本文探讨的是第一类。规范的公文格式不仅有利于体现国家机关的权威性、严肃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政令畅通。发文字号是公文格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以下简称格式)就发文字号的用法、格式、标准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病误,值得探讨。

一、发文字号的规范要求

(一)发文字号的构成要素

《条例》规定:“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发文和发文顺序号组成,标注于版头下方居中或者左下方。联合行文,一般只标明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办法》规定:“发文字号应当包括机关代字、年份、序号。联合行文,只标明主办机关发文字号”。以上两个公文法规阐明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正式公文发文字号由三个要素构成:机关代字+(份)号+发文顺序号。比如:闽政文〔2009〕28号这个发文字号,三个要素齐全。其中机关代字为“闽政文”,说明公文的制发机关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份)号为“2009”,指的是福建省人民政府2009年制发的公文;顺序号为“28”,指的是福建省人民政府2009年制发的第28号文件。

(二)各构成要素的格式要求

1.机关代字。同一单位、同一类公文的机关代字应当统一,如何确定机关代字,虽没有统一规定,但必须注意与名称相近的其他机关相区别,一般不超过6个字。主要有以下几种格式:一是仅有机关名称代字,没有其他附加成份。如:闽委办〔2009〕54号、闽政办〔2009〕3号等。其中闽委办、闽政办就是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的代称。二是机关名称代字+行文方向代字。如:国发〔2000〕23号,“国”为国务院的代字,“发”表示行文方向为下行文。又如:闽委发〔2006〕21号、闽人发〔2009〕40号等也是如此。三是机关名称代字+内容特征代字。如:闽委干〔2009〕248号,“闽委”是福建省委的代字,而“干”则是文件的内容特征,即干部任免方面的文件。四是机关名称代字+文种代字+字。如: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在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集中调整中加强监督认真治理拉票行为的通知》,其发文字号为组通字〔2009〕23号。五是机关名称代字+字。如:全国妇联办公厅《关于开展“春蕾计划”实施20周年系列活动的通知》,其发文字号为妇厅字[2009]1号。

2、(份)号。年代应标全称,用阿拉伯数码标识,括入六角括号“〔〕”内。如:闽委教宣〔2009〕45号。

3、发文顺序号。顺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顺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或O01),不加“第”字。但政府机关令、政府机关负责人令,如:国务院令、国家主席令、国务院总理令等,其发文字号的结构无机关代字无年号,格式为“第+发文顺序号”。而且,发文顺序号不是按编排的,而是在发布命令(令)的政府机关或政府机关负责人的任职届内依次编排流水号的。此外,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编发的通报,其发文字号也通常采用“第+×期”的格式编制。

4、发文字号的标识位置。发文字号属于公文的眉首部分,标识位置一般在发文机关标识下空2行处,用3号仿宋体字,居中排布。发文字号之下4mm处印一条与版心等宽的红色反线。如果是上行文需要标识签发人姓名时,则发文字号居左空1字,签发人姓名居右空l字;如有多个签发人,发文字号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同处一行,并下移红色反线,使红色反线与发文字号继续保持为4mm。如果是大文头(由发文机关名称加“文件”二字组成发文机关标识的文头)的下行文,发文字号居中排列;小文头(仅以发文机关名称作发文机关标识的文头)的下行文或平行文,发文字号移至红色反线下靠右位置。如果采用有版头的格式,发文字号排在版头下方;若无版头,则排在标题下方右侧。命令(令)的发文字号标注在命令(令)的发文机关标识下边缘空2行居中位置;会议纪要的发文字号置于会议纪要标识之下、红色反线之上正中间。联合行文只标明主办机关发文字号。

二、常见的病误分析

第一,搭配虚字。如:《财政部关于人武部修建民兵训练基地征收耕地占用税问题的复函》(财农税字〔1990〕第45号)、《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材料、低值易耗品管理与核算实施办法》(济职院字〔2004〕第42号),对于篇幅要力求简短、语言要遵循精简性、实用性、规范性的行政公文来说,发文字号中的“字”和“第”均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多余字,应该删去,规范化的编制是:财农税〔1990〕45号和济职院〔2004〕42号。

第二,要素颠倒。《条例》、《办法》对发文字号的规定,实质上也明确了机关代字、年份、序号3要素的排列顺序。但个别单位在使用发文字号时,并没有按以上指定顺序排列。如:《关于耕地占用税征收经费问题的通知》(〔94〕财农税字第28号),发文字号不仅年份前移、年号不全,而且“字”、“第”多余,规范的写法是:财农税〔1994〕28号;《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对土地价格评估机构进行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1995]国土[籍]字第10号),发文字号规范的写法应是:国土〔1995〕10号。

第三,年号不全。这类病误现在很少,早期如:《财政部关于农业特产税征收具体事项的通知》(〔94〕财农税字第7号),这里的“〔94〕”是指1994。若经过1个世纪或更长一时间些,就有可能把“〔94〕”理解为公元2094年或2194年,年号不全无疑会给将来查找利用文件档案带来很大麻烦。所以,年份号应用阿拉伯数码全称标写〔1994〕。

第四,错用括号。如:×政(2004)6号、×政[2004]12号,这里的年份所用的括号“()”、“[]”均是错误的。规范的用法应是六角括号“〔〕”,如:×政办〔2009〕8号。六角括号不是数学公式的中括号,因为当引用公文时,标题后面的发文字号要用圆括号“()”括起,如果年份用中括号括起,就违反了低级符号中不得包合高级符号的原则。因此称之为“六角括号”是基于与数学的中括号相区别。

第五,乱设虚位。如:《关于调整鞍山市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鞍政发〔2006〕027号),这里的“027号”应改为“27号”;《关于第十七届省农村医学暨乡镇卫生院管理学术会议征文的通知》(浙农卫协字〔2009〕第02号),这里不但“字”、“第”多余,而且乱设虚位,规范的写法应是:浙农卫协〔2009〕2号。

第六,字体字号不标准。《格式》规定:发文字号,用3号仿宋体字。发文字号应该与正文的字体字号相同,而有的字号小于3号、有的用宋体、有的用楷体、也有的用黑体,这些都不符合规范要求。

第七,联合行文多编文号。几个平行机关为某一有关事项联合行文,将所有联合单位的发文字号并列,这是不对的,按规定,联合行文只标明主办机关发文字号。如:《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的意见》(湘办发[2002]1号),就只标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的发文字号。

第八,发文字号与公文编号混为一谈。这一问题多出现在教科书中,如:某函授大学编著的《中国实用文体大全》、某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公文写作教程》等都把公文编号解释为“一般包括机关代字、、顺序号”,把公文编号混同于发文字号。《格式》明确规定:“公文份数序号(公文编号)是将同一文稿印制若干份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并不是所有的公文都需要编制份数序号,《办法》规定带有密级的公文要编制份数序号,如果发文机关认为有必要,也可对不带密级的公文编制份数序号,如:国务院文件都编有份数序号。编制份数序号的目的是为了准确掌握公文的印制份数和分发范围和对象,当文件需要收回保管或销毁的时候,就可以对照份数序号掌握其是否有遗漏或丢失,发文机关根据份数序号可以掌握每一份公文的去向。《格式》规定编制份数序号用阿拉伯数码,对编几位未作规定。一般来说,应根据公文的份数来决定编几位,但至少应不少于两位,即“1”编为“01”,如果单编“l”,会使人不知其意,以为是误印上去的。

公文编号与发文字号还有两大区别:一是写法上的区别。公文编号的写法,如:“000××”,位置标于文件左上角。而发文字号的写法如“闽政文〔2009〕48号”,即福建省人民政府2009年发的第48号文件。二是标注位置的区别。公文编号(公文份数序号)用阿拉伯数码顶格标识在版心左上角第1行。而发文字号在发文机关标识下空2行,距红色反线4mm处;大文头的下行文,居中排列;小文头的下行文或平行文,移至红色反线下靠右摆放;上行文需标识签发人姓名时,发文字号移至左边,左空1字(红色反线上方4mm处)。

三、建议

第一,同一性质的机关、单位,发文字号的结构应统一。目前存在不统一的现象,给识别带来一定的麻烦,比如: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和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发文字号的结构分别为“闽委办〔××××〕×号”和“湘办发〔××××〕×号”;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办公室和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办公室,发文字号的结构分别为“闽委教办〔××××〕×号”和“陕教工办〔××××〕×号”。类似的情况,市、县以下更是五花八门,从公文制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来说,还是统一起来为好。

第二,发文字号的结构中可以不要具体承办公文部门的代字。现在很多厅级机关的文件,其发文字号的结构中常带有承办公文部门的代字。如:“×教高〔2009〕105号”这一发文字号,其中的“×教”为某省(区)教育厅的简称,“高”为该教育厅的职能部门高教处的简称。如此编制发文字号,如文件头为“×省教育厅高教处文件”,落款也为“×省教育厅高教处”,则无可非议(高教处也不能对外发文)。问题在于文件头为“×省教育厅文件”,落款也为“某省教育厅”,而发文字号为“×教高〔2009〕105号”,这就显得有点矛盾了。既然主题词和文件标题中都有文件内容特征的词语,那么发文字号的结构中就可以不要具体承办公文部门的代字,这样既简化发文字号,也不影响到文件的统计和归类。

四、结束语

公文处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需要从每一个细小环节做起,包括规范公文的发文字号。从事公文处理工作的人员要认真学习《条例》、《办法》、《格式》等有关文件,据其精神和本单位实际,建立和完善行文的有关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办文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M].2000(8). 2.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M].1996(5).

3.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M].2000(11). 4.史春梅.发文字号常见病误分析及纠正[J].秘书之友, 2007(7).

(作者单位: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作者为经济师)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2001年1月1日施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就“发文字号” 的用法、格式、标准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发文字号”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和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X政字“x发字

一、搭配虚字。如:(20023 第2号”、〔2002] 第35号”,这里的“字”“第”均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多余字,应删去。规范化的用法是:“皖政〔2002〕2号”(即安徽省人民政府2002发的第2号文件)、“皖发〔2002〕 35号”(即中共安徽省委2002发的第35号文件)。

二、要素颠倒。<<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三章第十条第四款已明确规定:“发文字号应当包括机关代字、年份、序号”,实质上等于指定了“机关代字”、“年份”、“序号”三要素排列顺序。但个别地方和单位在使用“发文字号”时,并没有按以上指定顺序排列,三要素位置颠倒。如:“(76)榕银农字第85号”,这一“发文字号”,不仅年号不全、“字”“第”

多余、“括号”用错,而且年份前移,是错误的。规范化的用法应是“榕银农〔1976〕85号”。

“x政秘(86)6号”,

三、年号不全。如“x政发〔97〕8号”、这里的“(97)”“〔86]”是指1997。1986。虽然,在甘、甘一世纪里,“(97)”、“ [86]”可理解为1997年、1986年,如若事过几个世纪或时间更长一些,为什么不可把“〔97]”理解为公元97年、997年、1697年、2097年呢?年号不全会给将来查找利用文件档案带来很大麻烦。所以,年份号应该写全称〔1997]〔1986],这也是(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之规定:“年份应标全称”。

四、错用括号。如“X政办(2002)8号”、“x政办(2002)8号”,这里的年份所用的括号“()”、“()”均是错误的。规范的用法应是六角括号“[]”,如“X政办〔2002〕8号”。

五、乱设虚位。发文字号中的“发文序号” 常出现虚位,如“x政秘〔2002)008号”,这“序里的“008号”应改为“8号”。《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一1999)已明确规定:号不编虚位(即豆不编为001)”。

六、摆放有误。常见错误有三种:一是该居中摆放而不居中;二是不该居中摆放却居中;三是上下排放距离不当,不是过高、就是过低。就发文字号的摆放问题,(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附件的(条文释义)中讲的非常明确和具体;发文字号的位置,本标准规定在发文机关标识下空2行,发文字号与红色反线(即文件版头上的一条红色横线)之间间隔4mm(发文机关标识与红色反线之间的距离是3行位置,而发文字号应标在第3行,不要紧贴红色反线)。发文字号一般应居中排列。其实,发文字号的摆放有三种不同类型:①有发文机关名称加“文件”二字组成发文机关标识(俗称大文头)的下行文,发文字号一般标注在发文机关标识之下、红色反线上方,4mm处居中摆放(如上规定);②上行文(上报的公文)需标识签发人姓名时,发文字号移到左边,左空贝字(上下摆放位置,如上规定在红色反线上方“只用发文机关名称作发文机关标识的公文,4mm处),签发人姓名居右安排,右空1字;③发文字号一般标注在横线(红色反线)之下,公文标题之上的右侧”(见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安徽省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第三章公文格式第十一条第四款)。

七、字体字号不标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发文字号,用3号仿宋体字。而有的字号小于3号;字体,有的用小标来体字,有的用楷体,也有的用黑体,五花八门。

八、与“公文编号”混为一谈。这一问题多出现在教课书中,如某函授大学编著的<<中国实用文体大全>>、某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公文写作教程>>、近年新出版的某函授大学教材<<应用文写作>>、某省委党校系统干部中专教材<<语文>>等都把“公文编号”解释为“一般包括机关代字、、顺序号”,把“公文编号”混同于“发文字号”。

“公文编号”与“发文字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公文编号” 也叫文件编号,“是一份文件<<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总印数的次序号”《实用公文词典>>陕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GB/T9704—1999)阐述更明确:“公文份数序号(公文编号)是将同一文稿印制若干份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而“发文字号”是“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除此之外,“公文编号”与“发文字号”还有两大区别:①写法上的区别。“公文编号” 的写法过去是“NO.00018”,现为“00018”,位置标于文件左上角。而“发文字号” 写法是:“国发〔1991〕2号”即国务院1991年发的第2号文件。②标注位置的区别。“公文编号(公文份数序号)用阿拉伯数码顶格标识在版心左上角第1行〔所谓版心:即公文印刷用纸除去天头(上白边)、订口(左白边)、右白边、下白边,余下的可排印文字的部分〕。而“发文字号”,在发文机关标识下空2行,距红色反线4mm处;大文头(有发文机关名称加“文件”二字组成发文机关标识的文头)的下行文,居中排列;小文头(仅以发文机关名称作发文机关标识的文头)的下行文或平行文,移至红色反线下靠右摆放;上行文,需标识签发人姓名时,发文字号移至左边,左空1字(红色反线上方4mm处)。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已进行多次修订和完善,并制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执行标准(GB/T9704—1999),我们在编印教材和公文实际应用中,就应该严格按<<办法>>和国家执行标准执行,这样才能促进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的标准化、规范化。

第二篇:公文标题标点符号、发文字号等的应用

目录

公文标题标点符号的应用 ......................................................... 2 发文字号的应用 ....................................................................... 4 正文标题结构层次的应用 ......................................................... 5 附件说明的应用 ....................................................................... 6 发文机关署名、签章要求 ......................................................... 8 版记 ......................................................................................... 9

- 12

发文字号的应用

1.定义

又称发文编号、文号,是发文机关在某一内所发各种不同文件总数的顺序编号。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的办公室负责统一编排。

2.组成结构

发文字号应当包括机关代字、年份、序号;联合行文,只标明主办机关发文字号。

如:新亚办〔2018〕10号

年份(本年份)由六角括号〔2018〕(【2018】错误)括入,年份后面不加“年”字。

序号由本1号开始顺延,不可用虚位(如,0

1、001等),序号前面不加“第”字,如新亚办〔2018年〕第012号即为错误。

3.位置

顶左格,空一个汉字位置。

正文标题结构层次的应用

1.结构层次构成:

一、”、“

(一)”、“1.”、“(1)”,一般可分为四级标题结构。 如:

一、公文种类

(一)上行文 1.请示

(1)请示的要求 2.字体要求:

除有特殊要求的外,一般的公文正文标题均使用“仿宋_GB2312”三号字体;对外行文时第一层为黑体,第二层为楷体,第

三、四层为仿宋_GB2312。

3.注意事项:

在标题中涉及到阿拉伯数字时,如1时,后面用.;带括号的标题,后面不加任何标点。

附件说明的应用

- 5附件内容另页排版,如下:

“附件”版心第一行顶左格,无须空格,字体为三号黑体 附件标题下两行居中,字体为二号小标宋,加粗 附件正文以标题为准下空两行开始,字体为三号仿送GB2312,其他要求与公文正文要求相同

发文机关署名、签章要求

- 78

第三篇:公文写作字体字号格式规范

以下略去正式公文写作若干内容,仅保留平时常用规范,整理如下:

一、公文纸

公文用纸采用GB/T 148中规定的A4型纸,其成品幅面尺寸为:210mm×297mm

二、标题

(一)总标题

标题用二号小标宋体字加粗,遇标题过长需换行可按“长、短、长”或“正(倒)宝塔形”排版。

(二)分级标题

1.一级标题为汉字数字加顿号,例如:“

一、”“

二、”“

三、”,用三号黑体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2.二级标题及往后的分级标题均为三号仿宋体字加粗 3.二级标题为括号中包含汉字数字,例如:“

(一)”“

(二)”“

(三)”,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4.其他分级标题

带括号的序号和带圆圈的序号,如

(一)(1)①等后不再加顿号、逗号之类的标点符号;

若以下标题独占行则句末不加标点,未独占行句末用句号; 第三层为阿拉伯数字加下脚点(注意不是顿号),例如:“1. ”“2.”“3.”;

第四层为括号中包含阿拉伯数字,例如:“(1)”“(2)”“(3)”; 第五层为带圈的阿拉伯数字,例如:“①”“②”“③”或者“1)”“2)”“3)”;

第六层为大写英文字母,例如:“A.”“B.”“C.”或者“(A)”“(B)”“(C)”;

第七层为小写英文字母,例如: “a.”“b.”“c.”或者“(a)”“(b)”“(c)”;

另外,“第一”末尾用逗号而不是顿号。

三、正文

仿宋体字3号,一般每页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

四、其他

主送机关的字体:3号仿宋体 附件的字体:3号仿宋体 作者的字体:3号仿宋体 日期的字体:3号仿宋体

五、页码

用4号半角白体阿拉伯数码标识,置于版心下边缘之下一行处。数码左右各放一条4号一字线,一字线距版心下边缘7mm。单页码居右空1字,双页码居左空1字,空白页与空白页以后的页不标识页码。

六、行间距

一般设置“固定值”28磅

七、日期

规范为二○○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注意“○”不能写作“零”或“0”

八、附录序号

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标示,如“附录A、附录B、附录C”

第四篇:“发文字号”常见错误析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XX年1月1日施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就“发文字号”的用法、格式、标准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发文字号”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多少不规范的现象和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一、搭配虚字。如:“×政字〔XX〕第2号”、“×发字〔XX〕第35号”,这里的“字”“第”均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多余字,应删去。规范化的用法是:“皖政〔XX〕2号”(即安徽某某人民政府XX年度发的第2号文件)、“皖发〔XX〕35号”(即中共安徽某某委XX年度发的第35号文件)。

二、要素颠倒。《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三章第十条第四款已明确规定:“发文字号应当包括机关代字、年份、序号”,实质上等于指定了“机关代字”、“年份”、“序号”三要素排列顺序。但个别地方和单位在使用“发文字号”时,并没有按以上指定顺序排列,三要素位置颠倒。如:“(76)榕银农字第85号”,这一“发文字号”,不仅年号不全、“字”“第”多余、“括号”用错,而且年份前移,是错误的。规范化的用法应是“榕银农〔1976〕85号”。

三、年号不全。如“×政发〔97〕8号”、“×政秘〔86〕6号”,这里的“〔97〕”“〔86〕”是指1997年度、1986年度。虽然,在廿、廿一世纪里,“〔97〕”、“〔86〕”可理解为1997年、1986年,如若事过几个世纪或时间更长一些,为什么不可把“〔97〕”理解为公元97年、997年、1697年、2097年呢?年号不全会给将来查找利用文件档案带来很大麻烦。所以,年份号应该写全称〔1997〕〔1986《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明确:“年份应标全称”。

四、错用括号。如“×政办(XX)8号”、“×政办〈XX〉8号”,这里的年份所用的括号“()”、“〈〉”均是错误的。规范的用法应是六角括号“〔〕”,如“×政办〔XX〕8号”。

五、乱设虚位。发文字号中的“发文序号”常常出现虚位,如“×政秘〔XX〕008号”,这里的“008号”应改为“8号”。《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已明确规定:“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

六、摆放有误。常见错误有三种:一是该居中摆放而不居中;二是不该居中摆放却居中;三是上下排放距离不当,不是过高、就是过低。就发文字号的摆放问题,《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附件的《条文释义》中讲的非常明确和具体:发文字号的位置,本标准规定在发文机关标识下空2行,发文字号与红色反线(即文件版头上的一条红色横线)之间间隔4mm(发文机关标识与红色反线之间的距离是3行位置,而发文字号应标在第3行,不要紧贴红色反线)。发文字号一般应居中排列。其实,发文字号的摆放有三种不同类型:①有发文机关名称加“文件”二字组成发文机关标识的(俗称大文头)下行文,发文字号一般标注在发文机关标识之下、红色反线上方,居中摆放4mm处(如上规定);②上行文(上报的公文)需标识签发人姓名时,发文字号移到左边,左空1字(上下摆放位置,如上规定在红色反线上方4mm处),签发人姓名居右安排,右空1字;③“只用发文机关名称作发文机关标识的公文,发文字号一般标注在横线(红色反线)之下,公文标题之上的右侧”(见XX年1月1日起施行的《安徽某某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第三章公文格式第十一条第四款)。

七、字体字号不标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发文字号,用3号仿宋体字。而有的字号小于3号;字体,有的用小标宋体字,有的用楷体,也有的用黑体,五花八门。

八、与“公文编号”混为一谈。这一问题多出现在教课书中,如某函授大学编著的《中国实用文体大全》、某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公文写作教程》、近年新出版的某函授大学教材《应用文写作》、某某某党校系统干部中专教材《语文》等都把“公文编号”解释为“一般包括机关代字、年度、顺序号”,把“公文编号”混同于“发文字号”。

“公文编号”与“发文字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公文编号”也叫文件编号,“是一份文件总印数的次序号”(《实用公文词典》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阐述更明确:“公文份数序号(公文编号)是将同一文稿印制若干份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而“发文字号”是“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除此之外,“公文编号”与“发文字号”还有两大区别:①写法上的区别。“公文编号”的写法过去是“no.000××”,现为“000××”,位置标于文件左上角。而“发文字号”的写法是:“国发〔1991〕2号”即国务院1991年发的第2号文件。②标注位置的区别。“公文编号(公文份数序号)用阿拉伯数码顶格标识在版心左上角第1行〔所谓版心:即公文印刷用纸除去天头(上白边)、订口(左白边)、右白边、下白边,余下的可排印文字的部分〕。而“发文字号”,在发文机关标识下空2行,距红色反线4mm处;大文头(有发文机关名称加“文件”二字组成发文机关标识的文头)的下行文,居中排列;小文头(仅以发文机关名称作发文机关标识的文头)的下行文或平行文,移至红色反线下靠右摆放;上行文,需标识签发人姓名时,发文字号移至左边,左空1字(红色反线上方4mm处)。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已进行多次修订和完善,并制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执行标准(gb/t9704—1999),我们在编印教材和公文实际应用中,就应该严格按《办法》和国家执行标准执行,这样才能促进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的标准化、规范化。

第五篇:公文发文办理程序

发文办理是指机关内部为制发公文所进行的拟制、处置与管理活动。发文办理的一般程序为:拟稿、会商、审核、签发,核发、登记、缮印、用印或签署,分装、发出,处置办毕公文。这一程序具有很强的确定性与不可逆性。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文稿的形成,具体包括:拟稿、会商、审核、签发。这一阶段是发文办理活动的中心内容。

拟稿。即上一节所讲述的公文写作。经过对有关信息材料的收集加工和再创造,系统地记录有用信息,使机关的意志见诸文字,草创供进一步完善的原始文稿。

会商。指当公文内容涉及其他有关同级或不相隶属机关的职权范围,需征得其同意或配合时所进行的协商活动。

审核。指拟就的文稿在送交有关领导审批或会议讨论通过之前,由经验丰富、政策理论水平和文字水平较高的相关工作人员等对文稿所做的全面核查、修改工作。

签发。指由机关领导人或被授以专门权限的部门负责人对文稿终审核准之后,批注正式定稿和发出意见并签注姓名、日期的活动。除一些规范性及部分重要公文须经有关会议讨论通过,或再由负责人签署方可生效外,其他文稿,一经履行签发手续即为定稿。为此,签发是绝大多数公文生效的必备条件。

第二阶段:公文的制作,具体包括:核发、登记、缮印、用印或签署。这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就是以定稿为依据,以手工缮写、机械誊写和印刷等方式,制成供正式对外发出的各种公文文本,形成供实际使用、具有法定或特定效用的正式公文。

核发。指秘书部门在定稿形成后、公文正式印发前,对公文的审批手续、文种、结构格式等进行复核,确定发文字号、分送单位和印制份数。

登记。这里指发文登记,主要登记行将发出的公文的发文字号、文种、标题和发文范围。

缮印。即以誊录抄写、印刷等方式制作供对外发出的公文。

用印或签署。即在印毕的公文上加盖发文机关的印章,或请有关领导者在公文正本上签注姓名。其作用均为表明公文的正式性质和法定效力。

第三阶段:公文的对外传递,包括分装、发出等环节。这一阶段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使公文能为受文者有效接收创造条件。

分装。指按照规定具体拣配和封装公文。

发出。指将已封装完毕的公文以适宜的方式(如走机要交通等)发送给受文者。

第四阶段:处置办毕公文,包括暂存、销毁、立卷、归档等。

上一篇:沟通障碍案例分析下一篇:公司招聘计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