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与采矿工程

2024-04-17

gis与采矿工程(精选8篇)

篇1:gis与采矿工程

GIS与采矿工程 引言

随着我国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信息逐渐成为现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最显著特征。信息的采集、传递、处理、控制和管理成为现代煤矿安全管理科学中重要的技术基础,也成为实现矿山生产、管理、安全保障等现代化程度的技术保障。目前在工业技术发达国家和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网,其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规及其查询系统、安全卫生信息统计决策支持系统等。作为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信息管理,是目前煤矿生产管理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煤矿安全生产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体系结构

2.1煤矿安全生产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描述、储存、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交叉学科,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的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目前,煤矿安全生产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利用计算机语方言(VB、VC等)结合其它软件(AutoCAD等)开发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信息系统,二是基于GIS的基础,利用它的函数库二次开发功能,开发出专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而煤矿安全生产地理信息系统是将地理信息技术与煤矿安全生产信息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实现煤矿安全生产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应用,是地理信息系统在煤矿中的具体应用。2.2基本体系结构

基于INTERNET的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是结合煤矿安全监察的需要和当代先进的因特网技术构建的。基体系结构主要由:文本数据库(包括新闻类、政策法规类、学术论文类、煤矿安全监察类)、图形数据库和INTERNET网络组成。

基于Web GIS技术支持,集成地测数据并实时跟踪井下安全监测系统,全部数据统一存储于后台数据库构建的煤矿安全信息共享与网络决策平台,主要由空间数据存储平台,安全专业杨关应用平台和Web协作服务平台三部分组成。

基于GIS的煤矿安全管理系统,以生产安全为中心提供监测、分析、规划、决策等功能。整修系统按功能可分为:生产安全决策管理(生产调度)系统、矿崇山峻岭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矿崇山峻岭全面质量监控系统和网络服务支持系统。

总之,现阶段国内煤矿安全生产地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主要由安全生产系统个息库、图形信息库、属性信息库、网络支持系统及用户系统组成,主要是通过企业局域网在企业内部实现信息共享。

2.3煤矿安全生产地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矿山灾害十分频繁,安全管理技术还需要投入较大力度,特别是在安全信息管理技术方面开展不同程度的控制害的模型研究与系统开发工作网络组成。2.3.1异构数据切换查询的系统

基于VB、VC语言开发环境结合关系型数据库及AutoCAD数据库,实现煤矿图形处理与非图形物一般性处理。友好的用户界面,各个子系统上网并入综合信息系统,各类用户可以进行直接查询,为煤矿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系统的图形信息通过AutoCAD 数据库实现定期添图,反映实际生产情况,采用拼图方式来满足实际需要,缺点是如果需要在同一坐标位置下了解多个煤层的空间关系时就无能为力了。如果同时调用数据,只能浏览数据报表,而无法实现图形和数据链接。图形的处理和非图形的一般属性数据往往是分离的,用户必须在两者之间切换,导致系统性能降低。2.3.2 具有分析功能的信息系统

基于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SRI)研制的Arc View GIS开发平台,结合关系型数据库的煤矿安全生产地理信息系统,除了能够实现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些基本功能,存储、分析和表达对象的属性信息,而且能够处理其空间定位特征,能将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有机的结合起来,从空间和属性两个方面对现实对象进行查询、检索和分析,并将结果以各种直观的形式,形象而又不失精确地表示出来。如果应用Arc View GIS提供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Avenue,用于建立符合用户特定要求的图形界面和二次开发。其空间分析功能,为安全决策者提供了有力的辅助决策依据。但Arc View GIS无法进行地理坐标的投影和配准,在线要素编辑方面线型圆滑等方面还无法实现。

2.3.3具有图形编辑和空间数据采集功能的系统

煤矿安全生产地理空间特性决定了煤矿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必须采用空间与属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地理思维分析工具。基于美国MapInfo公司研发的MapInfo平台的煤矿安全生产地理信息系统以数据表示空间分布,数字和图形融为一体,支持数字思维与空间思维同时进行,能够建立准确、一致的信息来源渠道,加快安全生产信息的流通速度,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科学化。箉是其强大的编图工具箱,用户可以对各种图形元素任意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等编辑,且操作简单、方便,同时提供的高斯投影,在线要素的编辑等功能,同时克服了Arc View GIS不能提供线型圆滑,空间数据采集功能等多种数据库及远程数据库的缺点。可见MapInfo是适合我国国情开发又适合煤矿特殊性行业的地理系统软件。但其空间数据结构是不具备拓扑关系的,因此相对部门级、企业级地理系统而言其空间分析能力较弱。2.3.4 具有生产信息智能决策的系统

以计算机和空间数据库技术为基础,以Internet技术为纽带,基于GIS技术支持的煤矿安全信息共享与网络决策平台,实现了安全生产数据的动态管理与分析、通风隐患情况的自动报警。其独具特色的基于Web协作服务平台,实现了管理决策层、专家层的实时联机处理分析决策与监督管理。

煤矿安全生产地理信息系统需完善的方面

3.1 实现多元数据的无缝缝合

灾害有其孕育、发生、发、转化的时间与空间位置和范围,灾害发生的环境背景信息对于灾害防治决策的制定以及对灾害评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理空间信息在灾害控制中始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灾害信息各种各样,其数据有历史的、现代的、实时的,有孕育灾害环境的、致灾因子的。掌握灾害这一系列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数据,对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极为重要。依据导致事故的理论原则和条件,一个完善的安全信息系统应该有一个设计完善的地理空间数据库、各种属性数据库以及各种导致事故的事件数据库支持。而事件的获得只有依靠对生产一线情况的了解才能得到。因此,煤矿安全生产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应包括如下内容:自然环境背景数据库、经济背景数据库、灾害历史数据库、安全生产监测系统信息库、空间图形信息库、空间属性信息库、煤矿地质信息库等。通过数据融合技术实现多元数据的无缝缝合,以多尺度、多方式形象地反映灾情与灾害背景信息。3.2 模拟仿真技术有待进一步发展

模拟仿真技术是通过图形(图像)反映灾害状况的最好手段,煤矿灾害同其它地理现象一样,具有空间定位性。通过模拟仿真技术可将各种数据或分析成果,如灾害类型分布、灾害危险程度分区、灾情动态演变、损失及救灾措施、规划等直观而有效地交互式的显示在电子地图上。管理人员通过查看历史曲线,利用实践经验,科学预测灾变或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并给出相应的反馈信息和决策,进而做到科学指挥,将灾害消灭于萌芽状态或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利用GIS技术还可以进行灾害模拟,使我们可以在无损现场数据的条件下,研究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检验防灾系统和方案是否合理。

进一步模拟仿真技术还应支持虚拟现实技术,当观察者进入虚拟的开拓系统中,应能观察到巷道的支护情况,顶底板及两帮岩性,机电设备的运转状况等。使决策者如同身临其境,各种可能方案的优劣比较也清楚明白,在防灾减灾决策时减少盲目性。3.3 自动化控制功能的欠缺

煤矿安全生产生产信息系统从开发起就把重点放在信息的监测等方面,并没有投入足够力量研究自动控制。而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信息科学、控制科学、管理科学等。在事故即将发生的千钧一发之际,生产控制系统能利用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的信息启动安全防护设备,控制灾害发生,减少灾害损失。

现代采矿科技论文集 杨鹏,蔡嗣经主编 / 1998  采矿系统工程 张幼蒂,王玉浚主编 / 2000   基于GIS的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与辅助规划研 陈秋计,胡振琪,武继军等著

煤矿开采方法 宪臣,王永祥主编 / 2007.01

 最新矿业高产高效新技术应用手册 第4卷 王振华主编 / 2004.03 

篇2:gis与采矿工程

《GIS设计与实现》部分

1.软件生存周期模型:瀑布模型(*)

2.GIS设计与一般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差异(*)

3.系统需求调查与分析的内容

4.GIS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5.GIS数据字典及其构成6.系统总体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

7.系统详细设计阶段的内容与任务

8.空间数据检索的目的(*)

9.GIS软件测试方法与内容(*)

10.GIS评价方法与内容

11.在整个GIS设计过程中产生的文档及其作用(*)

《ArcGIS Engine应用程序开发》部分

1.简述ArcGIS与ArcObjects的关系

2.组件式GIS及其特点

3.ArcGIS软件体系核心及应用程序接口

4.ArcObjects中针对集合类型的数据的访问方式有那些,试举例说明。

5.对象模型图的标记(图例)及ArcObjects中的示例(*)

6.获取地图中的图层

7.添加数据到地图中

考试题型及比重

1.填空题 6小题 34~36%

2.问答题 4小题 40%

篇3:gis与采矿工程

一、地质工程专业GIS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内容面面俱到,类似通才教育。

就目前工科类院校,绝大多数地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没有地图学基础,而且在选修课和必修课中也没有类似的课程,而GIS课程只有48课时,除了需要讲授空间数据结构、GIS数据模型与数据库、GIS空间分析技术、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GIS应用模型、GIS与遥感、GIS工程设计等内容外,还有讲授地图学及地图投影,内容可谓面面俱到,这和我们国家推崇的通才教育的精神不谋而合。但每部分只有3课时,因此在进入GIS学习后,学生感觉到一头雾水、懵懵懂懂。

2. 以泛泛理论为主、忽略GIS实践作用。

GIS课程设计内容较多,因此矿业类院校的GIS教学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忽略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许多学生在理论上知道GIS知识很实用,用途很广泛,但在GIS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似乎看不到究竟有什么用?长期以往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很低,课堂效果比较差,使得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上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3. 仍然保留着传统教学模式。

中国教学法包括GIS教学以讲授法为主,GIS课堂的讲授成为教师的独角戏。

4. 考核制度不完善。

“上课不点名,考试给高分”现象,以至于一些大学的大学生秒杀选课,形成8∶1欣欣向荣的选课局面[3]。这在GIS教学中的平时考核中也不例外。许多老师为“好人老师”,经常上课不点名或者很少点名,且在点名后上课同学给没上课的同学发短信通风报信,没来的学生赶来补签到的现象时时发生,导致出现课堂纪律不好,学生仅是考试突击的弊端。

二、原因分析

1. 国家专业调整和“厚基础、宽口径、跨学科、复合性”培养人才导向。

自从200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以来,我国本科专业进行了大幅度的合并调整工作。另外,几乎所有学校都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跨学科、复合性”培养人才导向,导致学生学习的涉猎面急剧增大。以地质工程专业为例,内容五花八门,包括能源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等门类。而其中一门课相当于原来一个专业学习的内容。GIS课程也是如此,造成什么都学、什么都不会的局面。

2. 以教师为主的独角戏教学模式。

中国的教学历来以老师为尊,GIS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老师教学苦口婆心。仔细认真地去描述GIS神秘的应用场景,“传道”是完成了,其实学生不一定“解惑”。因为人的注意力是短暂的,此学习属于他主学习,学生大脑始终处于“休眠”状态,处于被动地位。

3. 课堂考核方式单一。

地质工程专业是近年来的热门专业,每年招生规模较大。因此,教师以上课抽查点名、上课提问、布置作业等作为平时考核方式。上课抽查点名和上课提问是不得已之举,每次都是小规模的点名和提问,这就造成在网络、游戏的生存环境充斥下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就不来上课,他们认为一般点不到,一旦点到,就会赶紧通过各种方式(包括找辅导员开假病条等)解脱。

三、对策与建议

1. 以项目为依托,创新性的GIS实践性教学方式。

GIS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既有理论和方法研究的一面,又有技术和产品开发的一面。从产品的角度看,GIS主要包括数据产品和软件产品。在教学时可以介绍一些市场占有率高的GIS软件,让学生实践。工科院校老师的项目比较多,可通过吸收学生参与项目任务的方式,结合自己的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课题,使得学生做完有成就感,进一步提高学生GIS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对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进一步学习,形成学习—实践—学习的良性循环局面。

2. 教学内容上突出上机实践,做到教学内容有所取舍,有所侧重。

由于地质工程专业中的GIS课程是用来作为该专业的一个工具,因此,在讲授时应以应用为主,重点讲授空间数据结构、GIS数据模型与数据库、GIS空间分析技术、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和Map Info/Arc GIS软件应用,通过上机实践和课堂讲解,使得学生会用且能熟练掌握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等,重点掌握与后续课程和毕业设计相结合的知识,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会更加容易,如辅以小成果参加“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这样就会使学生有所侧重地进一步学习GIS知识。

3. 以学生为主质疑问难的情景探究教学方式。

积极推广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探索、质疑问难的自主学习方式。由于学习GIS前,学生已经有了相应的地质理论基础,可以进行“构建GIS情境,提出GIS需解决的地质问题→自主探索尝试解决GIS应用问题→讨论交流提高→形成解决GIS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尝试,即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典型地质问题,构建需要解决的GIS情境,精心设计地质问题,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质疑、争辩;建立地质知识模式,明确解决GIS应用问题的一般方法。

4. 完善多元GIS教学考核方式。

将大班课改成30人左右的小班课,采用讨论教学和上机实践相结合方式、小论文、GIS点名系统考核的多元课堂和课后考核模式,可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每次讨论结束后可布置相应的小论文,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根据小论文的认知程度给予不同的平时成绩。可通过GIS点名系统,增大成绩中平时表现分数的比重。

摘要: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工科院校的地质工程专业的GIS课程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通过调查回访等技术手段,总结了工科院校GIS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根据自己十几年来的教学经验,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工科院校,地质工程专业,GIS教学改革,对策

参考文献

[1]张超.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http://gaoxiao.sooxue.com/major/070703/college.html,2012.

篇4:gis与采矿工程

黄河工程在项目前期、实施、竣工验收等各建设阶段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构成了工程档案,是治黄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工程档案管理作为黄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管理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着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黄河工程具有项目多、投资大和建设时间跨度长、资金来源多、参建单位多、工程类型多等特点。黄河工程档案不仅在建设过程的日常管理和工程质量评定、事故原因分析、索赔与反索赔、阶段与竣工验收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以及对已交付使用工程的管理、维护、鉴定的记录凭证。借助工程建设档案,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过去、把握和服务现在、预见和指导未来。因此,各级工程建管单位务必在注重工程实体建设的同时,切实注重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

建立基于GIS工程档案护管理系统,把黄河工程空间数据进行地理编码后,将各类档案信息与之关联,通过Web GIS系统开发,可以实现防洪工程档案管理相关信息的查询、统计。本文将就黄河工程档案管理中GIS应用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讨论。

一、系统总体设计

(一)系统总体框架

黄河工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总体分为三层,最下层为信息采集层,实现黄河工程档案信息的采集;中间层为数据层,将采集的档案信息存入数据库中进行统一管理,并在GIS平台、应用服务器等支持下提供信息服务;最上层为应用层,提供档案信息查询等具体的应用功能。

系统基于SOA架构进行设计,可以为使用来自黄河下游基础地理信息系统、黄河遥感影像库和防洪工程维护管理系统提供GIS服务,也可以为其他系统提供数据和信息服务。系统总体框架如图所示:

(二)总体技术方案

1.黄河工程档案信息采集

(1)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是黄河工程档案齐全、完整、规范的重要保证。无论是在工程各阶段还是参建各单位,都能从组织上保证文件材料不疏漏、不散失,使档案管理工作达到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并将资料管理纳入了文明施工目标管理。

(2)建立和明确相关制度,确保档案规范,完善制度建设,修订岗位责任制及档案管理制度,职责分明,层层把关,这是做好工程档案工作的基础。

(3)工程档案信息统一编码。所有采集的防洪工程档案信息,统一使用“数字黄河”工程相关代码标准进行编码。包括《黄河流域河流代码》SZHH18-2005,《黄河治河工程代码》SZHH19-2005,《黄河流域水闸代码》SZHH20-2005,《黄河防汛仓库代码》SZHH21-2005,《黄河堤防分段代码》SZHH22-2005,《黄河堤防断面代码》SZHH23-2005,《黄河河道断面代码》SZHH24-2005。GIS数据也统一使用相同代码,以实现关联查询操作。

2.黄河工程档案信息管理

(1)增强做好黄河工程档案工作的自觉性。工程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归档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各参建单位应主动结合黄河工程建设实际,切实将工程档案工作作为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内容。无论是项目法人还是档案管理者,都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档案管理法规和掌握档案专业知识,做到思想上统一认识、业务上统一标准、工作上统一要求,充分认识防洪工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努力增强贯彻落实《黄河防洪工程验收规程》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的自觉性,做到上下结合、步调一致、推进工作。

(2)加强黄河工程档案的监管。要全面贯彻《关于加强黄河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开工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谁验收谁审批,谁审批谁管理”的原则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各级档案管理机构要增强依法管理档案的信心,积极争取建设主管部门、项目法人、施工单位、质量监督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理解和配合,对工程档案的管理做到“早安排、早介入、早动手”,不断提升工程档案管理水平,力争尽早达到“完整,齐全成套,不残缺;准确,图物相符,无差错;系统,有条不紊,整体一致;真实,内容可靠,原始记录”的管理目标。

(3)坚持工程档案管理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档案工作贯穿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要完成工作目标,保证工作质量,工程档案工作就必须实行“四同步”管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随时随地监督检查,随时随地提供服务。只有真正坚持“四同步”管理,才能做到从工程建设前期就进行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在签订有关合同、协议时,对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移交提出明确要求;在检查工程进度与施工质量时,检查工程档案收集、整理情况;在进行项目成果评审、鉴定和工程阶段验收与竣工验收时,同时审查工程档案的内容与质量。

(4)提高档案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要针对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对档案人员、工程建设参与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分类培训。同时,还要坚持开展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并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工作纪律,强化工作责任。通过政治、业务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制度、纪律的贯彻实施,切实加强档案队伍建设,以适应工程档案管理需要,不断提高工程档案管理水平。

3.防洪工程档案信息查询

利用Web GIS技术进行开发,实现黄河工程档案信息的在线查询和浏览。

(1)在线检索浏览:通过网络,提供档案信息查询检索和档案信息在线浏览服务。

(2)档案预约服务:授权用户可以通过系统对感兴趣的档案资料进行预约借阅。

二、系统技术特点

(一)工程建设管理与档案管理相结合

面向服务架构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是一种架构模型和设计方法学,其目的是最大限度重用应用程序中立型的服务以提高IT适应性和效率。它可以根据需求通过网络对松散耦合的粗粒度应用组件进行分布式部署、组合和使用。服务层是SOA的基础,可以直接被应用调用,从而有效控制系统中与软件代理交互的人为依赖性。SOA的关键是“服务”的概念,W3C将服务定义为:“服务提供者完成一组工作,为服务使用者交付所需的最终结果。最终结果通常会使使用者的状态发生变化,但也可能使提供者的状态改变,或者双方都产生变化”。本系统中采用.NET进行开发,实现黄河工程档案信息的逐层封装,最终通过IIS发布为数据服务。通过统一使用“数字黄河”标准对档案数据和GIS数据进行编码,并结合最新的SOA设计理念和GIS服务,可以实现在不同系统之间相互调用、相互查看的效果。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的档案服务,实现与工程维护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之间的统一。

(二)全面面向服务的档案管理

黄河工程档案数据应用广泛,为保证与黄委现运行的系统或将来开发的系统能有效集成,本系统设计全面支持SOA(面向服务)的架构体系,方便系统集成和扩展。

1.GIS服务采用OGC标准服务

充分利用黄委现有的GIS系统提供的服务,发布成OGC标准的WMS、WFS服务,以方便其他应用或系统直接引用。

2.档案信息查询检索模块使用Web Services发布

利用.NET进行开发,通过IIS发布为标准的Web Services,可以方便和其他IT系统整合。在数字黄河的各级应用中可以方便增加黄河工程档案查询的功能模块。

三、结语

篇5:市政工程处路灯GIS

1.1 项目背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路灯已不再局限于街道照明,而是发展为表现城市景观、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城市照明建设越来越注重于城市的形象,道路照明和景观照明的规模和数量越来越大。同时,也为政府部门对城市照临系统的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依靠时钟、光电的低压侧开关控制方式,依靠人工巡检的工作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急需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路灯管理系统,对城市路灯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日常巡查、维修管理等进行网络化、精细化、规范化、日常化管理。

1.2 建设目标及意义

依托先进的空间信息技术(GIS、GPS)整合利用计算机、GPRS通讯技术、视频监控技术,建立全市路灯管理系统,有效实现路灯监控的网络化、可视化,摆脱了传统的路灯管理模式,及时全面的了解市区照明系统的运行状况,有助于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美化城市形像。

通过对城市路灯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日常巡查、维修管理等进行网络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从而进一步保障了城市照明稳定的运行。现状与需求

2.1 系统现状

厦门市市政工程管理处作为厦门市市政园林局的下属单位,负责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市政公共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养护等。目前已完成基于GPRS无线传输的路灯监控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

路灯GPRS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市区范围内的全夜灯、半夜灯和景观灯的开/关均可实现自动控制。同时,系统具备的自动报警和巡查、选测功能,使调度人员可以在故障发生后的数秒钟内及时了解故障的地点和状态。

视频监控作为城市照明系统的辅助手段,可以实时地观测路灯系统的运行状况。当路灯GPRS监控系统产生告警时,通过人眼的观看,确认故障是否真实存在,修正路灯GPRS监控系统的误告警,从而达到辅助分析处理故障的目的。目前只在市区重要路口安装了八个监控点,两个已正式启用。

2.2 现有系统的不足

单一的路灯GPRS监控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虽然做到了城市照明系统的集中控制管理,但是由于其基于GPRS无线传输以及监控终端设备、数据接收设备自身的可靠性,仍存在以下不足:

1、现有系统无法反映出城市照明系统各用电、配电设备(如路灯、夜景灯、配电控制箱)的地理位置,容易出现施工检修时,人员找不到设备在哪,给设备的安装维护等造成一定的不便。特别是在故障抢修时,快速定位故障设备的地点有助于缩短故障恢复时间。

2、系统只监控配电柜内的配电设备和检测输入电压及回路电流电压等,无法真实反应配电柜至路灯此段的线路情况。在软件界面上只单一地用文本标识配电柜内有多少回路及名称,无法清楚地获知此配电柜具体管理的路灯范围。

3、监控终端设备采线的数据通过GPRS无线传输,GPRS信号的不稳定以及所处的基站通讯繁忙有可能造成数据上传失败或出错,从而在监控系统的中心端造成误告警。虽然有视频监控系统进行辅助故障分析判断,但需要人工干预。管理人员必须先了解故障点处于哪个视频监控点的监控覆盖范围,再调阅视频。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对视频监控点的监控覆盖范围非常熟悉。

4、路灯监控数据目前是采用周期性采集方式,每30分钟更新一次。也就是从故障实际发生到值班人员得知故障,最悲观的估计是30分钟,将对故障解决造成一定的延误。

2.3 需求分析

通过建设GIS系统整合现有的路灯GPRS监控与视频监控系统,弥补现有系统的不足,采用网格管理法和城市照明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完善全市路灯管理,实现对城市路灯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日常巡查、维修养护等的网络化、可视化、精细化管理,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管理方式。

2.3.1 功能需求

2.3.1.1 建设成果展示

现有GRPS路灯监控系统中,只有配电设备的文本信息展示,没有路灯具体的相关信息,更无法提供相关设备的照片、说明信息等。因此需要借助GIS平台进行相关业务数据的落图,提供在GIS地图平台上对路灯的照片、设备业务信息等进行编辑、管理等。

2.3.1.2 快速查询、定位

需要能提供各类快速的查询功能,如通过维护责任人、配电/用电设备编号、安装时间段等,进行业务数据的查询。同时提供在地图上以点选、矩形框选、多边形等多种方式进行基于地理范围的选择。从而支持数据的快速查询及定位。

后续考虑通过和民政局的地名公共服务平台进行联动,获取全市的地名数据。从而支持热心市民进行的电话反馈时,业务人员可以快速的根据地名信息,快速定位到问题路灯。

2.3.1.3 维护及管理

通过数据库层面集成来自其它系统中的配电箱的信息,实现在派遣相关维修人员到现场前,可以直接在GIS地图平台上查看指定位置的配电箱的具体设备型号、详细配件清单,方便的将配电设备信息,及待检测故障描述信息通过短信息发送到维修责任人手上,维修人员完成维修后,可以回复相关短信,根据回复短信内容,自动更新设备的维修状态。

传统的路灯及配套设施的维修缺乏预见性,或是等资金到位,或是等设施损坏再修,这种养护方式不利于路灯设施设备的养护。借助GIS平台的分析功能,可以综合分析路灯的生产厂商、使用情况、历史维修信息等相关数据,合理安排维护计划,实现了运行效能提高与维护费用降低的双赢。实现路灯设施的科学管养。

2.3.1.4 实时调阅监控视频

需要能提供在“路灯管理一张图”上,同时显示来自“全球眼监控”系统的数据及现有路灯的位置信息,支持直接在地图上调取显示视频信息,实现业务人员查看实时视频信息,判断GPRS路灯监控系统的路灯状态,和实际的路灯运行状态是否一致,从而判断出具体的问题。从而支持数据的快速查询及定位。

2.3.2 数据需求

2.3.2.1 管理海量空间数据

平台需要能存储及管理厦门市的基础地形图及遥感影像图。实现电子地图与遥感影像的叠加显示。

路灯数据可以划分为点状、线状数据。路灯一般是以20米为距,进行铺设,因此全厦门的路灯空间数据相对属性数据还是比较大的。

2.3.2.2 读取实时监测数据

目前的GPRS路灯监控系统,采用每半个小时,读取瞬时的设备及线路的状态信息,目前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数据的读取。第一种、读取来自组态软件的实时数据包。第二种、读取监控系统的数据库数据。读取数据包需要提供具体的数据包结构信息,读取数据库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延迟。

2.3.2.3 调取视频监控数据

目前已经上线的8路视频监控服务,需要提供对应的读取实时及历史视频监控数据。对于视频监控信息的调取,如果需要实现在GIS平台上实时操作摄像头的焦距、角度等,则需要视频监控服务商提供相关的开发接口及相关控件。

2.3.2.4 读取供电局的数据

需要能与电业局供电系统对接户号和供电杆,实现快速的断电分析与恢复。特别是单个配电箱的供电出现问题时,可提供最短路径可供电来源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2.3.3 性能需求

系统需提供稳定的7×24小时的服务,对于各类简单的操作,需要控制在2秒以内,对于涉及复杂的GIS空间分析等,需要控制在1分钟以内。系统设计

3.1 技术路线

本系统采用主流的GIS平台(ESRI的ArcGIS)、大型关系数据库技术(SQL2008)、先进的、成熟的企业级技术架构(.Net),在充分考虑与其它信息系统的开放互联、多源数据接口、数据之间的关联以及网络环境开放性的基础上,支持复杂应用环境,对现有应用系统、数据库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以完备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以开放的专题地理信息信息服务为依托,建设城市照明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系统开发工具选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 2010开发平台的Microsoft Visual C#.NET。

3.2 体系结构

基于三层体系结构的C/S模式,C/S(Client/Server)结构,一般运行于局域网,面向相对固定的用户群,对信息安全的控制能力很强,是应用较为成熟的软件体系架构。C/S三层体系结构把客户端应用程序的核心业务逻辑分离出来形成中间层应用服务器,客户端应用程序只负责用户界面表现,核心业务处理调用中间层应用服务器的方法来完成,应用服务器操作数据层的数据。C/S模式的应用系统一般具有丰富的用户端界面,具有较强的交互性。

表现层中间层数据层SQL用户界面表述逻辑业务逻辑数据逻辑SQL数据存储 三层体系结构示意图

如上图所示,通过引入独立的中间层,产生了适应于Internet应用环境多层体系结构。业务处理集中在中间层实现,客户端仅包含简单的校验逻辑,不对业务处理的完整性产生影响。

系统将业务处理拆分为业务逻辑和数据逻辑。分离的业务逻辑和数据逻辑使核心业务过程可以独立于数据存储实现,业务逻辑又细分为核心业务组件和高层业务过程,将容易变动的部分转化为流程的定制和算法的定制,使之可以独立于核心代码被修改。3.3 系统构成

指挥中心系统管理员技术工程人员运维保障人员用户层城市照明视频监控系统城市照明GIS系统城市照明GPRS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管理无线监控管理综合决策支持路灯基本管理应用层APIService&API数据库管理ArcGIS ENGINE中间层ArcSDE数据层视频监控数据库城市照明监控数据库城市照明运行城市照明监控状态数据库模型数据库业务管理城市照明设施专基础地理信题数据库数据库息数据库

系统构成图

3.3.1 数据层

根据对城市路灯监控业务的分析,底层数据分别有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城市照明设施专题数据、业务管理数据。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负责存储全市域范围内的基础地理数据,包括行政区划、路网、植被、水系、建筑物等信息,条件许可情况下,还包括遥感影像数据。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构成城市路灯监控管理的空间基础。

2、城市路灯设施专题数据库

负责存储与管理全市范围内所有监控的城市路灯设施数据,包括这些设施的静态空间信息及其属性信息等。

3、业务管理数据库

负责存储该系统运维保障人员、技术工程人员、系统管理员等非照明设施以外的信息。3.3.2 中间层

中间层主要包括地理信息平台、GPRS监控以及视频监控服务与接口。通过这些服务与接口实现视频监控系统、路灯GPRS监控系统、GIS系统的基本业务。同时也为系统间的数据调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3.3.3 应用层

应用层为本层GIS系统开发的主要内容。结合当前业务需求,开发路灯基本管理模块、无线监控管理模块、视频监控管理模块、综合决策支持模块。GIS系统建立在路灯GPRS监控与视频监控系统之上,不仅能够进行传统的监控操作,还能够实现基于空间的道路信息可视化,以及相关的空间查询与检索等操作。同时,基于视频的空间范围分析,也为城市照明的安全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3.3.4 用户层

用户层构成系统的最终使用者,是系统需求的来源,也是系统功能的最终服务目标。根据不同用户类型,在GIS系统中设置了不同的操作权限。

3.3.5 网络结构

本系统无需改变现有的网络结构,可继续沿用现有网络,只需要保证可以同时访问视频监控系统与路灯GPRS监控系统的相关服务器即可。系统开发

4.1 路灯基本管理模块 4.1.1 路灯及配套设施管理

实现对路灯及配套的设施的落图管理;可以在地图上直接查看管理对象的各类属性信息及多媒体信息(如图片、视频等)。

1)、对管理对象的位置信息(点状、线状)等的的新增、编辑、修改、删除功能。

2)、对数据的历史版本管理。

3)、查看设施设备的维修记录、产品型号、负责人等相关管理信息。

4.1.2 路灯设施查询定位

提供通过业务关键字(如路灯编号、配电箱编号、道路名称)等多关键字的单个、组合查询。支持查询结果定位到地图上进行高亮显示。

提供通过在地图上,进行点选、矩形框选、多边形等多种方式进行管理对象的查询,实现以图选灯。

4.1.3 日常维护计划管理

在业务上已经指定了片区的路灯设施的维护企业、维护责任人。系统支持定期生成维护计划材料,支持生产图文并茂的维护书。在短信模块的支持下,可配置提前通知相关维护责任人的。

4.1.4 供电局电网管理

通过定期的导入来自供电局的电网数据,实现与电业局供电系统对接户号和供电杆。

1)、数据的导入功能管理。

2)、供电网络业务图的导出及打印功能。

4.2 无线监控管理模块

现有GPRS系统上,可以直接进行路灯的远程测量、控制。以上功能,将通过简单的接口封装,进行二次调用。从而支持在GIS平台上进行相关的操作。

在GIS平台的支持下,配合路灯GPRS监控系统,在路灯出现故障时,可以调出所处监控范围的视频信号。4.3 视频监控管理模块

1)、实现对视频监控点的落图管理。

提供在“一张图办公”模板上的视频监控点的自定义管理,科室的业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部署的视频监控点,进行监控点的调整。

2)、支持分析视频的覆盖范围。

视频覆盖范围分析

将路灯、配电箱与视频监控点覆盖范围相关联。支持手动点选路灯或配电箱,从而调阅覆盖此区域的视频图像,因此人工观察路灯是否亮起无需操作人员清楚路灯、配电箱与视频监控点的关联性。也可以通过事件驱动(如路灯故障、电线断路等)自动调阅出覆盖此事件区域的视频图像。

3)、点播实时视频及历史视频回看。

提供对应的读取实时及历史视频监控数据。本次建设方案不推荐在本地系统保存相关视频信息。对于视频监控信息的调取,如果需要实现在GIS平台上实时操作摄像头的焦距、角度等,则需要视频监控服务商提供相关的开发接口及相关控件。

4.4 综合决策支持模块

提供综合决策支持功能,从快速恢复供电、维修设备清单支持及基于地图的业务报表支持。4.4.1 快速恢复供电决策支持

在GRPS路灯监控系统的支持下,辅助视频监控技术,可以针对单个路灯的供电状态进行快速判断。从而支持控制中心,进行远程指令的开灯支持。

在获取来自供电局的电网数据后,可以实现单个配电箱的供电故障后,在GIS的空间分析支持下,迅速的提供距离故障点,最短路径的供电电线杆,从而支持快速的供电恢复。

4.4.2 维修设备清单模块

在GRPS路灯监控系统的支持下,辅助视频监控技术,可以针对单个路灯的故障进行快速判断,在地图上可以清晰地显示配电箱至各路灯的电线走向、长度,业务人员还可以方便的点击配电箱/路灯,在弹出的窗口中查看到详细的设备型号,并可以将设备型号清单,以短信的方式,第一时间的发送到相关的维护责任人手中。

4.4.3 基于地图的业务报表模块

提供基于地图的业务报表服务,生成各型号路灯分布图、故障图等。从而提供图文并茂的业务报表。

篇6:GIS数据工程师岗位职责简洁版

2.编写工作总结和作业流程等文件;

3.通过已经完成的矢量化成果和表格数据库入库和检查工作;

4.利用软件对图形和属性进行检查,并进行错误修改;

篇7:gis与采矿工程

摘 要:在工程地质的勘察过程中, 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能提供必需的基础工程的地质设计和依据以及和地质设计有关的资料信息给对工程进行设计的人员。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GIS的技术也在不断向上攀升, 对未来勘察所得到的工程地质资料成果进行信息化处理已是大势所趋。本文主要讨论了公路工程的相关数据库, 其中主要包含了地质信息, 主要工具是与地理信息有关的相关电脑软件, 以其为测量的基础平台, 同时将其当做勘查信息系统, 针对这两个不同的方面做出了详细的研究, 另一方面也分析了这两方面的不同主要功能以及两种数据库的结构, 可供参考。

关键词:GIS技术; 系统功能设计; 3S技术;

这些年以来, 在很多的领域当中都开始广泛地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也就是所谓的GIS技术, GIS技术这种新兴学科逐渐流行开来, 并且被人们所接受和确认。伴随着时代和科技的不断发展, GIS技术迅速地从原来的理论研究发展向了产业化和实用化, 同时在很多行业当中被广泛地利用, 给很多部门提供了优秀的决策支持和良好的处理信息的能力。

1、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与类型

1.1、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地理信息系统, 也就是所谓的GIS, 在不一样的应用领域以及专业当中, GIS有着不同的理解, 当前, 对于GIS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并且便于接受的定义。有一部分人把GIS定义为能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和研究的一种技术系统, 这种技术系统能在计算机的硬件支持下依照地理坐标或空间的位置对空间数据进行各种研究和处理, 从而让数据完成输入、管理、分析等多种功能, 能让数据管理加强, 对各种空间的实体和其之间相互的关系进行研究, 同时也能让研究结果以图形、文字或数据等方面的形式得到展现。而还有一部分人认为GIS是一种空间信息的系统, 这种系统十分重要并且具有特定性, 其能对地球的整个空间或者是某一部分的地理相关信息进行全方位分析的一种系统。寥寥数言不能让GIS的概念得到完全的解释, 上面所描述的内容也是对GIS进行的简单的介绍, 说的剪短一点, GIS指的是“以计算机的软件以及硬件条件作为支持, 使用搜索、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表达处于空间当中的某一物体的具体位置所在和与相关事务有关的详细属性和具体的数值, 而且把能回答用户的问题作为主要的任务, 这种计算机系统就能被当成是地理信息系统, 也就是GIS.”

1.2、 地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地理信息系统拥有比较大的技术潜力, 同时也拥有较广的应用面, 并且地理信息系统也拥有十分迅速的发展速度, 所以想要使用一个固定的方法对GIS进行分类十分困难。但一般来说, 可以使用下面几个角度对GIS来进行分类:

(1) 通过区域的大小, 或者是其行政单位的级别对GIS进行划分, GIS分成两种不同的种类, 其分别是区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省级地理信息系统或者也能称之为全球地理信息系统 (比如用来对全球气候变化进行检测的地理信息系统) , 这当中也包括国家地理信息系统 (比如我国国家系统) 等很多种。

(2) 依照GIS的应用功能对其进行分类, 能区分开两个不同的基本类型, 第一个是应用性的地理信息系统, 主要是负责某种工作或者是领域的GIS, 这里面也拥有区域综合地理信息系统还有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另外一种是工具性的.地理信息系统, 也就是通常意义上讲的GIS工具软件包, 这种系统能做到空间数据的输入、处理、存储、分析以及输出[1].

(3) 依照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对其进行分类。

2、 对工程地质资料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在过去十几年, 3S技术等以GIS为核心的新兴技术在地学领域当中得到了快速的利用和发展, 开辟出了地质资料的管理研究工作这一个新的道路, GIS身为当下各种高新科技所集合的产物, 因为其对于空间数据的分析处理以及存储查找能力十分强大, 所以和普通的信息管理系统有十分明显的区分, 其适用于十分复杂的地球空间数据, GIS能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详细的分类、存储、采集等, 这些都是以往所使用的传统技术和方法十分难做到的。因此, 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已发展到了这个地步, GIS应用已成为了地质资料的管理信息化当中一个十分优秀的产品, 详细的地质数据库和当前所使用的先进GIS技术相互融合, 就能让使用GIS技术完成的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得到实现, 换句话说, 以地理性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地质数据库系统的研究和使用, 是当前时代计算机技术使用在地学研究当中的大势所向[2].

3、 数据库结构分析

3.1、 原始资料的管理和存储数据库

开发信息数据库的主要用途就是对工程勘察所得出的资料进行二次开发以及利用。从这个要求上来看, 数据库应能实现对勘察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存储, 同时也能对自己所需要的数据进行快速并且准确的调用。因此要求开发出来的系统一定要拥有相对完善的原始资料存储功能以及管理数据库的功能。

3.2、 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库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让地质资料的二次利用和开发得到实现。这就要求必须能让拥有针对勘察数据的数据决策以及分析的功能的数据库得到开发出来。只有其拥有优秀的数据处理功能和分析功能, 才能为工程地质的地理信息系统赋予价值。

4、 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的功能设计是以工程地质数据库作为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让相对应的程序模块得到开发, 让这程序没款拥有地图的编辑以及存储功能, 同时也需要具备工程地质信息的预测、管理、入库以及分析等不同的功能和不同模块之间完美的索引的功能。

(1) 数据的录入功能。这种系统的数据录入的功能效率应该高, 这样能方便各种数据入库, 针对不同的信息来源, 使用不同的处理手段和获得的方法。

(2) 编辑和修改的功能。由于基础数据的更新以及维护工作需要以周期为单位进行, 所以系统需要拥有高效率的图形信息的功能。

(3) 有好的图形和界面的操作功能。一个系统的界面应该是友好美观并且相对简洁的。系统图形的操作功能指的是所使用的系统应提供给用户图形筛选、缩放以及其他功能。

(4) 存储管理的功能。对于空间的数据部分, 让科学并且合理的编码标准以及地理要素的分类得到建立, 这是对于组织空间数据, 并且对其进行采集以及输出转换的根据所在。

(5) 专家系统。为了能让勘察资料实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 应该对专家系统的模块进行分析和开发, 能让工程地质数据的应用管理和分析得到实现。

(6) 查询统计的功能。

(7) 信息输出的功能。

(8) 信息处理的功能。

(9) 索引的机制。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将GIS的技术使用在公路工程的工作当中去, 使应用前景广泛的工程地质信息系统得到建立, 是建设工程地质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一定的尝试研究遗迹探索, 对其拥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1) 对于GIS技术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选择使用一个相对来说功能较为齐全并且技术比较先进的GIS软件当成开发的平台。对于系统功能的实现以及研发路线的制定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已和当今社会的很多方面息息相关, 对拥有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网络版的工程地质信息系统进行研究和开发, 将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徐鹏逍, 李明生, 张建根, 等。GIS技术在公路工程地质领域的应用[J].工程勘察, (S1) :283~288.

篇8:gis与采矿工程

一、现阶段提高资源勘查专业学生GIS应用能力的关键性问题

资源勘查专业学生的GIS学习以具体应用为目的, 所学GIS技术应尽可能服务于所学专业。因而这就要求学生既掌握基础理论, 又要求学会利用GIS进行应用分析, 为资源勘探开发决策提供依据。因此, 需要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GIS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有针对性的筛选, 在GIS教学中要体现其专业要求, 根据专业自身特点和具体要求合理调整其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从而培养学生GIS的应用能力, 学会用GIS的手段分析解决资源勘查领域的专业问题。具体包括: (1)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GIS课程学习以具体应用为目的, 所学GIS技术应尽可能服务于所学专业。因此, 通过GIS教学让学生了解GIS概念和基本原理, 熟悉GIS软件的操作和应用, 学会用GIS的手段分析解决资源勘查领域的专业问题。因此首先要解决的第一关键问题即是在GIS教学中要体现其专业要求, 强调GIS在资源勘查领域的应用, 根据专业自身特点和具体要求合理调整其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2) 目前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GIS课程设置很少顾及课程之间的相关性, 为了确保教学效果, 开课时间的选取、实践与理论课时比例的合理安排都显得很重要。因此, 要解决的第二关键问题就是合理安排GIS开课学期, 使学生能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 从而能够找到GIS技术在本专业应用的突破口, 同时对难点问题更容易理解接受。 (3) GIS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良好的应用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够真正掌握和理解。因此如何进行GIS的实践教学是要解决的第三个关键问题。

通过以上研究内容, 进行GIS教学培养方案的调整, 通过这样的调整, 学生所学的不再是孤立的GIS知识, 而是与专业结合、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GIS综合知识。这样有助于培养目前社会急需的具有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进而提升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优势。

二、改革并制定GIS教学培养方案

(一) 现有GIS教学形式总结

系统总结整理我校以及其他院校过去在GIS教学上采用的形式, 目的在于确定现有形式的优缺点、确定哪些可直接沿用、哪些需要经过并且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后才能实现培养目标, 以充分利用我们现有的教学经验, 而将主要精力与时间全部用于探索改进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进行方式方法的改进。

(二) 改革并制定GIS教学培养方案

改革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提高资源勘查工程专业GIS应用能力的教学培养方案”, 用于当前的GIS教学, 保证专业培养目标实现。教学形式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三种。教学体系设置 (见下页表1) :

(三) 实施新的培养方案并不断改进

在我校煤矿定向生和统招生中, 采用新的GIS教学培养方案, 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 并且实施过程中根据效果情况再不断加以改进, 使学生均能在大学学习到专业的GIS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 在毕业后可以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服务, 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大大地提高就业质量, 保证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图1为学生应用MAPGIS软件参与教师的煤炭资源储量核查项目实际获得的数据成果图。从学生的分配任务完成情况看, 改进后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了学生的GIS实际应用能力。

三、结语

GIS作为独立学科被引入到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成为一门基础课, 是适应行业客观需求, 如何在有限的学时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安排课程体系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GIS并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 将是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据此, 相应的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都应该以课程定位为基础进行设定。当然, 要使GIS课程教学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能够更加密切地结合, 从而体现出更强的专业特色, 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开展包括总结教学经验、改革教学方法、调整课程内容等在内的相关教学研究, 使教学体系最优化, 才能收到最佳教学效果, 让GIS在资源勘查专业发展中起到坚实的支持作用。

摘要:结合我校资源勘查专业现阶段GIS课程教学情况, 探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GIS应用能力的培养方法, 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等方式, 全面育人, 进行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改革。通过教学和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的途径, 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探索培养GIS实用型人才的道路。

关键词:GIS能力培养,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朝奎, 王利东.不同学科背景下GIS专业建设的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 (4) :93-95.

[2]刘邢巍, 宋利杰.基于SketchUp与ArcGIS的山东邹城北宿镇三维GIS系统构建[J].矿山测量, 2013, (3) :52-54.

[3]张夏林, 张晓军, 李章林, 等“.GIS技术及其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课程案例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 2011, (3) :27-30.

[4]李芳玉.地质工程专业GIS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 2011, (2) :87-89.

上一篇:财务经理的述职报告下一篇:宁陵县立足四个方面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集成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