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信用监管范文

2022-06-10

第一篇:工商局信用监管范文

县工商局2009年企业信用监管工作总结

2009年年初以来,××县工商局根据省局、市局关于企业信用监管的指示精神以及《××县工商局企业信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加强信用监管系统建设,拓展信用信息采集范围、规范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完善企业分类监管体系、强化对失信行为整治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内资

企业:认定守信企业(a+级)----户;(a级)----户;警示企业(b级)----户;失信企业(c级)----户;严重失信企业(d级)----户,合计----户。设置为一级警示企业----户。各类私营企业:①个人独资企业,认定守信企业(a级)---户、警示企业(b级)----户、失信企业(c级)----户、严重失信(d级)----户;②合伙企业,认定守信企业(a级)---户、失信企业(c级)-----户、(d级)-----户;③私营有限公司认定守信企业(a级)----户、失信企业(c级)-----户。现将2009年企业信用监管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畅通信息渠道为重点,强化信用信息征信工作,为各类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提供依据。2009年县局注重工商所责任区信用监管工作的全面部署、精心组织,延长了信用监管视线,充分发挥处于监管第一线的基层工商所信用监管优势,改变了原先信用监管工作单靠县级局机关业务科室执行而裹足不前的局面,不但使这项“冷门”业务落实到位,而且还有效巩固和提升了责任区监管效能。一是利用企业年检和个体验照,对全县----多家企业和----多户个体工商户开展信用信息采集工作,将上述各类市场主体的原生性信息、再生性信息以及各市场主体自报信息全部输入电脑。到目前为止,个体工商户验照信用采集信息已全部录入,已参加企业年检的企业信息录入达----%。二是核对、清理、补充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据库,纠正、补充企业信息----条、个体工商户信息-----条。三是建立异地登记企业被处罚信息属地采集制度。各基层单位定期将非本局登记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处罚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移送被处罚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登记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组织录入。四是通过日常巡查,建立、充实无照经营数据库,及时将本局登记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处罚信息输入电脑,案件处罚信息录入率达---%。五是开展企业回访征信工作。全局待回访企业----家,现已回访----家,回访信息录入-----%。

二、以创新机制为抓手,强化企业分类监管,不断完善信用长效监管机制。县局逐步推行和完善片区监管责任制度,形成“以信用等级为基础,以经济户口为依托,以片区监管为载体,以日常巡查为手段,以绩效考核为保证”的企业分类监管机制。一是各基层单位依据企业监管类别,对企业实施适时巡查、定时巡查、随时巡查和专项检查等不同级别的监管,逐个落实企业巡查监管计划。二是本着“教育为主,规范为本,预警为先”的原则,对各种原因将要退出市场的企业加强了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使企业了解退出市场须履行的手续和恶意退出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三是对被吊销企业实行“黑名单”管理,强化对其法定代表人的任职审查,凡上“黑名单”的,三年之内一律不得重新担任法定代表人。2009年通过电脑提示驳回了----家已受限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拟重新设立登记的申请。四是把注销、吊销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名单,及时向税务、经贸、银行、质监、劳动、招投标等部门进行通报,提示有关部门加强防范对策和措施。五是去年因破产、歇业、解散、未参加2008年度企业年检等原因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全部纳入经营户口管理,防止一些市场主体表面上退出市场,暗地里仍在从事经营活动的情况发生。

三、以服务发展为基石,强化企业信用帮扶,服务企业发展。一是开展评选工商企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活动。向省、市局推荐“守合同重信用”aaa企业---家,aa企业---家,a企业----家。县级两年一度的“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评选活动工作已进入尾声,推荐的11家企业将被县人民政府任命为“2008-2009年度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二是加强工商企业联系点制度建设,定期走访企业,帮助企业建立经营信用、产品信用、合同信用、商标信用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激发企业守信意识。三是开展重点商标企业走访活动,通过建立品牌创建数据库,支持企业争创商标品牌,为2010年我县企业创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篇:博州工商局农资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实施见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农资经营行为,维护农资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营造和谐社会,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工商总局、自治区工商局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博州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第二条农资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精神、中央(2005)1号和(2006)1号文件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营造农资市场诚信经营环境、营造和谐社会为目标,通过建立农资经营信用分类监管体系,实现对各类农资经营主体的准入行为、经营行为和退出行为的全过程监管,全面推进我州农资市场诚信建设,营造诚信守法、公平竟争的良好经营环境和放心消费环境。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信用分类监管,是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职能和农资市场各类经营主体信用等级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达到有效监管目的的管理制度。

第四条企业信用等级的评价认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以建立经济户口为依托,结合对经营主体经营行为的动态监管,对在履行执法监管职能过程中掌握的与其信用相关的信息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确定各类经营主体信用等级的系列活动。

第五条企业信用等级认定管理应立足于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坚持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坚持统一标准。

第六条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所登记的各类农资经营主体的信用认定工作,按照统一的认定标准,公布信用等级整体情况。

第七条纳入信用分类监管的对象是:全州所有从事化肥、种子、农药、农机具等农资经营的企业法人、营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经营方式包括农资生产、批发、零售、代销等。

第二章建立经济户口

第八条经济户口资料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市场主体实施有效监管的重要载体,全市农资市场各类经营主体都要逐户建立经济户口(包括书式和电子)。

第九条经济户口的内容:

(一)、书式经济户口包括:企业概貌,生产经营的产品、商品及服务项目,注册登记概况,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签字备案书,检查记录,回访检查记录,许可证登记记录,许可证检验记录,12315投诉、受理、处理结果记录,企业违法违规整改记录,注册商标记录,合同监管记录,产品质量认证记录,不良行为查处记录,荣誉表彰记录、广告监管记录,其他专项监管记录等方面内容。

(二)、电子经济户口包括:信息提示模块(包括企业年检企业期限、许可证期限、营业期限、限期整改期限等情况),信息查询模块(包括“公开查询”和“审批查询”),企业概貌,企业生产经营产品,商品及服务项目,注册登记概况,检查记录,回访检查记录,许可证登记及检验记录,12315投诉、受理、处理结果记录,企业违法违规整改记录,注册商标记录,合同监管记录,荣誉表彰记录,不良行为查处记录,产品质量认证记录,广告监管记录,许可证情况记录和其他专项监管记录等方面内容。

第十条经济户口的录入以工商分局(所)为主,机关职能科室为辅。录入内容要及时、准确、真实,重点突出与信用相关方面的内容。

第三章信用等级内容及认定方法

第十一条企业信用监管等级是依据企业信誉分数和失信分数按照一定比例或分值将企业评定为A、B、C、D四等和AA、A、B、C、D五级。AA为优良守信企业,A为守信企业,B为警示企业,C为失信企业,D为严重失信企业。

第十二条企业信用起始基准从零分起计。

第十三条企业信誉分值的设定如下:

(一)、主体资格:最高得分为10分。具备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和必需的前置审批手续,得10分。

(二)、经营行为:最高得分为20分。企业按规定建立台帐得2分;实行索证索票制度得4分;亮证照经营得2分;明码标价得2分;签订责任状得2分;有承诺书和信誉卡得2分;农资商品按要求抽样留存得6分。

(三)、遵纪守法情况:最高得分为20分。企业连续三年、两年和一年没有因违法违章行为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处罚的,分别得20分、10分、5分。

(四)、商标注册认定:最高得分为10分。其注册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市级知名商标的信誉分值分别为10分、8分、6分。

(五)、广告行为:最高得分为10分。三年、两年或一年内未因虚假广告宣传而受查处分别得10分、8分、6分。

(六)、合同管理:最高得分为10分。企业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重合同守信用”荣誉称号的分别得10分、8分、6分。

(七)、质量认定:最高得分为10分。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管理体系获得具有法定效力的质量认证的得10分。

(八)、受表彰奖励情况:最高得分为10分。

1、获得国家、省、市、县的党委、政府荣誉表彰的信誉分值分别为10分、8分、6分、4分。

2、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获得国家、省、市、县级党委、政府荣誉表彰或荣誉称号的信誉分值分别为6分、5分、4分、3分。

第十四条同一个企业获同一类荣誉称号的信誉分值按最高分值计算,不同类荣誉称号的信誉分值累计计算,各类个人荣誉的信誉分值按最高分值计算,不重复累计。

第十五条各类荣誉的有效期为两年,注明期限的除外。

第十六条每个企业评定得分乘以规模系数,即为该户信誉分值的实际得分。规模系数设置为: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下为1;500—5000万元为1.1—1.3;5000万元以上为1.5。

第十七条企业失信分值的设定如下:

(一)、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以及提交虚假证明文件、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或采取其它欺诈手段骗取营业执照的;

(二)违反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使用名称造成侵权的;

(三)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营业执照的;

(四)超范围经营需办理前置审批项目的;

(五)利用合同进行欺诈活动的;

(六)提供虚假文(证)件,弄虚作假骗取动产抵押物登记的;

(七)经销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商品的;

(八)进行广告虚假宣传的;

(九)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

(十)其他违法情节较严重的行为;

(十一)企业严重商业失信或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被行政机关责令停业整顿,因违反专项规定被有关部门吊销相关行政许可、取消资质但没有被责令关停或被吊销营业执照的。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失信分值为2分:

(一)、违反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法律法规,擅自变更住所(经营场所)、经营范围(不含前置审批的项目)等登记事项及擅自改变企业名称尚未造成侵权的;

(二)、股份有限公司不在规定的限期内发布公告或发布的公告内容与公司登记机关核准登记的内容不一致的;

(三)、未按规定期限缴付认缴注册资本的;

(四)、持有其它企业的股权被司法机关冻结且尚未解除的;

(五)、未悬照经营,明码标价的;

(六)、未按规定要求建立台帐、实行索证索票制度 的;

(七)、未签订承诺书、责任状和实行信誉卡制度的;

(八)、农资商品未作抽样留存的;

(九)、应当申请法定备案而未办理备案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失信分值为1—10分:

(一)、除不可抗力、对方当事人违约、依法变更、解除的合同外,合同履约率虽未达100%,但无欺诈行为的,1分;

(二)、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警告、1万元以下罚款、1—3万元罚款、3—10万元罚款、10万元以上罚款的,失信分值分别为1分、2分、3分、9分、10分;

(三)、企业经销的商品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抽检不合格的一次1分,累计计分。

第十八条同一企业因同一违法违章行为受到并处的只计最高分,因不同违法违章行为被查处的,应累计计分。

企业有第十七条中所列的违法违章行为,根据其对应的失信分值计分,其它违法违章行为按行政处罚计分。

第十九条企业信用等级认定标准及有关事项:

&n

bsp;

(一)、A级企业指其及其所设立的分支机构在生产经营或提供服务过程中能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恪守信用,具有良好商业信用的企业,其中AA级企业必须有信誉得分且在两年内无失信分值(含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数量由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照信用分值由高到低确定。

(二)、B级企业指有一定失信行为,违法行为情节较轻,失信分数在10 分以下(不含10分)的企业。

(三)、C级企业是指信用差,违法行为情节较严重,失信分数在10分以上的企业。

(四)、D级企业是指有严重违法行为,被责令关闭或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

(五)、同一个企业在同一会计内所获得的企业信誉分值与失信分值不得冲减;企业有失信分值的,不计荣誉分值;没有失信分值的,计荣誉分值;D级企业不计分值,根据对违法行为的处罚结果认定。

(六)、AA级企业依据守信分值由高到低确定,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第二十条评价体系与管理

为保证农资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顺利实施,成立“农资经营企业信用管理领导组”,组成人员由工商、农业、农技、质监等部门负责同志和辖区地方政府、涉农单位负责人,以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企业、个私、商广、合同、市管、经济检查、12315申诉举报中心等职能科室和各工商分局(所)的负责人,具体负责企业信用监管等级的组织、实施、认定和管理。

第二十一条企业信用等级认定实行评审制度,基层工商分局(所)负责对辖区企业的信用进行初步认定,企业信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管辖企业的信用监管等级进行审查、确认。对拟定的AA级企业,可证求农业、质监、辖区地方政府等部门意见。

第二十二条企业信用认定每年进行一次,新设企业未满一个会计的不参加认定。

第二十三条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在每年年底前完成本企业信用认定工作,并将AA级企业及本级企业信用整体状况报上博州工商局经检大队备案。

第二十四条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将认定的企业信用监管等级纳入企业经济户口信息,企业信用认定报告归入企业监管档案。

第二十五条企业信用认定实行动态管理制度。下列情形,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及时调整企业信用监管等级:

(一)企业有未记录的违法行为或者失信行为的;

(二)企业有未申报的荣誉信息的;

(三)企业申报不实信用信息或者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伪造信用等级证明的。

第二十六条企业连续三年信用监管等级被认定为B级的,第三年应确定为C级。

第二十七条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企业信用监管等级,对辖区企业实施信用分类监管。

第二十八条AA级企业的荣誉记录和D级企业的违法事实可依法予以公开。

第二十九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与司法机关、政府有关部门相互交换企业信用信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承担单位和个人因使用企业信用监管等级而产生的任何不良后果。

第四章分类监管

第三十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原则是:加大对A级企业(包括AA、A两个等级企业)扶持力度,适度管理B级企业,强化C级企业的监管力度,严管D级企业。

第三十一条对A级企业建立激励机制,予以扶持:

(一)在申请企业年检时,符合年检免审条件的,只要材料齐全,免于实质审查即可通过年检。AA级守信企业实行两年免审,A级守信企业实行当年免审(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实行联合年检的和涉及安全生产的行业除外);

(二)对AA级企业除专项检查、专项整顿或被举报涉嫌违法经营活动外,免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其日常检查;

(三)企业名称权、注册商标及其相关权益可受工商部门的重点保护;

(四)办理分支机构登记和变更登记等简易登记事项时,可当场做出准予登记的决定,予以优先办理;

(五)在参与驰名、著名、知名商标认定和“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评比活动中予以优先推荐申报参评;

(六)在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开展的评优活动中予以优先推荐;

(七)通过红盾信息网公开良好信用记录;

(八)享受工商部门其它的优惠政策和优先服务;

(九)积极协助其争取当地政府给予企业的优惠政策。

&

nbsp; 第三十二条对B级企业建立预警机制,并采取以下监管措施:

(一)日常监督检查每三个月不少于一次;

(二)采取案后三个月内回查,检查企业整改情况以及有无新的违法行为,做好回查记录;

(三)办理登记注册时要对所提交的材料进行核实;

(四)企业年检时,重点审查,并进行实地检查;

(五)原则上一年内不予推荐参评各种荣誉称号;

(六)通过红盾信息网公开违法记录。

第三十三条对C级企业建立惩戒机制,并采取以下强制性监管措施:

(一)日常监督检查每两个月不少于一次;也可随时检查;

(二)实施案后跟踪管理,采取案后两个月内回查,重点检查企业整改情况以及有无新的违法违规行为,做好回查记录;

(三)办理登记注册时对所提交的材料进行重点审查核实;

(四)企业年检时,重点审查,并进行实地检查;

(五)年检时列为B级企业;

(六)依照法律法规规定限制其相关登记申请和许可申请;

(七)不得参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各类荣誉评比,已获得的荣誉建议评(认)定部门予以取消;

(八)及时向金融、税务等有关部门通报违法行为记录;

(九)通过红盾信息网公开违法记录。

第三十四条对D级企业建立淘汰机制,加强对其退出市场行为的后延监管。属于责令关闭的,依法督促其办理注销登记;属于吊销营业执照的,发布吊销公告,依法公告,依法督促其办理注销登记,并实施以下后延监管措施:

(一)采取案后一个月内回查,做好回查记录,重点检查其是否已停止经营活动并进行清算。回查中发现未停止经营活动的,按照无照经营依法予以查处;回查中发现未进行清算的,应向清算责任人发出《债权债务清算告知书》,限期清算,并在登记注册管理系统中注明未清算和有清算义务的责任人,待清算完结后,再消除未经清算的提示;

(二)对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责令其停止经营活动并依法限期办理注销登记,对其投资的相关企业责令限期办理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否则依法予以查处;

(三)对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负有清算义务的投资人在未履行清算义务的情况下,限制其对外投资;

(四)对被吊销营业执照负有个人责任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以及法律、法规规定进行限制的原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有关人员依法进行限制;

(五)及时向金融、税务等部门以及涉及前置审批行政许可项目的相关部门通报;

(六)通过红盾信息网公开违法记录并选择典型在新闻媒体上予以公示。

第五章信用信息的应用

第三十五条企业登记事项是企业最基本的信息,属于社会公共信息,经依法核准登记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向社会公开。

第三十六条企业信用信息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企业实施分类监管的基础信息,属内部应用信息,未经许可不得向社会公开和接待查询。

第三十七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企业进行处罚后,按照行政处罚结果公开的原则,在行政处罚决定生效后一个月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红盾信息网予以公示。

第三十八条对不予通过年检或逾期未年检的企业,由登记机关按照《企业检验办法》及有关规定,在报刊上依法发布吊销公告,并在红盾信息网上予以公示。

第三十九条对违法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反响强烈的典型案件,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具体情况随时通过新闻媒体、红盾信息网进行曝光。

第四十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涉及企业信用违法行为信息进行披露,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属于个人隐私、涉及商业秘密以及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应当采取保密措施,不得公开和披露。

第六章建章立制,强化监管

第四十一条全面加强对农资市场经营主体的监督管理,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实行农资经营企业分类监管,严把农资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关,实施以“五制两查一打击”为重点内容的监管机制,实现监管关口前移。

实行农资市场准入制。充分发挥工商部门登记注册职能作用,结合企业(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年检换照(验照贴花)和建立经济户口等工作,加强对农资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资格的检查把关,严格农资生产、经营审批程序和开业条件。同时结合建立经济户口和监管关

口前移工作,对所有农资经营者的相关文证件进行提存备案,建立全州专项的农资市场诚信分类监管档案(包括电子、书式两种),明确其前置审批事项和经营种类、经营期限等相关信息,对不具备农资经营资格的农资经营户坚决予以取缔,以保证所有农资经营者主体资格合法有效,切实把好农资经营主体的市场准入关。

第四十二条实行农资商品进货、销售、库存登记备案制。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要严格按照要求建立两本帐(即:进货、销货台帐)及库存明细表,详细记录商品名称、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产品规格指标、商标标识、购进数量;记录商品销售流向及数量;记录商品库存数量等,并要求两帐一表统一相符。

第四十三条实行索票、索证备查制。经营单位对进入市场的农资类商品要实行索票、索证制度。索票即:索取正规发票(为维护经营者自身的商业秘密,工商部门可只要求其备案发票的号码、供货单位名称及时间等);索证即:索取供货生产厂家(销售单位)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商标注册证复印件、该批次商品的质量检验证明以及其前置审批文证件的复印件(如生产经营许可证、合格证、委托代销证等),所有证件都应加盖单位公章,以便工商部门查验。对证件不全或不能确认真伪的农资商品要拒绝进货或移交工商部门进行处理。所有索票、索证资料都要登记、保存并报辖区工商分局、所备案。

第四十四条实行销售商品留样备查制。经营单位和个人应将其每个批次、每个品牌的农资商品保存样品及其原包装和商标标识,留样商品应分别保存在经营单位和工商部门,出现问题便于相关监管部门进行认定。

第四十五条实行销售承诺及信誉卡制。经营单位要向社会进行公开文明诚信经营承诺,并向工商部门做出书面承诺,与辖区工商部门签订农资市场经营责任状,明确其责任和义务。在销售商品过程中,经营单位要主动向消费者出具正规发票和农资商品质量信誉卡。

第四十六条实行农资商品质量抽检、公示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工商总局《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办法》,对进入流通领域的农资类商品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检,定期抽检即对经营单位每一批次的进货商品进行抽检(对同一进货渠道、同一品牌农资商品只抽检进货源头);不定期抽检即对举报或嫌疑农资商品进行突出抽检(对种子类商品的抽检只定位于自治区政府及农委确定的粮补推广品种),并及时通过各种媒体(电视、电台、报纸及乡村政务公示栏等)对抽检结果进行公示,警示广大消费者进行合理消费。同时,对农民群众投诉的制假售假、坑农害农的案件,必须做到认真调查,快速处理,及时反馈。

第四十七条相关监管备案制。对经营单位的广告、商标、合同(无书式合同的,电报、传真及电话记录等也纳入合同管理)等行为的相关情况也应该进行监管备案,同时通过12315投诉网络和工商部门的市场监管部门及经检队等部门对经营单位的相关情况及时登记备案。

第四十八条实行嫌疑农资商品不合格报告制。农资经营者对其农资商品质量有怀疑的,应立即采取封存措施,及时向工商部门报告,到质量部门申请质检,不得擅自对外销售。

第四十九条实行使用效果回访制。由工商部门牵头,结合开展市场巡查督查,组织农业主管部门、农业科技人员、质监、消协和经营单位等部门定期深入农户走访,征求意见,实地查看,了解和掌握农资的使用效果。

第五十条实行先期赔付制。遇有涉嫌伪劣农资给农民造成损失的,工商部门要及时会同农技专家、经营单位、消协等部门对涉嫌假劣农资进行初步认定,对可能因农资质量存在的问题,要协调经销单位先行赔付,让农民及时采取补种等措施,尽量减少其损失。

第五十一条实行毗邻地区协作办案制。加强与周边毗邻地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互通信息,定期走访,了解农资市场情况,遇有跨区域经济案件(特别是假劣农资坑农),与友邻单位相互之间密切配合,全力支持,严厉打击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

第七章保障措施

第五十二条建立农资市场监管网络体系。以12

315、经检队、市管科为重点设立投诉举报中心,各工商分局、所设立投诉站,乡镇、村设立投诉点,各投诉站点统一制作悬挂牌匾,形成遍布全州城乡的投诉网络,便于广大农民群众及时投诉。

第五十三条实行联络员制度。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聘请乡镇分管领导或农技站负责人、村主任等为农资市场监管联络员,制定联络员工作职责,定期召开会议,反馈市场信息,全面掌握农资市场动态。

第五十四条建立农资市场社会监督体系。一是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个私协会员为农资市场义务监督员,邀请他们对农资市场进行视察,提高全社会监督意识,对全州农资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二是发挥宣传舆论监督作用。通过对诚实守信农资经营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宣传表彰,同时对经销假劣农资侵害农民利益的失信单位

第三篇:工商局2010年开展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总结

工商局2010年开展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总结 为创新我市市场监管机制,提高市场监管效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建立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工商市字〔2007〕208号)和《xx省工商系统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信息化建设试点方案》(川工商办〔2008〕229号)的有关规定,以及省局2010年工作要求,现将我市开展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基本情况

3月4-5日,在xx市召开的全省工商系统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现场会上,省局要求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是今年全省工商系统市场监管工作的重点工作,必须把这项工作全面铺开,全面实施。为认真贯彻省局会议精神,把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市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局长庞晓龙任组长、副局长曹刚为副组长的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市场科、信息中心、企业、个体、商广、消保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市场科,负责组织、落实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目标、任务,推行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

3月

22、23日,市局召开了xx市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会议,会议组织参观了xx区大山坪工商所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工作进展情况,现场观摩了xx区百子图农贸市场市场信用分类工作从指标采集、信息录入、市场信用类别和经营者信用等级上报初步认定的整个工作流程。在市局视频室对区、县具体从事市场信用分类工作的同志开展培训,对市场信用分类电脑操作流程、22个指标的内容,以及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讲解,讨论了相关的具体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对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认识,增强了大家搞好这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紧接着市局出台了《xx市工商系统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川工商泸办〔2010〕53号),对全市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制定了实施方案,提出了工作要求,明确了具体任务。明确了今年必须完成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四类市场:一是省、市级“三化”市场;二是城区商品交易市场;三是正在进行升级改造的农贸市场;四是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场。区、县60%的市场今年要完成市场信用分类工作。

全市有139个市场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已核准认定市场116个。在核准认定的116个市场中,农副产品综合市场67个,消费品综合市场38个,工业品市场7个,生产资料综合市场4个。市场信用类别分别为a类市场73个、b类市场18个、c类市场24个、d类市场1个,分别占62.93%、15.52%、20.69%、0.86%,已通过核准认定的市场占市场数的83.45%。

各区、县完成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情况如下:

xx区市场数33个,上报核准认定市场26个,已认定26个,其中a类市场22个,b类市场4个,完成市场数的78.79%;

xx区市场数35个,上报核准认定市场26个,已认定25个,其中a类市场9个,b类市场8个,c类市场8个,完成市场数的71.43% xx区市场数20个,上报核准认定市场14个,已认定13个,其中a类市场11个,b类市场2个,完成市场数的65%

xx县市场数31个,上报核准认定市场26个,已认定26个,其中a类市场22个,c类市场3个,d类市场1个,完成市场数的83.88%; 合江市场数20个,上报核准认定市场15个,已认定12个,其中a类市场6个,b类市场2个,c类市场4个,完成市场数的60%; 叙永市场数12个,上报核准认定市场10个,已认定2个,其中a类市场1个,c类市场1个,完成市场数的16.67%;

古蔺市场数5个,上报核准认定市场4个,a类市场1个,由于市场没有办理营业执照,另外3个市场都是c类市场。

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较好的是xx区、合江、xx县、xx区。

二、主要作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建设,把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作为今年上半年的重点工作来抓。

一是健全组织,明确工作目标。各区县都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和所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发了《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内容、措施和工作要求,细化了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形成了局长亲自抓,分管局长具体抓,相关股室和工商所共同抓的工作格局面,做到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国卫迎复审、市场信用分类工作紧密联系,互为补充,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两不误。

二是明确工作人员和工作责任。由市场股工作人员和工商所市场监管人员共同指导各个市场开展市场信用分类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三是完善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制定了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巡查制度、信用信息征集制度、信用评定实施办法、经营户信用评定结果公示制度,形成了从信用信息采集、信用类别评定、分类监管到综合信息反馈的一整套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操作规程,为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分类监管长效机制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是指导帮助市场开办方开展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根据市场情况,分别指导市场开办方制订了具体可行的信用分类管理方案,形成了市场准入、商品准入管理和质量管理责任、市场退出、市场检查、消费者权益保护、信息公示、市场服务监督等制度和措施,有力保证了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全面开展。

各区、县按照《xx市工商系统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实施方案》中的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认真对市场进行了排查摸底工作,掌握底数,摸清情况,填写《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市场基本信息登记表》、《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市场内经营户基本信息登记表》,对市场内经营户的信息予以采集,完善了市场登记台账。根据企业、个体信用分类标准和办法,对各个市场内企业和场内经营户的经营主体资格、日常经营活动情况和违法违规行为等多项指标进行逐户采集认定,并对市场开办者和场内经营者的日常经营活动情况、信用状况、市场管理制度建设等内容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使市场开办单位和场内经营者从市场准入、经营行为、市场退出等三个方面都按市场分类的标进行规范。

(二)加强宣传,落实市场开办方职责,提升商品市场的整体信用水平。

一是多次组织市场开办者及部分经营者召开座谈会,强调市场信用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市场开办者和全体经营户的质量意识、售后服务意识、自律意识、诚信经营意识和参与意识,促使市场开办者及经营者完成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思想转变。xx区在市场信用分类工作中广泛印发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宣传材料,利用市场内广播、专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扬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意义和作用,为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明确市场开办单位作为市场管理第一责任人的义务,指导市场开办单位明确管理机构和责任人,落实市场管理职责。帮助市场开办者建立经营者商品质量承诺制度、重要商品索票索证制度、商品入市备案制度等自律制度。

三是帮助市场开办者加强对场内经营者管理。主要是要求市场业主配合工商部门对场内经营者的资格审查,督促经营者依法登记,具备合法的经营主体资格,做到有照、亮照经营;督促市场开办者加强对场内商品质量检查及公示。落实经营户品牌代理制度,保护品牌商品标志,加强对经营者诚信经营的规范。

四是明确开办者与场内经营者在信用管理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开办者对场内经营者实施信用管理,建立《商品交易市场场内经营者信用奖惩制度》和《场内经营者信用奖惩评分标准》,按照“谁监管、谁负责、谁检查、谁录入”的原则,将经营户的22项信用分类指标录入综合系统,监管人员可随时掌握查询经营者的基本情况和信用等级,及时、动态地调整监管方式和监管重点,增强了分类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了市场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市场的信用管理水平。

(四)开展场内经营户信用等级评定活动。

按照《xx市农贸市场场内经营者信用奖惩制度》和《xx市农贸市场经营户信用管理考评表》的要求,由经营者主动申报信用等级,工商部门联合市场主办方进行信用采集,其他部门提供市场经营者信息,对场内经营者进行信用等级认定,以考评表中上四大项(34小项)为经营户考评项目,总分100分。考评人按实际对经营户不足情况予以相应减分,总分85分以上为a级,75分-84分为b级,65分-74分为c级,65分以下为d级。通过评比,进一步促进了场内经营者的质量意识、售后服务意识、自律意识和诚信经营意识,对市场整体信用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五)落实区域巡查责任制,强化对市场和场内经营者的分类监管对商品交易市场实施监管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市场整体情况的监管,主要是对市场开办者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管理行为是否规范、管理措施是否落实进行检查。另一方面是直接检查场内经营者经营行为和重点商品。我局认真落实区域巡查责任制,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和个体经营户信用分类监管为基础,明确巡查责任人员的管理区域、监管任务、巡查效能,在市场信用等级评定过程中,加强了对场内经营户的经营主体规范。规范了品牌商品代理行为、加强了商标管理、广告管理、重要商品的索证索票管理等。对评定出的b级经营户实行了重点监管,将其列为帮助扶持对象,通过加强服务,促使其达到a级信用等级,并可适当减少日常监督检查,实现市场的长效监管,保障商品交易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进行。

为创新我市市场监管机制,提高市场监管效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建立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工商市字〔2007〕208号)和《xx省工商系统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信息化建设试点方案》(川工商办〔2008〕229号)的有关规定,以及省局2010年工作要求,现将我市开展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基本情况

3月4-5日,在xx市召开的全省工商系统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现场会上,省局要求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是今年全省工商系统市场监管工作的重点工作,必须把这项工作全面铺开,全面实施。为认真贯彻省局会议精神,把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市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局长庞晓龙任组长、副局长曹刚为副组长的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市场科、信息中心、企业、个体、商广、消保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市场科,负责组织、落实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目标、任务,推行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

3月

22、23日,市局召开了xx市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会议,会议组织参观了xx区大山坪工商所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工作进展情况,现场观摩了xx区百子图农贸市场市场信用分类工作从指标采集、信息录入、市场信用类别和经营者信用等级上报初步认定的整个工作流程。在市局视频室对区、县具体从事市场信用分类工作的同志开展培训,对市场信用分类电脑操作流程、22个指标的内容,以及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讲解,讨论了相关的具体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对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认识,增强了大家搞好这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紧接着市局出台了《xx市工商系统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川工商泸办〔2010〕53号),对全市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制定了实施方案,提出了工作要求,明确了具体任务。明确了今年必须完成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四类市场:一是省、市级“三化”市场;二是城区商品交易市场;三是正在进行升级改造的农贸市场;四是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场。区、县60%的市场今年要完成市场信用分类工作。

全市有139个市场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已核准认定市场116个。在核准认定的116个市场中,农副产品综合市场67个,消费品综合市场38个,工业品市场7个,生产资料综合市场4个。市场信用类别分别为a类市场73个、b类市场18个、c类市场24个、d类市场1个,分别占62.93%、15.52%、20.69%、0.86%,已通过核准认定的市场占市场数的83.45%。

各区、县完成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情况如下:

xx区市场数33个,上报核准认定市场26个,已认定26个,其中a类市场22个,b类市场4个,完成市场数的78.79%;

xx区市场数35个,上报核准认定市场26个,已认定25个,其中a类市场9个,b类市场8个,c类市场8个,完成市场数的71.43% xx区市场数20个,上报核准认定市场14个,已认定13个,其中a类市场11个,b类市场2个,完成市场数的65%

xx县市场数31个,上报核准认定市场26个,已认定26个,其中a类市场22个,c类市场3个,d类市场1个,完成市场数的83.88%; 合江市场数20个,上报核准认定市场15个,已认定12个,其中a类市场6个,b类市场2个,c类市场4个,完成市场数的60%; 叙永市场数12个,上报核准认定市场10个,已认定2个,其中a类市场1个,c类市场1个,完成市场数的16.67%;

古蔺市场数5个,上报核准认定市场4个,a类市场1个,由于市场没有办理营业执照,另外3个市场都是c类市场。

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较好的是xx区、合江、xx县、xx区。

二、主要作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建设,把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作为今年上半年的重点工作来抓。

一是健全组织,明确工作目标。各区县都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和所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发了《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内容、措施和工作要求,细化了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形成了局长亲自抓,分管局长具体抓,相关股室和工商所共同抓的工作格局面,做到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国卫迎复审、市场信用分类工作紧密联系,互为补充,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两不误。

二是明确工作人员和工作责任。由市场股工作人员和工商所市场监管人员共同指导各个市场开展市场信用分类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三是完善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制定了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巡查制度、信用信息征集制度、信用评定实施办法、经营户信用评定结果公示制度,形成了从信用信息采集、信用类别评定、分类监管到综合信息反馈的一整套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操作规程,为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分类监管长效机制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是指导帮助市场开办方开展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根据市场情况,分别指导市场开办方制订了具体可行的信用分类管理方案,形成了市场准入、商品准入管理和质量管理责任、市场退出、市场检查、消费者权益保护、信息公示、市场服务监督等制度和措施,有力保证了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全面开展。

各区、县按照《xx市工商系统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实施方案》中的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认真对市场进行了排查摸底工作,掌握底数,摸清情况,填写《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市场基本信息登记表》、《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市场内经营户基本信息登记表》,对市场内经营户的信息予以采集,完善了市场登记台账。根据企业、个体信用分类标准和办法,对各个市场内企业和场内经营户的经营主体资格、日常经营活动情况和违法违规行为等多项指标进行逐户采集认定,并对市场开办者和场内经营者的日常经营活动情况、信用状况、市场管理制度建设等内容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使市场开办单位和场内经营者从市场准入、经营行为、市场退出等三个方面都按市场分类的标进行规范。

(二)加强宣传,落实市场开办方职责,提升商品市场的整体信用水平。

一是多次组织市场开办者及部分经营者召开座谈会,强调市场信用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市场开办者和全体经营户的质量意识、售后服务意识、自律意识、诚信经营意识和参与意识,促使市场开办者及经营者完成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思想转变。xx区在市场信用分类工作中广泛印发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宣传材料,利用市场内广播、专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扬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意义和作用,为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明确市场开办单位作为市场管理第一责任人的义务,指导市场开办单位明确管理机构和责任人,落实市场管理职责。帮助市场开办者建立经营者商品质量承诺制度、重要商品索票索证制度、商品入市备案制度等自律制度。

三是帮助市场开办者加强对场内经营者管理。主要是要求市场业主配合工商部门对场内经营者的资格审查,督促经营者依法登记,具备合法的经营主体资格,做到有照、亮照经营;督促市场开办者加强对场内商品质量检查及公示。落实经营户品牌代理制度,保护品牌商品标志,加强对经营者诚信经营的规范。

四是明确开办者与场内经营者在信用管理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开办者对场内经营者实施信用管理,建立《商品交易市场场内经营者信用奖惩制度》和《场内经营者信用奖惩评分标准》,按照“谁监管、谁负责、谁检查、谁录入”的原则,将经营户的22项信用分类指标录入综合系统,监管人员可随时掌握查询经营者的基本情况和信用等级,及时、动态地调整监管方式和监管重点,增强了分类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了市场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市场的信用管理水平。

(四)开展场内经营户信用等级评定活动。

按照《xx市农贸市场场内经营者信用奖惩制度》和《xx市农贸市场经营户信用管理考评表》的要求,由经营者主动申报信用等级,工商部门联合市场主办方进行信用采集,其他部门提供市场经营者信息,对场内经营者进行信用等级认定,以考评表中上四大项(34小项)为经营户考评项目,总分100分。考评人按实际对经营户不足情况予以相应减分,总分85分以上为a级,75分-84分为b级,65分-74分为c级,65分以下为d级。通过评比,进一步促进了场内经营者的质量意识、售后服务意识、自律意识和诚信经营意识,对市场整体信用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五)落实区域巡查责任制,强化对市场和场内经营者的分类监管对商品交易市场实施监管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市场整体情况的监管,主要是对市场开办者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管理行为是否规范、管理措施是否落实进行检查。另一方面是直接检查场内经营者经营行为和重点商品。我局认真落实区域巡查责任制,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和个体经营户信用分类监管为基础,明确巡查责任人员的管理区域、监管任务、巡查效能,在市场信用等级评定过程中,加强了对场内经营户的经营主体规范。规范了品牌商品代理行为、加强了商标管理、广告管理、重要商品的索证索票管理等。对评定出的b级经营户实行了重点监管,将其列为帮助扶持对象,通过加强服务,促使其达到a级信用等级,并可适当减少日常监督检查,实现市场的长效监管,保障商品交易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进行。

三、严格督导督查,确保工作出成效 为开展好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各区、县局不断加强对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督查。xx县工商局在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中,措施有力,督查到位,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检查考核的通知》(泸工商合办〔2010〕70号),成立了以局长刘孝成、分管局长刘锋为组长的两个考核组,分别率市场股、消保股、注册股等相关股室人员,对全县7个工商所涉及的22个市场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进行检查,专门制订了《xx县工商局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考核表》,该考核表包含了7大项27个小项内容,公正、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各工商所开展该项工作情况,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今年市场监管工作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如因履职不到位,被市工商局考核验收扣分的,县局将严格问责追责。

按照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要求,督促市场开办单位建立完善了12项信用管理制度,切实履行了市场管理的职责,做到了定期对市场内的商品进行检查、登记,落实索证索票和台帐建立等制度,并督促场内经营者自觉遵守质量管理、诚信经营、售后服务等制度;充分调动了市场主办单位和入场经营者两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加强了对市场内各项经营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使市场开办方、场内经营者、基层干部深刻认识到了开展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自觉增强了监管、服务市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的途径 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推行,对提升市场开办方的管理水平和市场信用程度,加强自律能力,规范市场秩序,提升市场服务档次,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在开展中还需进一步完善市场管理各项制度,对各市场开办单位加强宣传动员。由于市场开办方管理市场职责发挥不够,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和许多制度流于形式,不能持久坚持,造成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由工商部门督促才去进行,不督促不进行。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将继续探索,深入研究,不断完善市场信用管理体系,运用市场信用信息提高信用监管效能,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市场动态监控,使全市商品交易市场向标准化、科学化、制度化迈进。

五、存在问题

1、相当一部分市场没有办理营业执照,无主体资格。主要原因:一是一部分老市场,土地使用产权不明晰,无市场业主,大多是政府交给所在社区代管。二是一部分市场面积过小,经营状况差,无经济效益,因此市场业主不愿办理营业执照。三是一部分市场设施简陋,安全不达标,建设和消防等部门不予以验收,市场无法取得产权证明和消防证明,因而给办理营业执照带来困难。

2、宣传力度不够。对市场开办单位进行市场信用分类宣传不够,市场开办单位对市场分类监管意识淡薄,甚至有的工商干部都认为开展市场信用分类是多此一举的工作,工商所未对场内经营者发放信用分类自评表,也未如实对场内经营者作出信用等次的考评建立和完善市场及场内经营者信用档案上不规范、不齐全,与场内经营者签订进场经营合同不规范,信息录入、指标采集不认真、不真实,实际操作不熟练。

3、市场管理制度不完善。市场及场内经营者信用档案上不规范、不齐全,开办单位未及时补充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度未上墙。

4、由于人员变动,负责市场信用分类的同志业务不熟悉。市场及场内经营者基本信息录入不准确,部分不齐有缺失,场内经营者基本信息数据与现场采集信息数据相差甚远,很难统一。

5、有的县上报的市场,核准认定情况都是a类市场,对市场信用分类类别评定不准确,不真实,不能达到对不同市场信用分类等级实施不同的监管方式的目的。

六、下一年工作安排

为确保全市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任务的完成,各区县局务必在7月底以前全面完成“四类”市场的信用分类工作,要继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继续抓好查漏补缺工作。确立今年应完成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市场,一定要督促市场业主、所在工商所必须完成。凡是有市场固定设施、摊位、门市、经营户缴纳了租金的市场,没有办理营业执照的,各区县要逐一研究,落实解决的办法,办理营业执照;

2、进一步核实市场信息录入和指标采集的准确性。在检查市场基本信息、开办单位信息、经营者信息的录入情况有误的地方要及时纠正过来,22个指标的采集要真实,否则反映的市场信用类别不科学、不客观。

3、完善市场管理制度。市场内12项制度不全、不规范的,要进一步完善,必须有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痕迹。

4、各区县要作好准备,市局近期将对以通过核准认定的市场进行检查验收,检查结果,要作为今年市场工作目标考核的依据。

第四篇:工商局监管情况汇报

根据县局要求,我就县工商局和平工商所自2012年6月至今的各项工作情况,向与会领导、代表同志们汇报如下:

一、认真履行各项工作职责,依法进行市场监管

一年来,我所在和平镇党委政府、县局的正确领导指导下,在全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监管服务对象们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这一中心,时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提高工作绩效,在各方面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摆正位置,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工商所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前沿阵地和形象窗口,工商行政管理的大量工作都要通过工商所来落实,其工作的基础、关健、行风形象窗口、改革突破口等都要在基层工商所体现。要做好这一系列工作,必须要有一支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尤其是领导干部队伍,工商所长既是一个所的指挥员,又是排头兵,所以我们必须事事都想在前、干在先、周密计划、率先垂范。面对新形势下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我所一部分职工一时间不很适应,不能完全从旧的日常监管模式中解脱出来,面对职工素质参差不齐以及日趋繁重的日常监管工作,作为工商所长的我,为了促进各方面工作的圆满完成,真正做到了“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即首先忍辱负重,一般群众不能适应的工作,我就率先担负,同时面对诸多对我们本职工作不够理解的监管服务对象冲口面出的谩骂和侮辱,也“忍”字当头,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其次用自己宽阔的胸襟,包容职工一定的过失和缺点,逐个纠正加以解决,吸取好的建议和经验,认真做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真正做到了容百川,纳四海。再就是对内对外处事公正,树立了良好的影响力和说服力。

2、深入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推进市场监管方式改革创新。一年来,按照县局的统一布置和要求,切实开展了五项执法活动,严打违法违章经营行为,共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案件98件,罚没款45650元。

二、全面实行“阳光收费”促进地方经济有序发展

1、建立健全“阳光收费”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各项“阳光收费”工作制度。为了更好地开展“阳光收费”工作,我所积极向和平镇党委、政府汇报了“阳光收费”工作开展情况,得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有力支持,和平镇人民政府以和府通(2012)号通知形式下发了成立和平工商所“阳光收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充实和调整了人员,从而确保了“阳光收费”工作的顺利进行,随后我所根据辖区情况分成了四组开展此项工作。严格按照台账进行征收,做到了应收尽收。同时,我所按照“阳光收费”工作要求,建立了核定费制度、告知制度、公示制度、台帐征收制度及督查制度,特别是台帐征收表中均有“五方定费”小组成员签名及意见,且在实际工作中逐一完善和落实了各项制度,尤其是公示制度,我所以将新的定费标准及缴费结果公示上墙,接受社会监督,此举得到了广大个体工商户的理解和支持。

三、着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队伍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

1、建立和完善政治理论和学习制度,提高政治素养,促进干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按照县局要求,我所加强了对政治理论学习力度,集中人员、集中精力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和讨论了《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八荣八耻”、“两个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在此过程中,我所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求每个职工做到明是非、识善美、知美丑,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用“八荣八耻”标准规范执法行为,继续深入了“六项禁令”的学习,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常思贪欲之害,常弃是非之想,常修为观之德,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之间的关系。全年中我所未发现“吃、拿、卡、要”挪用公款,钱票不符等违纪现象。

2、加强法制教育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一年来,我所通过“一月一法”的学习和“一月一案点评”等形式认真组织全所开展了业务学习,同时结合县局的“一月一法”考试,要求每个干部在学习中都要形成赶、帮、超的氛围,相互促进,通过不断的学习。我所干部在执法办案过程中有了较大的突破,案件质量显著上升,查处范围不断扩大,从以前单一的无照经营查处拓宽到了广告违法、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的查处,且所办结案件中未出现一起行政诉讼案件,所有案卷归档齐全。

四、服从地方党政领导,树监管服务型工商新形象。

2012年是“十二五”的承上启下最重要的一年,我所按照县局“坚持在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下工作不变”的指示精神,在和平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配合县城移民搬迁工作,我所4名搬迁户均按期签订合同搬迁,同时协助10名个体工商户找到了新的经营场所,为他们创造新的经营环境。自县委、政府召开“整脏治乱”动员大会后,我们带领全所全力投入该项工作中,且将日常监管与“整脏治乱”相结合,所里制定了长效的监管机制,共发放倡议书500余份,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400余份,投资1400余元购置垃圾蒌400个。工作中我所干部人人动手,协助个体工商户清扫门前垃圾,整理店内商品,并现场协调解决个体户所遇的因水灾、其他部门乱执法、行业不公平竞争等方面的凝难问题,此项工作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和广大个体工商户的赞扬。一年中个体工商户分别赠与我所题为“大水无情人有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为外商保驾护航”……等六幅锦旗。给新时期我工商工作作出了深度概括。

五、今后工作的打算

在今后工作中,我所将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完善不足,把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尽职尽责完成,为发展地方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五篇:***工商局合同行政监管报告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局的正确领导下,***工商局始终坚持把合同管理工作作为发挥部门职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着力点,把合同管理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抓住打击合同欺诈查处合同违法行为,整治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开创了通过行政适度干预保护合同弱势方、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新局面;2011年以来,已办理动产抵押登记126件;查处格式条款案件28件,罚没款8.6万元;合同纠纷行政调解2件;公示企业信用证明29家;推行合同文本16种12000份;使工商行政管理合同执法和服务的效能得到了有效发挥,全县广大企业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自律意识明显增强,形成了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良好氛围。

一、今年的工作

(一)深化合同格式条款的规范整治

2014年,根据县局的工作步骤和要求,从广度中挖深度、从深度中求精度,把查办案件作为主要手段、把教育经营者作为辅助方式、把规范行业作为最终目标,切实履行《合同法》第127条赋予工商机关的法定职责,继续开展了对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专项整治;在要求各具有独占地位的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基础上,收集格式合同文本65份,发现合同格式条款不规范问题12个,对自查自纠后仍使用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的企业,加大整改和查处力度,对已经实质性实施的3起违规格式合同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罚没款7.4万元,并责令企业予以整改,合同执法工作有了新突破。

(二)认真开展“守重”企业公示活动;

今年是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活动的第一年,我局遵循“把握标准、认真筛选、积极推荐”的原则,全力协助企业积极参加“守合同重信用”公示工作,做到宁缺毋滥;山东华兴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金阳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先后被公示为“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海力财富集团有限公司等27家企业被公示为“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结合发放公示证明,我们还自制了《省级“守重企业”公示活动回访表》,已对27家省级“守重”企业进行了实地回访,与企业负责人座谈,征求到11条企业对“守重”公示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守重”公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三)围绕订单农业,制定推行合同示范文本

合同示范文本具有规范性、完备性、适用性、程序性的特点;按照上级的工作要求和部署,以涉及农民根本利益的行业领域为重点,在全县9个乡镇建立起“合同指导服务站”,立足引导、服务、监督三项职能,全力推进“订单农业”的发展。2014年围绕涉农合同进行了深入调研,详细了解订单农业的种类、运作方式和合同内容,指导规范农业订单合同文本;先后推广了农村土地流转、农机租赁、土地托管、测土配方施肥和大枣、种子、蔬菜、小麦购销等8种涉农合同文本。

(四)积极拓展动产抵押业务空间,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一是认真落实省局与省人民银行联合文件精神,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动产抵押宣传活动,商请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探索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商标权质押融资方式,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二是积极倡导信用借贷;根据企业“守合同重信用”公示层级,推荐了12家“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作为金融机构的信用融资对象,享有借贷优先、提升信用借贷额度、下浮抵押比率和低利率等优惠政策;2014年为企业办理动产融资抵押登记32件,抵押物价值3.4亿元,被担保主债权金额1.57亿元。

二、合同行政监管面临的问题

当前危害公平正义、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与合同相关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仍然是金融、通信、供水、供电、供气公用事业和物流、房地产、汽车销售、电子产品维修等消费热点领域的格式条款问题;尽管合同格式条款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监督工作中发现不但法律体系不完善,而且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也比较零散,其规定已经不能适应日益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的需要,很难有效规范合同格式条款。

(一)法律存在的缺陷。

目前对规范合同格式条款作出规定的法律有《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其中《合同法》表述为 “格式条款”;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表述为“格式合同”,并把“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纳入其中。《合同法》第39-41 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对“格式条款”或“格式合同”的使用有规定,但“规定”侧重于“效力”问题,并无使用不公平格式条款或格式合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履行合同格式条款监督职责时,在法律层级面临的则是无“法”可依。

(二) 规章存在的缺陷。

目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能够适用的规章只有国家工商总局颁布的《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该办法明确了经营者不得在格式条款中免除自己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排除消费者权利的情形,法律责任也非常清楚。但由于是部门规章,其法律责任规定存在两大不足:一是实施处罚要受制于“法律法规己有规定,从其规定”,不能直接适用;二是如果“法律法规无规定”而适用该办法也只能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其力度太小。

(三)部门执法权限存在交叉争议

《合同法》第 127 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利用合同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负责监督处理”;该条款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行使国家力量对合同格式条款进行干预的法律依据;但是该条并没有确定所有的合同监管工作都有工商部门监管;比如《电信条例》明确了电信监管机构的服务监管职能和赋予其制订相关电信服务标准的权利。《电信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电信用户申诉处理暂行办法》、《电信服务质量通告制度》、《电信服务质量报告制度》和《电信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指数评价制度》以及《电信服务规范》行政规章对服务行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工商部门认为某格式条款属于霸王条款,但法院会怎样认为呢?毕竟法院是认定合同有效无效的部门,而非工商局。目前,法律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如何规范合同格式条款没有规定,行政法规尚未出台,用层级效力较低的国务院直属机构规章去抗衡国务院组成部门的法规规章显得力不从心,执法的胜算实难预料。

(四)现阶段的合同监管工作,与当前服务“五位一体”建设对工商部门的要求还有差距。具体表现在:一是合同执法机构设置不专一,相应的专门执法队伍没有建立;二是工商部门回归地方后,市场合同口琐事繁杂,成了工商局对外应付的“不管部”;三是在提高办案质量上存在薄弱环节,执法手段还比较单一,突破重点、难点问题缺乏有效抓手,不能着眼长远、立足治本建立合同监管长效机制。

三、下一步改革创新的工作思路

当前,合同监管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应始终坚持服务发展是第一要务、监管执法是第一责任“两个第一”理念不动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法治工商建设为总抓手,加强合同监督管理工作;一要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合同执法工作的主动性。正确认识强化合同执法工作是现实的需要,是工商部门的法定职责,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必须全面发挥合同监管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努力实现监管方式的转变,从一对一的上门检查到以点带面的转变,从事后查处向事先防范、源头治理转变。二是统一思想,正确处理合同执法与指导服务的关系。合同执法与指导服务是工商行政机关合同监管职能到位的两种实现方式,二者互相补充,互相强化,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在合同监管中,应自觉将合同指导服务和执法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指导服务中加强执法监督,在监管执法中积极推进指导服务,不断提升合同监管服务的水平和成效。三是进一步加大合同执法办案力度,注重发挥基层工商所执法办案力量和优势,逐步形成简易案件工商所办、大案要案专业队伍办的合同执法办案工作格局,运用“传、帮、带”等有效方式迅速培养基层执法办案队伍;树立全局意识,把专项整治行动与合同法制建设、打击合同欺诈、加强合同争议行政调解、开展合同指导服务等工作结合起来,全面推动合同监管工作履职到位。

二0一四年十一月二十日

上一篇:公司提升执行力范文下一篇:故事会活动总结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