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

2023-02-11

第一篇: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

广西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诚信服务公约(草案)

一、树立诚信理念。认真学习实践“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深入开展诚实守信教育,大力宣传诚实守信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典型,营造诚信氛围,强化诚信意识,弘扬诚信价值,创造诚信文化。

二、建立诚信制度。根据科学发展要求,结合行业发展实际,建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诚信管理制度,探索建立人力资源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标准的诚信规范。

三、坚持诚信经营。重合同,守信用,言必信,行必果,讲真话,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不做形象工程,不搞形式主义;不虚夸业务范围,不浮夸业务能力;不发布虚假广告,不提供虚假信息;不偷工减料,不降低标准;不以假乱真,不以次充好。践行诚信服务承诺,开展诚信服务竞赛,培养诚信典型,树立诚信榜样。倡导真、诚、好、优,拒绝假、冒、伪、劣。

四、加强诚信管理。贯彻落实诚信制度,明确诚信责任,开展诚信考核,鼓励诚信操守,惩罚虚假行为。探索建立诚信档案。

五、接受诚信监督。面向社会公开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流程、服务标准和服务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明示工作人员职责和监督方法,建立诚信监督体系,完善诚信监督措施,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广西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

二○一二年十一月八日

第二篇: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规范标准

某某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规范

为加强全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意识,树立行业诚实信用形象,创造和维护公平的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环境,保障各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依据国家《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就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某某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章程,制定《某某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规范》(以下简称本行业规范)。

本文由 大楚人才网提供!

第一条 本行业规范适用于在某某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人才招聘、人才派遣、人才培训、人事代理等经营活动的组织和从业者。凡在某某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人力资源服务等相关经营活动时,除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外,均受本行业规范的约束和保护。从维护全行业整体利益的高度出发,倡议全行业机构及从业者加入本行业规范,积极推进行业自律,改善优化行业发展环境。

第二条 对于任何阻碍行业内部发展、进步、损害行业共同利益的行为,协会及主管部门都有权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行业规范,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制止。

第三条 会员单位可以就本行业规范执行中发生的问题,请求协会或主管部门给予帮助和指导。因其他非会员单位违反本行业规范,使会员单位利益受到侵害时,会员单位可向协会或主管部门申诉,请求维护其合法权益。

第四条 会员单位之间应是互尊互助互利的合作关系。提倡按照合法、诚信、公平和等价有偿的原则,共同努力不断提高哈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服务水平及竞争能力。

第五条 会员单位在从事经营活动时,应遵循“自愿、平等、诚实、信用”的原则,严格规范操作程序,按照公开收费标准收费,接受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协会的监督、检查和指导,会员单位应共同维护行业秩序、维护行业生存环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并严格执行如下“四不准”:

1、不准发布虚假信息,搞欺骗性经营。

2、不准搞商业贿赂,以获得垄断利益。

3、不准降低服务标准,影响行业社会形象。

4、不准恶意压低标准收费,在行业内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挤兑他人。

第六条 会员单位应共同执行国家制定的相应行业标准及行业内共同认可的标准。

第七条 会员单位应充分保障求职者、用人单位及合作单位的合法权益,认真执行行业标准,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项目,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第八条 会员单位应尊重其他会员单位的商业秘密,自觉遵守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并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协会及主管部门,打击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中的违法活动和违法行为。提倡会员单位之间开展技术交流和业务合作,并合理、合法地借鉴和推广使用他人的业务、经营、宣传模式。不得以任何语言或行为诋毁其他经营者的形象,不得通过不正当手段猎取同行业的业务骨干及合作伙伴。

第九条 会员单位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其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中的作用,保护其合法权利,对严重违反行业职业道德及行业行为者,不予聘用。

第十条 会员单位有义务参加协会及上级业务指导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及会议。

第十一条 会员单位应教育、引导、本单位从业人员按照本行业规范从事经营活动,并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相应规章制度,保证本行业规范的实施。

第十二条 为维护我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促进行业规范有效实施,建立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会员单位履约信用档案和信用考评制度。对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规的会员单位,协会每年度要给予表彰及奖励,并将履约考评情况记入信用档案。本文由 大楚人才网提供!

第十三条 会员单位应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对本行业的监督,树立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社会形象,共同防范和抵制行业不正之风。

第十四条 对于违反本行业规范的会员单位,协会将对其作如下处理:

1、教育其停止违反本行业规范行为,并责令其消除影响,对造成精神、经济损害的应依法、依规赔偿。

2、对严重违反本行业规范的会员单位,给予在本协会内部通报,或通过新闻媒体、网站向社会公布其不良行为。

3、对严重违反本行业规范且屡次违约不改的,取消其会员资格,并报请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给予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营业执照。

第十五条 本行业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如需修改,须经协会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第十六条 本行业规范解释权归某某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

第十七条 本行业规范交本级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备案。

本文由 大楚人才网提供!

第三篇:浅谈南宁服务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随着泛北部湾经济区的的形成、南宁和东盟十国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外

地大公司、大企业也竟先进入广西,来分“泛北部湾”的这杯羹。在服务行业严

重缺人里资源的今天,这样更加剧了南宁服务行业对人才供求的负担。因此建立

的人力资源部门是当务之急,也只有这样才是企业能够吸引优秀人才和留住人才

的保证。。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服务行业 、南宁

一、南宁服务行业人力资源的现状

随着北部经济区的形成,南宁的服务行业也得到了前所谓有的的发展,目前

南宁市总共有76家星级酒店,其中五星级酒店5家(南宁饭店、南宁沃顿国际大

酒店、南宁邕江宾馆、桂景大酒店、南宁明园新都酒店),四星级6家,三星级

32家,二星级32家,一星级1家。但除了

四、五星级的酒店的人力资源比较稳

定之外,其他的企业都面临了员工流失过大的危险。当然员工的流动性大的原因

是有多方面的,有社会层面的,有政策方面的,但我要谈的还是人力管理层面的。

解决员工的流动性问题,作为管理层能做到的就是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方面的

工作。

目前,中小服务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处在于人事管理阶段,其管理水平还

处在“事”为中心,只见“事”不见“人”。而且管理的目的就是“控制人”。

笔者认为服务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在出现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

1、管理观念和方式有待改进。目前大部分的服务行业依然没有真正认识到人

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在思想上仍停留在比较基础的人事管理层面,没有

转变为对人力资源全面系统的、科学的开发与管理的新模式。现在大多企业都没

有设立有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而是将人力资源部划入综合部、办公室,在人力

资源规划、招聘、培训、考核、激励等环节上有着很大的随意性。人力资源管理

方式仅限于“档案管理”上,每人一本档案管到底,在某种程度上存在重管理、

轻开发的思想,这样很不利于开发员工的潜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造成

了人力资源浪费。

2、人力发展缺乏规划体系。人力资源部门还没有权力统筹企业的人力资源,

在人力资源开发上还没有一道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未能根据时间的人力结构、

人才流失情况、专业结构需求及企业发展等方面制订切合实际的步骤和计划。在

人员的开发上还比较盲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招聘单纯地为了应付人员的缺位

或岗位的需要,缺少一个长远的统筹性的规划。

3、人员流动机制有待发展。企业中的员工如果能横向流动、丛向流动,在不同的岗位和不同的专业之间相互流动,形成工作经验与工作方法的交流效应,可以增加员工的综合能力和换位思考意识,也可以给公司添加活力,形成开放的企业人才系统。,目前,为了保持员工工作的熟练程度和连贯性,员工岗位流动性不是很多。这样容易使员工产生一种惰性,使人的潜能被封闭,创造性被禁锢,因而影响企业的活力。人才流动也是人才成长的规律的要求。

4、员工的激励制度不健全.为了跳动员工的积极性,一些企业主要采取晋升提成、薪酬、奖金福利等措施来激励员工,提拔一些有能力的中青年干部.但是,由于缺乏一套想对科学的绩效考核和激励办法,考核工资的方法还是在吃大锅饭,无法做到多劳多得.虽然有先进员工的奖励,但不可能做到根据每个员工的具体工作表现给予合理的奖惩,也就无法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当员工的自身发展愿望长期受搓时,就会导致员工的辞职,也就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几点想法

1、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开发人力资源.IBM曾任总裁说过:你可以夺取我的财富,烧掉我的工厂,但只要你把我的人留下,我就可以重建一个IBM。服务行业是以人的个性服务来增值的行业, 所以更应该重视个性服务的作用和地位.企业领导必须树立“员工人人是人才”的观念,注意发挥每个员工的优点和长处,根据每个和人的专业等长、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安排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员工的潜能,发挥人力资源的整体效能。

2、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企业要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因此必须制定近期和长期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要确立响应的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岗位职务标准,进行定员定编,制定员工招聘录用计划。然后,根据近几年人员流失、内部调动、外出培训、职位升迁等情况预测员工队伍的发展趋势,制定短期的补充计划,保证员工队伍的相对稳定和连贯。同时,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需求,为各个部门的人员定编,提出应该增减的机构和岗位,制定人力供给的长期规划,保证企业发展的人力需求,避免出现“人才”断层和青黄不接的局面,形成人才接替的良性循环机制,保障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3、建立科学有效的极力和考评机制。美国哈佛大学瞻母撕教授做按时计酬工资的一些人进行调查以后,发现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只观能动性只发挥能力的百分之

二、三十。如果手到充分极力后,就会发挥其能力的百分之

八、九十。因此,企业有必要建立一套规范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才能调动稳定员工队伍,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的考评与使用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为关键环节之

一。因此只有准确地考评方法可以确定的评价每个员工的特点、长处和工作绩效。做到人尽其才,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反之,如果考评办法不切实际,就无法准确地掌握每个员工的优缺点和工作能力,势必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甚至影响员工的积极性。

4、构建能充分体现人才价值的薪酬机制。在服务业高素质人才缺乏的今天,怎样能与竞争对手争夺人才,是构件人力资源战略的关键。企业领导必须非常重

视人力资源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企业要加强人才的引进,增强行业发展的后劲,就应该极力的发挥薪酬机制这个“杠杆”的积极作用。全方位、多渠道的提高员工的待遇水平。

5、实现人才的自由有序流动。企业的人才流动包括内部流动和专业人才的引进。要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是要建立内部人才市场,通过竞争与淘汰机制,加强职工的内部流动与换岗。二是建立更为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根据公司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吸收外来优秀的管理经验,激活现有的人力资源。

6、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企业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对自己的企业非常熟悉的,而且对自己的企业也是有很深的感情,如果企业有计划培养出一批批的人才,企业的发展就会更加显得有活力。作为企业的领导,应该有长远的眼光,把培养人才纳入企业发展的整体计划之中,当成企业的大事来抓,并常抓不懈。

【结束语】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以“人”为对象而进行的管理,所以企业要诚心实意地为员工着想,树立“人高于一切”的价值观。为他们提供自我价值实现与发展空间,就会是员工心中一株苍翠的梧桐,美丽的华盖将引来满天的翩飞的蝴蝶,这将是最绚烂的共生共荣的景象。

第四篇: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助推中小企业发展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金融危机日益扩散,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近日,上海市宣传系统人才交流中心秉承“扶持中小型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专业人力资源服务”这一宗旨,为本市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带来了一系列优惠的人力资源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

挑战一

人事管理和用人成本上升

随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不断完善,其管理成本也在不断增加。许多中小型企业不得不在有限的管理经费中专门拨出人事管理经费,这样不仅增加企业的成本负担,而且会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隐患和风险。

解决之道:专业的人才派遣和薪酬外包

中心以专业的服务、优惠的价格为企业系统性解决合同签订、招退工手续、社保缴纳、住房公积金、薪酬核算发放以及档案保管等一系列繁琐事务。同时,中心还针对中小型创意企业推出了免费的薪酬外包服务。利用成熟的薪酬外包模式,为企业提供包括薪酬方案咨询、工资核算、工资发放、员工年度收入统计以及员工个人所得税代申报等服务项目。通过科学的服务流程,帮助中小型创意企业降低操作风险,保障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

挑战二

缺乏系统规范的人力资源专业指导

通过调查显示,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普遍缺乏对国家劳动人事政策与法规的了解与掌握,尤其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在人力资源实务操作中极易因没有经验或对政策缺乏了解而形成被动局面,以致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与后果。

解决之道:人力资源政策法规咨询与专业沙龙讲座

中心积聚资深的专家队伍,通过解读最新政策法规,为中小型创意企业提供专业的人力资源咨询服务,包括各类人事操作文本,包括劳动合同、劳动关系调整书、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书等管理专业文本服务;如今最热门的居住证及人才引进政策咨询服务;创意企业比较关心的专业职称申报及职业资格鉴定咨询等服务。同时,中心还提供企业HR交流的平台——“东方文化人力资源沙龙”,通过多种形式为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人力资源配置、社会保障、薪酬福利、绩效考核等一系列系统性的免费知识普及服务。

挑战三

人才招聘渠道有限

在接受调查的中小型创意企业中,有两类人才是创意企业最需要的。一类是高端的复合型人才,另一类是有专业背景的实习生源。由于这些企业的规模小、人员少,虽然对于人才有着较大的需求,但是缺乏招聘的渠道,导致中小型创意企业人才的匮乏。

解决之道:专业人才猎头和实践岗位推荐计划

中心拥有本市最全面、最权威的文化人才数据库,拥有包括文化创意类的创意设计、导演编剧、后期动画制作、技术研发、策划调研等各方面高、中端人才,同时还拥有专业的猎头团队,快速、有效地为企业提供合适人选且对录用人选采取后续跟踪服务。针对创意产业实习生需求较大的特点,中心推出“实践岗位推荐计划”,与本市各大高校相关专业以及培训机构相联合,向中小型创意企业推荐具有专业知识的学生进入企业实践,帮助企业处理一些基础性工作,同时为企业建立起自己的“人才蓄水池”。

第五篇:《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

人社部发〔2014〕10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发展改革委、财政(财务)厅(局),副省级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6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等文件的部署和要求,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为劳动者就业和职业发展,为用人单位管理和开发人力资源提供相关服务的专门行业,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招聘、职业指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代理、人力资源培训、人才测评、劳务派遣、高级人才寻访、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力资源信息软件服务等多种业务形态。伴随着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进程,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从无到有,取得长足发展,多元化、多层次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但总体看,规模偏小、实力不强、专业化程度不高、支撑保障能力不足,还难以有效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服务的需求,亟待加快发展。

人力资源服务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高成长性和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关系各类劳动者就业创业和职业发展,关系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创新能力提升,是国家确定的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是优先开发与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和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人力资源开发配置的需要,以产业引导、政策扶持和环境营造为重点,不断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提升人力资源开发配置水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保障。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需求引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面向多样化、多层次人力资源服务需求,鼓励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优质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

鼓励创新,提升服务。强化科技支撑,鼓励发展新兴服务业态,开发服务产品,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供给水平。

深化改革,增强活力。加快人力资源市场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增强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依法管理,规范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宣传引导,坚持促进发展与规范管理两手抓,在鼓励发展的同时,保障市场规范运行。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建立健全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服务充分保障,市场经营性服务逐步壮大,高端服务业务快速发展,服务社会就业创业与人力资源开发配置能力明显提升。 ——规模逐步壮大。人力资源服务业结构更加合理,服务主体进一步多元化,各类业态发展协同性进一步增强,从业人员达到50万人,产业规模超过2万亿元。

——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服务产品日益丰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规模化、品牌化和网络化水平不断提高。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充满活力,政策法规体系、诚信服务体系、服务标准体系基本建立,监管机制规范高效。

三、重点任务

(一)发展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集群,增加人力资源服务供给。支持通过兼并、收购、重组、联盟、融资等方式,重点培育一批有核心产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集团,发挥大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综合性服务功能。鼓励发展有市场、有特色、有潜力的中小型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发展小型微型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到2020年,重点培育形成20家左右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

(二)增强人力资源服务创新能力。实施人力资源服务能力提升计划,推进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加强人力资源服务理论、商业模式、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发和应用,丰富服务渠道和服务模式。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信息化建设,鼓励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务应用和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结合。培育服务需求,鼓励用人单位通过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引进高端急需紧缺人才和购买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引导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细化专业分工,向价值链高端延伸,重点鼓励人力资源外包、高级人才寻访、人才测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

(三)培育人力资源服务品牌。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自主人力资源服务商标,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形成一批知名企业和著名品牌。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参选本地区服务业重点企业名录。建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分类和评估指标体系,组织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水平等级认证工作。举办人力资源服务供需对接、服务产品推介等活动,搭建人力资源服务品牌推广平台。

(四)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依托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培育创新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形成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枢纽型基地和产业创新发展平台。加强园区建设,完善和落实产业园扶持政策,加大招商力度,充分发挥园区培育、孵化、展示、交易功能,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发展和产业链延伸。加强园区管理,制定完善园区管理办法。重点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批有规模有影响,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五)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力资源服务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将其纳入相关人才计划和人才引进项目,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研修培训,依托著名高校、跨国公司,建立人力资源服务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和引进人力资源服务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纳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和相关服务领域的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人才队伍。

(六)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管理。依法实施人力资源服务行政许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将设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许可由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探索建立企业报告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等制度。深入推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体系建设,健全诚信管理制度。加快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包括基础术语、机构评价、服务规范、人员资质、服务技术在内的人力资源服务标准体系。鼓励各地和行业协会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新兴业态标准的研究工作。建立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共享和综合执法制度,充分利用信息跟踪、市场巡查、受理投诉举报等监管手段,加大监管力度。

(七)推进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分离改革。深化人力资源市场体制改革,实现人力资源市场领域的管办分离、政企分开、事企分开、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分离。推进政府所属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设立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脱钩,鼓励以委托经营、公司性改造、吸引社会资本等多种方式,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成为自主经营实体,加快社会化、市场化改制步伐。对具有经营优势的,要注意保持服务品牌,鼓励其做大做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八)夯实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基础。完善行业统计调查制度,逐步建立科学、统

一、全面的人力资源服务业统计制度,建立覆盖各级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据库,加强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定期发布人力资源服务业行业发展报告,引导行业发展。培育发展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代表、行业自律、行业协调等方面的功能。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扩大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

四、政策措施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研究通过中央财政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对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团队给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也应通过现有资金渠道,加大对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并探索采取政府股权投入、建立产业基金等市场化方式,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消除人力资源服务中间环节的重复征税问题。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总、分机构不在同一县(市),但在同一省(区、市)范围内的,经省财政、税务部门批准,可由总机构汇总申报缴纳增值税。符合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免税条件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提供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免征增值税。在国务院批准的21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内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符合现行税收政策规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条件的,经认定后,可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上市或发行集合信托以及公司债、企业债、集合债、中小企业私募债等公司信用类债券融资。进一步放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鼓励各类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收购、参股、联营等多种形式,进入人力资源服务领域,提高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社会资本参与程度。

(四)完善政府购买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政策。各地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将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人力资源服务交给社会力量。要稳步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人力资源服务,研究将人力资源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的指导目录,明确政府购买人力资源服务种类、性质和内容,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动态调整。通过竞争择优的方式选择承接政府购买人力资源服务的社会力量,确保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平等参与竞争。要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人力资源服务各项制度,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强监督检查和科学评估。

(五)扩大对外开放与交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稳步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对外开放,积极构建公平稳定、透明高效、监管有力、与国际接轨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深入推进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人力资源服务合作。鼓励有条件的本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走出去”,与国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合作,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竞争与合作。

(六)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制定人力资源市场条例及配套规章,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人力资源市场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着力打破人力资源市场中存在的地区封锁、市场分割等各种壁垒,纠正设置行政壁垒、分割市场、妨碍公平竞争的做法。鼓励各地按照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要求,制定完善相关法规。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市场执法队伍,提升市场执法和监管水平。加大人力资源市场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面广,各地要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协同配合,形成合力。要探索建立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统筹规划,及时研究解决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研究制定本地区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配套政策,将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纳入本地区服务业和人才工作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确保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2014年12月25日

上一篇:软件开发综合实习报告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