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思政工作创新思路

2023-02-06

第一篇:企业思政工作创新思路

创新工作思路,推进企业发展

企业竞争的焦点已从物质资本与市场的竞争转向了企业创新能力的竞争,而企业创新能力的竞争最终体现在创新型人才的竞争。

企业要实现多元化发展,必须具备相应的管理人才、专业人才、创造型人才,对此,王会董事长早就明确了“科技兴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进企业“人才战略”,把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型的员工融入到企业建设的全过程。

为加快员工成才,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富有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队伍,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多年来公司着眼未来,坚持“以人为本、以能为本”的管理精髓,精心培养中高层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为他们提供各种成才锻炼和发挥的机会,促使他们早日成为专业骨干。由于企业善于识才,敢于用才,诚心护才,一大批优秀的年轻员工已进入企业中高层管理岗位,成为职业经理、主任、工程师、建造师等等,处处无不体现房建集团重才、育才、用才的“人才战略”。

房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尽情挥洒、展示才华的大舞台,我们应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发挥每个人的特长,量才适用,结合工作实际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争做创新型员工,我们责无旁贷,要敢于超越自我。企业需要的创新是结合实际工作,具有前瞻性、可行性、效益性,以敏锐的市场嗅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深入实际工作的作风,创造性开展工作,这也是每个企业员工考虑的出发点。集团大力倡导以创新立业,为企业建功,来发掘每个员工的才能和潜力,因为只有不断创新的企业才会在危机面前知难不难,逆势而上,才会使人才常新,企业常兴。 作为房建人,我们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树立创新意识,开拓自己的创新思维。房建集团的各项产业方兴未艾,蓬勃发展,在这样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的信息时代,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继续发扬“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不断增强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让不断学习、永远创新的机制根深蒂固地植入我们的企业,充分展现出企业的蓬勃与活力,为实现自身的真正价值,建设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相一致的企业文化,使各项管理、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篇:创新党建工作思路推动企业改革发展

---广州恒运集团公司党建工作综述

按: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特殊而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过28年的艰苦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恒运集团的党组织在企业的创立及改革发展的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我们系统地将恒运的党建工作及其比较有创意的工作进行一次回顾和总结,目的就是为了吸取经验,今后继续带领员工阔步前进。

20多年来,恒运的事业取得巨大进步。作为一家国有控股企业和开发区最早的一家上市公司,党组织在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集团公司共有正式党员274名,预备党员11名,正式党员占职工总人数的33.25%,公司党委先后多次被评为广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黄中发书记为首的公司党委带领全体员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紧紧围绕“生产、建设、改革、发展”四大中心任务,将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建设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建立起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党建工作制度,极大地发挥了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一、把企业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有效结合起来,从精神、文化上保障企业的持续、稳定、和谐发展。

1、把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实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精神内涵。目前,恒运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

的“三和”企业文化。公司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作用,把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融入企业文化之中,使其成为恒运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影响着企业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在日常工作中,提倡“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班子成员之间,领导与员工之间,各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努力营造一种“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和谐工作环境,积极培育“和睦、和衷、和谐”的企业文化。

2、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实践结合起来。

(1)抓思想教育,促观念进步。公司党委结合职工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集体活动,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同时,公司还积极开展诚信教育,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员工的诚信观念。公司先后多次获得广州市诚信建设示范单位,并连续十年被评为“重和同、守信用”单位。

(2)抓制度建设,促行为规范。 公司党委紧紧围绕思想政治工作要服务于企业的生产、建设、改革、发展这个大局,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企业的制度建设,公司的管理体制、运作方式和职工的行为规范准则等与时俱进,使企业管理水平日趋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3)抓以人为本,促企业和谐。 以人为本,凝聚人心,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深入人心。一是增强办事透明度,提高职工的知情权。凡涉及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企业的重大决策事项和员工关心的事项,都按季度以厂务公开的方式向全体职工公布,同时针对职工关心的问题不定期开展民意调查等活动,以提高职工群众参与公司重大事项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知情权。二是关心员工,切实解决职工的生活问题。逐步提高职工的福利,如实行企业年金制度,小至免费工作午餐、职工上下班交通车等问题,公司都认真对待,并进行了合理有

效的落实和安排。三是激励员工热情,为员工提供发展平台。

(4)抓重点环节,促企业发展。生产系统以“抓安全、促生产”为重点,开展了党员挂牌上岗的做法,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建设系统以“抓安全、促进度”为重点,努力加快大型机组的建设进度,实现早日投产发电;营销系统以“抓指标、促电量”为重点,争取更多的发电指标;行政服务系统以“抓作风、促服务”为重点,开展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提高文明办公水平的活动。

二、把党管干部的原则和企业的人才培养战略结合起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党管干部原则”,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根据党管干部的原则,公司党委采用党政联席会议的方式,集体讨论,集体决策,决定对公司各级干部的任免。公司在考核和任用干部时,充分体现“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原则,以及“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和用人观,大胆任用“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善共事、不出事、品行正”的干部和员工,做到知人善用,任人唯贤。目前,公司已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干部考核体系、培训体系,制订了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任职条件和考核标准、方法等,逐步做到干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有效地把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与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结合起来,使企业焕发出了巨大的生机活力。

三、把科学发展观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实行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公司党委认真学习、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并把这种精神贯彻落实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建设发展的过程之中。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公司坚持“立足主业、择业发展”的新的发展战略,审时度势,主动出击,在择业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又重大的步伐,成功受让了广州证券有限公司部分股权,成立了锦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目前,这两家

公司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着重抓好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和诚信建设三方面的工作。公司本着“发展绿色电力、造福子孙后代”的宗旨,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努力做好电厂的环保脱硫工作,真正实现发展绿色电力的目标。公司还大力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不断降低发电机组的煤耗,从而降低发电成本,增强机组的市场竞争力。在诚信建设方面,公司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公司被评为广州市诚信建设示范单位、连续十年“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并被多家银行评为AAA级信用的企业。

四、把党建工作与完善企业管理结合起来,突出“三抓”工作,实施“三保”工程,构筑“三有”机制,实现“三提高”的目标。

1、突出“三抓”工作。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是党建工作的三大关键环节,也是我们党能够克服一个个困难、不断走向胜利的三大法宝。(1)抓好思想建设。思想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需要与时俱进的工作。公司把党的崇高理想和宗旨、原则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扎根于广大党员干部的心中,使每一位党员干部坚定树立崇高的信仰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鲜明的立场和昂扬的斗志,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符合党章的要求,党的思想、精神成为党员干部的力量源泉。(2)抓好作风建设。良好的作风一旦形成,将使整个党员干部队伍和企业长期受益。公司以正确的思想为指导,将良好的作风变成党员干部一种实实在在的行为,在群众中起到很好的模范表率作用。

(3)抓好组织建设。公司在搞好组织建设中关键是抓好两点,就是组织既要大,也要强。公司严格按照标准,吸收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党组织中来,使党员更多地成为各个岗位、各项专业技术的骨干和带头人。同时通过一整套有效的程序、做法,考核、选拔和任用各层管理人员,使其更加合理,更有活力和战斗力。

2、实施“三保”工程。根据公司作为一个以发电为主业的生产性企业的实际,集团公司党委从宏观层面上提出了实施保稳定、保安全、保效益的“三保”工程。稳定是前提,安全是保障,效益是目标。稳定包括架构、制度、人员和经营等方面的稳定。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都离不开稳定这个大前提,我们在稳定中求发展,用发展来保稳定。安全是发电厂的生命线,我们制定了完整、严格的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和监督制度,对安全问题常抓不懈,无论在生产上,还是在工程建设施工上,都做好充分的安全预想,制定预案,防微杜渐,及时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杜绝大事故、减少小故障的发生。近几年来,由于有了稳定这个前提和安全这个保障,恒运集团的经济效益得以逐年稳步提高。

3、构筑“三有”机制。“三有”机制是指有效的管理机制、有力的监督机制和有为的服务机制。(1)在新形势、新任务下,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制度,使制度更具活力和适应性,重点要在管好权力运用,管好钱、物和管好人方面建立起一套完整系统、实用有效的机制。(2)加强和完善监督机制,促使各级党员干部自觉接受党纪国法、制度以及群众的监督,构筑“阳光工程”,实现企业各项活动在透明和合法的环境下进行,促进企业经济行为的规范有序和健康发展。(3)服务是企业管理中“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我们大力培养和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抓素质、抓道德、抓作风,培养团结协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达到政令畅通、关系融洽、办事高效的目的,从而提高整个公司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4、实现“三提高”目标。“三提高”的目标,即提高党委统揽全局的领导力,提高各级领导和部门的执行力,提高基层一线的战斗力。党组织是企业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企业能否成功,往往取决于有没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各个部门、各层管理人员是承上启下的制度、措施的贯彻者,

基层一线是各项工作具体的执行者,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这三者之间既有各自的职能,又相辅相成,党组织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司党委致力于提高党委统揽全局的领导力,关键在于提高党委班子成员的思想觉悟、理论素养、业务能力和决策水平,要求班子成员树立终生学习的精神,思想上与时俱进,知识上不断丰富、更新,以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思维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和解决困难的能力,提高决策水平,引领企业健康、快速、稳定地发展。对中层干部,要求明确公司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思想统一,步调一致,认真、高效地贯彻执行党委的工作部署。对基层工作,则重在对各项具体工作的跟踪、落实和反馈,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我们通过党组织这条主线,实现“三提高”的目标,将决策层、贯彻层和执行层各自的职能充分发挥出来,相互促进,形成合力,构建有强大执行力的系统,促进公司的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党委宣传部)

第三篇:如何用创新思路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在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的新形势下,作为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重要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把创新的重点放在基层一线。笔者认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拓展工作途径,着力在以下几个方法下功夫:

一、要在内容上有所创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职工思想观念、价值取、改革意识、精神状态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那种单纯的理论教育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职工的求知、求技、求新、求乐的需求,若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根据这些变化和需求来创新工作内容。

一是应大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知识化程度。现在许多职工群众对一般的政治教育不感兴趣,但对一些品位高、信息量大的报告会却十分欢迎;对具有丰富知识的“学者型”领导敬佩有加。这充分说明了职工群众在新时期对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信息化、知识化的追求。

二是应以企业正在做的工作为服务中心。我们应该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紧贴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如何建立服务经济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许多具体问题目前还没有完全解决,“两张皮”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在一些单位存在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在许多情况下还游离于企业正在抓的实际工作之外。因此,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服务生产经营工作的对象具体化,使服务真正具有实实在在的可操作性,帮助企业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发展壮大。

三是应悉心关注与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关注职工群众的喜怒哀乐。思想政治工作既然是做人的工作,那么如何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永远是工作的主题,只有尊重人、理解人,才能激发人、凝聚人、感召人。所以应该从尊重职工主人翁地位人手,不断深化民主管理,把握职工思想脉搏,把职工的冷暖挂在心头,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实事,解疑释惑,化解矛盾,进而达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保证稳定的目的。

二、要在载体上有所创新

当今时代,信息的传播已经超越时空的界限,网络通讯、远程教学等现代化传播手段已渗透到大众生活之中,在一个追求效益、讲究效率以及信息来源多样化的社会,不改变过去那些传统的教育手段,不寻求新的载体,即使教育内容再好,也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许多情况表明,在实用技能培训、知识讲座中穿插渗透教育内容,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们应坚持形式和手段为内容服务的原则,努力寻求新载体。一方面可以以文化为载体,将理论教育寓于各种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活动和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增强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淡化活动痕迹,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以经济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劳动竞赛、争先创优、创建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等活动,进一步激发职工的政治热情,工作热情,推动经济发展。同时注重发挥党校、政研会的渗透力,利用企业的宣传橱窗等的影响力,重视群众性娱乐活动的吸引力,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凝聚力,不断创新载体,拓宽新领域,开辟新视点,使思想政治工作由原来的一味追求“灌输型”向“实效型”转变。

三、要在手段上有所创新

面对高新科技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应该率先有所突破。电化、电信、电脑也应是思想政治工作适时选择采用的最佳教育工具。当前及今后要掌握并运用好互联网络这个“第四媒体”,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在互联网络上占有一席之地,要研究网民特点,趋利抑害,开展网络宣传。并注意发挥电视、广播这些传媒速度快、覆盖广、信息多的教育作用,努力占领职工思想阵地。

四、要在队伍上有所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能不能开拓创新,关键在于人。在于政工干部队伍的自身。随着改革的日益加快,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人员素质、知识含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紧迫。这就要求我们关键要做好政工队伍的知识更新和观念创新。

一是应做好人员配备。要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充实政工干部队伍,把党性强、素质高、业务精、有开拓精神的实干奉献精神的优秀中青年干部选拔到专职政工岗位上来,重新优化政工干部队伍。

二是应培养多种能力。一方面要求政工干部必须超大型前学习,进行大胆的知识储备,加强学习,增强素质。另一方面要求政工人员在掌握自然科学、现代科学和生产知识。只有真正掌握了这些实际知识,不断提高自我,改造自我,才能跟随上时代的步伐,才能真正胜任自的岗位,真正为改革发展和经济建设建功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是应构建网络体系。要实现“一岗二责”,即行政部门和经济实体负责人,同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人,是准专职政工人员,要建立健全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支部政工团职责分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机制,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总之,只要我们紧跟时代、大胆创新,努力探索新路子、新方法,我们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能在改进中加强、在改进中提高,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第八采油厂机关党委)

第四篇:拓宽思路 创新方法—对国有建筑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考

在花样迭出的各类创新中,鲜见能结出香甜的果子,而党建工作的创新难度更是远远超过其他管理创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今天,国有建筑企业的发展已经演绎成生死鏖战,党务工作者必须要对党建工作创新进行深刻的哲学思考,从而汇聚力量和精粹,使企业在日趋复杂与多元的生存环境中,呈现生生不息、吐纳活力的时代禀赋。

一、党建工作创新面临的新挑战

当前,党建工作既有来自自身问题的挑战,也有来自经济发展中面临两难问题的阻隔。但是,现实告诉我们:再指望延续多年不变的“老药方”一通百灵已经不现实了。

1、宏观经济形势的挑战

当前,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增速明显回落,经济效益急剧下滑,减利和亏损企业增多,资产负债率上升,资产流动性下降。更为让人揪心的是,少数企业盲目扩张导致营运资金不足,短期债务增长过快,债务风险加大。为此,国资委提醒国企:必须要做好“过冬”的准备。而企业必须要理智地调整发展战略,防止盲目扩大规模,重视和维护资金链安全。另一方面,企业中存在的发展能力不足的危险、少数人消极腐败的危险,使基层企业党建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峻和繁重,要求企业党组织要清晰地分析形势,站在更为宏观的视野中去思索企业的发展走向,担当起引领企业发展的重任。

2、国企持续发展的困局

2011年铁路市场几乎在一夜之间冰封,显现出政府主导的市场特征。而公路、市政、水利水电、房建等市场,也仍然处在这种既有市场经济因素、又有大量旧体制残余的过渡性的经济体制之中。建筑企业要清晰地认识这种市场特点,从而理清思路,使企业能够在这种市场条件下生存下去。而建筑行业的另一面却展示了市场竞争的残酷:投标一体化、施工专业化的特点,导致建筑企业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竞争几近生死搏杀。同时,市场总体份额下滑,原材料、人工等成本上升,导致企业发展面临压力日益增加。这种形势要求党组织必须要参与破解企业的发展难题,引导企业走向持续创效、维系生存的彼岸。

3、党建工作自身的难题

基层党建工作如何参与生产经营?如何不帮倒忙?如何得到行政的认可和群众的支持 ?其实,所有的疑问都直指一个命题:党建工作要与时俱进。当前,传统的党建模式在实践中走向僵化,导致基层党建工作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方面有的党组织领导主要参与行政工作,导致党建工作实际上沦为“兼职”;另一个极端是有的党组织领导不管事、不争权,老老实实地抓好党建规定动作,其他工作不去参与、不惹“麻烦”,大事小事行政说了算,监督保证装糊涂。这些问题是对当前党建工作的严峻挑战,不创新、不破解这些难题,党组织就可能成花架子。

二、要围绕三个“支点”抓创新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没有创新就没有提升,就难以激发党建工作的活力潜能。那么,要围绕什么支点来创新,才能形成令人期待的良性循环?

1、必须围绕中心抓创新

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命脉的强大支撑,经营过程必须要在党的领导监督之下,经营结果必须为党和国家负责。任何脱离了生产经营的党建创新都是没有意义的;任何不能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党建工作都是与正确政治方向背道而驰的。围绕中心抓创新,首要的一条就是要破除错误的“纯党建”思想,关键的一条就是要找准切合点。国有建筑企业党建工作开展的好不好,有四个衡量的标准:是不是能够凝聚人心;是不是能够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不是能够提升项目创效能力;是不是能够促进各工程点实现滚动发展。

2、必须继承传统来创新

书画家启功老先生说过:“创新是必然的,但创新不是否定传统。”这段话也在告诫我们:创新不是颠覆。我们提倡搞创新,但是不支持追求轰轰烈烈的效应,不鼓励搞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党建工作必须在继承和发展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内容、形势、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在企业发展中,无论规模多大,基本的管理底线是一定要遵循的。不管怎么变,在“三重一大”问题上,要经过党委、党支部集体决策才能通过;不管怎么变,企业生产经营必须要在遵章守纪、廉洁自律的底线之上才能运行。所以,基层党建工作搞创新,一定要警惕非此即彼的误区,要在继承好的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才能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呼唤,实现与时俱进的要求。

3、必须围绕基础来创新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建筑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不能脱离“规定动作”。建筑企业的有些项目天高皇帝远,党建工作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但是,“规定动作”是党多年来政治建设中沉淀下来的基础。比如民主集中制,脱离了民主集中制,企业各项重大决策就可能走入少数人说了算了误区。所以,在规定动作上,不仅要坚持“一个都不能少”,还要有所突破、凸显实效。还要搞好“自选动作”。要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和载体,比如:举办各类主题活动,突出项目和党支部的文化特色;加强项目一线宣传,突出典型特色;加强党建带“群建”,突出引领特色;开展创先争优主题活动,突出专题特色;创新项目党建和党支部建设载体,突出时代特色。

三、把握党建工作创新的关键

创新如果抓不住关键,就好像步入石堆,每一步都可能踩不踏实,导致工作失误紧紧跟随。那么党建工作创新的关键到底在哪里?

1、要改变传统的观念

一是要树立有为的思想。我们常说一句话:有为才有位。党务工作者要肩负起振兴企业的重任,多干实事,使基层党组织的业绩和地位得到认可。首先要个人有为。孙中山先生说:要立志干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当前,国有建筑企业正处于大发展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党务工作者要熟悉和了解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在参与决策和管理中不说外行话、不干出格事。同时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在与行政的配合中,既不束缚手脚又不放任自流,保证项目有序健康发展。其次,党组织要有为。一个党支部如果光是书记能干事、能力强,而这个群体的作用发挥不明显,那么这个党支部仍然是不合格的。只有发挥组织的力量、党员的力量,才能汇聚成巨大的动力,应对各种挑战,推动项目和谐发展。

2、要密切联系群众

胡锦涛同志说:“群众在心中有多重,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公道自在人心,员工的眼睛是最亮的,党务工作者踏踏实实地谋发展,真心实意办实事。

一是要树立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党建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要基于对企业的忠诚、对员工的热爱,而情感是一种持久的力量。毛主席讲过:“水中可以没有鱼,但是鱼永远离不开水。”建筑企业的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员工,也离不开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广大农民工。要将心比心,心里时时装着他们,放得下身架子,把群众凝聚成一股绳。

二是要提高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党务工作者要与方方面面打交道,那么要提高哪几种能力?首先是要有沟通的能力。党务工作者如果和员工沟通只会“之乎者也”,下次他见到你就会躲得远远的;如果不干实事、松松垮垮,员工就会看不上、看不惯。党务工作者要善于沟通,同各个层次的人打交道,这才具备了交流的基础。其次是要有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建筑企业的项目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随时都要面对各种棘手的矛盾。比如在征地拆迁中,各级党务工作者开展工作代表着国家的利益、企业的利益,既要熟悉政策,又要征求当地政府的支持;既要考虑到当地群众的利益,又要与邪恶势力斗智斗勇。如果党务工作者能力过于单一,在各种复杂问题面前上推下卸、胆战心惊,就不能在项目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三是要有统一思想的能力。基层党组织建设随时都可能遇到各种困难,党务工作者要成为一艘船上的导航员,让大家在顺利的时候不掉以轻心,在逆境的时候不灰心丧气。第四是要有真诚的人品。德国诗人海涅说: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党务工作者真诚地做人,就能用真心换群众的信任和信心,就能争取群众的拥护和理解,即使有了小的失误也能被大家原谅。

三是重视群众思想变化。如果不正视员工思想观念的变化,用老眼光衡量新问题,就说明党务工作者的观念落后了。过去评判先进性习惯以“思想好、干劲足、肯吃苦”为标准,而今天先进性更加强调敬业精神、工作能力、工作绩效的统一。评价员工的先进性不仅要重态度、重精神,更要注重实际能力和工作绩效;不仅要有老黄牛精神,还要勇于开拓创新,能够成为工作骨干和业务能手。既要强调员工尽义务多,又要保证权利落实多;既要保证教育管理多,又要突出关心爱护多;既要履行职责多,又要保证提供服务多。

3、要知道怎么学习

毛泽东同志说过: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这句话在今天仍然闪烁这哲理的光辉。基层党建工作开展学习,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当前,基层建筑企业有两种情况很不好:一方面有些领导不愿下工地,不愿意走到员工中去,不了解现场情况,开展工作不得要领,行政领导不满意,员工也不买账;另一方面,有些党务工作者倒是泡在工地上,但是却没有调查研究的意识,单纯地是处理具体事务,不能有效地把党建工作与现场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以,党建工作要树立调查研究的意识,下工夫调查研究,找到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疼点,遇事多动脑子,这样说话办事才有“准头”,才能“对症下药”。

二是要大兴思想交流之风。一方面要针对项目管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矛盾,党组织要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思想交流。班子可以开展座谈会,针对一个问题研究对策、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交流建立情绪疏导机制。尤其在项目上,社会生活和项目环境的反差,使员工处在各种矛盾和挑战,时常给员工的生活带来大大小小的烦恼和压力。员工心里不痛快了,如果没有正常的渠道疏导,就会转化成为工作的消极因素。因而,党组织要及时地化解各种矛盾、理顺情绪。

三是要大兴赶学比超之风。争第

一、当先进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和进步过程。要通过大兴比学赶超之风,使员工克服“懒”的思想:一想到千辛万苦,未经尝试就望而却步;“怕”的思想:怕失败,怕劳而无功。既可以开展传统的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又可以搞一些课题组,针对施工现场的难题组织演练观摩等等;也可以树立岗位成才的典型,让大家找差距、多学习、比着来,让员工们都步入成才的通道。

四、探索党建工作创新的途径

市场犹如波澜壮阔的大海,企业党建工作如果没有构筑顺畅的创新通道,就无法实现纵横大海的能力对应。必须要通过有效的创新途径,吸附和整合相应的发展能力。

1、把机制创新作为保证。

怎么创新才能使党建工作发挥更好的作用?一是要设定目标。党务工作者要甄别企业存在的主要困难和矛盾,弄清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创新才能有的放矢。比如施工任务不饱满,那么党建工作的重心就要转移到稳定人心、振奋精神、提高能力上来,党组织要想办法怎么样才能把这个目标实现。二是要精密组织。比如围绕质量问题开展党建活动,如果仅仅走个过场、挂个名,那么所谓的创新肯定是失败的。如果在组织上能够有严密的设计,有党组织明确的分工、党员承担的职能、重点难点的攻关、实际效果的考核等等,那么创新本身就能带来效果、创造价值。三是是考核总结。很多项目在党建工作机制效果的检验上是没有的,开展活动完了就没事了,实际上关键要总结有哪些经验、哪些教训。

2、把载体创新作为支撑。

在新形势下,载体创新的范围要更加广阔,内容要更加丰富,效果要更加明显。基层建筑企业业余生活单调、缺乏活力,那么党组织每月可开展一次“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的党群活动,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以前群众有事情想找领导谈个事情,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渠道不畅,那么就可以开展“基层接待日”、“党群日”等活动,给他们一个诉求心声的平台、解决难事的渠道。

3、把手段创新作为突破

一是要善于借势。独木难成林,一企难成势。那么什么是“势”?实际上就是面临的形势、发展的趋势。那么基层党务工作者如何借势?要善于借宏观之势。党务工作者在把握宏观形势上要及时、清楚,参与到生产经营中来,“稀里糊涂过河”只能错失机遇。比如,2010年11月,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这时企业要善于借势,善于把企业文化与提升企业软实力、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结合起来,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文化根基。要善于借外部环境之势。每一个基层单位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外部环境的一举一动都与企业的兴衰成败息息相关,党建工作如果仅仅靠自身的力量和资源,要遇到很多困难和阻力。比如,全国上下都在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地方党组织也不例外,这样就可以研究尝试把这些现场难题纳入当地党组织的工作重点,从而借势化解矛盾。要善于借企业发展之势。当前,建筑企业项目部的发展重心基本上放在施工上,滚动发展的意识很淡漠,迫切要求党组织要成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滚动发展的推手。党组织要引导项目发展的大方向,树立经营发展的观念,使项目走上“以干促揽”的良性发展轨道上来。

二是要善于“用力”。要向政策用力。建筑行业是政府主导型行业,政策变化对企业的影响至关重要。党务工作者不要成为“桃花源中人士”,必须紧跟政策方向,使企业的发展不偏离国家宏观调控的航向。要向热点、焦点用力。党建工作的用力点还应该是项目建设的热点、员工关注的焦点。比如,有些项目地处偏远,荒郊野外。这时党组织就要考虑组织他们多开展活动,丰富文化生活。要向急难险重问题用力。越是急难险重的事,越是考验党组织的战斗力,越是能树立党务工作者的群众威信。党务工作者要增强预见力和破解难题的能力,不能等到出现急难问题就手忙脚乱。这些力发好了、用对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够得到体现。

第五篇:探寻企业创新培训管理思路

时下提起“培训”,大家马上就会联想到上课。特别是作为一名企业的培训主管,时常对如何调动员工主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所困惑。“为什么培训计划改进之后,员工的参与反应依然如故,症结在哪儿?” 如何提高培训的有效性?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尝试着从基层培训管理人员的视角浅说创新企业培训思路一二。

一、企业培训管理工作的难点

(一)培训的需求分析不够、培训方式单

一、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在制订和实施企业培训计划时,不能很好地将企业发展目标、岗位的任职资格、员工的技能差异与职业生涯设计链接起来明确员工的培训需求,尤其是没有全面了解企业领导层和企业内部骨干员工的培训意图、需求、意愿及设想。尽管我们在每半年进行一次培训满意度调查,但满意度调查结果的可靠性是难以衡量的,尤其是针对倾向于关键问题无法对症下药。

(二)培训方式难以适应各层次员工需要。现有的培训大多以单一的授课方式为主,往往是授课者不停地讲,被培训者在台下被动地接受,“填鸭”式的培训方式,其效果往往受授课者的个人素质、授课水平、被培训者的心态和个人素质的影响,培训效果质量难以评估。

(三)培训评估体系不完善。一是在实施评估培训效果时方法单一,主要是以考试或培训后的评估为主。二是评估指标仍旧停留在培训人的次数、内容、培训者的整体评价。三是评估内容不全面,由于存在着一些限制性条件,导致评估结果与客观实际有偏差。

二、创新企业培训管理思路

(一)创新培训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实施培训管理体系的配套制度,加强对培训需求的设计与策划,建立对培训过程和教学质量的监督及评价体系。从企业发展出发,在企业内部巩固和完善多种灵活的培训机制,基于企业发展及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适度超前性,提升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二是进一步完善员工的培训考核管理制度,逐步纳入制度化、正规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以提高培训管理的有效性。

(二)创新培训方式。通过各种激励措施来引导员工接受培训,使员工内心形成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树立起职业前景的风向标。在培训方式上采取情景互动式、案例研讨式来激发被培训者的想法,重视“练”的参与培训,从而激发员工的学习动力。同时按照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时段的灵活多样地培训形式,使培训更加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需要,让企业培训更为活泼、更为全面。

(三)创新培训内容。根据企业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目标,编制企业培训内容,将内容应从单一性转向一专多能的培训,将培训的重点从适应性转向拓展知识、提高能力,增长才干及创新能力的培训上来,从而进一步推动培训计划的有效开展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四)创新培训评估体系。对于企业而言,员工是否将培训中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因此对于培训的评估应该更多地放在行为和结果层面。这就要求,培训组织者与部门领导良好沟通,同时从制度上部门领导培养下属的义务,强化他们对下属培训效果的责任。在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培训日报、周报和季报的管理评估体系的同时,要保证培训考核的公开化、透明化,向员工传递培训中的不足,从而提

高培训质量。另外,还要将员工的培训效果与企业的激励、晋升与考核、反馈机制结合起来,激励员工学以致用。

总之,实施有效的培训管理,就像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培训需求分析是根,设计和策划培训是粗壮的树干,提供培训阶段是枝叶与硕果。如果没有树根、树干、枝叶与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也就是说:培训不但要讲究有效性,而且也要提高有效的转化率。找准培训需求,运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将以"学"为重心,转向以"习"为重心,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员工自动自发的组织学习氛围,帮助员工建立起“终生学习”的观念,使员工通过培训提高工作业绩,达到个人和组织的双赢。

上一篇:企业生产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企业文化的推行与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