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材料分析

2022-09-19

第一篇:政治经济学材料分析

产业经济学 材料分析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烟草托拉斯通过掠夺性定价来逼迫它的竞争对手以低价将公司卖给它。烟草托拉斯就顺利收购了无法与其竞争的威尔斯白头烟草公司。 简述掠夺性定价的含义特征后果

答:含义:掠夺性定价是指在位厂商将价格削减至对手平均成本之下,以便将对手驱逐出市场或者遏制进入,即使遭受短期损失。一旦对手离开市场,在位厂商就会提高价格以补偿掠夺期损失。

特征:降价是暂时的实际的目的是缩减供给量而不是扩大需求量。

后果:是对市场结构的竞争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材料二:美国许多行业中的巨人都采用加成定价法。一般是整整一年内不发生变化。 分析加成定价法的步骤和优势

答:加成定价法通常有以下两个步骤:首先,厂商要估计每单位产量的成本。一般来说成本会随产量的水平而变化,所以厂商的估算应建立在所设定的标准产量水平上,通常是生产能力的75%-80%;然后,厂商在估算的平均成本上加成,这个加成指厂商事先确定的目标回报率r。

成本加成定价法的优点:首先,它计算公式很简单,用起来很方便,它所需要的信息比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定价法少;其次,成本加成法有利于价格稳定,这是厂商所需要的,因为变动价格会花费一定的成本,而且可能引发竞争者做出对自己不利的反应;最后,成本加成定价能为价格变动提供正当理由,想要提高价格的企业可以把成本增加作为自已的理由。

材料三:波音公司收购麦道公司

问题:横向兼并的含义及横向兼并的福利分析

答:横向兼并(水平兼并):进行兼并的企业属于同一产业,生产同一产品或处于同一加工工艺阶段;

横向兼并的福利分析:一方面,横向并购可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扩大企业生产规模,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提高效率,形成规模经济;从而会导致整个社会福利的增加;另一方面,横向并购形成卖方集中,增加了卖方施加市场势力的机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垄断,也会导致福利损失。

材料四:美国宝洁公司成功运用广告塑造了较高的进入壁垒。拥有了大批忠实的消费者。 问题:解释产品差异化的概念分别说明宝洁公司和海尔公司的差异化策略

答: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在给提供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材料五:案例: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动

产业结构变化的国际标准(钱纳里)

问题:1.分析我国近10年来产值结构的变化,判断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发展的那个阶段

2.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3.结合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作出分析评价

答:从产值结构来看,从1998年到2006年,第一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呈现较大幅度下降的趋势,从17.6%下降到11.7%;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上升趋势缓慢,只上升了1.4%,且有一定的波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了3.2%,在03年达到峰值,然后又缓慢下降。 从劳动力就业结构来看,在第一产业就业的劳动力比重呈稳步下降趋势,从49.8%下降到42.6%;在第二产业就业的劳动力比重先是下降,然后略有上升,变化趋势不大;在第三产业就业的劳动力呈稳步上升趋势,从26.7%上升到32.2%;2006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2000美元的水平,和国际标准比较,可以发现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存在偏差:第一产业已经大大低于国际标准;第二产业产值比值却远远大于标准值,超过16%;第三产业产值比值也远远小于标准值,少了10%。总体来说,第二产业的比重还偏高,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偏低,说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还较滞后。

在劳动力构成结构上也有偏差:在第一产业就业的劳动力数量远远大于标准值,接近20%;在第二产业就业的劳动力数量小于标准值,少了8%;在第三产业就业的劳动力数量远远低于标准值,少了11%。说明我国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

二、三次产业转移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如果将各个产业的产值和劳动力结合起来分析,则可以得到下表:

可以看出,我国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极低且呈下降趋势,而发达国家的经验是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在逐步上升且较高;说明我国的农业还非常滞后,需要继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并且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

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在不断下降,这和标准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相吻合,但我国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几乎是同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下的标准产业结构值的2倍。这说明我国第二产业创造的产值比重偏高,而吸纳的劳动力还偏低。因此,和国际趋势比较起来,还需要降低工业尤其是传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这就要国家对那些高污染、高耗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低的产业设置较高的进入壁垒

我国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在上升,这和标准产业结构揭示的规律相违背,且高于同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下的标准产业结构值,这说明我国第三产业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和世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创造的产值和吸纳的劳动力都在50%以上相比较,我国还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材料七:美国的美洲航空公司曾被指控采用掠夺性定价来驱逐企图进入其达拉斯/福斯沃斯航线的其他航空公司。美分析掠夺性定价的含义特征后果

答:含义:掠夺性定价是指在位厂商将价格削减至对手平均成本之下,以便将对手驱逐出市场或者遏制进入,即使遭受短期损失。一旦对手离开市场,在位厂商就会提高价格以补偿掠夺期损失。

特征:降价是暂时的实际的目的是缩减供给量而不是扩大需求量。

后果是对市场结构的竞争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材料八:百事可乐的成功在很大程度是因为它很好地利用了劝说性广告。问题:广告的类型及为什么百事可乐采用劝说型广告?以及广告与进入壁垒的关系

答:广告的类型:广告可以分为信息性广告和劝说性广告。

为什么:通常掩盖信息(除了产品的存在外传播很少的信息),创造不真实的差异化。其目的是使消费者对产品有良好的感觉。通常认为,经验商品的生产者更有可能使用劝说性广告。由于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只有在消费以后才知道,因此,厂商试图通过广告影响消费者的主观偏好,形成产品主观上的差异。劝说性广告是形成产品差异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位厂商通过广告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主观差异,创造了稳定忠诚的品牌偏好。在位厂商只需维护这种信誉即可,而新进入厂商要创建自己的品牌则需花费大量的广告费用,且很难从在位厂商那里争取到更多的市场份额。

关系:在位厂商通过广告形成的产品差异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品牌忠诚度对新进入厂商构成了进入壁垒。

第二篇:2018年考研政治材料分析题预测

唯物论:人和自然的关系(新增考点)

人和自然的关系:物质交换关系

实践与人和自然的关系:物质世界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按其自身的规律不断地自发演化,展现出发展的多样性。而人类的产生使自然界的演化发生了新的飞跃,世界从此有了自然和社会的区别。这种飞跃和区别归根到底是人通过实践完成的。

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坏,实际上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

辩证法:矛盾规律《矛盾论》发表80周年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理论包括: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的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对立和统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或两种基本性质。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基本含义: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反的性质和趋势。矛盾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包括自然、社会、思维领域中一切形式的对立或排斥。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二者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同一是斗争的同一,是包含对立差异的同一;另一方面,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因为,同一性为斗争性提供场所和条件,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辩证法要求在斗争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斗争。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第二,它们各自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促进矛盾双方的发展。第三,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造成量变,实现质变。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各自对事物发展的特定作用不是孤立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有两方面含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处处有矛盾;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是指具体事物在运动中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离不开个性,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另一方面,个性也离不开共性,个性必然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在一定范围、时间内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范围、时间内则变成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第三篇:政治材料马原分析题十大重要考点

政治材料马原分析题十大重要考点 教材考点1 意识观

意识产生的条件;意识的本质: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教材考点2 运动观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时间和空间的特性。

教材考点3 实践观、人与自然

实践的特征;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

教材考点4 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特征;发展的实质;判断新事物的标准。

教材考点5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教材考点6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教材考点7 实践和认识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的本质

教材考点8 真理的特征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性。

教材考点9 社会发展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革命;改革;科学技术。

教材考点10 剩余价值论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提高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材料分析

1 材料1

我国工业用水量从1980年起的508亿立方米增长到2010年的1 397亿立方米,其中60%以上的工业用水集中在火力发电、钢铁、石化、纺织和制造等行业。2010年,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16立方米,约为发达国家的3~7倍,工业废水排放量约占全国废水总量的4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52%,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工业水量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15倍,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用水量快速增长,受水资源短缺制约,供水难以同步增加,工业用水矛盾突出。2002—2010年,国务院职能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组织编制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并在全国实施;2010年10月25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发布三十九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该法自2011 年3月1日起施行。

材料2

甘肃省张掖自古并不缺水,历史上黑河充沛的水量,曾经浇筑了河西走廊的辉煌,而张掖就位于河西走廊的腹地,人称“金张掖”。但是随着人口和耕地的增长,近几十年来,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为了缓解水事矛盾,100多万张掖农民在调整农业结构的时候,把水的压力变为动力,以节水为出发点,选择节水而高效的种植业品种,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节水与增收双赢,而且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1)分析人们在解决水资源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转化原理

(2)结合材料说明,你认为应该如何促进工业用水矛盾的解决。

【答案要点】

(1)解决水资源问题,就是促成矛盾的转化,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而矛盾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人们必须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积极创造实现转化的条件,既要创造技术条件,又要创造社会条件,如降低成本、改变观念等等。

(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解决事物的矛盾需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国政府提出提高工业用水部门用水效率,相对压缩用水需求,就是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来缓解工业用水的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解决事物的矛盾也不可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我国政府强调提高水资源储备能力,就是处理好矛盾的次要方面,促进工业用水矛盾的解决。

材料分析二

材料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1)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为什么面对同一现象不同主体会产生认识差异?

(2)为什么三种不同的认识会产生“消沉”、“聪明”、“坚强”不同的效果?

【答案要点】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人的认识既有客体的作用,更有主体的作用。材料中三个不同的人面对同一现象产生认识差异是主体的不同选择的结果。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不同所致。人的认识及其结果受主体的影响,但不由主体决定。

(2)三种不同的认识会产生“消沉”、“聪明”、“坚强”不同的效果,体现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正确地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当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材料分析三: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地处河北香河县城郊的前套村共有村民450人,家家有人在县城打工、经商。这些年富起来的前套村面临“富裕的烦恼”——“村民人均收入早已过万元,可„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环境问题一直是村里的„老大难‟。”套村这样的“垃圾围村”难题,主要是因为垃圾没出路,卫生没人管,靠村里自身解决力不从心。当了38年的村支书彭士发说。

变化来自一场“环境革命”。今年年初,河北省全面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香河县推行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每天镇上的垃圾车进村清运,将垃圾统一送到县里垃圾场,保证村里的垃圾不过夜;县里还出台了“以奖代补”政策,评上环境精品村,给予8万—10万元奖补金。“变„给钱‟为„奖钱‟,政府推这一把很关键。”彭士发说,前套村乡亲们劲头十足。

农村环境卫生主角是农民,如果只是干部积极,难免出现“一头热一头冷”。

尊重农民意愿,前套村干部充分征集村民们意见。“一下雨就污水横流,冲得垃圾遍地”,“前几年修的路都是大坑”,针对村民反映突出的道路问题,村里通过“一事一议”筹集资金,财政补贴加上村集体、村民集资,累计投入100多万元,对村里13条大小街全部进行硬化。村里的项目村民监督,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作为监督员,63岁的彭跃天天盯在工地上,“水泥厚度要15厘米,标号不能差,不符合要求,就得返工。”

“村民自治”调动了村民自建、自创的积极性。农民当上了主角,农村环境整治热情高涨。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其中村街自筹2450万元,形成 “财政补一点、村集体经济挤一点、群众出一点、政策优惠省一点”的多元投入机制。

如今走进前套村,道路宽敞整洁,两侧树木林立,路边垃圾桶摆放整齐,路面看不到一点垃圾。村里变美了,彭士发又有了新的想法:筹划改水、改厕,虽然离污水处理厂只有1.5公里,但村民的生活污水还是靠沟排或渗水井,厕所还都是旱厕,要是有一天能解决这些问题,咱农村人就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

回答问题:

(1)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说明前套村如何化解“垃圾围村”难题使得“村里变美了”。(3分)

(2) 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前套村消除“富裕的烦恼”的合理性。(4分)

(3) 为什么前套村在“环境革命”这一社会实践中要坚持“村民自治”?(3分) 【答案要点】

(1)人与自然关系是分化与统一,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出现“垃圾围村”问题是因为实践不合理,垃圾没出路,卫生没人管,靠村里自身解决力不从心,前套村整合资源,发动群众,找到合理的实践方式,从而使得“村里变美了”。

(2)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前套村出现“富裕的烦恼”说明矛盾普遍存在,应该正视这一烦恼,这是正确的态度;矛盾有特殊性,要求我们找到合理的方法解决矛盾,前套村在环境革命中形成了多元投入机制的同时坚持农民是环境卫生主角,充分发动群众,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前套村坚持“村民自治”,调动了村民自建、自创的积极性,环境整治热情高涨,是自觉践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典范,自觉地坚持了人民的主体地位。

第四篇:]考研政治马原材料分析题十大重要考点

教材考点1 意识观

意识产生的条件;意识的本质: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教材考点2 运动观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时间和空间的特性。

教材考点3 实践观、人与自然

实践的特征;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

教材考点4 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特征;发展的实质;判断新事物的标准。

教材考点5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教材考点6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教材考点7 实践和认识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的本质

教材考点8 真理的特征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性。

教材考点9 社会发展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革命;改革;科学技术。

教材考点10 剩余价值论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提高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材料分析1

材料1

我国工业用水量从1980年起的508亿立方米增长到2010年的1 397亿立方米,其中60%以上的工业用水集中在火力发电、钢铁、石化、纺织和制造等行业。2010年,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16立方米,约为发达国家的3~7倍,工业废水排放量约占全国废水总量的4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52%,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工业水量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15倍,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用水量快速增长,受水资源短缺制约,供水难以同步增加,工业用水矛盾突出。2002—2010年,国务院职能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组织编制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并在全国实施;2010年10月25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发布三十九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该法自2011 年3月1日起施行。

材料2

甘肃省张掖自古并不缺水,历史上黑河充沛的水量,曾经浇筑了河西走廊的辉煌,而张掖就位于河西走廊的腹地,人称“金张掖”。但是随着人口和耕地的增长,近几十年来,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为了缓解水事矛盾,100多万张掖农民在调整农业结构的时候,把水的压力变为动力,以节水为出发点,选择节水而高效的种植业品种,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节水与增收双赢,而且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1)分析人们在解决水资源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转化原理

(2)结合材料说明,你认为应该如何促进工业用水矛盾的解决。

【答案要点】

(1)解决水资源问题,就是促成矛盾的转化,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而矛盾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人们必须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积极创造实现转化的条件,既要创造技术条件,又要创造社会条件,如降低成本、改变观念等等。

(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解决事物的矛盾需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国政府提出提高工业用水部门用水效率,相对压缩用水需求,就是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来缓解工业用水的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解决事物的矛盾也不可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我国政府强调提高水资源储备能力,就是处理好矛盾的次要方面,促进工业用水矛盾的解决。

材料分析二

材料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1)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为什么面对同一现象不同主体会产生认识差异?

(2)为什么三种不同的认识会产生“消沉”、“聪明”、“坚强”不同的效果?

【答案要点】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人的认识既有客体的作用,更有主体的作用。材料中三个不同的人面对同一现象产生认识差异是主体的不同选择的结果。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不同所致。人的认识及其结果受主体的影响,但不由主体决定。

(2)三种不同的认识会产生“消沉”、“聪明”、“坚强”不同的效果,体现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正确地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当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材料分析三: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地处河北香河县城郊的前套村共有村民450人,家家有人在县城打工、经商。这些年富起来的前套村面临“富裕的烦恼”——“村民人均收入早已过万元,可‘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环境问题一直是村里的‘老大难’。”套村这样的“垃圾围村”难题,主要是因为垃圾没出路,卫生没人管,靠村里自身解决力不从心。当了38年的村支书彭士发说。

变化来自一场“环境革命”。今年年初,河北省全面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香河县推行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每天镇上的垃圾车进村清运,将垃圾统一送到县里垃圾场,保证村里的垃圾不过夜;县里还出台了“以奖代补”政策,评上环境精品村,给予8万—10万元奖补金。“变‘给钱’为‘奖钱’,政府推这一把很关键。”彭士发说,前套村乡亲们劲头十足。

农村环境卫生主角是农民,如果只是干部积极,难免出现“一头热一头冷”。

尊重农民意愿,前套村干部充分征集村民们意见。“一下雨就污水横流,冲得垃圾遍地”,“前几年修的路都是大坑”,针对村民反映突出的道路问题,村里通过“一事一议”筹集资金,财政补贴加上村集体、村民集资,累计投入100多万元,对村里13条大小街全部进行硬化。村里的项目村民监督,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作为监督员,63岁的彭跃天天盯在工地上,“水泥厚度要15厘米,标号不能差,不符合要求,就得返工。”

“村民自治”调动了村民自建、自创的积极性。农民当上了主角,农村环境整治热情高涨。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其中村街自筹2450万元,形成 “财政补一点、村集体经济挤一点、群众出一点、政策优惠省一点”的多元投入机制。

如今走进前套村,道路宽敞整洁,两侧树木林立,路边垃圾桶摆放整齐,路面看不到一点垃圾。村里变美了,彭士发又有了新的想法:筹划改水、改厕,虽然离污水处理厂只有1.5公里,但村民的生活污水还是靠沟排或渗水井,厕所还都是旱厕,要是有一天能解决这些问题,咱农村人就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

回答问题:

(1)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说明前套村如何化解“垃圾围村”难题使得“村里变美了”。(3分)

(2) 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前套村消除“富裕的烦恼”的合理性。(4分)

(3) 为什么前套村在“环境革命”这一社会实践中要坚持“村民自治”?(3分)

【答案要点】

(1)人与自然关系是分化与统一,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出现“垃圾围村”问题是因为实践不合理,垃圾没出路,卫生没人管,靠村里自身解决力不从心,前套村整合资源,发动群众,找到合理的实践方式,从而使得“村里变美了”。

(2)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前套村出现“富裕的烦恼”说明矛盾普遍存在,应该正视这一烦恼,这是正确的态度;矛盾有特殊性,要求我们找到合理的方法解决矛盾,前套村在环境革命中形成了多元投入机制的同时坚持农民是环境卫生主角,充分发动群众,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前套村坚持“村民自治”,调动了村民自建、自创的积极性,环境整治热情高涨,是自觉践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典范,自觉地坚持了人民的主体地位。

第五篇:考研政治:毛中特材料分析题高频考点预测(下)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考研政治:毛中特材料分析题高频考点

预测(下)

10.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协商民主为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丰富了形式,拓展了渠道,增加了内涵。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11.怎样正确认识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必须在全面依法治国上做出总体部署。法治是框架和轨道,也是理念和方法。重大改革需要于法有据,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制度规则。全面依法治国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又是基本保障。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本质一致、辩证统一。要跳出历史周期律、走好中国道路,必须落实好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全社会都能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把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落实到改革发展的大棋局,法治才能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坚强保障。

1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第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第二,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第三,必须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13.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1)要充分认识两者的内在一致性和各有侧重

(2)要把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做到:第一,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第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第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第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五,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

14.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涵和要求?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1)内涵 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2)要求一是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二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三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四是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15.为什么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1)社会治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治理地位日益重要。解决我国在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必须深入认识新形势下社会治理规律,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提高社会管理能力。

(2)创新社会治理需要做到:第一,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第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第三,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第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第五,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16.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如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1)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2)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从而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17.为什么坚持党要全面从严治党?如何全面从严治党?

(1)第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经验;第二,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应对国际国内风险考验、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客观需要。第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2)第一,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第二,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第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2 页 共 2 页

上一篇:转作风促发展提效能下一篇:中职生国家资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