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施方案范文

2022-05-29

一项工作不能盲目的开展,在开展前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准备,这就是方案存在的意义,那么要如何书写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课题实施方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课题实施方案范文

生态课题研究课题方案

绿色教育理念下学校生态整体优化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研究背景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的生态结构方面,包括教育生态的锥体结构、宏观生态(学校、家庭、社区等生存环境)、微观生态(课程、教学、评价)、以及教育的行为生态(个体行为生态和集群行为生态)等。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意识、生态哲学、生态价值、生态伦理、生态文明、生态文化等方面。

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 Ecology)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 Cremin)在1976年刊布的《公共教育》一书中提出来的。教育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的

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概括地说,教育生态学就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的、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

美国另外一位教育学家克来因在谈到教育生态的重要性时曾指出:我们是不是与莎士比亚、牛顿和甘地有一样的潜能?如果是,那么莎士比亚们只是有比较多的机会来发展自己的潜能罢了。也许正好没有发生什么事情阻挡他们学习的能力的发展。克来因在这里谈的其实就是适合学习者的教育的或学习的生态问题。

总之,教育生态理论源自自然生态,融合生态学的精髓,立足于“生命观”,终极目标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发展、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旨在探索符合学校和社会发展要求,与生态文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存在和持续发展的方法体系,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施策略。它符合教育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符合国内、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

从我们的视野所及,目前关于教育生态的研究只是处于理论研究状态,还没有进行具体的实践层面的研究,实践层面缺少必要的探讨,更没有初级学校生态的要研究的领域。我校是一所国家级绿色学校,长期以来我们对绿色课堂教学进行一系列发开发研究,形成我们关于绿色教育经验和基础,深化绿色教育研究突出绿色教育特色,因此我们的研究有特殊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从绿色教育的理念出发,对学校生态建设进行重新认识和思考,形成学校生态整体优化的校本理解,可以丰富学校素质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2 、结合学校绿色教育经验,将绿色教育融入到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和文化建设等实践活动中,探索学校生态整体优化的实践模式,为学校素质教育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3 、借助学校生态研究这一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进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 发展,最终实现学校办学水平的总体提升。课题研究对于我校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绿色教育理念: 绿色教育理念是指绿色教育的核心价值和基本思想,绿色教育原意是保护生态、节约资源,强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生态教育。实践中将绿色作为隐喻,引申为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具体指向德智体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和谐、自由、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重视问题解决的创新性教育,因此,绿色教育理念具体包括以人为本的绿色价值取向,促进人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促进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终身教育理念。

学校生态:

1、“生态”一词源于希腊语,原意为“住所”或“栖息地”,生态学研究重点主要指栖息地各要素的平衡、和谐发展。

2、在上个世纪末许多教育研究者用生态学原理来解决教育问题,解释教育现象,一所学校就是复杂的生态教育系统。

3、 所谓学校生态是指学校社区环境,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师、学生制度环境及其校园文化等诸多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调控所构成的结构体系。

4、学校内部各要素的和谐关系是学校关系的核心,但也包括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和谐关系;以及学校内部各要素自身所构成的生态子系统内部的和谐关系。

5、 学校生态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过程,教育效能的提升关键在于整体优化学校生态。

绿色教育理念下学校生态整体优化:

“学校教育理念下学校生态整体优化的研究”意指以绿色教育理念的价值引领下,从学校生态整体入手,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能为目标, 通过学校内部各个要素的优化来实现学校生态系统的要素和谐与结构优化,是学校校本探索绿色教育的行动研究。

三、研究的目标

1、 在绿色教育理念下通过对学校生态建设的文献研究和理性思考,提高对素质教育和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2、总结我校绿色教育的经验,在学校生态整体优化新的研究视角下,深化绿色教育实践,进一步彰显学校绿色教育特色。

3、从学校生态的各要素的研究入手,明确自然成长的绿色理念,优化课程结构,完善绿色课堂教学模式,落实资源节约的思想,探索学校生态整体优化的实践模式。

4、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合理互动中,探索学校生态有效的开放体系,实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生态和谐。

5、在学校生态的整体优化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自然成长,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的内容

1、我校绿色教育经验与教育生态现状的研究。

对我校绿色教育与教育生态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座谈会、学生问卷和教育生态案例分析等方法,调查教师的绿色教育理念、绿色教育行为、学校教育生态(课程、教学、评价)现状等。

2、绿色教育理念下学校教育生态的理性思考。

主要研究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的内在要求,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的内涵、特征及实施策略。

3、绿色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生态的研究。

在绿色教育理念指导下,对教学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资源,师生互动、课堂生成等方面,研制评价量表,设计分析框架。

4、教师自我发展的学校生态环境营造策略的研究。

研究的内容从四个层面进行:一是学校生态环境对教师的自我成长的功能以及现状调查与分析;二是研制不同层次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三是构建教师自我发展的成长目标;四是教师自我提升与发展平台的构建。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适应课程改革与学校发展的需要。

5、绿色教育校本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

在绿色教育理念指导下,从校本出发,对目前正在实施的各类活动内容进行整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方法、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研制棋类校本课程和兴趣活动校本课程。

6、基于学生自然成长、和谐发展的评价方式的研究。 “和谐”,“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可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地发展状态。“和谐”既是一个古老的教育内容,也是一个常新的教育话题。要使每个学生能够和谐发展,在清凉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整体规划每个孩子的六年学习生活与成长目标,让每个孩子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因此,研究的内容主要从从学生生活领域入手研制“七彩少年”的评价方式,把评价的内容作为学生学习生活中追求的目标,拓展学生生命质量的长度和宽度,促进学生自然成长、和谐发展。

7、以学校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制度生态优化的研究。

制度生态是影响学校教育行为、决定资源配置与办学效益的最重要的环境变量,对学校教育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的研究试图用生态学原理对学校教育制度环境进行分析,并通过学校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制度创新来促进学校发展。研究的内容从三个层面: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

8、学校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教育网络整合与优化的研究。

对目前学校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教育环境进行调查与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学校教育与学生个体发展的关系;研究学校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的关系;研究学校教育环境和社会教育环境的关系。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整合。

9、网络虚拟教育环境与现实教育环境的统整与优化的研究。

研究的内容从三个层面进行:一是研究任何拉近网络虚拟环境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二是研究任何拉近虚拟的教学环境与文本环境之间的距离;三是研究任何拉近学生校园生活与网络平台之间的距离。

五、实施的方法步骤

(一)课题研究组织: 课题组长:

下设子课题组组长: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实验法、统计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

(三)实验步骤:

1、课题准备与申报阶段(2009年5月——2009年6月)

研究任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

研究内容:对绿色教育理念下学校生态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形成调查报告。进行有关绿色教育理念下学校生态文献研究,从理论上为课题组研究建立资料库。

研究方法:调查分析法,文献研究法。

研究成果:确定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完成研究报告初稿,完成论文《绿色教育理念下学校生态整体优化的理性思考》。

2、课题方案制定和论证阶段(2009年6月——2009年8月)

研究任务:研制“绿色教育理念下学校生态整体优化的研究”实施方案。

研究内容:根据我校绿色教育经验与教育生态现状确定子课题的研究方向,并且进行方案论证。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经验总结。

研究成果:形成“绿色教育理念下学校生态整体优化的研究”的研究报告。

3、课题研究与实施阶段(2009年8月——2012年8月 ) 研究任务:分子课题进行实践研究,完成阶段性成果。 研究内容:

①我校绿色教育经验与教育生态现状的研究。 ②绿色教育理念下学校教育生态的理性思考。 ③绿色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生态的研究。

④教师自我发展的学校生态环境营造策略的研究。 ⑤绿色教育校本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

⑥基于学生自然成长、和谐发展的评价方式的研究。 ⑦以学校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制度生态优化的研究。

⑧、学校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教育网络整合与优化的研究。 ⑨、网络虚拟教育环境与现实教育环境的统整与优化的研究。 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研究成果:形成调查报告《我校绿色教育经验与教育生态现状的研究》;制定校内文件《学校教育生态建设实施纲要》;完成学校制度、学生评价、校本课程方案等资料汇编和课堂教学生态研究案例集。

4、课题总结与成果鉴定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 研究任务:形成研究报告,请专家进行鉴定。 研究内容:撰写子课题和课题总结。 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

研究成果:完成《绿色教育理念下学校教育生态整体优化的研究结题报告》;汇编《绿色教育理念下学校教育生态整体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和《绿色教育理念下课程教学案例集》。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研究人员及其硬件设施的保障

①我校是一所省级实验小学,教育硬件设施配备比较齐全,师资及校园文化方面的软件设施较为优化。学校领导、教师心理状态良好,人际关系平等,青年教师知识水平较高,科研能力强。学校始终把教科研工作放在首位,校领导不仅重视教育科研工作,而且带头。校长主持省“十五”立项课题“构建适合于师生发展的校园文化的研究”,于2009年3月已圆满结题,其成果继续在校推广。领导的率先垂范使学校科研氛围日益浓厚。 ②课题组成员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在教育教学中都是学科教学骨干。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把问题当着课题进行研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有多篇文章在省、市、区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发表。

2、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我校承担的十一五省级立项课题《亲近绿色:特色课程校本开发的研究》,形成了“相拥清凉绿色,开启未来无限可能”的办学理念,我小决定从学校基础出发进行有特色的课题研究,也是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的一种新探索。这样能够促进了学校文化的重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在我校十一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新一轮课题研究的讨论,做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调研工作,在“学校生态”的研究方面,学校不仅搜集了大量的电子信息,还聘请相关专家来校指导研究工作,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状收集相关的资料,确立研究的主题,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方法。

3、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①组织保障:建立研究小组,形成研究队伍,不断提高研究者的能力和研究的水平。 ②理论支撑:学习《教育生态学》等相关的教育理论,按照课题的进展需要,为课题组成员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并聘请相关专家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③制度保障:围绕课题研究,做到研究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④经费保障:在研究的过程中,学校每学期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活动经费。 ⑤奖励保障:根据我校《课题管理制度》,把课题研究工作与教师工作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在研究的过程中取得一定成果的老师和课题研究组长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把课题研究与教师的晋级、评优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篇:课题实施方案的撰写及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一、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当课题确定之前,开题报告是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当课题确定之后,开题报告是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研究方案即工作计划,它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

二、写好开题报告(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开题报告(研究方案)一方面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

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

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和方案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名称要准确、规范。

1.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

2.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 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对于范围比较大,时间又很长的课题来讲,大家在总的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

(五) 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比较具体的,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

⑴对课题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

⑵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研究是否要设定子课题。各子课题既要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又要形成课题系统。作为省、市级课题,最好设定子课题。形成全校的课题研究系统。

2、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如要研究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必定离不开调查法;要研究如何优化学生教学宜采用实验法;要研究如何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可采用经验总结法;要研究问题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可采用个案法等。

3、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样做”。如要用调查法,则要讲清调查的目的、任务、对象、范围、调查方法、问卷的设计或来源等。最好能把调查方案附上。

4、提倡使用综合的研究方法。 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

1、组建研究队伍。

2、确定研究对象

3、选择实验班

4、前测、分析和调研。

5、查阅相关资料,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构建目标体系,设计内容,选择实施方法和途径

第三阶段:研究方案实施阶段: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阶段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形式很多,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十一)其他有关问题或保障机制,如课题经费的估算、来源和管理

第三篇:课题实施方案

安庆市2011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新时期农村示范中学班主任角色定位及实践(AJKT2011-32)”实施方案

“新时期农村示范中学班主任角色定位及实践(AJKT2011-32)”课题组

一、本课题研究的项目名称

新时期农村示范中学班主任角色定位及实践(项目编号:AJKT2011-32)

二、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1、个人方面

课题第一负责人朱太平,长期从事德育管理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新时期农村示范中学班主任角色定位及实践(AJKT2011-32)”实施方案。自1993年以来先后担任野寨中学团委书记、政教处主任、副校长等职务,对德育工作颇有研究,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赞誉。先后受邀到太湖朴初中学等多所学校讲学,深受听课老师好评。现参加教育部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冲突的应对》的研究。

课题第二负责人徐维,2005年开始从事教科研工作以来,先后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物理教师》、《德育报》、《班主任之友》、《安徽基础教育》、《安徽教育论坛》、《湖南中学物理》、《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安庆日报》、《安庆教育》、《数理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0余篇。

2、学校方面

年初,新的领导班子上任以来,明确提出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新课程实施力度,着力实施名师工程,推进学习型教师和科研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工作重点。

5月,学校成立了教工团支部并寄予厚望。希望教工团支部在提高教师生活质量、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扩大在外影响三个方面做文章。

3、政策方面

2009年8月12日,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规定》第二条明确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这表明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已经开始由副业向主业转变,逐步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贯彻落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规范办学行为,办人民满意教育;二是,提高育人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具有野寨中学特色的高素质德育队伍;三是,探索新时期农村示范高中班主任工作的规律,为类似野寨中学的农村示范中学班主任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简单的说,本课题主要是为了锻炼队伍,促进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为同类学校班主任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新时期农村示范中学班主任角色定位的研究;二是,新时期农村示范中学班任角色实践的探索,规划方案《课题实施方案-“新时期农村示范中学班主任角色定位及实践(AJKT2011-32)”实施方案》。 具体包括:

1、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管理

2、班主任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3、班主任如何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行动研究法,积极撰写教育叙事。

六、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话题。古今中外有不少教育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代的有美国的教育家杜威、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当代的有魏书生、李镇西等。因此,本课题不是探讨班主任工作的高端理论,而是班主任工作终端实践的操作。

本课题的关键词有三个:新时期、农村示范高中、班主任工作。课题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以新时期《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出台为背景,以农村示范中学为大环境,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示范中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及实现策略,力求给同类学校在新时期开展德育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七、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课题组阵容强大。分管校长亲自领衔,政教处、教科室、团委鼎力协助,年级部、班主任积极参加,几乎囊括了野寨中学的所有从事德育工作的骨干教师。

课题组成员业务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①课题组主要成员24人中高级职称13人,研究生学历1人,市级骨干教师3人,市级教坛新星3人,市级优秀教师1人,市级优秀班主任1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1人,省级家教先进个人1人;②课题组主要成员24人中基本都有课题研究经历,大多参加了我校特级教师王敬波领衔的省级重点课题《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其中课题第一负责人朱太平校长现在正在参加教育部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冲突的应对》研究, 汪和平老师主持了市级重点课题《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AJKT2007-6号)已经进入结题阶段;③课题组所有成员都是德育工作者,不是从事德育管理的行政人员就是一线班主任或者班主任助理,具有较为丰富的德育管理经验。

课题研究资料充足。①校图书馆藏书8万余册,并每年在不断丰富之中;②学校为每一位课题组成员订阅了《班主任》、《德育报》等一线期刊;③学校为每一位课题组成员购买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陶行知文集》、《做最好的班主任》、《爱心与民主》、《不能跪着教书》等近千元教育书籍,并有进一步购书计划;④为更好的利用网络资源,学校为课题组成员配备了笔记本电脑。

课题研究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①野寨中学历来重视德育工作,积极探索班主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5年《人民教育》杂志以《为了塑造更美好的心灵》为题,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了长篇报道。②野寨中学历来重视教科研,尤其是年初新的领导班子上台以来,明确提出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方针,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因此,课题研究所需经费完全有保障。

八、主要研究阶段

本课题拟分为三个阶段研究:

第一阶段,2010年5月—2011年6月,准备申报阶段。

第二阶段,2011年6月—2013年2月,组织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2013年2月—2013年5月,总结推广阶段。

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已有6篇论文发表。

1、《百分之一与百分之百》发表于2010年7月6日《德育报》

2、《新时期班主任角色定位及其实现策略》发表于《安庆教育》2010年第3期

3、《班主任如何把握与学生交往底线》发表于《安徽基础教育》2010年第4期

4、《如何实现对学生由管理向教育的转变》发表于《安徽基础教育》2011年第1期

5、《没有开出去的出门证》发表于《班主任之友》2011年

7、8合刊

6、《对惩罚的审视与思考》发表于《学园》2011年第16期

九、课题组组成人员及分工

朱太平:负责全面。构建课题框架,组织课题实验,宣传、推广课题成果。

徐 维:协助构建课题框架,协助组织并参与课题实验,负责文字工作。

程后生:协助组织并参与课题实验、宣传与推广,撰写教育论文。

严 鹏:协助组织并参与课题实验、宣传与推广,撰写教育论文。

杨华满:协助组织并参与课题实验、宣传与推广,撰写教育论文。

陈青林:协助组织并参与课题实验、宣传与推广,撰写教育论文。

叶 婉:协助组织并参与课题实验、宣传与推广,撰写教育论文。

汪和平:协助组织并参与课题实验,撰写教育论文。

黄光中:协助组织并参与课题实验,撰写教育论文。

李和新:协助组织并参与课题实验,撰写教育论文。

徐仁和:协助组织并参与课题实验,撰写教育论文。

宋曰中:协助组织并参与课题实验,撰写教育论文。

徐金友:参与课题实验,撰写教育论文。

肖宏正:参与课题实验,撰写教育论文。

葛国祥:参与课题实验,撰写教育论文。

陈三清:参与课题实验,撰写教育论文。

王杰成:参与课题实验,撰写教育论文。

储重阳:参与课题实验,撰写教育论文。

程海杰:参与课题实验,撰写教育论文。 汪 庆:参与课题实验,撰写教育论文。

葛良善:参与课题实验,撰写教育论文。

严晓月:参与课题实验,撰写教育论文。

王 晨:参与课题实验,撰写教育论文。

郭丽霞:参与课题实验,撰写教育论文。

第四篇:课题实施方案

滁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

实施方案

苏滁一小《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课题组

2017年4月

《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邓小平曾经说过:中国最大的问题在教育。振兴教育是每届政府的工作重点。教育改革也提了很多年,近年来的教育改革多偏向于课程改革,教育体制和学校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探索还比较少。尤其是小学教育,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公办学校如何激发活力?真正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是每一所学校面临的问题。同时,如何发挥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通过合作办学,带动和影响农村学校快速发展,也是摆在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面前的一个课题。

国外的学校管理制度与国内的学校管理制度有着显著的不同,国外大多是由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有着充分的人权、事权、财权。而国内的学校分公办和民办两种体制,各自有着不同的管理制度。

目前,国内在学校管理制度创新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也正在各地展开。通过公开选聘校长,合作办学,组建教育集团,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方法促进了我国教育的积极发展。但大多停留在形式大于内容的层面,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制度模式和丰富的制度内容予以推广实施。

苏滁产业园第一小学前身是滁州市大王办事处中心小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心小学。2012年苏滁现代产业园成立,学校划归苏滁现代产业园,业务管理托管于南谯区。2013年8月份开工建设新校区,更名为“苏滁产业园第一小学”。2015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2015年5月份,苏滁产业园第一小学与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合作办学正式签约,成为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苏滁分校。两校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苏滁一小由此成为一所体制管理、办学形式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迫切需要在学校管理方面探索出一套符合实际需要的全新的制度模式。因此,学校提出《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的立项申请。

(二)研究意义

教育改革的需要。教育改革涉及方方面面,课程与教材改革已经比较深入,教学技术与教学手段不断升级,最根本的教育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的改革还需探索。因此,进行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意义重大。

学校发展的需要。农村学校若要快速发展,必须从软硬件两方面进行建设。相比较,软件建设比硬件建设更难。学校的大楼好盖,但不是说盖好了大楼就是得到了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必须要有一个好校长,一个好班子,一个好的教师团队;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厚的校园文化,科学的管理制度,有效的激励机制。进行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合作办学的需要。农村学校与城市名校合作办学是一种探索,如何合作,合作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方法和步骤是什么?没有现成的答案。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二、课题界定

(一)关于管理:管理是指管理者按照一定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通过组织和协调他人的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社会活动过程。具体地说,管理包含多层含义:1.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过程,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特有的现象。2.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3.管理的关键是“组织和协调他人的活动”。4.管理是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5.管理过程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活动构成。

通过有效的管理可以做到人尽其才、财尽其利、物尽其用,可以提高时间和空间的利用率,可以使信息交流更畅通、更准确、更及时。

(二)关于制度:制度最一般的含义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是实现某种功能和特定目标的社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一系列规范体系。

(三)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工作,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四)学校管理制度: 是指为达成学校管理者所设定的目标而制定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五)学校管理制度创新: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和条件,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所以,学校管理制度创新即意味着创造出新的、有别于传统常规的学校管理制度。

(六)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的主观的、感性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即指不仅要创造出的新的学校管理制度,还要把新的学校管理制度运用于学校实际管理的活动过程。

三、研究目标

(一)通过研究,建立科学完备的管理制度,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二)通过研究,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三)通过研究,形成文明有序的校园文化底蕴,提升学校的教育品位。

四、研究内容

(一)科学有序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

(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创新与实践研究。

(三)有效规范的少先队工作体系创新与实践研究。

(四)自主活泼的班级管理公约创新与实践研究。

(五)运行完善的后勤保障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

(六)责任明确的校园安全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

五、理论依据和研究原则

(一)理论依据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是“需要的动物”,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提出,人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自我实现,而不是金钱、名誉、地位。他认为,不管一个人的地位、身份、职业如何,只要他全身心地把自己的智慧、才能和精力充分发挥出来就是达到了自我实现。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工作的推行将体现需要层次理论。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即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激励因素包括六项,分别是:工作上的成就、得到赏识、进步、工作本身、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责任。保健因素包括十项,分别是:政策和行政管理、技术监督系统、与监督者个人之间的关系、与上级之间的关系、与下属之间的关系、薪金、工作安全性、人的生活、工作环境、地位。使职工满意的大多属于激励因素,使职工不满意的大多属于保健因素。

3.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弗鲁姆认为,激励力=目标价值X期望概率。只有当目标价值高,本人又有实现目标的把握时,人的积极性才是最高的。反之,某种目标价值对他没有吸引力或没有实现目标的充分把握时,都不可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为管理者具体分析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激励,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实现价值。

4.系统管理理论

系统管理理论把人、财、物、信息乃至整个自然界看作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把管理活动涉及到的一切因素都纳入一个系统中进行分析研究。系统管理理论强调管理系统的开放性以及同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这是使系统进入有序、稳定状态的充分必要条件。

5.权变管理理论

权变管理理论认为,在管理中,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要根据环境和内外条件的变化而随机应变,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权变管理理论强调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采用相应的不同的管理方式,符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

(二)研究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整体系统性”是学校管理的本质属性。任何整体都是有结构的整体,任何结构都是特定整体的结构。学校管理制度包含学校管理工作中方方面面的制度,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后勤服务、安全保障有机结合在一起,有序运转,和谐共存。各个环节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发挥整体效应,实现整体优化。

2.开放性原则

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首先是开放的。学习国内外学校管理制度研究方面的经验,了解外界最新信息。课题组不能封闭在本校内搞研究,要进名校、请专家、访教师,广开言路,听取意见。因此,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具有强烈的开放性。

3.动态性原则

一方面把整个研究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研究的进展,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将对研究的构想、计划进行及时调整,以利于研究得到完善提高。另一方面,学校管理制度在动态中生成,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第三,体现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把学校管理看做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动态变化中不断进步。

4.可持续发展性原则

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目的是促进学校的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是此研究的根本出发点。

六、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苏滁产业园第一小学全体教职工和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广泛吸纳国内外学校管理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课题、分析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时使用此方法。

2.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 化的东西。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七、研究计划: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7年4月到2017年12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查阅文献资料,从理论上搞清课题的界定,并寻找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对课题进行整体设计,构建实践研究的基本框架,制定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为课题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有关理论,查阅相关资料,对本课题将要研究的内容做一个初步的了解。完成课题申报立项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这一阶段主要是抓研究工作的全面开展,进一步完善研究条件,深入调查研究对象,收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广泛收集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整理、汇编研究成果材料,并逐步推进。课题组成员分别就承担的研究内容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进行自我评估,搭建反思平台,及时提炼研究成果。做好中期评估验收。

(三)总结阶段(2019年1月到2019年7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进行认真的总结,收集、整理各阶段材料,做好验收前的准备工作,编写研究报告,文字材料归档,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申请验收。

八、条件基础

(一)2017年4月由苏滁产业园第一小学提出开展《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召开由学校班子成员参加的专题会议,论证研究的可行性,形成共识,决定作为课题申报。

(二)学校有图书室、录播室、多媒体室,网络平台通畅,电脑、数码相机、打印机、复印机等一应俱全,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课题研究的资料准备和科学研究,能满足课题研究的设施需要。

(三)课题组成员为苏滁一小班子成员,有9位一级教师、2位二级教师。他们善于学习,知识面广,勇于实践探索,乐于反思总结。 本课题立足本校,服务于学校管理、服务于教育教学,研究内容具体、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空间宽广。课题研究的时间为二年,学校将课题研究与学校管理、教学研究相结合,合理安排时间,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空间和时间保证。

(四)经费保证

学校制定了《课题研究经费保障制度》,将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每年计划安排专款,作为研究经费,保证研究正常进行。

具体分配:1.书籍及学习用品购买2000元;2.会议活动费15000元;3.打印费3000元;4.印刷费5000元。5.考察费10000元。

九、研究组织与人员分工

(一)研究组织 课题研究顾问:程龙霞 课题组长:张爱民 陈晓军

组员:李丽 高雁 侯静 王慧 胡佳佳 许兵 高传洋 陈志宝 袁东

(二)人员分工

程龙霞:负责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

张爱民:负责课题的组织与领导工作,课题总体规划、指导、协调等工作。负责课题研究、课题申报、组织工作,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研究方案,布署下阶段研究工作,搜集整理资料,结题申请、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陈晓军:组织安排活动、组织理论学习。协助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安排落实课题研究活动,协助撰写课题研究总结报告。负责学校管理层面的研究。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

李丽:负责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相关的制度研究。负责做好理论学习准备工作,组织课题研讨、撰写研究报告等工作。

王慧:负责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制度研究。 高雁、侯静:负责少先队工作相关的制度研究。 胡佳佳 、袁东:负责班级管理方面的制度研究。 许兵、陈志宝 :负责后勤保障方面的制度研究。

高传洋 :负责校园安全保卫方面的制度研究。并负责图片影像资料的收集。

(说明:课题组是一个团队,分工是相对的,工作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十、预期成果

结题报告、论文案例集、制度汇编、学校成果展示、获奖证书汇编。

主要参考文献

1.胡小萍 《教育管理理论教程》 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1年12月 2.周丽 《教育思想探新》 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1年6月

3.海鸿 《校长最有效的管理策略》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11年5月

第五篇:课题实施方案

《村小中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的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依靠自主学习来获取第一手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实现知识过手,把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现状:学生方面:(1 )有近60﹪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2 )课堂上学生被动学习情况很严重,缺乏主动质疑、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3 )学生缺少自主探究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方面:(1 )教育观念陈旧,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2 )教学过程强调整齐划一,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的开发和个性培养;(3 )教学方式单一,不给学生自主探究、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等。

2、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有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二、课题的意义

自主性学习能力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就是学生个体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必要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心智、形成品德等学习活动表现出来的必要的稳定的心里特征。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能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在自主学习状态下,学习目的不是为了考试和分数,不是应付家长和老师,而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技能。学生自主性学习并不等于自学,其最根本的特征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采用多种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改变原有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走出要我学的困境,自觉养成我要学的习惯。

三、课题的理论与依据

1、邓小平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教育改革的法规文件,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讲话。

2、兴趣对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有重要价值。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去探索和学习。丁肇中教授就曾说过:“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看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

3、素质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成为一个具体主体意识和创造力的个体。江总书记明确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创新,根本的一条就是靠教育、靠人才。”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作为当今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主要形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因课施法,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只有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不产生乏味的感觉,才能高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学习主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索、主动地获得知识。

2、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着一定的问题,依据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形成 1

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和创造的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自觉学习的内在动机,发展智力,提高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性能力。结合本校具体特点和实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研究。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所以密切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教师良好情绪感染学生,使他们营造出良好的学习心态,让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乐于和教师合作,乐于学习数学。

2、设计生动的教学过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实践又证明:数学课一味的讲授,容易养成学生的惰性和滋生抽象乏味的感觉。所以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动起来,把课堂搞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以迎合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的乐趣,使学生在活动操作中既吸引,又加工,既深化概念,又形成自主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全部学生都有思考、发言、练习、讨论的机会,要多给学生创造机会,尽量使他们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训练他们的思维。

4、倡导勤学,多思,善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思考,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多思善问的学习习惯,就会使他们永不满足,提高不断进取,不断深化的意识。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使之产生好奇,激发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处于指导的地位,教师的都代替不了学生的学,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意识。

2、整体性原则。实验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着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注重技能、非智力因素、自我监控等方面的培养。

3、个体性原则。在实验过程中允许有个性差异的出现,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经历,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

4、反馈性原则。教学是一个双向的活动过程,存在着反馈的机制。对学生来说,反馈能使他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学习行为进行调控、修正。对教师来说,反馈可了解教与学的效果,对教学过程不断作出调整,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效能。

5、科学性原则。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现代化教学理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要结合本组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的实际制定出教学计划和确定探究方法、教学模式,做到既科学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自主学习”理论与经验的学习研究,对“自主学习”的内涵和外延更加明确的认识,确立课题的理论支撑,加强理论指导,使本组教师得到理论的提高,有经验借鉴。

2、比较法。选定实验班,以平行班为对照班,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

3、调查法。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调查,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及时施加变量、控制无关变量。

4、个案法。对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个案分析、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措施和步骤

1、具体措施:(1)注意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教师思想素质。

(2)优化教学过程,探究自主学习模式,创设多层次多角度、利于

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

(3)积极主动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4)把课堂评价落到实处。

2、本课题研究时间:2011年9月-2013年9月,具体分为

(1 )研究准备阶段:第一阶段:准备计划阶段(2011年9月—10月)申报立项,创造研究条件。这一阶段完成课题酝酿、资料积累、文献研究;明确分工。

2、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3年7月)这一阶段,实验班和本组人员根据课题总体设计方案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确定目标内容,确立实验方法。

3、研究总结阶段:经验总结阶段(2013年7月——2013年9月)总结提炼,结题检测。这一阶段,对实验结果进行测试;分析总结,深化研究;撰写实验报告、论文;完成结题。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观摩课。

2、系列论文。

3、结果报告。

上一篇:考研所需书籍范文下一篇:考研时事政治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