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章得有真情实感

2022-08-14

第一篇:好文章得有真情实感

如何指导农村孩子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摘要】作文教学在语文课中十分重要。然而作文教学也是让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感觉难做的一件事。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惧怕写作文,面对作文任务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依然不知如何下笔的学生不在少数。那么,如何让农村的孩子写好作文,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关键字】习作农村真情实感

【引言】农村孩子生活简单,他们平时接触的事情并不多,对事情的理解程度往往没有那么深刻,致使他们在写作文时无法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只要老师布置写作文,教室里就会有一部分孩子感觉写作文好像人的头上压着一座大山抬不起来,又好像人在云里雾里,无所适从,眼前一个好吃的馒头不知如何从哪下口。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很多同学只能翻看作文书,模仿作文书,甚至抄袭作文,导致写出的作文被作文书牵着鼻子走没有自己的见解,更不用说有真情实感了。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发现有很多雷同之处,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作为语文老师,如何在平时的语文课中给予孩子以正确的引导呢?

一、激发孩子的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乃是学生们最好的老师”。一味地强制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不考虑他们的切实感受是不明智的,强扭的瓜不甜,老师应该做的是激起学生们的兴趣。假如能在习作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兴趣的指引下,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走入习作的殿堂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师们经常会见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然而去写作时却不知道如何下笔。这说明我们农村的孩子平时见到的、听到的并不少,只是练习写作的机会太少了,导致写作时无从下笔。因此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不要一开始就让学生去写,先让学生在班级里说一说,说自己身边感兴趣的事说身边印象深刻的人,说自己最喜爱的小动物、植物等。一般情况下,孩子们在说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就会不自觉地流露出自己的情感,真情实感自然而然也就来了。这时候教师适时给予指导,让学生把自己所说的想写的,用笔一个一个故事记录下来。还怕写不出好作文吗?让学生从心底里感受到其实写作文并不难。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挖掘身边素材

孩子们作文书不少,他们经常在作文课上往往变成了照搬照抄,内容和作文书上相似度较高,缺乏自己真实的内容,使文章失去了原有的内涵,没有了真情实感。因而我们的习作教学要密切联系我们农村的生活实际,挖掘我们身边的真、善、美。农村生活虽然不像城市那样丰富多彩,但亦有它得天独厚的一面。农村的人文环境、田园风光、风土人情都是写作时的直观素材:如捉迷藏、捉知了、捉鱼等。参与一些可以做的家务,如放牛、拔草、种蔬菜、挑水等,这些都是好题材。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去启发孩子,让他们做个小观察员时刻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学校是学生们学习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学校里,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会触摸或体验事物,在他们心中有一种独特的感觉,可以作为练习的材料。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班级的大扫除、语文课上的诵读比赛等等。学生大部分时间除了在学校一般都是在家中度过的,所以教师要求学生要时刻留心观察,勤于思考随时随地挖掘习作素材:例如每年的春节家人的聚会、节假日外出游玩等。农村的孩子日常生活中与大自然接触的比较多,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小动物、自然风貌都会因为季节而发生变化,小学生如果能够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定能发现习作中这些很好的素材。例如,在写《美丽的校园时》,我先让孩子们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到校园里瞧一瞧,看一看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出校园的美丽,观察校园的自然风景、人文建筑、校风校貌。从多方面入手,把观察到的都记录下来,然后回到课堂上先让学生说一说,再利用我们学过的句子一些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把自己观察到的写下来并加上自己的心里感受,用合适的语言表述出来,一篇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就这么写出来了。

三、注重阅读积累

网上有说不会阅读的孩子离差生已经不远了,可见阅读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还可以让我们从中得到快乐。不管是积累基础知识,还是练习习作,最根本途径就是让学生在业余时间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才能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水平,丰富农村孩子的知识储量,给他们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

只有让孩子们阅读量加大,才能让孩子们为好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平时,我让孩子们把家里自己看过的图书带到教室一两本,建立一个班级读书角,资源共享供孩子们阅读,每天布置几篇阅读任务,老师抽时间进行检查,时刻督促他们。慢慢的,同学们阅读的多了,见得多了,写作文的时候也就不再那么犯难了。在习作教学中我尽量引导学生把目光放在农村的自然风貌,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让学生去接触大自然融入大自然,拥有社会生活经验,让他们写作时有话可说。不负好时光,时刻为习作做准备。

四、注重积累语言,让学生学会写得具体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时刻要注重语言积累,把语文中的好句子、好词语、名人名言用一个小本子记录下来做个保留。这个“保留”在写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的教材语言和文字都非常优美。文中有许多著名的格言、成语等都很好。如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凉风习习、秋高气爽、一叶知秋、天高云淡、果实累累……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动手画出文中的好词好句,多读多记忆,背诵文中优美的段落要求孩子反复记忆,逐渐将这些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语言。为习作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完课文,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去讲述课文,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把内容写得具体化。

好的作文题材往往就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有的学生害怕写作文,是因为他们肚中无实材心中肯定发慌,不知道如何将这些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表达出来,往往是流水账式的呈现出来毫无思想感情、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认真仔细观察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情、身边的物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用心去体会,勤于观察,善于思考,认真做好记录,生活中处处是文章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就离我们不远了。

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学生与教师交流可以用语言也可以以书面的形式在教师批改作文上出现。教师批改作文,对于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共同指导,现实中我们更多的是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教师应合理地利用课外指导课,为学生修改文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地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写作环境,在学习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得以成长。

作文中出现的字词错误、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句子不流畅等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找出、并加以修改。老师应该重点帮助学生挖掘文章的思想主题、材料的选择与取舍、文章的结构安排、表达方式以及写作技能。教师可以适当选择几篇写的较好的文章在教室里进行展示,让同学们交流讨论文章好在什么地方还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如果是你写,你会怎样构思文章的结构,如何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何使句子表达得更加流畅,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差距,补差补缺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以上,只是我在农村从教几十年关于农村孩子习作教学的几点看法,针对农村孩子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仍需不断学习、摸索。当下的素质教育:语文教学,字词教学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习作能力,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来搜集素材,以提高写作水平,这里还需要我们语文老师不懈的努力去点燃孩子们的写作激情,不断挖掘身边的素材,把习作教学渗透到孩子们心中,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让文章多一些真情实感

让文章多一些真情实感

好文章有若干标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真情实感。这方面,前人有很多精要的论述。《周易》上说“修辞立其诚”,这里说的“修辞”是指讲话和写文章:“诚”是指说写者在讲话和文章中表露的真情实感。刘向、杨雄称赞《史记》“其文直,其事核(核:翔实正确),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王充把“疾虚妄”定为自己写作的原则。这都说明了前人对包括真情实感在内的文章的真实性问题非常重视。他们认为,文章应该事真,情真,理真,否则,就犹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不可能有生命活力。基于这样的认识,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一直把培养学生能写、会写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素质教育开展以来,这一点更是前所未有地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最能说明其重视程度的,就是它已成为最近连续两年高考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准。不仅如此,新近颁布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也多处强调中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感受独特,体会真切。这对于提高广大中学生人文素质,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然而,中学生作文的现状大不如人意,令人忧虑。就拿今年高考作文来说吧。有些考生不顾题意,一个劲在那里表决心、谈志愿,用假话、大话、空话替代谈“选择”;有的文中并无一丁点能引起“触动”的因由,却“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词)满纸苦闷、彷徨、伤感,十足的恨男怨女的派头,十分矫情;有的调侃一切,玩世不恭,表现出极端的自私和对社会的冷漠;还有的胡编乱造随意拼凑一些离奇古怪的东西,以博取阅卷人的好感。这些作文表现出多方面的不足,但最突出的是作者缺乏真情实感的投入,也根本没有考虑到要以一种诚实、信任、恳切的态度与读者沟通交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与元九书),情感“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故强笑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庄子:渔父)这些文章中要么“无情”,要么是一些“不精不诚”之情,因而,不可避免的引起读者心理的拒绝与排斥。

高考作文较集中地反映了中学生作文的普遍倾向。这种倾向制约着中学生中学语文素质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因为缺“真”少“实”的主体不能承载素质教育的科学之舟。

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文章多一些真情实感呢?我们可以从多方面探讨、总结,有很多话可说,下面结合实际谈谈为达到这一目的写作时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把个性发展、创造性发挥和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提高统一起来。

写作中发展个性,展示其创造性,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应充分肯定。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有的学生片面理解“个性化”和“创造性”,以为想到什么就可以写什么,想怎么写就可以怎么写,以致一些学生的文章的思想感情与自己受到的思想道德教育相去甚远,可他们还自以为是“个性化”“创造性”的表现。比如一篇以“心灵的选择”为题的文章,满篇激愤,声言要选择恐怖手段去刺杀贪官。另一篇同题文章则写自己在几个靓丽“美媚”间艰难选择,莫衷一是的矛盾和痛苦。这样的思想感情很难说不真、不实,但这显然和素质教育是不搭边的。类似情况在中学生中还不是个别。

事实告诉我们,“个性化”“创造性”离不开科学的轨道,离不开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提高。举例说,如果我们价值观、道德观、是非观存在误区,那么,就会出现前例那

用心

爱心

专心

样的问题;如果我们缺乏真挚坦诚、实事求是的思想品质,那么,写作就可能习惯于以假示人;如果我们思想方法简单片面,那么,文章就常常表现出狭隘偏激;如果我们自私,缺乏责任感,那么,文章就难免流露出冷漠和消极。“从水管理流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鲁迅语)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决定文章的思想情感,这已是用不着多加证明的道理,因此我们在学习中决不能以一方面来抵消另一方面,去谋求本已残缺灰暗的完美。事实上,“个性化”的表现,“创造性”的发挥和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提高,二者相互统一,才是提高我们的文章“真情实感”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明确写作目的,增强角色意识。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和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写文章总要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即实现某种特定需要。为实现这种需要,作者必须根据具体交际对象、环境和条件,借助构成文章的各种要素的完美组合,恰如其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实现交际目的。这一过程表明,写作目的和具体交际对象、环境和条件对文章思想的表达,情感的抒发起着客观制约作用。而作者对以上各方面及其关系的综合考量把握(姑且称之为“角色意识”)正确与否,决定着文章思想表达,情感抒发质量的高下。在写作中,不少同学缺乏角色意识,只追求老师给个好分数,因而他们的作文或矫情做作,或寡情少感,或情感泛滥,或情无寄托、浪费情感。何以如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在动笔之时对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针对什么而写,要解决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自己以什么身份说话,对谁说话,说些什么,怎样说才能达到目的等等问题没有考虑或考虑甚少。让人感兴趣的是,有些学生的非习作、非应试文章,如发言稿、书信、日记等等,却内容充实,情感真挚,非常具有可读性、感染力。要探讨其成功的道理,自然不能忽略作者全心投入写作时明确的目的性和角色意识。有了明确的写作目的和角色意识,就有了激活思维,激发情感的内驱力,因而文章也就有了真情实感。

三、利用好生活积累,从自己的生活写起。

学生作文缺少真情实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作者对所写的人和事,所反映的问题缺少深切的感受和深刻的认识。从客观上说,中学生“三点一线”的生活圈子,紧张繁忙的生活节奏确实不利于我们去直接观察、感受、认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但“不利”不是不能。我们每一个学生自身的生活都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大书。十几年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历,家庭、学校、社会的万千气象,那一处不是丰富多彩?即令是“三点一线”,又何处无故事,何处无图画,何处无精神?其间该有多少让我们感兴趣的的东西?毫无疑问,这些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也为我们在文中表达真情实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这方面道理可从曹雪芹、鲁迅等大作家身上得到印证。然而不少学生身在宝山不识宝,对生活,对身边的人、事、物不加留意,每至作文就搜索枯肠,舍近求远,把那些自己不感兴趣,不熟悉,也无感受,又缺少认识的材料搬运过来塞进文章。这样的文章缺少真情实感当然再自然不过。由此可知,利用好自己的生活积累,首先写好自己最感兴趣、感受最深的人和事,写好自己或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反映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认识、看法,对初学写作者来说是一条很重要,也很管用的经验。如此下去,再逐步扩大表现生活的范围,那么,我们文章的真情实感就不再会是可望不可求的了。

用心

爱心

专心

四、敞开心扉和读者交流。

文章是否有真情实感还取决于作者的心理状态。如果作者能平等的看待读者,把写作看成是和忠实的朋友的思想情感交流,不设心理防线,大胆坦诚的向对方讲述、议论、倾诉,那么,文章就会情真意切,就有感染人的力量。读者在情感上接受了你,信任你,那么就能很容易地认同并接受你所表达的一切。

值得指出的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一定的勇气,有鲁迅先生那样敢于自我暴露、自我解剖的勇气;其中包括暴露解剖自己的弱点、缺点、自私、萎琐、卑下、甚至可耻的那一面。能做到这样,那么,文章的“情”之真,“感”之实,谁会怀疑呢?如果面对与《坚韧——我追求的品格》《心灵的选择》类似的作文题,能从这方面考虑一下,作文成功的可能性或许更大些。

怎样让文章多一些真情实感,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写作技巧问题,也是一个综合素质问题;要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力,要长期努力。这个问题解决好了,要解决写作中许多困扰我们的其它难题就容易多了,写作中的“个性化”“创造性”的表现和发挥就会有实质性的突破,写作能力也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三篇:丰富情感体验,抒写真情文章

作文的灵魂是抒写真情,作文的魅力在于展现个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做到有感而发”,“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 然而,在许多师生眼里,目前的作文教学却不是为了表达真情实感,而仅仅是为了高考拿高分。这就陷入了程式化的机械操作之中:重“流”轻“源”,重写作技巧训练,忽视生活感悟、语言积累和情感熏陶;甚至有的教师要求学生必须写议论文,主张“开头结尾用排比,中间正反要对比”,形成了“新八股”。结果许多学生被束住了手脚,只是迎合考试的口味,使作文变成无真情投注的文字游戏,从而在写作中迷失了自我。笔者认为要使学生回归真情、个性写作,最关键的就是要丰富情感体验。因为学生只有热爱生活,感情丰富,同时又多读好书,勤于积累,才会在作文中真情抒写,彰显个性风采。

一、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孕育情感。

一篇贮满真情的作文,需要丰富的生活阅历做支撑。如果作文教学与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脱节,学生必然会源头枯竭,视野狭窄,认识肤浅,感情淡薄,写作底气严重不足,只好胡编乱造,无病呻吟。课本外自有莺歌燕舞、万紫千红和绿水青山,而学生的生活却相当闭塞,这就要求教师为他们干涸的心田开辟一片绿洲,为他们封闭的心灵打开一扇窗口,把社会生活的“源头活水”引入他们的“半亩方塘”,使他们的脉搏与时代一起跳动,让他们的思想融入时代的最强音,关注身边发生的事件,并且深入体验和思考,像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公益慈善、反腐倡廉、青少年追星、庸俗文化的泛滥乃至国际风云的变幻等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都应该进入学生的作文。

例如开展课前5分钟新闻述评,每天由一名学生介绍并评论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诸如“一元奖学金”、“交警下跪执法”、“小学生骂战”、“老人给年轻人让座”、“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借200万提前尽孝”等,让学生从中了解到社会上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新鲜事,增强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假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电视和网络收看新闻事件,写作时事评论,正面事件探讨价值和影响,反面事件挖原因,谈危害,提出解决办法;也可由老师向学生介绍“焦点访谈”、“第一时间”、“道德观察”等电视栏目中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评论,培养学生认识思考生活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把平时所见所闻所思及时记录下来,随时整理积累的材料,学会写生活札记、情感日记,对日常见到的各种现象进行评论,坚持不懈地去做,情感就在长期积累中孕育成熟了。

二、注重人文,在阅读中积累情感。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使他们“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新课程改革追求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不仅需要能力,更需要高尚的人格掌舵。而传统的阅读教学,多强调工具性和应试性,片面强调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结果造成了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失落。我们知道,读一篇好文章,就是和作者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灵交流。作者的人生中有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也有幸福的回忆、伤心的感受,有娱乐休闲的轻松、学习工作的压力……这些丰富的情感发乎内心而成为至情之文。而这一切也存在于学生的自我生活中,每一点都可能成为最美的文章,以笔为抒情的工具,这些独特的情感体验就会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并向课外阅读延伸,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渐染熏陶。

许多优秀的作品都闪耀着人文主义精神的光辉: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报国之志,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民热肠,也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坚定不移,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不屈;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之道,还有“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的虚怀若谷……这些都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充分挖掘出来,并且和写作联系起来,凸显语文教学的人情味。例如学习《我有一个梦想》,就让学生写同题文章,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阅读名著和走近名人,联系实际写读后感,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悟到面对困境的勇气,从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学到做人应有的尊严,从卢梭的《忏悔录》中得到自我剖析的觉悟,从屈原、季羡林、霍金、曼德拉等古今中外名人身上感受人格的魅力,学生会在互动交流中受到健康情感的熏陶,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或许多少年以后他们会忘记课堂上学过的一些字词,但却会永远拥有一生中受益无穷的精神财富。

三、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激发情感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情感的产生具有很大的作用。作文教学也应该创设适当的情景,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激发情感,进行写作。例如举行《青春与梦想》、《友情伴成长》、《好习惯,益终生》等演讲会,让学生撰写演讲辞;学了小说《林黛玉进贾府》、《装在套子里的人》和文言文《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就让学生编写课本剧并进行表演;播放《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恰同学少年》等影视剧,让学生撰写影视剧评论;假期开展“中学生消费观”、“中学生阅读现状”、“使用手机依赖性”等社会调查,拟写调查报告。学生对这样的活动兴味盎然,如果教师再适时启迪他们悟生活,谈感受,记感言,学生一定会在生活积累、思维能力、语言表达等诸方面颇有收益。

总之,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未成曲调先有情,而不是为文强造情。只有做到了“真情”第一,坚持用真心真情观察生活,聆听世界,感悟人生,才能充分发挥鲜活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创造力,才能或纵横奔放或含蓄蕴藉地表现真实的感情,那么,写出有灵魂的、个性鲜明的好作文也就不是难题了,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园地才能万紫千红,斑斓多彩。

(单淑英 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 057150)

第四篇:《人间真情 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表达真情实感,体会人间真情。

2、学习和掌握记叙的表达方式,了解常见的几种记叙的角度。

3、了解几种使文章角度别致、立意深刻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记叙的表达方式,了解常见的几种记叙的角度。

【教学难点】了解几种使文章角度别致、立意深刻的思维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人存在于自然中,生活在社会中。自我们的生命孕育之初,真情就陪伴在我们身边。父亲的一次责怪、母亲的一声叮咛、朋友的一次搭肩、陌生人的一次帮助,生活无处不有大情感。它像春日的微风、夏日的绿荫、秋日的暖阳、冬日的炭火,总能在我们心田留下丝丝暖意,使我们看到生活的希望和美好。俗话说“黄金有价情义无价”,在你漫长的生命中,总有那么一些善意和微笑触动了你的心灵,使你难以忘怀。你想铭记那些画面吗?你想诉诸于笔端吗?只要我们心怀感激,抓住心灵的感悟,学会选取最佳的记叙角度,我们的文章就能生动感人、大放异彩。

二、过程指导

(一)明确几个概念:记叙、记叙文、记叙角度

1、问生:什么是记叙,记叙和记叙文有什么关系?

明确:

记叙是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事情的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

记叙文是通过对具体、真实的人、事、景、物的记叙和描写来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在写人记事、表达情感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问生:大家认为怎么样的记叙文才算上乘之作?

明确:一是行文条理清楚,二是人物个性鲜明,三是感情真挚动人。

问生:做到以上三点的关键是什么? 明确:最关键的是要选取合适的记叙角度。

3、问生:何谓记叙角度?

明确:角度原来是一个数学名词,表示角的大小的量,通常用度或者弧度来表示。现常引申为看事情的出发点。 举例说明:在摄影艺术中,不同的取景角度,拍摄的效果也截然不同。同一个人,同一个风景,普通的角度可能拍出一张毫无特色的照片。但是选取一个独特的角度组织材料、安排场面,配置作品中景物各部分的位置和相互关系,拍出来的就可能是一幅艺术珍品。

问生:好的记叙角度的标准是什么?

明确:写作与摄影有异曲同工之处。同一个素材,如果记叙角度合适,文章会显得新颖别致。人间情感,类似者比比皆是,如何使你的文章鹤立鸡群,选好角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记叙文中,选取角度主要考虑两个方面,记叙的人称角度和立意角度。前者主要考虑不同人称情感表达的区别,后者要求立意角度的典型、以小见大和新颖。

(二)记叙的人称角度

1、问生:你们所接触过的人称角度有哪几种? 生答: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问生:那你们知道记叙的人称是指什么吗?它们的优点和缺点又分别是什么?

明确:记叙的人称,是指作者记叙的立足点、观察点,即作者以怎样的身份、站在什么立场来进行记叙的。

(1)第一人称的记叙

以当事人的角度进行叙述的,叫第一人称记叙。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活动,记叙的是“我”或“我们”的所闻、所见、所做、所感。 (出示PPT,看例文。)《当我生病的时候》

(学生讨论例文中第一人称选择的好处,并点个别同学展示讨论成果)

师点评:文章通过写作者生病之际同学来探望自己的事例,着力描写同窗之间的友爱之情。全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写了自己的感受和所见所闻。等待的焦急之情、见面后的亲密之情,都溢于言表。第一人称的选择使人觉得真实可信,读起来亲切自然。

师生总结:第一人称叙述的长处是有真实感、共鸣感。不足之处:受主体“我”的限制,很难多方位塑造人物和反映现实生活。

(2)第三人称的记叙

以局外人的角度进行叙述的,叫第三人称记叙。第三人称记叙的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将“他”、“她”、“它”或“他们”、“她们”、“它们”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

(出示PPT,看例文。)《我找回了自信》

(学生讨论例文中第三人称选择的好处,并点个别同学展示讨论成果)

师点评:文章通过“她”(我)寻找自信的过程,表达了当代中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突出了“自信”对于人生的巨大作用。第三人称的运用,是的文章有抽离感又有亲切感,虚写“她”,实写“我”,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心灵,立意深刻。

师生总结:第三人称叙述的长处是在叙述过程中,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写作比较自由、灵活,能够把人和事直接展现在读者眼前。不足之处是不如第一人称显得真实,且较难控制。 (3)第二人称的记叙

以替代人的角度进行叙述的,叫第二人称记叙。第二人称记叙的作者站在替代人的立场,将“你”、“你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以及感情的共鸣点叙述出来。

(出示PPT,看例文。)《学步》

(学生讨论例文中第二人称选择的好处,并点个别同学展示讨论成果)

师点评: 文章通过“小儿学步”写父母对孩子成长的深切关爱之情。父母对儿子学步摔跤时的焦急,看到儿子不怕困难学会走路时的惊喜,都在交谈中流露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记叙,就好像作者面对面与孩子交谈,拳拳之心跃于字里行间。

师生总结:第二人称的长处是心灵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感情共鸣非常强烈。不足之处在于叙述的广度较窄。

2、问生:选定记叙的人称后可以随意更改吗?

明确:叙述人称角度的选择应该从材料内容、表现主题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选择最有利的角度来表现中心思想。值得注意的是,文章一旦选定人称,就要尽量保持人称前后一致。否则,就会条理不清,影响文章中心或主题的表达。

(三)记叙的立意角度:典型、以小见大、新颖

1、问生:选择了记叙的人称角度就能写好一篇记叙文吗? 生答:不能。 问生:为什么不能?

明确:记叙的人称是记叙的基础。但大多数学生由于生活经历有限,看待事物的眼光相对集中,写作是容易雷同。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意为事物本身是非常复杂的,包含多方面的矛盾,看待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所以即使是同一材料,只要能找到合适的角度切入,照样能够常写常新。在平时作文中,选取合适的记叙角度还体现在构思立意的“别出心裁”,与众不同的立意能够迅速接触主题和深化主题,让读者在平常中见到新意,从而产生联想和共鸣。

2、点拨:几种使记叙立意角度“与众不同”的方法。 (1)、小角度,选典型。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作文切忌放大空谈,而是应该从身边选材,写生活中常见的人、事、景、物,这样才能保证真情实感。值得注意的是,写平常的事物不等于就要如实描述,而是应该“化大为小”或“小题大做”,在小角度中抓住能体现中心感情的典型,在“大小”的转换中揭示生活的深刻哲理。

(出示PPT,看例文。)都德《最后一课》

师点评:反映战争与民族情感这样的大主题,都德在《最后一课》中并没有描述战场的浴血厮杀,也没有直接揭露敌人的残暴行径,而是以沦陷区一所普通小学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来体现个人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以及侧面烘托法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敌视和批判。所选角度小,事件典型,但情感渲染十分浓烈,人物形象鲜明。 (2)、小细节,大情感。我们大部分人生活在柴米油盐等生活琐事中,没有那么多生死相依、轰轰烈烈的人生经历,但这并不意味着平凡人没有真实而伟大的情感。情感,体现在我们的生活细节之中。父亲的一次责怪、母亲的一声叮咛、朋友的一次搭肩、陌生人的一次帮助,生活无处不有大情感。细节描写是表现人物情感一个有效方法。

(出示PPT,看例文。)朱自清《背影》

师点评: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全篇并没有直接描述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意,但是读者能够从父亲帮助儿子买橘子时奋力爬月台的佝偻背影中读出情感来。文中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父亲对儿子的关心爱护之情,这些珍贵的亲情都在“背影”这一小小细节中展露无遗。

(3)、角度巧,新格调。清朝著名画家郑板桥的书斋有一题联:“删繁就简三秋树,立异标新二月花。”此联道出了两条艺术创作的真理,那就是“删繁就简”和“标新立异”。文学创作本身就是一种求新的精神体现。作文想要吸引读者,在立意上首先应该是新颖别致的,应该是包含作者个性的。写别人想不到的,写别人相反的,写别人没有留意到的。总之,与众不同的立意容易出奇制胜。

(出示PPT,看考题。) “我所珍惜的是______” (生以此题当堂构思,师请个别同学当堂汇报成果。) 师点评:大部分同学的答案不外乎家人、朋友,也有涉及时间、青春等等,这些立意比较普遍,在考场中难以获得改卷老师的青睐。文章要写出新格调新气象,如此篇“我所珍惜的是生命中那些挫折”。文章娓娓道来挫折给自己带来的成长和进步,令人激赏。文章成功的一般在立意,角度新颖必将会使你的文章锦上添花,大放异彩。

(四)例文鉴赏

(出示PPT,看例文。)《父亲是个“大忽悠”》

(学生鉴赏例文,讨论精彩之处,师点个别同学展示讨论成果) 师点评:语言流畅、过度自然、内容丰富。采用第一人称角度进行叙述,文章真实而感人。作者立意思维异于常人,反面正用,通过写父亲的“忽悠”体现父亲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选例典型、以小见大,写出父爱的伟大。

(出示PPT,看例文。)《与你为邻》

(学生鉴赏例文,讨论精彩之处,师点个别同学展示讨论成果) 师点评:语言流畅生动、内容贴近生活。作者写同窗的友爱之情,通过第二人称的使用,叙述人物形象丰满生动。选例均来自于现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感染力,真实自然,思考深入。

【反馈练习】

以“人间真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800字。 要求:选好人称,用上本课任意一种立意角度。

第五篇:文章标题:煤矿家属真情注安全当好贤内助演讲稿

各位领导、职工家属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王秀平,是咱矿采煤三区区长王书泉爱人。我汇报的题目是:《真情注安全、当好贤内助》。

我是1985年农转非后,随丈夫来到矿上的,那时,对煤矿的了解就像一张白纸,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广播、电视上,在与家属姊妹们的啦呱中,看到的、听到的最多的是安全;每当从电视或生活中,看到一幕幕矿工兄弟因违章作业,造成肢体伤害的凄惨景象,听到亲人一声声悲痛欲绝、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内心总是久久不能平静。这使我对安全有了更深的认识:安全是矿工的天,丈夫是家庭的天;没有安全就没有矿工的生命,没有安全就没有家庭的幸福安宁,一起事故的发生,也就意味着整个家庭的不幸。

[本文来源于-http://-,帮您找文章]

俗话说:妻贤夫祸少。我时常想,自己作为一名井下区队干部家属,料理好家庭,生活上照顾好丈夫,不让他分心,使他有个好心情,保持个好身体,管好矿工兄弟的安全,这也是咱家属对矿上的安全尽了一份心,出了一把力。平时,我也经常叮嘱丈夫:矿上把二百多口人的一个大区队交给你,这是对你的信任。工作上,宁可多受点苦、多受点累,也要保证安全,可不能因为疏忽大意,让职工兄弟在安全上出现意外。一旦出现事故,不仅对不起矿上对咱的期望,更对不起矿工兄弟的妻儿老小!那可就成了白庄矿的罪人。

在别人眼里,干部的妻子一定很风光。可是,我却从来没有这种感觉,反而心里充满了不安与委屈。有一次,书泉在矿上值班,我一个人在家休息,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和叫骂声惊醒,这是怎么啦?我慌忙去开门,还没等把门全开开,外边的一个人猛地就把门撞开了,我被门推了个趔趄,从外边冲进来一高一矮两个人,浑身散发着酒气。我被这突如其来的景象吓呆了,还没回过神来,高个的气乎乎说:“我们是采三区的工人,叫王书泉这个家伙出来,我们要给他“算帐”,凭什么罚我们,又停止我们工作,不就是一次违章吗?不违章怎么干活,这还不是为了给区里多出点炭,多挣点钱。”听他们这么一说,我悬的心才放下。就安慰他两个:“兄弟,你们先坐下,喝点水,消消气,书泉在矿上值班。咱们都不容易,上有老,下有小的,拼死拼活地干活还不是为了养家糊口。你们区长这样做,还不是为了你们大家的安全着想,要是安全上出了事,即使挣钱再多,又有什么用?”你还别说,听我这么一劝,本来满脸怨气的职工,气也消了。事后,我满腹委屈的对丈夫说,为了你,我受多少的苦、受多少的累,都能忍受,就是受不了这种担惊受怕、遭人谩骂的事,想想这是图得什么?人家说,当干部的妻子有福气呢?可我竟跟着你受这窝囊气了!

前年,孩子得了鼻窦炎,要到省立医院做手术,丈夫把我们娘俩送到省立医院后,就回来上班了。我打小在农村长大,从没到过大城市,出门连东西南北都分不清。在济南举目无亲,无依无靠的,孩子的各种化验、做手术都是我跑前跑后。每天提水、买饭,楼上楼下,不知遭了多少白眼,受了多少委屈。晚上躺在病床上的儿子对我说:“妈,你看,人家孩子都是爸爸妈妈陪着,我都在这里住了四五天院了,爸爸怎么也不来看看我?”委屈的儿子这么一说,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可我还得安慰他:“你爸领着二百多口人干活,好多事情得考虑,单位离不开他,妈妈在这里陪着你还不行吗?”“工作再要紧也不能不管孩子?”听着儿子充满怨气的话,我心里一酸,再也受不了了,找借口,离开病房,哭了起来。就这样,我在济南陪孩子住了十多天院,直到孩子病好出院,书泉他都没有腾出时间到医院看看。

既要照顾家庭和孩子,又要安顿好老人。公婆住在大封矿,当父母的都希望孩子经常回家看看,尤其是老人年龄大了,身体又不好,这种心情更为迫切。由于工作忙,丈夫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几趟家。为了不让丈夫工作上分心,我总是隔三差五的回家看看老人,替公婆洗洗衣服,打扫卫生,料理一下家务。今年三月份,公公因癌症晚期住进了医院。每当这时,哪一个当儿女的都想守在父母病床前,尽尽孝心。可是,丈夫单位正赶上过断层,安全形势紧,压力大。看着丈夫坐立不安,焦急难过的样子,我说:你是区长,现在单位更需要你,我去医院伺候咱爸,咱爸会理解的。为了护理好公公,有时一整夜都得不到休息。病重的公公身体十分虚弱,连自己吃饭都有些困难,我就一口一口地喂给他吃。刚开始,公公感到很难为情,执意不肯。我就安慰他:“爸,我平时也没有很好的照顾您,现在您生病了,书泉他单位安全形势紧,拖不开身,您就让我替他尽尽孝心吧!”老人想吃什么,总是尽量满足他,我都是从大封矿做好饭送到中心医院,从来不怕麻烦。每天为老人清洗、更换衣服和被褥,端大小便,也从未嫌弃

上一篇:和小动物的故事作文下一篇:呼吸机销售创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