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传染病的种类

2022-06-28

第一篇:法定传染病的种类

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简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37种。

甲类2种,包括: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5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雪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碳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百日咳、白喉、新生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钩端螺旋体病、雪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0种,包括: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传染病流行过程

流行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传染病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传播,主要传播途径有空气、水、食物、接触、媒介节肢动物以及医源性传播等。

人群易感是指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冬春季好发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水痘、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猩红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两类新病种。

这些传染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是病原体通过呼吸道的排泄物(飞沫等)传播的。冬春季寒冷,学生在外边活动减少,多集中在教室内,这更增加了传染机会。为了御寒,习惯把门窗关得很严,室内外的空气很难交换,空气相对静止的室内,带有病菌、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飘浮,学生在教室时间长,空气不新鲜,自然容易感染呼吸道传染病。另外,寒冷的空气会使鼻黏膜的血管收缩,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这也是容易得病的一个原因。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

1、坚持晨检制度,发现病例,及时隔离,环境消毒, 疫情上报。教室每天保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多到户外活动,适时增减衣服。

3、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平时多喝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把住“病从口入”关。

4、尽量减少到空气不流通的场所集会,特别是不要到网吧长时间游戏。

5、对流感、流脑、麻疹等,在流行期间还可注射相应疫苗预防。

流脑的预防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多在春季流行。

该病的一般表现症状是: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颈项强直,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暴发型起病急骤,常在24小时内出现严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在流脑高发期,若出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者突发高热、身上有出血点、头痛、喷射状呕吐、嗜睡、烦躁不安等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流脑有以下并发症:脑及其周围组织因炎症或粘连可引起第Ⅱ、Ⅲ、Ⅶ及Ⅷ对颅神经损害、肢体运动障碍,失语、大脑功能不全、癫痫等。脑室间孔或蛛网膜下腔粘连可发生脑积水,后者又导致智能障碍、癫痫等。经脑膜间的桥静脉发生栓塞性静脉炎后可形成硬膜下积水,多见于1-2岁的幼儿。当及时和适当的治疗效果不满意,恢复期出现抽搐,喷射性呕吐,特别伴有定位体征,颅内压持续升高,以及发热等即应想到硬膜下积水的可能。化脓性迁延性病变有结合膜炎、全眼炎、中耳炎、关节炎、肺炎、脓胸、心内膜炎、心包炎、睾丸炎等. 流脑虽来势凶猛,发病急剧,但只要掌握发病规律,采取综合措施是可以预防的,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脑膜炎双球菌具有怕热、怕冷、厌氧的弱点,因此要经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居室内的温度要在18℃-20℃,湿度在50%—60%最为合适,每天开窗3—4次,每次约15分钟左右,每天用湿布擦桌子和地面,使室内空气新鲜而湿润。让孩子多增加户外活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最为适宜,以提高小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在流脑好发季节,室内还可用食醋、艾叶等熏蒸消毒,杀灭病菌。 2.保护易感人群,提高免疫能力。注意在流行期内,与流脑病例密切接触的人员均应接种疫苗。目前我国市场上供应的A+C群双价多糖疫苗,能有效诱导出抗体,免疫年龄在两岁以上的人群,次年不需要加强,3-5年后需加强接种。

3.及时发现病人,早期隔离、治疗。在流脑流行季节,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咽喉痛等症状的病人,应提高警惕。若病人出现高烧不退、剧烈头痛、喷射呕吐等,应立即送医院检查,确诊者应隔离治疗。病人污染的环境、用品等要严格消毒,以防扩散。

4.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要按时作息,保证睡眠,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5.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初春时节,尽量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注意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冒。

流脑的预防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五项

●加强疾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并及早就近住院医治病人。

●对病人密切接触者,立即进行预防性服药。

●若流脑流行出现在过去未实施疫苗免疫或注射疫苗较少的地方,可对15岁以下未免疫的儿童应急接种疫苗。

●一旦发生流脑流行,应劝阻大型集会、串门访友或探视病人,不带儿童去公共场所。

●及时组织对疫点进行消毒处理,如疫情发生在学校等人群集聚场所,要做好环境卫生、个人卫生,保持通风。

水痘的预防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水痘传染性极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患者以婴幼儿多见,集体儿童亦为易感人群,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等容易发生局部暴发流行。

水痘的平均潜伏期14—21天,多为15一17天。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90%会传染发病,病初症状较轻,可出现微热,全身不适。发热的同时或1—2日后,躯干皮肤、粘膜分批出现和迅速发展为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水痘病毒可波及多脏器,还可并发皮肤感染、肺炎、脑炎等。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极少数人出现严重并发症。部分病人恢复后体内可潜伏病毒,成年后某些诱因可引起复发成为带状疱疹。

主要预防措施:

1.加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节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3.学校每天晨检,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21天左右)。

4.对易感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接种疫苗后15天产生抗体,3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阳转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麻疹 、风疹的预防

麻疹(以6个月至5岁小孩为主要发病群) ,麻疹俗称“疹子”、“痧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两季,麻疹传染性非常强,病毒随飞沫排出直接感染,间接传播很少。但患过麻疹后可获得免疫力。

发病症状:麻疹潜伏期为10—14天,发病时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急起发热,咳嗽、流涕、畏光流泪、眼睑浮肿。出疹期:于第4病日左右开始出疹,持续3—5天。从耳后发际,渐及前额、面颈、躯干与四肢,此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高达40℃,精神萎靡、嗜睡;恢复期:皮疹出齐后,中毒症状明显缓解,体温下降,约1—2日降至正常。皮疹1—2周退净。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肺炎、喉炎、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

风疹(此病多见于1—5岁儿童),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两季是多发季节,其传染性强,在幼儿园及小学可成批儿童患病。病毒一般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或由患者的口、鼻、眼的分泌物直接传染。

发病症状:风疹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要经过14—21天。症状有低热或中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和眼发红等上呼吸道症状。通常在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24小时蔓延全身。出疹第二天开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变成针尖样红点,皮疹一般在3天内迅速消退,留下较浅色素沉着。在出疹期体温不再上升,患者饮食如常。风疹并发症很少,一旦发生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或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时,应及时治疗。

防治措施:因两种病都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旦发病,应及时隔离防止传播。麻、风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腮腺炎的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对两至十五岁的儿童威胁严重,常在幼儿园和学校中流行。

腮腺炎可因说话、咳嗽、打喷嚏而通过唾液进行传播,少数也可以通过被患者污染的物品(食物、食具和玩具)间接传播,起病较急。该病潜伏期一般为十六至十八天,主要症状为一侧或双侧腮腺(耳前和耳下部)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展,充塞于下颌骨和乳突之间,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并有轻度触痛,局部皮肤肿胀发亮,表面发热,但不发红,不会化脓,张嘴、吞咽和吃东西时疼痛,吃酸性食物时局部更疼。一般是一侧腮腺先肿,一至四天后另一侧相继肿胀,颌下腺、舌下腺、颈淋巴结因受累而肿大。严重的还可见到下颌部、颈部甚至胸部前肿胀,这是由于舌下腺、颌下腺也受累的缘故。患儿常有畏寒、发热、头痛、咽喉疼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严重者伴有发冷、恶心、呕吐、嗜睡、颈部发硬、昏迷或抽筋等。肿胀在三至四天可达高峰,再持续四至五天后逐渐消退,六至七天后体温逐渐下降,经治疗,症状十天左右即可消失,并获得终身免疫。

腮腺炎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近年来发现应用潘生丁、病毒唑,疗效显著。中药可用紫金锭醋调局部外敷。

一旦发现孩子得了腮腺炎,应立即隔离,其生活用品、玩具、文具等煮沸或暴晒消毒,居室要注意通风换气,病人要注意卧床休息。给予流质饮食,不给过硬、过酸、过甜的刺激性食物,要多喝水,以利于毒素排出,要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继发性感染。如体温过高,可给予适量退热药,如出现并发症可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对症治疗。

预防腮腺炎和并发症的发生,要在冬春季节注意孩子的营养、保暖,加强耐寒锻炼。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也能起到预防作用。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对流行性腮腺炎没有预防效果,应加以留意。发病后可口服板兰根冲剂,并常用淡盐水漱口、冲鼻。腮腺炎流行期间,不要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传染源。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World Tuberculosis Day) 。 结核病是一种在医学上被称为结核杆菌的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中最常见的是肺结核病。结核病曾一度令医学界束手无策,直到1882年3月24日,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宣布人类发现了结核杆菌,才给在世界范围内控制结核病带来了希望。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发现,同时也为引起公众对结核病问题的关注,1982年,在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国际预防结核病和肺部疾病联盟共同倡议下,把每年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以提醒公众加深对结核病的认识,使之能够得到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 ,在三月二十四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来临之际,专家呼吁,传染病头号杀手应受全社会重视。我国结核病患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全球每年约300万人死于结核病,结核病的死亡达历史最高水平。我国的结核病疫情也相当严重,根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我国目前有结核病人500多万,每年因肺结核病死亡13万人,感染结核病菌的人达到5.5亿。

目前我国结核病人70%至90%是肺结核病人,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在我国500多万的结核病患者中,痰菌阳性(痰里查到结核杆菌)的病人有150多万,是结核病主要传染源。当他们咳嗽、打喷嚏或高声谈笑时,含结核菌的飞沫从呼吸道排出,这些飞沫、尘埃悬浮在空中伺机向健康人群传播。一个痰菌阳性的病人一次咳嗽可喷出含有结核病菌的微粒约3500个,大声说话一分钟约喷出微粒600至700个,而打一次喷嚏播散到空气中的微粒竟高达100万个。

新中国成立后,结核病疫情明显下降,人们对结核病的认识也由以前的恐惧转向淡漠。“结核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的漠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结核病疫情依然严重,其死亡率是所有传染性疾病总和的两倍,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控制结核病最积极的方法就是把控制点前移,做好预防环节。人们必须掌握起码的卫生知识,了解肺结核病的临床症状,一旦出现咳嗽、咳痰、咳血、乏力、午后低烧、晚上盗汗等症状,使用抗菌素治疗两周后仍然无效,就应马上去医院检查。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冬春季好发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水痘、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猩红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两类新病种。

这些传染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是病原体通过呼吸道的排泄物(飞沫等)传播的。冬春季寒冷,学生在外边活动减少,多集中在教室内,这更增加了传染机会。为了御寒,习惯把门窗关得很严,室内外的空气很难交换,空气相对静止的室内,带有病菌、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飘浮,学生在教室时间长,空气不新鲜,自然容易感染呼吸道传染病。另外,寒冷的空气会使鼻黏膜的血管收缩,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这也是容易得病的一个原因。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

1、坚持晨检制度,发现病例,及时隔离,环境消毒, 疫情上报。教室每天保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多到户外活动,适时增减衣服。

3、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平时多喝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把住“病从口入”关。

4、尽量减少到空气不流通的场所集会,特别是不要到网吧长时间游戏。

5、对流感、流脑、麻疹等,在流行期间还可注射相应疫苗预防。

第二篇:证据的法定种类有哪些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诉讼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证据的法定种类有哪些 摘要:

证据的法定种类是指法律规定的证据种类。证据的法定种类基于诉讼法的不同,可以分为行政诉讼证据、刑事诉讼证据和民事诉讼证据。那证据的法定种类有哪些呢?行政诉讼证据有哪些呢? 刑事诉讼证据有哪些呢?民事诉讼证据有哪些呢?本文将为大家进行详细介绍。

证据的法定种类可分为行政诉讼证据、刑事诉讼证据和民事诉讼证据。

证据的法定种类—行政诉讼证据种类: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1、 书证

书证即以文字、符号、图案等所记载的内容表达的与案件事实有关的人的思维或者行为的书面材料。如行政机关的文件、文书、函件、处理决定等。作为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的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机关在诉讼中必须提交的书证。

2、 物证

物证即以物品、痕迹等客观物质实体的外形、性状、质地、规格等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如肇事交通工具、现场留下的物品和痕迹等。

3、视听资料

视听资料即以录音、录像、扫描等技术手段,将声音、图像及数据等转化为各种记录载体上的物理信号,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如音像磁带、计算机数据信息等。

4、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即直接或者间接了解案件情况的证人向人民法院所作的用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以证明案件事实的陈述。一般情况下,证人应当出庭陈述证言,但如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精神病人、未成年人作证应与其心理健康程度、心智成熟程度相适应。

5、当事人陈述

当事人陈述即本案当事人在诉讼中就案件事实向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和承认。

6、鉴定结论

鉴定结论即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鉴定人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就与案件有关的专门问题所作的技术性结论。根据鉴定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医学鉴定、文书鉴定、技术鉴定、会计鉴定、化学鉴定、物理鉴定等。

7、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勘验笔录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对与行政案件有关的现场或者物品进行勘察、检验、测量、绘图、拍照等所作的记录。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现场笔录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对与行政案件有关的现场情况及其处理所做的书面记录。

证据的法定种类—刑事诉讼证据种类:

1、 物证,书证 物证:

(1) 概念:以其外部特征,存在场所和物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的实物和痕迹。

(2) 特点:具有教强的客观性和稳定性。

(3) 审查物证采取的方法:A、辨认;B、鉴定;C、侦查实验;D、将物证与其他证据联系起来对照分析。 书证:

(1) 概念:以文字、符号、图画等记载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书面材料和其他物品。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2)特点:A、具有直接证明性;B、具有稳定性;C、具有物理性;D、具有思想性。

2、 证人证言

(1) 概念;证人就自己所知道的案件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做的陈述。

(2) 特点: A、 是证人对案件有关情况的客观陈述; B、 作陈述的人与案件没有利害关系; C、 容易受到证人的主观能力和案件客观条件的影响。

(3)证人资格 A、 了解案情; B、 能够正确表达意志; C、 能够认识作证的法律后果并有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能力; D、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

3、 被害人陈述

被害人陈述:是指犯罪行为的直接受害者就其了解的案件有关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4、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就其被指控的犯罪事实以及其他案件事实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

5、 鉴定结论

(1) 概念:公安司法机关为了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问题,指派或聘请具有这方面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进行鉴定后作出的书面结论。

(2) 特点: A具有特定的书面形式B仅限于解决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 C是一种专家意见客观性强。

(3) 作用: A、 是揭示物品、痕迹证明价值的主要手段; B、 是解决专门问题的主要方法; C、 是审查和鉴别其他证据的重要方法。

6、 勘验、检查笔录

勘验笔录:是指办案人员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尸体进行的勘查、检验后所作的记录。就其内容可分为现场勘验笔录、物体检验笔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录、尸体检验笔录等。 检查笔录是指办案人员为确定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某些特征、伤害情况和生理状态,对他们的人身进行检验和观察后所作的客观记载。

7、 视听资料

视听资料是指以录音、录象、电子计算机以及其他高科技设备储存的信息证明案件情况的资料。

证据的法定种类—民事诉讼证据种类:

1、 书证

书证是以文字、符号、图画等记载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书面材料和其他物品。

2、物证

物证是以其外部特征,存在场所和物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的实物和痕迹。

3、视听资料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视听资料是指以录音、录象、电子计算机以及其他高科技设备储存的信息证明案件情况的资料。

4、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就是指证人将自己所知道的案件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做的陈述。

5、当事人的陈述

当事人的陈述即本案当事人在诉讼中就案件事实向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和承认。

6、鉴定结论

鉴定结论即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鉴定人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就与案件有关的专门问题所作的技术性结论。根据鉴定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医学鉴定、文书鉴定、技术鉴定、会计鉴定、化学鉴定、物理鉴定等。

7、勘验笔录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勘验笔录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对与行政案件有关的现场或者物品进行勘察、检验、测量、绘图、拍照等所作的记录。 小结:

法律对证据的法定种类进行规定和明确,是为了当事人能更好的举证,也是为了法院在受理案件时,能有更好的参照。在此赢了网小编提示大家,虽然证据的法定种类都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但是各种证据间的证明力却不是相同的。

 关于对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 http://s.yingle.com/l/pc/566248.html

   孕妇医疗事故案例 http://s.yingle.com/l/pc/566247.html 搭车出事故 http://s.yingle.com/l/pc/566246.html 关于金融机构为行政机关批准开办的公司 http://s.yingle.com/l/pc/566245.html

   买房不冒险 http://s.yingle.com/l/pc/566244.html 侵权责任法 http://s.yingle.com/l/pc/566243.html 死亡医疗事故

何时消停

医疗事故

http://s.yingle.com/l/pc/56624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诉讼时效起算的 http://s.yingle.com/l/pc/566241.html

 产后大出血死亡医疗赔偿案例

http://s.yingle.com/l/pc/566240.html

 劳动者赔偿责任的实现途径

http://s.yingle.com/l/pc/566239.html

 如何写行政诉讼答辩状

http://s.yingle.com/l/pc/566238.html

  关节医疗事故案例 http://s.yingle.com/l/pc/566237.html 参保职工发生门诊医疗费用如何结付 http://s.yingle.com/l/pc/566236.html

 饭可以多吃,话可不能乱讲

http://s.yingle.com/l/pc/566235.html

 医疗赔偿案例10年后遭天价索

http://s.yingle.com/l/pc/566234.html

 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

http://s.yingle.com/l/pc/566233.html

 医院未告知手术风险赔偿案例

http://s.yingle.com/l/pc/566232.html

 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http://s.yingle.com/l/pc/566231.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关于健全查验制度防范股票盗

http://s.yingle.com/l/pc/566230.html

 医院误切74岁老汉睾丸

http://s.yingle.com/l/pc/566229.html

 误工费涉及的相关法规有哪些

http://s.yingle.com/l/pc/566228.html

 医疗事故死亡赔偿案例

http://s.yingle.com/l/pc/566227.html

 手术造成患者死亡赔偿案例

http://s.yingle.com/l/pc/566226.html

 关于劳动能力鉴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内容 http://s.yingle.com/l/pc/566225.html

 产品存在缺陷造成的伤害

http://s.yingle.com/l/pc/566224.html

  侵权行为知识详解 http://s.yingle.com/l/pc/566223.html 误工费

http://s.yingle.com/l/pc/566222.html

 关于修改《国内航空运输旅客身体损害赔偿暂行 http://s.yingle.com/l/pc/566221.html

  职工工伤赔偿标准 http://s.yingle.com/l/pc/566220.html 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竞合之管辖权确定 http://s.yingle.com/l/pc/566219.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农村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存在的

http://s.yingle.com/l/pc/566218.html

    工伤认定办法 http://s.yingle.com/l/pc/566217.html 产品责任诉讼程序 http://s.yingle.com/l/pc/566216.html 一般侵权行为知识 http://s.yingle.com/l/pc/566215.html 美国教职员赔

偿责任的

法律制度

http://s.yingle.com/l/pc/566214.html

 医疗事故的责任追究

http://s.yingle.com/l/pc/566213.html

 扶持医疗让农民小病不出村破腹产 http://s.yingle.com/l/pc/566212.html

 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

http://s.yingle.com/l/pc/566211.html

 关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消费者申 http://s.yingle.com/l/pc/566210.html

 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购买

http://s.yingle.com/l/pc/566209.html

 实施三包赔偿的产品范围

http://s.yingle.com/l/pc/566208.html

 医院诊疗违规医疗事故案例

http://s.yingle.com/l/pc/566207.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医生输错液致患者皮肤过敏患者

http://s.yingle.com/l/pc/566206.html

 医院不能举证的责任

http://s.yingle.com/l/pc/566205.html

 上班工作深二度烧伤大约能赔多少 http://s.yingle.com/l/pc/566204.html

 关于确定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http://s.yingle.com/l/pc/566203.html

 要求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http://s.yingle.com/l/pc/566202.html

 农村人身损害赔偿的主要类型及

http://s.yingle.com/l/pc/566201.html

 预先设定劳动者侵权赔偿的否定性分 http://s.yingle.com/l/pc/566200.html

  关于确定环境 http://s.yingle.com/l/pc/566199.html 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 http://s.yingle.com/l/pc/566198.html

 医疗事故责任性质的认定问题

http://s.yingle.com/l/pc/566197.html

 最新工伤认定办法的内容

http://s.yingle.com/l/pc/566196.html

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 http://s.yingle.com/l/pc/56619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医疗事故的处理方式

http://s.yingle.com/l/pc/566194.html

 堆放物品致人损害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承 http://s.yingle.com/l/pc/566193.html

 产妇生产过程中生两纱布医院赔偿 http://s.yingle.com/l/pc/566192.html

 我给别人帮忙弄伤了不给费用要怎么办 http://s.yingle.com/l/pc/566191.html

 关于工伤人员假牙配置费用标

http://s.yingle.com/l/pc/566190.html

 河北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实施细则

http://s.yingle.com/l/pc/566189.html

 疗事故处理的新特点

http://s.yingle.com/l/pc/566188.html

 工伤赔偿与一般人身损害赔偿区别的咨询 http://s.yingle.com/l/pc/566187.html

 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 http://s.yingle.com/l/pc/566186.html

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根据什么标准确定 http://s.yingle.com/l/pc/566185.html

 劳动者赔偿责任制度的伦理价值

http://s.yingle.com/l/pc/56618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医疗事故纠纷案件件举证责任

http://s.yingle.com/l/pc/566183.html

 医院方如何证明自己没

http://s.yingle.com/l/pc/566182.html

 医疗鉴定体制不完善引暴力冲突

http://s.yingle.com/l/pc/566181.html

   补偿性 http://s.yingle.com/l/pc/566180.html

胁从犯的刑事责任 http://s.yingle.com/l/pc/566179.html 法律中医疗事

故处理程

序与办法

http://s.yingle.com/l/pc/566178.html

 产品质量问题的诉讼时效

http://s.yingle.com/l/pc/566177.html

 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有哪些证据

http://s.yingle.com/l/pc/566176.html

 人身损害赔偿案月接三千余

http://s.yingle.com/l/pc/566175.html

 医疗损害鉴定适用的法律依据

http://s.yingle.com/l/pc/566174.html

 精神损失费赔偿标准

http://s.yingle.com/l/pc/566173.html

 医疗损害赔偿案件 http://s.yingle.com/l/pc/56617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

http://s.yingle.com/l/pc/566171.html

 分娩措施失当新生儿死亡医院赔偿 http://s.yingle.com/l/pc/566170.html

 如何完善惩罚性赔偿的适用前提

http://s.yingle.com/l/pc/566169.html

 损害赔偿问题的逻辑剖析

http://s.yingle.com/l/pc/566168.html

 医院误诊引发的继续治疗费用案例 http://s.yingle.com/l/pc/566167.html

 急救车遇事故导致病人死亡家

http://s.yingle.com/l/pc/566166.html

 校园内人身损害赔偿案的处理

http://s.yingle.com/l/pc/566165.html

  医疗事故责任赔偿 http://s.yingle.com/l/pc/566164.html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一审程序如何 http://s.yingle.com/l/pc/566163.html

 医院切掉产妇子宫赔偿12万

http://s.yingle.com/l/pc/566162.html

  医患纠纷误诊案例 http://s.yingle.com/l/pc/566161.html 从医疗

http://s.yingle.com/l/pc/566160.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请求的性质

http://s.yingle.com/l/pc/566159.html

 医疗意外是否承担民事责任

http://s.yingle.com/l/pc/566158.html

 当事人如何处理医疗事故

http://s.yingle.com/l/pc/566157.html

 妇产科医疗事故与纠纷案件例

http://s.yingle.com/l/pc/566156.html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http://s.yingle.com/l/pc/566155.html

 英法等10国家不满谷歌隐私权保护

http://s.yingle.com/l/pc/566154.html

  患病妻子捂死幼子 http://s.yingle.com/l/pc/566153.html 惩罚

http://s.yingle.com/l/pc/566152.html

 医疗事故处理时效为多长

http://s.yingle.com/l/pc/566151.html

 大学生实习出事故致伤残的医疗

http://s.yingle.com/l/pc/566150.html

 医疗损害鉴定五级伤残鉴定标准

http://s.yingle.com/l/pc/566149.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第三篇:法定传染病的分类及报告时限

我国于2004年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传播速度及其危害程度,分为甲、乙、丙三类传染病。至2010年01月目前共有39种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2种。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乙类共计26种。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按一般流感报告)、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丙类共计11种。

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时限

1、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的报告时限: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2、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的报告时限:城镇于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3、在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内发现丙类传染病时,应在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疾病控制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非法定传染病也要报告。

幼儿(包括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学生)就诊时要问清楚,地址要填写详细,要写到学校,班级。

传染病报告检查时查:括号、处方、出入院登记、门诊日志、检验科、影像科等,所以门诊、检验科、影像科要有传染病登记本,发现传染病要登记、报告。

抚松县实验中学

第四篇:法定传染病的分类及报告时限是什么?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现将医院员工手册的法定传染病的分类及报告时限进行更改,2014年1月1日执行,请认真学习,遵照执行

法定传染病的分类及报告时限是什么?

答:法定传染病分三类,共40种。

(1)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种)

(2)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26种)

(3)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12种)

(4)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报告;

第五篇:法定报告的三十九种传染病诊断标准

一、甲类传染病…………………………………………3

鼠疫 ........................................................................... 3 霍乱 ........................................................................... 6

二、乙类传染病…………………………………….……9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9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 ...................................... 14 甲型病毒性肝炎...................................................... 23 乙型病毒性肝炎...................................................... 26 丙型病毒性肝炎...................................................... 29 丁型病毒性肝炎...................................................... 33 戊型病毒性肝炎...................................................... 37 脊髓灰质炎.............................................................. 39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 41 麻疹 ......................................................................... 45 流行性出血热.......................................................... 47 狂犬病 ..................................................................... 49 流行性乙型脑炎...................................................... 51 登革热 ..................................................................... 54 炭疽 ......................................................................... 57 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性痢疾 .................................. 60 肺结核 ..................................................................... 64 伤寒和副伤寒.......................................................... 70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72 百日咳 ..................................................................... 76 白喉 ......................................................................... 77 新生儿破伤风.......................................................... 80 猩红热 ..................................................................... 81 布鲁氏菌病.............................................................. 84 淋病 ......................................................................... 86 梅毒 ......................................................................... 90 钩端螺旋体病.......................................................... 99 血吸虫病.................................................................. 99 疟疾 ....................................................................... 101 甲型H1N1流感 .................................................... 103

三、丙类传染病…………………………………….…104

流行性感冒............................................................ 104 流行性腮腺炎........................................................ 106 风疹 ....................................................................... 108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111 麻风病 ................................................................... 112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 116 黑热病 ................................................................... 121 包虫病 ................................................................... 122 丝虫病 ................................................................... 124 感染性腹泻............................................................ 124 手足口病................................................................ 128

1 法定报告的39种传染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04年修订) 《卫生部关于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的通知》 (2008.5) 《卫生部关于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管理的公告

(2008.5)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2

传染病诊断标准

一、甲类传染病

鼠疫

【WS 279-2008】

1 临床表现

1.1 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使用抗菌药物或仅使用青霉素族抗菌药物情况下,病情迅速恶化,在48h内进入休克或更严重的状态。

1.2 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1.3 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综合征,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1.4 咳嗽、胸痛、咳痰带血或咯血。 1.5 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1.6 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综合征。 1.7 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

3 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水泡破溃后创面也呈灰黑色。

1.8 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浑浊。

2接触史

2.1 患者发病前10d内到过动物鼠疫流行区。 2.2 在10d内接触过来自鼠疫疫区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2.3 患者发病前10d内接触过“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使用抗菌药物或仅使用青霉素族抗菌药物情况下,病情迅速恶化,在48h内进入休克或更严重的状态”及“咳嗽、胸痛、咳痰带血或咯血”特征的患者并具有类似表现的疾病。

3实验室检验结果

3.1 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或眼分泌物,或尸体脏器、管状骨骺端骨髓标本中分离到鼠疫菌。

3.2 上述标本中针对鼠疫菌caf1及pla基因的PCR扩增阳性,同时各项对照成立。

3.3 上述标本中使用胶体金抗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反相血凝试验中的任何一种方法,检出鼠疫菌4 F1抗原。

3.4 患者的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被动血凝试验检测,针对鼠疫F1抗原的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长。

4诊断原则

4.1 具有1.1项临床表现者,或具有2.1项接触史,同时出现1.2至1.8中任何一项临床表现者为急热待查。 4.2 发现急热待查患者具有2.2或2.3项接触史,或获得3.3项实验室检验结果,应作出疑似鼠疫诊断。 4.3 急热待查或疑似鼠疫诊断者,获得3.1项、或3.2+3.3项、或者3.4项检验结果,应作出确诊鼠疫诊断。

5诊断分型

5.1 按临床表现1.2诊断的鼠疫病例,为腺型鼠疫。 5.2 按临床表现1.3诊断的鼠疫病例,为败血型鼠疫。 5.3 按临床表现1.4诊断的鼠疫病例,为肺型鼠疫。 5.4 按临床表现1.5诊断的鼠疫病例,为眼型鼠疫。 5.5 按临床表现1.6诊断的鼠疫病例,为肠型鼠疫。 5.6 按临床表现1.7诊断的鼠疫病例,为皮肤型鼠疫。 5.7 按临床表现1.8诊断的鼠疫病例,为脑膜炎型鼠疫。

6 排除鼠疫诊断

5 6.1 在疾病过程中,确诊为其他疾病,可以解释所有的临床表现,且针对鼠疫进行的所有实验室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6.2 在疾病过程中未确诊鼠疫,发病30d后,针对鼠疫F1抗原的抗体检验结果仍为阴性,或达不到滴度升高4倍的标准。

霍乱

【WS 289-2008】

1 流行病学史

1.1 生活在霍乱流行区、或5d内到过霍乱流行区、或发病前5d内有饮用生水或进食海(水)产品或其他不洁食物和饮料等饮食史。

1.2 与霍乱患者或带菌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共同暴露史。 2 临床表现 2.1 轻型病例

无腹痛腹泻,可伴有呕吐,常无发热和里急后重表现。少数病例可出现低热(多见于儿童)、腹部隐痛或饱胀感,个别病例有阵发性绞痛。

6 2.2 中、重型病例

腹泻次数频繁或剧烈,粪便性状为水样便,伴有呕吐,迅速出现脱水或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等休克表现。 2.3 中毒型病例

为一较罕见类型(干性霍乱),在霍乱流行期出现无泻吐或泻吐较轻,无脱水或仅轻度脱水,但有严重中毒性循环衰竭。 3 实验室检测

3.1 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细菌培养分离到O1群和(或)O139群霍乱弧菌。

3.2 在腹泻病患者日常生活用品或家居环境中检出O1群和(或)O139群霍乱弧菌。

3.3 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毒素基因PCR检测阳性。

3.4 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弧菌快速辅助检测试验阳性。 4 诊断 4.1 带菌者

无霍乱临床表现,但符合3.1者。 4.2 疑似病例

7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可诊断: 4.2.1 具备1.2加2.1者。 4.2.2 具备2.1加3.3者。 4.2.3 具备2.1加3.4者。 4.2.4 具备2.3加3.3者。 4.2.5 具备2.3加3.4者。 4.2.6 具备2.2者。 4.3 临床诊断病例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可诊断: 4.3.1 具备2中的任一项并同时具备3.2者。 4.3.2 在一起确认的霍乱暴发疫情中,暴露人群中具备2中的任一项者。 4.4 确诊病例

4.4.1 凡具备2中的任一项并同时具备3.1者。 4.4.2 在疫源检索中,粪便培养检出O1群和(或)O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d内有腹泻症状者。

8

二、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WS 286-2008】

1 流行病学史

1.1 发病前14d内曾经接触过疑似或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SARS病例,尤其是与其密切接触。

1.2 病例有明确传染他人,尤其是传染多人发病的证据,他人或多人被诊断为疑似或临床或实验室确诊SARS病例。

1.3 发病前14d内有与果子狸或相关野生动物的接触史,如曾经到过饲养、贩卖、运输、加工、烹饪果子狸或相关野生动物的场所和环境,直接接触过其分泌物和(或)排泄物等。

1.4 从事SARS冠状病毒(SARS-CoV)检测、科研的相关实验室工作人员。

1.5 发病前2周内居住在或曾到过SARS流行的区域(由卫生部门组织专家评估确定)。 2 临床表现

SARS的潜伏期通常限于2周之内,一般2d~10d。

9 2.1 临床症状

急性起病,自发病之日起2周~3周内病情都可处于进展状态。主要有以下三类症状:

a) 发热及相关症状:常以发热为首发和主要症状,体温一般高于38℃,常呈持续性高热,可伴有畏寒、头痛、乏力、肌肉和关节酸痛。在早期,使用退热药可有效;进入进展期,通常难以用退热药控制高热。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对热型造成干扰。

b) 呼吸系统症状:咳嗽不多见,表现为干咳,少痰,少数患者出现咽痛。可有胸闷,严重者逐渐出现呼吸加速、气促,甚至呼吸窘迫。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多见于发病6d~12d以后。

c) 其他方面症状:部分患者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2.2 体征

SARS患者的肺部体征常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及少许湿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偶有局部叩浊、呼吸音减低等少量胸腔积液的体征。 2.3 实验室检测 2.3.1 外周血象

a) 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内,部分患者10 白细胞计数减低。

b) 大多数SARS患者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减少,随病程进展呈逐步减低趋势,并有细胞形态学变化。判断淋巴细胞计数减低的临界值为1.2×109/L。

c) 发病后期常容易合并细菌感染,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2.3.2 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细胞计数减少,以CD4+亚群减低为著。CD4+/CD8+正常或降低。 2.3.3 其他

部分患者伴有肝功能及肾功能异常,LDH、ALT、AST、CK的升高。 2.4 影像学表现

SARS患者的胸部X线和CT基本影像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和肺实变影。

a) 磨玻璃密度影:磨玻璃密度影在胸部X线和CT上的判定标准为病变的密度比血管密度低,其内可见血管影像。在X线胸片上磨玻璃密度影也可采用低于肺门的密度作为识别标志。磨玻璃密度影的形态可为单发或多发的小片状、大片状,或在肺内弥漫分布。在CT上有的磨玻璃影内可见细线和网状影,为肺血管分支、

11 增厚的小叶间隔及小叶内间质的影像。磨玻璃密度影内若合并较为广泛、密集的网状影,称为“碎石路”征。有的磨玻璃影内可见含有气体密度的支气管分支影像,称为“空气支气管”征。

b) 肺实变影:在胸部X线和CT上肺实变影的判定标准为病变的密度接近或高于血管密度,其内不能见到血管影像,但有时可见空气支气管征。在X线胸片上肺实变影又可以以等于或高于肺门阴影的密度作为识别的依据。病变可为小片状或大片状,单发或多发。 3 SARS-CoV实验室检测 3.1 SARS-CoV核酸(RNA)检测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SARS-CoV的RNA。RT-PCR检测阳性结果应使用原始标本进行重复试验或在第二各个实验室检测同一份标本。

3.1.1 任何一种标本经任何一间具备RT-PCR检测和生物安全资质的实验室检测阳性。

3.1.2 至少需要两种不同部位的临床标本检测阳性(例如血液和鼻咽分泌物或粪便)。

3.1.3 连续收集2d或以上的同一种临床标本送检,检测阳性(例如2份或多份鼻咽分泌物)。

3.1.4 在每一个特定检测中对原始临床标本使用两种12 不同的方法,或从原始标本重新提取DNA,RT-PCR检测阳性。

3.2 SARS-CoV特异性抗原N蛋白检测

以ELISA检测血清或血浆标本中SARS-CoV核衣壳(N)蛋白抗原阳性,重复一次试验,结果仍为阳性。 3.3 SARS-CoV特异性抗体检测

急性期血清标本是指发病后7d内采集的标本,应尽可能早地采集;恢复期血清标本是指发病后3周~4周采集的标本。WHO推荐以ELISA和IFA作为血清SARS-CoV抗体检测方法。SARS-CoV抗体中和试验(neutralization test)作为SARS血清学诊断的特异方法,有条件的实验室可以开展。

3.3.1 病例的任何一份血清抗体检测阳性。 3.3.2 平行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抗体阳转。 3.3.3 平行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升高≥4倍。 4 诊断

4.1 SARS疑似病例

符合以下任何一项可诊断为SARS疑似病例: 4.1.1 具备1中的任何一项,和2中的SARS的相应临床表现,但尚没有典型2.4肺部X线影像学表现者;

13 4.1.2 具备2中SARS的相应临床表现,有或没有2.4肺部X线影像学表现者,同时具备3.1.1;

4.1.3 具备2中SARS的相应临床表现,有或没有2.4肺部X线影像学表现者,同时具备3.3.1。 4.2 SARS临床诊断病例

具备3.1中的任一项和3.2中的SARS的相应临床表现,尤其是3.2.4肺部X线影像学表现,并能排除其他疾病诊断者。 4.3 SARS确诊病例

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者为SARS确定病例: 4.3.1 具备2中SARS相应的临床表现及3.1.2; 4.3.2 具备2中SARS相应的临床表现及3.1.3; 4.3.3 具备2中SARS相应的临床表现及3.1.4; 4.3.4 具备2中SARS相应的临床表现及3.2; 4.3.5 具备2中SARS相应的临床表现及3.3.2; 4.3.6 具备2中SARS相应的临床表现及3.3.3。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

【WS 293-2008】

1 流行病学史

14 1.1 患有性病或有性病史。

1.2 有不安全性生活史(包括同性和异性性接触)。 1.3 有共用注射器吸毒史。 1.4 有医源性感染史。 1.5 有职业暴露史。

1.6 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配偶或性伴侣。 1.7 HIV感染母亲所生子女。 2 临床表现

2.1 急性HIV感染综合征。 2.2 持续性全身性淋巴腺病。 2.3 HIV感染中后期临床表现。 2.3.1 成人及15岁(含15岁)以上青少年 A组临床表现

a) 不明原因体重减轻,不超过原体重10%; b) 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近6个月内≥2次; c) 带状疱疹; d) 口角炎、唇炎;

e) 反复发生的口腔溃疡,近6个月内≥2次; f) 结节性痒疹; g) 脂溢性皮炎; h) 甲癣。

15 B组临床表现

a) 不明原因体重减轻,不超过原体重10%; b) 不明原因的腹泻,持续超过1 个月;

c) 不明原因的发热,间歇性或持续性超过1个月; d) 持续性口腔念珠菌感染; e) 口腔黏膜毛状白斑; f) 肺结核病(现症的);

g) 严重的细菌感染(如肺炎、体腔或内脏脓肿、脓性肌炎、骨和关节感染、脑膜炎、菌血症); h) 急性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牙周炎或口腔炎; i) 不明原因的贫血(血红蛋白<80g/L)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数<0.5×109/L)或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数<50×109/L),时间持续超过1个月。 C组临床表现

该组临床表现为艾滋病指征性疾病。包括: a) HIV消耗综合征; b) 肺孢子菌肺炎; c) 食管念珠菌感染;

d) 播散性真菌病(球孢子菌病或组织胞浆菌病); e) 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近6个月内≥2次; f) 慢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口唇、生殖器或肛门直肠)16 超过l个月;

g) 任何的内脏器官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h) 巨细胞病毒感染性疾病(除肝、脾、淋巴结以外); i) 肺外结核病;

j) 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k) 反复发生的非伤寒沙门菌败血症; l) 慢性隐孢子虫病(伴腹泻,持续>1个月); m) 慢性等孢子虫病; n) 非典型性播散性利什曼病; o) 卡波西肉瘤;

p) 脑或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q) 浸润性宫颈癌; r) 弓形虫脑病;

s) 肺外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脑膜炎; t) 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u) HIV脑病;

v) 有症状的HIV相关性心肌病或肾病。 2.3.2 15岁以下儿童 D组临床表现

a) 不明原因的肝脾肿大; b) 结节性痒疹;

17 c) 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 d) 带状疱疹; e) 广泛的疣病毒感染; f) 广泛的传染性软疣感染; g) 线形齿龈红斑; h) 口角炎、唇炎; i) 反复发生的口腔溃疡; j) 不明原因的持续的腮腺肿大; k) 甲癣。

E组临床表现

a) 不明原因的中度营养不良; b) 不明原因的持续性腹泻;

c) 不明原因的发热(>37.5℃ ),反复或持续1 个月以上;

d) 口咽部念珠菌感染(出生6~8周内除外); e) 口腔黏膜毛状白斑;

f) 急性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牙周炎或口腔炎; g) 淋巴结结核; h) 肺结核病;

i) 反复发作的严重细菌性肺炎; j) 有症状的淋巴性间质性肺炎;

18 k) 慢性HIV相关性肺病,包括支气管扩张; l) 不明原因的贫血(血红蛋白<80g/L)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数<0.5×109/L )和(或)慢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数<50×109/L) F组临床表现

该组临床表现为艾滋病指征性疾病。包括: a) 不明原因的严重消瘦,发育或营养不良; b) 肺孢子菌肺炎;

c) 食管、气管、支气管或肺念珠菌感染; d) 播散性真菌病(组织胞浆菌病或球孢子菌病); e) 反复发作的严重细菌性感染,如脑膜炎、骨或关节感染、体腔或内脏器官脓肿、脓性肌炎(肺炎除外); f) 肺外结核病;

g) 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h) 慢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口唇或皮肤),持续1个月以上;

i) 任何的内脏器官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j) 巨细胞病毒感染,包括视网膜炎及其他器官的感染(新生儿期除外);

k) 慢性隐孢子虫病(伴腹泻); 1) 慢性等孢子虫病;

19 m) 有症状的HIV相关性心肌病或肾病; n) 卡波西肉瘤;

o) 脑或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p) 弓形虫脑病(新生儿期除外); q) 肺外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脑膜炎; r) 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s) HIV脑病。 3 实验室诊断

3.1 血清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是检测机体对HIV 产生的抗体的检测方法,适用于从HIV感染窗口期后至艾滋病患者死亡的整个病程中的抗体检测,是最常用的艾滋病实验室诊断方法。由于母体抗体的干扰,该方法不适用于18个月以下的婴幼儿。血清学检测方法分为筛查试验和确证试验两大类,每一类又包括实验原理不同的多种方法。初筛试验的待检样本也可采用唾液、或者尿液进行,具体操作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执行。 3.1.1 HIV抗体筛查试验

筛查试验结果阳性,提示HIV抗体阳性,需进一步做复核或确证试验证实。试验结果阴性,报告HIV 抗体阴性。

20 3.1.2 HIV抗体确证试验

确证试验结果阳性,报告HIV 抗体阳性;试验结果阴性,报告HIV抗体阴性;试验结果不确定,报告HIV 感染不确定,并应建议三个月后再次进行检测。 3.2 病原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是直接检测HIV的方法,包括分离病毒、检测病毒核酸,主要用于HIV感染窗口期时的早期诊断和18个月以内婴幼儿的诊断。 3.2.1 HIV分离

试验结果阳性报告HIV感染,阴性不能排除HIV感染。

3.2.2 HIV核酸检测

试验结果阳性提示HIV感染,阴性不能排除HIV感染。

3.3 CD4细胞检测

CD4细胞是HIV/AIDS诊断、判断疗效及预后的主要免疫学检测指标,检测分绝对计数和相对计数两类,5岁以下儿童使用相对计数。 3.3.1 CD4细胞绝对计数

在成人及5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CD4细胞≥500/mm3,提示无免疫抑制;350~499/mm3,提示轻

21 度免疫抑制;200~399/mm3,提示中度免疫抑制;<200/mm3,提示重度免疫抑制。 3.3.2 CD4细胞相对计数

在5岁以下儿童CD4细胞百分比>35% (<11月龄),或>30% (12月龄~35月龄),或>25% (36 月龄~59月龄),提示无免疫抑制;30%~35% (<11月龄),或25%~30% (12月龄~35月龄),或20%~25% (36月龄~59月龄),提示轻度免疫抑制;25%~29% (<11月龄),或20%~24% (12月龄~35月龄),或15%~19% (36月龄~59月龄),提示中度免疫抑制;<25% (<11月龄),或<20%(12月龄~35月龄)或<15%(36月龄~59月龄),提示重度免疫抑制。 4 诊断标准 1 HIV感染者

1.1 成人及15岁(含15岁)以上青少年

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

a) HIV抗体确证试验阳性或血液中分离出HIV毒株; b) 有急性HIV感染综合征或流行病学史,且不同时间的两次HIV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1.2 15岁以下儿童

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

22 a) 小于l8个月龄:为HIV感染母亲所生,同时HIV分离试验结果阳性,或不同时间的两次HIV 核酸检测均为阳性(第二次检测需在出生4周后进行); b) 大于l8个月龄:诊断与成人相同。 2 艾滋病病例

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

2.1 成人及15岁(含15岁)以上青少年 a) HIV感染和CD4细胞<200/mm3;

b) HIV感染和至少一种成人艾滋病指征性疾病( F组临床表现)。 2.2 15岁以下儿童

a) HIV感染和CD4细胞<25%(<11月龄),或<20%(12月龄~35月龄),或<15%(36月龄~59月龄),或<200/mm3(5岁~l4岁);

b) HIV感染和至少伴有一种小儿艾滋病指征性疾病(F组临床表现)。

甲型病毒性肝炎

【WS 298-2008】

1 流行病学史

23 发病前2~7周内有不洁饮食史或不洁饮水史;或与甲型病毒性肝炎急性患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当地出现甲型病毒性肝炎暴发或流行;或有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区旅行史。 2 临床表现

2.1 发热、乏力和纳差、恶心、呕吐或者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2.2 有巩膜、皮肤黄染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黄疸者。 3 实验室检查

3.1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 3.2 血清总胆红素(TBIL)大于正常上限数值1倍以上和(或)尿胆红素阳性。

3.3 血清学检测:抗-HAVIgM阳性或抗-HAVIgG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 4 诊断

甲型病毒性肝炎分为急性无黄疸型和急性黄疸型。 4.1 临床诊断病例 4.1.1 甲型病毒性肝炎

符合下列一条即可诊断: 4.1.1.1 1和2和3.1。 4.1.1.2 1和2和3.1和3.2。

24 4.1.1.3 2和3.1。 4.1.1.4 2和3.1和3.2。

4.1.2 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无黄疸型)

符合下列一条即可诊断: 4.1.2.1 1和2.1。 4.1.2.2 1和3.1。 4.1.2.3 2.1和3.1。

4.1.3 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黄疸型)

符合下列一条即可诊断: 4.1.3.1 1和2.1和2.2和3.2。 4.1.3.2 1和2.2和3.1和3.2。 4.1.3.3 2.1和2.2和3.1和3.2。 4.2 确诊病例 4.2.1 甲型病毒性肝炎

临床诊断病例和3.3。

4.2.2 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无黄疸型)

临床诊断病例和3.3。

4.2.3 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黄疸型)

临床诊断病例和3.3。

25 乙型病毒性肝炎 【WS 299-2008】

1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1.1 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黄、眼黄和皮肤黄疸。

1.2 肝脏生化检查异常,主要是血清ALT和AST升高,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1.3 HBsAg阳性。

1.4 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个月内曾检测血清HBsAg阴性。

1.5 抗-HBcIgM阳性1:1000以上。 1.6 肝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 1.7 恢复期血清HbsAg阴转,抗HBs阳转。 1.8 疑似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1.8.1 同时符合1.1和1.3。 1.8.2 同时符合1.2和1.3。 1.9 确诊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1.9.1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1.4。

26 1.9.2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1.5。 1.9.3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1.6。 1.9.4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1.7。 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2.1 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

2.2 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IgM阴性。 2.3 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和肝、脾肿大等。

2.4 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等。 2.5 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

2.6 血清HBeAg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 2.7 疑似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2.7.1 符合2.1和2.3。 2.7.2 符合2.2和2.3。 2.7.3 符合2.2和2.4。

2.8 确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 2.8.1 同时符合2.1、2.4和2.6。

27 2.8.2 同时符合2.1、2.5和2.6。 2.8.3 同时符合2.

2、2.4和2.6。 2.8.4 同时符合2.2、2.5和2.6。 3 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3.1 血清HBsAg阳性,或有明确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

3.2 血清白蛋白降低,或血清ALT或AST升高,或血清胆红素升高,伴有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和/或白细胞减少),或明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肝性脑病或腹水。

3.3 腹部B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有肝硬化的典型表现。

3.4 肝组织学表现为弥漫性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 3.5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3.5.1 符合3.1和3.2。 3.5.2 符合3.1和3.3。 3.5.3 符合3.1和3.4。

4 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

4.1 血清HBsAg阳性,或有慢性乙肝病史。 4.2 一种影像学技术(B超、CT、MRI或血管造影)发现直径>2cm的动脉性多血管性结节病灶,同时28 AFP≥400µg/L,并能排除妊娠、生殖系统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

4.3 两种影像学技术(B超、CT、MRI或血管造影)均发现直径>2cm的动脉性多血管性结节病灶。 4.4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 4.5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4.5.1 符合4.1和4.2。 4.5.2 符合4.1和4.3。 4.5.3 符合4.1和4.4。

丙型病毒性肝炎

【WS 213-2008】

1 流行病学史

1.1 曾接受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或器官移植。

1.2 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或其他消毒不严格的有创检查、治疗史,有静脉注射毒品史。

1.3 职业供血者,特别是接受过成分血单采回输者。 1.4 与HCV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HCV感染者(母亲)所生的婴儿。

29 2 临床表现

2.1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2.1.1 病程在6个月以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2.1.2 可有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伴低热或出现黄疸。

2.1.3 部分患者可有关节疼痛等肝外表现。 2.1.4 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2.2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2.2.1 病程超过6个月,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2.2.2 部分患者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轻度肝、脾肿大。

2.2.3 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2.3 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2.3.1 可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2.3.2 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腹壁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2.3.3 失代偿期患者可有腹水、肝性脑病及消化道出血史。

30 3 实验室检查

3.1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血清ALT、AST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部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亦可有ALT、AST升高。 3.2 血清抗-HCV阳性。 3.3 血清HCV RNA阳性。 4 组织病理学检查 4.1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可有小叶内及汇管区炎症等多种病变,其组织学特征包括:

a) 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病变,即单个核细胞浸润于肝窦中,形成串珠状。

b) 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

c) 胆管损伤伴汇管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甚至有淋巴滤泡形成。

d) 常见界面性炎症。 4.2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肝组织中常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界面炎、汇管区淋巴浸润,甚至淋巴滤泡形成、胆管损伤及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小叶内肝细胞脂肪变性、库普弗细胞或淋巴细胞聚集。

31 4.3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病理改变的基础上出现肝纤维化及小叶结构的改变,即假小叶形成。 5 影像学检查

5.1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B超、CT或MRI可显示肝脾轻度肿大。 5.2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B超、CT或MRI显示肝实质不均匀,可见肝脏或脾脏轻度增大。

5.3 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B超、CT或MRI可显示肝脏边缘不光滑甚至呈锯齿状、肝实质不均匀甚至呈结节状,门静脉增宽,脾脏增大。 6 诊断

6.1 疑似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6.1.1 符合1和2。 6.1.2 符合1和3.1。

6.2 临床诊断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 6.2.1 符合3.2和1。 6.2.2 符合3.2和2。

32 6.2.3 符合3.2和3.1。 6.3 确诊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和3.3。 6.3.1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6.3.1.1 符合3.3和2.1。 6.3.1.2 符合3.3和4.1。 6.3.2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6.3.2.1 符合3.3和2.2。 6.3.2.2 符合3.3和4.2。 6.3.2.3 符合3.3和5.2。 6.3.3 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6.3.3.1 符合3.3和2.3。 6.3.3.2 符合3.3和4.3。 6.3.3.3 符合3.3和5.3。

丁型病毒性肝炎 【WS 300-2008】

33 1 流行病学史

1.1 既往无HBV感染史。6个月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有其他医源性感染HBV和HDV的可能性,生活中同其他HBV感染者有密切接触(尤其是性接触)等。符合该病史者提示急性HBV与HDV同时感染的可能性。

1.2 既往有慢性HBV感染史。6个月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有其他医源性感染HDV的可能性,生活中同其他HDV感染者有密切接触(尤其是性接触)等。符合该病史者提示慢性HBV感染的基础上重迭急性HDV感染的可能性。

1.3 既往HBV感染史不详,近期偶然发现HBV感染(无急性起病的临床表现),此类患者多为慢性HBV感染。如同时检出HDV感染,则亦多为慢性HDV感染,即慢性HBV感染重迭慢性HDV感染。但不能区分是HBV与HDV的同时感染转为慢性,抑或是慢性HBV感染的基础上重迭HDV感染。 2 临床表现

2.1 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肝区不适或隐痛、尿黄、眼黄等。急性患者可有肝脏肿大、触痛或叩痛;慢性患者可有脾大、肝掌、蜘蛛痣等。

34 2.2 HBV和HDV同时感染

成年急性HBV和HDV感染大多表现为自限性肝炎经过。急性丁型肝炎的症状体征与急性乙型肝炎的症状体征重迭出现,不能区分。如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有血清ALT和胆红素的双相升高,应怀疑为HBV与HDV的同时感染。 2.3 HBV与HDV重迭感染

慢性HBV感染者突然出现病情活动或加重,或迅速发展为重型肝炎,应考虑重迭感染HDV的可能性。 3 实验室检查 3.1 肝功能检测

血清ALT升高。 3.2 HDV标志物检测

使用国家标准诊断试剂盒,按说明书操作。 3.2.1 血清HDAg阳性。 3.2.2 血清HDVRNA阳性。 3.2.3 血清抗-HDV阳性。 3.2.4 血清抗-HDVIgM阳性。 3.2.5 肝组织HDAg阳性。 3.2.6 肝组织HDVRNA阳性。 3.3 HBV感染标志物检测

35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 4 诊断

4.1 疑似诊断丁型病毒性肝炎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4.1.1 1和2和3.1和3.3。 4.1.2 2和3.1和3.3。 4.1.3 2和3.3。

4.2 确诊丁型病毒性肝炎病例 4.2.1 疑似病例和3.2中任何一项。

4.2.2 急性丁型肝炎与急性乙型肝炎同时感染。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4.2.2.1 1.1和2.1和2.2和3.1和3.3和3.2中任一项。 4.2.2.2 1.1和3.1和3.3和3.2中任一项。 4.2.2.3 1.1和3.3和3.2中任一项。 4.2.2.4 2.2和3.2中任一项。

4.2.3 急性丁型肝炎与慢性乙型肝炎重迭感染。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4.2.3.1 1.2和2.1和2.3和3.1和3.3和3.2中任一项。 4.2.3.2 1.2和3.1和3.3和3.2中任一项。 4.2.3.3 1.2和3.3和3.2中任一项。 4.2.3.4 2.3和3.2中任一项。

36 戊型病毒性肝炎 【WS 301-2008】

1 流行病学

发病前15天~75天内有不洁饮食(水)史、或有接触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史,或到戊型病毒性肝炎高发区或流行区出差、旅游史。 2 临床表现

2.1 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乏力、食欲减退或其他消化道症状和(或)肝肿大伴有触痛或叩击痛。 2.2 尿黄、皮肤巩膜黄疸,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黄疸。

2.3 肝衰竭患者表现为乏力、消化道症状、黄疸等临床表现进行性加重,并可出现腹水和(或)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定向力障碍,甚至神志不清、嗜睡、昏迷)。 3 实验室检查 3.1 血清学检测

抗-HEVIgG和(或)抗-HEVIgM阳性。 3.2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 3.3 血清总胆红素(TBIL)>17.1µmol/L(10mg/L)和

37 (或)尿胆红素阳性。

3.4 凝血酶原活动度

肝衰竭患者的凝血酶原活动度进行性降低至40%以下。

3.5 血清学排除急性甲、乙、丙型病毒性肝炎。 4 诊断 4.1 临床诊断

4.1.1 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无黄疸型:1和2.1和3.2和3.5。

4.1.2 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黄疸型:4.1.1和2.2和3.3。

4.1.3 戊型病毒性肝炎,急性肝衰竭:符合4.1.2和起病14天内出现2.3和3.4。

4.1.4 戊型病毒性肝炎,亚急性肝衰竭:符合4.1.2和起病后14天以上至6个月出现2.3和3.4。 4.2 确定诊断

4.2.1 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无黄疸型:符合4.1.1和3.1。

4.2.2 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黄疸型:符合4.1.2和3.1。 4.2.3 戊型病毒性肝炎,急性肝衰竭:符合4.1.3和3.1。 4.2.4 戊型病毒性肝炎,亚急性肝衰竭:符合4.1.4和3.1。

38 脊髓灰质炎 【WS 294-2008】

1 流行病学史

1.1 与确诊的脊髓灰质炎患者有接触史或近期曾经到过脊髓灰质炎流行地区。

2.1 经过3~35天(一般为5~14天)的潜伏期。 2 临床表现

2.1 早期可有发热、咽部不适、婴幼儿可烦躁不安、腹泻/便秘、多汗、恶心、肌肉酸痛等症状。

2.2 热退后(少数可在发热过程中)出现不对称性弛缓性麻痹。神经系统检查发现肢体和/或腹肌不对称性(单侧或双侧)弛缓性麻痹,躯体或肢体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深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但无感觉障碍。 2.3 麻痹60天后仍残留弛缓性麻痹,且未发现其他病因(后期可出现肌萎缩)。 3 实验室检查

3.1 发病后从粪便、咽部、脑脊液、脑或脊髓组织中分离到病毒,并鉴定为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者。 3.2 发病前6周内未服过OPV,发病后未再服用OPV或未接触疫苗病毒,麻痹后1个月内从脑脊液或血液中

39 查到抗脊髓灰质炎病毒IgM抗体,或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或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4倍升高者。 4 诊断 4.1 疑似病例

病因不明的任何急性弛缓性麻痹(AFP),包括15岁以下临床初步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病例。

4.2 临床诊断病例

符合下列一项可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 4.2.1 疑似病例并同时符合1。 4.2.2 疑似病例并同时符合2。 4.2.3 疑似病例并同时符合3.2。 4.3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3.1。 4.4 排除病例

4.4.1 疑似病例经实验室和临床检查有确凿证据诊断为非脊髓灰质炎的其他疾病。

4.4.2 疑似病例的合格粪便标本未分离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或麻痹后1个月内脑脊液或血液特异性IgM抗体阴性,或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或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无4倍升高者。

40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WS 284-2008】

1 流行病学史

1.1 发病前7天内,接触过禽,尤其是病禽、死禽(包括野生禽、家禽),或其排泄物、分泌物及7天内下的蛋,或暴露于其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环境。 1.2 发病前14天内,曾经到过有活禽交易、宰杀的市场。

1.3 发病前14天内,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病例有过密切接触,包括与其共同生活、居住,或护理过病例等。

1.4 发病前14天内,在出现异常病、死禽的地区居住、生活、工作过。

1.5 高危职业史:从事饲养、贩卖、屠宰、加工、诊治家禽工作的职业人员;可能暴露于动物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实验室职业人员;未采取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处置动物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人员;未采取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诊治、护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医护人员。

41 2 临床表现

2.1 H7亚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主要表现出结膜炎和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2.2 H9N2亚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类似普通人流感,通常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3 H10N7亚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4 H5N1亚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a) 潜伏期一般为1~7天,通常为2~4天。患者呈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人流感,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b) 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几乎所有患者都有临床表现明显的肺炎,可出现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瑞氏(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可继发细菌感染,发生败血症。

c) 外周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一般正常或降低。重症患42 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 d) 体征。重症患者可有肺部实变体征等。

e) 胸部影像学。初期病变形态可为斑片状、大片状、多片的、融合的单侧或双侧肺实变,肺实质渗出阴影浅淡,呈絮状、磨玻璃样密度。重症患者病变进展迅速,1~2天内范围扩大,密度加深呈肺实变密度,边缘模糊,病变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病变多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分布,没有明显的以段或叶划分的特征。相当部分病例演变为“白肺”样改变,可合并胸腔积液。 3 实验室检查 3.1 病毒分离

病毒分离阳性并经亚型鉴定确认。 3.2 血清学检查

3.2.1 患者恢复期血清进行红细胞凝集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HI)试验。

3.2.2 微量中和试验(microneutralization test, MNT),禽流感病毒(HA)(H5或H7或H9等亚型)抗体阳性(HI抗体或中和抗体效价≥80)(不含≥55岁者) 3.2.3 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比急性期血清高4倍或以上。

3.3 病毒抗原及核酸检测

43 在患者的临床标本检查到人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核酸或特异性的H亚型抗原。 4 诊断 4.1 疑似病例

具备1中任何一项,且无其他明确诊断的肺炎病例。

4.2 临床诊断病例

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

4.2.1 具备1中任何一项加2中任何一项,且符合3.2.1、3.2.2中任何一项。

4.2.2 诊断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无法进一步获得其临床标本进行实验室确诊,而与其有共同暴露史的其他人已被诊断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确诊病例,并且没有其他疾病确定诊断依据者。 4.3 确诊病例

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 4.3.1 具备2中任何一项加3.1者。 4.3.2 具备2中任何一项加3.2者。

4.3.3 具备2中任何一项加3.3中任何一项,并经两个不同实验室所证实。 4.4 排除病例

44 具备以下任何一项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

4.4.1 患者禽流感病毒分离阴性(3.1)或病毒抗原及核酸检测阴性(3.3),且恢复期血清比急性期血清的抗体滴度没有4倍或以上增高。

4.4.2 死亡患者未采集到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尸检肺组织病毒分离阴性(3.1)或病毒抗原及核酸检测阴性(3.3),并经两个不同实验室所证实。 4.4.3 有明确的其他疾病确诊依据。

麻疹

【WS 296-2008】

1 流行病学史

在出疹前6天~21天与麻疹患者有接触史。 2 临床表现

2.1 发热

体温≥38℃。 2.2 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2.3 咳嗽,流涕、喷嚏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并有畏光、流泪、结膜炎症状。

2.4 皮疹自耳后、面部开始,自上而下向全身扩展,

45 3~5天内波及全身。

2.5 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3天)在口腔颊黏膜见到麻疹黏膜斑(Koplik斑)。 3 实验室检查

3.1 8天~6周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IgM抗体。

3.2 恢复期患者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3.3 从鼻咽标本或尿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 4 诊断 4.1 疑似病例

具备2.1、2.2,同时伴有2.3者。 4.2 临床诊断病例

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

4.2.1 疑似病例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没有流行病联系者。 4.2.2 疑似病例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者。 4.2.3 疑似病例在完成调查前失访/死亡者。

4.2.4 疑似病例无实验室诊断结果且不能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46 4.3 流行病学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无标本或标本检测结果为阴性,并同时具备1者。

4.4 实验室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具备3.1、3.

2、3.3中任何一项者。 4.5 排除病例

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者:

4.5.1 麻疹疑似病例采集了合格血标本,经合格实验室检测麻疹IgM阴性,并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无流行病学联系。

4.5.2 经实验室检测证实为其他疾病(如风疹等)。 4.5.3 能明确找出是由其他原因引起发热出诊的病例(如药物性过敏性皮疹等)。

流行性出血热

【WS278-2008】

1 流行病学史

1.1 发病前2个月内有疫区旅居史。

1.2 发病前2个月内与鼠类或其排泄物(粪、尿)、分泌物等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或可疑接触史。

47 2 临床表现

2.1 发热,可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2 充血、渗出和出血等毛细血管损害表现:如面潮红、颈潮红和胸部潮红(三红),醉酒貌,头痛、腰痛和眼眶痛(三痛),球结膜充血、水肿,皮肤出血点,重者可有腔道出血。 2.3 低血压休克。

2.4 肾脏损害:尿蛋白、镜下或肉眼血尿,尿中膜状物,少尿或多尿。

2.5 典型病程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 3 实验室检测 3.1 血常规

发热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和血小板减少,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液浓缩(低血压休克期)或血液稀释(少尿期)。 3.2 尿常规

尿蛋白阳性,可出现镜下血尿、管型尿。可有肉眼血尿和尿中膜状物;尿沉渣中可发现巨大的融合细胞。 3.3 血生化检查

48 血肌酐、尿素氮升高。 3.4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3.5 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

3.6 从患者标本中检出汉坦病毒RNA。 3.7 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汉坦病毒。 4 诊断 4.1 疑似病例

1.1和(或)1.2,同时具备2.1和(或)2.2者,且不支持其他发热性疾病诊断者。 4.2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具备2.3、2.

4、2.5、3.

1、3.2、3.3中至少一项者。 4.3 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或疑似病例,同时具备3.4、3.

5、3.6、3.7中至少一项者

狂犬病

【WS 281-2008】

1 流行病学史

49

上一篇:妇产科护理学全套下一篇:妇保科室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