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慰藉留守儿童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农村留守儿童媒介使用与孤独的关系实证研究 ——以安徽省宿松县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更快发展,城乡差距愈发增大,为了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从本来生活的农村转向城市,以寻求更好的工作,外出务工的农村群众数量也就非常庞大,与此同时,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因此高居不下。由于父母角色的缺位,这对家庭关系的亲疏、留守儿童现实人际交往状况及对孤独的体验造成很大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众媒介普及率逐年上升,留守儿童使用媒介也越来越普遍,然而对于其媒介使用动机往往一概而论,大多得出信息需求和精神慰藉两种研究结论,孤独作为心理学研究热点,大多从单维度的视角,将孤独作为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方面进行研究。从孤独的不同来源来看,对孤独的研究可以是多维度的,主要包括情绪性孤独和社会性孤独。总体来说,是由于对不同的社会关系的不满意产生的,情绪性孤独是来源于对家庭关系及浪漫关系不满意,社会性孤独则是来源于对现实人际交往和虚拟的准社会交往的不满意。留守儿童媒介使用与这两类孤独之间的关系到底怎样仍然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本研究以“使用和满足”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 566名安徽省宿松县两所中学的在校学生,我们将调查结果中的391名留守学生作为我们的研究主体,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媒介使用。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用量化研究的方法分析各类媒介与留守儿童孤独心理的关系,以及涉及父母关系对媒介使用及孤独心理的影响机制,探究情绪性孤独和社会性孤独对留守儿童媒介使用产生的影响。在进一步的深度访谈中,我们选取了研究对象中留守与非留守学生中孤独感得分最高以及最低的共40名学生,分析他们的媒介使用与孤独心理之间的关系,最后,补充分析手机媒介拥有率较高的情况下,非留守儿童手机媒介使用与孤独的关系。我们对于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显示:在人口统计变量的差异性结果方面,留守儿童对于媒介的使用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是否寄宿以及不同留守状态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孤独差异仅存在于性别及留守状态方面;在关联性分析结果方面,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满意度和与父母的联系与留守儿童的媒介使用、情绪性孤独有显著相关,留守儿童的社会活动以及社会交往与留守儿童的媒介使用、社会性孤独显著相关,媒介使用与留守儿童的情绪性孤独以及社会性孤独呈显著相关性。在这些结果的基础上我们做了进一步的深度访谈,对访谈的结果分析表明:留守儿童对于手机和电脑使用可以缓解父母不在身边带来的情绪性孤独,手机和电脑等媒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释家庭孤独的作用;留守儿童的媒介使用与娱乐社交活动是正相关的,媒介使用对同伴关系的维系和发展影响重大;通过电视媒介与媒介人物进行的准社会交往。在对非留守儿童的深度访谈中了解到,非留守儿童在学校环境下实现与同龄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学校环境外利用手机媒介继续自己与朋友的交往;孤独感低的非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相对主动、频繁,会更直接的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孤独感低的非留守儿童通过手机进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线下交往与线上交往的内容基本是一致的,线下交往与线上是相互补充延伸的关系,线下交往范围相对有限,以手机媒介为载体在网络中与不同群体进行社会化交往。

关键词:留守儿童;媒介使用;情绪性孤独;社会性孤独

学科专业:新闻传播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留守儿童

(二) 媒介使用

(三) 孤独、情绪性孤独、社会性孤独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对留守儿童的研究

(二) 对留守儿童媒介使用的研究

(三) 对孤独的研究

(四) 对留守儿童与孤独的关系研究

(五) 孤独、媒介使用和社会交往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理论基础

二、研究内容

(一) 留守儿童的媒介使用与孤独关系研究

(二) 研究问题和假设

三、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问卷调查

(三) 深度访谈

四、研究设计

(一) 样本设计

(二) 问卷设计

(三) 实施方法与程序

(四) 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

第三章 留守儿童媒介使用与孤独的关系模型建构

一、描述分析

(一) 样本所在地人口背景及特征

(二) 近九成是非独生,超过60%的孩子与兄弟姐妹同住

(三) 七成学生是留守儿童

(四) 近四成留守状态持续时间超过三年

(五) 近一半外出打工父母最多半年回来一次

(六) 超一半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联系每周至少一次

(七) 与父母关系是比较满意的

(八) 大部分留守儿童以走读为主

(九) 媒介使用倾向性显著

(十) 社交活动基本特征

(十一) 留守儿童孤独感受强于非留守儿童

二、留守儿童媒介使用与孤独的关系测量量表

(一)总体孤独测量量表

(二) 情绪性孤独测量量表

(三) 社会性孤独测量量表

(四) 准社会交往测量量表

三、测量量表的信度分析

四、测量量表的效度分析

(一) 总体孤独感的效度分析

(二) 情绪性孤独的效度分析

(三) 社会性孤独的效度分析

(四) 准社会交往效度分析

五、留守儿童媒介使用与孤独的关系模型建构

第四章 留守儿童媒介使用与孤独的关系数据检验

一、相关分析

二、回归分析

(一) 媒介使用对情绪性孤独回归分析

(二) 媒介使用对社会性孤独回归分析

三、人口变量中留守儿童媒介使用与孤独的差异性分析

(一) 留守儿童在性别、年级上的差异性

(二)留守儿童在独生、非独生上的差异性

(三) 留守儿童在走读、住校上的差异性

(四) 不同留守状况留守儿童媒介使用及孤独差异

(五) 亲子关系影响情绪性孤独及媒介使用

(六) 社交活动及准社会交往影响社会性孤独及媒介使用

(七) 留守儿媒介使用与情绪性孤独、社会性孤独显著相关

第五章 留守儿童媒介使用与孤独关系分析

一、越孤独越使用:家庭孤独的缓释

(一) 手机的工具性:维系亲情

(二) 辩证的存在:亲密与距离

二、越使用越亲密:友谊的巩固与重塑

(一) 社交媒介下同伴关系的确定性

(二) 网游世界里人际关系的重塑性

三、准社会交往与媒介使用、孤独

四、仪式性使用、依赖与孤独

五、结论反思

第六章 非留守儿童手机使用与孤独的关系

一、以情感诉求为主导的同伴交往模式

二、开放张扬的亲子沟通方式

三、“熟人交往”——“网友交往”,突破时空的限制

第七章 结语与不足

参考文献

一、连续出版物

二、专著

三、学位论文

四、电子文献

附录一 《留守儿童媒介使用与孤独关系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二 深度访谈

附录三 访谈对象资料

附录四 部分调研图片

致谢

上一篇:中法文化差异论文提纲下一篇:水利资金配置分析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