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学教学论重点

2023-05-27

第一篇:中学生物学教学论重点

中学生物教学论考研重点

绪 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4、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有哪些?

答: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提出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灵活性,实施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倡导探究性学习: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一章 中学生物学课程

(一) 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 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 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构成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提高全体公民科学素养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并且能够掌握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为个人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生物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变化和挑战,并使他们有一定的能力去面对日后必须要面对的与生物相关的问题。适当介绍与生物科学技术相关的产业和职业,为学生择业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二) 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

1.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2.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2)生物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而生物教学大纲是统一的要求

(3)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包括了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领域,而生物教学大纲则主要侧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

(4)生物课程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见的行为

(5)生物课程标准隐含地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要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教好一本教科书。

3.生物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目前,各国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和内容不尽相同。

我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采用了统一的框架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前言。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三)生物学课程目的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

(一)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2)初步掌握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是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学生通过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方面的应用。

(2)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认识科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5)初步了解生物科学及相关的应用领域,为日后进会生活做好必要的准备。 2. 布鲁姆的分类方法,将目标分为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三个领域。

3. 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具体目标

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具体目标包括了以下内容: (1)知识方面的目标

(2)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方面,我国生物学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生物学的基本观点,爱国主义情感,热爱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① 生物学观点和科学的世界观:

②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 ③ 爱国主义教育: ④ 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3)能力方面的目标

生物课程标准中对于能力目标的要求分为4个方面。 ①实验操作技能:

②科学探究技能:

③获取信息的能力:

④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

4. 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答:(1)基础教育阶段的每一门课程都要为实现国家教育目的、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服务

(2)本学科的特点反映了课程设计人员对于生物科学的认识和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5.生物学的课程目标对课程的内容、教学策略、教材、实施及评估等重大环节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它是一门课程总体水平的标志之一。课程目标要告诉生物教师为什么要教。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学到什么。课程目标为课程人员、教材编写者指出了努力的方向,也是生物教师备课、上课、分析课的出发点和依据

(四)中学生物学教科书

教科书实在学科课程范畴之中系统编写的教学用书。教科书的编写不仅要体现本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还要符合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教育方针。生物学教科书既是支持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书籍,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第二章

科学的本质与生物学素养

(一)关于自然科学

1.科学的特征是什么?

答:(1)定量化 (2)观察与实验

(3)人们在研究自然界的过程中对预期的要求 (4)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 (5)科学过程

2自然科学的四个维度

答:自然科学主要由以下四个维度构成: (1)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 (2)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 (3)科学是一套探究的方法

(4)科学要与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

(二)科学素养与生物素养

1、科学素养包括了两个不同的方面:

①对科学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及科学技能的掌握情况 ②在已有基础上提高自己科学素养的能力。

2、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应该:

① 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包括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的价值观念、对科学学习的正确态度

② 掌握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③ 具有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及在团队中的合作能力等。

3、试论科学素养与生物学教学 答:要点:

(1)科学素养的概念:是指了解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物,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其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

(2)中学生物学课程肩负着培养所有学生生物学素养的重任。①生物科学素养的概念: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活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②生物科学素养的不同水平:肤浅的生物学素养、功能化的生物学素养、结构化的生物学素养、多维的生物学素养。

(3)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谈谈自己的操作建议)

4.课程标准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是期望学生通过生物课的学习能够在以下四个领域得到发展:

(1)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 (2)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

(3)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4)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三章 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

(一)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者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行为学习理论(behavioral learning theory): 把学习看作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学习者外显行为改变主要显示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者对原本不反应的刺激而表现出反应,即表示产生了学习。因此,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在教育上主张运用奖励和处罚。

(2)行为学习理论中对教育影响最大的有三种

①巴甫洛夫—华生为代表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认为学习是在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

②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学习即联结,心即人的联结系统”,具体地说,学习就是刺激—反应(S—R)stimulate —react的联结

③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来解释动物与人的学习,他认为,学习形成不是刺激—反应联结,而是反应—刺激的联结(R—S)

(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坚持用实验的方法对学习行为进行客观的研究,重视学习的外部条件,重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重视人的外在行为反应。他们对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规律、学习动机、学习的迁移及教学方法等进行了长期的探讨,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为学习理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推动了学习理论的深入发展,其功绩和影响是不容低估的。不足之处是在研究中不考虑人们的意识问题,只是强调行为;把人的所有思维都看作是由“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的;把人和动物的学习等同起来,忽视人的学习的社会性,忽视人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根据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理论,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答:①学习是从原有的刺激-反应关系到建立新的刺激-反应关系,表示新的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的。

②刺激-反应联结理论说明将概念和图表等联结起来有利于概念的学习,教具的使用有利于教学。

③频因律意味着对一些重点、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必要性。 ④近因律则提示我们如何合理地安排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⑤教学中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避免过度学习和集中学习。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特征

答:①强调学习过程。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②强调直觉思维。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对科学发现活动极为重要。直觉思维的本质是映像和图象性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

③强调内在动机。学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驱使,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兴趣。布鲁纳认为,与其让学生把同学之间的竞争作为主要动机,还不如让学生向自己的能力提出挑战。

④强调信息提取。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提取。 (2).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

奥苏伯尔根据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的内容,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①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使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理论强调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认知结构中的原有适当观念起决定作用,这种原有的适当观念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有意义的学习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学生要具有有意义学习的意向,即把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关联起来的意向;学习材料对学习具有潜在意义,即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并可以和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相联系。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会导致机械学习。②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是:学习材料对学生而言有潜在意义;学生头脑中有同化新学习材料的知识;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意向。

(二) 建构主义理论和科学教育改革

1.建构主义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它们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而且在不同情境中,它们需要被重新建构;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容器,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强调学者的经验;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

(3)建构主义教学观主要强调以下方面: ①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

②角色的调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一个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一个“协助者”) ③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 ④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 ⑤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

(4)建构主义理论给生物教育改革带来了哪些启示? 答:①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素养;

②重视科学技能的培养;

③教材编写不应是知识的堆积;

④把生物教师的素质提到应有的高度;

⑤生物教育改革要以提高人类生活品质为最高目标。 (5)试论建构主义理论与生物学教学

答:要点:

(1)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它们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而且在不同的情境中,它们需要被重新建构。②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学者的经验、注重以学者为中心、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③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从学者的经验出发、角色的调整、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 (2)建构主义理论对生物教育的启示:

① 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素养 ② 重视科学技能的培养

③ 教材编写不应是知识的堆积

④ 把生物教师的素质提到应有的高度

⑤ 生物教育改革要以提高人类生活品质为最高目的

(3)生物教学应如何进行(谈谈自己见解)。

(三) 概念转变理论

1、概念转变的条件是什么? 答:(1)对现有概念的不满;(2)新概念的可理解性; (3)新概念的合理性;(4)新概念的有效性。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的概念转变? 答:要点:

(1)概念转变理论:试图理解和解释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科学概念的理论。

(2)概念转变的条件: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

(3)生物教学中前概念及错误概念形成的原因分析(理解的偏差、遗忘、日常生活经验等) (4)具体教学中可采取的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鄱斯纳等曾于1992年对此理论作了一些修改。首先,他们把将要发生转变的概念本身也看成是概念生态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体现某个具体概念与个体的经验背景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强调概念生态本身不是静止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概念的改变也会对基本观念产生重要影响。其次,他们又把动机因素放到了概念生态中,包括学习动机、对某学科的性质和价值的认识等。

第四章 基本教学技能

1.导入技能的目的:

(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2)引起对所学课程的关注,引导进入学习情境。

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

(3)明确学习目的,使每个学生都了解他们要做什么,他们应达到何种程度。 2.导入技能的类型

(1)直接导入 (2)经验导入 (3)旧知识导入 (4)实验导入 (5)直观导入 (6)设疑导入 (7)事例导入 (8)悬念导入 (9)故事导入 3.应用原则与要点:

(1)导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 (2)导人要具有关联性

(3)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 4.语言技能的目的

(1)教学语言技能要保证准确、清晰地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2)教学语言技能要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到培养,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

(3)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水平,可以促进教师个人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5.语言技能应用原则与要点 (1)学科性和科学性原则 (2)教育性和针对性原则 (3)简明性、启发性原则 6.什么是提问

提问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的重要教学技能. 7.提问类型

(1)回忆提问 (2)理解提问 (3)运用提问 (4)分析提问 (5)综合提问 (6)评价提问 8.提问原则

(1)要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水平问题,使多数学生能参与回答。 (2)注意明确问题的重点,问题在于内容要集中。 (3)问题的表达要简明易懂,最好用学生的语言提问。

(4)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合理设计问题,并预想学生可能的回答及处理方法

(5)依照教学进展和学生的思维进程提出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 (6)以与学生一起思考的心情提问,不用强制回答的态度提问。

(7)提问后不要随意的解释和重复,有时用词稍微不同,问题的意思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8)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重点,对问题不能正确理解时,教师不要轻易代替学生回答。应从不同的侧面给予启发和引导,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教学过程中教师头脑中浮现的问题不要脱口而出,要考虑它在教学中作用与意义 9.什么是讲解技能

讲解又称讲授,它是用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人们用语言交流思想、情感和知识的一种表达方式。

讲解的实质是通过语言对知识的剖析和提示,剖析其组成要素和过程程序,提示其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把握其内在规律。语言技能是讲解的一个条件,但不是讲解,讲解技能在于组织结构和表达程序。

讲解有两个特点:① 在主客体信息传输中,语言是唯一的媒体;② 信息传输由主体传向客体,具有单向性。

10.讲解技能的类型

(1)解释式 (2)描述式 (3)原理中心式 (4)问题中心式 11.应用原则与要点

(一)原则

(1)目标要具体、明确。

(2)准备要充分,认真分析讲解的内容,明确重点和关键,搞清问题的结构要素以及要素间相互的内在联系。

(3)证据和例证要充分、具体、贴切。

(4)讲解的过程、结构要组织合理,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5)增强针对性,如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能力、背景、学习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前知识掌握状况等,都是针对的内容。

(二)要点

(1)注意语言技能的运用,如语速适当,语音清晰,语义准确、精练、有趣,语调亲切、抑扬动听,音量适中并富于变化等。

(2)注意讲解的阶段性,一次讲解时间不要太长,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以10分钟以下最好,长的讲解可分几段进行。

(3)注意突出主题(重点),在讲解中要对难点和关键加以提示和停顿。 (4)注意变化技能的运用,这样会提高记忆效果。 (5)注意反馈、控制和调节。 (6)注意讲解与其他技能的合理配合。 12.什么是变化技能

变化技能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所谓变化是变化地对学生进行刺激,引起学生兴趣,是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它能使教学充满生气,是形成教师教学个性与风格的主要因素。 13.变化技能类型

(1)教态的变化:声音的变化、停顿、目光接触、面部表情、头部动作和手势、身体的移动

(2)信息传输通道和教学媒体的变化:视觉通道和媒体、学生活动安排的变化 14.应用原则与要点

(1)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针对不同的变化技能确立具体的目的。

(2)选择变化技能时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兴趣,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特点。 (3)变化技能之间,变化技能与其他技能之间的联接要流畅,有连续性。

(4)变化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之后,就进入教学过程。此时变化技能如身体的移动等要慎重使用,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5)变化技能应用要有分寸,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同于戏剧表演。如果变化技能使用得过多,幅度太大就会喧宾夺主。

15.强化技能的目的 (1)引起学生的注意

(2)引起学生学习动机,激起学习兴趣 (3)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4)形成和改善学生的正确行为,如遵守纪律、正确观察等。 16.强化技能的类型

(1)语言强化 (2)标志强化 (3)动作强化 (4)活动强化 (5)变换方式进行强化 17.应用原则与要点

(1)目的明确:应用一定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任务上末。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帮助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行为,并以表扬为主,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 (2)注意多样化:要注意应用的灵活,并适合班级、年龄和学生能力,个别的强化要适合个别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求一律,努力在有目的的同时采用多样强化。

(3)要努力做到恰当,可靠:使用强化技能要恰到好处,恰当、可靠。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分散学生注意。如:采用标志强化时,使用的彩色标记过多或五颜六色,弄得眼花缭乱,没有突出关键,达不到强化的目的。

(4)应用强化技能时,教师的教学情感要真诚。 18.演示技能的目的

(1)为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物质及其运动形式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并巩固知识。 (2)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具体问题,学会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全面地、辩证地认识问题,并运用归纳、演绎、逻辑推理等方法研讨问题。

(3)由于演示是由教师很规范的操作来完成的,学生可以学到正确的操作技术和方法,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环节之一。

(4)一个单元或一次课的开始,运用演示导入新课,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凝聚注意力。

(5)通过控制实验条件,使学生有序地观察变化过程,了解变化的来龙去脉,掌握实验的关键点,收到明显的实验教学效果。

(6)在学生解答习题时,根据需要,教师可做演示实验来启发学生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提出问题,可以考查学生的观念、记忆、推理和判断能力。

(7)在教材内容中,有些受条件限制是肉眼看不到的,教师就可以运用适宜的直观教具,帮助学生领悟新知识和新概念。

(8)幻灯、影片和录像片可以在课堂上使演示的实物和实验化小为大,化慢为快。能开阔视野,展现真实情境。

19.演示技能的类型

①分析法;②归纳法;③质疑法;④展示法;⑤声像法 20.应用原则与要点

①针对性和目的性; ②适用性和鲜明性; ③示范性和可靠性; ④演示与讲授统一性; 21.板书的设计目的

(1)提示内容,体现内容结构和教学程序。 (2)激发兴趣,启发思考。

板书还能从认识过程、论证过程、操作过程(如实验)等方面来设计,因此它能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

(3)强化记忆,减轻负担。

好的板书,对学生无疑还是一种美的享受,教师漂亮的字体,巧妙的构思,不仅会使学生感受到板书的形式之美,而且会从教师的艺术创造中体会到教师的内在的品格之美。

板书在激发兴趣,启发思考,强化记忆等方面的作用,也有助于学习效果提高。

22、板书的类型

①提纲式; ②表格式; ③图示式; ④综合式; ⑤计算式和方程式

23、应用原则与要点

(1)根据课程内容标准的要求,并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设计板书。 (2)设计板书要注意启发性、条理性和简洁性。

(3)设计板书还要注意文字、语言的示范性。以字为例:①字形要正确,不能写错字。②字体要端正。③写字的笔顺要正确。除文字之外,板书的语言也要规范。书写的形式要工整,不能潦草、马虎。

(4)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板书,并把设计好的板书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写到教案上。 24.什么是结束技能

结束技能是教师结束教学任务的方式,是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等教学活动,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及时的系统化、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25.结束技能的类型

①系统归纳; ②比较异同; ③集中小结; ④领悟主题; ⑤巩固练习。 26.什么是课堂组织技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目标的行为方式,称为教师的课堂组织技能

27、课堂组织技能的类型

①管理性组织;②指导性组织;③诱导性组织。

第二篇:教学-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中学生物教学资料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库

第四部分 判断题

1.(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在知识方面应具备的条件是:有较深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及较强的生物学实验能力。

2.(

)一名合格的生物学教师所具备的实验能力指的是具体操作实验的能力。 3.(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必须学习生物学教学法。

4.(

)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情况的不同,以及生物科学的发展状况,中学生物学教学的教材有变,课程设置不变。

5.(

)课的类型决定了教学方法。

6.(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方法配合使用的。 7.(

)注入式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8.(

)注入式教学更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 9.(

)启发式教学更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

10.(

)初中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经常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 11.(

)导言的内容只限于课本范围。

12.(

)在教学过程中引用课外材料时主要考虑选取使学生感兴趣的知识。 13.(

)教师应注意在讲述中“设疑”和“答疑”尤其是“答疑”应由教师来回答。 14.(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15.(

)注入式教学中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16.(

)谈话中提出的问题要简单、明了,富有趣味性,所以避免较深的问题。 17.(

)在谈话中,尽可能使全班同学都参加到谈话中来。

18.(

)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语言直观,在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方面,起着相互补充的作用。

19.(

)活的生物的优点是不受时空限制,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合于实际的感性知识,有利于理解教材和掌握教材。

20.(

)模型的优点,一时不受时空限制,二是不受原物体大小的限制。 21.(

)模型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真实地掌握生物的形态和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理解生物体的生理功能和对生活环境的适应。

22.(

)语言直观有两方面涵义:一是利用生动而形象的语言与直观教具的使用相配合;二是语言的形象化。

23.(

)把几种直观教学手段分配在不同教学环节中为横排法。 24.(

)讲授同一内容时应用几种直观手段所为纵排法。

25.(

)上课前就应把演示物陈列在讲台上,演示结束后仍然放在讲台上。 26.(

)教师在演示标本、实物、模型、挂图、幻灯时应考虑让每一个学生都看清楚。

27.(

)演示实验可以单独成为一种教学方法。

28.(

)讲课中的演示试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和巩固知识,从逻辑上讲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

29.(

)讲课后的演示试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和巩固知识,从逻辑上讲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演绎过程。

30.(

)生物实验材料受地区和季节限制,必须事先进行考虑,也就是说编制课时计划时就应考虑。

31.(

)学生独立进行实验的前一节课应布置学生预习实验。

32.(

)不论采用哪一种实验方式,在实验基本结束后,教师都应进行小结。 33.(

)课外实验作业与课外生物科技小组是相同的概念。 34.(

)复习的目的和要求是着重要求学生把学过的内容在记一遍。

35.(

)课外作业的内容是以巩固新教材为主,适当联系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所以作业量要尽量多一些。

36.(

)阅读教材是课外作业的一种形式。

37.(

)能力通常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系列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

38.(

)能力是在人的心理素质的基础上,经过教育和培养,大量吸收他人的智慧和经验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9.(

)智力集中表现在反映客观事物深刻、正确、完全的程度上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速度和质量上,亦反映在对知识的概括及抽象水平上。

40.(

)智力是先天素质,社会历史遗产和教育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41.(

)学生的智力可以从注意的指向性、观察的精确性,记忆的牢固性,思维的灵活性,想象的丰富性等方面考察。

42.(

)考察一个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主要考察它掌握知识的数量。 43.(

)知识是能力培养的基础,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必然结果。

44.(

)通常能力水平高的人知识不一定丰富,而知识丰富的人,能力水平一般都很高。

45.(

)教师要在教学中讲清所学生物学知识的意义,了解生物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目的,能促进学生自觉地学习,强化有意记忆。

46.(

)学生亲感知获得的知识记忆不牢固,需要教师辅导。 47.(

)观察实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

48.(

)创造能力是指思维活动具有新颖独特的创造活动的能力。 49.(

)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脱离现有的经验和知识水平而培养。 50.(

)创造性活动与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相关性不大。

51.(

)在教学中是否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效果如何,是衡量一切教学方法是否具有生命力的标志,是教学艺术的实质所在。

52.(

)生物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53.(

)教师要善于针对生物学教材的重点难点,新旧知识的接合点提问,针对学生理解中的错误或不确切处提问。

54.(

)教材分析的顺序是,首先应参照大纲,对一门学科进行分析,然后是对章节进行分析。

55.(

)对于教师来说,重要的是掌握目前使用的教材应该如何分析。 56.(

)生物学知识是教学、考试、教学质量评估和编写教材的主要依据。 57.(

)通读教材的好处是可以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知识的前后联系,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要求。

58.(

)做为一名生物学教师只通读所要讲的一本教材就可以。 59.(

)依据教学大纲分析教材。

60.(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对自己教学的反应,而且在课后听取学生的意见。

61.(

)对于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应当放慢速度。 62.(

)中学生物教师的备课是指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63.(

)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备课是指教学工作的一般准备工作。 64.(

)课时计划指的就是教案。

65.(

)单元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上课的依据。

66.(

)每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明确具体,简明扼要,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能够完成。 67.(

)新课教授后的复习巩固内容,应根据课上学生的掌握程度现场制定。 68.(

)教学中每一步骤所需的时间应机械地确定,以便教学时间合理分配。 69.(

)教师对复习和检查旧知识的内容,要提问哪些学生等在课前应预先加以考虑并予以确定。

70.(

)考查和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成绩的两种形式。经常进行的检查考试;分阶段进行的检查是考查。

71.(

)考查的方法常用的有课堂提问、作业、书面测验等。 72.(

)作业是指新课讲完后所布置的课外作业。

73.(

)书面测验属经常性考查。主要作用在于使学生将分散获得的知识加以系统整理、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74.(

)考试是阶段性检查时采用的一种方式。

75.(

)测量就是对于测定对象给出数值,即测值,以资比较。 76.(

)布鲁姆主张识记阶层所强调的能力仅限于忆想、辨认、记忆。

77.(

)布鲁姆主张,理解是把学习材料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比识记低一层次。

78.(

)评价考查考试质量的指标有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

79.(

)标准相关效度是用来了解、考试分数能否有效地预测或评估某种学习表现。 80.(

)考试信度偏低说明考试难度较大。

81.(

)学业成绩的评定就是根据教学计划,对学生学习作出评估的过程。 82.(

)教学中常用的两种计分方法是百分制记分法、常态记分法。 83.(

)常态记分法即用简单文字或数字把学生学习成绩优劣表示出来。 84.(

)鉴别力低的试卷,学习好的学生与学习差的学生得分差别大。 85.(

)信度越高,说明考试结果越可靠。 86.(

)生物学测试要在考试结束后编制标准答案。

87.(

)对某一专题进行调查或总结某一教学经验时,也有大量数据需运用统计表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然后提出看法、建议,写出总结报告。 88.(

)统计表的结构要简单明了。一张表必须而且只能有两个中心,要说明的问题十分明确,一目了然。

89.(

)生物研究课题的选择要有意义,要有理论依据。又要对实践有指导意义,课题不宜太大,要具体明确。

90.(

)实验报告内容一般为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内容、研究的结果四个方面。

91.(

)讲授法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传授大量书本知识,因而是传授知识的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法。

92.(

)发现法的长处在于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探究性思维能力,学会发现探索的方法。

93.(

)完整的生物实验室应包括实验专用教室,教师准备室,标本仪器室三部分。 94.(

)实验专用教室透光面积与建筑面积之比应在1:4——1:6。

95.(

)实验专用教室的窗户最好能悬挂两种窗帘,一种是白窗帘,一种是黑窗帘。 96.(

)实验专用教室对实验桌的要求是:高度为90厘米、宽度为60厘米、长度为200厘米。

97.(

)中学生物学实验常用植物标本有植物干装标本、腊叶标本、玻片标本、浸制标本。

98.(

)中学生物学实验常用动物标本有动物干制标本、玻片标本、浸制标本,骨骼标本。剥制标本等。

第三篇: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研究中学生物学教学的专业技能,也是实践性很强的就业指导课程

※ 生物学课程作为科学课程,不仅要传播科学的事实和概念,更要体现科学是一个探究的过程

※ 一个具有生物学科学素养的人,应该对生物技术的特征有一些基本的认识,这种认识包括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生物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以及涉及生物技术的一些基本原理,在中学生物学课程中加强生物技术,是我国生物学课程进入21世纪之后的变化之一 ※ 初中和高中生物学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

※ 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一、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三、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 国家课程标准:在我国,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发的带有指令性的国家重要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规范和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 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共同之处是他们都是教育部颁发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是“编教材,教学,评估和命题”的依据;不同点是:

一、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教学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二、生物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生物教学大纲是统一的要求。

三、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包括了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领域,而生物教学大纲则主要侧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

四、生物课程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都是可见的行为。

五、课程标准隐含地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要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教好一本教科书。

※ 生物学课程目标采用了B.S.布鲁姆的分类方法,将目标分为知识、技能和态度情感三个领域。

※ 初中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知识方面的总目标实际上包括了两个层面的要求:一方面是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是这些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生物课程的知识目标方面同时强调“基础知识”和“知识的应用”

※ 教科书既是支持教室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书籍,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 中学课程标准中的生物科学素养:课程标准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是期望学生通过生物学科的学习能够在以下四个领域得到发展:

一、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

二、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

三、科学、技术与社会。

四、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 生物科学素养的不同水平:

一、初步的生物学素养。

二、功能化的生物学素养。

三、结构化的生物学素养。

四、多维的生物学素养

※ 学习: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者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 ※ 构建主义的教学观和学习观(P45)

※ 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开展课堂活动的专业技能

※ 导入: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激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

※ 导入的方法和类型:直接导入、经验导入、实验导入、直观导入、设疑导入、事例导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

※ 教学语言:教学语言的学科性要求教师要运用本学科的教学术语来进行教学

※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是指:

一、用词必须准确,表述的主要观点无误。

二、讲一段话必须合乎逻辑

※ 讲解技能:讲解的主要优点是省时、省力,由于教师的精心组织,讲解时信息传输的密度比较高,就某些知识而言,由于减少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而有较高的信息传输速率

※ 讲解的主要缺点:

一、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只有极少的师生交流和反馈信息。会影响学生创造性品格的发展。

二、学生只听不干,无直接的感性材料,学生无亲身体验。

三、只靠听信息,信息的保持率不高,尽管在课堂上传输信息速率较高,但从更长的时间跨度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方法的教学效率并不突出

※ 变化技能的类型:教态的变化:声音的变化、停顿、目光接触、面部表情、头部动作和手势、身体的移动

※ 为了做好实验,教师需要铭记以下十项要求:安全第

一、准备迅速、装置简易、简单明快、容易理解、现象明显、便于观察、示范准确、整洁有序。用料经济。其中关键要点可概括为:准确安全,建议明显,便于观察和理解本质四项

※ 课堂组织技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目标的行为方式,称为教师的课堂组织技能

※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在教育心理学中是指教师教学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手法

※ 概念图: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和命题之间的关系。概念图的开发是以奥苏伯尔的教育心理学为基础的,意义学习是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 ※ 概念图在教学中的应用:概念图在教学中有多种用途,一般来说,它可以作为三种工具:教的工具,学的工具和评价的工具 ※ 合作学习: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注意了学生和教学材料之间的互动,或者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如何构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模式,是现代生物学教育中必须重视的问题,合作学习不失 为一种良好的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模式

※ 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为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 探究教学: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 探究教学的特征可归纳为:①学生对自然事物与现象主动地去研究,经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上的知识。②为了研究自然而培养所需的探究能力。③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的科学概念。④培养探究未知自然的积极态度。⑤通过探究活动而学得的知识是科学概念而不是文字知识。

※ 探究学习的目标主要有: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或者回答问题,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参与需要高水平认知和技能的活动,形成积极地对待科学的态度,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 ※ 探究形式:可分为发现式探究,推理性探究和实验式探究三种基本形式

※ STS:耶格定义为将技术当做科学与社会之间的桥梁;NSTA定义为在人们现实生活经验背景下的科学教学活动

※ 直观教学:直观教学即利用教具作为感觉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要,感性认识实在理性认识的参与下进行的,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支持下完成的,教学中需要向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是学生经历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的过程,直观教学是实现这一点的基本保证。

※ 直观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突出应用:

一、直观教学有助于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二、直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直观教学有助于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四、直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 直观教具在教学中的应用:用于新课的起始阶段、用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用于突出教学重点、用于突破教学难点、用于揭示机理、用于设置悬念、用于巩固知识

※ 出示教具的时机:引入或转折、面对疑难、唤起注意

※ 简单教具制作的原则:科学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简易化原则,艺术性原则,安全性原则

※ 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计算机。

二、在教学文档的准备和管理中使用计算机。

三、获取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教学资源。

※ 互联网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电子邮件、网络论坛、博客、个人主页形式、浏览网上动物园,植物园和博物馆、网上冲浪实现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扩展、网上生物学课程、通过网络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和专题研究、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专家咨询和教师互助

※ 中学生物学实验的类型:从生物学学科特点看,可分为:形态学实验,解剖学实验,生理学实验和分类学实验等。从教学活动的特点来看可分为观察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试验及设计和制作实验等

※ 做好实验课前的准备:

一、准备好实验材料(①尽可能选择与教材要求一致的材料,否则学生会感到缺少知识上的依据,甚至不能严整的巩固知识。②最好选用活的,新鲜的材料)。

二、准备好实验设备,用具和药剂。

三、准备好实验教学辅助教具。

四、进行预试。

五、培养小助手

※ 实验的组织方法:模仿式实验,分段实验,学生独立实验,伴随讲授实验

※ 演示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演示实验必须目的明确,能说明问题。

二、演示实验必须现象明显,可见度高。

三、演示实验装置简单,准确可靠,确保实验成功

※ 了解学生:

一、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①、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②、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概念)。

二、了解学生的社会背景和班级的课堂氛围

※ 教师备课中需要依据课程标准,将教科书中的教学构想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以期取得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 选择课程资源:按课程功能和特点分为素材性教学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按课程资源空间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 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梳理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是教师划分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思路,分配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活动以及选择教学策略的直接依据

※ 教学计划:习惯上,我国教师将教学计划按照其对应的教学时间的长短分为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称为教案

※ 制定教案:制定教案是整个备课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前期了解学生,研读课程文件,选择课程资源,分析教学内容,以及形成教学思路等工作基础上,对教学过程细节的筹划,决策和描述

※ 生物学教案的常用格式:

一、基于讲授式策略的教案(称之为陈述式教案)。

二、基于学生活动的教案(这种教案也被称之为表格式教案)。

※ 影响生物学教学成效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莫过于课程教材、教学方法与教育评价三项。

※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指一系列系统的,科学的和专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括鉴别,获取和提供可供教育或教学决策之用的资料,意见和价值判断

※ 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来划分,生物学教学评价可分为配置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 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依据教学原则,兼顾多重目标,采用多元方法,进行多次评价,重视反应过程,善用评价结果

※ 难度:难度是指试题答对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亦即是指试题正确反应的几率

※ 区分度:区分度是指试题能够区别答对和答错人数的百分比,亦即是指试题能够区别高低不同能力群组的功能

※ 中学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学科专题研究的一个方面,它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之一

※ 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教育科研应具备实践性,探索性,客观性,行动性,实效性的基本特征 ※ 在实践中研究是途径:教室就是理想实验室,学生就是科研对象,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就是科研课题

※ 当代生物学教师角色的转变:由知识的传输者转变为人文关怀者,由知识的移植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给予者,由科学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者,由学生的领导者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 ※ 在新时期教育转型的背景下生物学教师的形象正在悄然发生着转变,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反思。

※ 提问的类型:回忆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

※ 什么时候提问最好:

一、学生注意力分散时。

二、学生自学后,成熟性的提问。

三、让学生重复表达重点难点提问。

四、为了活跃气氛,引导学生讨论,评价的提问

※ 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一、说课与上课要求不同。

二、说课与上课对象不同。

三、上课的评价标准虽也看重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案的实施能力,但更着重课堂教学的效果,着重学生实际接受新知,发现智能的情况;说课重在评价教师掌握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应用教学理论以及展示教学基本功等方面。

第四篇:《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1:简答题:举例说明什么是"前科学概念”。

参考答案:

许多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已经思考过一些在生活中所见到的生物学现象,并形成了一些想法来解释身边发生的现象,这就是"前科学概念”。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有些与科学家的认识接近或相同,但大多数是科学界不能接受的结论,有人也将其称为"错误概念或迷思概念”。例如人们腐肉生蛆的认识。

2:简答题:请你介绍一个中学生物学教育相关的网站,并对其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提供一个中学生物学教育相关的网站的网址;主要栏目、特色;简单评价。 3:简述概念图在教学中的用途。 参考答案:

(1)作为教的工具,主要是用于组织课程内容; (2)作为学的工具; (3)作为评价工具。

4:简答题:你是如何理解教学目标与评价之间的关系的。

参考答案:教学目标是制定评价标准的基础;评价是围绕着目标展开,否则就是无效的评价。

5:简答题:简要介绍导入的基本结构。

参考答案:引起注意;激起动机;组织引导;建立联系。 6:简答题:举例说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某些合理性。 参考答案:

(1)强调学习者的经验(举例证明该观点的合理性); (2)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举例证明该观点的合理性);

(3)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举例证明该观点的合理性); (4)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举例证明该观点的合理性)。 7:简答题:简述初中生物学新课程倡导的课程理念。

参考答案: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8:简答题:简述中学生物学实验的类型。 参考答案:

(1)从生物学学科特点看,生物学实验可分为:形态学实验、解剖学实验、生理学实验和分类学实验等。

(2)从教学活动的特点看,可以将生物学实验分为:观察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及设计和制作实验等。 9:[多选题]教态的变化包括( )

A:声音的变化B:停顿C:目光接触D:面部表情变化E:身体移动F:头手的动作变化

参考答案:ABCDEF 10:[单选题]讲授"光合作用”这部分内容时,按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属于理解水平的问题是( )。

A:叶绿体中含有哪两类色素B:光反应的场所C:光合作用的实质D:作物栽培要合理密植

参考答案:C 11:[多选题]下列属于"模型”的特点的是( )。 A:可用缩时的方式表现复杂的长过程的概貌B:能立体地显示结构特征和各组

1 成部分相互间的联系C:能显示生命活动过程的关键环节及特征D:真实反映生物体形态结构特征和部分过程性特征

参考答案:BC 12:[多选题]下例属于新课程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变化趋势的是( )。 A:演示实验向学生实验转变B:封闭式实验向开放式实验转变 C:模仿实验向独立实验转变D:验证式实验向探究式实验转变

参考答案:ABD 13:[多选题]生物学教学论与( )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

A:教育学B:心理学C:生物学D:教育技术学

参考答案:ABCD 14:[单选题]下列选项中的动词可作为生物学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的是( )。 A:了解B:知道C:说出D:掌握

参考答案:C 15:[单选题]在"课程”的多种含义中,"生物课程”的"课程”指的是( )。 A:学科B:教学进程C:教学内容D:教学计划

参考答案:A 16:[单选题]提出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的教育学家是( )。 A:叶圣陶B:杜威C:陶行知D:布鲁纳

参考答案:C 17:[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能力范畴的是( )。 A:记忆B:绘画C:想象D:活泼

参考答案:D 18:[单选题]在课堂讲授过程中,为了提醒学生注意听讲,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停顿,最适宜的停顿时间是( )。

A:3秒钟B:5秒钟C:10秒钟D:15秒钟

参考答案:A 19:[多选题]建构主义教学强调( )。

A: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B:角色的调整C: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D: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E: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

参考答案:ABCDE 20:[多选题]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突出了( )。

A:强调学习者的经验B: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C: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景D: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

参考答案:ABCD 21:[多选题]科学思维的方法包括( )。

A:形式逻辑思维B:辩证逻辑思维C:批判性思维D:发散性思维E:思维习惯

F:形象思维G:抽象思维

参考答案:ABCDE 22:[多选题]初中生物标准选取了以下哪些主题?( ) A:科学探究B:生物体的结构层次C:生物与环境D: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E:生物圈中的人F:动物的运动和行为G: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H:生物的多样性I:生物技术J:健康的生活K:生物技术实践L:遗传与进化 参考答案:ABCDEFGHIJ 23:[多选题]科学的本质具有哪些特征?( ) A:定量化B:观察与实验C:人们在研究自然界的过程中对预期的要求D:在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E:科学过程

参考答案:ABCDE 1:[论述题]运用题:有人认为"只要学生参与强调动手的学习活动就能保证教与学是探究性的。”你认为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你在探究教学中是如何做的?

参考答案:错误。单纯地动手活动并不是真正的探究,只有进行了积极思考,大脑活跃起来的动手活动才能称为探究,否则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论述题]运用题:在实际教学中,有位老师将"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①使学生了解植物种子的结构;②掌握植物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2 ③让学生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④熟悉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方法。你认为该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如果不符,该如何修改? 参考答案:

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应改为:①能准确地认出种子结构的主要部分;②用所给的材料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③能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④亲自栽培一种常见植物,写出详细的观察记录。

3:[论述题]运用题:某广告声称:具权威的科学研究证明,添加了"左旋C"物质的护肤品,能使人的肌肤焕发出光泽,如果早晚使用,在四周内见效”。作为生物学的老师,你如何使用生物学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分析这则广告? 参考答案:

"权威科学研究”是什么研究? "左旋C"是什么物质?

人体新陈代谢的规律是怎样的?怎样合理的调节自己的平衡? 广告中的宣传有哪些作用,你是否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4:[论述题]运用题:在自编测验中,为了考查学生"理解”的认知水平,你在命题时对题型和试题的编写有什么要求?

参考答案:认知水平的层次与题型是有一定关系的,并不是每个层次可以用任意题型来考查。理解层次的考查用简答、判断、选择题型较合适,用分析、论述等题型不太合适。

5:[多选题]一个理想的概念图应该是(

)。

A:概念间具有明确包容关系的层次结构B: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用适当的词或词组标注出来C:不同层级概念间的纵横联系清楚、明确,并形成一些交叉点;纵向联系说明概念间的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横向联系可以说明处于概念图中同一层级水平的概念间的有意义联系;而交叉关系则说明处于不同层级概念间的联系D:各概念交叉成网络

参考答案:ABC 6:[多选题]下列属于标本的是(

)。

A:蛾的生活史B:蜜蜂的一生C:三叶虫化石D:血涂片参考答案:ABD 7:[单选题]"鲸”不少地方俗称"鲸鱼”,在讲课中教师应指出鲸是哺乳类,不能因为生活在水中就叫它鲸鱼。这段内容是根据讲述应注意(

)要求进行说明的。

A:科学性与思想性的B:重点突出的C:尽量不要用习惯性口语的D:启发性与趣味性的

参考答案:A 8:[多选题]关于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学科性质B:是科学课程C: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D:作为必修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参考答案:ABCD 9:[多选题]说客与授课的不同之处有(

)。

A:目的不同B:内容不同C:对象不同D:方法不同

参考答案:ABCD 10:[单选题]根据评价的作用分,期末测验属于(

)。

A:终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 诊断性评价D:定量评价参考答案:A 11:[单选题]在课堂讲授过程中,为了提醒学生注意听讲,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停顿,最适宜的停顿时间是(

)。

A:3秒钟B:5秒钟C:10秒钟D:15秒钟

参考答案:A 12:[单选题]需要再现历史情景时,选择哪种直观手段最好(

)。

A:活的生物B:标本C:挂图D:模型

参考答案:B 13:[单选题]《初中课程标准》中构建的课程体系主线是(

)

3 A:生物与环境B:生物圈中的人C:人与生物圈D:生物的多样性

参考答案:C 14:[多选题] 教育目标的分类研究把教育中应当达到的目标分为(

)领域。

A:认知领域B:知识领域C:技能活动领域D:情感领域

参考答案:ACD 15:[单选题]衡量生物学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是(

)。

A:教学过程设计的合理与否B:教学目的要求达到与否C:考试分数高与否D:教学内容丰富与否

参考答案:B 16:[多选题]观察的方式有(

)。

A: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B: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C: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D: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E:解剖观察和对比观察

参考答案:ABCDE 17:[多选题]合作学习的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

A:积极主动相互依赖B: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C:成员都负起责任D:人际间的社会协作技能E:评价和过程监控

参考答案:ABCDE 18:[多选题]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包括(

)。

A: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B: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C: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和帮助者D:学生不仅自己学会,还有责任帮助小组中其他成员学会

参考答案:ABCD 19:[多选题]导入的目的是(

)。

A:教师讲出重点B:激发学生学习的渴望C:前后教材的联系D:引出新课的内容,范围和重点

参考答案:AB 20:[单选题]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最重要、最困难的问题是(

)。

A:确定研究课题、阅读有关研究成果B:制定研究计划C:收集、整理资料D:分析资料、讨论研究结果

参考答案:A 1:[论述题]运用题:请你选择中学生物学教科书中的某一章节内容,完成以下任务:

(1)找出本章可能涉及到的核心概念,并围绕"新陈代谢”绘制一个以概念图,构建出本章的知识网络。(要求不少于3个层级和15个概念)

(2)为本章制定一个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策略及方法、课时安排等。 参考答案:

(1)概念图要求: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概念及其关系准确。

(2)教学计划具有可行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考虑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2:[论述题]运用题:某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认识保护生物圈的意义”系列探究活动:

①利用普通的纸板、凡士林等制作"空气尘埃测定板”,探究什么地点的尘埃污染严重。

②利用普通花盆、沙子、土壤及生活垃圾设计实验,探究哪些垃圾可能被自然降解,哪些垃圾不能被自然降解。

③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和称量每天垃圾的质量,计算每人每周产生的生活垃圾量。估算一个城市或一个乡镇每周生活垃圾的总量。 ……

(1)请你设计出活动①中的"空气尘埃测定板”的制作方法,并绘出制作草图。

4 (2)活动②中,你将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

(3)请你为活动③设计一个评价量表,对学生在该探究活动中的知识、能力、情感进行一个综合评价。

参考答案:

(1)在两块载玻片之间夹上方格纸(上面画有若干个2毫米×2毫米的方格)两头用橡皮筋捆紧,中间方格朝上的载玻片上涂上一层薄而均匀的凡士林,然后用培养皿装好,待拿到测定地点后再打开,让"尘埃测定板”暴露于空气中十分钟后,盖好培养皿,拿回实验室备用。

(2)将废报纸、塑料袋、一块废布、鱼骨头分别埋入盛有等量土壤的花盆中,置于相同的环境下静置数天,然后让学生观察各个花盆中垃圾是否被分解,并提出问题。

(3)要求具备以下几点:①评价由三部分构成:知识、能力、情感,明确三部分所占的权重。②各部分要有具体、可操作的评价要素及分项权重。③有评分栏。 3:[多选题]布卢姆把认知领域中,教育目标分为六个层次(

)。

A:knowledge(知识)B:comprehension(理解)C:Application(应用)D:Analysis(分析)E:Synthesis(综合)F:Evaluation(评价)G:Understand (理解)H:Study operation by self-help(学会独立操作)参考答案:ABCDEF 4:[多选题]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可以把学生分为(

)。

A:合作型B:介入型C:竞争型D:逃避型E:心理脆弱型

参考答案:ABCD 5:[多选题]学生学习的需要有(

)。

A:求知的需要B:情感的需要C:表达的需要D:应用的需要E:预期和未来的需要

参考答案:ABCDE 6:[多选题]备目标的要求有(

)。

A:目标全面B:目标明确C:目标难度适中D:目标要有弹性E:目标便于检测

参考答案:ABCDE 7:[多选题]说课与其它教研活动相比,具有突出优点是(

)。

A:机动灵活B:短时高效C:运用很广D:理论性强E:表演性强

参考答案:ABCD 8:[多选题]教学评价从直接目的分为哪些教学评价,各自常见的评价类型是什么?(

)

A:配置性评价,如教学课堂提问B:诊断性评价,如平时测验C:配置性评价,如综合入学考试D:形成性评价,如期中考试E: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

参考答案:BCDE 9:[多选题]下列关于区分度阐述正确的有(

)。

A:区分度的取值范围在+1.00 至 -1.00,其值越大,区分效果越佳

B:计算区分度的方法是比较测验总分高的一组考生与低的一组在试题的通过率上的差

C:计算区分度的方法是考生在该题的平均分除与该题的满分

D: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考生的知识、能力等的区分能力

参考答案:ABD 10:[多选题]教育目标的分类研究把教育中应当达到的目标分为哪些领域?(

)

A:认知领域B:知识领域C:技能活动领域D:情感领域E:能力领域

参考

5 答案:ACD 11:[多选题]新课程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变化趋势(

)。

A:演示实验向学生实验转变B:封闭式实验向开放式实验转变C:验证式实验向探究式实验转变D:模仿实验向独立实验转变

参考答案:ABC 12:[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观点的是(

)。

A:社会即学校B:生活即教育C:教育即生活D:教、学、做合一

参考答案:ABD 13:[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陶行知提出的观点的是(

)。

A:社会即学校B:生活即教育C:教育即生活D:教、学、做合一

参考答案:C 14:[多选题]教师在参与教育科研时,从教育教学的角度,主要的障碍表现在(

)。

A:心理品质的障碍B:思维定势的障碍C:经典意识的障碍D:精神因素的障碍

参考答案:ABC 15:[多选题]"三方协商教学评价”中的"三方”指的是(

)。

A:学校B:教师C:家长D:学生

参考答案:BCD 16:[多选题]下列属于生物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有(

)。

A:教学目的B:教学方法C:教学效果D:教师素质

参考答案:ABCD 1:[论述题]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生物学教师?

参考答案: 生物学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结合实际具体展开讨论。

2:论述题:初中生物学内容围绕"人与生物圈”设计了10个教学一级主题,请谈谈你对该内容设置的看法。 参考答案:

要点:打破了过去以"学科为中心”的弊病;体现出学习是为了"人”更好地生活;强调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获得;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3:论述题:请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备课时应该怎样体现"教”与"学”的关系?

参考答案:

"教”与"学”是统一的,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同一种事物,同一种活动。

结合自己的备课工作展开论述,主要强调教学目标上学与教学的统一。

4:论述题:目前档案夹评价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实施情况如何?生物教师该如何做,才能使档案夹评价真正地为生物学教学服务?参考答案: 答题要点:

(1)现状:费时费力,流于形式,没有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紧密结合等。

(2)档案夹评价要体现生物学学科的特点,与生物学独特的知识内容、研究方法、思维方式相结合。

第五篇:《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读书笔记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读书心得

由刘恩山主编的《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第二版是一本值得在职教师细读的实践性强的从业指导书。

作者从中学生物学教师的任务与岗位要求的角度来编排本书。本书分为十二章,分别是:中学生物学课程、科学的本质与生物素养、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基本教学技能、教学策略、直观教学与直观教具、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中学生物学实验、生物学教师的备课、中学生物学教育评价、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与教学中的安全、,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及专业素养的发展。它包含了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策略,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从“台前”到“幕后”,从准生物教师的适应到在职教师的持续发展,本书都一一进行阐述。

在绪论中,本书向读者提出了一个建议:以教师(或实习教师)的身份参与到本课程的学习,以教师的角度主动观察,主动思考。把自己当成一教师,我们才可能快速转变角色,适应角色。

面对现在教育界片面强调向学生传递生物学知识这一现状,作者在第二章引入自然科学有四个维度以及科学课程四个维度要有适当的均衡理论。作者把理论与现实状况紧紧联系在一起,有力的表达了科学课程还应该向学生传递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方法,向学生展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在我看来科学课程应该是一门有趣的课程,但现实往往是相反的。如果你在一项探索活动开始之前就被告知结果,你还会有探索的欲望吗?很多时候,我们获得了知识,也开始依赖现成的答案......这些跟我们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有撇不清的关系。

在本书第三章,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对于其中的“个人的学习被看做是新旧知识、经验交互作用的结果。学习发生的最佳情境不应是简单抽象的,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景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这段话,我深有体会。高中阶段学习球的体积公式时,我做过各种各样的相关题目,机械而麻木。就在有一天,我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意义。一队建筑工人不懂球的计算公式,用圆的面积公式代替。我和侄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计算出那个近似球状石块的体积,避免了堂哥多花钱。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知识的实用性,感受到了可以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乐趣。我对球的体积公式有了全新理解。所以,我认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是值得推崇的。

本书的第九章涉及了生物学教师的备课。我十分认同作者“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以及“以学生的前科学概念为起点”的观点。了解学生的“知”与“不知”,了解学生的“知”的来源和内容,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活动。同时我觉得教师应该知道他的学生会在哪个学习环节有困难,在哪个知识点上会出现认知偏差。也就是说,教师应该从宏观和微观的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水平,这样才能保证“教”与“学”的不脱节。

作者在第五章介绍了概念图策略和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概念图间接地促进了学生把新的知识整合到先前的知识当中。这就意味着概念图能帮助学生联系前后的知识,从而进一步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如果中学时代有人明确地指导我运用概念图去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或许我就不用学习的那么辛苦了,也不用在班级的中游辛苦折腾了,因为当时我一直都觉得我学到的知识是孤立的、零散的,无法联系在一起,也无法融汇在一起。

合作学习是一种能让学生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策略。作者介绍了合作学习的原则和方法,总的来说就是从目标、资源、利益、分工与责任等方面将每个成员紧紧捆绑在一起。我觉得学生的分组和学习进程的跟踪指导是需要教师特别注意的事。让一个合作学习小组顺利完成任务的基础是组内成员融洽相处,成员分工明确。教师要安排适当的人做组长,还要安排人选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方便自己了解情况。高中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班就进行过学习小组的尝试,后来不了了之。我始终觉得学习小组的人数过多是一个致命之伤。小组成员有10多个,导致了沟通局部不畅,分工不明确,成员责任感不强,所以我认为小组成员过多是导致我们班的学习小组活动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最后一个章节里,作者介绍了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教育研究与专业素养的发展,为在职教师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专业的指导。

通过本书的学习,我了解到作为一名中学生物老师,我不仅要学会各种的教学技能,各种教学理论,还要理解课程理念,学会从科学的本质出发,整体把握生物课程的教学。

上一篇:中学数学课题开题报告下一篇:在学校两个月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