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中颜色词语的象征意义探析

2022-09-11

在人类语言中,颜色词语表现出的独特魅力,令人刮目相看。在汉英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都很丰富。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它们本身的基本意义,更要留心它们含义深广的象征意义,因为颜色的象征意义在不同民族语言中往往有不同的特点,有些特点甚至构成了人们对经过引伸、转义以后颜色的崇尚和禁忌。由于我国与绝大部分英语国家相隔万里,地理位置、自然现象、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等千差万别,人们对于颜色的感受和表达不尽相同。这样,颜色的象征意义在中西文化之间自然又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本文把英汉颜色词的异同之处加以细心研究,、分析对比,并对颜色词所包含的文化象征意义加以深入的理解,其目的是为了有利于跨文化交际,从而说明在语言学习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1 颜色的文化内涵

早在人类社会开始步入文明阶段,西方就格外重视科学理性的教育。他们提倡采用科学态度来观察研究客观世界。因此,在西方文化中,颜色词语的象征意义通常表达得较为直接,即用某种物质的具体颜色来象征某种抽象的文化内容,这为我们探寻其语义理据和逻辑理据提供了便利。例如,红色在西方文化中主要指鲜血的颜色,鲜血被西方人视为流淌在人们身体中的“生命之液”,鲜血一旦耗尽,人的生命之花也随之凋零。所以西方人常常由红色联想到“鲜血”、“暴力”、“危险”,红色也随之成为了一种颜色禁忌。著名汉学家David Hawkes在翻译“红楼梦”时,由于意识到r e d可能使现代英语读者联想到“暴力”、“流血”,所以采用小说原来曾使用的书名《石头记》,译为“The story of the stone”ㄢ

中国经历了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重人文而轻数理,因此中国文化中颜色词语的象征意义被蒙上了厚重的神秘面纱。早在先秦时期,颜色词语就已经与古人的世界观、哲学思想联系起来,如“五行”金、木、水、火、土,对应“五色”白、青、黑、红、黄。随后又与政治产生联系。因此,中国文化的颜色内涵和象征意义十分丰富。以“白色”为例,白色的月光通常与萧瑟凋零的秋天、冷清恐怖的黑夜相联系,这样,白色在中国文化里就具有了阴森恐怖的联想。

可见,颜色的内涵和象征意义是在不同的文化氛围和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约定俗成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某种社会心理功能。下面,笔者将尝试对中西文化中颜色词语的不同象征意义进行比较探究。

2 中西文化中颜色词语的不同象征意义

2.1 红色

红色是我国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它体现了中国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它象征着吉祥、喜庆,如把促成他人美好婚姻的人叫“红娘”,喜庆日子要挂大红灯笼、贴红对联、红福字;男娶女嫁时贴大红“喜”字,把热闹、兴旺叫做“红火”;形容繁华、热闹的地方叫“红尘”;它又象征革命和进步,如中共最初的政权叫“红色政权”,最早的武装叫“红军”,把政治上要求进步、业务上刻苦钻研的人称为“又红又专”等;它也象征顺利、成功,如人的境遇很好被称为“走红”、“红极一时”,得到上司宠信的叫“红人”,分到合伙经营利润叫“分红”,给人发奖金叫“送红包”等;它还象征美丽、漂亮,如指女子盛妆为“红妆”或“红装”,把艳妆女子称为“红袖”,指女子美艳的容颜为“红颜”等。

西方文化中的红色 (red) 则是一个贬意相当强的词,是“火”、“血”的联想,它象征着残暴、流血:The red rules of tooth and claw (残杀和暴力统治) ,red revenge (血腥复仇) ,red battle (血战) ;它又象征激进、暴力革命:red hot political campaign (激烈的政治运动) ,a red revolution (赤色革命) ,red activities (左派激进活动) ;它也象征危险、紧张:red alert (空袭报警) ,a red adventure story (一个令人紧张的冒险故事) ,a red flag (危险信号旗) ;它还象征着放荡、淫秽:a red waste of his youth (他那因放荡而浪费的青春) ,red light district (红灯区) ,Is she really so red as she is painted? (难道她真的象人们所描绘的那样放荡吗?) 至于红色的褒义,如red-letter day (喜庆的日子) ,the red carpet (隆重的接待) 等,则得益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据考证,red的褒义是从远东经波斯传到西方的。

2.2 白色

在中国文化中,白色与红色相反,是一个基本禁忌词,体现了中国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摈弃和厌恶。在中国古代的五方说中,西方为白虎,西方是刑天杀神,主萧杀之秋,古代常在秋季征伐不义、处死犯人。所以白色是枯竭而无血色、无生命的表现,象征死亡、凶兆。如自古以来亲人死后家属要披麻戴孝 (穿白色孝服) 办“白事”,要设白色灵堂,出殡时要打白幡,旧时还把白虎视为凶神,所以称带给男人厄运的女人为“白虎星”。白色的心理功能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政治功能的影响又象征腐朽、反动、落后,如视为“白专道路”;它也象征失败、愚蠢、无利可得,如在战争中失败的一方总是打着“白旗”表示投降,称智力低下的人为“白痴”,把出力而得不到好处或没有效果叫做“白忙”、“白费力”、“白干”等;它还象征奸邪、阴险,如“唱白脸”、“白脸”奸雄;它还象征知识浅薄、没有功名,如称平民百姓为“白丁”、“白衣”、“白身”,把缺乏锻炼、阅历不深的文人称作“白面书生”等。

西方文化中的白色象征意义主要着眼于其本身色彩,如新下的雪、新鲜牛奶及百合花的颜色。西方人认为白色高雅纯洁,所以它是西方文化中的崇尚色。在圣经故事里,天使总是长着一对洁白的翅膀,头顶上悬浮着银白色的光环;白色是上帝、天使、幸福、欢乐和美德的象征。它象征纯真无邪:a white soul (纯洁的心灵) ,white wedding (新娘穿白礼服的婚礼) ;它又象征正直、诚实:a white spirit (正直的精神) ,white men (高尚、有教养的人) ,white hand (廉洁、诚实) ;它也象征幸运、吉利:one of the white days of sb’s life (某人生活中的吉日之一) ,white magic (有天使相助的法术) ;它还有合法、无恶意的意思:white market (合法市场) ,white list (经过批准的合法明单) ,a white lie (无害的谎言) 。

2.3 黑色

古代黑色为天玄,原来在中国文化里只有沉重的神秘之感,是一种庄重而严肃的色调,它的象征意义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显得较为复杂。一方面它象征严肃、正义,如民间传说中的“黑脸”包公,传统京剧中的张飞、李逵等人的黑色脸谱;另一方面它又由于其本身的黑暗无光给人以阴险、毒辣和恐怖的感觉;它象征邪恶、反动,如指阴险狠毒的人是“黑心肠”,不可告人的丑恶内情是“黑幕”,反动集团的成员是“黑帮”、“黑手”,把统治者为进行政治迫害而开列的持不同政见者的名单称为“黑名单”;它又表示犯罪、违法,如称干盗匪行径叫“走黑道”,称杀人劫货、干不法勾当的客店叫做“黑店”,违禁的货物交易叫“黑货”、“黑市”,用贪赃受贿等非法手段得来的钱叫“黑钱”等。

黑色 (black) 是西方文化中的基本禁忌色,体现了西方人精神上的摈弃和厌恶。它象征死亡、凶兆、灾难:Black Mass (安灵弥撒) ,to wear black for her father (为她父亲戴孝) ,black words (不吉利的话) ,a black letter day (凶日) ;它象征邪恶、犯罪:Black Man (邪恶的恶魔) ,a black deed (极其恶劣的行为) ,black guard (恶棍、流氓) , black mail (敲诈、勒索) ;它也象征耻辱、不光彩:a black mark (污点) ,black sheep (败家子) ,a black eye (丢脸、坏名声) ;它还象征沮丧、愤怒:black dog (沮丧情绪) ,The future looks black (前途暗淡) ,He gave me a black look。 (他怒气冲冲地看着我。)

2.4 黄色

黄色在中国文化中是红色的一种发展变异,如旧时人们把宜于办大事的日子称为“黄道吉日”,但是它更代表权势、威严,黄色象征中央政权、国土之义,所以黄色便为历代封建帝王所专有,如“黄袍”是天子的“龙袍”,“黄钺”是天子的仪仗,“黄榜”是天子的诏书,“黄马褂”是清朝皇帝钦赐文武重臣的官服。至于现在流行的与“性”有关的“黄色”观念,有一种说法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一种现象。据说美国纽约的《世界报》用黄色油墨印刷低级趣味的漫画以争取销路,人们便称这一类不健康的刊物为“黄色刊物”,还有《纽约新闻》以夸大、渲染的手法报道色情、仇杀、犯罪等新闻,人们也称这一类的新闻为“黄色新闻”。其实中国古代的黄色已与“性”有关。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时有《黄书》,现书虽之佚,便确知该书重在“房中之术”;另有唐代孙思邈在其《千金要方》之“房内补益”中有“赤日黄月”之说。张清常据此在他的《汉语的颜色词》一书中指出:“则中国古代之‘黄’与‘性’有关系。此说甚是,只不过中断千余年,人们早已忘记而已”。

西方文化中的黄 (yellow) 使人联想到背叛耶稣的犹太 (Judas) 所穿衣服的颜色,所以黄色带有不好的象征意义,它除了表示低级趣味的报刊、毫无文学价值的书籍 (如yellow press黄色报刊,yellow journalism黄色办报作风,yellow back廉价轰动一时的小说) 外,主要表示卑鄙、胆怯,yellow dog (卑鄙的人) ,yellow streak (胆怯) ,yellow-livered (胆小的) 。

2.5 绿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绿色有两重性,它除了表示义侠外,还表示野恶。这是因为在人类初始时代及其以后的漫长生活过程中,人类借助绿色保护自己,赖以生存下来;但同时,绿色也保护着人类的天敌及其它猛残的食人动物。这样一来,义侠是正义的,如人们泛指聚集山林、劫富济贫的人为“绿林好汉”;恶野是邪恶,所以旧时也指“绿林”为占山为王、拦路抢劫、骚扰百姓的盗匪;绿色还象征低贱,如汉朝时的仆役着绿帻,元朝以后凡娼妓都得着绿头巾,以示地位低下,因妻子有外遇而使丈夫脸上无光,低人一等,叫给丈夫戴“绿帽子”。

西方文化中的绿色 (green) 象征意义跟青绿的草木颜色有很大的联系,是植物的生命色。阿斯海姆说:“绿色唤起自然的爽快的想法。”它不仅象征着青春、活力:in the green wood (在青春旺盛的时代) ,in the green (血气方刚) ,a green old age (老当益壮) ;而且表示新鲜:green recollection (记忆犹新) ,keep the memory green (永远不忘) ,a green wound (新伤口) ;但是它也表示幼稚、没有经验:a green hand (生手) ,as green as grass (幼稚) ,a green horn (容易上当的糊涂虫) ;它也象征妒忌,the green-eyed monster (妒忌) ,green with envy (充满妒嫉) ,a green eye (妒嫉的眼睛) 。

2.6 蓝色

蓝色 (blue) 在中国文化中几乎没有什么象征意义,相对而言,它在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稍多一些。阿斯海姆在评析蓝色时说:“蓝色像水那样清凉。”是“阴性或消极的颜色”。蓝色通常表示一个人处在情绪低沉、精神不振的状态:to look or feel blue (不开心,情绪不高) ,a blue outlook (消极悲观的人生观) ,blue Monday (倒霉、不开心的星期一) ;蓝色还可象征社会地位高、有权势或出身高贵,如blue blood指出身高贵体面,这起源于西班牙的一个史实:由于西班牙贵族没有和摩尔人通过婚,他们深信他们血管中流淌的血液远比那些混血的家系门第更纯更蓝。blue book意为蓝皮书,这是刊载知名人士、尤其是政府高级官员的手册。蓝色的另一个象征意义是猥亵、下流:blue-pictures或blue movie (色情电影) ,blue talk (下流言论) ;蓝色还有突然迅速的意思:out of the blue (突爆冷门) ,have the blue (晴天霹雳) ,blue streak (一闪即逝的东西) 。

2.7 粉红色

粉红色 (pink) 是红色的一种变异,可以将其视为红色的一种应合或复归。在中国文化中,粉红色又叫桃花色。唐代诗人崔护写下“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以桃花与女人相比,究其根由,是女子为修饰自己而施用粉红色胭脂,脸色白中透红,可与美丽的桃花相比之故。粉红色 (桃色) 可以象征女性,如白居易《长恨歌》中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青年男子把心爱的女子称为“红颜知己”。称男女之间不正当的性关系为“桃色事件”。

在西方文化中,粉红色象征精华,极致,the pink of perfection (十全十美的东西或人) ,the pink of politeness (彬彬有礼) ;它又象征上流社会,pink lady (高格调鸡尾酒) ,p i n k t e a (上流社交活动) ,a pink-collar worker (高层次女秘书) 。

总之,颜色词的象征意义在不同的民族文化里有着很大的差异。从根本上讲,在中国文化中,颜色的象征是基于过去中国的封建统治、封建迷信及其原始、落后的科学、教育状况而形成的,所以颜色的象征意义有相当强烈的政治化和神秘化倾向。而西方文化中的颜色象征则更多地得益于西方民族开放性及科学、教育的普及程度,其象征意义少了神秘,多了些理性,使其词义、词义理据更易追踪。不同文化之间颜色象征意义又都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在跨文化交流中,颜色词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在汉英两种语言里具有不同的用途及文化价值、文化意蕴。这就要求我们真切地了解产生与使用该语言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风土人情,并把握和细究颜色词语的意义,包括许多微妙、特定的象征意义,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从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不断促进和加强各国人民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摘要:汉英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语都很丰富, 它们的象征意义在不同民族语言中往往有不同的特点, 这种不同文化之间颜色象征意义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 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

关键词:颜色,象征意义,中西文化

参考文献

[1] 夏征农.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2.

[2]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3] 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4] 束定芳.现代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5] 江宏.汉英颜色词文化学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9 (4) .

[6] 梁曼莉.颜色词在汉英语言中的镜像折射[J].外语研究, 2004 (4) .

上一篇:投资性房地产评估应用策略下一篇:论高职高专课程建设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