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教的典型事例

2022-09-15

第一篇:尊师重教的典型事例

诚实守信的典型事例

1.河南中医学院2000级中药专业学生王一硕,家境贫寒,在国家助学贷款的资助下,于2003年7月顺利毕业。同年8月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成为首批大学生西部志愿者,服务于陕西省麟游县。王一硕在去西部的前一天,亲自到为其办理贷款的广东发展银行未来支行留下联系方式,并保证一定按期还款。

在陕西麟游县,王一硕利用所学技术,带领当地农民建设黄芩GAP基地,手把手地教药农种植中药技术。指导当地制药企业通过国家GSP、GMP认证。

西部志愿者结束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河南中医学院2005年中药专业研究生。目前,他被聘为河南省赫福莱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同时,还兼任多家企业的GMP认证技术顾问。2005年2月15日,他用自己的辛劳和智慧所得到的收入,提前10个月还清了26770元的国家助学贷款。王一硕同学从一个面临辍学的贫困生,在银行、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成为成才、奉献、诚信、自强的典型。他的事迹得到了河南省政协主席王全书等领导的高度评价,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全国多家新闻媒体多次报道。他被评为‚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全国道德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

2.河南理工大学2006级学生徐定方,是一位来自贫困山村的大学生。早年家庭突生变故,父亲残疾、母亲去世,使他原本贫寒的家境雪上加霜。是国家助学贷款帮助他走出了学费难筹的困境,给他提供了一个相对轻松的求学氛围。徐定方分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他自立自强,勤奋好学,生活节俭,还利用课余时间打工弥补生活上的不足。徐定方知道,付出才是生命的意义;善良才是生命的本色。经过不懈的努力,他先后获得2008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国家励志奖学金‛、‚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河南省优秀团员‛、‚河南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20多项荣誉称号。

面对这一连串的殊荣,徐定方说:‚我忘不了刚来河南理工大学时,是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使我得以顺利入学注册;忘不了院领导帮我争取了勤工俭学的岗位;忘不了老师们的关怀和呵护……那些曾经给过我帮助的人们,我会一一铭记在心。我获得的所有成绩,都离不开周围老师和同学的关怀,我永远感激他们给我的无私帮助,我将时刻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人。‛

3.邓费建、邓波兄弟两个均是西南大学2003级学生,和所有贫困大学生的家境相似:父亲患病、母亲体弱,家庭负债3万多元。为顺利完成学业,兄弟俩分别申请获得了1.28万元和1.32万元的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实习那年,兄弟俩筹资4万多元办起了养猪场,当年春节猪出栏时,他们就偿还2.6万元贷款。

2006年11月底,正值大学生求职高峰,兄弟两个同时收到了3家饲料集团的工作邀请函。企业看中的是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诚实守信、按约还款的品质。

4.徐州贫困生肖俊在江苏大学求学。3年多的时间,他硬是靠着送牛奶、清扫楼道、抹桌子、做家教和奖学金,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当肖俊就要毕业离校踏上工作岗位时,他拿出积攒的7500元送奶费,还清了国家助学贷款。诚实守信而又刻苦勤奋的他被‚常发集团‛看中,毕业后不久就将报到上岗。肖俊说,作为一名贫困大学生,是国家助学贷款帮助他顺利读完了大学。

他通过‚新浪博客‛、‚QQ空间‛以及大学生‚校内网‛向全体大学生发出诚信还贷倡议。在倡议书中,肖俊写到,‚广大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的同学们:我是江苏大学的一名普通学生,和大家一样都是靠国家助学贷款顺利读完大学,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是国家助学贷款帮助了我们!......毕业之际,饮水思源,如期履约,按时还贷,是我们每个接受国家助学贷款资助同学的义务,也是对自己人生信用记录的珍爱......‛

5.江西省上饶市郑宜栋父亲在40年代经营着个油坊,由于信誉好,百姓都自愿到老郑处换兑油。因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郑宜栋父亲、哥哥被抓去服役未果遭枪杀,19岁的郑宜栋于是挑起家庭重担,但是油坊却遭偷窃,留下父亲欠乡亲们在油坊的债。在战乱年代,乡亲们也没有提起要郑家讨债。后来郑宜栋当上兵,过上好日子,找到父亲留下的账本,经过反复推敲,终于搞清所欠债务。84岁的老郑于是召开家庭会,研究还债。老郑顶住任何压力,执意连本带息一起还债。由于债主大都已经去世,幸存的不多,老人就一一向其后人解释并请求原谅。债主的后人大都万分震惊,不知情也表示不需要还债。84岁的老郑坚决要替父还老债,了心债,了却老人67年的心愿。

6.辽宁本溪农民武秀君在丈夫遭遇车祸去世后,承受着巨大的家庭痛苦,替夫还债。她一家人省吃简用,不舍得多花一分钱,她的大儿子出门很少坐车,小儿子每天只花1.5元的饭钱,就这样把所有挣来的钱和要来的欠款都用来偿还债务,包括那些债权人自己都认为无望收回而要放弃的债务。‚武秀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诚信’二字的内涵。她苦、她难,她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和精神的重负,但这丝毫没有动摇和改变她坚守诚信偿还债务的决心。在武秀君这位普通农村妇女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诚信为本、一诺千金的传统美德闪烁着炫目光芒温暖人心。她用最纯朴、最真实的方式实现着自己对债权的尊重、对合约的践行‛---这是在中国十大法治人物颁奖大会上,颁奖嘉宾对武秀君做出的感言。

案例分析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自古就有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诚信的潜在价值是无限的,社会需要诚信,个人要立足社会更加需要诚信。

第二篇:三万密切联系群众的典型事例

用爱心暖民心 用真情做实事

——崇阳县住建局“三万”活动密切联系群众典型事例

自“三万”活动开展以来,县住建局工作组以饱满的政治热情,一颗恤民之心,一份悯农之爱积极投入到“三万”活动中,为了推动“三万”活力深入开展,让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真正做到群众得实惠,干部受教育。住建局工作组积极开展“我为春耕办实事”活动。

1、心入,奉献爱心款。4月初,住建局妇联、团委倡议年轻干部,团员成立“进村入户”活动青年服务队,开展“我进村、我入户、我服务、我光荣”活动。年轻干部、团员走进农村看民情,理民心。活动中,他们了解到贫困农户春耕生产正缺肥料,生活艰难,队员们便想为他们筹集款项解燃眉之急。在队员们热心的感召下,局属各单位、干部、职工积极响应,慷慨解囊,纷纷捐钱捐物。短短几天便汇集爱心款12400元、衣物800件,目前8000元爱心款、部分衣物已送到小港村6家特困户手中。

2、情入,服务“三农”。针对当前农户春耕备耕的所需所盼,4月23日,住建局“进村入户”活动服务队在工作组组长程局长带领下,56名队员开赴白霓镇小港村开展服务“三农”活动,小港村六组王俊会老人的果园基地劳动密集需求量大,儿女在外工作,58岁的他一个人管理着这50亩的果园,难度可想而知,因缺少劳动力,无法及时除草,杂草与果树争肥,影响果园产量,给果树除草便成了王老汉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村干部联系下,工作组想法和老人心愿一拍即合。23日这天,老人带上一板车锄头早早等候在地边。在专家的指导下,大家有的锄草、有的挖眼、有的施肥,干得很起劲。一上午,服务队为果园锄草垦复近10亩、施肥1.5吨。后来,又把剩余的0.5吨化肥送到困难农户家里。

3、神入,抗旱解民忧。当前,我县旱情严重,情况危急。根据省、市、县关于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文件精神,住建局工作组立即行动起来,调整工作方向和重心,和驻点村干部群众一起投入到“抗旱保丰收”大潮中。

实地查看明旱情。最近两周春旱,雨水少,早稻抢插在即。4月25日,工作组一来到白霓小港驻点村,村民们便纷纷向工作组诉起苦来,“我家早稻急需插种,可田里没水,插不下去”,“我家中稻该育苗、稻田要翻耕了?”“我家5亩甜藕长势很好,眼看今年有个好收益,可眼下!”群众的呼声直指旱情,希望他们的主心骨拿个主意。工作组听在耳里,急在心里。迅速分成二个小组,分别赴全村耕地稻田、水库塘堰、河边机站实地察看,了解稻田干旱程度,干旱面积、调水能量、机站抽水能力、机站设备使用等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拿出切实可行的抗旱办法做好准备。

维、建泵站解旱情。今年,处于隽水河边的小港村旱情尤其严重,因河床低落,两岸稻田蓄水能力差,全村2000余亩水田中,200余早稻缺水未插,1500余亩中稻抢插困难,部分田块龟裂还未起板,300余亩甜藕缺水长势差。

近几周,工作组一直为抗旱保丰收忙碌着。真正投入精力、真心、力度、多措并举,力求抗旱取得实效。工作组与镇政府、县农委等主管部门沟通,组织村干部计划投资12万元检修6个机站,恢复投入使用,目前已投入6万元,其中3台机站已出水,住建局投入资金15000元,在小港村六组新建1座机站,已投入使用。4台机站供水能力可以覆盖全村80%的农田,解决约1500亩受旱水田的灌溉问题。这样早稻生长、中稻育苗、翻耕、抢插、甜藕培育就不会受影响。

疏通水渠调度水。由于水渠年久失修,有些田块远,为了疏渠畅水,实现水资源效益最大化。我们号召青年干部团员投入抗旱中,组成青年突击队与村民一起疏通水道,共组织劳力200人次,参加为期3天的劳动,修好渠道5000米。较好地缓减了农村的旱情。

第三篇:家庭教育的典型错误事例

一、孩子把水、牛奶等撒了一桌子。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连个杯子都拿不住。”更有甚者顺手给孩子一巴掌。

结果:大人和孩子都很生气,事情一团糟,孩子学会通过发脾气、打人解决问题。 正确做法:安慰孩子:“孩子,没事,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注意啊。你把桌子擦干净好吗?”

结果:孩子得到的谅解,马上向大人道歉,并高兴的把桌子擦干净。孩子学会宽容。

二、孩子考试不及格。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看你,考这么点分,你也不嫌丢人?你看谁谁,人家怎么就能考一百?你笨死了!气死我了。”更有甚者使劲踢孩子几脚。 结果:孩子心情坏到了极点,心里想:“我完了,我这么笨,学不好了,再怎么学也学不好。”

正确做法: 安慰孩子:“孩子,我知道你心里也不好受,一次没考好不代表什么,关键是我们要找出没考好的原因,然后解决它,好不好,我和你一起分析一下。我相信你,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结果:孩子认真地找原因去了,心里想:“我要努力,不辜负爸爸妈妈的期望,我一定行。”

三、孩子写作业磨,该睡觉了,作业没写完。(孩子作业多,孩子没磨,不在此列)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气死我了,怎么又没写完,我一会儿不看着都不行,快点写!我看着你。”

结果:孩子并不着急,依然慢慢悠悠,心里想:“写不完有我妈呢。”

正确做法: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写作业是你的事,你要对自己的事负责,没写完不准写了,该睡觉了,明天自己去学校跟老师解释吧。” 结果: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很后悔,心里想:“这下完了,怎么跟老师说呀,看来明天写作业得快点了,不然还得挨批。”

四、孩子作业写得潦草。 错误做法:发火:“怎么写的这么乱,你就不能写好点?”脾气大的会三把两把把孩子作业撕了。

结果: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正确做法: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我已经说过了,写不工整要重写,因为不工整,老师看不清楚,你看,这是规定不能破坏,所以你必须重写了。你看,你可以应该这样写字(讲述写字规范,横平竖直,大小一致。)孩子,你只要写得比你刚才的字有进步就行(和自己比),有信心吗?”

结果:孩子懂得规定的重要性,心里想:“比刚才的字有进步,容易。”充信信心。

五、孩子见人不打招呼,没礼貌。 错误做法:当众训孩子:“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连问好都不会,我平时是咋教你的,没出息。”

结果: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损伤,觉得无地自容,自卑感油然而生。 正确做法:给孩子台阶下:“我孩子有点不好意思,慢慢就好了,他平时也挺有礼貌的。”举个有礼貌的例子。

结果:孩子知道错了,心想:“这次没做好,下次一定做好,不能让父母失望啊。”

六、孩子的袜子脏了。 错误做法:家长:“把袜子脱下来,我给你洗。”

结果:孩子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心里认为父母就是为自己服务的,正常,反正他们也不累。

正确做法:和孩子商量:“孩子,你把自己的袜子洗了,好吗?妈妈今天很累啊,能不能把妈妈的袜子也洗了啊?谢谢孩子啊。”

结果:孩子受到尊重,洗袜子去了,心里想:“我以后要多关心一下爸爸妈妈啊,我也是家里的一员啊,他们越来越老了。”

七、孩子问了个问题,大人不会。

错误做法:不高兴:“别瞎问了,把学习搞好就行了,每天不知道想点啥。”

结果:孩子心里想:“哎,没劲,总说学习学习,烦死了,不问就不问。”从此,遇到难题一概略过,不求甚解。

正确做法:高兴:“孩子,你能问这么难的问题,证明你动脑筋了,不错。可是我不会,咱们一起研究研究吧,好吗?”

结果:孩子心里很高兴,以后遇到问题一定锲而不舍,非研究明白不可。

八、孩子早上不起床。

错误做法:发火:“你怎么还不起?要迟到了!”顺手打两巴掌,手忙脚乱地给孩子找衣服穿衣服。

结果:下次依旧。

正确做法:平静地说:“孩子,我就叫你一次,如果你不起,就会迟到,会挨批,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处理好。”孩子没及时起床,没吃早饭,还迟到了。

结果:下次一叫就起床。

九、一直看电视不睡觉不写作业。

错误做法:怒气冲天地把电视关掉,吼叫着叫孩子去写作业或睡觉。

结果:孩子满肚子不高兴地去了,心里恨你,说你是暴君。

正确做法:平静对孩子说:“孩子你该写作业了,如果写不完会挨批。你还想看多久?”孩子:“我再看10分钟行吗?”家长:“行,说话算数,到时间就关电视。”双方各退一步。

结果:时间到了,孩子主动关电视,去睡觉或写作业。

十、孩子正在写作业。

错误做法:一边看电视一边监督孩子,嘴里不停叨叨:“写快点。”“别磨蹭。”“不准看电视,好好学习。”

结果:孩子不高兴:“凭啥你就能看电视,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

正确做法:大人也看书,不打扰孩子,家里学习气氛浓厚。

结果:孩子心态平和,心思都在学习上。

十一、大人做错事了。

错误做法:强词夺理或视而不见。

结果:孩子心里想:“凭啥你犯错误就不承认呢?嗯,当大人好,有错也不挨批。”

正确做法:承认自己的错误,向孩子道歉。

结果:孩子以后做错事了,主动道歉,觉得理所应当。

十二、家长会老师告状,家长挨老师批评了。

错误做法:一回家就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又打又骂。

结果:孩子没任何自信,要么学会暴力,要么胆小,一句话不敢说,学会撒谎,不敢和父母说真话,怕挨打。

正确做法:先把孩子的优点讲讲,然后分析不足的原因,鼓励孩子,相信孩子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十三、孩子的日常生活。

错误做法:家长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妥妥当当,一切都是大人的意见,孩子遵守就行了。

结果:孩子成了木偶,不用动脑,被动执行。胆子越来越小,越来越没自信,能力差,不会做家务。心离父母越来越远,自闭。

正确做法: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还鼓励孩子做家务。家里有事和孩子商量解决,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认真听取。

结果:培养了孩子家庭责任感,知道心疼父母,喜欢和父母交流,性格开朗,有自信,遇事有自己的主意。

以上观点,也有偏颇,仅供参考,教育要因人而异,灵活应用。

在我看来,孩子获得幸福,父母需要培养其四种能力。

一.

自我肯定的能力

就是引导孩子相信自己,肯定自己,不会因为一时的挫败与困境而放弃对自我的信念其实,绝对爱自己是自恋,绝对爱他人是自卑,而当人能够爱自己也爱他人时,他就幸福了。

二.

自我反省的能力

就是引导孩子勇于做自我批评,也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在生活中, 自恋的人不愿做自我批评,自卑的人不停做自我批评,自信的人不怕做自我批评。因为自我批评不是自我否认,而是自我激励。

三.

赏识他人的能力

就是引导孩子为他人鼓掌, 分享别人的快了。在生活中,欣赏自己而不欣赏他人是自恋,欣赏他人而不能欣赏自己是自卑,既欣赏自己又欣赏他人是自信。

四.

理解他人的能力

就是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维,同感共情,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人只有先理解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理解。

在心理学上,儿童成长的历程,就是走出自我中心的里程。父母培养孩子的健康心智,需要引导孩子与自我表现的懒惰,自私,嫉妒,懦弱做斗争。由此而来,现代社会,父母给孩子最大的礼物莫过于给他(她)一个健全的人格。在儿童阶段,健全人格突出表现为:自信但不自恋,顽强但不偏执,谦虚但不懦弱,出色但不炫耀。这一过程就是孩子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过程。

慢慢修炼吧。

与孩子情感交流的秘方

1、把这件事情讲给我听听. 培养孩子的关键,首先就是要懂得孩子内心的秘密.而孩子内心最大的秘密是什么呢?是情感,或情感的焦虑.因此,如果父母想真正地理解孩子,就必须要掌握情感交流的秘方,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感情.从孩子的方面来讲,如果他遭遇了什么情绪上的问题或烦恼,首先求助的,无疑也是父亲母亲.因此,如果做父母的不善于与孩子交流,也就从一开始就阻断了孩子与他人建立正常人际关系的可能.不幸的是,这往往是许多家庭的实际情形.因此,要达成和谐美满的亲子交流,做父母的也必须要对情感交流的技巧加以自觉的领会.做父母的如何才能架设好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的“桥梁”呢?比较实际的做法,就是从克服自己与孩子的情感交流的障碍开始.通常而言,当孩子试图与你谈论他内心的烦恼时,如下反应方式,都有可能加速交流障碍的形成:用命令、指示或指挥的语气,告诉孩子该去做什么事情,给他下命令:“我不管别的父母如何做,你必须给我„„”;用警告、责备或威胁的语气,告诉孩子如果他做了某件事情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如果你知道好歹的话„„”;用说教、教化或规劝的语气,告诉孩子他应该如何做:“你应当„„”;以提出忠告、方法或建议的方式,告诉孩子该怎样解决问题:“为什么不用另一种方法来替代呢„„”;用评判、批评、否定或指责的语气,对孩子进行负面的评判:“你那样做太不应该了„„”;以漫骂、嘲笑或羞辱的方式,使孩子感到自己犯傻,把孩子归入另类,羞辱他:“你的行为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通过解释、分析或诊断的方式,告诉孩子他的动机是什么,或者分析他为什么那样说,那样做.让孩子感到你在给他筹划,帮他分析:“你那样说是想„„”;用保证、同情、安慰或支持的方式,努力使孩子感觉好受一些.劝说他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尽力消除他的不良情绪,否认不良情绪的影响:“不要担心,情况会变好的”;用探索、询问的方式,努力去找理由、动机和原因,获取更多的信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关于这件事情,你还和那些孩子说过了?”;以退缩、转移或迁就的方式,努力使孩子从问题中摆脱出来,自己也避开问题,分散孩子对问题的注意力,引导孩子把问题搁置起来:“吃饭的时间咱们不谈这个”.而正确的反映方式则是基本不需要表达自己的意见、评判和感觉,让孩子把自己的意见、判断和感受充分表达出来,给孩子打开一扇门,引导孩子去说话,使孩子在交流过程中发泄自己的情绪,理清自己的思路,进而自己找出解决的方法.用这种态度来与孩子进行情感方面的沟通,以下一些回应方式是比较简单而又有用的:“哦!”“我懂了!”“喔!”“有意思.”“怎么样啦?”“真的?!”“我简直不相信,真是这样?”“是那样吗?”其他一些反应在诱导孩子去讲、去说方面,更为有效:“把这件事情讲给我听听.”“我想听听这件事情.”“讲下去.”“后来呢?”“我对你的观点很感兴趣.”“听起来你对这件事情有话要说.”“这件事看起来对你很重要.”“咱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这件事你愿意谈谈吗?”

2、看你的样子,今天的功课一定很重.十二岁的小莉是一个紧张而又爱哭的女孩子.她的表妹小珊来跟她住了一个假期.暑假快结束时,就要回家了.小莉非常舍不得,眼泪汪汪地对妈妈说:“珊珊就要走了,以后又是只有我一个人了.”妈妈很轻快地说:“你会另外再找到一个好朋友的.”小莉回答说:“可是我还是会很寂寞的.”妈妈开始安慰她:“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忘了.”“啊,妈!”小莉说着就哭起来了.妈妈生气了:“你都快念中学了,还是这么爱哭.”小莉狠狠地瞪了妈一眼,跑进卧室里,哭得更伤心了.照理说,这样一个场景会有一个圆满的收场的,结果却以一个小小的悲剧结束.原因在那里呢?原因在于,孩子长大到了一定的程度,他就有了对于友情、亲情的渴望.他们会对自己的感情需求很在意的.然而,处于成人的世故与冷漠,他们往往对孩子的这种情感需求很不在乎.这样,他们就会忽视孩子的感觉,对孩子细小的情感波动表现冷酷.这样一种对待孩子的情感的反应方式显然不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事实上,孩子们最需要的,就是我们对他的重视,哪怕是当时的实际情况一点也不严重,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或许在故事中的母亲看来,女儿不应该因为与表妹的分离就流泪哭鼻子,但是她的反应却不应该没有同情.做母亲的应该这么想:女儿很难过,我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来帮助她.尽量设法使她知道我明白她内心的感觉.如果这样想,她就可以用以下方式来安慰女儿:“珊珊走了,教人觉得很寂寞.”“你们俩这么要好,真舍不得让她走.”“你会想她的.”这种反应使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亲密的感觉.孩子的内心感受一旦被父母了解了,他的寂寞和情感创伤就会消失.父母对于孩子的了解和同情是情感的绷带,可以治愈孩子受了损伤的自我.这种策略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比如,孩子放学回家,妈妈最好是能够在家欢迎他.这时,她不宜提出答案千篇一律的问题来问:“学校怎么样?”“很好.”“你今天做了些什么?”“没做什么.”相反,妈妈所说的话应该表达出她很了解孩子在学校所受的考验和苦难:“看你的样子,今天的功课一定很重,”“你一定巴不得赶快放学.”“回到家里很痛快.”如果妈妈不能在家迎接孩子回家,留一张便条说明自己在何处,对抚慰累了一天的孩子的情感来说,效果也很好.有一些父母喜欢以写信的方式,来加深他们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因为写信比较容易表现他们对孩子的爱和重视.也有一些父母喜欢用微型录音机,将要对孩子说的话录下来,孩子可以一遍又一遍地听.总之,类似这样的留言方式,可以增进孩子与父母在心灵之间的零距离,让孩子真正的生活在一个充满爱与安全的环境里.

3、像你这个年龄的时候,妈妈也曾痛苦过.许多成人在为人父母之后,就摆出一副长者的架势,试图扮演领导者的角色,这真是一件奇怪而不幸的事情.他们认为自己必须有一种父母的模样,事事显得胸有成竹、有主见、有把握.没有缺点、没有烦恼是他们理想中的自我.他们甚至会忘记自己也是一个普通人,和孩子没有什么两样.他们会刻意地回避自己过去作为“凡人”的经历,根本没有勇气告诉孩子自己过去的真相和现在的真实感觉.也有一些父母,因为要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就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自己是何感觉,只要孩子有需求,就那自己抛在一边,无条件地接受和忍受孩子,随时随地为孩子做出牺牲.这样的父母必定会做出虚假的行为、虚假地接受孩子的要求.然而,这样的虚假行为不仅使自己难受,当孩子感受到了以后,他就会因为父母发出的语言信息与父母发出的非语言信息的矛盾而倍感困惑.这时,孩子就会处于进退两难之境.如果孩子被频繁置身于这样的情景,就会使孩子经常蒙受“考验”,使他们承载沉重的焦虑与负担,导致不安全感的发生.另外一些父母则完全是另一种类型.他们通常会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感受.比如,当孩子在面临困难的时候,孩子会觉得紧张,很害怕.这时,这些父母就会坦然地跟孩子说:“是啊,爸爸妈妈也很害怕.”、“是啊,爸爸妈妈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也很痛苦过.”这样,孩子就会想,既然连大人都会害怕,也会痛苦,那我也不必因为害怕、痛苦就觉得难为情.孩子对一些不良的情绪就不再抗拒,而是坦然接受.大家都能想像,对于某件事物,如果是抱着抗拒的心理,一定是处理不好的;相反,如果敢于勇敢地面对,才会处理得恰到好处.如果父母不羞于承认自己的感受,就自然会解除孩子的抗拒心理.接下来,父母再讲一些自己是怎么处理这些事情的例子,孩子自然就有了榜样.这样的亲子交流,既消除了孩子的不良心理,又拉近了父母与孩子的距离,做父母的为什么不大胆尝试呢?事实上,与孩子作亲密的情感交流的另一个秘方,就是对孩子表现出自己的坦率和真诚,获得孩子对我们的信任,成为孩子的挚友,把握孩子的内心,有的放矢地引导孩子.要做到这一点,父母应该从内心深处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有自己的情感深度的、理智的人.虽然有些问题很难向一个不成熟的孩子解释清楚,但是,如果父母能够坦诚自己的观点,单单你的态度,就会赢得孩子的心.实际上,告诉孩子父母的真实体验,不仅能赢得孩子对你的信赖,同时,由于父母本人的真实生动的经历往往比起陌生伟人的壮举,更加贴近孩子的生活,因而更具有独特的震撼力,孩子更容易从中学到面对困境与坎坷的方法与精神.

4今天有妈妈提到,自己孩子5岁,很爱撒谎。尤其是在做错事的时候,就像前两天,打翻了一个玻璃杯子,他说是奶奶打翻的。死都不承认是自己打翻的。妈妈很生气,跟他说道理,做错事承认错误也是好孩子,妈妈也不会责怪。但是不能撒谎。

我们说:孩子每个行为背后都有他想表达的信息。是什么原因让孩子说杯子是奶奶打翻的,而不是自己打翻的。我们看到孩子有了自我保护意思,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很多时候我们会和孩子讲道理,事实上,0-6岁的孩子不需要讲道理,而是让孩子有尽可能多的体验。 比如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这样处理,看着地上打翻的杯子:哦,杯子打翻了。会扎到人的,我们把它清理了吧。把事件描述出来,而不是一开口就问:是谁打翻的杯子。

接下来,就引导孩子:杯子是怎么打翻的。是宝宝在拿苹果时,没注意到杯子,不经意打翻的。让孩子回忆事件,是什么原因打翻了杯子,下次就要注意,拿苹果时,先把杯子放好,这样杯子就不会被打翻了。

孩子撒谎,从某种程度是,也是因为孩子的力量不够强大。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力量,也就是我们说的内心的强大。这是《智慧父母课》的重点,有能力和能量两个核心。

对孩子来说,“传道”是影响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要素。这里的“传道”是指让孩子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受到激励、唤醒和鼓舞。知识也许是可教的,但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不可教的。家长的“传道”只能显示为感染、熏陶和引导,只能显示为激励、唤醒和鼓舞。好的家长总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感染、感化他的孩子。

对孩子来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永远是重要的。但是,无论知识和技能多么重要,它从来就不是孩子学习的全部内容。家长除了传递知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让孩子成为有独立人格的人。

苏格拉底说:“知识就是回忆”。我们现在无法简单地相信,人“先天地具有知识”,以至于光靠回忆就能够获得知识,但我们至少可以断言,人“先天地具有自由精神”,人一旦发展了这种自由精神,他就能够主动地获得相关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的命题“知识(学习)就是回忆”可以转换为“知识(学习)就是自由”。家长的基本使命,就是让孩子因自由精神和独立人格而主动求知、自由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

曾经有过一个“父亲的脚后跟”的故事。主动交流究竟有多重要,这个故事大体可以提供一些解释:

小时候我曾住在丰原东边的山里,父亲常带着我入城。这条路很长,走起来总要两三个钟头。每次父亲走在前边,我跟在后头,他的步伐大而且快,我必须两脚不停地划,眼睛不停地盯住他那双破旧的布鞋,一路不停地赶。

有一次,天色向晚,路过一道铁桥,一根根枕木的间隔比我的步子还宽。平常父亲总会歇下来等着我爬过去,或索性抱着我过去,但那天他心里不知牵挂些什么,等到我爬过桥,抬头一看,他已经“失踪”了。

突然,我涌起一阵恐惧:“这条路来回已跟着父亲走过二三十趟了,怎么一下子变得如此陌生?”

我哭着等在桥端的田埂上,几个钟头在黑夜里又饿又怕。我甚至分不清家的方向。我苦苦思忆,但呈现的总是父亲那双不停晃动的布鞋。午夜时分,总算由远而近,传来了母亲苛责父亲的声音。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回到家竟还不知我早在半途就已走失。

今天,很多家长在交流时,不告诉孩子“我们去哪里”,从不指出大体的方向。一开始就下定义,一味要孩子一步步陷在“推理”的泥坑里,以为这便是思考训练,这便是“交流”,其实这只是交流的一种机械的“形式”。

演示解题时也是一样,一步步非常严密,非常工整,每写一行就问学生一句:“对不对?”孩子的回答也是非常合作:“对。”这样热烈的交流情绪,该说是天衣无缝了。若效果不好,只好怪孩子素质不佳或教材不当了?

事实是:孩子看到的不是“路该怎么走”,他(她)只看到了“布鞋不停地晃动”,简单的“左-右-左-右„„”的换脚规则是知道的,但一旦没有“布鞋”在前面带路,便觉一片陌生。家在何方?路怎么走?

深深相信,当时父亲如果像赶牛一样让“我”走在前头,出城的时候便用手指明家的方向,然后问我:“吴厝的大榕树,旧厝的土地庙,阿公溪上的铁桥,南坑阿婆家后的小径„„你认不认得?”而在我点头之后,叫我逐一带路走过。“我”必定在走过一趟,回到家之后便会十分熟悉整条路径。

如果父亲是最最上乘的教育家,也许他在指明家的方向后,便要我带路,他在后头宁可随我多走一点冤枉路,一边加以修正。这种积极关注该多好啊!其后并画图比较近路与远路,如此我不仅能熟悉家城之间的路径,城东郊的地理我必也在走过一遭后便了如指掌,再也不愁迷路,甚至可以常常代我父亲跑腿办事。

可是孩子不敢苛求,孩子仍该感谢父亲,毕竟他不会抱着或背着我走,使得我尚有一丝镇定,能在漫长的四五个钟头里守在同一个地方等着他与母亲回来找到我。

在今天的交流里,我看到孩子不敢或不知问出一句:“爹爹,我们去哪里?”总觉得父走在前头,一味要孩子“尾随”。甚至有的家长是将学生“背着走”的。要改良交流,或许我们今天该提出要孩子“带路走”的赶牛教法。

第四篇:历代勤俭节约的典型事例 1

历代勤俭节约的典型事例

1.苏轼的事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2.李嘉诚的事例:香港富豪李嘉诚有一次从酒店出来,准备上车的时候,把一枚硬币掉在了地上,硬币咕辘辘地向阴沟滚去,他便欠下身去追捡。旁边一位印度籍的保安见状,立即过来帮他拾起,然后交到他的手上。李嘉诚把硬币放进口袋后,再从钱夹里取出100元港币,递给保安作为酬谢。为了一元钱却花了100元,这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不划算的。有人向李嘉诚问起这件事情,他的解释:“若我不去捡硬币,它就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而我给保安100元,他便可以用之消费。我觉得钱可以拿去使用,但不能浪费。

历代勤俭治国持家的典型事例

1.长孙皇后的事例:长孙皇后虽然出身显贵世家,又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但她却一直遵奉节俭简朴的生活方式。衣服用品从不讲究豪华奢美,一切都以够用为限;饮食宴请从不铺张浪费,以够吃为准。她对子女要求也非常严格。太子李承乾是她和唐太宗的长子,由他的乳母遂安夫人总管太子东宫的日常用度。由于宫中实行节俭的制度,太子宫中费用也很紧张,遂安夫人就在长孙皇后面前抱怨,说太子贵为未来君王,理应由天下人供养,如今却这般寒酸,实在说不过去,要求增加费用。长孙皇后却认为太子身为一国之君,“理应考虑天下之事,所怕的应是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必计较器物短缺和用度不足啊!”她的节俭和公正,带

动了后宫中朴实俭廉的风尚,也为唐太宗实行励精图治的治国方略作出了很好的表率。

2.毛泽东周恩来的事例:毛泽东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优良传统的继承者和代表者。早在中学时的读书笔记就写下“惟安贫者能成事。故曰嚼得莱根,百事可做”的名言。建国后,毛泽东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现在国家还穷,不能开浪费的头”。“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吃世界,而为了改造世界,这才是人。人跟其他动物就有这个区别。”毛泽东身为国家主席,只有几套遇到大事才穿的灰色中山装。一件毛巾睡衣从50年代一直穿到去世。周总理一生简朴,身居高位,从不讲排场,摆阔气,给人们留下了朴素而伟大的革命领袖形象。要以这些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教育青少年学生发扬革命年代的“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及建设年代的“雷锋精神”、“好八连精神”,使无产阶级光荣革命传统发扬光大。 献身热爱祖国的事例

1.岳飞的事例:金兵侵犯中原,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岳飞是个爱国的热血青年,他决定奔赴战场,杀敌报国。岳飞的母亲最了解岳飞的心思,他鼓励儿子奋勇杀敌,报效祖国,他在岳飞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铭记母亲的教诲,奔赴抗击金军的站斗前线,屡建战功,成了一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将军。他率领部队北伐,收复了被敌人侵占的大片国土。但就在他取得抗金斗争全面胜利之时,昏庸无能的宋朝皇帝听信奸臣秦侩乘机求和的劝说;一连颁发十二道金牌,强逼岳飞立即班师,岳飞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这时岳飞写下了千古绝唱《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董存瑞的事例: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2012---2013年上半年的重大国内新闻

1.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2012年12月31日下午就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朝着党的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奋勇前进。

2.全国宣传部长会议1月4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切实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强的精神文化力量。

3.1月9日,中央纪委常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崔少鹏和中央纪委常委、监察部副部长兼新闻发言人黄晓薇在2012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纪检监察机关提倡实名举报,凡是实名举报的,优先办理,及时回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继续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对腐败分子决不姑息、决不手软。

4.2013年,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梦想开启之年。1月10日召开的全国海洋工作会议,强调2013年我国将不断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加快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深入开展大洋极地科考、继续拓展海洋国际合作、着力增强全民海洋意识等。

5. 总参谋部颁发《2013年全军军事训练指示》,对今年全军军事训练工作作出总体部署。《指示》指出,2013年,全军和武警部队要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以军事斗争准备任务为牵引,大力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实践创新信息化条件下训练模式,加紧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进一步推动部队训练向实战靠拢、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

6.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15日在财政部调研时强调,财政工作要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从中长期看,有两项重大的税制改革要认真研究。一项是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逐步建立起覆盖住房交易、保有等环节的房地产税制,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另一项是完善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的税收制度,增强财政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和模范标兵

1. 林俊德:工作到最后一刻 【颁奖词】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事迹】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他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2.张丽莉:“最美女教师” 【颁奖词】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事迹】张丽莉,女,28岁。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初三(3)班班主任。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在送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昏迷多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会幸福的。”

3.罗阳:用生命托举歼-1 【颁奖词】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事迹】罗阳,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2012年11月25日,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的罗阳,在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原性猝死,不幸殉职。罗阳1982年毕业于北京航天航,他所在的沈飞集团是中国重要的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在他担任中航工业沈飞董事长、总经理的5年,是沈飞新型号飞机任务最多、最重的5年。他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研制进度,创造了新机研制提前18天总装下线,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仅用10个半月的时间。2012年1月,罗阳担任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的关键技术可以借鉴,航空制造大国对技术的封锁,留给航空人的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走。在航母上,罗阳坚持亲力亲为,与科研人员一起整理试验数据,观看每次起降过程,记录和分析飞机状态,出现身体不适,也没有中途下舰,甚至都没有去找医护人员检查,直至人生最后一刻。

第五篇:尊师重教典型事迹

在新洲建筑企业界里,有这样一位老党员,他年近花甲,自己只有高小文化程度,他尊师重教。他用一颗感恩的心,去为一位离退休老师安享终身;他用一颗温暖的心,去帮助那些上不起大学的穷孩子们;他宁可苦自己,济困建学校;他的真情感动了他的同行们……

他,就是武汉祥和建筑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刘维宏同志。在采访这位年满五十六岁老同志的时候,从他的谈话中,看到了这位老同志的可歌事迹,也看到了他那颗感恩的心发出的温暖和情怀。

“用感恩的心,回报老师为我画上了美好人生轨迹。”

刘维宏同志是位木工师傅,只上过小学四年级。六十年代初,家里很穷,父亲多病,母亲是小脚,不能干农活,父母亲生养他兄妹七人,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差,五个兄妹都夭折了,只剩下他和一位姐姐。由于经济困难,他上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回家学木工手艺。

谈起上小学四年的时光,他不忘一位叫余常明的小学老师。他说:“没有余老师,我怕四年书也读不成。 由于家里穷,没有桌椅板凳,有时连五角钱的学费都是余老师垫付。”回忆起学木工手艺那个年月,在六十年代,学个手艺也十分艰难,经济困难,文化程度低,社会技术封闭。在那个时候,在农村里的木工活,修农具大都要用到圆和等分线,一些师傅技术保守,不肯教,要学好木工技术,要经过几年的艰难徒弟生涯。回想起来,刘总感恩地说:“感谢余老师,多亏在小学里学到了圆周率和分数;为我学木工画上了人生美好的轨迹”。

在谈到这位小学老师的时候,他感慨地说:“在我的一生的生存和发展中,我感到老师教学生是无私的。在我看到的中国近几十年发展和强大,我领会到是教育奠定了强大的基础,是老师做出了无私的奉献。我这个人很敬重自己的师傅,更敬重我的老师。”

在从事木工到从事建筑工作这几十年里,刘维宏同志从没有忘记自己的这位小学老师。余常明老师是位脚有残疾的老师,他辍学后,拜余老师为干父,不识的字请他教,不会计算农具活,请余老师讲,自己学会了识字,学会了计算。每年的逢年过节,都上老师那里去看望:老师家里有重活他都去帮忙做;老师退休后在家里休息,他抽点空闲到老师那里去问寒问暖。XX年余老师病倒在床上,他嘱咐妻子去帮助照料;余老师家里有困难,他常常帮助解决,直到余老师去世,刘总的一家人前来为这位小学老师过逝操办后事。

“自己苦一点好啊,济困建学校值得”

刘维宏同志是位很勤劳节俭的人,他不抽烟不喝酒,一家人在他的影响下,日子过得很清平。直到九十年代末期,他一家并没有达到百万富翁这个标准。可他为教育事业发展出力,为家乡建学校带头奉献树立了榜样,受到了教育界的赞誉。

一九九七年,他的家乡余姚村小学为了“普九”达标,小学进行改建扩建,由于资金不足,余姚村党支部召集全村在外从事建筑业的工匠们开会,回家出资出力。刘维宏同志在捐款会带头捐款五千多元,济困家乡建校经费不足。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工匠们纷纷捐款,余姚村小学七万多元建校经费缺口得到了解决,村里干部和群众对他的主动捐款是十分地感激。

二0XX年,邾城街教委为了解决进城农民工孩子上学问题,扩建邾城街一小,刘维宏同志承担此重任。也是由于经费不足,加之施工时间紧,不能延误工期。刘维宏同志四处借债,筹措资金,完满地完成了一小的扩建施工任务。直到现在,邾城街教委还欠下他借来的近十万元的工程款。他的妻子时常问及此事,他笑着解释说:“日子苦一点好啊,能为建学校尽一点贡献值得!你看看,自己的孙女不是在一小上学了吗?”

“要为穷人家的孩子上大学奉献一点爱。”

XX年7月上旬,区委宣传部和民政局组织一次救助贫困大学生活动慈善会,找到刘维宏同志商量此事。刘总很高兴地答应了,他说:“好事啊!我们公司应该做,我个人也要带头做。”

采访这次活动时,我们回放了那天活动的音像,看到了那个感人的场景,听到了刘总感动人心的讲话。他说:“我们的事业要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离不开父老乡亲的哺乳,特别是离不开老师教育给我们的无私奉献。今天是我们这些人回报社会的一个大好机会。……我们要记住‘莫因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要为穷人孩子上大学,奉献一点爱,尽一份爱心……”

这次活动,武汉祥和集团四十七位项目经理和职工在刘总带动下,捐款55.4万元。刘总一家人捐款9.75万元,他的孙女刘美迟受到教育启发,也捐出了500元的压岁钱。

XX年末,公司向爱心银行捐款四万多元。近几年中,祥和公司的项目经理为建校济困及社会公益事业捐款达捌佰多万元。

在7月份区委组织济困大学生活动中,在武汉祥和公司带动下,全区开展这一活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在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气的日子里,有幸遇到了这样一位企业家、慈善家,是振兴新洲教育之大聿,也是教师们的荣幸。在写完这篇通讯的时候:我和刘总谈起如何弘扬尊师重教好的社会风气,他感慨地说:“我是位只读了几年书,学了几年徒弟的木工,我很尊重我的师傅,更尊重我的老师。我快六十岁的人,一生中我只教了二位徒弟,他们的文化都比我高,对我也很尊重。我想,用慈善心做人,用无私的心教人,社会才会出现更多感恩的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具备了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社会处处出现尊师重教的阳光。”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尊师重教的典型事例】相关文章:

善待父母的典型事例08-24

个人典型事例05-16

典型事例介绍04-16

党群典型事例04-19

社区正面典型事例05-04

家访典型事例材料07-05

家庭农场典型事例07-06

孝敬父母典型事例07-20

成功人士励志典型事例05-12

担当先进典型事例05-15

上一篇:镇社区教育工作总结下一篇:招商总经理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