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辉煌六十年有感

2024-05-03

观辉煌六十年有感(共11篇)

篇1:观辉煌六十年有感

观《辉煌六十年》有感

看过《辉煌六十年》,真的可以感受祖国这几十年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了。六十年,它是那么短暂,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一瞬间;六十年,它又是那么漫长,当年的建国元勋,今天已是华发鬓霜„„祖国坎坎坷坷、风风雨雨走过了六十年。回首瞻望历史车轮碾下的一道道弯曲而漫长的辕辙,我们心潮澎湃!细细回味这饱经沧桑的六十年:

从民主建国的政治主张到促成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从南京请愿争取和平、要求民主到“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的胜利;从响应“五一口号”,接受中共的领导到参加新政协为建立新中国作出贡献;从调整组织、贯彻《共同纲领》到参加三大革命运动,踏上人民民主新历程;从“十年内乱”经受前进道路上的严峻考验到拨乱反正、恢复组织和活动,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祖国迎来了春天到经济发展和振兴的春天„„经过几代建国伟人的不断求索、开拓进取,终于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总结经验教训,甩开大步向前迈进„„我们的祖国,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在一次次的磨难中成熟起来,坚强起来,发展起来了。

从拥护“将革命进行到底”到新中国的成立,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从此自己当家作主了;从“抗美援朝”捐献战斗机到号召会员实业家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道路,为祖国的建设提供经济物质;从参与党和

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协商到为经济体制改革献计献策,在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领导下,华夏儿女创造了无数奇迹,深圳,珠海,厦门等一批特区掘起座座金山,浦东新区挺起胸膛,钢铁巨龙大京九腾飞南北,展示着中国的雄姿。从协助政府实施“星火计划”到面向社会,面向改革,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工作,无数奇迹又在这神奇的土地上诞生:经济高速发展,科技硕果累累。两弹一星先后上天,一座座大桥像一道道彩虹跨越长江两岸,三峡工程、青藏铁路、香港澳门的回归、中国加入WTO;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实验成功,填补了世界农业科技领域的空白,我国以不到世界百分之一的土地养育了世界百分之二十的人口,“两弹”的红云刺破天穹,一颗颗卫星遨游太空。人民的军队威武雄壮,捍卫祖国的江山铁壁铜墙。人民驾驭改革的春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这一切无不体现了中国的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充分显示了其伟大而辉煌的成就,几十年的励精图治,几十年的上下求索,我们的祖国已经屹立于世界东方,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香港回归,澳门回归,让祖国更加统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中华新景象,从中传达出的文化,让华夏儿女无不扬眉吐气,豪情万丈,让世界惊叹!在全球金融风暴中,全球风雨飘摇,中国也不平静,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重困难,同时也蕴涵着重大机遇。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我们看到了希望、有了盼头,度过了危机,成为对全球经济有很大影响的国家之一,祖国的一步步强大,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祖国的前进让我们自豪。

祖国日益昌盛,我们的生活也在直线上升,回想起自己祖辈们的生活,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像是人间天堂了,以前的人是想象不到的,他们也不敢想,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会发生这么多的变化,在世界史上都少见的,没有人不感叹他的发展速度,我们赶上了祖国的繁盛时期,一定要好好抓住时机,发展自己,为社会多尽点力。

李倩倩

070901118

篇2:观辉煌六十年有感

6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2009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60岁生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当时,中国的经济还很萧条,有一些美国人算定,中国共产党人能够领导革命取得胜利,但是不可能长期维持政权。因为中国人太多,耕地太少,要用只占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全世界22%的人口,是任何人做不到的。然而,中国人做到了。我们自己解决了13亿人的温饱问题。

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1968年我国自行设计的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建成通车;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并顺利的返回地面;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1983年中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诞生;1984年建国后首次参加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取得了优异的成就;1985年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建成;1987年9约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1988年中国核潜艇发射水下火箭;1994年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

工。现在三峡工程已经顺利实现蓄水、通航、发电的奋斗目标,其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日益显现;1997年香港顺利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顺利回归祖国;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并于接连发射了神舟六号、七号;2005年中国告别农业税,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2006年铁路进藏:西藏铁路建成通车;2008年5月12日,必将在13亿炎黄子孙的心中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必将在华夏民族的史册中书写令人难忘的一笔。因为这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难悄然降落在四川省汶川县。倾刻间,山崩地裂,洪水肆虐,房屋坍塌,道路受阻,通讯中断,无数美好家园顿时成为一片废墟,令人惨不忍睹,数万鲜活生命瞬间离开人世,数千万人无家可归;从这一天起,灾区那一幅幅令人悲怆与动容并存的画面,那一条条令人揪心与欣慰并存的消息,那一组组不断攀升的代表爱心与显示伤亡并存的数字,无不让人泪眼朦胧、伤痛欲绝;2008年8月8日,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开幕式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承办奥运会。本届奥运会中国共获得100枚奖牌:金牌51枚,银牌21枚,铜牌28枚;2009年我国经济在世界金融危机下

取得较快发展总体发展良好,GDP:现已挤身世界三强,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啊,祖国,伟大的祖国,我的生命凝结在五千年前的他们身上。这伟大民族诞生的那一刻,便注定了我血液里流淌着的那奔涌的思潮。

触摸着兵马俑冰冷的躯壳,拂去尘埃,重现在我面前的,是活着的,活着的他们啊,当繁华落尽,叶落秋寒,他们,便又从这里到了那里;站在茶马古道上,我感受到,感受到那悠悠的历史长河慢慢地,慢慢地渗入我的骨血之中,给我的生命,带来的是永不止息的,跃动的活力啊;屹立在八达岭长城之上,让雄伟的长城飞腾起来,化作那九天的巨龙啊,带着我们的自豪,带着我们的无畏,直上九天云霄去吧!祖国啊,你若是那河边常青的垂柳,我愿化作你枝条上的一片绿叶,为你的青春增加一份新绿;祖国啊,你若是那浩荡的洋流,我愿化作你支流上的小河,让我用自己为你的浩荡平添一份行色吧!

我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啊!我爱你!祝您生日快乐!

篇3:观辉煌六十年有感

从这个专辑的字里行间里,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 60年来, 湖北省的城乡建设者们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 紧紧抓住改革这条主线, 全面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其城乡建设事业欣欣向荣的发展之势, 犹如滚滚长江汹涌澎湃。

建国以来, 湖北省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为适应工作重点的转移, 切实加强城乡建设事业的管理, 全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名称和职责历经了多次调整和改革, 为全省城乡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建国以来, 湖北省大力推进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改革。积极探索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注重对土地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引导和控制;探索城乡规划编制内容改革, 开展镇规划和村庄规划工作, 注重加强对镇和村庄建设发展的引导;探索对城乡规划实施监督管理的改革, 逐步确立了城乡规划在城乡建设发展中的先导和主体地位, 使城乡规划研究和编制力度不断加大,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城市规划效能建设和监察工作扎实开展, 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明显增强。

建国以来, 湖北省大力推进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停止向个人补贴出售公有住宅, 实施住房货币化分配;逐步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制度, 随着廉租住房制度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的加强, 使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有了明显改善。1979年, 全省城市居民人均实有住宅居住面积仅3.9平方米。到2008年底, 全省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已达到28.1平方米。

建国以来, 湖北省大力推进建筑业和勘察设计咨询业的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推行建筑工程招标承包制;推进全省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向科技型企业的转变, 使建筑业和勘察设计咨询业不断发展壮大, 逐步形成一支拥有勘察设计、建筑安装、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制品、机械生产、物资采购供应和建筑科研教育等综合能力的建筑施工群体和有6215家建筑企业, 130万人的产业队伍。2008年, 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突破2600亿元, 建筑业已成为湖北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国以来, 湖北省大力推进市政公用事业的改革。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企分开;把市政公用事业推向市场, 建立和实施特许经营制度;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改革,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长强劲, 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到2008年底, 全省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7%,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27.11%, 城市自来水用水普及率达98.86%, 排水管道总长4795.91公里, 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达296179吨, 城市道路总长达13096公里。

60年来, 湖北省城乡建设事业改革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经验是: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 这是我们城乡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关注民生、服务民生, 是我们城乡建设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农村问题, 是我们城乡建设事业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的大问题;做好城乡建设工作, 关键在人, 在于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的能力和水平。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篇4:辉煌六十年

这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字眼,

这里天天都在创造着奇迹,

这里处处把国家的司法文明展现。

熠熠警徽放射着惩恶扬善的正义之光,

高墙电网宣示着刑罚执行的至高尊严。

这里的人们,

一生用忠诚开创着从来有的事业,

这里的每个角落

时刻都发生着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激烈

争战。

他们的青春时光

在重复无华的坚守中

逐渐耗去:

他们的人生价值

在涓涓流淌的平淡岁月里

显得更加耀目灿烂。

依法惩罚改造罪犯,

是国家赋予他们的神圣职责;

守在火山口,看好炸药库,

是党和人民交给他们的千斤重担。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

两眼一闭,还提高警惕。”

是他们工作特点的生动写照;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是他们献身事业的真实体现。

六十年前

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他们不计报酬,不讲条件,

不怕困难,不畏艰险,

以忠于党、忠于祖国的豪迈气概,

带领着数以万计的罪犯,

在一无所有的条件下,

垦荒、筑路、开矿、种田,

进行着改造人、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

蓝烟铁路承载着他们风餐露宿的无比

艰辛,

南四湖的洪水被他们驯服得不再泛滥,

黄河入海口的广袤荒野,

在他们的手中变成丰收的沃土。

多少个填补省和国家空白的工业产品,

是他们用智慧和忠诚,

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做出的积极

贡献。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

吹绿神州大地的时候,

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针对罪犯变化的新特点,

开始了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全方位创建。

开办特殊学校,

实施百分考核,

推行狱务公开,

开展亲情施教,

创建服刑指导、就业指导、心理疏导三

个中心……

探索拉近监狱同社会距离的理论与

实践,

这一个个从未有过的监管改造新举措,

使他们一直走在了全国监狱工作的

前端。

什么叫化腐朽为神奇?

什么叫妙手回春、点愚化顽?

在他们身上,

就能找到完美的答案。

他们的教育感召,

使多少个穷凶极恶的战犯

愧疚地向正义低头;

多少个冥顽不化的罪犯

放弃了腐朽的世界观;

多少个丧失人生信心的罪犯,

燃起了新生的希望;

多少个不劳而获的罪犯,

培养了自食其力的技能和习惯。

他们不是儒家弟子,

却把“有教无类”的千古要义

诠释得更加充实丰满;

他们不是佛教信徒,

却帮助那些坠入深渊的人

实现了浴火重生的灵魂涅槃。

对于渴望新生的人,

他们是指点迷津的可敬师长。

对于法律惩戒的人,

他们是刚正清廉的执法警官。

面对凶残对手,

他们毫无畏惧;

面对世俗偏见,

他们无悔无怨:

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

他们从未放弃执著的追求;

面对鲜花和掌声,

他们却默默地远离了人们的视线。

他们的业绩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

他们创出的“东方经验”

以引领世界行刑方向的奇迹

赢得了国外同行的由衷赞叹。

如果说“灵魂工程师”是对育人者的形象比喻,

“特殊园丁”、“无名英雄”、“攀登十八盘的勇士”

就是党和人民对他们的最高盛赞。六十年的风雨,

见证着他们的忠诚;六十年的辉煌,

记写着他们为祖国安定做出的贡献。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徐徐展开,

走过六十年光辉历程的山东监狱机关

又站到了历史的新起点。

面对新的机遇,面对新的挑战,

我们完全可以相信,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机关的领导下

他们一定会一一

围绕“首要标准”和“平安山东”的要求,

勇于创新,统筹发展,

继续以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的执法行为

向世人展示

中国监狱制度的精髓——

执法如山,大爱无边。

篇5:观辉煌六十年有感

合肥市曙光小学 四(2)班 曾吴喆锴

指导老师:秦玉兰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也慢慢地蜕变成了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而与此同时,我们江淮这片锦绣大地,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天堑”到“通途”,从“小黑店”到“星级宾馆”,经历了多少代人的努力!《辉煌六十年——江淮巨变》带我们一起重温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的科教事业蓬勃发展:我省通过教育培养科技人才﹑参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途径直接推动了经济高速发展。近年来,省属高校承担国家级项目能力有较大提高,新增3个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等。科技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截至目前,安徽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682家,其中,营业总收入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324家,10亿元以上的52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55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37家。据统计,682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约3896项,其中专利3546项(发明专利480项)。通过这些数据,大家可以明显看出:安徽的科教事业十分昌盛,展现了安徽日新月异的科教发展实力和成就。以它们为代表的安徽科教事业已经成为支撑和引领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

力量。

六十年沧桑巨变,安徽,一向以农业大省闻名。而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的工业呈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海螺集团以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企业,现在,它却成为了亚洲最大的水泥供应商。铜陵有色集团的发展也让人惊奇,企业连年高速发展,2007年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110位,其主要产品电解铜的产量位居国内第一,排名世界精炼铜企业第8位。还有奇瑞、马钢、美菱、荣事达,以及江淮汽车、两淮煤矿、安庆石化、丰原生化、合力叉车、合肥锻造……这些工业项目如同雨后春笋般遍布江淮大地。

六十年春华秋实,厚积而薄发。大建设如火如荼,城乡建设更是日新月异。建机场、修高速、架立交,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正在缩短城乡之间的距离,“村村通”铺就了农民伯伯的致富路……

篇6:观辉煌六十年有感

宿松县长铺镇中心小学501班徐 月

当我看过《辉煌六十年——江淮巨变》这本书后,我的心禁不住一阵颤动——或是感动,或是惊讶,或是自豪„„家乡的变化真是太大了!

经过六十年的风风雨雨,祖国在发展,安徽也在前进!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从破烂不堪到焕然一新。仅仅这六十年,安徽人就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使“安徽”这个响亮的名字震惊了全国乃至世界,这怎不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呢!

安徽在变化,工业上的突飞猛进,农业上的增收增产,科技上的步步领先,文艺上的绚丽多彩„„所有这一切,都足以让你感动,当然,最让你感动的是我们安徽人所拥有的那种 “大爱”精神!

解放军105医院的医生——孙晓春,她在胃癌晚期,依然乐于奉献,捧着一颗大爱之心为人治病,处处想着患者!她总是微笑着站在老干部病床前,认真地记 1

下他们病情的每一点变化,耐心地解答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在她胃病发作时,她都是捂着胃,抹着汗坚持工作。当83岁的牛培德老人生命垂危,必须做手术时,她顾不了自己的胃疼,毅然拔下针头,穿上10公斤重的铅衣去做手术。当做完手术时,她已汗滴成串,双手颤抖,脸色苍白„„这是多么震撼人心的啊!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爱是牺牲自己而照亮别人,爱是一种奉献,爱是一种幸福,是让别人幸福的同时自己也拥有的一种幸福!并且,当人有了爱与奉献,人生就是有价值与意义,而有意义的人生,就会越发精彩!正如雷锋同志所说的:“人生是有限的,而爱却是无限的。”我,作为一个安徽人,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小学生,要向孙医生学习,接过“大爱”的火炬而勇敢前行!我要乐于助人,乐于奉献!同时,我要好好学习,努力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科技文化知识,以便将来更好地为安徽的发展和祖国的繁荣做出更多的贡献。同学们,让我们乘着“大爱”的春风去努力学习,乐于奉献吧!

让“大爱”与春常在!

简评:

六十年的变化天翻地覆,有物质的,有精神的,有方方面面的。小作者读了《辉煌六十年——江淮巨变》,深深被书中解放军105医院的医生——孙晓春的“大爱”精神所感动,并立志向孙医生学习,接过“大爱”的火炬勇敢前行!习作真情流露,有感而发,内容充实,重点突出,是一篇优秀读后感。

推荐意见:

习作主题鲜明,观点正确,事例典型,内容充实,堪称佳作,值得推荐。

篇7:辉煌六十年

当然,作为一名平凡的在校大学生,我们对中国成就的理解与了解都是片面与不足的,从各方面谈中国六十年的建设,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任务。六十年,说是弹指一挥之间,但是期间却记忆了多少伟大的历史成就!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工业化信息化、交通运输、水利建设、资源能源开发利用、城乡建设、对外开放、、教育科技事业、文化建设、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东部率先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国防和军队建设、统一大业、全方位外交等等等等。★

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普遍贫困到总体小康,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60年来,工业布局向内陆地区逐步展开,改革开放初期,实行沿海开放战略,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起来。★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逐步实行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发展步伐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总体格局正在形成。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人民群众和生活比解放前有了很大改善。★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高速铁路、★长江三峡、★核电站★等等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同时,★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60年,我国科技事业★走过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到改革开放后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确立科教兴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自主创新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广大科技工作者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勇攀科技高峰,创造了丰硕的成果,★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60年,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神舟七号发射升空,★航天员翟志刚成为中国漫步太空第一人,★同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

★如果说小岗村是中国改革在农村的先驱,那么蛇口就是中国在城市的试验。1979年7月8日,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正式破土动工,蛇口工业区响起填海建港的开山炮。它犹如一声惊蛰的春雷,预示着中国改革开放春天的来临,这一炮被后人称之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炮。

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地区到中西部地区,从贸易到投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 ★30

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1984 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 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 年,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初,又将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全部对外开放;同年4月,设立海南省,并兴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1990 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政策。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经济迅速蓬勃发展,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是新中国进一步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战略决策,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新中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加快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步伐。中国积极兑现“入世”承诺,不断扩大市场开放,积极参与多边谈判,在多边贸易体制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个短片,短片讲的是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淮安取得的成就,★我们希望大家能过对淮安取得的成就来更加深刻地去认识,去了解中国取得的成就

那些经历过的艰苦,奋斗的岁月,是多少人的奉献积累了这些硕果累累的辉煌!在回顾中国六十年间所取得的一系列历史成就之后,我们内心激昂充满感激,激昂是为了祖国的繁荣与昌盛,★感激则是想到了那些为了祖国兢兢业业奉献一生的革命党人甚至是普通百姓。

篇8:观辉煌六十年有感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 经济连上台阶, 综合实力由弱到强。内蒙古经济总量1996年登上第一个1000亿元台阶, 用了47年的时间;而从1000亿元上到2000亿元, 用了7年时间;从2000亿元上到7000亿元台阶, 仅仅用了短短的5年时间。如今内蒙古一天创造的财富量, 就相当于1949年一年总量的3倍。1949年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为7.08亿元, 到1978年发展到58.04亿元, 28年翻了3番多。1978年到2008年的30年间又翻7番以上。去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7761.8亿元, 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6位, 比2000年又翻了两番多。按可比价计算, 2008年经济总量比1949年增长233倍, 年均增长9.7%;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12.1%;“十五”以来年均增长17.6%。2002年以来连续7年增速居全国第1位, “七连冠”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省级经济发展史上是未曾出现过的奇迹, 内蒙古首开先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49年为118元, 1978年为317元, 2000年6502元, 2003年超过1万元, 达到10039元, 2008年超过3万元, 达到32214元, 居全国各省区市第8位, 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达4638美元。

经济实力的增强不仅表现在经济总量上, 更体现在地方财力上。1949年内蒙古财政收入仅有739万元, 到2008年已突破千亿元大关, 达到1107.31亿元, 增长14983倍。财政收入从739万元到100亿元, 用了整整48年的时间;从100亿元到1000亿元, 仅仅用了11年的时间。人均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700元, 在全国各省区中位居第8位。令人振奋的数字, 印证了内蒙古经济逐步发展壮大迈上新台阶的历史进程。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新中国成立以前内蒙古是以农牧业为主的省区, 农牧业在经济中占较大份额, 1949年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4.6%, 1978年这一比重下降到32.7%。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发展,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构成由1978年的32.7∶45.421.9调整为2008年的11.7∶55.0∶33.3, 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 二、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各产业内部, 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大力推进结构调整, 种植业比重不断下降, 林、牧、渔业比重稳步上升。2008年全区粮食产量达到2131.3万吨, 创历史最好水平, 分别比1949年、1978年和2000年增长9倍、3.3倍和71.6%, 粮食产量居全国第11位, 人均粮食产量1769斤, 仅次于黑龙江、吉林两省居全国第3位, 成为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油料产量达117.54万吨, 分别比1949年、1978年增长12.1倍和8.4倍, 油料产量居全国的第9位。2008年全区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10677.22万 (头) 只, 分别比1949年、1978年增长9.1倍和1.6倍。2008年全区猪牛羊肉类产量达到193.99万吨, 比1978年增长8.3倍。全区畜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已上升到45.9%。农牧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2.5%, 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3%。

工业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形成了一批具有优势特色的产业集群, 涌现出一批有较大影响的知名大型企业集团和品牌。“十五”时期自治区工业化由初期进入中期阶段, 2008年工业增加值比1949年增长2020倍, 工业占GDP的比重提高41.8个百分点, 工业对GDP的贡献率高达60%。工业中传统产业改造取得成效,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 能源、冶金、化工、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的90%以上, 成为支撑全区工业生产的主要力量。2008年与1949年相比, 原煤增长1027倍, 发电量增长17800倍, 钢产量比生产初期增长1730倍。内蒙古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和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 许多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全国前列。2008年, 全区牛奶、羊肉和羊绒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原煤产量进入全国第2位, 发电量进入全国第4位。此外, 全区粮食、钢材、化工和建材产品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目前, 全区有鄂尔多斯、蒙牛、伊利、赛飞亚、伊泰、远兴等34个中国驰名商标。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在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继续较快增长的同时, 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服务、旅游、房地产、社会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1949年至2008年, 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了603.2倍, 年均增长11.5%, 快于GDP增速1.8个百分点。同时, 内蒙古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 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大量引进外商投资和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0.16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89.34亿美元, 增长557.4倍, 其中外贸出口由0.10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35.8亿美元, 增长357倍。目前, 已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关系, 有700多种商品进入国际市场。口岸建设得到加强, 过货量成倍增长。全区不断改善投资环境, 积极招商引资,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 “十五”时期全区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25.18亿美元, 比“九五”时期增长4.78倍。2008年, 全区新批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25家, 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达到26.51亿美元, 超过“十五”时期的总和, 比1984年增长1488倍。2008年, 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468.85亿元, 比2000年增长10倍。其中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54.93万人次, 增长3倍;入境旅游创汇5.77亿美元, 增长3.6倍。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198.68万人次, 超过了内蒙古的现有人口数, 比2000年增长3.4倍;国内旅游收入429.5亿元, 增长12倍。旅游业正逐步成为全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内蒙古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草原文化底蕴深厚, 民族特色浓郁, 素有“歌的海洋, 舞的故乡”的美称。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大舞台, 历史上先后有10多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 创造了特色鲜明的草原文化, 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等, 共同构筑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在内蒙古历史上, 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交汇融合, 在不同地域形成了红山文化、大窑文化、河套文化等诸多昭示中华文明起源的文明结晶, 被誉为“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有些文化遗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如中华第一龙 (红山文化碧玉龙) 、草原第一都 (辽上京、中京遗址) 、阴山岩画和贺兰山岩画等。特别是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曲艺、文艺作品、绘画、雕刻、民间工艺、体育、饮食、服饰和极具民族特色的民族习俗。新中国成立以后, 民族民间文化传统和艺术得到保护和发扬。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战略目标以来, 吹响了提升地区软实力、发展文化产业、将资源优势变为产品优势、向市场进军的号角, 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08年, 全区拥有各类艺术事业机构148个, 艺术表演团体109个;文化馆102个, 公共图书馆113座, 博物馆33个。2008年, 全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4.05%和92.72%, 分别比1980年提高40.75个百分点和89.82个百分点。民族文化大区建设, 使以草原文化为代表的内蒙古文化事业找到了新的突破口;草原文化长久的生命力, 也为构建和谐社会、各民族共同繁荣, 提供了丰厚的营养。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地方, 各个民族和地区的文化相互影响, 相互尊重, 成为内蒙古最和谐的音符。内蒙古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文化人才, 创造了一大批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音乐、影视作品等文化精品, 文化品牌的影响不断提高。近年来, 先后有多部文化艺术作品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一批作品荣获“华表奖”、“飞天奖”、“星光奖”等全国大奖。一些文化精品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 在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 无伴奏合唱在国际合唱比赛中多次获奖, 震撼了国际乐坛;千人马头琴齐奏参加国际性演出, 创造了吉尼斯世界记录;蒙古族长调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经过培育和发展, 内蒙古的文化产业也开始起步, 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企业不断涌现, 以草原文化旅游、文艺演出、文化娱乐、出版发行、广播电视、“草原文化节”、“昭君文化节”等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如今, 高速发展的内蒙古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给世界创造着一个个惊奇, 凝聚着内蒙古人民精神的草原文化, 也正在以她独有的魅力, 感动着世界。

三、和谐社会建设积极推进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 城乡居民经过了从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到迈向小康的曲折历程, 人民生活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居民收入迅速增加, 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01元增加到2008年的14431元, 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1元增加到2008年的4656元, 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6.3%, 内蒙古的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分别居第9位和第14位。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消费结构明显升级。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由1978年的267.7元增加到2008年的10827.04元, 年均增长13.1%;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978年的138元增加到2008年的3618元, 年均增长11.5%。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 用于精神文化生活和卫生保健支出相应提高, 特别是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娱乐教育文化和住房的消费增长迅速, 食品结构、衣着服饰向多样化、中高档方向转变。从上世纪60-70年代的“老四件” (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 ;80年代的“新六件” (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电冰箱、电风扇、照相机) ;到90年代后期至现在的电脑、汽车、商品房。2008年全区城乡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9.3和21.5平方米, 分别比1985年提高22平方米和8平方米。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私家车拥有量达到8辆。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城镇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 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也在稳步推进。截至2008年底, 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89.47万人, 比建立初期的2001年增加98.8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达到373.7万人, 比建立初期的2001年增加194.1万人。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 中蒙医事业得到长足发展。2008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7966个, 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7.4万张, 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62万人, 分别比1949年增长101倍、101倍和13倍。到2008年末, 全区每万人拥有病床床位30.7张, 每万人拥有医生21人, 分别比1949年增加29.7张和13人。2008年, 全区有95个旗县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覆盖农村牧区人口1434.4万人。全区有198.85万人得到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口素质明显提高, 民族教育得到优先发展。2008年全区每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131人, 分别比1952年、1978年增长151倍和18倍, 其中蒙古族每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200人, 分别增长111倍和12.4倍。群众性体育活动深入开展, 竞技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具有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逐步进入全国前列。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 内蒙古自治区选手张小平勇夺81公斤级男子拳击金牌, 实现了内蒙古自治区选手在奥运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全区各地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 采取有力措施, 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 使全区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发展环境和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工业污染治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乱占土地得到有效遏制, 城市防治污染投入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重大转变, 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7.57%。

篇9:即发六十年 再续新辉煌

王天凯在致辞中说,即发注重传承与创新,从一个农村手工小作坊起步,从做单纯的发饰品加工入手,经过六十年的创新发展,先后完成了由发饰品向纺织服装行业的两次跨越和转型,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嬗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升级转型,坚持以结构调整优化市场布局,在克难攻坚中积极应对竞争挑战,进一步丰富了科学发展的内涵,营业收入连续两年超百亿元,以自身跨越式发展的突出业绩,为行业提供了可学习、可借鉴的新理念、新经验、新案例;同时,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影响了上千家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为即墨市赢得了“中国针织名城”和“全国纺织模范产业集群”的荣誉。

即发董事长陈玉兰表示,即发成立于1955年,伴随着新中国强大的步伐,也开启了即发自己发展之路。半个世纪以来,即发人积极贯彻和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产业政策,完成了产品的多次升级换代,以及跨行业、多机制、永创新的适时转型;实现了营业收入过百亿的阶段目标;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传统行业振兴,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活动现场,即发还向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分别颁发了“奉献奖”、“ 创新奖”、“劳动光荣奖”等6个奖项。(通讯员_梁孝鹏 李云克)

篇10:辉煌六十年

世纪大道、工业大道、环山道……老百姓出行走上了宽阔平坦的公路。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条条道路通罗马”人们出行方便啦!

六十年,六十年风雨沧桑;六十年,六十年地狱天堂;六十年,六十年快速发展;六十年,六十年新中国,辉煌!

篇11:观辉煌六十年有感

辉煌

龙舞神州,腾飞中国,新中国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伟大的中华民族正以昂扬的姿态昂首阔步积极的走向世界。让我们打开新中国的成长日记,倾听她述说新中国不断壮大的历程。

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地区,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世界震惊了!

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是脆弱的,但自从原子弹研制成功以后,中国的国防力量达到了质的飞跃。从此,新中国的国防力量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地发展起来了。面对强国的挑战,我们挺直了腰杆,因为了祖国强大的国防力量作为我们最坚强的后盾。东方睡狮醒了,她的吼声震惊了世界!

XX年,三峡大坝正式竣工,毛泽东同志“高峡出平湖”的伟大预言实现了!

三峡工程是世纪性的工程,兴建三峡大坝是中国好几代人的梦想。早在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了利用三峡水力和电力的设想。广大的水利工作者对三峡大坝的兴建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经过四十多年的论证和两年的施工准备,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三峡大坝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它的建成不仅惠及了数以百万的人民群众,它还标志着中国的建筑水平站到了世界的最前沿。它证明了中国人的能力,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优秀的民族。

“XX”,一个吉祥的数字,就在这一年,中国人圆了自己的百年奥运梦。

多少年前,我国田径运动员刘长春孤独一人,远赴大洋彼岸,奥运会赛场上第一次有了中国人的身影。多少年后的今天,我们把奥运会迎进了家门。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肤色,讲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在“One world,one dream”的召唤下,齐聚一堂,共铸梦想。

短短半个月的奥运会,我们用多年的心血精心打造。百亿元的庞大投资,我们建造世界上最一流的运动场,规模空前的志愿者队伍,我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有着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我们把奥运会办的有声有色。当外国人看到这一切时,禁不住惊呼:“中国强大了!”

同样是在XX,从遥远的太空传来了福音:“神七”飞天啦!

“嫦娥奔月”这经久流传的故事,寄托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当“嫦娥一号”顺利绕月飞行,向祖国大地传来一张张清晰的“旅行照”时,我们振奋了。今天,在那浩瀚无边的太空里,我国宇航员出色地完成了太空行走的关键 任务,太空里也第一次有了中国人的足迹。

“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带给了我们一次次激动和自豪,在这成功的背后倾注了多少科研工作者们的心血。它的成功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新中国已经站到了世界的最前列。

细看这张简历表,新中国取得的成就是不可抹灭的。

六十年的沧海桑田,新中国从一株脆弱的嫩苗逐渐成长为一棵茁壮的大树。我们改变落后的农业面貌。大力发展现代化事业。于是,各行各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地发展起来。勤劳而又智慧的中华民族一步步壮大起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浪潮的到来,中国经济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因为生产总值不断攀升,一举超过联邦德国跃居世界第三,中国代表团的身影频繁地出现在各种经贸活动中,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世界越来越离不开中国!

上一篇:感动并不是爱情的句子下一篇:张桥中学保卫科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