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快乐表达

2022-08-23

第一篇:如何让学生快乐表达

如何让学生快乐作文

一提起写作文,许多同学都会感到头痛,他们不是无内容可写,就是把事情经过记流水帐似的记一下,草草几笔了事。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把作文写作具体、生动、有趣又不失文采,使他们快乐地作文呢?本人认为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联系生活,训练观察

1、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在生活中如果不去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写起文章来必然笔重千斤。因此,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如写一个熟悉的人,就要确定观察的对象,设法接近他,观察其肖像、衣着、举止、言谈、内心活动等,以防“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可以提高观察质量。如指导学生观察水果,通过视觉,了解水果的形状,颜色;通过嗅觉,闻到水果香;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

2、带着感情去观感

小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一般伴有一定的情感。如看一美丽的景物,欣赏悦耳的音乐,一定会感到心旷神怡;看到丑恶的事物,听到刺耳的声音,一般会感到厌恶憎恨。也有的学生在观察中漫不经心,对观察的对象视而不见,写起文章来平平淡淡,没有半点生气,缺乏真情实感。可见,培养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很有必要。

二、多读多记,引导积累

要写出好作文,应掌握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采集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材料库。

1、从生活中采集作文的原始材料。

整天把学生关在教室里面,学生无事可写,教师也感到无题可出。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采集素材。一是要组织学生亲自去“干”,如野炊、郊游、参加文体活动等;二是要带领学生到现场去“看”,看有圆有缺的月亮、东升西落的太阳、电闪雷鸣的夏夜、白雪皑皑的大地、万木争秀的群山、热闹非凡的市景、安适静谧的公园、小巧玲珑的玩具„„

2、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

当学生进入中年级后,就可要求他们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积累素材,可以记自己的,也可以记他人的。这类记录不要求学生写完整的短文,只简要记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点即可。

3、向报纸、杂志等多种媒体采集素材。

学生读课外书报大多是“用眼睛”去阅读,印象不够深。如果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他们看书读报的心理状态就有所不同,就要“用脑子”去阅读了。这样,既提高了读书的质量,又积累了作文的素材。

小学生的联想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的心理特点,所想象的内容常以某种具体的东西作为直接依据。如几个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纸片,可让学生将其想象成汽车、房子、人物、动物、用品等,并用生动的语言编纂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2、听音想象

作曲家创作美妙的音乐,其灵感也是来自生活。听鸟鸣,想象茂密森林的良辰美景;闻水声,想象泉水叮咚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水,汹涌澎湃的大海;录上一段隆隆的马达声、汔笛的长鸣声、喧闹的人流声,想象出码头的场面、告别的情形、欢腾的闹市„„

3、续写想象

许多课文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续写下去,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拓展了想象的空间。如《西门豹》一文,结尾写道:“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可启发学生想象西门豹是如何发动老百姓的,他自己怎么做的,百姓如何拥护他等。

4、假设想象

假设的东西,本身是不存在的,要学生写假设的内容,非想象不可。比如《假如我是„„》、《我会变》等都是很好的假设想象训练题,学生在这一个个“假设”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尽情地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描绘自己灿烂的前景,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在无拘无束中编写故事,完成作文。

第二篇:如何让学生快乐学习

一、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中快乐学习

成功的教学,首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只有爱学生,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的接受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其次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真诚倾听学生的心声,允许他们提出不同的、相反甚至是错误的见解,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与学生平等地商讨问题,把学生看作解决问题的伙伴。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参与中快乐学习

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对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而主动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只有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才能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新知识为工具进行探索,每一次精彩的发言、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成功感和自豪感。这种快乐的情绪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源泉。教师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多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根据教学内容,适当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参与中 找到自信,在自信中快乐学到知识。

三、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快乐学习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如果能把课堂中枯燥的知识融入到“玩”中,必然会极大的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游戏和活动,把课本上的抽象知识融入到游戏中,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快乐学习。

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爱打破沙锅问到底,对生活中常见的的一些问题容易产生疑问。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并在快乐中获得知识。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给我们教师带来许多新的挑战。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努力使自己的课教得艺术、生动,学生才会学的愉快、主动,教学才将更具有亲和力,学校将会成为学生的乐园,学生将会在快快乐乐地在知识的海洋中健康成长。

第三篇:如何让学生快乐学历史

摘 要:著名教育学家魏书生说: 学习不是为了受罪,它是为了充满希望的明天。 快乐学习历史就是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情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 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惊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关键词:快乐学习、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课堂改变以往单调沉闷的教学模式,从多角度入手,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这已成大势所趋。那么如何营造活跃快乐的历史课堂的氛围呢?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独特魅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日常生活中,宽松的环境、和谐的气氛会使人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愉悦。同样在历史课教学 中,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感到学习的轻松快乐,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的掌握历史知识。这种良好的课堂气氛要靠师生共同营造,而主导作用在教师。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一种幽默的教学机智,展现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不一定要有歌唱家的歌喉、舞蹈家的灵动、表演家的逼真,只要敢于放开胸怀、亮出自我,表现出独特的自我。例如:在讲述知识时,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学习。如在讲美苏争霸时,我突然改变声调,用紧张语气说:二战后,美苏由战时的同盟关系开始走向敌对,而这种敌对表现为冷战中的较量争霸。下面请看美苏两位掰手腕高手上台的较量。同时用自己的肢体做出掰手腕的动作并出示美苏两国首脑掰手腕较量的幽默漫画,使学生听时紧张看后轻松,从而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二、设疑问,找因果。

教学中,假使只是平铺直叙的把所教内容讲给学生,一定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的优劣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抓住教材关键,设计问题,编出答案,让学生去全面而又深入浅出的思考问题。如在讲“秦始皇统一全国”这课时,提出“秦统一的条件是什么?”和“秦是如何强大起来的?”两个问题时,再引导学生回顾商鞅变法的内容的作用,使学生自然想到,商鞅变法后使秦逐渐强大,并为秦的统一做了准备,理解秦的统一是必然的。这样设疑问,找因果,能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学习知识,并且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用对比来激情趣

在《中国古代史》课里,有很多我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的例子知识点。如,春秋时发明的生铁冶炼术、西汉发明的在犁上安装犁壁和用温室栽培蔬菜的技术等比欧洲早上千年的科技成就,都充分表明我国古代科学文化在当时是处于世界领地位的。这些知识点的对比,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并能激起学生学习探求掌握知识的欲望。还有,在讲近代中国落后,受西方列强欺辱这段历史时,也应把中国之落后状况同西方国家科技成就的先进相对比,让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科学文化落后,经济落后,国力衰弱就会被动挨打、受侵略的事实和道理,从而自觉的树立起为振兴中华而奋发学习的坚定信心。

四、历史知识和影视娱乐联系起来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老师通常只注重课文知识点的讲授,就事论事。这就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学生兴趣。因为那些历史离他毕竟太远了。然而在现代社会里,由于电影、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的作用,使学生接受大量的课外信息,其中就有很多他们所感兴趣的东西。教师能立足于课本,将一些社会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使学生对学习历史兴趣盎然。例如在讲授《中国历史》有关清朝前期历史时,正值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该剧在中学生当中掀起了一股“小燕子热”,他们对剧中的人物如小燕子、尔康等人物了如指掌。在讲课前,我首先问学生三个问题:(1)看过这个电视剧吗?(2)剧中那个皇帝叫什么名?(3)你是怎样评价这个皇帝的?学生一听高度兴奋:他们的兴趣被激发了,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此时我话锋一转提醒学生注意区分艺术作品与历史的不同,告诉他们要想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乾隆皇帝,可从下面的学习中寻找答案。这样一来,既使历史知识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意识到艺术作品与历史的区别,在愉悦中掌握历史知识。

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教师要研究和了解学生心理,要满足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需求,让他们快乐、愉悦的融入课堂中。例如:我在设计《戊戌变法》教案时,让学生扮演变法中康有为、谭嗣同、慈禧太后、袁世凯等不同的历史角色,体验不同历史人物的心态,在全班演绎变法的过程。整个过程学生热情高涨。事后学生讲:我们也做了一回“历史的主人”。事实上他们做了课堂的主人,轻松快乐的学到了知识。

六、重课本、不唯课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教知识,还要教学生思考、创新、做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不同的意见,敢于向权威挑战,从而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设计《太平天国》教案时,把不同的史学观点引入历史课堂。观点一: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规模浩大的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的革命战争。观点二: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么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引导学生提出新见解、培养其创新意识。

总而言之,要形成宽松、快乐的历史课堂教学氛围,必须是教师、学生相互配合,创设轻松自由的氛围,神人历史。这样我们的历史课堂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宽松、快乐的学习乐园。

参考文献:

让学生快乐学历史 黄霞 《陕西教育》 2009 第6期

 构建快乐的历史课堂教学 李政轩 《吉林教育》 2008 第3期

 初中历史引入“快乐教学”的尝试 黄瑞丽 《中国科技信息》 2005 第21B期

 历史课和谐合作学习初探 王家栋 张芹芹 《吉林教育》 2008 第7期

第四篇: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历史

高要新桥中学

李柏成

2007-04 摘要:新课改后,高中历史以专题史的形式呈现,这无疑进一步加深了历史学科的艰深度和降低了历史学科的趣味性,使得学生提不起学习历史的兴趣,很难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无法做到快乐学习,从而导致了高中历史教学效果在某种意义上有所下降。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并在感受学习历史的快乐中进一步学习好历史呢?我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学生

兴趣

快乐

学习历史

新课改后,高中历史以专题史的形式呈现,这无疑进一步加深了历史学科的艰深度和降低了历史学科的趣味性,使得学生提不起学习历史的兴趣,很难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无法做到快乐学习,从而导致了高中历史教学效果在某种意义上有所下降。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并在感受学习历史的快乐中进一步学习好历史呢?我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策略。

一.运用情景体验式历史教学模式

情景体验式历史教学模式狭义上是指通过历史小话剧等形式把特定的历史情景创造出来,让学生在创作、表演、欣赏历史小话剧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历史的新型教学模式。对于习惯了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学生而言,创作、表演历史小话剧给了他们自己动手、表演的机会,肯定会给他们带来新鲜感和惊喜,况且历史小话剧是用生动活泼的演绎代替了单调抽象和枯燥乏味的文字表述,无疑具有更高的欣赏性和愉悦性。在历史小话剧所反映的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学生通过身临其境地扮演历史人物,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自然而然地体验历史人物的生活和情感,感知丰富立体的历史画面。这有利于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消除学生对历史的陌生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另外,小话剧也正是由于其生动形象的表演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和浅化历史,从而能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态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下,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感受历史带给他们的乐趣,并在这种快乐中轻松地体验和感悟被历史小话剧创造的特定情景浅化了的历 1 史知识。如我在讲授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在两个班进行了实验:我在一个班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讲台上向学生们讲述国民党之所以选择和共产党合作及共产党之所以选择和国民党合作的原因,学生们则在下面边听课边低着头辛苦地做着笔记。课后了解发现较多的学生因为老师的文字表述比较单调乏味,听起来已没多大兴趣,而且又要忙着记笔记,无疑更增加厌烦感,所以对于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要么是理解不透,要么是印象不深。而在另一个班我就采取通过历史小话剧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感悟体验历史知识的教学模式。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将学生分成A、B两大组,而A、B两个大组又分别分成两小组a

1、a2和b

1、b2,a1代表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a2代表军阀,b1代表共产党b2代表反动政府。两个大组分别在讲台的两侧同时表演,A组表演的内容大抵是a1依靠a2所进行的革命运动都失败了,B组表演的内容大抵是b1反抗b2的运动都失败了,然后a

1、b1都向外寻求帮助,最后a

1、b1在C角色(扮演共产国际代表)牵引下彼此找到了对方。因为小话剧把共产党在领导第一次“工运”失败后要联合其他阶级进行革命及孙中山领导一系列依靠旧军阀的革命运动失败后也需要依靠其他力量进行继续革命这个复杂背景生动形象、直观地演绎了出来,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学生得以在愉悦的氛围中把握住了历史知识。

二.运用合作型学习的历史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有效教学模式,这主要是因为:(1)合作学习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意愿,能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充分调动起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历史的积极性。(2)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情感交流,赢得相互之间的尊重和关注,从而有利于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创设一个轻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学习氛围必定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在探究历史问题中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并在快乐中进一步学习历史。(3)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历史,掌握历史,会突显学生的成就感,有成就感就会有快乐,学生就会在快乐和成就感中继续前进,努力学习历史。所以,把合作性学习运用到历史教学中确实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例如:我在上《苏联经济改革》这课前,恰逢科组教研,听某位老师讲这一课。由于知识点较为繁多,包括“改革的背景”、“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改革失败的原因及影响”等等,该老师便采

2 用传统“满堂灌”的形式不停地在上面讲,而学生则不停地在下面埋头苦记笔记。结果是老师讲得没劲,学生学得无趣,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乐趣都明显地被压制了。有鉴于此,听完课后,我迅速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合作学习的历史教学模式。在上课前,我精心设计了如下几个子课题分派给各个学习小组(之前授课过程中已合理组建):“苏联为什么改革?” 、“赫、勃、戈改革的异同”、“改革失败的原因及影响”、“改革给我们的启示”。让他们到学校的图书馆或网络室找寻相关资料。正式上课时,我把本次合作学习的任务、步骤等给出指引后,便展开合作学习。由于课前已有准备且小组合作学习模拟了小班化的上课模式,人数较少,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发表观点,展现自我,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并可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当堂答错时的尴尬,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轻松和愉快的学习空间,缓和了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得学生敢问敢说,畅所欲言。因为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益更多,所以他们更热情主动地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都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对几个探究课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探讨,自主解决了学习任务,并在广度和深度方面还有所拓展。

三.把乡土历史素材引入历史课堂

每个地方都或多或少存在乡土历史素材,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传说趣闻等等。这些乡土历史素材其实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历史的教学资源。因为,乡土历史人物、事件、趣闻故事本身就具有极大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会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本地乡土历史素材就在学生身边,如果我们历史教师能把乡土历史素材和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必定能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让学生对历史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学习历史的欲望,使学生从原来被动接受历史知识变为主动乐意地学习、探究历史。理论上看这样做似乎不错,实际效果如何呢?我为此展开了实验:在讲必修一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一课时,在讲了“中共成立”、“第一次工运高潮”、“国共第一次合作”等知识点后,进入“国民大革命”时,学生开始出现厌烦情绪,注意力开始分散,于是我把之前准备好的乡土史料引进课堂,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应该知道叶挺吧?”学生们回答:“知道啊。”我又问:“那你知道叶挺曾创立一支军队吗?”学生们回答:“知道,铁军——叶挺独立团。”我接着问:“那你知道是在哪里创立的吗?”“在哪

3 里?”学生的注意力开始集中。见此,我故意稍作停顿,然后说:“就在我们高要。”“不是吧?真的?什么时候?在哪里?”学生兴趣大增。“真的,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后,开展国民大革命,中共委派叶挺于1925年11月在高要成立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俗称叶挺独立团),领导高要人民开展国民革命。”“哇噻,原来国民革命也发生在我们高要,太牛了。”学生们在自豪中对国民大革命马上充满了兴趣,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们都处在兴奋的情绪里,很好地掌握了国民大革命的知识。快下课时,见学生们热情高涨,我不失时机地布置了课外探究课题:“叶挺独立团与高要”,让学生们或查找资料,或实地考察完成。结果学生们在自豪感和亲切感带来的快乐中积极探究,得到如下成果:独立团进驻乐城镇解决震惊省内的“高要领村惨案”;独立团积极帮助农民开展农民运动并成立了“高要农民协会”。可见,在历史课堂中适时引入乡土历史素材,确实能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在这种兴趣、快乐中进一步积极探索历史。

四.开展历史第二课堂,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开展历史第二课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感受学习历史的快乐,并在快乐中学习历史,掌握历史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因为:首先,第二课堂没有了常规课堂那种严格的纪律要求,也没有常规课堂那种紧张的气氛和压迫感,学生可以彻底地放松身心,轻装上阵。其次,第二课堂能更多地给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这也更能提高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兴趣。再次,在第二课堂里,学生间的交流相对来讲要比常规课堂多一些,学生间更容易建立起一种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为学生快乐学习历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开展历史第二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下面略举我在教学实践中实行的历史第二课堂的三种形式:

1、制作历史模型。

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人民创造了不胜枚举的文明成果,如都江堰、地动仪、筒车等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经常见缝插针,指导学生在历史课外活动中设计制作或模仿制作古代的一些生活器具、生活用具、科技仪器等,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如在学习必修2《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这一课时,我指导学生根据课本插图,就地取材用竹片制作了逼真的筒车模型。又如在学习

4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这个知识系统时,我让学生查找资料、图片,然后制作体现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唐、宋、明的官帽。通过这些制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并在这种兴趣和欲望中发展了其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2、创作历史画报。

在学习必修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这课时,我指导学生将这一课书分解成三个模块:文化生活的变化、社会风俗的变迁和服饰的变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自愿编组,搜集资料。“文化生活的变化”组的同学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照相、电影、报刊、图书的发展历史及图片。“社会风俗变迁”组通过在网上搜集和整理图片,了解到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变迁的具体情况和导致风俗变迁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服饰的变化”组的同学不仅了解到中国近代服饰变化,而且通过不同时期的服饰感受到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发展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最后,各组把收集到的资料、图片、及对这段历史的感知等内容汇总,创制出了一份十分精美的历史画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都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搜集整理资料、创制画报。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不仅增加了他们探究历史的兴趣和欲望,还使得他们在这种探究历史的兴趣和欲望中了解到中国近代以来文化生活、社会风俗和服饰的变迁。

3、历史考察。

在我们肇庆地区,有很多历史遗址、遗迹、遗物,它们是前人思想意识和实践活动的记录载体,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其真实性、形象性是其他历史文献所无法媲美的,能为学生提供认识与理解前人活动的直观感性材料,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在学习了必修3《西学东渐》这课后,我就利用周日带领他们到端州区的丽谯楼参观“沟通东西文化第一人”利马窦的文物展。让他们近距离地感受东西方文化的碰撞。通过这类考察活动,可以使学生更近距离地接触历史,开阔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上述是我对“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历史” 的一些想法以及所进行的一些教学尝试。事实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是前进的原动力。我们历史老师应当适时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穿插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并在快乐中学习历史。这样,我们历史学科的教学效果必将能有较大的提高。

参考书目:

①《新编历史教学论》. 朱汉国 郑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06 ②《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法——历史教学策略》. 齐渝华 刘军.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6

第五篇:浅谈如何让学生快乐作文

内容摘要:如何才能让学生走进快乐的语文世界去进行快乐作文呢?教师应多关注学生,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多阅读、多观察,积累写作素材;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加强写作方法指导,及时批改点评学生作文。

关键词:快乐作文、关注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启发

长期以来,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尤其是语文学习中一提到写作文,大多数学生都叫苦,语文学习的效率自然就低,这也是一直成为困扰语文教学的难题。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走进快乐的语文世界去进行快乐作文呢?

(一) 教师应多关注学生,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语文教师的职业关注,这是映教师教育理念的标志,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构成,学生语感的形成,更应关注学生与语文学习有关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心理学表明,一个人在有兴趣的时候,能把注意力、记忆力 、想象力等心理因素都调动起来,使之积极化。所以,我们在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时,很自然地就在师生之间建立起融洽的情感,这时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在关爱自己学生,学生也会因教师的这种关爱而产生出积极情感,并且转换成动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由热心关爱学生的教师教写作,有了动力与兴趣,学生也就能快乐起来了,学生一快乐起来也就不会为写作而苦恼了。

(二)引导学生多阅读、多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知识贫乏,词汇缺少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但我们也应清楚一点: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运用,只有大量地广泛地阅读吸收才会有丰富的、自如的写作运用。我们平时就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引导学生和书交朋友,鼓励学生“读好书,多读书,好读书”。当然,涉猎群书是可以为快乐写作积累不少写作素材。可是,我们的写作其实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用心去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与事,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发现真、善、美、丑。会更真实地感受到爱的力量与真谛;大自然的无

私与伟大;宇宙的浩瀚与广博„„一旦学生心中有了事可写,有了话可说。那么,他们也就能怀着一颗快乐的心进入写作的天地了。

(三)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

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我们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个性特点,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联想与想象的潜力,让学生能在作文的蓝天自由翱翔。学生的心灵中拥有了思想,头脑自然就会努力去思考,并且会比较深入地去看待每一个问题,同时也就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深层思考。比如,在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我先问学生喜不喜欢文中的爸爸?为什么?此时,学生们可能出现对爸爸褒贬不一的评价,我都予以鼓励,不过分干涉,等学生充分发表过自己的意见后,我继续会问道:假如爸爸后来没给“我”送花夹袄,也没给“我”铜板,你认为“我”会理解爸爸的粗暴做法吗?通过这一些问题的提问与启发,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谈谈对这种“父爱”的理解,就更有利于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了。课文学习是这样做的,我就在写作的课堂上以同样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比如指导学生写雨时,我先会给他们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来调动他们对雨的感性认识。你喜欢下雨吗?哪个季节的雨带给你的感受最美?你最喜欢看雨中的什么景物?雨落到身上你有什么感觉?对于这些小问题学生们是充满好奇与兴趣的。用问题引发他们的思考,启发他们的想象,同时对雨的这一感受其实也是来源于学生平时的观察,这样学生也就学会了在自己的作文中抒发真情,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写作,他们是不会怨声载道的,从而会乐意去写作。

(四)加强写作方法指导,及时批改点评学生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能忽视方法的指导,虽有时讲文无定法,但涉及到一篇文章的写作还是有方法可寻的,学会注重对学生作文的立意、构思、结构、表达、个性创新等方面进行科学指导,学生也在把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之后,心中会少一些顾忌,也就能放松心情投入写作。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吧!我曾跟学生提到过简妙作文的方法:开头扣题定位引下文,中间承头顺写详重点,结尾照应开头写所感。很多学生也根据这个要求练习了一段时间,我也发现他们的作文水平有了提高,写作的兴趣也增长了许多,再看不到许多学生“谈作色变”了。当然,学生认真写了作文,他肯定期待老师能给他做出评价,所以我们应让所有的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那就应及时批改点评学生的作文,让他们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能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并且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

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能起到很强的激励效果,学生也会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也会快乐地写出一篇篇好作文,同时也会使学生在快乐写作中提升自我,从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和人格的自信,成为一个快乐的语文学习者和爱好者。

上一篇: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下一篇:如何与孩子正确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