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沂蒙六姐妹有感

2022-07-02

第一篇:观沂蒙六姐妹有感

观《沂蒙六姐妹》有感

我至死都不能忘记沂蒙山,是沂蒙山的小米养育了人民的子弟兵,是沂蒙山的小推车推出了革命的胜利。

————陈毅

影片主要以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为背景,生动形象的展现了沂蒙六位姐妹带领全村人民支援革命前线的感人事迹;影片描绘的“月芬与公鸡拜堂”,终身未见丈夫一面的真实故事,其实所有拥军的女性都是六姐妹,她们传递着六姐妹的精神,传递着沂蒙的精神。作为一个90后的现代人这种精神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革命战争已经遥远,虽然对六姐妹的故事只是耳闻。但那种精神却深印在我的心里 当看完这部影片后给我的第一感触是她们六姐妹去参加担架队的时候,月芬喊出的那句“俺们沂蒙山的男人都在前线呢!”还有黑燕为“偷粮”烧草棚,兰花哭找有情人,沂蒙女子肩扛门板搭成人桥·等等一幕幕的场景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那一刻,我内心的震撼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这些场面在我心里久久回荡。

一、要学习沂蒙老区人民对共产主义坚定的信仰。沂蒙山人的信仰是“跟着共产党,过上人民翻身做主的好日子”。为了过上“人不能欺负人,也不能被人欺负”的“咱穷人的好日子”,沂蒙山(烟庄)的老少妇幼可以在2天内不眠不休准备5千斤粮食(全部磨成煎饼)、5千斤草料、赶制出2百双布鞋。他们把粮食甚至自己的口粮全都给解放军吃;丈夫牺牲了又把儿子送上前线;男人们都上战场了

女人们就上阵支前,冒着敌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浮桥,让战士们踩着木板及时奔赴战场。从她们身上我看到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可以说,正是在这样的人民和这种信仰的支持下,我党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使当代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二、要学习沂蒙山妇女勇敢、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我在为每天焦急的等待丈夫回家的月芬感到无限的痛苦和悲伤的同时,也不禁为沂蒙山妇女的坚毅和勇敢喝彩。就是她们在背负着巨大的悲伤和痛苦的情况下,既要照顾全家人的生活,还要替男人们上战场支前照顾伤病员,甚至用身体架“火线桥”。这样的负荷是许多男人都难以承受的,但是我们勇敢的中国妇女却做到了。这种伟大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魂,是年轻一辈必须有责任继承和发扬的。

三、要学习沂蒙山人团结协作、舍小家为国家的可贵精神。当部队要求支援时,沂蒙山人不管时间有多紧,不管任务有多重,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借来的都会保证部队的供给,超额完成任务。80多岁的老奶奶两夜不合眼摊煎饼,眼睛都熏得睁不开了还在坚持;为了搓做鞋用的线绳,几乎把腿肚都磨坏了的小鹤;还有为了偷粮食给部队连自家的草棚子都点着的黑燕。大家紧紧团结在一起不分你我,才使得紧迫的任务一次次圆满完成,部队也因此打了一次又一次的胜仗。

巍巍沂蒙山,清清沂河水,养育了一群淳朴坚韧、热情乐观、重情重义的沂蒙人。他们在战争中几乎倾尽所有,送儿子上战场为亲人

的安危揪着心还要忍受失去亲人的悲痛,为支援前线而筹集粮草哪怕自己饿着肚子穿着破旧的鞋。无论何时,我们都不应该忘记他们的最无私的奉献和极其巨大的牺牲,还有无数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人不能忘本,自己的祖先的本和自己的国家的本,如此才能明白新中国的建立是那么的来之不易,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是那么的值得珍惜,如此才能更好地爱我们的国家和同胞,更好地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当然现在虽然战斗离我们很遥远但我们始终不能忘记那些为我国人民付出了辛勤劳动的革命者 也是我明白当年毛泽东同志为什么会先占农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更使我明白农村农民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虽然农民在前线没有多的贡献但他们却在后方为前线的战士做了很大帮助。

沂蒙六姐妹的故事虽然以“满门忠烈”的残酷事实为结尾,美好的期盼化为了泡影,但全村人为“满门忠烈”的长跪却是无比悲壮和凄美的。

第二篇:观影《沂蒙六姐妹》有感

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

观影《沂蒙六姐妹》有感

近日,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教育过程中,重温红色电影《沂蒙六姐妹》,亲密接触与中国革命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再一次被沂蒙人民的义行壮举所震撼,再一次被鱼水交融亲如骨肉的军民关系党群关系所感动。

《沂蒙六姐妹》告诉我们,弘扬沂蒙精神,践行群众路线,党员干部要加强修养,坚定信仰。

影片中的六姐妹虽然都是普普通通的群众,都遭受到了丧失亲人的痛苦,但她们不怕牺牲宝贵的生命,以前赴后继的精神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洪流中,这种坚定的革命信仰让人十分感动。党员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信仰。一是必须端正对待名利的态度。如何对待名利,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一个重大课题。能不能过好名利关,是检验一个党员干部思想觉悟、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高低的基本标志。二是必须培养健康向上的品德。党员干部心中只有装着党和人民,脚下走的路就不会偏离方向,观念和权力就不会错位。三是必须强化清正廉洁的意识。党员干部应常修为民之道、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只有心里装着群众,才能“摆正步,走正路”。

《沂蒙六姐妹》要求我们,弘扬沂蒙精神,践行群众路线,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服务群众。

在整部电影中,每一个环节都能体现出一个主题——军民鱼水情。陈毅元帅曾经很形象地形容:“淮海战役是沂蒙老区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同时又说:“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们用小米养育了革命,用小推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党员干部要俯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基层,看似日常工作小事,其实际折射出的却是一个党员干部的观念、价值观方面的大事。我们党的最大优势就是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只有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才能对群众动真情、真动情。服务群众,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群众,就是要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办好群众急需、受益的实事,既要解决根本问题、长远问题,又要解决直接问题、现实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沂蒙六姐妹》启迪我们,弘扬沂蒙精神,践行群众路线,党员干部要求真务实,艰苦奋斗。

电影中,沂蒙人民在自身都不能吃饱的情况下,捐出自己的粮食,奉献革命。这种“爱党爱军,开拓进取,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激励我们不断前行。党员干部一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也是作风建设的根本要求。求真务实,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遵循和运用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办事;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实实在在为人民谋利益。二要大兴艰苦奋斗之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法宝。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现在经济实力增强了,财政收入增多了,工作条件改善了,更要注重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观影《沂蒙六姐妹》,感悟沂蒙精神,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蓄积一分纯纯的正能量。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

第三篇:沂蒙六姐妹

《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近日民政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一起观看了影片《沂蒙六姐妹》。影片讲的是沂蒙山六姐妹在解放战争时期踊跃支前的事,它以沂蒙六姐妹支前模范事迹为原型,真实地生动地再现了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老区人民无私奉献、踊跃支前的英雄事迹和光辉形象,弘扬了六姐妹和老区人民“爱党爱军、开拓进取、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歌颂了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山东人民前赴后继,创造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影片主题思想深邃,故事感人,人物形象丰富生动,是一部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作品。 沂蒙六姐妹,只是千千万万个沂蒙红嫂的一个缩影。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掩护首长和战士、办地下托儿所、保护党的绝密文件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站在冰冷的河水中肩扛门板搭成人桥的李桂芳等32名沂蒙女性;年轻漂亮的识字班班长梁怀玉,在全村动员参军的大会上,发出了坚定的誓言:“谁第一个报名,我就嫁给谁!”她把自己的婚姻幸福抛在了前线,交给了革命;女党员尹德美,舍弃骨肉、出生入死、精心养育革命后代„„

从影片中,我们看到,战争一开始,这个小小的山区里,立马响应党的号召,全村上下,男女老幼,纷纷为部队当向导、烙煎饼、洗军衣、做军鞋、护理伤病员等,甚至甘愿放弃自己的利益,月芬的婆婆为了烙出足够的煎饼,连自己的口粮都拿了出来;黑燕为了给战士们做军鞋,宁愿受婆婆的打;秀儿为了放出哥哥,和黑燕合谋,放火实行“调虎离山”,哪怕受到父母的责; 为了搓做鞋用的线绳,几乎把腿肚都磨坏了的小鹤„„这一切的一切,无不体现了她们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哪怕她们确实还不是很清楚,但她们却知道自己究竟应该做些什么,这就是她们淳朴的“红色精神”

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当战争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沂蒙的姐妹们也安定不下来了,她们也开始纷纷上前线。她们顶着枪声与炮火,冒着生命的威严,向前线送弹药、送粮草,而敌人的炮火与弹药甚至就是在她们的身边爆炸。当她们看到伤员需要输血时,月芬主动提供却遭到拒绝,她的那一声震撼人心的嘶喊久久的在我的心中震动:“你们都瞎了吗,男人们都在前线战斗啊„„”是的,沂蒙的男人们在前面为国家战斗,沂蒙的女人们也可以为国家战斗:在孟良崮战役中,她们冒着敌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火线桥”,使部队及时奔赴战场? 当战士们的双脚从她们肩头踏过的时候,她们撑起的以不仅仅是战争的希望,更是革命的精神,是这些普通的女性所有的不下于男性的骄傲与尊严,她们也可以和男性一样,脚踏宽阔的土地,撑起头上的天空„? 她们本是一群普通而又卑微的女性,然而,也正是她们,让我们看到了革命的大无畏与大无私的精神,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决心与信念

除了无私奉献外,他们个个都有这样的个性,那就是朴实、孝敬。其中最感人的莫过于春英。丈夫在前线牺牲后,她强忍悲痛,豪不表露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更加疼惜年迈的婆婆,因为她担心老人得知噩耗后会受不了。甚至她还会为弟媳月芬考虑,因为她不想因此而让弟媳担心。她就是那么一个体贴的坚强的人,所有伤痛她都宁愿一个人担着。也正是有了她那样不顾一切的坚持,她们居然完成了那样艰巨的任务:三天内摊五千斤煎饼,收五千斤马草和二百双军鞋。春英 1

一家为摊煎饼熬了两个通宵,这在凡人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但是她们做到了。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她们的故事那么惊心动魄吧。

而另一个方面我们要去看看月芬,她作为一个新媳妇,却没见过一眼自己的丈夫,连拜堂都是用一只公鸡顶替的。两人最近的一个见面都是匆匆擦肩,甚至连眉目都只是一个大致轮廓......她们本该是幸福的一对,但是战争却让他们彼此分割,看着他们的爱情悲剧,我突然觉得我们当前的年轻人真是幸运,没有那么**的环境,我们可以自由恋爱,我们不用无尽地等待,因此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我们没有理由把这种奢侈的幸福荒芜!

沂蒙人民诠释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所在,沂蒙精神造就了沂蒙人民不一样的美丽人生。沂蒙精神的力量,归根结底是信念的力量。坚定的信念是团结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这种信念是引领人民前进的火炬,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深知只有共产党才真正为人民谋利益,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翻身得解放,这样的信念引领着沂蒙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形成了璀璨的沂蒙精神之花。因此,沂蒙六姐妹,不仅是一种革命的缅怀,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教育,珍惜这难得的幸福,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沿着先烈们展下的道路一步步前进。

沂蒙六姐妹,只是千万个沂蒙人民的缩影,只是伟大沂蒙精神的部分。我深深体会到,沂蒙精神这几个字背后那沉甸甸的分量——忠诚、信念、博爱、自强、奉献,是其内蕴的涵义。时刻铭记先辈们的奋斗历程,并将沂蒙精神继承、发扬下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愿做“鱼水之道”的承接者,更愿做“舟水之理”的践行者。

第四篇:电影《沂蒙六姐妹》影评

怒放的生命

——《沂蒙六姐妹》电影影评

《沂蒙六姐妹》是一部以战争为背景题材的爱国主义主旋律影片, 8月22日,该电影联合央视电影频道举行全国首映典礼,同时拉开“向祖国汇报”献礼影片庆典活动的序幕,它是“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重点影片”,由山东电影制片厂、临沂市宣传部等单位联合拍摄的大型红色电影。

这部影片主创阵容强大,编剧是曾获得华表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的苏小卫。对于该片,苏小卫表示,影片中所有的情节都有原型,都是她从当地采访得来,“没有虚构,只有感动。”此外,影片的主演也是精挑细选。凭借《真水无香》获得华表奖最佳新人奖的范志博在《沂蒙六姐妹》中饰演坚韧无私,具有伟大奉献精神的女干部“兰花”可谓驾轻就熟,然而拍摄过程,范志博可没少吃苦头。剧组主创爆料“有一场戏是拍六姐妹用自己的肩膀在河水里架起‘火线桥’让军队通过,当时的水温在0度左右,范志博跟剧中姐妹泡了整整四个晚上”。群众演员都不愿意参与的戏份,范志博却说自己在剧组收获颇丰:“学会了各种各样的农活,以前见都没见过的农具,现在知道怎么用了”。范志博表示:这些影片是不可或缺的,震撼人心的,参与《沂蒙六姐妹》的演出,使我更深切感受到那个年代不应该被人遗忘,“我们并没有忘记过去,历史应该被铭记”。

这部电影中人物的真实形象被刻画的惟妙惟肖。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新媳妇月芬,她的遭遇最让人感动,最让观众揪心。美丽贤惠的姑娘从过门后直到丈夫牺牲都没有见过丈夫一面,只是听说他是全村最棒的男人,自己的一辈子都托付给了一个自己想象中的丈夫,还有比这更另女人悲伤的事情吗?只是听 嫂子说侄儿跟他长得很像,而她急忙飞奔回家,点灯看臭长什么样 ,希望能从臭的身上找到一点丈夫的影子,于是月芬就不断地在追寻,在一队人之中苦苦追寻。战事又紧,新的支前任务派了下来,可是公粮一时半会运不到,于是乡亲们四处筹粮。月芬赶了几十里山路回娘家借粮,恰与正在奔赴前线又素未谋面的丈夫擦肩而过,影片中南成顺路回家,而月芬却不巧回娘家取粮,丈夫飞奔回来,她一脱红袄不要命般飞奔而回,荒凉的天地之中,一个红色的身影掠过灰色的树林,但是却仍然错失。进屋之后,她嚎啕大哭,直到发觉丈夫带走了自己刚刚绣好的荷包,正如他拿到荷包那时脸上甜蜜的笑。月芬跑到高坡之上,对着远去的队伍大喊南成的名字,仿佛难成走时那不舍的回眸。支前行动中,后面的部队马上要过河了,桥却不能及时修好,妇女们竟然跳入冰冷的河中搭起浮桥,抗着门板的月芬不停在用眼睛扫着他肩膀上跑过的士兵,她的眼神里满是期待,她多么期待在其中可以看到自己的丈夫啊,尽管她连丈夫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在前线时,尤其是月芬看到一个个的伤员,发疯地在伤员中寻找,害怕那其中有她的南成。当医生说急需用血的时候,月芬第一个站了出来,可是医生却说要一个男人的血,月芬激怒了,大声喊道,“你瞎了吗,我们沂蒙山的男人全都在战场上!”那个时候的她心里还有希望,还有憧憬,可当她支前回来看到灵堂里自己丈夫的牌位呢,她的下半辈子已经在那一刻结束

了,此时她的悲痛已经深化到了极点。

春英:她也和沂蒙山的其他女性一样,她很善良,为了给部队送出足够的煎饼,在粮食不够用的情况下,毫不犹豫的拿出了家里仅剩的一点粮食,就是自己挨饿,也不能阻挡她对革命胜利的渴望。怕婆婆心理承受不了,知道自己的丈夫牺牲了,却请求兰花“不要告诉我的婆婆和月芬”, 她没有将丈夫战死的消息告诉婆婆,选择自己一人独自承受。

兰花:六姐妹中唯一一名女干部,不但性格干练泼辣,且对革命有着特殊的情结。兰花的父亲是一名地下党员,在传递情报时遭敌人杀害,而她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在革命的道路上继续前进,用满腔的热血为革命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在影片的大部分时间里,她是影片里最厉害的角色,革命积极性高,有主见,独立性强,不同于绝大多数女人,她仿佛天生就不需要男人的呵护。不过影片的最后,由于她一开始没找到那个“未婚的丈夫”四喜,而急的痛苦起来,直到四喜再次走到她的面前,她便毫不犹豫抱住这个满身污泥的曾今被她嫌弃和数落的男人,此片段将这个女人最女性的部分体现的淋漓尽致。

黑燕:一个受到封建遗俗的影响成了别人家的童养媳,她吃苦耐劳,个性倔强,在婆婆儿子一岁的时候就收了她,不管有错没错都会打她,她哪里像是去当人家的媳妇的,分明就是个奴隶。当黑燕决定出去帮助前线战士战斗时,他的小“丈夫”问婆婆,黑燕什么时候回来,婆婆说,可能不回来了,到时候给你重新找一房媳妇,说完转身进了屋,没有任何的不舍和留念,可想,黑燕在这个家里,其实连奴隶都不如。战争是可怕的,是残酷的,但要不是战争让她离开这个让她痛苦不堪的地方,或许她这辈子就这么窝囊的过着。那么她的命运又会怎么样呢?

小鹤:一个小女孩,这个年纪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呆在学校读书玩耍的,但战争年代中,没人是侥幸的,但她没有过多的抱怨,全然不顾个人安危坚持上战场,在大部队被前方的河水堵住去路时,她也和其他的伟大女性同胞一样不顾天气的寒冷,不顾被河水冲走的危险,跳进冰冷的河水,扛起木板让战士们从木板上通过,她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革命前进的道路。

春英的婆婆:为了给前线打仗的战士准备干粮连熬几昼夜不停的烙煎饼,最后把自己家的口粮都搭上,甚至不给自己的爱孙留上一口,而且自己的老伴支前线牺牲后,还要送仅有的两个儿子上前线,可她的儿子却没有像瑞恩一样被拯救回一个,但却换到村里人送的一个“满门忠烈”的牌匾及全村人同情的跪拜、崇敬。

秀的爹和娘:在儿子回来看望父母之际,不希望自己的儿子牺牲,于是,使计将儿子锁在了地窖里,为了不让给儿子上前线的“自私”父爱母爱,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

这部影片打破一贯以雄性力量为主导的战争片模式,将镜头瞄准以“支前女性”为代表的战争中的女性角色和生存状态。影片中通过许多生活细节刻画,

经典的台词,情节气氛把握到位,采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让观众很容易体会出她们的高尚、勇敢、坚毅、无私奉献,感动中国的沂蒙精神。正如影片中配以《送哥参军》的旋律,“哥哥你参军去前方,我在后方生产忙,冬有棉衣夏有粮,请你把心放”。尽管战争中的她们,心理上和生理上都饱经摧残,然而她们并没有因此低头,而是决定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前线的男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战争中她们几乎倾尽所有,但她们充满着对战争胜利的信心;对沂蒙解放的希望;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因此她们怒放的生命永远支撑着她们,激励着她们不断前行。

看完这部影片,我一直在反思着自己,我觉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好好的珍惜眼前的一切,珍惜每一天,甚至每一分,每一秒,让人生中的每一刻都变得丰富精彩,意义非凡。尤其是我们现在大学时期,正是风华正茂,求学生涯时段,更不能虚度年华,避难而逃,在幸福生活中只知道享受而迷失自己,我们要把眼光看得远一点,不要仅仅停留在眼前的生活,何况现在的生活也是许多先烈用鲜血浇灌出来的,并不是坐等而来的,我们要基于现实,拼搏进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怕困难,风雨后才能见彩虹,只有不断尝试才有可能成功,把失败当作成功的奠基石,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插上梦想的翅膀,奔向人生的旅途,到达理想的彼岸,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幸福的生活,让自己的生命永远像春花烂漫,激情似火,怒放不息!

第五篇: 《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沂蒙六姐妹》歌颂了一位位为支援革命甘做牺牲和无私奉献的沂蒙女性。电影中,一幅幅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支前故事和沂蒙山秀美的画面慢慢呈现出来,无一不深深震撼着我的内心,紧紧缠绕着我的情感。

战争,是男人的事情,我们关注的最多的往往也是军队、战士,关注他们如何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如何为解放战争无私奉献自己的力量,乃至生命。在炮火连天的战乱中,不知有多少女人饱受欺凌、杀戮,战争中的女人本来就属于不幸的群体。然而,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沂蒙山区的妇女却成了这场战争的绝对主角,成了和共产党贴得最近的一个群体,她们把原本局限于一个小家庭的爱,化作了对党和子弟兵以及生养自己土地的爱。面对敌人,她们积极动员生产、参军支援前线,拿起武器抗争在杀敌的战场,沂蒙山区的妇女们用她们柔弱的肩膀挑起了重担,为孟良崮战役的胜利乃至整个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是她们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现代意义。这就是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沂蒙儿女用鲜血和泪水铸就的沂蒙精神的真实写照。“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陈毅元帅这句话深刻形象地诠释了沂蒙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在峥嵘岁月沂蒙儿女拥军支前抛洒热血,改革开放后挺起脊梁走出深山,走进新时代。

1

当今社会,类似沂蒙人民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沂蒙精神还在延续。作为一名党政工作人员,我们应当积极宣传、以身作则,让沂蒙人民的精神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上一篇:关于班主任的诗歌下一篇:工业经济调研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