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安全质量环境

2022-07-06

第一篇:加强安全质量环境

关于加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案

客观、准确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是评价、考核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依据。针对当前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发展现状

近年来,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截至2014年底,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共建成1436个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项目包括颗粒物 (PM

10、PM2.5)、臭氧(O3)和常规气态污染物(SO

2、NO

2、CO)三类6项指标。实现了环境监测数据一点多发、实时传输,实时向社会公开发布。此外,大部分省(区、市)也建成了方空气自动监测站,形成了覆盖全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环境空气监测方法标准体系逐步完善,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水平持续提升,基本保证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

随着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快速发展,其运行管理逐渐暴露出质量控制技术欠缺、质量管理手段不足等问题。一是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标准体系和质控体系不健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标准及技术规范体系尚不完善;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臭氧自动监测的量值溯源和传递体系以及颗粒物比对监测体系;国控站点不同来源标准样品质量良莠不齐,个别站点的SO

2、NO

2、CO等气体标准样品的量值偏差过高。二是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仪器适用性检测体系尚不完善。仪器适用性检测的法律地位不清;缺少配套的适用性检测管理办法,检测技术规范不完善;缺乏不同区域颗粒物自动监测仪器比对测试;颗粒物切割效率测试能力不全。三是缺乏有效的对运维机构的监管手段。部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社会运维机构缺乏必要的技术装备与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尚待健全;运维人员流动快,业务水平不高,上岗资质欠缺;对社会运维机构的监管办法和处罚手段缺失。四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需要更新和完善。国家网的运维机制发生了变化,原有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监测点位管理办法、监测质量管理办法等需要更新,质量管理工作依据需要完善。

二、总体思路

紧密围绕“十三五”环境管理的新要求,推进环境监测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内部质量控制,加强外部质量监督,构建国家环境空气监测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体系。全面加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控能力,以技术手段促进质控水平提升。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远程在线质控系统,实现重要参数的实时直传和运维管理的全程监控。建立全国统一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技术方法标准体系和三级质控体系,国家网和地方网均遵循统一的技术体系,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可比性。成立国家环境监测数据质量评估委员会,组建国家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查专家库,严厉打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科学支撑。

三、工作内容

(一)建立健全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1.构建三级质控体系

依托已具备一定条件、质控能力较强的省级环境监测机构,分区域、分批次建立若干区域环境监测质控实验室,构建由国家质控平台、区域质控实验室、环境监测机构与运维机构组成的国家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三级质控体系。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监测总站)负责编制全国通用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技术文件,制定质控技术方案和检查计划,组织开展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的颗粒物比对、气态污染物量值传递工作。区域质控实验室向上、向下开展量值溯源、传递和比对工作,配合监测总站开展例行质控检查。环境监测机构与运维机构建立、运行并持续改进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开展自动监测仪器的检定、校准与量值溯源和比对工作,按照规定的频次和项目开展日常运维和质控活动。 2.健全颗粒物手工监测比对体系

建立颗粒物手工监测比对体系,通过手工监测(颗粒物监测的经典方法)与自动监测结果的比对,评估自动监测数据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制定并完善全国通用的颗粒物手工与自动监测质量管理技术规范。建立国家颗粒物滤膜样品库。监测总站统一配发采样滤膜,由区域质控实验室统一编码、称重、平衡后分送至各运维机构,在国控站点开展手工比对。运维机构按要求制定手工比对计划,每月对不同类型城市抽取一定数量的国控站点开展5天的颗粒物监测手工比对,采样后的滤膜送至区域质控实验室统一称重,比对结果报监测总站。监测总站核算系统误差,制定颗粒物监测质量考核目标。2016年底前,构建京津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一体化格局,先期完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辽宁中部、山东等 “三区十群”地区颗粒物监测手工比对,2017年上半年,完成1436个国控站点颗粒物监测手工比对。 3.建成臭氧自动监测量值溯源传递体系

依托监测总站和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以下简称标样所)构建环保系统国家一级臭氧校准实验室,制定臭氧量值溯源/传递有关技术规范、传递计划并组织实施。国家一级臭氧校准实验室每两年参加一次国际溯源比对,每年向区域质控实验室开展一次臭氧量值传递。区域质控实验室每季度向国家网各运维机构开展一次臭氧量值传递。运维机构每季度向国控站点开展一次臭氧量值传递。2016年,监测总站组织完成京津冀、珠三角和长三角“三区”国控站点臭氧的量值溯源和传递工作。2017上半年,完成1436个国控站点臭氧的量值溯源和传递工作。 4.完善SO2等常规气态污染物的量值溯源传递体系

由监测总站统一采购SO2等常规气态污染物标准气体,分送至区域质控实验室和各国控站点,用于国控站点自动监测的日常校准和质控考核。各国控站点用于质控的计量器具(流量计、温度计和压力计等)每年须检定一次,并溯源至国家级计量单位。地方网站点的计量器具(流量计、温度计和压力计等)每年须检定一次,并溯源至省级及以上计量单位。 5.完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远程质控系统

监测总站负责建设具备自动校准、主要仪器参数自动获取和数据异常自动报警等功能的远程在线质控系统。2016年底,完成环境监测仪器厂家开放通信协议,提供关键参数适用范围,统一环境监测数据采集系统,将原始监测数据和K值、灵敏度、流量等关键参数实时直传监测总站,实现关键参数调整全程留痕、数据异常自动报警,实时监督运维机构运维状况。国控站点2017年底前建成内、外视频监控系统,24小时不间断监控站点内外环境,降低人为干扰环境监测数据风险。

6.强化自动监测仪器的适用性检测和监管

研究建立关于环境空气质量(特别是颗粒物)自动监测仪器、手工监测仪器的监管及退出机制,完善监测仪器的适用性检测程序和方法,制订系统的抽检和跟踪抽查计划,督促生产厂家重视每批仪器质量,保障监测结果持续、稳定、准确。规范采样器流量校准与审核流程,开展采样滤膜性能评估、切割器性能评估,逐步解决不同仪器不同方法对监测数据的影响问题。 (二)健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方法标准和规章制度

1.制订《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

2、NO

2、 O

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与质控技术规范》和《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和质控技术规范》。研究制订《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自动监测手工比对核查技术规定》《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现场核查技术规定》和《环境空气臭氧(O3)自动监测标准传递技术指南》《臭氧标准参考光度计校准技术要求》。修订《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HJ618)。研究解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主要指标在“不同标准状态下浓度值之间的差异”等有关问题。 2.印发《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明确站点运行机制及职责分工,明确对点位管理、仪器更换安装验收、日常运行与质控、数据采集与传输、参数调整、数据审核、结果评价与信息发布等关键环节的要求和相应罚则,完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三)改革环境监测体制机制

1. 加快上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事权。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制改革,实现“谁考核、谁监测”,保障用于评价、考核的环境监测数据不受行政干预。国控站点全部上收并由监测总站直接管理,委托社会运维机构运维,运维机构审核监测数据,监测总站进行复核,监测数据由国家和地方共享,地方环保部门保障监测站点运维基本条件,不参与数据生产和审核。省级环保部门适时上收区县等环境质量监测事权,建立本行政区域内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地方网站点由省级环境监测机构直接管理,同国控监测数据相互印证、互联互通。国家网和地方网均执行全国统一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方法标准技术规范。地方网须通过国家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三级质控体系开展6项监测指标的量值溯源/传递和比对工作。

2.加强对社会运维机构的监管。加强对社会运维机构的管理,明确运维工作内容和要求,细化质控条款。对不按规范和合同要求开展运维和质控的,采取经济措施予以处罚,直至取消其运维资格。监测总站建立日常监督检查机制,组织开展量值溯源传递体系运行情况检查,每年完成20%地级以上城市的国网站点的现场检查,逐步规范社会运维机构的运维行为。出台社会运维机构监管办法,建立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社会运维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结合监管对象的失信类别和程度加以惩戒。探索建立社会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制度,加大对运维机构人员培训力度,规范运维人员的监测行为,提升运维水平和运维质量。 (四)构建国家环境空气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1. 成立国家环境监测数据质量评估委员会。由环境保护部牵头,成立由各有关业务司局、环境监测系统、部直属机构以及中科院、工程院和高等院校等单位专家组成的国家环境监测数据质量评估委员会(以下简称评估委员会),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国家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向评估委员会开放。评估委员会下设专家组,负责定期评估运维公司对各类监测规范与管理要求的执行落实情况、质控计划实施情况及实施成效等,针对环境空气监测质量及其质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专家组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技术评估工作,评估结果提交评估委员会审议。2016年底前,建成环境空气监测数据质量评估专家组,优先开展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长三角

地区地级城市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评估工作。

2.组建国家环境空气监测质量监督检查专家库。由环境保护部牵头,在环保系统内外选取业务精通的环境空气监测专家,组成国家环境空气监测质量监督检查专家库,为国家网监测质量飞行检查等外部监督管理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向环境保护部提交监督检查报告。2016年底前,建成环境空气监测质量监督检查专家库。 (五)加大监测质量监管和惩处力度

环境保护部将加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飞行检查力度,重点打击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对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的运行不规范问题,通报运维机构,并对整改情况实施事后督查。对监测数据造假,证据确凿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相关数据不能用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考核排名。对监测不规范且多次整改不到位的,以及数据造假或配合造假的社会环境监测(含运维)机构或监测仪器生产厂商,终止服务合同,列入“黑名单”,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加强对监测数据造假案件的通报,强化警示教育作用。 (六)加强质控能力建设 在“十三五”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中,统筹考虑构建国家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在线质控系统,完善量值溯源传递体系,保障区域质控实验室的质控能力,提升环境空气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能力。

第二篇:质量意识 质量责任 环境及安全

质量意识

质量责任

环境及安全

2017年由于公司产品结构单一,销售渠道有限,加上市场需求影响,致使塑料产量大幅下降。产量少,虽没有明显的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但在日常生产环节中,各生产单元对不合格次品返修或者二次加工浪费的费用重视不够,内部外部环节沟通不畅,造成一定的浪费。

针对 2017年质量管理中的现象和特征,2018年应做以下工作:

一、意识决定态度,质量管理关键在于提高人的质量意识

质量是干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就是强调从事具体操作的每一个员工在工作实施过程中,要有良好的质量行为意识,要形成一种规范的行为动作。良好的安全、质量意识,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质量,并不只是质量部门的事,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人都必须为产品质量负责。“态度决定行动”,员工有了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信念、良好的责任意识和正确的质量观念和对待质量的严谨态度,才能确保实现优质高效,这是生产优质产品的关键所在。

二、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全面提升责任意识

员工的责任意识不强,责任不完全在于员工自己,关键在于我们对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训和教育、在于我们是否有良好的制度,质量意识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员工责任意识的形成,使员工素质得到不断提升。质量教育是广义的,不仅包括各种技能知识培训,更重要的是平时通过开展日常性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活动和多方面的文化素质、责任意识的宣传教育,对员工意识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使员工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只有把这种认真对待质量的态度自始至终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无论是工作质量,还是产品质量才会有根本保证。

在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生命的今天,产品质量已成为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立足的根本和发展的保证。产品质量的优劣决定产品的生命,乃至企业的发展命运。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没有质量就没有发展。因此,质量才是硬道理!特别是现在,世界经济处于低迷时期,我们更要狠抓产品质量,做到以质取胜。

三、质量安全及环境工作

2017年生产任务少,公司全年未发生一起事故,事故发生率为零。今年公司继续坚持负责监督指导各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定期和不定 期的安全生产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活动,掌握安全生产动态,对检 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检查通报”等形式,上报下达,督促及 时整改。经常深入现场,制止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公司始终以常抓整改落实为主线,按照“全覆盖”的要求,开展查缺补漏工作,消除安全生产检查中的盲区和薄弱环节;对事故多发、易发的生产环节和岗位加大检查力度,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生产技术部

第三篇:公司质量、环境、安全目标

公司质量目标: 1.保证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90%以上; 2.保证产品100%使用合格材料; 3.顾客满意度90%以上; 4.顾客客诉及时处理率100%。 综合办质量目标:

1.保证岗位人员98%具有所需能力; 2.保证人员培训合格率90%以上; 3.保证垃圾处理率100%。 质检部质量目标:

1.计量器具校验率100%; 2. 检验失误率≤1%。 财务部质量目标:

1.保证财务准确率100%。 销售部(内、外)质量目标:

1.定期走访用户,设法满足用户要求,用户投诉落实率达100%; 2.顾客满意度95%以上;

3.保证98%及时、准确了解顾客需求。 采购部质量目标:

1.保证供方调查率100%; 2.保证原料合格率98%。 技术部质量目标: 1.图纸准确率100%; 2.技术变更及时率100%; 生产部质量目标:(各车间)

1.保证人员98%具有所需能力; 2.保证生产设备使用完好率95%; 3.关键、特殊岗位人员培训合格率100%; 4.主要生产工艺控制合格率98%以上; 5.保证产品一次验交合格率96%以上。

公司环境目标和指标: 1.守法达标,包括环保法规、排放标准、管理制度、国际履约等; 2.选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降低噪声源的分贝值; 3.采用清洁工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节约用电和用水,减少资源、能源消耗量。 综合办环境目标、指标和方案

1.识别、获取、登记国家规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并制定本公司的环境保护有关规章制度,并负责登记、保管、发放、管理。负责组织识别公司的环境因素;

2.制定的公司各部门的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管理的预算及调整;

3.负责环境管理体系有关人员培训、考核和记录; 4.负责紧急状态应对措施的制定,保持和修正; 5.提高办公纸张的使用尽量双面使用; 6.识别本部门工作过程的环境因素;

7.负责对生产车间生产人员进行环境管理教育;

8.对环境因素进行管理,编制各项作业程序和指导书,每月至少两次不定期对各生产车间环境进行检查;

9.负责指导生产车间生产过程达到公司规定的各种环境因素的管理目标和指标,确保设备维修费用每年降低5%以上;

10.进行环境的监视和测量;

11.噪声管理指标,生产现场小于等于65(Laeq/Db); 12.办公场所每天清理一次,并垃圾放置指定位置;

13.办公场所环境卫生,地面干净,各种办公设施摆放整洁有序; 14.水路畅通,无跑冒滴漏,节均用水,提高工人的节水意识; 15. 积极地响应和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环境因素教育和活动。 生产部环境目标、指标和方案

1.识别本部门生产过程的环境因素;

2.负责对生产车间生产人员进行环境管理教育;

3.对环境因素进行管理,编制各项作业程序和指导书,每月至少两次不定期对各生产车间环境进行检查;

4.负责指导生产车间生产过程达到公司规定的各种环境因素的管理目标和指标,确保设备维修费用每年降低5%以上;

6.进行环境的监视和测量;

7.噪声管理指标,生产现场小于等于65(Laeq/Db); 8.生产现场每班清理一次,并垃圾放置指定位置; 9.生产现场环境卫生,地面干净整洁,各种原材料摆放有序,设备清洁,管道畅通,无跑冒滴漏;

10.水路畅通,无跑冒滴漏,节均用水,提高工人的节水意识; 11.电器设备完好率100%,安全用电,节约用电;

12.积极地响应和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环境因素教育和活动。 质检部环境目标、指标和方案

1.识别本部门工作过程的环境因素;

2.识别采购物品的环境因素,确保采购物品100%符合环保要求; 3.负责对生产车间质检人员进行环境管理教育;

4.对环境因素进行管理,编制各项作业程序和指导书,每月至少两次不定期对各生产车间环境进行检查;

5.负责指导生产车间生产过程达到公司规定的各种环境因素的管理目标和指标,确保设备维修费用每年降低5%以上;

6.进行环境的监视和测量;

7.噪声管理指标,生产现场小于等于65(Laeq/Db); 8.办公场所每天清理一次,并垃圾放置指定位置;

9.办公场所环境卫生,地面干净,各种办公设施摆放整洁有序; 10.水路畅通,无跑冒滴漏,节均用水,提高工人的节水意识; 11.电器设备完好率100%,安全用电,节约用电;

12.积极地响应和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环境因素教育和活动。 采购部环境目标、指标和方案

1.识别本部门工作过程的环境因素; 2.识别采购物品的环境因素,确保采购物品100%符合环保要求; 3.负责对本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环境管理教育;

4.对环境因素进行管理,编制各项作业程序和指导书,每月至少两次不定期对各项环境进行检查;

5.进行环境的监视和测量;

6.准确了解顾客和相关方生产过程环境影响; 7. 办公场所每天清理一次,并垃圾放置指定位置;

8. 办公场所环境卫生,地面干净,各种办公设施摆放整洁有序; 9. 提高工人的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用水意识,

10. 积极地响应和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环境因素教育和活动。 技术部环境目标、指标和方案

1.识别本部门工作过程的环境因素;

2.识别采购物品的环境因素,确保采购物品100%符合环保要求; 3.负责对本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环境管理教育;

4.对环境因素进行管理,编制各项作业程序和指导书,每月至少两次不定期对各项环境进行检查;

5.进行环境的监视和测量;

6.准确了解顾客和相关方生产过程环境影响; 7. 办公场所每天清理一次,并垃圾放置指定位置;

8. 办公场所环境卫生,地面干净,各种办公设施摆放整洁有序; 9. 提高工人的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用水意识,

10. 积极地响应和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环境因素教育和活动。 财务部环境目标、指标和方案

1.识别本部门工作过程的环境因素;

2.识别采购物品的环境因素,确保采购物品100%符合环保要求; 3.负责对本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环境管理教育;

4.对环境因素进行管理,编制各项作业程序和指导书,每月至少两次不定期对各项环境进行检查;

5.进行环境的监视和测量;

6.准确了解顾客和相关方生产过程环境影响; 7. 办公场所每天清理一次,并垃圾放置指定位置;

8. 办公场所环境卫生,地面干净,各种办公设施摆放整洁有序; 9. 提高工人的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用水意识,

10. 积极地响应和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环境因素教育和活动。 销售部(内、外)环境目标、指标和方案

1.准确了解顾客和相关方对生产过程环境影响的各项要求; 2.负责顾客和相关方信息100%接收和传递到内部和外部; 3.识别本部门工作过程的环境因素; 4.负责对本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环境管理教育; 5.对环境因素进行管理,编制各项作业程序和指导书; 6.进行环境的监视和测量;

7.提高工人的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用水意识; 8.办公场所每天清理一次,并垃圾放置指定位置;

9.办公场所环境卫生,地面干净,各种办公设施摆放整洁有序; 10.积极地响应和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环境因素教育和活动。

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1.死亡事故为0; 2.工伤频率<3‰。 综合办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1.保证上下班交通事故为1%以下; 2.保证夏季中暑为1%以下;

3.每一年组织公司各部门进行一次消防演练; 4.确保工作过程死亡事故为0;

5.确保各工作人员按照规范要求工作工伤事故控制在3‰以下; 6.确保与顾客和相关方沟通过程安全事故控制在1‰以下。 生产部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1.确保生产车间生产过程死亡事故为0;

2.确保各生产车间按照规范要求组织生产工伤事故控制在3‰以下;

3.保证夏季生产过程中暑为3%以下; 4.保证上下班交通事故为1%以下。

5.确保各工作人员按照规范要求工作工伤事故控制在3‰以下; 销售部(内、外)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1.保证上下班交通事故为1%以下; 2.保证夏季中暑为1%以下;

3.确保各工作人员按照规范要求工作工伤事故控制在3‰以下; 4.确保与顾客和相关方沟通过程安全事故控制在1‰以下。 质检部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1.保证上下班交通事故为1%以下; 2.保证夏季中暑为1%以下; 3.确保工作过程死亡事故为0;

4.确保各工作人员按照规范要求工作工伤事故控制在3‰以下。 技术部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1.保证上下班交通事故为1%以下; 2.保证夏季中暑为1%以下;

3.确保各工作人员按照规范要求工作工伤事故控制在3‰以下; 4.确保与顾客和相关方沟通过程安全事故控制在1‰以下 采购部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1.保证上下班交通事故为1%以下; 2.保证夏季中暑为1%以下; 3.确保工作过程死亡事故为0;

4.确保各工作人员按照规范要求工作工伤事故控制在3‰以下; 5.确保与顾客和相关方沟通过程安全事故控制在1‰以下。 财务部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1.保证上下班交通事故为1%以下; 2.保证夏季中暑为1%以下; 生产车间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1.保证生产过程按照规范要求组织生产; 2.保证生产过程死亡事故为0; 3.保证夏季生产中暑为3%以下。 4.保证上下班交通事故为1%以下。

5.确保各工作人员按照规范要求工作工伤事故控制在3‰以下;

第四篇: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优化工程质量安全水平

【摘要】当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建筑业也因此得到了蓬勃发展。但,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需求,使得工程施工难度增加,工程质量安全难以保证。本文从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关建议,最终达到优化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安全水平

1引言

保证每项工程在实施中人员安全、质量达标是一个基本任务。质量和安全都达标有利于获取最大化的利益,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最终推动全社会和谐发展。但,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人们的需求多样化,使得施工难度和技术要求都提高,最终对质量安全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因而,我们有必要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实现优化工程质量安全水平。

2注重施工现场及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

以往,我们只注重对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监管,极容易产生许多事故。并且,近来,由于工程的专业化程度提高,各种分工越来越具体,工程监管难度逐步增大。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注重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监管的同时,也重视工程建设全过程(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建设全过程包括项目规划许可证、设计审查、施工许可证、质量安全监督、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等所有项目建设步骤和程序。2003年衡阳发生11·3特大火灾坍塌事故。由于设计先天不足,市场自开业以来,几乎年年都收到消防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市场主要存在无自动报警装置,无自动喷淋设备,无防火分区,违章建筑、搭建物占用防火间距,消防通道堵塞,市场内仓库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验收擅自投入使用等隐患。衡阳市场没有施工许可证,擅自动工,并且未经审核擅自投入使用,可见,加强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很有必要。首先,从根源入手,要加强招标投标、相关许可证、工程监督、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的监管。其次,按照合同约定,将质量安全责任切实落实到每个负责人身上,对质量安全严格把关。同时,要督促施工单位和建设方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保障机制,明确质量安全相关硬性标准,督促各方严格执行。在贯彻落实相关机制和标准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加大安全生产的研发投入,保障施工单位建造安全高质量的建筑。最后,要做好竣工验收工作。

3注重房屋建筑和建设领域其他项目的质量安全监管

过往,由于我们只重视房屋建筑的质量安全监管,导致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长短腿的现象。有些地方只重视有许可证的项目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不重视那些需要办施工许可证而未办许可证的项目,导致频繁出现质量安全事故;而有的地方只重视自身房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不重视房屋拆除、道路建造、城市园林建设等问题,为此产生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必须同时注重房屋建筑和建设领域其他项目的质量安全监管。无论项目是否取得许可证,都应将该项目列入质量安全监管范围内,对于没有及时办理许可证的要及时补办。在此基础上,要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对于那些易被遗漏的项目要重点监管。真正建立起全方位立体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4创新质量安全监管方法

4.1质量安全监管理念创新

理念创新是质量安全监管方法创新的重要前提。从思想上重视并创新质量安全监管理念,从行动上创新质量安全监管方法。首先,将质量安全责任列入责任主体中,可采用明察暗访、重点抽查、随机抽查等监察方法,增强负责人对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视。同时,鼓励大家及时揭发不符行为。其次,政府监管部门要对相关信息的公布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激发全社会全民的舆论监管热情。同时,积极促进市场资源的合理调配,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

4.2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创新

理念创新是基础,而制度创新则是重要保证。通过一套完善的制度,用制度约束,用制度引导,用制度激励,以此保证监管活动正常进行。我们要从如下四个方面对质量安全监管制度进行创新:

4.2.1建立定期对一线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制度

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及审美观念日益提高。因此,建筑的结构类型、建设造型等日益复杂,超过了原有的技术水平标准。同时,技术、材料、设备也在不断更新。这些都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保障增加了难度。因此,我们有必要定期对一线工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建立健全一线工人安全和技能的培训制度,创新教育方法,增添培训内容,以确保一线工人的素质满足时代潮流和企业发展需求。企业内部要结合自身优势,进行重点培训,组建一支技术过关、经验丰富的团队。

4.2.2健全市场准入制度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制定设计、施工、验收等质量安全监管规则。严格把关企业是否具有能力保证项目的质量安全,以此作为企业进入市场的首要条件。这样,既保障了质量和安全,又保障了各个主体的利益。

4.2.3完善市场诚信制度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法律的保障,以及道德的支撑,逐步完善市场诚信制度,有利于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建立建设项目责任主体诚信档案,把项目的各责任主体的不良记录登记入案,定期予以公示,接受全社会的监督,激励各方责任主体认真做好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同时,要加强对企业资质的动态管理,科学完善企业质量安全评价体系。

4.3创新质量安全监管法制

制度创新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科学合理的制度,能够使得企业内部分工明确,在必要时又团结在一起。同时,也使监管人有法可依,有理可循,减小了监管的难度。通过强制性的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提高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保障企业的发展,维护企业声誉。

4.4创新质量安全监管机制

在理念、体制、法制创新的基础上,创新监管机制,有助于落实理念、体制、法制的创新。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我们首要做的就是引进各种信息化技术,保证监管工作的时效性。其次,改善监管流程,采用远程监控、警报体系等方式,不断提高监管力度。再者,开展第三方评价活动,督促责任主体诚实守信,创造良好氛围。最后,明确各责任主体的监管工作。通过监理制度的创新,最终实现质量安全监管的整体创新。

5注重引导,落实措施

通过优质企业等活动评比,将品牌意识引入职工心中。保证企业的质量安全也就建立了企业的品牌,为此可以赢得更多项目,推动了企业的发展。职工注重了质量安全生产,负责人更应该以身作则。凡是参与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责任主体在责任书上签字,未经指定的责任主体没资格参与相关工作。除了日常的监督,更要加大对关键工序和关键部位的监督。对于各阶段出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负责人反映并进行整改。同时,要加大对原材料的把关。这是保证生产活动的安全进行的基础。采购回来的原材料以及半成品要予以抽样检查。

6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需求,我们必须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管,以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水平。通过树立模范、抓住典型问题,促进质量安全水平的整体提高。在树立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意识的基础上,我们要注重施工现场及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注重房屋建筑和建设领域其他项目的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定期对一线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制度,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市场诚信制度,创新质量安全监管法制,创新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从源头上把关,结合宣传教育,避免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牛水云,马丽萍.浅论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2010,(6).

[2]吴建龙.对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分析[J].江西建材,2013,(1).

[3]司风雷,杨利品.浅议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田.科技致富向导,2012,35(20):350.

第五篇:加强质量监管 保障粮食安全

**市粮食局

2012年,我市在省粮食局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和全省粮食工作会议精神, 牢牢抓紧粮食质量安全这根红线,将监测与管理工作全面融入到粮食收购、储存、储备、军供、出入库、放心粮店等环节与过程中,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标准规范、提升质检能力、坚持长效监管,促进了我市粮食质量安全水平的全面提升,努力实现着粮食工作者 “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为业者引路、为粮安尽职”的工作目标。

一、强化组织领导

粮食安全质量为先,粮食质量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是新形势下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履行职能的重要工作。为了全面保障我市粮食质量安全,我市成立了以一把手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全市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下设专职联络员与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技术组。市下属6县(市)区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从市、县局到基层单位层层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单位一把手领导负全责亲自抓,单位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具体抓,单位职能部门负执行责任进行全面贯彻落实。同时,我市对粮食质量监管工作列入本全市粮食经济工作考核指标,占有较高比例分值并实行粮食质量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

二、完善标准规范

做好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管理的基础前提是质量标准、技术规范、制度政策的科学先进、与时俱进、完善规范。为了保障全市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工作扎实有效的推进,我市对有关需要再明确再具体的标准规范要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对全市质量监管检测工作进行了四统一。

1、统一全市出入库粮油(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检验报告表式;

2、

第页 共 5 页

统一全市粮食收储单位(放心粮店)质量管理台帐;

3、统一全市原粮卫生与品质测报区域性监测必检指标;

4、统一全市小麦呕吐毒素(筛选鉴定)检测方法。使我市粮油质量监测管理工作纳入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三、提升质检能力

保证粮油质量安全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充分发挥粮油质检的技术支撑作用。建立健全粮油质检机构、调整充实检测人员队伍、完善提高质量技术监测功能,全面提升粮油质量安全又好又快监测水平。

2012年初,我市专门下发了“**市粮食局关于加强全市粮油实验室能力建设的通知”,对粮油实验室功能类型、人员设备、检测指标、科研项目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并逐县逐点进行了检查推动,全市加大了以市级检测为龙头、县级检测为基础、企业检测为前提的粮油质检体系建设力度。

一是在硬件建设上下功夫:2012年全市累计投入资金200多万元,更新专业设备20多台套,包括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近红外分析仪、脂肪酸值测定仪等大型精密仪器以及快速测水仪、天平、容重器、出糙机等小型专用仪器;全市新增粮油检测实验室300多平方米。

二是在软件建设上下功夫:2012年全市向国家及省级培训机构送培质量检验员、内审员、计量员50多人次;组织市县级专业培训600多人次;组织参加粮油标准与质量安全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活动4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800多份;组织参加国家及省市级质检技术研讨3次;组织全市第三届粮油质检职业技能大赛,选拔练兵培训100多人次。

三是在质量技术体系持续改进上下功夫:2012年全市粮油实验室主动参与国家省市级能力验证、比对项目参数10个。全市粮油实验室持续保持省级计量认证资质3家;持续保持食品检验机构资质3家;持续保持国家区域性粮食质监机构2家;持续保持国家实验室认可资质1家。

通过这些管理与技术举措使我市的粮油质量监测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四、坚持长效监管

第页 共 5 页

2012年,我市从抓源头、抓重点、抓发展等方面对原粮、政策性粮油、放心粮油进行了持之以恒的长效监管,保障了全市粮油质量安全。

1、加强源头监控认真做好粮食收购质量监管工作

加强粮食质量源头监控,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质量政策,不压级压价、不压质压价,确保以等定价、优质优价是国家维护种粮农户利益的重要措施;同时收储单位收购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及质量政策的粮食,也是国家保护入库粮食储存安全、维护正常粮食流通秩序的需要。在夏粮秋粮收购期间,我们组织各地质量监管与监测机构,对重点收储企业收购的粮食质量抽样检测了100多份,对收购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粮食经营企业,由职能部门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要求进行处理。通过这些检查检测监管措施,有力地抑制了收购不安全粮的行为,从而提高了我市2012年粮食收购质量。

2、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地储粮质量监管工作

加强以地方储备粮为重点的质量安全监测与监管是我们质量工作的重中之重。2012年,我市市本级储备粮规模***吨,储备油规模***吨,我们严格按照《**市市级储备粮管理暂行办法》的总要求,以及《**市粮食局市储粮监管细则》中的职能分工,严把市储粮入库质量关,对市储粮质量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不符合国家中等质量标准及承储合同质量规定要求的粮食,一律不得转为市储粮。我们分别对市储粮承储单位进行了质量业务台帐培训、质量工作指导,并逐一踏仓检查抽样监测申请转市储粮60多个批次,累计申报入库数量**吨。其中合格符合转市储要求粮油***吨。否决了粮食水分、谷外糙米、容重、不完善粒等指标不符合相关质量要求的粮食3000多吨。同时,我们加强了库存储备粮油的储存品质监控,及时进行抽样鉴定,对个别“轻度不宜存”粮,要求限期轮换。通过这些质量监管措施,确保了我市2012年市储粮质量合格,品质良好。

3、加强全程监控确保军供粮油质量安全

我市军供粮油实行全市统一配送办法,特别是实行新的粮油标准后,军供大米质量等级要求有了新的提升,大米精度与碎米指标要求达到新一级标准。为了确保全市军供粮油质量安全零差

第页 共 5 页

错,我们对全市军供粮油实行了全程监控,从军供稻谷小麦原料的入库质量把关、军供粮油储存品质鉴定、军供粮油成品出库质量以及军供粮油供应点销售粮油质量都进行了全程质量抽样监测与监管。今年我们对军供粮油质量检查监测10多次、储存品质检查鉴定4次、粮食卫生检查监测10多次,检查与监测表明,我市军供粮油质量合格、品质良好、安全卫生。获得了驻通部队的一致好评。

4、加强动态监管确保放心粮油质量安全

加强对“五放心粮店”成品粮质量监管是我们粮食部门为民办实事、提高对外服务形象的重要工作。2012年我们强化了市场成品粮油质量监管,在全市粮食行业开展“五放心粮店规范化管理年”活动,每月工作巡查、每季质量抽检、对节日粮油食品市场组织专项检查并组织开展县区之间互查。全市累计检查监测不同品牌品种米面油100多个,检查监测粮油批次300多个,及时整改质量隐患问题4个。同时我们对五放心粮店的质量记录台帐进行了统一规范、对质量溯源质量验证制度进行了检查指导、对粮油标准知识进行了培训宣传,通过这些举措,全面提升了我市放心粮油质量安全水平并荣获2012江苏省放心消费创建示范行业称号。

5、认真做好夏秋两季粮油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工作

粮食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工作是服务“三农”的重要举措。我市夏收小麦250万亩(其中良种小麦150万亩)、夏收油菜籽158万亩,秋收稻谷264万亩(其中良种稻谷190万亩)。为了保质保量、准确及时地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年初进行了精心安排,对调查人员进行了培训,对农户样品费用提供了补贴,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了巡查和指导。全年夏秋两季全市共组织了200多名调查监测人员深入到全市的100多个重点镇,600个自然村,1000个农户的田头、晒场、家中调查采样调查检测,采集县级样乡级样村级样共800个、形成检测数据2000多个,形成了全市夏收小麦秋收水稻的质量分析报告及全市8大主导品种小麦粳稻的品质测报分析报告8套。通过我们的质量调查品质测报,我们及时为广大农户提供了市场优质品种及需求信息,我们为广大农户种优增收奔小康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页 共 5 页

6、认真做好原粮质量安全专项调查监测工作

2012年,我市夏粮与油菜生产近138万吨、秋粮生产近213万吨、国有收储企业储存粮油近40万吨。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粮食部门的原粮卫生监管职责,我们加强了对收购与储存环节的小麦、油菜籽,稻谷、玉米等原粮品种的卫生情况调查与监测工作,全市共监测原粮样品200多份。在收购环节我们重点组织调查监测了原粮的农药残留、真菌毒素污染、重金属污染情况;在储存环节我们对库存原粮的磷化氢熏蒸剂残留以及个别高温高湿高水份发热原粮的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监测。

特别是对2012年夏收小麦呕吐毒素的调查监测分析工作是我们原粮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我们加强了对前期田间小麦麦穗赤霉病情况的调查,及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将工作向前延伸;我们及时指导粮食收购企业采用赤霉病粒限制法、胶体金试纸法快速筛选法及时控制收购质量;对出库小麦我们实施了呕吐毒素指标强检制度,质量溯源检测单随粮同行制度,并对全市粮食收储单位贯彻落实情况、质量检测安全台帐情况组织了专项检查,基本保证了我市小麦卫生指标符合国家要求。

回顾2012年我市的粮食质量监管工作,我们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需要创新,需要向先进市学习。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奋力开启全省粮食流通业基本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粮食质量安全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我们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改进监管手段,通过严格规范管理和又快又准监测,全面提升粮食质量安全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市粮食经济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

第页 共 5 页

上一篇:九年级语文试题卷下一篇:技能竞赛活动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