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不妨朴实些

2022-08-11

第一篇:高考作文不妨朴实些

10年高考作文 你看出了些什么

默认分类 2010-06-07 11:28:32 阅读43131 评论67 字号:大中小

文:成都商报 彭世军

不出意外的话,高考作文将再次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跟以前不同的是,人们关注高考作文,不再仅仅是通过作文,思考语文教学和作文命题模式,而是从作文题中,探寻这个社会的发展变化。相信高考阅卷结束后,这样的思考将达到高潮。那时候,不知道是否会像前几年那样,涌现出类似甲骨文、诗歌、

广告体之类的满分或者零分作文?

历史总是真真假假说不清,但高考作文却总是那么清晰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社会的每一点进步,都可以从考生们的文章中得到真实的再现。通过老师、透过网络,社会的每一种情绪,都已经在校园的课堂里得到了反映。这些考生已经不是象牙塔里的闭关修炼者,他们的青春正在试图挣脱束缚,畅所欲言。所以,孩子们的笔头,可以让真假虚幻的历史真实的记录在案,这种真实的记录,有时候比媒体的意义还要

重大。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寻找21世纪第一个10年来,高考作文的发展轨迹,就可以找到一个清晰的答案:从80后到90后,他们生活和生命的脉动,总是与社会的每一次进步一脉相承。不管是满分作文、零分作文,还是文言文、甲骨文、诗歌或者戏剧;不管是对历史的批判还是对贪腐、环保、道德、情感的反思,都已经成为考生们个性和人性的真实表达,教化的影子正在逐步淡出,人性的光辉正在成为满分作文的亮点。因此,作为媒体,我们就有了这次《10年高考作文》的选题策划。我们试图通过10年来的高考作文,引导人们对曾经的足迹进行回顾,对那些引起争议的高考事件给予关注。任何一次反思,都是一次

进步。

透过10年高考作文,我们一起来反思社会的进步。

高考作文 经历的三个重要节点

任何历史的发生,都不是孤立的存在。所以,我们有必要先把10年的眼光,延伸到更早的从前。高考作文,从1977年恢复高考开始,就承载起选拔和教化的功能。其中有3个节点,不得不让我们

引起关注。

第一是1977首次恢复高考。北京的作文标题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上海市则以《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为题。中断了十年的高考首次恢复,社会刚刚从历史的阵痛中缓过神来,高考作文,就清晰地在考卷中记录下过去的国家历史。在那个“政治挂帅”的时代里,高考作文,无法摆脱政治的色彩。如果让曾经的老三届们现在来回忆,他们的感叹一定会如出一辙:那时候,高考作文的特点,就是喊口号,不

喊口号得不了高分。

第二个节点是1982年。以包产到户为发端的改革开放,给闭塞的中国吹进来经济复苏的清风,人性开始了萌动,牛仔裤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开始浸入人们的大脑。以1982年的高考作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代表,高考作文开始从政治化的束缚下抽身而出,把视角伸向了社会责任以及人性的一面,体现出了对社会责任感的较高要求。随后,环境污染、经济体制改革等话题也登上了高考作文试卷,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考生往往能很快切题。不过,那时候的考生们仍然喜欢在文章末尾喊几句口号,比如

“振兴中华从我做起”,考生们开始思考国家的命运。

第三个节点是1999年。从1982年到1999年,高考作文进入了一个转型期,这种转型,受到了整个国家经济改革开放的巨大影响———高考作文题虽然不再直接涉及政治,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承担着印证政治信念和德育教化的职能,因为作文教学,从来就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前沿阵地。这个时期的作文命题,

其意蕴、情趣、哲理色彩渐浓。

1999年,高考话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科幻意识复苏了,通过高考作文,把考生乃至全社会的目光引向了科学和未來,让学生自由发挥。随后几年,话题作文占据了高考作文的舞台,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选題目,解放了学生的思想,解开了束缚他们手脚的绳索,显示了社会心态会更加开放和包容,学生们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与体验,成了高考作文命題

的一个方向。

第一个10年 高考作文越来越张扬

进入二十一世纪,参加高考考生是“80后”一代,他们张扬个性,为人、行文都有突破传统思维的独到见解,高考作文命题也相应变化。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引起了社会的巨大争论,“话题作文”的模式正式被语文界提出来。但模式的创新,显然不及由此引发的思想震动更大。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传统文明的国度,人们习惯了非此即波的思维定势,反映在各个学科上,则是任何题目,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老师们总是要求学生记住一个标准答案,才能考得高分。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作文,颠覆了人们的传统思维,让人们认识到答案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生活也同样如此。只要是合理的答案,都是可以得分的。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到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再到2006年的全国卷《老鹰和乌鸦》,都为考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让考生追求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鼓励大胆想象,自由发挥。 很显然,思想的开放和包容性,让近10年来的作文打破了很多禁区,包括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很多突破。过去多年,诗歌和戏剧这两种文学体裁,一向是高考作文的“禁区”。从这两年开始,频频出现的诗歌、文言文、广告体甚至甲骨文作文,让人们感觉高考作文体裁已经逐步打破限制。放开诗歌、戏剧等的写作限制,表明高考作文在日益淡化它所承载的社会教化功能,让作文回归到追求文字之优美、思想

之感染。

2005年引起巨大轰动的《赤兔之死》,就是江苏一考生用诗歌写成的高考作文,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直接给予了满分。如今,《赤兔之死》的作者蒋昕捷已经成为中国青年报记者,这样一篇诗歌体裁的

满分作文,让他成为全国知名人物。

因为作文改变命运的,还有很多考生。四川考生黄蛉,以一篇让阅卷老师很是头痛的甲骨文作文,被某大学直接录取,人们赞叹他“在这个浮躁社会里,抛弃现实物质的东西,表现出对古代传统文化的巨大兴趣,可谓弥足珍贵。”武汉考生周海洋,以古体长诗《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获得满分,虽然其考试成绩只有370分,数学成绩仅45分,依然被三峡大学破格录取。上海某考生因为在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中,揭露了自己父亲的贪腐行为,被打出了63分的高分(满分70分),称为“贪官作文”,更

是引发了人们对“伦理亲情与法律现实”之间的巨大争议。

因为上述极具争议作文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关于“偏才是否可以破格录取”的反思。虽然争论没有结果,但更多的高校因此而出台了“偏才引进计划”,由此而引发了人们“关于教育培养目标”的争论。

人们纷纷追问:我们的教育,到底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与满分作文对应的是,高考零分作文却引起了人们对单一评分标准的质疑。某省考生的零分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着黑色幽默的气质,角度新颖刁钻,行文流畅而老道,见解不乏深刻和独到„„但它被判“格调不高”,零分的命运无法逃避。而另一篇同样标题的满分作文,因为主旋律明确,获得老师的高度肯定。由此引发人们的的思考:说真话,表达一些所谓的“偏颇思想”,哪怕这些思想是真实现

实的反映,是不是不能得高分?

网络语言 引发教学方式的变革

值得一提的是网络对高考作文的影响。随着90后火星文的出现,曾经一度引发人们对此的担忧,社会更是把90后一代直接冠以“火星文一代”的称号,但现在看来并不准确。记得火星文刚刚出现的时候,我

曾经就此采访成都语文老师,他们在担忧的同时,更多的是给予了鼓励。

火星文的出现,正式宣告90后隆重登场。但火星文并没有出现在高考作文中,出现在作文中的,是网络语言。一些不懂网络的老师直接把这类语言判为错别字,而那些熟悉网络语言的评卷老师,则大呼过瘾,

认为网络语言彰显了社会的宽容和进步。

网络语言的出现,给语文教育提出了一个迫切的课题:如何运用网络,进行现代化的教学。因为网络已经无处不在,任何想回避或者封杀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学生们已经成为网络下成长的一代,不懂网络,

就是不懂学生。

特别需要提出来的,是网络上关于“零分作文”的恶搞文化。一些网友借助网络,用零分作文的形式,恶搞高考作文,也让人们看到了网络对作文、对社会的巨大影响。虽然这些零分作文可以“令阅卷老师怒发冲冠、令教育专家哑口无言、令网民爆笑吐血”,但由于其“思想颓废、不健康”,以激烈的言辞来表

达对社会上各种现象的不满,因此无法进入老师的慧眼。

自主命题 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2006年起,四川实行自主命题。第一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忘记和铭记》,采取给材料作文的话题作文形式,中规中矩,沿袭前几年作文全国卷的风格,平稳过渡。此后,四川作文回归命题作文的模式,07年的《一步与一生》,08年的《坚强》、09年的《熟悉》,都是命题作文,一反话题作文的模式。不过,从作文题目和考生作文来看,这些命题都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通过作文反映社会现状和考生的心理特征。由于实行自主命题,高考作文具有了浓重的地方特色,以2008年的《坚强》最为明显。由于地震刚过,人们还没有脱离地震的阴霾,作文被赋予了浓重的心理抚慰色彩。很多考生流着泪写完了作文,其场

面让人震撼。这也成为“作文,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的有力证据。

四川自主命题后的几次作文,能让人们留下记忆的,除了《坚强》之外,更多的是去年的《熟悉》,南山中学考生黄蛉用其与众不同的一篇甲骨文,让人们记住他的同时,也记住了当年的作文题目。其他的

作文,实在让人们记不起了。

作文教学 应鼓励学生敢想敢说

综观10年来的高考作文,偏向于考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能力,主题是传统的,集中在敢于挑战、勇于尝试、要经得起挫折、诚信、协作、感恩等,依然带有道德教化的色彩。但比起以前,选材和主题更接近考生。特别是2008年的《坚强》,更是让考生关心国家危难,关注民众民生,从自己的情感经历中去挖

掘亮点,学生的思想境界、审美情趣、人格标准、表达方式都得到真实的再现。

10年的高考作文,不管是话题作为还是命题作文,我们都可以看出,作文教学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不注重思想的表达,脱离了现实生活,相反,老师们越来越重视作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社会热点结合起来。不过因为沉疴深厚,高考分数压力太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过于单一,考生们的思想并不能完全在校园和作文里自由表达,他们会有很多顾虑,担心过于自由而遭到阅卷老师的白眼,导致多数人因循守旧,不敢创新。如果学生的独立思考总是因“格调不高”而被打入冷宫,得不到高分,就会导致学生不敢想、

不敢说。

其实,要鼓励学生创新,就需要培养他们思考的习惯,给予他们思考的空间。老师们应当对学生哪怕偏颇的观点给予足够的宽容和鼓励,让人性彻底回归校园,学生就有了独立思考的勇气,创新,才会成为

有源之水。

第二篇:成人高考报考需要准备些什么材料

成人高考,是我国成人高等学校选拔合格的毕业生以进入更高层次学历教育的入学考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成人高考报考需要准备些什么材料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报考成人高考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1、身份证明: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若身份证遗失,应及时到派出所办理带有本人照片的户籍证明,同时标明身份证号码,并迅速补办身份证,以不耽误考试。

2、学历证明:本人最高学历毕业证书原件及相应复印件,按照教育部规定,报考专科起点升本科的考生,须持有国民教育系列专科及其以上文凭。

3、工作单位证明:成人高校的某些专业对招生对象会有特殊的要求,如不少省对报考脱产专业的考生,要求考生出具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报考医学专业要求出具对口单位证明等等,因此考生如果选报这些有特殊要求的专业,一定要预先备好相关工作证明书。

拓展相关

1、合理做好复习

合理选择辅导教材,不用买过多的参考书浪费财力和精力。成人高考主要还是考查基础知识,如果考生把大纲的知识点掌握了,比找老师压题的效果会好得多。适当做一些模拟试卷,从学习过程来讲,考试考核的题目以基础性为主,所以没必要设置高难度的学习障碍,只要平时把基础知识的题目做好了,考试时一般都能发挥好。

2、强化训练

强化训练,巩固运用。着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复习时可以根据书目进行背记。当看到一篇概括性的.书目时,要能够联想这一章节的大致内容,只有达到这个标准,才能说明自己已经对这篇课文掌握得较扎实了。

3、归纳总结

寻找良好的学习氛围,为自己创造一个固定学习时间,休息时间可以找图书馆、书城这样学习氛围浓厚的地方复习。要学会归纳总结,确保复习的重点正确,掌握知识牢固,以不变应万变,归纳重要题型的解题方法,要注意典型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防止形式套用导致错误。

第三篇:“高考状元”可关注 只须少些功利心

2012年高考(微博)分数相继出炉,各地高考状元依旧成为公共舆论关注的焦点。尽管炒作高考状元近些年来饱受诟病,但不可否认,作为高考现象下孕育的产物,高考状元注定无法逃离公共视野。尽管人生的路有许多种,但在年轻人改变命运的路径并不广阔的情境下,聚集近千万考生及其家庭命运改变愿望的高考,总能撩拨着太多人的心弦、关系太多人的喜乐,高考之所以成为社会现象,根由正在于此。而高考状元,作为同等竞争环境中的相对胜出者,在急剧膨胀的成功欲望之下,难免被神化。因而,从功利心的蒙昧中脱离出来,由狂热向理性转身,才是我们关注高考状元的正确态度。炒作的背后,总有拉网等着坐收渔利的功利群体。被炒作的状元们,是无辜的,以至于成为功利者谋利生财、沽名钓誉的工具:当高考状元成为考前营养品的代言人,获利也许是卖糖水糊弄考生和家长(微博)的商家;当状元成为参考书的代言人,带动的是教辅经济的畸形发展;当高考状元成为生源抢夺战中的香饽饽,也意味着这些高校正在功利化的道路上狂飙……这些商家和高校,神化状元的目的,无非是想借此包装和神化自己,从中捞取利益和虚名。商家和高校炒作的痕迹和功利的欲望显而易见,但民众又为何跟着推波助澜?背后的祸根是功利和盲目。要从激烈的高考竞争中脱颖而出,稍微理智些都能明白:主要还是靠考生付出努力的多少、智力和能力的高低。但,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都太渴望成功了,缺少平常心的人们,在过度的功利欲望中变得迷茫甚至迷信。于是,他们开始寻找“秘籍”,开始寻找“偏方”……家长和考生的这种急功近利心理,在商家眼里成为了商机。状元们考前的作息表、喝什么样的营养品、用什么样的参考书……都成为家长和考生追逐的目标,同样也成为商家们的生意。最近还有新闻报道,今年高考刚结束,买卖高分考生的课堂笔记竟成为某些老师的“新生意经”。被过度的功利心蒙住了眼睛,就很容易迷失自己,考生不相信自己的努力,家长不信任孩子的能力。更可怕的是,这种自信的迷失,造成了对外部环境的狂热迷信,他们开始不相信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努力方式能够抵达成功的彼岸,从而开始迷信状元们,以为复制高考状元的一切,便可复制成功。在功利和盲目中,他们甚至否认人的独特性、人格的独立性。为了所谓高考成功,连个人的特性和独立的人格都可以改变,这未免也太过荒诞和疯狂。高考状元再次成为公共热点,平常心才是最好的“退烧药”。擦亮被功利蒙昧的双眼,用理性的眼光去看:高考状元其实就是那邻家小孩,他们在这场博弈中的胜出伴随着的也是汗水和努力。他们的成功可以复制,比如他们的勤奋和刻苦,因为这是到达成功彼岸必经的路径;他们的成功又无法复制,比如天赋、性格,因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高考,未必是通向成功人生的唯一路径;高考状元,也未必是命运的绝对优胜者。淡了功利心,才能破除对成功的狂热迷信,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重庆 时言平)分享到: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新浪高考官方微博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原文地址: 上饶之窗

第四篇:文秘助手()之六年级写人作文:一个朴实而平凡的人_750字

有的人崇拜歌手,因为他们有一副好嗓子;有的人崇拜画家,因为他们的作品栩栩如生,让人赏心悦目;有的人喜欢运动员,因为他们为国争光。而我崇拜的对象确实平凡而朴实的清洁工。

从小,我就看不起清洁工,觉得清洁工的工作脏兮兮的,在我改变看法是就是在不久前。

那是一个清晨,东方刚刚出现一点鱼肚白,街道上一个人影都没有,静偷偷的,偶然有一辆汽车飞奔而过。我从美梦中醒来,想往上个厕所,走过客厅时,忽然闻声有“刷刷”的声音传过来,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这声音显得格外刺耳,激起了我的好奇心。走进窗户一看,原来是一个穿着制服的清洁工在扫地,汗水从她那瘦小的身上流下来。我看到这儿,不知不觉改变了心里的想法:清洁工真辛劳,别人都还在梦乡里,他们却起早贪黑的扫地。

早上,我迈着轻快的步子上学,走到一条小路时,看见一个清洁工在扫地,她扫得十分认真,似乎这条街上就她一个人。这时,一阵清脆的高跟鞋声由远及近,原来是一个时尚的白领女孩走了过来,当她走过清洁工身边时,清洁工的扫把不小心扫到了她的高跟鞋。“对不起,是我不小心。”清洁工连忙赔礼道歉,可那女孩却尽不领情,皱着眉头说道:“你怎么扫的,这么不小心,下次给我留意点。”清洁工还在赔礼道歉,那女孩却扬长而往。

看到这里,我不禁停住了:这还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吗?我忍不住觉得那清洁工很可怜,便走到她身边问:“你没事吧?”她似乎有点吃惊,随后淡淡一笑:“没事,我习惯了。”说完,又低下了头,继续扫地。忽然,我发现这条街道竟然那么干净。

在上学的路上,我想:固然清洁工很不起眼,但是他们无私奉献,努力工作,让我们天天都身处于一个干净的环境中,难道不值得的尊敬吗?想到这儿,清晨那个清洁工瘦小的身影在我的脑海中忽然高大起来……

这就是我崇拜的对象,他虽让没有光鲜亮丽的外貌,却又高尚朴实的品质!

六年级:唯唯2014

第五篇:让作文评语多些温暖

让作文评语暖意融融

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邹春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私熟老先生,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发现有三篇不同寻常的作文,他分别给他们加上评语。第一篇作文写了标题后,只写了一个“夫”字就没了。他评曰:“大有作文之势。”第二篇仅有标题,连“夫”字也没有。他评曰:“引而不发,妙也。”第三篇干脆白卷连标题都没有写。他还是给他加上一个评语:“清白可喜。”这当然是个笑语,带有某些讽刺意味,但我们笑过之后,逆向思考一下,认为它还有一些启示意义,那就是写评语时要掌握鼓励人的学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好作文不一定是老师教出来的,但可能是教师鼓励出来的。

传统的作文评语大多公式化、模式化,大都是些法官式的判词:“内容不具体”“句子不通顺”“中心不明确”等等。这类评语可谓放之四海皆准,似有实无,虽然也能在一定层面上评价学生作文的成功之处或问题之所在,但往往会挫伤孩子的写作积极性,使学生如堕云雾之中,对作文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上,改变以往习作评价中教师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一、多些幽默,少些严厉,让学生在笑中受益。

苏联教育家米哈依尔·斯维特络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智慧的体现,是生活中的盐。”学生毕竟是学生,作文中这样那样的错误在所难免。我们的评语为什么就不可以放点“盐”呢?幽默的批评、高雅的调侃会让学生在开心一笑中有所感悟。如,一

位同学写道:“我妈妈身体不好,爸爸叫她吃人。”老师这样批语:“快打110!”原来,学生漏写了“参”字。一位学生点的句号不规范,老师这样写道:“ 句号说:‘阿Q能把我画圆,你能吗?’”学生考试作文书写马虎,30分的作文只得了20分,老师在得分旁写了一句话:“文章说:‘分数不高都是潦草惹的祸!’”这种调侃、夸张、风趣的批语,给学生的作文、生活都添加了别具风味的作料。学生在开心之余,既与老师拉近了距离,又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二、多些褒赞,少些贬斥,人文并重。

一句赞美的话,能温暖一个冬天;一句赞美的评语,是一剂医治学生写作“头痛”“心烦”症的良药。老师从心底流淌出来的赞美,可能使学生终身在文学的殿堂里追寻和徜徉。作文教学最大的技巧与艺术不是技法指导,而是如何激励学生!小到字词标点,大到立意构思,均在褒奖之列。“这个省略号用得太妙了,给读者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你的字像印的一样漂亮„„”“开头引人入胜,有先声夺人之效。”“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这是一篇令人拍案叫绝的美文。格言似的句子潇洒飞扬,诗歌似的韵律贯穿始终。啊,后生可畏!” 语文是人文教育,要体现对学生人性的关怀。因此,批语既要帮助学生学会作文,又要教其学会做人。那种只评文不评人,只批章法,只改文句,不顾文品与人品,“只顾学生作的文,而忘了作文的学生”(叶圣陶语)的批语是不可取的。其实,这样的评语并不需要字斟句酌,只要旗帜鲜明就行。“你有一颗感恩的心!”“你做得对!你是好样的!”“老师永远支持你!”“别伤了妈妈的心!快向你的妈妈道歉!”

三、多些牵就,少些修改,尊重学生个性。

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要择其主要优点,有针对性地加以点拨。先肯定大成绩,解决大问题,至于那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会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迎刃而解,最好不要精批细改。那种毛病不分大小,优点不分主次,弄得学生作文“浑身挂彩”“体无完肤”的改法,最后只能是教师批累了,学生作腻了,师生都心灰意冷罢了。茅盾上小学时写过一篇作文《宋太祖杯酒释兵论》,老师读了之后写下这样的批语:“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他的另一篇作文《秦始皇汉高祖随帝讹》的文末,该老师的评语更为精彩:“目光如炬,笔锐似剑,千言, 如水银泄地,无孔不入„„” 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可以想象少年茅盾该是如何受其感化与激励。其实,文章里不乏错误,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都会烟消云散,做老师的没有必要锱铢必较。“浑身挂彩”只会让学生丧失写好作文的信心。

四、多些民主,少些权威,让学生深受启发。

给学生习作指出缺点,最好用启发、建议、商量的口气来呈现。这是一种民主的作风,也是对学生民主意识的一种培养与熏陶。“你认为本文用倒叙好还是用顺叙好呢?”“想一想,这句话是否可以删去呢?”“将题目换成《一粒奶糖引发的“悬案”》是否更加妥当呢?”学生常常用“我很高兴很高兴”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教师可以这样批语:“你的心情老师可以体会,如果换成‘此刻,我难以抑制内心的喜悦’或‘我真是心花怒放’,是否更好些?”老师这样启发、建议、商量,学生能不认真思考吗?

著名特级老师薛法根说:“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评语是用红墨水写成的,但仔细想来却应该用心血来写就。教师在这里倾注的心血

愈多,它往往就愈有光彩。

有这样一则寓言,老北风想把人们的衣服脱掉,于是板着面孔使劲地刮着,风刮得越大,人们的衣服穿得越多,裹得越紧;而春风却不这样,她轻轻地吹拂,带着暖意,带着温馨,于是人们敞开了胸怀。我们的评语不也应该象这轻轻吹拂的春风吗?

上一篇:高考英语题型全攻略下一篇:高考作文语言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