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煤矿采矿与安全

2022-12-10

1 我国的煤炭业与煤矿采矿事故

我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据预测, 我国煤炭资源远景总量为50592亿吨, 仅次于独联体, 居世界第二位。我国保有储量总量中的精查储量2299亿吨, 与世界探明可采储量相比, 位于独联体、美国之后, 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 年产量达12亿吨, 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1/3, 年出口煤炭量3000多万吨, 约占世界煤炭贸易量的6%。据统计, 煤炭消耗占中国一次性能源消耗的70%。

上世纪80年代初, 为缓解煤炭供应不足的压力, 我国提出煤炭开发“有水快流”——国家、集体和个人一起投资大干煤矿, 小煤矿数量急剧膨胀。据统计, 在全国2.8万余家各类煤炭企业中, 相当一部分矿井生产能力不足3万吨。有关人士称, 我国煤炭工业目前基本走的是低层次的发展道路, 存在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安全事故多发、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治理滞后等一系列问题。

据统计资料显示, 全国煤矿企业发生事故导致死亡人数分别为2001年5670人、2003年6434人、2005年5986人、2007年3786人。从2001年至2004年10月底, 中国煤矿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188起, 平均每7.4天一起。2003年全球煤炭产量约50亿吨, 煤矿事故死亡总数约8 000人。当年中国煤炭产量约占全球的35%, 事故死亡人数则占全球的80%左右。2003年国内煤矿平均每人每年产煤321吨, 效率仅为美国的2.2%、南非的8.1%;而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150倍、南非的30倍。

中国的发展需要能源, 中国人的生活需要能源。不开采足够多的煤, 中国就缺电, 冬季就捱冻, 就烧不出足够的水泥, 炼不出足够的钢铁, 造不出足够的化肥。因此, 中国人与煤炭的大战, 不可避免地将继续下去。有战争就会有牺牲, 人煤大战也不例外。问题是, 我们不能做无谓的牺牲。事实上, 中国的遇难矿工, 绝大多数都是无谓的牺牲品, 他们原本是不用付出生命代价的。

综上所述, 煤矿采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煤矿安全事故是我国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就我国的煤矿采矿安全进行一些探讨。

2 我国煤矿采矿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

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很多, 但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可以归纳为以下几大原因。

2.1 少数领导指导思想不端正, 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一些地区和煤矿的领导同志没有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没有把安全生产摆在首要位置上, 当生产、效益与安全发生矛盾时, 不是首先保证安全, 坚持安全第一, 而是放松对安全的要求。有的事故单位采掘工作面风量明显不足, 瓦斯时常超限, 却不及时采取坚决措施进行瓦斯治理和强化通风, 而是继续组织生产, 甚至高强度生产, 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2.2 煤炭企业安全投入减少, 保障安全生产的条件大大降低

从历史和政策的原因来看, 煤矿安全投入欠账非常大, 仅国有煤矿在安全工程、装备和设施方面欠账就达500亿元左右。私营小煤矿的安全投入则更少。

2.3 少数干部工作作风漂浮, 放松现场管理

不少单位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存在“思想松、纪律松、管理松”的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工作作风不扎实, 安全工作抓得不实不细, 对井下的问题心中无数, 往往讲得多, 干得少;浮在上面的多, 下井的少;有的以包代管, 甚至包而不管。一些单位现场监督检查工作也很不得力, 不能严格执行“三不生产”原则, 导致劳动纪律松驰,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时有发生。过去一直坚持比较好的质量标准化工作也出现较大滑坡, 使安全生产失去可靠基础。

2.4 一些煤矿对瓦斯灾害的超前预防工作重视不够, 事故隐患严重

在事故的调查处理中发现, 一些单位没有按规定设置监测装备和瓦斯报警断电仪;有的装备了, 但维修管理跟不上, 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工人用工作服包住瓦斯探头而冒险蛮干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一些高突矿井不重视瓦斯抽放工作, 有的虽有抽放系统, 但采、掘、抽严重失调, 预抽欠账;还有的矿井巷道失修严重, 通风断面严重不够, 加之通风设施质量不好, 造成工作面风量严重不足;一些矿井通风系统不合理、不可靠, 风流短路和循环风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煤矿采掘工作面高强度生产, 但没有实施可靠的通风安全措施, 工作面回风流瓦斯超限频繁, 这些都是造成瓦斯爆炸事故的直接诱因。

2.5 有的煤炭企业技术管理混乱, 业务保安工作落实不够

一些矿井的许多重大隐患和问题长期存在, 有的甚至从一开始设计时就存在和留下了安全上的隐患, 在生产过程中又迟迟得不到整改。如采区部署不合理, 工作面密度过大, 甚至在高瓦斯区域内密集布置许多采掘面, 造成了风门过多, 通风系统复杂, 发生事故后容易造成事故扩大。

2.6 煤矿工人安全培训滞后, 有的甚至流于形式, 职工素质普遍较低

煤矿事故多发和技术管理水平低的问题, 暴露了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差距。大量生产一线的工人, 特别是农民工, 他们是伤亡事故中受到伤害的主体, 但是他们当中一些人也往往是伤亡事故的直接责任者。从调查中发现, 目前煤矿一线职工中80%以上为农民协议工, 他们文化基础差, 招工到矿后仅仅经过短暂的培训就进入采掘一线, 部分职工连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安全措施都不了解, 自主保安意识相当淡漠, 不具备起码的抗灾害能力。特别是许多从农协工中提拔上来的基层现场管理干部, 素质偏低, 对规程一知半解, 执行很不自觉, 对灾害应变能力较差。

2.7 乡镇煤矿的滥采乱挖给自身的安全生产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矿的安全生产

煤炭行业关井压产以及整顿煤炭生产秩序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一些地区继续非法开采, 煤矿生产秩序仍然比较混乱, 反复较大。许多无证非法小煤矿根本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 却仍然私开滥挖, 超层越界, 争抢大矿资源, 不仅自身事故频发, 而且往往殃及大矿的安全生产。

3 我国实现煤矿采矿的安全对策

煤矿采矿作为一个高危行业, 由于生产环境的特殊性、条件多变性和不可知性, 发生事故的机率较高, 安全工作历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珍惜生命, 建设安全型煤矿是煤矿企业的职责所在。因此, 加强基础工作, 建设安全型煤矿势在必行。

3.1 处理好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组成部分。就煤矿整体工作而言, 经济效益是中心, 是企业全部工作的目的和归宿。但在具体生产过程中, 必须坚持安全第一, 不安全不能生产。一个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情况如何, 必然会影响企业的效益。企业发生事故总要或多或少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还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处理。这本身就是直接的经济效益上的损失。此外, 由于工亡事故的影响, 员工人心不稳, 出勤难以保证, 生产难以进行, 这也是无法估量的损失。由此可见, 安全生产对煤矿至关重要。安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另一方面, 安全毕竟不等于效益, 安全上去了并不等于经济效益就能提高。事实证明, 效益与安全是煤矿企业的两项根本性任务。企业领导必须坚持两手抓, 不能顾此失彼, 也不能厚此薄彼。如果摆不正两者的关系, 效益一时上去了, 安全出了问题, 也会前功尽弃。同样, 只抓安全不抓经济效益, 企业没有经济实力, 安全也不会搞好。

3.2 加强基层、基础“双基”工作

把安全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班组。班组建设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 重产量轻安全, 是班组存在的普遍问题, 因此要把班组建设纳入安全管理总体规划, 彻底扭转重生产轻安全的不良倾向, 夯实安全基础。建立有效的班组管理办法和考核机制, 给班组提供规范、科学、具体的安全管理平台, 提高班组自身管理水平, 将懂安全、会管理, 创新能力强、敢于碰钉子、大胆抓的人才选拔到班组长的行列。对班组工作要多指导、多帮助、多关心, 积极鼓励班组自查自纠“三违”现象。建立健全班组安全管理激励机制, 为班组安全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班组要有兼职安全检查员, 确保安全生产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指示指令在煤矿采矿中贯彻到底。从建立标准体系、达标、考核奖惩等环节着手, 把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结合起来, 建立企业内部全员、全过程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认真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 严格标准, 提高门槛;严格实行“三同时”制度。把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广泛开展起来, 深入持久地坚持下去, 夯实煤矿安全工作的基础。

3.3 加强安全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煤矿安全教育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 把安全教育培训作为抓安全生产的治本之举, 把提高员工业务技术素质作为安全的基础工作来抓。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 加强特殊工种和广大员工的安全培训, 坚决杜绝无证上岗, 实行定期强制培训制度, 把安全理念落实到实处。安全监察部门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基本安全知识的抽查。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丰富的安全文化活动, 向员工宣传先进的安全理念, 培养正确的安全价值观, 唱响“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这个安全生产工作的主旋律。以培训机构、师资和教材“三项建设”为重点, 推进企业安全培训标准化建设。把学安全与学文化结合起来, 以安全培训为起点, 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文化素质, 力求使培训工作科学化、人性化、多元化, 增进实效性。

深化安全培训, 提高职员工安全技术素质。人是安全工作的主体,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是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一是突出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 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安全管理水平。二是突出班组长的业务培训, 使班组长全面掌握专业知识、管理技能, 促使其有效地搞好现场安全管理。三是突出员工队伍的技能培训, 重点加强工人应知应会教育和强制性安全轮训, 提高员工的自保、互保技能, 努力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经验的实用型员工队伍。凡不合格者下岗到教培中心再培训, 促使全员掌握安全知识技能。

3.4 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科技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也是推动煤矿企业安全工作的巨大动力。实现煤矿采矿安全, 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实现安全技术基础研究、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和安全管理水平的同步提高。

实施“以人为本、科技兴安”战略是安全生产的保障。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 有效优化煤矿安全生产环境, 可以从根本上预防和杜绝事故。随着企业效益的提高, 要不断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 提高装备水平。以建设高产高效现代化煤矿为目标, 加大对煤矿采矿关键生产技术的投入, 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 形成一个集成、高效、覆盖生产全过程的安全管理系统。加大以预防安全事故、改善生产条件为目标的安全技术改造力度, 增强煤矿防灾抗灾能力, “以人为本、科技兴安”战略是安全生产的必由之路。

3.5 深化管理, 加大监察力度

安全监察在煤矿生产过程中, 起着非常重要的把关作用, 各级领导都要支持、配合安监人员的工作, 大力支持安监部门履行监察职责。

深化监督检查, 提高安全监控水平。彻底解决监督检查中的“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 是避免应付现象、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关键。推行安全责任监控和安全信息监控, 对不同层次的安全管理人员上岗情况和各个班组、地点的不安全隐患实行动态循环控制, 努力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严格落实值班跟班责任制, 对于发生事故采取措施不及时、延误时机或因其它失职渎职行为而影响安全工作的有关人员坚决严肃查处;对于发生事故而瞒报、谎报或拖延不报, 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的, 要严厉追究其责任, 确保安全管理的严肃性。

安全检查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坚持各种有效检查形式的基础上, 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程序化检查量化考核办法, 进一步提高检查的质量, 促进现场质量面貌的稳定。

加强员工自我保安意识。在煤矿采矿这一特定的生产环境中, 员工的自主保安意识和自主保安能力对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更是无庸置疑。在现场工作中, 只有工人自己才会及时维护自身的生命权, 也只有工人自己才能在第一时间维护自身的生命权, 因为没有人比工人自己更清楚在什么情况下自身的生命处于危险状况, 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避免危险状况, 企业安全生产不能够忽视工人的声音。基于这种情况, 应把企业员工纳入企业监管主体, 使企业改善生产环境、完善劳动用工机制得到有力监督, 使这种监督转变为强有力的保障动力, 形成“人人参与安全管理”的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

4 结语

从2006年起, 我国不管是私营小煤矿还是国有小煤矿, 逐步被国有大煤矿整合。中国国土资源部透露, 目前全国小煤矿总数目已经锐减了5.1万个, 由7.6万个减少到2.5万个, 到2010年还要进一步减少到1万个。45个煤炭国家规划矿区已设定, 其中5个试点矿区的矿业权设置方案已编制完成。这表明我国可以通过职能部门加强对煤矿的管理, 督促煤矿采矿的安全得到较大改善。

摘要:煤矿开采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煤矿安全事故是我国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珍惜生命, 建设安全型煤矿是煤矿企业的职责所在。

关键词:煤炭,采矿,事故,安全

参考文献

[1] 徐忠义, 杜前进.采矿知识问答[M].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7, 1.

[2] 四川省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中心.煤矿职工安全手册[M].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 10.

[3] 郭朝先.中国煤矿企业安全发展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8, 10.

[4] 郭国政, 等.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M].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6, 8.

上一篇:高校校园暴力行为及其法律规制下一篇:岩土锚固技术在公路边坡治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