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进行批读文教学

2022-09-12

批读文是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独有的, 所谓批读文, 就是在文章旁边进行批注, 利用批注引导学生精读的课文。批读文在批注时是从读者视角出发, 引导学生一点或几点的深入学习的课文, 其价值取向是着力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 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的要领, 学会读书。

一、要关注批读点

(一) 文本不同, 批读点不一样

写人叙事的课文多关注词句的理解, 引导学生学习“感受、理解”;写景状物的课文多关注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欣赏、评价”。如:《小蓝裙的故事》:侧重读懂文章由小蓝裙引发的从“不协调”到“协调”的一系列过程, 从而理解意义。借助批读了解故事的线索, 了解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作方法。《奇妙的桥》:侧重借助批读, 了解用玻璃、纸、盐等所造的桥的特点和奇妙。鼓励学生尝试旁批。《香港夜色》:侧重学会欣赏美景。学习观察、表达方法。

(二) 批读点的内容和形式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从学生的角度说出读书的心得和发现。这类批注, 只说出在哪些方面有心得和发现, 至于心得和发现的具体内容则有意藏而不露, 为教师的启发诱导和学生们的交流、讨论发言预留了活动空间。如:《海滩上的雕塑》的旁批:“海鸥会发表什么评论呢?”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审美想象;

第一类是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阅读中产生的疑问, 表示要和学习伙伴共同讨论。这类批注语, 提出的问题是大多数学生都可能存在的, 而且对于领会课文内容和培养阅读能力都有思考的价值。如:《莫泊桑拜师》一文的旁批“为什么他看了几天还是一无所获呢?”提醒学生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在阅读的过程中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追根问底。

第三类是从学生理解和欣赏水平的实际出发, 表达学生阅读中的欣喜心情。这类提示语, 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激发阅读的兴趣。如:《一棵橡树》的旁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引导他们进行思考,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其思想感情。让学生在旁批的循循善诱中, 享受阅读和获取知识的快乐。

二、利用批读点

批读文是精读的另一种呈现形式, 其批读点是教学的重点, 与精读课文相呼应, 以体现读和写的目标。教学中要抓住重点, 在学生充分自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运用批读点进行独立思考、理解、想象、赏析, 特别是学习和运用读写知识, 掌握读写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批读阅读, 体验学生、教师、文本以及编者之间的对话过程;体验开阔视野, 从而产生新看法的过程。

三、运用批注点, 教会写批注

(一) 提问式批注

四年级的批读课文旁批较多, 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样本。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旁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学习旁批。如四年级的第一篇批读课文《海滩上的雕塑》第3段旁边就有一个提问式批注:“海鸥在发表什么评论呢?”。教学时, 我让学生读完这段后旁批, 告诉学生:“把读后想到的问题批注在旁边, 这就是提问式批注。”接着, 我在下一段让学生读后自己提一个问题批注在旁边。学生读后果然批注了这样的问题:“他们有什么大胆的构想?”“他们有哪些大胆的构想?”“他们的构想是什么?”学生在后面的批读课文实践中, 也能写出提问式批注。如四年级上册的《海上漂浮的山》, 学生读第3段时, 由于我给学生提了个问:“为什么水下的冰山要比水面上的大?到了学习第4段, 学生读后就批注了类似的问题:“为什么南极的冰山是平顶的, 个儿较大, 北极的冰山却是尖的, 个儿较小呢?”

(二) 欣赏式批注

就是欣赏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批注好在哪里。《海滩上的雕塑》6—10段旁批着:“挖呀, 掘呀, 堆呀, 垒呀, 这几个词写出了我们创造的喜悦。”就是对这几个词语的欣赏式批注。然后我在教课文最后一段时,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欣赏“收藏”一词妙在哪里?有的学生说:“收藏这个词, 说明我们的雕塑很美。”有的学生说“收藏这个词”写出了大海喜欢我们那些美好的雕塑。

(三) 体会式批注

就是体会重点句段, 批注自己的感悟。四年级上册第6课《莫泊桑拜师》第7段旁批:“一连串的问号告诉我们观察要用心, 要仔细。”这是对几个问句的体会。学生认识了这种体会式批注后, 我又在教重点段第9段时, 叫学生试一试去体会福楼拜教莫泊桑写作的几句话。有的批注“福楼拜教得多么认真多仔细呀!”;有的批注“福楼拜真是个诲人不倦的好老师!”;还有的批注“我从福楼拜的教导中知道了写人的方法。”课堂上有了这些不同的体会, 教学也变得更生动有趣了。学生的个性感悟也得到充分的张扬, 学习的积极性也充分调动起来了。

(四) 补充式批注

就是在课文的旁批后面, 补充批注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四年级上册第27课《一棵橡树》第1段旁批着“粗壮高大, 挺拔威武使橡树产生了骄傲的情绪。”教学时, 我借助旁批问:“骄傲的情绪给橡树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学生联系故事的结果补充批注出了“骄傲让它失去了朋友, 没有树木替它挡风, 最后被狂风刮倒了。”我又让学生继续练习, 他们又在“在橡树轻蔑的目光和大喊声下, 榛子树倒下了。”补充批注出了:“榛子树多么狂妄自大啊。”“榛子树太目中无人了。”当学生们读到旁批:“周围的树木都被斩尽, 只有橡树在花园里了。”又补充批注出了“橡树成了孤家寡人了, 再没有兄弟姐妹替它挡风了。”这样的补充式批注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摘要:本论文从明确批读文的特点, 关注批读点, 利用批读点, 运用批注点, 教会写批注几个方面论述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如何利用课文批注有效地进行教学。

关键词:有效进行,批读文教学

上一篇:浅谈企业内部网络安全及防御下一篇:大数据时代医院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困惑与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