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性

2022-10-31

第一篇: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性

浅谈创新能力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

2010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

姓名 :张XX 工作单位:

鸡西市梨树区碱场煤矿医院

作业题目:

结合自己实际工作,谈谈您对创新能力中所包含的各种能力的理解。

浅谈创新能力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

作为医生,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学科学赋予的神圣使命,不断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是医生应有的不懈追求。

作为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我深感做好临床科研工作,不仅能够充实和发展前人创造的知识宝库,而且对于全面提高临床业务水平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医生要有,实事求是,敢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一个医生积极参与临床工作的关键,也是与时俱进和不断开拓进取的要素。

在学习了哈医大的创新课程后,我对培养一个医生的创新能力有了更近一步的认识。

首先,我们要理解“创新能力”的基本意义。在我的工作中,主要是培养自己和科室其他医生的创新能力。“创新”──从本质上看,创新就是发现事物的“新关系”并按照新关系形成作品(精神的与物质的)。人们知道,任何事物都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要素的组合方式通常决定事物的功能。当需要事物具备新功能时,人们往往采取按“新关系”组合要素的办法。如果不想改变事物的功能,却要求更合理的结构,其做法也是找到能承载“更合理的结构的要素的新关系”。从举世瞩目的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无一不是发现新关系的结果。当然这里有必要提及,发现事物的新关系需要相应的环境,激发我们的思维动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会自然形成,它与环境有密切关系,因此我们在医疗工作中要积极创造问题环境,激发同志们的创新兴趣和求知欲,引发同志们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否则,创新本领再强的人也会空怀壮志。下面,我就从自己工作中的实例来谈谈对创新能力中的各种能力的理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我们医院科研能力和经验不足,而又缺乏科研基金支持来说,迈好科研工作的第一步是极为重要的。我认为医生首先要抛弃“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大事做不得,小事不肯做”的浮躁和消极思想,从临床实际出发,从身边司空见惯的小事入手,发掘有价值的科研课题。例如,普萘洛尔是临床上使用了好久的药物。能用于高血压、心律失常,它鲜明的特点是疗效明确,但是同时还可以用于其他疾病。在80年代的中专教材中这个药物是不能用于心功能不全的,但近年来对它又有了新的认识。临床观察普萘洛尔与不同种类药物联合应用对其疗效和治疗疾病种类的影响是极有临床意义的课题。从临床实践出发,开展科研工作,目的明确,花钱少,可操作性强,容易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果,并且能够为以后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临床科研打下基础。

此外,在开始科研之前,要就某一临床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检索,以了解国内外研究的前沿进展。在收集资料,大量阅读文献的

2 过程中,势必使我们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并且提高了外语水平。同时,撰写综述,也培养了我们客观地评价不同学者的研究观点,并且全面的加以归纳,整理,综合的能力。科研贵在创新。尽管我们基层医院在临床科研的道路上刚刚起步,但也不能一味地重复前人的工作。“墨守成规,满足现状”是科学的大敌。也许有人认为对于普通人而言,“创新”是高不可攀的。其实不然,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就时时处处闪烁着创新意识的火花。但是诚如爱因斯坦所言“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要在日常工作中注意训练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才有可能在科研工作中作出一点成绩。

我对此次学习内容中北京专家对我国肝炎治疗的医疗创新有很大的感触。一开始政府要重视这个项目,加大力度研究攻关。集中力量上一批大项目,并将目光瞄准长期以来治疗效果不好、而且涉及社会上一多半人利益的肝炎项目。经过各方商讨,研究确定肝炎诊断治疗的“肝功生化化验——病毒病原化验——超声检查诊断——病理诊断——急性肝炎预后判断——慢性肝炎预防肝纤维化肝硬化治疗、抗病毒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综合治疗”的完整流程。专家们也逐渐形成共识:肝炎涉及千家万户居民,是非要研究不可的重大疾病,目前存在的最大、最直接、最紧迫的问题是规范化诊断及治疗的问题。一方面是现自技术应用不规范,另一方面是关键技术存在瓶颈,需要集中力量进行攻关研究。然后,项目、课题确定后,选择专家组,针对要研究的内容,选择课题承担人。其基本原则是权威性,先进性,连续性,互补性。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经过反复讨论与公开竞争,

3 将专家与技术资源进行了有机整合。再接着,搭建平台:从“管理”到“服务”理念的转变。

首先,资源共享的平台成为联系专家的纽带。在某一医疗机构建立了“肝炎重大项目血清库及标本资源共享中心”,一个患者只抽一次血,再分成几小份供不同课题组应用即可,这样不仅改变了以往各课题组各自为政、各自掌握部分病例的“小作坊”式的做法,同时减少了患者的抽血、化验次数,节省了科研经费,并使数据更具可比性。借助这一平台,不同课题组、不同学科的专家互相交流、研讨,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其次,转变理念,实现从项目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角色转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沟通,相互帮助保持互信。

最后,实施“1234”过程管理模式。各司其职、独立自主、量化考核,公平透明。“细节决定成败”,为保证肝炎项目顺利进行,各方基本形成了“1234”组织管理模式,即:1个依托单位, 2个管理机构,3套管理制度与措施, 4个附加协议。最后实现专家满意,群众满意,政府满意,依托单位满意。

肝炎项目与其说是技术创新,更应该说是体制、机制创新。其中产生的立项及管理经验对我国重大科技项目的管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北京佑安医院对肝炎的创新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1、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就只有自主创新,因为竞争的关系,没有那个高水平同行会把科研机密告诉你。制备技术的垄断,我将严重威胁我国。自主创新才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2、 像许多领域一样,取得顶尖的技术

4 成就也需要天赋加勤奋,两者缺一不可,否则至多是二流成就。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医生,不但有义务继承前人创造的丰富的知识遗产,而且更有责任发展更新和充实人类知识的宝库。毫无疑问,从自己工作的实际出发,开展临床科研工作是切实可行且易于掌握的方法。但是在积累了一定的科研经验之后,就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简单的临床观察,要发奋进取,孜孜追求,百折不挠,努力参加到科研研究中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临床科研的漫漫征途,医务工作者应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为人类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企业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创新的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创新的实践,丰富了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的宝库,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白。它不仅有力地证明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势的科学论断,而且为新时期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创新提供了鲜活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国有企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有企业

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推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动力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党的十七大赋予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重大政治任务。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一)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有利于推动国有企业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的广大职工,既是国家的主人,也是企业的主人。广大职工群众中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和巨大的创造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国有企业的优势和力量源泉。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原则。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坚持以广大职工群众为办好企业的根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成果由群众共享的原则,把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与国有企业党组织长期坚持的这个重要原则有机地相结合,促进了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与群众工作的融合,把传统的优势变成了现代的优势。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始于顾客要求,终于顾客满意”。也就是要求党组织必须始终把党建工作对象作为关注的焦点,不断满足党建工作对象的要求,不断促进党建工作质量的提高。有的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创造性运用了这个重要原则,把广大职工群众作为重要的顾客群,自始至终予以关注。这就要求党的组织必须经常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关心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广泛收集职工群众的要求,和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比如安全生产、收入分配、生活设施、职工家属、子女就业等一系列民生问题,纳入到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之中,建立层层分解,步步量化、细化,目标任务明确的党建工作质量目标体系,使企业的群众工作从党委到公司各级组织的工作部门,从公司各级基层组织到党员个人,都有自己明确、清晰、可操作的具体奋斗目标。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重视过程的控制。这就要求集团公司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实现群众工作的目标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群众工作目标的程序办事,保证群众工作的目标落到实处。比如,通过标准化考核程序,把群众工作目标作为考核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考核标准,促使他们去完成目标任务,通过检查、内审、评审等程序,不断推动党组织和党员改进群众工作,解决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提高群众工作的质量,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使职工群众对党组织的满意率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调动职工群众为国有企业发展作贡献的积极性、创造性,使职工主人翁精神在企业得到弘扬。

国有企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搞好生产经营管理,促进企业的物质文明建设;还要搞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促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还要做好企业的党建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发展党组织内部的民主;加强工会建设,搞好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促进企业的政治文明建设。国有企业具有重视三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优良传统,在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创新过程中,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从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主体框架、结构,到体系的目标、过程设计等方面,都体现了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思路,促进了企业全面协调发展,特别在企业安全文化、廉洁文化建设、职工队伍建设、文化设施建设、厂务公开、党的建设等方面,形成了国有企业的特色和优势,促进了国有企业的科学发展。

国有企业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力量,如何保持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战略问题。国有企业以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为新的契机,推动企业管理不断创新,技术不断进步,促进企业领导班子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的提高,提出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作出战略上的布局,保证了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质量。

(二)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有利于推动国有企业管理体系的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

第三篇:党建创新在新林区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背景与起因】

当前,国有林区正站在迈向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基层党组织立足新的实践,把握时代特点, 如何在发展中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在思想观念、工作机制、活动载体和方式方法上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林区新班子组建后,做出“创新发展”的重大部署,就是要营造思新求变、务实求进的良好氛围,准确研判新形势、新任务带来的新变化,科学确定发展重点,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做到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明确任务中强化落实,汇聚林区上下保生态、促发展、惠民生的合力。管护站党支部联系单位改革发展实际,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发展这个大局,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企业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创新同新林区建设结合起来,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了新林区建设工作的开展。【主要做法】

一、重点在思想观念创新上下功夫

党支部认真总结党建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加强,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准确把握林区新时代特点,立足新的实践,总结新的经验,以观念的创新推动工作的开展。他们以“创新发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为载体,围绕创新发展这一主题结合新林区建设进行了深度剖析和探讨,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积极投

入到活动中,发挥表率作用。通过学习研讨,提升了分析林区形势、把握判断的能力,进一步拓展了思路,使思想观念得到了创新,广大党员和职工积极参与,为新林区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与建议。

二、重点在工作机制上的创新上下功夫

通过目标机制、决策机制、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实现工作机制的不断创新,这是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保证。近几年,特别是通过新林区建设,党支部在工作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不断地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是完善目标机制,实现党建工作目标与新林区建设工作目标有机统一。党支部建立了新林区建设目标考核、新林区建设工作管理等项制度。在完善支部自身工作目标的同时,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动员党员群众为实现新林区建设工作的发展目标共同奋斗。进一步完善了新林区建设党员责任区制度。根据党员所从事的工作和担负的责任,确定新林区建党员责任区范围,明确了每位党员的职责、任务和所分工联系的部门或群众。对新林区建设的相关工作制度、工作目标以及党员责任区划分情况,制作成展板上墙,进行公示,提高了党员的责任意识,加大了对党员的监督管理,保证了新林区建设的有序开展。

二是改善决策机制,实现党建工作决策与新林区建设工作决策有序衔接。党组织在新林区建设的集体决策、参与决策、监督决策的过程中,加强民主管理,畅通党员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旗帜鲜明地发挥政治领导和监督保证作用,保障了新林区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是完善监督机制,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用制度约束人激励人。根据新林区建设的特点和党建工作的实际,建立新林区建设的监督机制。制定了《乃木河管护站2011年新林区建设规划》、新林区建设决策制度,新林区建设党员责任区制度,新林区建设资金使用制度,新林区建设责任追究制度,新林区建设工作定期公示制度等,从而,增加了新林区建设工作的透明度,便于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通过完善目标机制、决策机制、监督机制,明确基层党组织的职责任务,优化基层党建工作环境,激发了党建工作的动力促进了新林区建设工作的开展。

三、在活动载体的创新上下功夫党组织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新林区建设地不同阶段,采取集中与分散、脱产与业余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不断创造新的活动载体,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为新林区建设工作注入了强大生机和活力。如 “创先争优”、“劳动竞赛”、“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实践活动,在开展的“我为新林区建设献一策”的活动中,共收集建议50余条,意见13条,并据此制定了《2011年新林区建设规划》、形成了《新林区建设设计图》。在开展的劳动竞赛活动中,广大党员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在他们的带动下,加快了新林区建设的步伐;党员责任区活动的开展,保质保量的完成新林区建设任务提供了保障…… 这些主题实践活动,为新林区建设工作的开展营造了浓厚氛围,另外党组织注意用身边的先进激励员工,大力选树典型,弘扬先

进,并积极宣传先进事迹,鼓励广大职工学赶超,为新林区建设和发展做贡献,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党建工作的活力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在方式方法的创新上下功夫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激发党组织活力,更好地为新林区建设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始终是党组织面临的重要理论课题和实践任务。为此,党支部在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上下了功夫,做了文章。一是由过去的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向政治激励、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并举转变,充分调动党员积极性。通过会议、局域网、通报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公开党员、群众关注的新林区建设重大决策、重要事项和热点问题,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二是以“七一”表彰为契机树立学先进、赶先进、作贡献、当表率的良好风尚,发挥典型示范效应,为新林区建设工作出力献策。三是是加大物质奖励力度。做到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最大程度激发广大党员勇于进取、奋发向上的积极性。四是改进关怀手段,根据形势发展和党员思想、工作、生活的实际,多方位对党员进行经常性的关心、关爱,提升党建工作亲和力,使之自觉的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形成新林区建设的合力。

【取得成效】

党建工作创新与生态建设工作是两个紧密相联的领域。党建工作要始终体现与生态建设结合的要求,这也是林区党建工作活力和生命力所在。西部大开发、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天保二期工程实施,这些都是把生态建设工作与结合起来的切入点,关键是我们党建工作者敏感性如何,果敢性如何。我们的党建工作只有有力地体现出生态建设的这种时代特点,才能真正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新林区建设工作中,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可以看到党建工作在思想观念、工作机制、活动载体和方式方法上的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党员不论在理论学习和教育管理中,还是在平常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组织也通过工作创新进一步体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同时,通过创新党建工作举措,不断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理论指导实践的本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圆满完成了2011年新林区建设任务,取得较好成效,赢得了职工群众的信任。一是加强宣传方针政策,营造新林区建设氛围。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加大新林区建设宣传力度,营造了浓厚的建设氛围。二是通场公路修复工程。采取党员干部义务劳动的方式,高标准修复8.5公里通场公路,节约投资12万余元,栽植落叶松300株、云杉500株、其他树种300株,冬季栽植高档次樟子松大苗 150株。三是休闲场所建设工程。新建休闲健身娱乐公园1处,占地约4500平方米,安装近10余件健身器材,栽植了野生绿化树木、花卉10余种2000余株,铺设草坪1500平方米。四是林场

办公区改造工程。管护站办公室装修1800平方米,新铺设了水泥地面150平方米,粉刷了墙面。办公和生活环境的改善,进一步激发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党支部也被集团工公司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管护站被林业局授予“优秀单位”称号

实践证明,在党建工作中,必须坚决抵制与摒弃那些给我们的林业事业造成损失和灾难的“花架子”,把创新之根深深扎在加快现代林业发展的实践土地上,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最佳结合,才能使灿烂的党建之花,结出丰硕的生态建设之果。

第四篇:创新的重要性及创新能力的提高途径论文

考试时间2012年6月28日

学生姓名学号*****

所在院系*****

任课教师

创新的重要性及创新能力的提高途径

创新,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必备能力,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以及以后走向社会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包括创新知识体系、创新能力结构和创造性人格。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应熟练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努力学习先进科技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信息量,更要有一个基础雄厚布局合理的知识结构。

作为当代大学生,自己也意识到了创新在自己以后学习生涯以及走上

工作岗位的重要性,也试图通过种种途径去提高和发展自己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也使自己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我深知,在目前这人才济济的社会,自己的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这样才不会被这社会淘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所谓创新的知识体系,不在于拥有的知识信息量,而在于有一个基础雄 厚布局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打破原来的专业狭窄、文理分家的不合理性,塑新型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结构是指。人在观察、思考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进行创新的本领。具体由创造性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等组成。虽然把自己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一定的课本理论知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把知识运用实践,付诸实践,在自己的学习生涯中感觉到创造性观察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从小对一些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并能发现事物的一些基本特点,观察出事物在构造,形状方面的一些创新,创造性思维能力能体现一个人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但解决问题方面还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着和其他人所不同的解决思路,这可能受自己自立自强的原因。唯一比较欠缺的就是动手实践能力,由于一直过分注重理论知识和课本知识,具备了比较好的理论知识体系,但是很少自己去动手实践,付诸实践,所以对我来说想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就应该试图去实践和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除了这几个能力以外还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态度倾向和个性心理品质。还要有创新精神,要大胆去创新,敢于去创新。敢于标新立异,善于发现新问题,开辟新思路,建立新理论、提出新设计等等,要具有敢于创新精神。

影响自己创新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创新学习能力、创新知识基出知识,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基础、创新环境等。

创新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者在学习已有知识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以已有知识为基础并结合当前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的学习能力。创新学习能力是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和前提,离开了这个动力基础,人的创新活动就无法开展,创新能力也就无法形成,它是评价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指标。良好的创新个性品质,是形成和发挥创新学习能力的动力和底蕴。个性是滋生创造力的前提,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创新意识,就不会产生创新动机和树立创新目标,就绝不会产生创新成果。创新学习能力是创新活动者个性品质、能力素质的总和,良好的创新学习能力应该是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善于捕捉新信息、主动更新知识和标新立异等。创造性个性品质是创新者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主要表现为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强烈的好奇性、坚忍不拔的毅力、科学理性的独立精神以及热情洋溢的合作精神。而自己在平时生活中只是注重理论知识,而没有去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没有去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按部就班的过度依赖课本知识。

创新离不开知识积累,知识积累是创新的基础,离开了它,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创新并不是从无到有全新的东西,而是在对前人的经验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利用基础上提出的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方法,从而取得新的突破,产生新的成果。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能力的发展和思维的空间。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石在于是否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也都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基础之上的,学生占有的知识量越大,积累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思路就越开阔,就越能激发其创新思维,释放创新潜能。理想的知识结构,必须打破传统的专业壁垒,突破原有知识结构的局限,除了知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广博性之外,还必须使学科专业知识、广泛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创新基础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达到一定程度并互相补充,

互为所用。虽然自己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这些知识有时远远不够,另外,知识大都局限于原有知识结构,创新意识也有所欠缺。

创新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有价值的求新探索而获得独创成果的思维过程,是创新能力的灵魂和核心。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处于核心地位。大学生的观察、发现、联想、想象需要创新思维的指导;大学生的创新动机、创新目标的确立需要经过创新思维的审视;大学生的创新活动需要创新思维进行全程判断、分析和验证。由此可见,创新是在创新思维的主导下进行的,在整个创新过程中是以创新思维为灵魂的。创新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的,能动的思维发展过程,求新的、无序的、立体的思维方式,是发挥人的自主创新能力,以超越常规的眼界从特异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提出全新方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有时,由于懵懂,自己的思维方式有点不当,导致最后一无所获,所以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创新技能是创新能力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它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创新性技能主要包括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创新技能同样也居于创新教育的核心地位,尤其在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中,更要加强以实验基本技能为中心的科学能力和科学方法的训练。由于某些原因自己也很少去动手实践自己的理论知识,由于各种顾虑更少去动手操作。所以想要提高创新能力,必须要大胆去实践,动手操作,试图要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动力。

新思想的孕育和成长,有赖于宽松、有利的环境;学者的创新精神、创造性的产生离不开自由环境的滋养。良好的创新环境是潜在创新能力形成及充分发挥的客观条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外在基础。没有这些环境就很难或者说根本不可能培养出大批的创新人才。美国心理学家索里特尔福德认为,创造性是由主体生活在其中的那种“社会气氛"即创造性环境培养出来的。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营造一个崇尚创新的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由于受教育制度和环境的影响,我们都比较依赖于理论,而很少去创新。

创新是通过解决问题得以体现,而我们由于怕犯错而在解决问题时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就影响了我们创新思想的发展。而自己在面对创新时所面临的障碍和顾虑有很多,具体表现为缺乏主见,知识量的不足,怕犯错误,怕失败等等。

主见虽然可以根据大脑里已有的分类系统,对眼前不充分的材料加以充实,但是它可能是新的感觉组合的严重障碍,自己平时在解决问题时,有时会过度依赖于别人的看法,或者是受理论知识的束缚,而缺乏自己的主见,而如果想要创新缺乏主见是不行的,阻碍了自己的创新。

创新就是得到有价值的成果,而一个人的创新则就是凭借已有的知识体系,对其加工和重新组合,形成有价值的成果,创新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积淀的基础上,否则就是空想,而且知识越多,就容易使人们有能力即可抓住许多思想,并把较多的思想互相比较,从而做出更丰富的综合。相反,知识越少,创新思想就越受限制,难以充分发挥。由于缺乏对创新的专业知识以及创新必备的基础知识,而无法得到有价值的成果。

真理是每个人都所追求和支持的,我自己也不以为然,因此,平时受真理的约束,而不敢大胆去创新,因为过度追求真理,而害怕失败,怕会遭到旁人嗤笑,这给我们创新时造成巨大的思想压力,没有个性而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做事,这样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就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挫伤了自己的创新积极性,也就没有了敢于创新精神。

要创新首先在解决问题时要有自己的主见,自信心,要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不要只专注于理论知识,只专注于课本,希望改变自己传统的学习模式,改变自己的传统思想,要有一个轻松思考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希望自己创新素质进一步提高,希望得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创新基础知识,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转眼间,创造学课程已接近尾声,但对这短暂的课程感触很深,也留给了我很多深刻的印象,创造学课程跟以往的那种传统课程相不同,课堂氛围更是愉悦热闹,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更注重于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到课程中,增强学生的积极性,选取搜集那些最新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和同学们之间进行互动,以回答的形式让学生投入到课程当中去,让同学们积极地去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从多角度,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些课堂上选取的素材均是代表性的范例,更具有创新趣味性的特点,并很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同学们课堂上的专注度和课堂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创新也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是一个国家参与激烈国际竞争的有力资本,自主创新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而创新型国家的建立又得力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讲话中强调,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在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创新战略的要求。

大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但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创新行为的展出,都是建立在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的基础之上。大学生普遍具有创新动机,对创新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希望在学习中产生新思想与新理论,积极寻找新的学习方法,但由于学校创造性学习条件的局限及学生自身不善于创设和利用学校的现有条件,缺乏向知识经验丰富的教师或同学请教的勇气,往往不能把握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动态和相关学科知识的横向关系,由此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思维相当敏捷,但缺乏创新性思维的方式。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大学生的想象力逐渐丰富,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推理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思维相当敏捷;有创新的灵感,但缺少必备的创新技能。大学生经过不断的脑力劳动,大脑皮层下产生某些暂时性的神经联系,在特定因素的诱发和引领下,神经联系会彼此刺激,产生灵感。然而灵感往往是短暂的、昙花一现,此时若有较强的创新技能,会使灵感成为现实。创新技能是指创新主体的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包括新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能力、创新成果表达能力及物化能力;有创新的兴趣与热情,但缺乏毅力。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在智力和创新情感的共同作用下,创新才可能获得综合效应的能量。

提高创新能力我们要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一方面,在大学里面我们大学生应该主动配合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如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组织文化等;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种硬软件方面的环境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这些场所通常是培育和激发创新灵感的绝佳环境;同时,大学生不应该仅仅园囿于大学校园,还应该主动走出校门,参加社会调研,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际活动中及时

反馈,形成最后的成果;要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要摒弃社会中的不良风气迷惑,切实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并把自己的兴趣推而广之,坚持不懈地沉醉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当中;要善于用逆向思维考虑问题的症结,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直觉,并把思维的灵感火花及时保存,成为研究的新发现;科学的态度也很重要,这需要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聚精会神,真正深入到一个问题的每个层次中,否则效率的下调只会使瞬间的灵感顷刻溜走,任何新发现都是在长期的思考论证中得以立足的,搞实验的人必须要有思考的习惯,这是研究的前提所在;持续积累夯实基础知识,良好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努力发现并保护自己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好奇心是人们对新鲜奇异事物以及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我们主动积极地去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展开创性思维的内在动因。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思维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实验操作是锻炼我们大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最重要途径;努力学习课程知识,掌握创新思维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开始。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扎实学好基础课程知识是我们大学生培养创新力的基础。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越扎实,我们就越能观察和发现问题,就越能开阔视野,思路越宽广,越易于产生灵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要创新就必须打好学习基础。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在扎实掌握课堂知识的前提下,我们应该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勇于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积极参与科研项目,锻炼创新技能,可以使自己在整个科研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并采用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问题。全国性的大学生赛事包括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竞赛,在学校举办的科技创新大赛,可以培养我们的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技术的运用能力、创新成果的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创新技能,进而提高创新能力;善始善终参加各种竞赛,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不但需要付出艰苦的思想劳作,更是一种探索、一种尝试,要提高创新能力,我们应该培养坚韧不拔、善始善终的创新精神。积极参加一些竞赛活动,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潜力,培养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大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件任重而道远的的任务,但它对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振兴民族科技和发展民族经济起着重大作用,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担负建设中国和谐社会重任的必然要求。作为大学生,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扎实掌握课堂知识的前提下,积极、善始善终地参加各种科研竞赛活动,逐步培养自我的创新能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更应该刻苦学习深入钻研,积极主动地成为创新活动的重要角色,为成功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国华,刘贵仲,陈旭,刘心宇.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研究[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第28卷第2期2008年4月

[2] 王延臣,张楠,杨振权.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标准和意义[J].教育经

济研究

[3] 周昌荣 陈国华 刘心宇 江民红 唐艳平 梁炳辉.对构建普通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8年2月第1期

第五篇: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企业制度创新存在的必要性 2010-04-14 清华领导力培训 无忧论文网 企业制度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民营企业为了能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视企业自主创新,但是,存在着重技术轻制度的倾向,导致企业发展出现了人员不稳、速度不快、寿命不长等不良现象。因此,民营企业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制度创新。

企业制度创新是企业创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种更有效的约束本企业职员行为的一系列规则的产生过程,为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实施和过程管理提供支撑和保障。它通过激发企业职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从而推动企业进步。企业之间的制度及相关知识基础的差异,使得企业很不容易模仿。

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制度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民营企业为了能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视企业自主创新,但是,存在着重技术轻制度的倾向,导致企业发展出现了人员不稳、速度不快、规模不大、创新不足、寿命不长等不良现象。因此,民营企业想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协调发展。

一、企业制度创新理论的发展综述 创新概念自1912年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j.a.schumpeter,1912)中被首次提出之后,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主要包括引进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开辟新市场、开辟原材料新来源、实现工业新组织等多个方面”。由此可见,创新理论是一个被纳入经济学范畴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经济行为的分析和研究领域。创新理论经过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目前已形成两大主要分支:一是创新与技术经济的结合,形成以索洛、阿罗为代表的技术创新经济学;二是创新与产权制度的结合,形成以科斯、若思为代表的制度创新经济学。

熊彼特首开技术创新研究之先河,包括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在内,虽然对企业制度创新有一定的意义,但早期对创新问题的研究重点集中在技术创新领域,如熊彼特关于创新的定义,主要是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对创新进行类型划分的;此外,希克斯将创新分为“节约劳动型”、“节约资本型”和“中性”三大类;门茨则将创新划分为“基础创新”和“二次创新”两大类(常修泽,1994)[5]。由此可见,他们对创新问题的研究偏重于技术创新,对企业制度创新thldl.org.cn问题的研究是很有限的。

二、企业制度创新理论的发展综述 (一)企业制度创新理论发展概述

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对人的行为的分析取得了重大进展,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尽管仍假定人是理性的,但已用效用最大化替代了传统的利润最大化假定,理性被理解为人能根据各种约束作出一系列欲望、期望与偏好的选择;二是认识到按传统理论的观点,整个经济活动的协调与组织受“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会导致社会福利最大化,这样实际上是假定了市场的运作不存在为达成交易而搜寻信息的交易费用。事实上,任何一项交易的完成,都需要进行合约的议定、对合约进行监督和讨价还价等,因而必然存在交易费用,正是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才产生了用于降低交易费用的不同制度安排;三是完全竞争模型要求完全界定私产制度,认为这样是最有效率的,但事实上这只不过是一种理论期望,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现实生活中产权结构的多重特征也证明了这一点。基于这些认识,产权学派企图揭示产权制度的功能及其对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新制度学派认为制度是内生的,并探讨了制度的基本功能、影响制度变迁的各种因素以及作出不同制度安排选择的原因等多个方面。 (二)关于制度的研究

兰斯·戴维斯(davis,lance,1971)和道格拉斯·c.诺思(douglass.c.north,1989)率先在制度创新领域展开了实质性的研究,根据诺思的定义,制度是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务程序和道德、伦理的行为规范,具体包括企业的组织方式、产权结构、管理体制及市场规则等;t.w.舒尔茨认为,制度是管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和某些服务的供给者,是应经济增长的需求而产生的,需求的不同也会导致制度安排的不同;林毅夫认为,人之所以需要制度,是因为一个理性人能力的有限性,他在做出决策时要支付信息费用,以及人生活环境与生产中的不确定性。因此,一方面是人需要用制度来确保生命期的安全;另一方面又需要它来促进与他人的合作,将外部效应内在化。 (三)关于企业制度创新的研究

关于制度创新的定义,普遍的观点认为主要是指创新者为获得潜在利润而对现行制度进行变革的种种措施和对策。兰斯·戴维斯(davis,lance,1971)和道格拉斯·c.诺思(douglass.c.north,1989)认为制度创新的全过程包括五个主要的阶段,即形成“初级行动集团”阶段、“初级行动集团”提出制度创新方案的阶段、“初级行动集团”对已提出的各种创新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的阶段、形成“次级行动集团”阶段、“初级行动集团”和“次级行动集团”协作实施制度创新并将其变为现实的阶段。并认为这个过程是动态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同时,制度创新存在时滞效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识与组织的时滞,即从认识外识外部利润到组织初次行动团体所需要的时间;二是发明的时滞;三是“菜单选择”时滞,即搜寻已知的可替换的菜单和从中选定一个能满足初级行动团体利润最大化的创新的时间;四是启动时间时滞,即可选择的最佳创新和开始旨在获取外部利润的实际经营之间存在的时滞。篇二:论制度创新对改革的推动作用

论制度创新对改革的推动作用

引文:制度是要求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或行动准则。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制度的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国情不断的进行制度创新,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制度创新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经济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政治上实行城市居民自治和村民自治;社会方面努力构建和谐社会。通过各个方面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我国的改革的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等的成绩。

关键词:制度创新 改革

正文: 创新是国家、民族进步不竭的动力,而制度创新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践正是从制度创新入手,全面创新我国的经济、政治体制。

发达国家成功施行创新发展战略的实践,都与其相对成熟的现代国家创新体制密切相关。科学理性的精神文化、发达的技术条件和丰富坚实的物质基础,相对宽松、民主和稳定的制度环境等,是创新型国家所共同具备的要素特征。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系统化程度非常高的系统。而制度、体制因素则是这个系统中的关键要素。

一经济制度改革

(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逐渐产生、形成,并不断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轨。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逐渐形成。在此基础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为主线,在所有制结构、企业制度、市场体系、收入分配、对外经济关系、宏观调控、经济增长和发展等方面有了许多理论发展与创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涵。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这是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更是制度创新的伟大胜利。

(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通过包产到户的形式进行生产,按劳分配,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取消了人民公社,又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生,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在经济制度上的伟大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民营企业制度创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小民营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而且在调整经济结构、扩大社会就业、发展地方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小民营企业也是配合大型企业改革和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蕴藏着极大发展潜力。目前,中小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支最为活跃的力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二政治体制改革

“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②所以我们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要以不改变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为前提的政治管理体制的改革。包括领导体制,行政机构,干部人事制度,行政法规等方面的改革,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目的在于调整部分社会关系,提高政治与行政管理工作的效能,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开展了政治体制改革,但政治体制改革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加快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步伐,1987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把政治体制改革提上了议事议程。政治体制改革的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党的领导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发挥社会主义特点和优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三社会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一言蔽之就是社会中的人都讲社会道德的社会。社会道德是指存在于某个社会的人们,为了“我们”社会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然而,当社会中的人们都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时候,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是没有社会矛盾的,和谐的社会。”③

我们要以政府制度创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政府制度创新是引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有力杠杆,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对行政服务制度的完整性、确定性与规范性进行了重新界定,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民主化、法治化、公正性、人性化、现代化与文明化,为实现和谐公共管理,进而实现“和谐社会”做出切实的贡献。政府制度创新是引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有力杠杆,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对行政服务制度的完整性、确定性与规范性进行了重新界定,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民主化、法治化、公正性、人性化、现代化与文明化。2005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将“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的战略任务,“和谐”的理念要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价值取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医疗改革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商业健康保险是医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商业健康保险经营的特殊性和正外部性,我们必须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进行制度创新:商业健康保险必须专业化经营、商业健康保险的经营风险管控难题必须突破、政府必须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扶持制度必须创新。通过这三种类型的制度创新,商业健康保险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取得其应有的地位,医疗改革才能完成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的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但是,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还面临很多突出问题: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覆盖面还不够宽,保障水平较低;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价格虚高;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弱化;卫生投入机制不健全,多元办医体制尚未形成,政府卫生投入不足,个人负担较重;尚未建立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尚未有效得到解决。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增强人民群众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伟大的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④改革开放既要求进行体制创新,改变不合理的各类结构,又要求进行机制创新,促进各类结构向合理的方向发展,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一些局部的问题和错误是难免的,各类结构的合理化也需要有一个过程。当前人民群众对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改革的期望也需要认真研究,并逐步地适度予以满足。我们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释:

参考文献:

①亚当 斯密《国富论》,天津人民出版社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

③《中国幸福学研究》陈梦云,中国幸福学研究网站

④胡锦涛《中共十七大报告》篇三:创新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公共行政学说史论文 论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

姓名:孔永明 学号: 120364064 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

院系: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3 年 12 月 18 日

浅谈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1954年德鲁克在他划时代的著作《管理实践》中明确提出“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客户”,德鲁克深刻地指出,创新是为客户创造出新的价值。关键字:企业生存 管理创新 企业文化创新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营销创新 市场创新

一 创新的内涵

创新的内涵指在世界上首次引入新东西、引入新概念、制造新变化,其中,“新”指在结构、 功能、原理、性质、方法、过程等方面的、首次的、显著性的变化。创新导致暂时垄断,产生超额创新利润,并从价值和利润决定的角度,将市场经济“一分为二”:遵循“劳动价值论”的普通商品市场,遵循“创新价值论”的创新商品市场。创新是唯一能造就一个持续和健康发展的经济(使经济不在发展过程中休克)的工具。纵观当代企业,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许多企业的失败也多归结于不能自主创新。 创新是带有氧气的新鲜血液,是企业的灵魂。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浅谈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

二 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指对企业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它是企业面对技术和市场的变化,所作出的相应的改进和调整。管理创新是为了更有效地运用企业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创造行为。美国管理学家哈梅尔将管理创新定义为:对传统管理原则、流程和实践的明显背离或对常规组织形式的背离。管理创新就是指以价值增加为目标,以战略为导向,以各创新要素(如技术、组织、市场、战略、管理、文化、制度等)的协同创新为手段,以培育和增强核心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中心,通过有效的创新管理机制、方法和工具,力求做到人人创新,事事创新,时时创新,处处创新的创新活动或过程。管理上

的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交易成本,开拓市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旺盛的生命力,从而形成企业独特的自身优势。

三 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有的价值和信念体系。这一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成员的行为方式。它代表了组织成员所持有的共同观念。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起到导向、维系和约束的作用。企业文化创新是指为了使企业的发展与环境相匹配,根据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形成体现企业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并不断创造和发展的活动过程。企业文化创新的实质在于企业文化建设中突破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脱节的僵化的文化理念和观点的束缚,实现向贯穿于全部创新过程的新型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面对日益深化、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且逐步深入地把创新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

21世纪企业竞争的核心将在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其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2 企

企业文化是企业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企业文化创新,现已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新型经营管理方式。企业文化创新也愈来愈受到企业高层的重视。 四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高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技术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

顺应时代特征、事关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

技术创新为企业创新活动的核心内容,它为组织的实施和过程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撑和保障,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了其重要性。技术上的创新在产品的生产方法和工艺的提高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技术创新提高物质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减少投入;另一方面又通过引入先进设备和工艺,从而降低成本。在企业的竞争中,成本和产品的差异化一直都是核心因素,技术的创新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同样,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也会为企业的产品差异提供帮助,如果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其创新的能量,就能在市场中击败对手,占据优势地位。技术创新本身具有高投入、高风险性,因此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条件,才能充分激发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技术创新逐渐成为企业一项极其重要的无形资产,而企业作为利益分配主体,就意味着在照章纳税后,企业有权对技术创新收入进行自主分配。这样企业不仅可以有效补偿技术创新投入,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激励研究与开发人员,尤其是对技术创新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实行特殊的报酬机制。再者,企业可以根据有效的经济原则,组建有效的研究和开发组织,按要素、贡献分配报酬,激励研究与开发的有效增长

五 企业制度创新。

企业制度创新,就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要不断对企业制度进行变革,因而通常也可以称之为企业制度再造。企业制度创新对企业来讲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企业本身就是一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体,企业对各生产要素的组合,实际上就是依靠企业制度而组合起来的。企业制度创新是企业创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种更有效的约束本企业职员行为的一系列规则的产生过程,为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实施和过程管理提供支撑和保障。它通过激发企业职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从而推动企业进步。 这个过程是动态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制度创新存在时滞效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识与组织的时滞,即从认识外部利润到组织初次行动团体所需要的时间;二是发明的时滞;三是“菜单选择”时滞,即搜寻已知的可替换的

菜单和从中选定一个能满足初级行动团体利润最大化的创新的时间;四是启动时间时滞,即可选择的最佳创新和开始旨在获取外部利润的实际经营之间存在的时滞。

六 营销创新

营销创新就是根据营销环境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经营实力,寻求营销要素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系列的突破或变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并非要求一定要有创造发明,只要能够适应环境,赢得消费者的心理且不触犯法律、法规和通行贯例,同时能被企业所接受,那么这种营销创新即是成功的。营销创新是企业提升顾客价值、获得并维持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营销创新是一个非常艰苦的活动过程,需要经营者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坚韧不拔的创新精神以及系统的创新理论的指导。从目前我国企业营销实践看,受市场对接环境的影响,许多企业已具备了紧迫的创新意识,但其中大部分企业却不知从何做起、如何努力。我国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可选择的创新策略很多,宜结合自身特点以及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灵活运用。

七 观念创新

观念理念创新是指革除旧有的既定看法和思维模式,以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和新的思维模式,形成新的结论或思想观点,进而用于指导新的实践的过程。

创新就是企业适应新的营销环境的客观变化而形成正确的认识或看法。由于它是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指导思想,或者说它支配着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所以,它是企业营销创新的灵魂。营销创新最终目的是通过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多的经济效益,营销创新有较强的目的性。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为企业营销创新指明了方向。

八 市场创新

企业市场创新是指企业从微观的角度促进市场构成的变动和市场机制的创造以及伴随新产品的开发对新市场的开拓、占领,从而满足新需求的行为。市场创新除了选择企业有能力进入并获得收益的目标市场这一内容以外,还包括新市场的进占与拓展等内容,因为新市场能给企业带来创新收益。

上一篇:定积分习题及答案免费下一篇:东莞教师招聘考试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