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心得范文

2022-05-19

第一篇:国富论心得范文

国富论读书心得

《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撰写而成的,它系统地阐述了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及政策,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它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十大名著之一,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起源,是研究西方经济学的必读之书,正因为此,利用闲瑕时间,我带着虔诚的心态认真拜读了这篇历史巨著,从而有了初浅的认识和了解。

《国富论》被称为经济学中最重要的著作,是市场经济的圣经。它是一部经济学百科全书,包括的不仅是政治经济学,还包括经济史,经济学说和财政学。

在《国富论》里,亚当•斯密在否定重农主义和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说明了分工和贸易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并界定了君主或国家的职责和收入来源。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各个不同侧面详细而严谨地论证了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和促进经济的发展繁荣。他采用了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的宏观分析方法,综合了人性论、法律与政治理论及经济思想理论的分析视角,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全书共有五篇三十二章。

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研究分工货币价值和收入分配,主要内容是分析形成以及改善劳动力生产能力的原因,分析国民财富分配的原则;

第二篇“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研究了资本。主要内容是讨论资本的性质、积累方式,分析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取决于工作的性质;

第三篇“论不同国家的不同发展”研究欧洲经济发展史。主要内容是介绍造成当时比较普遍的重视城市工商业,轻视农业的政策的实际以及原因,探讨了财富增长的不同路径;

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研究经济学说史。主要内容是列举和分析不同国家在不同阶段的各种经济理论;

第五篇“论君主和国家的收入”研究财政。主要内容是主要内容是分析国家收入的使用方式,讨论君主或国家的开支方向和收入来源。

《国富论》的主要内容:

1.“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主要是在于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他还认为利己心这并不是值得反对或摒弃的;他相信,个人自私可以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福利这一“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已经充分运用到了之后的经济学理论之中,属于基础假设。

2.分工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分工的发展以及劳动划分为越来越精细的专业化作业,这是正在出现的工厂制度的主要结果。有了分工,同样数量的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

3.劳动价值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这一观点被马克思所借鉴,构成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4.反对殖民地政策。亚当?斯密主张自由贸易,所以对于殖民地国家在殖民地造成的经济垄断表示反对。在他看来,对殖民地及其统治国双方都是有害无益的。

5.主张“自由放任”。亚当?斯密强调,只有对内对外的商业不受任何限制,才能使一个国家得到充分的发展与繁荣;同时他反对各种公司的垄断。另外,他还主张国家与国家之间应像个人与个人之间一样实行分工,并极力倡导自由贸易。

6.政府的主要职责。亚当?斯密对于政府的职责规定得相当具体。他认为,政府的主要任务在于对外抵御敌国,对内执行司法;政府的另外一个重要职责是“创建并经营某些公共工程”。这也是我们现在称之为“公共事业”的各种设施。

7.教育的重要。亚当?斯密认为教育社会底层民众,国家虽得不到什么直接的好处,但总比

让民众无知识,不受教育的好。他指出,在自由国家,政府安定主要靠有力的舆论,因此,公众教育程度愈高,受教育愈多,越有公正的判断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讲,政府对于教育的推动,实不可稍有疏忽和闪失。

《国富论》中最具精华的理论,我认为,即是“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斯密从人的利己的本性出发,论述了利己主义的利益观。他认为,每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主要是在于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追求效益最大化,整个社会就在不同的个人实现自己的效益最大化过程中实现社会的效益最大化,即社会福利。因此,他认为,利己心并不是值得反对或摒弃的,自私有利于社会福利。然而,斯密在所著另一本书《道德情操论》中从人具有同情心出发,论述了利他主义的伦理观。这看似矛盾的观点恰恰揭示了斯密矛盾的内心世界,在我看来,也揭示了经济活动中人们矛盾的内心世界。人们一方面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一方面又逃脱不了自身的伦理观、社会观。经济实际上是利己性与利他性结合起来完整的人的活动,是人们追求自身来自物质与精神整体的效益的最大化。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市场实现每个人的最大效益,并实现共同福利。

其次,斯密在书中提到了分工。他认为分工可以带来很多好处,分工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每个人必然有不是自己专长的方面,如果每个人都自给自足,那么带来的将是低效率的生产。分工使每个人都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一方面,分工促进生产的专业化。通过分工,社会资源能够被最有效的利用方式所利用;通过分工,每个人的生活状况都将变得更好。

亚当.斯密站在资本家的角度,提出了利润从何而来,就是从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积累资本,扩大生产规模,进行再生产,这样资本家们就会越来越富有,而资本主义国家也会因此而积累大量的财富而称霸世界。

斯密反对殖民地政策,主张自由贸易。他认为,殖民地国家大多实行“重商主义”政策,而这对于殖民地及其统治国双方都是有害无益的。殖民地国家在殖民地造成的经济垄断不仅使殖民地财富与资源大量外流,也阻碍了殖民地生产力的发展,制约了其分工的专业化进程;统治国亦未在其与殖民国交易的过程中取得分工的好处,从而带来两国整体效益的无谓损失。

斯密也主张“自由放任”,他强调,只有对内对外的商业不受任何限制,才能使一个国家得到充分的发展和繁荣。自由竞争促使资源向实现其效用最大化的方向流动,因而,他反对各种公司的垄断,因为垄断同样能带来低效率的生产。私密将此理论向更深一步扩展,主张国家与国家之间应像个人与个人之间一样实行分工,即主张自由贸易。此观点,无论是后来的绝对分工理论,还是相对分工理论,都证明了其正确性所在。

斯密在书中对政府存在的意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确切地说,他对政府的职责规定得相当具体。他认为,政府的主要任务在于:保护社会免遭其他社会之暴力入侵;尽可能地保护每个社会成员免受其他社会成员之不正义的压迫;建立和维护特定的社会公共工程和公共制度。总结起来,即:对外抵御敌国,对内执行司法;政府的另外一个重要职责是“创建并经营某些公共工程”,这也就是我们现在称之为“公共事业”的各种设施。特别地,他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主张“自由放任”。

此外,《国富论》中也提到了教育的重要,提倡政府推动教育的发展。亚当•斯密指出,在自由国家,政府安定主要依靠有力的舆论,而这与公民的受教育程度有关。公众教育程度越高,受教育者越多,越有公正判断的能力。

读罢此书,我最深的感受,是亚当•斯密建立在大量的充分的事实基础之上的严密论证,开创了经济学科的理性思辨传统。《国富论》的编者马克斯・勒纳评论说:"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地混合在一起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他的书不只是为图书馆架藏而写的,它对经济意见和国家政策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它形成了我们今天住在其中的整个生活环境。" 。

《国富论》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它的发表,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诞生.此前人类虽有经济思想,但却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思维模式.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经济学奠定了基础.迄今为止,人类的主流经济学都是建立在《国富论》的基础上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不断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也在更新。很多经济学著作或者说经济学原理不能接受不同历史时期的检验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与其历史局限性,即它只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经济状况。而《国富论》不同,《国富论》分析揭示的是经济学的本质,是从事经济的社会中的人的本质,而人的活动的本质、心理是不随时代的变迁而改变的,或是说,没有重大改变的,即都是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亚当•斯密的观点无论是对于早期还是现期的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与借鉴意义。其许多观点也亦被当今人们奉为经济学中的定理从《国富论》初版出版到今天已经两百多年了,然而,《国富论》中许多观点对于今天的社会经济活动都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篇:关于学习欧国富爱岗敬业的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欧国富爱岗敬业的心得体会 爱岗敬业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任何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一个工作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所以,爱岗敬业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是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热爱本职,就是职业工作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种职业劳动,努力培养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幸福感、荣誉感。一个人,一旦爱上了自己的职业,他的身心就会融合在职业工作中,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敬业就是用一种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一个人只有首先尊重自己的职业,才能唤起他人对其职业的尊敬

我认为,"爱岗敬业"的实质就是脚踏实地,勤奋务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在我们从事计生的日常工作中,看似每天都在做着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我们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肩头的担子并不轻。因为这些工作虽然琐碎,但 1

是如果一件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其他同事开展工作,影响到整体的效率,影响到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 爱岗敬业,并不是一句空话,是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行动去践行的职业操守;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它决定了你是不是一名值得信赖、可以勇担责任的人。做一名计生工作的员工,需要我们一心扑在工作上,立足本职、踏踏实实、一点一滴、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任务,能够积极承担起岗位赋予我们的职责,能够有效地处理工作中的问题、不回避,我们就可以成为一名对计生工作真正有用的人,我们个人也因此会拥有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我们把每一件工作中看起来很小的事情都把他做好、做精、做细,我们的工作才能出更多的成绩,我们自身的能力,也才会有所突破!

做好工作就是通向高山之巅的阶石,缺少了这样的阶石,就会走弯路、摔跟斗,甚至半途而废,所以只有甘于并善于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我们才会认识到以往工作的不足,提高认识,我们才能取得真绩实效!

计生工作对我们的专业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份工作,我时刻没有放松学习,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我不懂就问,对于每一项工作,我都以着高度的责任感,满腔的热情,从最基本的做起,熟悉自己的专业知识。 在从事计生工作的时间里,我和同志们一起并肩战斗,不仅增进了解,沟通了感情,建立了友谊,而且让我真切感

2受到,计生办是一个团结的集体,身在其中,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计划生育工作是天下第一难事,群众乃至家人的不理解所带来的委屈更是家常便饭。为了干好这项天下第一难的工作,我时刻怀揣“五心”:那就是对理想信念有信心;对宣传党的人口政策要有信心;干起事业要有争创一流的雄心;对育龄群众的解释要有耐心;对待功名利禄要有一颗平常心。就为了确保我街道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持续健康的发展、建立良好的生育环境,职务赋予我们责任,使我不敢有一丝松懈;为了促进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我不敢有一刻停顿。就是和这样一群能吃苦、能奉献的爱岗敬业的计生干部们一起工作,让我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我为能和这样的同事一起工作而庆幸,我为有这样的同事而自豪!正是他们身上的这种爱岗敬业精神,更加增强了我的责任感和进取心,惟有加倍的努力工作,以一流的工作业绩来回报。 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认清自己肩负的担子,热爱本职、注重团结,勇于改革、努力提高业务本领,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正在做的事情,为计生工作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光和热。

新建街道办事处

二0一二年九月

第三篇:国富论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人亚当·斯密的著作,它的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也许不为多数人所知,但提起《国富论》和亚当·斯密却很少有人不知道。它被誉为是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经济学的百科全书,是影响世界历史的十大著作之一。

人们将这部著作尊为现代经济学的开山之作,首次提出了“看不见的手”这一概念,认为市场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这也在我所学习过的多本教材如《国际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中提到,足见其地位之重要。斯密认为,在利己心的驱动下,经济人的追求财富最大化的倾向能把资源,尤其是自己所能掌握的资源进行恰当配置到最能获利的地方,而这也是社会最需要的地方,这是因为“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 后来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了自由经济自由竞争的理论。

在《国富论》的第一卷,亚当·斯密就开创性的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且劳动分工能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斯密说,劳动是商品的真实价格,货币只是商品的名义价格。因为金和银像其它商品一样,价值是变动的。任何金银所能购买或支配的劳动数量,或所交换到的其它商品数量。取决于已知金银矿藏的丰富程度或稀缺程度﹒﹒﹒﹒作为衡量尺度,自身价值不断变化的商品,决不能成为其它商品价值的精确尺度。而同等数量的劳动,在所有时间和地点,可以说和劳动者具有同等价值。按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情况和技能熟练程度,他必然总是牺牲相同份额的安逸﹑自由和幸福。无论他得到回报物品的数量如何,他所支付的价格必然是相同的。诚然,这种劳动所买到的物品的数量有时多些,有时少些;然而,变动的是这些物品的价值,而不是用来购买它们的老动价值。在任何地方,稀缺或是耗费许多劳动的物品价格就昂贵,反之则低廉。因此,只有本身价值绝对不变的劳动,才是最终而真实的标准,一切商品的价值在任何时候和地方都可以用劳动来衡量和比较。

而且他认为,凡是能采用分工的工艺,一经采用分工便能相应地增加劳动生产力。斯密在书中还举了个制针工厂的例子,把制针这个职业分成大约十八种不同工序,每一道工序都由专门人才从事。因此,一个十人的小工厂每天能制造48000枚针。如果他们独立工作,不专门从事一种工序,他们谁都不会每天制造二十枚针,也许连一枚都知道不出来。

在第二卷中,将资产划分为两部分:他所希望用来创造收入的部分被称为资本;另一部分被用来消费。 资本又有两种:第一,资本可被用来生产﹑制造或购买产品,然后将产品销售出去,取得利润,此种资本被称为流动资本;第二,资本可以被用来改良土地,购买生产用的机器或工具,也就是来购买不需要改变所有者,或不需要再次流通,就可以创造利润的东西。这种资本被称为固定资本。

斯密认为,储蓄倾向是物质资本的真正创造者。而对于资本的用途,他认为使用资本的是四个部门农业、制造业、批发业和零售业。四个部门相互依存。他又将贸易划分为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和贩运贸易。最后他认为资本有两个作用一是推动本国生产性劳动二是增加本国土地和劳动年产物价值。之后经过斯密的分析他得出结论农业贡献最大其次是制造业最后是商业。又由此得出投资顺序。但斯密从他“经济人模型”考虑投资行为是利己的并不是为社会做出贡献。于是他将目光转向了政府。生产性劳动比非生产性劳动节约社会财富储蓄利于资本的积累。节俭是资本增加的直接原因。生产性劳动者的工资和就业人数同储蓄率成正比而储蓄率有等于或至少相当于资本的增长率。

《国富论》的第三卷的主要内容是介绍造成当时比较普遍的重视城市工商业,轻视农业的政策的原因。斯密在书中提出,城市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生活资料的再生产,所以乡村向城市提供生活资料和加工原料,城市向乡村居民返回部分加工产品作为回报。两者的收益是共同和相互的,这里的劳动分工也和在其它场合一样,对从事分工中不同行业的所有不同人都有利。城市为乡村的剩余产品提供市场;乡村用剩余产品交换自己需要的东西。城市居民收入和人数越多,为乡村居民提供的市场也就越大;这种市场越大,对大多数人的好处越大。斯密的意思也就是说,通过分工合作,然后交换,这样双方的财富都有所增加,这也就是他所谓的财富自然增长。而在欧洲,最早因商业致富的地区出现在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和城市商业力量彻底摧毁了地主贵族的权力,工商业城市为农业的原生产物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从而鼓励了土地的改良和农业技术的进步。

而前面所说的“看不见的手”则是在《国富论》的第四卷中提出的。这一卷也被认为是是全书最重要的部分,论述了各个国家在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学体系,此外还在本卷中批判了重伤主义。他在书中论述道,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早期主张限制国外商品的输入和国内货物的输出力求用行政手段控制该货币流通以积累金银。晚期虽然允许国内外商品在政府的监督下自由贸易但要求以顺差为前提。鼓励输出和抑制输入是重商主义者主张的两大富国手段其目的在于通过赚取贸易差额促使国家富裕。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需求只有消费者的利益得到维护时生产者的利益才有保障。但重商主义者却将生产视为终极目的。

斯密认为,重商主义混淆了财富和金银的概念。国家的真实财富并不以金银计量而是以商品和劳动衡量。商品除交换外还有其他用途但货币除了购买商品外并无他用。国家应通过贸易来扩大生产。他否定经济管制政策主张自由放任。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结果符合全社会的最大利益它保证了每种要素的使用都能发挥其最大效用。

此外,他还提到:垄断确实提高了商业利润率,从而略微增加了商人的所得。但是由于阻止了资本的自然增加,不会增加国民资本利润总额,而是减少了这一总额。因为大资本小利润(薄利多销)比小资本大利润能提供更多的收入,垄断虽然提高了利润率,但肯定比没有垄断时候少。由于垄断,所有收入的来源﹑劳动力的工资﹑土地的利润,都不如没有垄断时候那样充裕。所以,垄断是为了一个小阶层的利益,而伤害了其它所有阶层的利益。

在第五卷中,斯密提出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可靠的安全保障制度和司法制度,那么民众对政府就难以信任,对他人能否遵守契约会心存疑虑,甚至对自己的人身和财产都没有安全感。在这样的国家里,商业和制造业无法得到持续发展,连国家自己的稳定都值得怀疑。所以维护本国的安全,使每个国民免受他人欺压促,使国民的教育进步,便利商业的发展等都是君主的义务。

不过履行此义务势必需要一定的费用。维护国家安全、司法行政以及国民教育是出于全民的利益。因此其费用应由社会的普通收入支付,交通运输保证贸易的顺畅,其受益者是商人与消费者,所以其费用由商业利润支付,即收取通行费或海关费。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费用逐渐演变成向全民定额收取的赋税。

在第五卷中,斯密还提及了国债。公债是国家为筹措资金而向投资者出具的债务凭证,并承诺支付一定期限的利息和到期还本。斯密反对国债的发行。他认为国家如果不能消灭公债,公债必将消灭国家。即使要发行公债,也只有在战争或其他危机时期才有必要。国家公债的偿还靠重税,重税必然导致商人和企业主将资本外移,对本国产业危害巨大,而外债将增加国民负担。

第四篇:国富论

《国富论》读后感

亚当·斯密在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那一年也发表了改变经济学走向的有名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这本著作诞生的背景是在资本主义第一次工业革命取得初步进展,新兴资本家急需要从古典经济学走出来去寻找一个新的理论依托,《国富论》就是在这种情境下应运而生的。本书第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会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后来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自由经济自由竞争的理论,引导经济开始走向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开创了自由经济的先河。

马克思曾评价《国富论》说道:“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亚当·斯密第一次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把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在《国富论》这本书出版后,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经诞生,本书一共分为十一章,分别为:论分工、论分工的原由、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论货币的起源及其效用、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或其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论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劳动工资论、资本利润论、论劳动与资本因用途不同工资与利润亦不均等、土地地租论。前三章讨论的是分工的问题,作者认为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导致分工的产生,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中间四章讨论的是货币和商品价格这两方面的问题,亚当·斯密在第四章中提出了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两个概念,并就此对等价交换和商品价格的形成作了一番深刻的阐述。尔后

三章讲述了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作者描述了由于职业不均等和政策倾斜导致的劳动与报酬的不均等,以及劳动与资本分配的不均等。在最后一章中,亚当·斯密就时常发生地租的土地生产物和有时发生有时不发生地租的土地生产物展开了讨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此书有深刻的经济教育意义,虽然这本书主要阐述的是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和自由市场的发展,但是其中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由市场来自我调节经济运转,正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在发展有中国特的市场经济中,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调控相结合,更有力的支撑市场经济的发展。

《国富论》对工商业都市的增加与发展,对农村土地的改良与开发都有所启示:城市居民可以购买更多荒凉未开垦的土地,并且将它们进行改良,扩展城市用地,促进更广大的市场诞生,这正是房地产开发的基本模式。斯密相信,在所有国家中,资本总是在某种程度上按照这种顺序投用:;总得先利用资本开垦一些土地,然后才能成立很多城市;总得在城市里先有些粗糙的制造业,然后才会有人愿意从事国外贸易。

书中提出的很多经济思想和经济原理对于当今经济发展仍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在经济学研究中,这本经济学中的《圣经》永远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第五篇:国富论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这本书无论在哪个经济类的书籍中,都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本书第一篇讲的是分工,作者认为分工是导致经济进步的唯一原因。“劳动生产力的最大的提高以及生产中技能、熟练程度和判断力的进一步完善看来都是分工的结果。”作者劳动分工的根源是

他明确提出“给人类带来许许多多好处的劳动分工并不是源于一个能预见到分工将能带来普遍富裕的人类智慧的产物,它是人类天性中的一种倾向的必然结果……这种倾向就是要求物物交换、以物换物、互相交换。”分工的程度必然总是要受到交换能力的大小,换言之,要受到市场大小的限制。

亚当斯密在第四章中讨论了货币的起源及其用途,完整地提出了从分工到物物交换再到货币的发展过程。“当劳动分工完全建立起来后,一个人自己劳动的产品仅只能满足自身需要的极小部分……这样一来,每个人都要依靠交换而生活…”既然人人都离不开交换,而且随着交换的频繁,也就产生了对交换媒介的需要,于是出现了货币。

第五章讨论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作者提出,“劳动是衡量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每样东西的真实价格就是任何一个想要得到它的人在获得这件东西是所需付出的劳动和艰辛。”亚当斯密的价值论就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价值理论最早的、系统的阐述,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第六章讨论的是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商品的价格一般由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组成。“在每一个社会中,商品价格最终都要分解成为三个部分中的这一个或那一个,或者全部。”而在每一个进步中,所有者都或多或少作为组成部分进入了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而且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交换价值的三个最初的来源。所有其他收入从根本上来说都是来自这三个中的这一个或那一个。

第七章讲述的是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熊彼特认为这是亚当斯密提出的最优秀的经济理论。这一章中,垄断价格在每一个具体场合都是所能获得的最高价格。相反,自然价格或自由竞争的价格虽不总是,但在大多数的时候却总是可能有的最低价格。”

第八章中提出了工资基金说和最低生活费用说。“一个人总是需要靠他的劳动来生活,因而他的工资至少必须要能维持其生活。在大多数的场合,它们还应该稍微多一点。否则他将不可能养家,而工人这个种族就将灭亡。”与此同时,“丰厚的酬劳宛如一种必然的结果,是不断增长的国家财富的自然象征。另一方面,贫穷劳动者的生活艰难是国家停滞的自然象征,而劳动者的饥饿则是国家迅速落后的自然象征。”

第九章讨论了决定利润率的各种因素,“资本利润的增减取决于劳动工资增减的同样原因,即社会财富的增减。”所以,利润是一个非常波动的东西,一个从事某一行业的人并不能经常说出他每年的平均利润是多少。因为利润不仅要受到他所经营的商品价格的每一变动的影响,而且要受到他的同行以及消费者的运气好坏和商品在海陆运输中,甚至存放在仓库里时可能发生的千万种意外事件的影响。作者认为利润是从劳动者对原料增加的价值中扣出来的那一部分,它为雇主或资本家所得。但同时他又把利润视为生产费用的一部分,它来源于资本家服务和资本的职能,是他的“生活资料的正当资源”。由于每一笔投资都面临着损失的危险,所以,普通的最低利润率除了应足以补偿每种投资所易遭受的意外损失外,还必须多少有些盈余。所谓毛利常常就是指这个盈利以及为补偿这种特殊损失而保留的部分。

如果一个国家的财富迅速增长,从而引起投资增加,那么相互的竞争将会降低利润。此外资本增加,工资提高,也倾向于降低利润。在迅速富裕起来的国家,许多商品价格中的低利润可以补偿劳动的高工资。这样它们的商品就能与繁荣程度较低而劳动工资可能也较低的邻国的商品以同样低廉的价格出售。

第十章讨论了用于不同用途的劳动与资本、其工资与利润也不相同,书中提出了在劳动工资

和资本利润中引起相当大的不平衡的五种情况。第一,劳动工资随职业的易难、清洁与肮脏、光荣与不光荣的不同而不同。第二,劳动工资随职业本身的易学性和廉价性,或学习它们的困难以及费用的不同而不同。第三,不同职业的劳动工资随职业的固定性或不固定性而不同。第四,劳动工资随工人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大小不同而不同。第五,不同职业的劳动工资和各行业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或不可能性的不同而不同。同时,书中提出要使所有投资中的利与害能达到某种平衡,即使在最完全自由的地方也必须有三样东西:第一,那些投资用途必须在当地以及邻近的地方为人所共知,而且有很长的历史;第二,那些投资必须处于一般状态,或者所谓的自然状态;第三,那些投资必须是投资者唯一或主要的投资。

第十章中提出,地租是为使用土地而付与土地所有者的价格。也认为地租是地主对改良土地所付出的资金的一个合理的利润或利息。同时,书中也指出了地主的贪婪,有时他对人力完全无能为力的自然产物也要求地租,这一章详细地指出什么是总是能够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什么是有时能提供地租,而有时又不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二篇中特别强调不断积累资本与合理利用资本的重要性。首先,劳动分工使资财成为必不可少的东西。只有在预先积累的资财越来越多时,劳动分工才能越来越细。同等数量的工人所能加工的原料数量随着分工的愈来愈细而越来越多,更由于工人的操作的逐渐简化,于是为简化这类操作的各种新机器也就应运而生。随着劳动分工的推进,为了给予同等数目的工人以经常的工作,预先积累相应数量数量的食品、生活必需品也势在必行。积累资财,能使同量劳动生产更多的东西。资财的积累是发展生产的必备条件,它和分工相互促进。

第二章主要阐明了作为社会总资财的一个特殊部门的货币,它的性质、作用等。这一章为后来的“货币银行”这门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第三章中阐明了什么是生产性劳动,什么是非生产性劳动。他认为生产性劳动者的工资和就业人数应同储蓄率成正比,资本增加的直接原因是节俭,不是勤劳。每个浪费者是大众的敌人,每个节约者是大众的恩人。书中把利润和地租看做收入。

第四章中讨论了利息问题。利息随着贷款数量的增长而下降。利息率之所以呈下降趋势,是由于资本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缘故。书中进一步研究了各国利息率的高低和变动情况,城市资本数量庞大而且竞争者多,所以城市的利率一般都较乡村的低,苏格兰资本较英格兰好而且发展较慢,所以它的利润率比英格兰要高;同样,法国的利率比英格兰高,荷兰比英格兰富裕,所以其利润比英格兰要高,在新殖民地,利息和利润都高。作者主张由市场供求关系调节资本利润和利息,反对人为的干预。

第五章讨论了资本的不同用途,以及它对国民劳动量与土地和劳动的年产量的影响。作者把资本的用途概括为四种,即农业、制造业、批发业、零售业。这四种相互依存,第一种对其他三种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资本的作用有二:一是推动本国生产性劳动,二十增加本国土地和劳动年产物的价值。据此,作者认为资本在这两方面的贡献是农业贡献最大,其次为制造业,再次为商业。但是农业虽然对社会贡献最大,但利润最少,所以农业投资也少。

第三篇主要对近代欧洲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作了总结。他把问题集中在产业结构和发展生产的顺序上。按照自然顺序,财富的自然增长,资本将首先用于农业,其次是制造业,最后才是商业。但是欧洲各国的政策却是把这个顺序颠倒了。

第一章谈财富的自然增长,作者认为食物的自然顺序和进程,是农业,制造业,商业。可是欧洲各国实施的政策却是把这种顺序完全颠倒了。对外贸易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而对外贸易和制造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第二章谈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农业因此受到创伤而停滞不前。书中在此对长子继承和限嗣承继发法所造成的恶果作了叙述。对农奴、佃农、自耕农等改良土地所持的态度也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第三章谈罗马帝国崩溃后的城市的兴起和发展。详述了城市居民获得自由的原因和经过,国王和贵族,地主之间的矛盾,国王赋予城市居民的自由权利,并于城市居民联合向地主贵族进行斗争。城市在产业发展和资本积累方面所取得的优势。

第四章阐明城市商业对乡村土地改良做出的贡献。一,城市为乡村产品提供了市场;二,商人到农村购置土地,进行改良,他们是改良土地的积极人物;三,城市给乡村带来了安定的秩序和良好的政府,地主贵族的权力受到城市工商业的抑制。

第四篇对如何能使人民富裕起来以及长期所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即商业体系和农业体系作了详尽的介绍和评论。主要揭露这两种学说如何阻碍国家财富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第一章中阐述了

上一篇:过程论思想范文下一篇:公积金龙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