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语言特色

2022-07-21

第一篇:小说阅读语言特色

赵树理小说的幽默语言特色

1、异常我们知道,异常、特别是反常会令人发笑。赵树理就是为了这种“出乎情理之外”的异常现象,但又使人在发笑的同时感到这些异常现象是“在情理之中”的,因而获得了艺术的真实感。也只有富有真实感的表现异常的作品,才能真正有幽默感,赵树理有风趣的语言描写了他的人物与客观现实不协调的异常行动、表情,外貌及语言等。二诸葛在久旱逢雨后竟念念有词地说“不宜栽种”,结果违背了自然规律,误了农时,这种与周围人们完全不同的反常言行愚蠢可笑,他还善于描写人物的蠢话、假话。“传家宝”中落后守旧婆婆李成娘蠢话边篇,还自以为是,真是可笑至极。她笑媳妇走路不像女人家,力气太大,使水费,使油费„„当面撒谎,更使人感到荒谬绝伦:三仙姑装神弄鬼,口吐谎言说神非叫于福(小芹爹)“马上打小芹一顿不可”。《李有才话》中描写得贵跟着恒元屁股转时引起发李有才的段快板:“„„恒元说‘砂锅能捣蒜’,得贵就说‘打不烂’;恒元说‘公鸡能下蛋’,得贵就说‘亲眼见’。”恒元说的是谎话、假话,得贵则谎上加谎,深刻地揭示了张得贵丧失贫农立于场,与坏人互通鼻息的劣根性。《小二黑结婚》中写二诸葛见儿子小二黑被抓后自己心中恐慌的一段话,搞笑至极:“二诸葛连摇头说:‘唉!我知道这几天要出事啦:前天早上我上地去,才上到岭上,碰上个骑驴媳妇,穿了一身孝,我就知道坏了,我今年是罗堠星照运,要谨防带孝的冲了运气,因此哪里也不敢去,谁知躲也躲不过?昨天晚上二黑他娘梦见庙里唱戏,今天早上一个老乌鸦落在东房上叫了十几声、、、、、、唉!反正是时运,躲也躲不过’。”

异常会产生幽默。异常有种种,有异常的表情,异常的动作,异常的语言等。异常的语言也可以叫异常说法,有时候人物的语言与身份、地位、文化程度不相协调,失去了常格。人们往往适应常态、不适应异常、反常,所以异常就法会引人发笑。如:

(1)他一见老杨同志,就满面陪笑道:“这位就是县农会主席吗?慢待、慢待!„„晌午我就听说你老人家来了,去公所望发好几次也没有遇面对面„„

(2)二诸葛发急道:“千万请区长恩典恩典,命相不对,这是一辈子的事!”(《小二黑结婚》) 例(1)张得贵本来是穷人,一个大字不识,可是多年跟着地主恒元转,耳濡目染,学会了几句半通不通的浮言客套,让人听起来觉得好笑。例(2)“恩典恩典”是动词的重叠用法,是“给予恩惠”的意思,但是这种词并不经常使用,而动词用法,特别是重叠用法则更少见,令人发噱。综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人物的话虽然因异常而令人发笑,但这些说法又是协调的,合乎情理的,他们不就这样的话谁说!所以说异常会产生幽默,也只有“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异常,才能产生幽默。从这个意义上说,协调也会产生幽默。比如“小黑结婚”中与区长问二诸葛收的童养媳几岁的时候,二诸葛三句话不离本行,说:“属猴的,十二岁了。”除了笃信属相的二诸葛,谁能说出这种话呢?所以这些都与二诸葛的人物性格是相符的。同时这些说法又是异常的,一般人不这样说,所以好笑。既不协调(异常)又协调,既协调又不协调,辨证统一于一体,幽默始生矣。

2、 降用有不少语词,其基本义素相同,但在份量上却有轻重大小之别。利用这一因素“降级使用”(也就是“大词小用”)词语也是转移语义而求诙谐的好办法。“降用”在他的作中呼之欲出,俯拾皆是,可以说是赵树理独具特色的幽默风格之一。

说孟祥英的婆婆找牛差差老婆商量对付媳妇的对策是“开个座谈会”;说《三里湾》中描写能不够教唆小俊与玉生闹,说“以上还只是她一些原则指示,后来的指示就更具体了。”中的“原则指示”,《“锻炼锻炼”》中写李宝珠长得好“论人才是‘争先社’数一数二的”。可惜她这个优越条件变成了她自己的一个很大的包袱中的“包袱”;当描写到李宝珠对丈夫张信不满意,“只把他作为一个”‘过渡时期’的丈夫,因此她安排了一套对付张信的“政策”中的“过渡时期”和“政策”。《小二黑结婚》中的三仙姑在区上遭嘲笑后,实在觉得不好意

思,”回去对照镜子研究了一下,真有点打扮得不象话。中的“研究”等等词语就是采用“降用”手法,大词小用,庄词谐用,表面上看来好像用得不尽恰当,但仔细玩味,却是幽默有味,具有一种引人看下去或听下去的趣味和力量。

3、 飞白所谓飞白就是“明知其错,故意仿效”。飞白可分为语音飞白、文字飞白、词语飞白、语法飞白和逻辑飞白。赵树理多采用词语飞白。例如:

(1)“地主刘石甫在太原混了几天,学了一套“官腔”,我们的中央军‘进行’到我们的‘原籍’来了。他们的共产党都被捉住了。我们国民党又都‘秩序’了。我们的吴参谋来给你们训话。大家要‘严肃’地听!越‘严重’吴参谋越喜欢。就是这个‘问题’!”(《灵泉洞》)

(2)“老相好都不来了,几个老光棍不能叫三仙姑满意,三仙姑又团结了一伙孩子们,比当年的老相好更多,更调皮.”(《小二黑结婚》)

(3)“三仙姑见二诸葛老婆已经不要了命,自己先胆怯了几分,不敢恋战,少闹了一会就出来走了.”(《小二黑结婚》)

在赵树理的笔下,如例1“进发”、“家乡”、“恢复统治”和“严肃”,分别被飞白成“进行”、“原籍”、“秩序”和“严重”,极其有力地暴露了财主的贪“官”不化,无知可笑。例2中的引诱被飞白成“团结”,表现了三仙姑的心灵的丑陋。赵树理通过词语的飞白技巧,使一些平常的口语产生幽默的情境.

4、绰号在赵树理的小说中,给人物起绰号是幽默讽刺常用的手段,也是他的一种幽默方式,这些绰号常常使人永志不忘,如:“二诸葛”,“三仙姑”,“小飞蛾”,“小腿疼”,“吃不饱”,“糊涂涂”,“常有理”,“铁算盘”,“惹不起”,“老定额”,“牛差差”,“老驴”,“一只虎”,“杂毛狼”等等。这些实际上是作者用以揭露人物思想,刻画人物个性,漫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手段。如《“锻炼锻炼”》中有段对“小腿疼”什么时候“腿疼”什么时候不疼的介绍,它诙谐地说明了和“吃不饱”其实吃得很饱一样,“小腿疼”其实腿也不疼,那些无非都是他们用来对付集体图谋私利的一种手段罢了。所以这些颇具幽默韵味的外号,不仅有助于显示人物的本相,而其中又是饱含着作者对落后行为的揶揄之情的。他把自己的爱憎鲜明的感情注入这些绰号。这种起绰号的形式无疑是继承了我国古典文学的传统。绰号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形象概括或突出特点的形象反映。中国人的姓名以三字格为多,赵树理的人物绰号也多是三字格,因而比人物的正名生命力强。它们增强了语言的幽默感和含蓄性:每个绰号能引出一段或几段有趣的故事,它吸引人们去看故事,去思考绰号的精妙之处;它诙谐风趣,引人发笑。

5、谐音赵树理喜欢唱戏,他的家乡戏——山西上党梆子,他几十年来未与之断绝关系。15岁学会了打上党戏的鼓板。鼓板是指挥乐器的,要掌握好全剧的节奏,才能指挥好整个乐队,因此往往要把唱词和对白完全背诵下来。他也喜欢曲艺,如快板、小曲等,有些曲艺内容也能背诵。他在《李有才板话》`《“锻炼锻炼”》等作品中写了多段快板以及近似快板的其它韵文,除了内容的诙谐幽默外,音韵和谐的本身就显示出奇巧,使人觉得有趣。相同韵脚的回旋反复不但奇巧,而且通过声音的反复又使语势增强,从而引导人们在反复回荡的旋律中深深体味,使人感受道袍无限的情趣。例如《李有才板话》中有一段快板是讽刺刘广聚的:“刘广聚,假大头;一心要当人物头;抱粗腿,借势头,拜认恒元干老头。大小事,强出头,说起话来歪着头,从西头,到东头,放不下广聚这颗头。”这是谐音手法,“头”压韵,“头”的音同义各异,读来使人忍俊不禁。《“锻炼锻炼”》开头也写了两段快板,有助于引出矛盾,揭示人物性格,造成幽默讽刺的效果。有时候顶真与谐音或回环联用,更是趣味横生。例如《罗汉钱》就用这种手法介绍人物:

“有个农村叫张家庄,张家庄有个张木匠。张木匠有个好老婆,外号叫个‘小飞蛾’”。赵树理善于利用谐音来增强幽默感,而且这种幽默感总是拌着讽刺而生的。此外,赵树理还善于利用民间的“快板”形式来揭露矛盾,进行对比,显示实质,达到嘲讽的目的.例如《李

有才板话》中阎家村政策不纯,被坏人操纵,但反而被不明真相的上级封为“模范村”.对此,小说主人公李有才编了一首快板说道:“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东边吃烙饼,西边吃稀饭”.群众苦乐不均,则有怨言,这算哪门子“模范”?这首快板将农民的怨气巧妙的发泄出来,因而不胫而走.书中这样的快板还不少.它既揭露了矛盾,有增添了文章语言的幽默色彩.

(二)赵树理小说语言幽默特色的修辞构成

幽默作家在创造幽默作品的时候,都要使用一些修辞手法,但各有各所不同。有的擅长比喻,有的喜欢夸张,而赵树理在创造幽默小说时,则较多采用以下修辞手法: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比喻是语言艺术之花。人人喜欢用比喻,在文学写作中用得很多,创作离一开比喻。但并非所有的比喻都能造成幽默效果。从赵树理小说看,要使比喻产生幽默效果,应具备两个条件:其

一、事物(本体)自身有明显缺陷,比喻句式则仿佛是一具功率放大器,对其缺陷加以强化,发使丑因喻而显,因显而谐。如:(1)“干脆把耳朵贴在到纸窗上听李老师打电话,嘴张得像在皮球上挖了个窟窿。”(《卖烟叶》)

(2)“(阎家祥)这个人的象貌不大好看,脸象个葫芦瓢子,说一句话目夹十来次眼皮。”(《李有才板话》)

(3)“按旧习惯,婆婆找媳妇的事,好象碾磨上寻驴蹄印,步步不缺。”(《孟祥英翻身》) 这些比喻用得俏,常与讽刺相结合,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达到了幽默讽刺的效果。 其二,事物(本体)原于尊贵的,崇高的,而故意地低级的卑俗的喻体描绘之。这样,比喻句就仿佛是一具传感器,崇高的本体因喻体的作用而鄙俗了。如:

(1)“他这几年才成了落窝鸡儿吧,从前还不是能飞能跳的来?”(《铁定额》)。

(2)“福贵这个人,在村里比狗屎还臭。”(《福贵》)

此外,以不同语体色彩的形象来移植比喻通常也是诙谐的,尤其是以专业术语描写情感生活是时更是如此。

2、夸张夸张就是运用语言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对其加以扩大或缩小。夸张的修辞效果主要是壮美的,从赵树理的小说看,要使夸张而改谐美者,应具备以下条件:其一,以夸张暴露人事、生活的缺陷,使得这种原先并不引人注目的缺陷变得非常明显。如:“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了,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不是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上去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小二黑结婚》)

其二,把夸张和精细结合起来,也会产生喜剧效果。如:

(1)“小元说道:‘你这老汉见不得事,只怕柿叶掉下来碰破你的头’。”(《铁定额》)

(2)“(李家详)眼一挤嘴一张,好象母猪打哼哼”(《李有才板话》)

其三,夸张不一定就是夸大,也可以缩小。缩小夸张的结果势心便表达对象的形象变得非常渺小,与此相对,审美主体的自我感觉也就比较容易得到顺利的舒展。因此,缩小夸张一般说来也都是诙谐有趣的。例如:

(1)袁天成说:“不行!满喜你也请回家歇歇吧!活儿我也不做了!三颗粮食,收不收有什么关系?”(《三里湾》)

(2)她的做法是张信上了地她先把面条煮得吃了,再把汤里下几颗米熬成糊糊粥让张信回来吃。(《“锻炼锻炼”》)

3、反复反复是一种强化矛盾的修辞手法,表现形式可以是同样的动作,表情的反复,也可以是同样的话的反复。赵树理的作品中多处运用了反复手法,有的反复描写了同一个动作。如《孟祥英翻身》中写孟祥英的婆婆,小女婿无法对付工作越来越积极的孟祥英时说:“梅妮(祥英的小女婿)没法,吸一吸嘴唇;婆婆也吸一吸嘴唇?”这里三次重复他们的尴尬动作,强化了他们的尴尬相,滑稽可笑。

有时故意反复某些话和与之相关的情态。如:听说四十军来了要先杀共产党的干部以后,

孟祥英的婆婆,小女婿胆战心惊:“„„娘看看孩子,低声说:‘这回可在闯大祸!’孩子看看娘,低声说:‘这回可要闯大祸’”这段话又用“娘看看孩子”和“孩子看看娘”这一回环形式描写他们说话时的动作、表情,更有助于强化矛盾,再加上多次强化,就使人感到幽默风趣。

另外,有些重复的词语很像是口头禅,被人反复地说,很可笑。有时则表示人或事物的某种缺憾。在一定语言环境中叙述人反复提到某些词语,或让人物自己多次重复某些词语,或让别人故意重复某人物的某些口头禅来“揭短”,就会在多次反复中表现出幽默感来。比如《“锻炼锻炼”》的篇名就是争先社主任王聚海的口头禅。这个主任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不讲原则,爱当和事佬,倚老卖老,看不起青年干部,凡事要讲究“性格”,对青年干部念念不忘“锻炼锻炼”。在一定语境中多次重复这些词语,强化了矛盾,收到了幽默讽刺效果。赵树理的反复手法还有一种独物的形式,我们索性叫作“故意啰嗦”。比如《传家宝》中有一段话:“有个区干部叫李成,全家一共三口人——一个娘,一个老婆,一个他自己。”这种写法本身就新奇,再看内容,更生奇趣。前而交代三口人,不用“一个”去限定已很清楚,而且按常规,一般都必须是一个娘,一个老婆,既然三口人,那么当然一个就一定是“他自己”,这不是故意啰嗦吗?这种故意啰嗦的形式给语言增加了轻松幽默的情趣。

除以上修辞之外,赵树理也用比拟、顶真、借代、反语等来增强幽默效果,但是用得较少。他主要不是借助多种修辞方式来表现幽默讽刺的谐趣的,主要还是通过具有民族化、大众化的简炼流畅,轻松幽默,含蓄俏皮的朴实语言自身显示出来的。这里要说的就是,有时你也说不出某些语言结构是哪种表现形式,但却十分有趣儿。赵树理是一位严肃而机智,质朴而幽默的作家.赵树理的幽默既是他智慧的结晶,也是他对生活的提炼. 赵树理小说的幽默特色,从根本上说,正是用幽默的语言手段和修辞手段表现出来.

赵树理的小说语言,识字的人能看懂,不识字的人能听懂,是大众化的模范,其特点就是成功地运用了群众口头语言。他的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表现在诸多方面。

一、赵树理小说语言最鲜明的特色就是质朴无华,简洁明了,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为现代文学语言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新的生命。他的文学语言,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没有丝毫的粉饰、做作和卖弄,句句出自肺腑,渗透着作者深厚的感情,并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他对人物的行动和对话的描写特别简练、精当,有时即便是极短的一句话也能见其功力,含义深刻而隽永。赵树理小说语言的质朴自然,还表现在词语和句式的选用方面。他在词汇、语法以至语气方面都是口语化的。赵树理小说的语言运用,主要是针对农村读者的欣赏习惯、兴趣和爱好,即便是遣词造句、开头结尾的语言运用,也都是以农民看得懂听得懂为原则。他的创作是把农民的需要放在首位的。单就表达时间的词语,都是以农历节令等表示的。像“阴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二伏过后”、“从晌午睡到太阳落”等用法,都是农民所熟悉和欢迎的。再就文章的开头来看,也没有虚设的文字,一落笔就要触到所要表达的中心,三言两语就可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二、赵树理小说语言的特色就是顺口顺耳,活泼明快。他的小说作品,大部分是给农村中识字人读的,并通过他们介绍给不识字的人听,特别注意声律的和谐,节奏的匀称,贴近

口语又不拖沓。所以其小说语言很少有地区的局限性,各地的人都可以阅读,而且念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也有节奏感。赵树理小说语言的节奏感强,活泼明快地通过叠字壮声渲染气氛来表现。赵树理有时也常用词组和句子的反复来增强声音的节奏,达到节奏明快,活泼的效应。赵树理在作品中还故意运用语言上的同音手段,句式相同,而意义不同,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波澜起伏,妙趣横生。赵树理小说的语言,对节奏感也是很重视的,随处都可以使人感受到优美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也正因此而吸引了更多读者。

三、赵树理小说的又一特色就是具体形象,幽默风趣。他的小说,无论写人叙事,写景抒情,总是有血有肉,散发着生活的体温,具体生动,使读者阅读时感到身临其境。为了使人物形象真实、可感,赵树理在其小说中经常用比喻的手法。这些比喻,具体形象,容易形成联想,让人一听就不会忘记,十分贴切、自然。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幽默风趣,有时会通过人物的主要言行的描写来表现,有时也会通过描写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来加以表现。像取绰号,就是作者常用的一种方法,像“常有理”、“小腿疼”、“吃不饱”、“糊涂涂”等等这些绰号,就把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音容笑貌跃于纸上,饶有风趣,形象鲜明,而且有很强的讽刺力,小说中还常出现诗歌、快板、顺口溜和歇后语、谚语等等,都足以使小说显得幽默诙谐,新颖别致,生意盎然。

总之,赵树理和劳动人民有至深至切的关系,他生活在农民中,工作在农民中,而且善于向农民学习,以自己的执着实现了他的大众化、民族化的主张,写出了一部部大众化、民族化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他朴素自然、精确简练、饶有风趣的小说语言,尤为大家所喜爱。 从以上可以看出,由于出生于山系,所以他的文章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也由于长期在农村生活,所以作品与农村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下,作者继承了“五四”的启蒙思想和反封建思想,因此作品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倾向;外由于长期从事解放区文艺工作,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是赵树理1943年发表的,被誉为“文艺思想在创作 实践中的一个胜利”。小说以小芹和小二黑的爱情为线索,围绕冲破三仙姑和二诸葛的封建束缚以及暴露农村生活中的落后面貌和落后思想来反映新时期农村思想新的进步和新的发展。,这篇小说也集中体现了赵树理小说创作的特点,

一,问题小说,这是一篇典型揭露农村存在 的问题的问题小说;〈〈小二黑结婚〉〉中揭露了三仙姑和二诸葛的封建迷信思想,也深刻揭露了农民的愚昧。此外小说业从金旺兄弟的所作所为反映了解放后解放区遗留下来的恶霸作风,和欺上瞒下的行为;也反映出农民自身的小农意识。再有,文中对父母包办婚姻的揭露也很到位。如三仙姑不顾女儿的反对希望将其嫁给“插起招军旗,就有种粮人”的吴先生;还有二诸葛家养育的童养媳等等都可反映这些问题。

二,强烈的政治色彩,也由于过分注意为政治和中心工作服务,因此给赵树理的创作带来了一些明晰那的局限,如拘泥于具体问题和事件,伸展不开对人物的刻画时有简

单化的倾向;作品有图解政治,图解政策的痕迹。有时会因政策事物而累及作品等。但是由于赵树理常年生活在农村,扎根于基层,凭借他对农村和农民的深切了解,对中国农村革命历程的深切体验以及他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创作态度也使得他的问题小说得以突破就事论事的局限,取得不凡的思想成就。从〈小二黑结婚〉〉看,他把解决小二黑和小芹的自由恋爱婚姻以及解决金旺兄弟恶霸行为,还有使得三仙姑和二诸葛思想得以开化的这些问题都交由区长一人负责,文中也是由于区长这个关键性人物使得这些矛盾迎刃而解。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其强烈的政治功利性,也正因为这样在表写和刻画各色人物时,岁鲜明富有个性,但却总觉得缺乏点什么。

三,鲜明的反封建倾向,受“五四”时期思想的影响,加上长期生活在农村,对于封建主义的表现相当了解,所以他的作品有对封建意识下的农村社会关系和道德伦理观念有比较深入的剖析和抨击。在文中,描写的三仙姑和二诸葛的神婆行为深刻揭示了封建的迷信思想。以及文中农民对于金旺兄弟的所作所为采取敢怒不敢言的态度也反映了农民思想的弊端。此外他的西欧按说关注现实服务于现实斗争。他的小说基本上属于现实主义范畴,但却又不同于欧美的批判现实主义,又不同于那种假现实主义,然而这样的现实主义可能导致狭隘的经验主义。如在小说中描写的解决各种矛盾的方式。但比起虚假,浮夸来说则不失针砭时弊的意义。而且他的小说没有那么咄咄饿理想化色彩,人物质朴如本色。

四,小说采用富有民族特色的方法构建作品,刻画人物;即他是民族化与大众化的坚定实践者。“五四”以来,“西化”

和“民族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问题一直是作家,批评家讨论的中心问题之一。赵树理的方向很明确,从〈〈小二黑结婚〉〉中,他采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叙述,刻画人物。而且采用故事体小说的叙述方式,既少采用“横截面”式的段篇结构,也不太用跳跃式的或组合式的长篇结构,而是继承了中国评话式小说的特点,努力保持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完整性。也非常注意按照故事发展的时序叙述故事。而且为了让读者了解事情发展的过程,极少采用跳跃,省略的方式来叙述,即便是交代故事 的人物家庭,也是不惜对牺牲对人物的刻画,来照顾读者,在文中先交代三仙姑,二诸葛的人物,家庭就可以很好体现这点。另外,小二黑与小芹爱情产生了问题最后也有了解决的方法,也体现了他小说的完整性,线索明确,脉络清晰,因果关系明了。

五,叙事,写人都用白描手法,而且以人物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性格,文中一出场就以讲故事的口吻交代了“三仙姑”,“二诸葛”两个人物的习惯难为,习惯,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两的性格特色,在叙述整个事件的时候也采用娓娓道来,并不惨杂太多的细节描写。但他的故事却头绪清楚,故事集中,故事中又可以因出其他小故事,作品也有悬念,有聚焦点。

六,语言的口语化,通俗易懂,平易朴实,生动风趣;他的语言能使读者造成在场感,语言简洁,上口,合乎自然语流。多用短语,短句,限制使用多重的修饰语,如“刘家峤,有两个神仙,邻近村无人不晓,一个是前庄上的二诸葛,一个是后庄的三仙姑。二诸葛原来叫刘修德,当年做过生意,抬脚动手都要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三仙姑是后庄于福的老婆,每月初一,十五都要顶着红布摇摇摆摆装扮天神”等等都可体现这点。在语言的使用上十分注意地方 色彩 和乡土风味,为了避免 采用文人书面语,也淘汰了生僻的字眼。作者吸收了通俗易懂的方言口语进入作品,如在文中“死受”这类语言同山西的民情风俗融合在一起构成 赵树理小说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

总之,赵树理小说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也是因为如此,他的作品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形成了独特的“赵树理方向”。他也是“现实主义深化”的杰出代表。也深刻地影响了大批作家的创作,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山药蛋派”。

第二篇:散文阅读之赏析语言特色

一、高考试题回顾:

2010年山东卷《骆驼祥子》

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2012年湖南卷《忆韦素园君》

16.简析“一九二九年五月末”这一自然段情感表达的特点。

2012年山东卷《被时间决定的讲述 》

请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

2012年山东卷《古怪的重水》

第③④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做简要分析。

济南市一模试题《中年是不断进化的》(科普文)

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

潍坊市一模试题 《美人如花隔云端》(科普文)

请简要分析下面两句话的语言特点。

(1)它包含了将近200种微观粒子并且描述了这些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而所有的这些微观粒子都是由17种最基本的粒子由不同的方式结合构成的。

(2)希格斯玻色子犹如一个神话传说中的拥有无双美貌的女子,让科学家们前赴后继地追求,却始终不能见得一面。

二、设 问 方 式

1、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简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2、某某段从语言上看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

3、分析本文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文章的语言艺术

4、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两处分别加以赏析

三、答题思路

应该从哪些角度去赏析一段文字的语言特色?

1.从用词的角度:

寻找文段中有无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

答:文中╳╳ 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寻找文段中有无使用一定数量的叠音词、拟声词。

答:文中使用了较多的叠音词(拟声词),如:╳╳,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

2.从句式选用的角度:

判定文中有无连续使用短句,或者长短句结合的情况。

答:文中多使用短句,如╳╳,使语言简洁明快,富于节奏感。(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

判定文中有无连续使用整句,或者整散句结合的情况。

答:文中多使用整句,如╳╳,使语言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增强。(使用整散句结合,使语句波澜起伏,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语言的灵动性增强。

3.从手法的使用角度:

①某种修辞手法。

答:文中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设问、反问、反语)的修辞手法,如╳╳,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气势、增加文采、感情充沛、风趣幽默)。②某种表现手法。

③表达方式。

4.从语言的整体风格的角度:

答:这段文字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清新明快 (典雅华丽、含蓄蕴藉、辛辣尖锐、方言口语)的特点,如╳╳。

5.从人称使用的角度:

答:这段文字运用了第二人称,如╳╳,使语言亲切自然,富于抒情性。 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特点(一两个词即可);

(抓角度:用词、句式、修辞、风格等角度);

第二步,举例分析(结合文本)

扣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文)析作用(主旨、情感)

第三步,指出效果(运用术语)

小结:

1、注意考虑答案的角度。

风格:注意积累相关的术语。

用词:叠词、拟声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句式:长短、整散等。

手法: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有的时候还要考虑语体色彩;对科普文来讲,还要考虑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运用。

2、答题模式: ① 概括特点(一两个词即可);

② 举例分析③ 指出效果。

3、赏析作品的语言特点,要建立一个知识体系

包括:各种修辞的表达效果,各种句式(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的作用,常考文体的语言特点,常用答题词语(语言的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风格的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音韵、构图和结构之美,含蓄与直白,赋、比、兴的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等。

表述方式:

1、抓角度(词语、句式、手法、风格、其他)

2、扣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文)

3、析作用(主旨、情感)明效果

五、常用答题词语

平实质朴,通俗自然

清新朴素,泥土气息(生活气息)

华丽典雅,字字珠玑

含蓄隽永,富于感染力

幽默诙谐,寓庄于谐,夸张讽刺

音节铿锵,韵律和谐,节奏明快

准确鲜明, 生动形象

六、常见语言风格(特色)

平实自然形象生动

含蓄委婉清新明快

洗炼简洁绚丽飘逸

婉约细腻旷达豪放

沉郁悲慨幽默讽刺

整散结合音韵和谐

七、从修辞的角度

常见答题形式:

运用 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__________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抒发了)„„

2、夸张——能突出事物特征。

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强调了„„的思想感情。

3、对比——能突出事物特征,给人以鲜明印象。

这个句子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突出了„„(事物)的„„(特征)

4、反语—— ①能显示语言幽默风趣; ②起讽刺否定的作用。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讽刺、否定了„„,表达了(抒发了)作者„„

5、 对偶——使句子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概括力强。

这个句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表现了„„

6、排比——句式整齐,节奏匀称,语势强劲。

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匀称,语势强劲,抒发了„„

7、设问——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

这个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设置悬念)

8、反问——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强调„„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强调了„„

9、反复——突出强调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的思想感情。

10、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描写了)„„,抒发了„„

八、散文语言的特点

1、散文语言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和深刻的哲理蕴涵。

2、散文语言优美流畅、清新自然、富有诗意。

3、散文语言常用多种修辞,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文学性。

九、谈谈结尾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例子:

(22)在岁月,我们走过了许多春夏秋冬;在人生,我们走过了许多冷暖炎凉。我总相信,在更深更广处,我们一定要维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就像是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芒花,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

(23)尚未看到菅芒花的此时,想到车子在米色苍茫的山径蜿蜒而上,菅芒花与从前的记忆美丽相迭,我的心也随着山路而蜿蜒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结构上,照应开头答应朋友去看菅芒花的邀约,

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②内容上,进一步深化主旨:一方面,是指我心里开始向往菅芒花美丽的景致,另一方面是指作者的心因菅芒花而浮想联翩。只要心中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不管有多少变化,生活永远都是美丽的。

③情感上,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在彻悟人生课题(生命里的常和变)后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第三篇:文学作品阅读之“语言特色(欣赏)”考点复习教案

泥泞的路上才能留下脚印!梦与梦想只有一字之差,我们不能只有梦,还要敢去想,敢去追逐!愿同学们不怕泥泞,一路逐梦!2018.5.

文学作品阅读之“语言特色(欣赏)”考点

复习学案

刘红玉

学习目标

1、掌握语段鉴赏的常用角度。

2、掌握做语言鉴赏题的基本模式,提高语段鉴赏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 课前学习

1、试做下列语段鉴赏题。

(1)(2010年山东卷19题)“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划线部分文字如下: 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老舍《骆驼祥子》

分析:这是一段对刘四爷性格介绍的文字,分析之后,我们就会发现特色主要体现在句式、手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从句式角度看,这一语段多用短句;从手法使用的角度看,“一脚蹬在天堂”和“一脚登在地狱”构成对比;从语言风格的角度看,“土混混”“耍骨头”等都是口语。所以在鉴赏这段文字的时候,我们应紧扣句式、手法和语言风格的角度答题。 答案:

(2)下面这段文字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它(芦花)无限的轻柔,也无限的洒脱。虽然它不停在风中摇动,但每一个姿态都自在、随意、绝不矫情,也不搔首弄姿。尤其在阳光的照耀下,它那么夺目和圣洁!——冯骥才《水墨文字》 分析:这段文字是描写芦花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写景角度、手法和语言风格方面。“轻柔”是触觉感受,“摇动”“夺目”等是作者看到的;“矫情”“搔首弄姿”等使用了比拟(拟人)的手法;从语言的风格来看,这段文字属于生动形象的描绘。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现对芦花的赞美和喜爱。鉴赏这段文字就应从写景角度、手法和语言风格三方面入手。 答案:

(3) 下面这段文字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他却不要(看医生用瓦片排队),挤到前面,先是掏出烟,顺手抽出一根,塞到医生嘴上,随手打着火机递过去,不由你不抽。——申弓《小山村》

分析:这个选自申弓的小小说《小山村》里句子,是写一个“城里人”第一次到小山村医生家看病时的表现。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运用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挤”“掏”“抽”“塞”“递”,与村民看病时用瓦片排队时的自觉形成鲜明对比,凸显逼人的气势,描写了他自认为高人一等的蛮横情态。只有抓好词语的运用,才能准确赏析这段文字。 答案:

2、根据上面三道小题,自己尝试小结在分析语言特色时可以从哪些角度切入。

二、 课堂学习

1、全班交流,归纳语言鉴赏欣赏题的答题角度。

2、回顾真题,探讨答题模式。

(2010年江苏卷11题):文中画线部分(即下面语段)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阿城《溜索》

分析:这段文字是写峡谷中怒江的景色的,其主要特色体现在写景角度上。“视觉、听觉”比较容易看出,“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是作者的内心感受。

参考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峡谷中怒江的景色,使人如临其境。而内容和情感方面的作用则是一突出了峡谷的险峻气势,因题干中已点明,则应省略,以体现答题语言的精练。

小结:(答案一般包括哪些内容——这就是答题模式)

3、现场演练,熟练答题方法。下面语段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赏析。

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在车床上刨木),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很好看。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聚精会神,一看看半天。——汪曾祺《戴车匠》

4、课堂小结(注意事项)

第四篇:2014散文阅读之赏析语言特色.ppt.Convertor

高考专题复习

散文阅读——赏析语言特色

教学目标:

1、了解散文语言赏析的角度。

2、掌握散文语言赏析的答题思路和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经有文学评论家说 :‚说到底,散文就是一种味道,精神的味道,以及文字的味道。散文就是通过自己独有的语言方式把它背后的味道传达出来,如果没有语言个性,散文就没有多大的价值。‛因此——

学会品味散文的语言,走进散文语言的审美世界,才是真正的走进了散文。 散文语言的特点

1、散文语言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和深刻的哲理蕴涵。

2、散文语言优美流畅、清新自然、富有诗意。

3、散文语言常用多种修辞,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文学性。

二、点击考纲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三、高考试题回顾:

2010年山东卷《骆驼祥子》

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她只能活七小时》

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2012年山东卷《被时间决定的讲述 》

请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

《古怪的重水》 第③④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做简要分析。 济南市一摸试题 《中年是不断进化的》(科普文) 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 潍坊市一摸试题 《美人如花隔云端》(科普文) 请简要分析下面两句话的语言特点。

(1)它包含了将近200种微观粒子并且描述了这些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而所有的

1 这些微观粒子都是由17种最基本的粒子由不同的方式结合构成的。

(2)希格斯玻色子犹如一个神话传说中的拥有无双美貌的女子,让科学家们前赴后继地追求,却始终不能见得一面。

四、设问方式

1、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简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2、某处从语言上看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

3、分析本文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文章的语言艺术

4、某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典例回顾:

《中年是不断进化的》(科普文) 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4分) 学生答案展示1:

①每段的开头都有对该段的总结。使读者读起来更能清楚地了解文章内容。 ②多处使用‚证据表明‛,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例如‚现有证据表明:许多…‛,‚有关研究表明:一名儿童…‛

学生答案展示2:

①第三段采用自问自答的 形式,使文章内容更为通俗易懂。 ②采用举事例的方法,凸显文章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 ③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更加突出中年人的中心地位。

五、答题思路

应该从哪些角度去赏析一段文字的语言特色? 讨论交流,记下发现

原则: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1.从用词的角度:

寻找文段中有无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

答:文中╳╳ 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寻找文段中有无使用一定数量的叠音词、拟声词。 答:文中使用了较多的叠音词(拟声词),如:╳╳,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

2.从句式选用的角度:

判定文中有无连续使用短句,或者长短句结合的情况。

答:文中多使用短句,如╳╳,使语言简洁明快,富于节奏感。(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

判定文中有无连续使用整句,或者整散句结合的情况。

答:文中多使用整句,如╳╳,使语言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增强。(使用整散句结合,使语句波澜起伏,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语言的灵动性增强。

3.从修辞手法使用的角度:

2 判定文中有无使用某种修辞手法。

答:文中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设问、反问、反语)的修辞手法,如╳╳,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气势、增加文采、感情充沛、风趣幽默)。

4.从语言的整体风格的角度:

答:这段文字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清新明快 (典雅华丽、含蓄蕴藉、辛辣尖锐、方言口语)的特点,如╳╳。

5.从人称使用的角度:

答:这段文字运用了第二人称,如╳╳,使语言亲切自然,富于抒情性。

六、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特点(一两个词即可);

第二步,举例分析(用词、句式、修辞等角度); 第三步,指出效果。

例 散文阅读:问语言特色

原文:古韵深深里,我会让自己的思绪随意地飘荡。想那青山绿水间,垂柳依依,小河潺潺。斜阳里,看渔舟唱晚、倦鸟低回。夏夜里,明月高悬在画楼的一角,梅花的疏枝在被月光映照出的银白的水面弄着清影。此刻,该有一轻舟从那枕河的桥底悠悠荡出,船头一长衫纶巾的公子,齿白唇红,冠上一定要嵌块白玉,腰间也要悬一青绿的丝绦,这就是我幻想的丰满形象了,在他轻启的唇齿间,吟出三两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来,伴随着寒山古寺飘渺沉静的禅钟,此情此境,醉了我是必然的。

本文的语言极富特色,请以第三自然段为例,进行赏析。(答出三点即可) ①使用叠音词,如:垂柳依依、小河潺潺、悠悠荡出,使语句 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用词) ②使用长短句结合的句式,如:斜阳里……弄着清影,使语句错 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句式)

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如‚梅花的疏枝……弄着清影‛,‚弄‛赋于 水以人的动作,形象生动。(修辞)

④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如‚月落……对愁眠‛,增强了文采和诗意。

七、学以致用

2010年山东卷《骆驼祥子》

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出了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

问题:这一段中划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3 【答案提示】运用了口语方言,质朴(自然,通俗);形象(活泼、生动) 此答案太简略,请你根据总结出来的办法(答题三步骤)将答案完善一下。 分析:这是一段对刘四爷性格介绍的文字,分析之后,我们就会发现特色主要体现在句式、手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从句式角度看,这一语段多用短句;从手法使用的角度看,‚一脚蹬在天堂‛和‚一脚登在地狱‛构成对比;从语言风格的角度看,‚土混混‛‚耍骨头‛等都是口语。所以在鉴赏这段文字的时候,我们应紧扣句式、手法和语言风格的角度答题。 【答案示例】

①划线部分运用了口语词。如‚土混混‛‚耍骨头‛‚紧一把儿‛‚松一步儿‛‚瞪眼‛‚摆弄‛等,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使文章质朴通俗。

②生动形象。运用比喻的手法,将人被弄得迷迷糊糊比作‚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 ‛,写出了刘四爷的聪明善于调动。(杨慧敏)

巩固提高

2011年湖北卷《才子赵树理》

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

第①处:语言简洁,使用短句,用词生动。如用‚高‛‚长‛‚细长‛分别形容个子、脸型、眉眼,寥寥几笔,形象地勾画出了赵树理的外貌特征。

第②处:语言流畅连贯,句式长短相间,用词传神。如用‚唱‛‚念‛‚拉‛‚走‛等一连串生动传神的动词表现了赵树理的艺术才能。

《被时间决定的讲述 》 请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

①形象生动。如‚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激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在精致的细节描写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鲜明生动。

②优美抒情。如‚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运用多个抒情性意象,给人诗情画意之感。

③含蓄蕴藉。如‚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语言含意丰富,从而具有了多重思想情感。

④简洁细腻。如‚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剩下的,仍然是蓝‛,语言简洁凝练,描写细腻。

八、课堂小结:

1、注意考虑答案的角度。

风格:注意积累相关的术语。

用词:叠词、拟声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句式:长短、整散等。

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

有的时候还要考虑语体色彩;对科普文来讲,还要考虑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

4 子、作比较)的运用。

2、答题模式: ① 概括特点(一两个词即可); ② 举例分析 ③ 指出效果。

3、赏析作品的语言特点,要建立一个知识体系

包括:各种修辞的表达效果,各种句式(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的作用,常考文体的语言特点,常用答题词语(语言的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风格的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音韵、构图和结构之美,含蓄与直白,赋、比、兴的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等。

表述方式:

1、抓角度(词语、修辞、含义、手法、其他)

2、扣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文)

3、析作用(主旨、情感) 常用答题词语

平实质朴,通俗自然

清新朴素,泥土气息(生活气息) 华丽典雅,字字珠玑 含蓄隽永,富于感染力

幽默诙谐,寓庄于谐,夸张讽刺 音节铿锵,韵律和谐,节奏明快 准确鲜明, 生动形象 常见语言风格(特色) 平实自然 形象生动 含蓄委婉 清新明快 洗炼简洁 绚丽飘逸 婉约细腻 旷达豪放 沉郁悲慨 幽默讽刺 整散结合 音韵和谐

《古怪的重水》第③④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做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①严谨。如第三段中运用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严谨地说明了重水的特性和功用。

②简明。如‚在大自然中,普通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句式短小,语言简洁明白。

③朴素。如‚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 ‚打这儿‛口语色彩浓重,读起来亲切自然。

④生动。如‚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 练习1 从语言特色的角度赏析下面画线的句子。(4分)

5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

(1)运用拟人的修辞的方法,通过‚走下‛、‚爬上‛等词语将太阳人格化,生动形象;

(2)运用对比的手法,使日出与日落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3)运用前后对称的语言形式写景,给人以整齐的美感。 从修辞的角度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夸张——能突出事物特征。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抒发了)……

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强调了……的思想感情。

常见答题形式:

运用 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对比——能突出事物特征,给人以鲜明印象。

这个句子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突出了……(事物)的……(特征) 反语—— ①能显示语言幽默风趣; ②起讽刺否定的作用。

对偶——使句子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概括力强。

这个句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表现了……

排比——句式整齐,节奏匀称,语势强劲。

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匀称,语势强劲,抒发了…… 设问——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

这个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设臵悬念) 反问——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强调……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强调了…… 反复——突出强调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的思想感情。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语修辞手法,强烈地讽刺、否定了……,表达了(抒发了)作者……

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描写了)……,抒发了……

第五篇: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研究性课题论文

课题名称: 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研究时间:2011年03月15日

班 级:高一五班

指导教师:胡润华 组 长:靳庆华

小组成员:杨少雄、王 蕊、 石家驷、祝丽兵、范荣刚 学 校:临洮县第二中学

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靳庆华、杨少雄、王

蕊、石家驷、祝丽兵、范荣刚

[摘要]:鲁迅小说的题材反映了时代本质和精神特征,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采用了“画眼睛”“勾灵魂”等的手法而生动传神。小说结构形式以显示个性为准则,形式丰富多彩,同时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语言风格文约意深,简笔传神。

[关键词] :鲁迅 小说 题材 结构 人物形象等。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原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江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编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城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鲁迅的小说创作,先后结成《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个短篇小说集。中学语文教材选用过《社戏》、《一件小事》、《故乡》、《孔乙已》、《药》、《祝福》、《阿Q正传》和《狂人日记》(节选)等八篇。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拨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弦,使青少年一代受到感染和教育,永远不能忘怀。

一、自觉选择反映时代风云的题材

鲁迅称自己的创作是“遵命文学”,“不过我所遵奉的是那时革命先驱者的命令,也是我自己所愿遵奉的命令。”“五四”前后文坛上的作家描写男女恋爱、风花雪月的小说占绝大多数。鲁迅把他所见所闻的农村、农民和知识分子的景况再现于笔下,“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

鲁迅主张“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他的每一篇小说都深刻发掘题材的内在意义,突出一个或几个与社会和人民有关的问题。如《药》、《阿Q正传》、《风波》、《头发的故事》等,是以辛刻革命、张勋复辟等政治事件为背景,反映这些政治事件的影响和后果,借以表现主题。《孔乙已》、《祝福》、《伤逝》、《在酒楼上》、

《孤独者》、《明天》、《离婚》等,作者把人物的悲剧原因与社会制度联系起来,揭示出这些人物的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社会制度。可以说《呐喊》和《彷徨》从不同侧面描写了从辛刻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生活的风云变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本质和时代的精神。

鲁迅在回顾自己的小说创作时说:“我便将所谓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陆续用短篇小说的形式发表出来了。”又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福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小说中所写的农民或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有孔乙己受酒店里顾客和掌柜的嘲笑,后挨打伤残致死(《孔乙己》);阿Q求爱被断了生计,进城当了小偷,最后要“革命”,被枪决了(《阿Q正传》);祥林嫂一生勤劳,夫死,儿子被狼吃了,最后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沦为乞丐,死在除夕夜的街头(《祝福》)。这些人的死亡悲剧,是旧社会封建统治势力的迫害、封建迷信和礼教对人们的毒害所造成的。

鲁迅把短篇小说比作大宫殿中的雕栏画础,“虽然细小,所得却更为分明,再以此推及全体,感受遂愈加切实”,能够“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呐喊》和《彷徨》中的小说反映了人民在受苦和挣扎,中国要革命和解放,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时代精神。

《故事新编》中有八篇小说。鲁迅只是取神话、史实中的“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所以“叙事有时也有一点旧书上的根据,有时却不过信口开河”。可见鲁迅着力于发掘神话、史实素材中与现实斗争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提炼出有“为现在抗争”的题材。《补天》、《奔月》、《铸剑》三篇取材于神话传说。《补天》歌颂了劳动和创造,对“古衣冠的小丈夫”这种封建卫道者作了辛辣的讽刺;《奔月》刻划了羿这个古代英雄在艰难环境中的挣扎,也揭露了以怨报德、趁火打劫的逢蒙一类人物的嘴脸;《铸剑》歌颂了眉间尺、黑衣人两个英雄的复仇精神。《理水》、《非攻》、《采薇》、《出关》、《起死》五篇,对大禹、墨子、伯夷和叔齐、老子、孔子和庄子等给予适当的评价,借历史上的人和事,对现实中的鬼怪现象进行了批判,赋予历史题材以新的意义,使之为现实斗争服务。因为鲁迅当时在国民党法西斯统治下,抨击反动派的杂文很难与读者见面。他就选择古代神话、传说和史实题材,也穿插进现代社会的内容,捎带给敌人一刀,为我们提供了借古讽今、古代今用的典范之作。

二、以典型化手法塑造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

鲁迅说他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所说的“拼凑”,并非随意生拼硬凑,而是采取许多内在的神貌相同或近似的人物,突出其性格的本质的、主要的方面,塑造成为一个新的典型人物形象。

鲁迅采用“画眼睛”和“勾灵魂”的手法,仅用一个特征、一句话,就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来。例如狂人、孔乙己、闰土、阿Q、祥林嫂、魏连殳、娟生„„等,还有《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风波》中的赵七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等封建顽固派人物,成了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上第一流的艺术形象。请看:《阿Q正传》中的阿Q,头戴破毡帽,拖着黄辫子,长着癞疮疤,他遭打后不敢反抗,贴上酒钱后骂:“儿子打老子。”这就把一个落后的农民的“精神胜利法”的性格写得活灵活现。《孔乙己》中写孔乙己穿着又脏又破的长衫,满口“之乎者也”,偷书被打,申辩说:“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揭示了一个没落的封建知识分子的悲剧的性格。

在《故事新编》中,鲁迅塑造人物形象也是采用“画眼睛”、“勾灵魂”的手法。例如《理水》中写禹及其治水的人们出场:“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写大禹不辞辛劳,长期治水,“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突出了大禹舍已为公、一心为人民治水的形象。

三、以显示个性为准则的小说结构形式

鲁迅小说不以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取胜,而是以塑造栩栩如生的个性著称。他的小说结构以显示人物个性为准则,结构形式丰富多彩。

鲁迅小说的结构形式主要有:

1、单一线索结构。以一个中心线索贯串整个故事情节。如《一件小事》分撞车前和撞车后来写,结构分明。《社戏》从看戏前写到看戏后,按时间顺序组织结构。《幸福的家庭》把青年作家的构思与现实的纷扰交叉起来写,反映了知识分子的困难处境。《肥皂》围绕着“把皂”与孝女的关系展开故事情节,巧妙地揭穿了四铭的假道学面目。

2、两条线索结构。可以主线和副线出现,也可以明线和暗线出现。《故乡》主线写“我”,副线写闰土;同时又以对比的方法来组织故事情节。通过二十年前天真活泼的看西瓜的小闰土与二十年后凄苦的闰土形象的对比,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民穷困的生活现实;二十年前闰土喊“我”为迅哥,亲密无间,二十年后闰土叫“我”为“老爷”,前后称呼的对比,突出了阶级的存在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还通过宏儿与水生的关系、儿时的“我”与少年闰土关系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药》有明线和暗线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买人血馒头给小栓治痨病,暗线是革命者夏瑜被恶势力残杀,两条线索通过人血馒头贯串成一个故事情节。这样明暗线的情节结构是很巧妙的,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截取生活片断结构。这是通过几个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的写法。《孔乙己》属于纵向片断型结构,按先后顺序写孔乙己几次到咸亨酒店的情景。《阿Q正传》 4

从总体看是纵向片断型结构,但其局部写“优胜纪略”、“恋爱的悲剧”、“生计问题”、“从中兴到末路”、“革命”“不准革命”和“大团圆”,写阿Q生活的方方面面,又是横向片断型结构。

4、采用倒叙和补叙的笔法。先写结局,然后补叙、追忆人物的悲剧过程。如《祝福》,先写祥林嫂之死,然后补叙她悲剧的一生。《伤逝》从涓生搬回会馆、追悔子君之死写起,然后回忆他和子君认识、相爱、同居、分离、子君死亡的悲剧过程。

5、按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来组织情节结构。《狂人日记》通篇都是写狂人的病态心理,但可以从中理出一条线索。狂人从历史上研究,发现字缝里是“吃人”;而且看现实社会是人吃人的社会,看出吃人者的虚伪手法;最后,狂人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呼吁大家都来推翻这人吃人的社会。这篇小说层次分明,逻辑性很强。

6、采取侧面烘托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手法安排小说的结构。《理水》第一节写现实文化山上的学者议论到底有没有禹这个人;第二节写绅士和学者恭迎大禹;第三节写大禹治水的英雄形象。写文化山上的学者和水利考察大员的腐败,从反面烘托了大禹的一心为公,同时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组成浑然一体的结构。

茅盾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评价鲁迅小说的结构形式时说:“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的形式,而这些新形式又莫不给青年作家以极大的影响,必然有多数人跟上去试验。”

四、思辨性更具诗化的特征

思辨,就是思中有辨,辨中求实、求真。思辨性是鲁迅小说的重要艺术特征。

思辨性不仅体现在鲁迅小说的叙述描写中,而且体现在对人物的刻画中。如《祝福》中的“我”与祥林嫂关于人死了有没有灵魂的对话之后,有一段描写“我”的心理思辨:“自己想,我这答话怕与她有些危险。她大约因为别人在祝福的时候,感到自身寂寞了,然而会不会有别的意见呢?或者是有了什么预感了?倘有别的意思,又因此发生别的事,则我的答话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偶尔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仔细推敲,无怪教育家要说是生着神经病;何况明明说过‘说不清’,已经推翻了答话的全局,即使发生了什么事,与我也毫无关系了。”这是一段思中有辩、辩中有思的心理描写。《狂人日记》中狂人的心理活动,体现了作者对“狂”与“非狂”的思辨。《阿Q正传》第一章关于“传”的辨析,关于阿Q的姓名、籍贯的“考据”,是思辨性的文字,第七章关于阿Q的“革命畅想曲”的描写,体现了鲁迅对私欲、成见、旧有的思 5

想意识与精神超越的矛盾性的思辨。

鲁迅小说中人物面对读者吐露心曲,让主观情感喷射出来,增强了小说的抒情性,更具有诗化的特征。如《故乡》的结尾写道:“我想,希望是本无所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富有深刻的哲理,使人们在迷茫中看到希望的路,具有散文诗的特征。《伤逝》中有一段触景伤怀的抒情:“经过许多回的思量和比较,也还只有会馆是还能相容的地方。依然是这样的破屋,这样的板床,这样的半枯的槐树和紫藤,但那时使我希望、欢欣、爱、生活的,却全都逝去了,只有一个虚空,我用真实去换来的虚空存在。”小说中的“我”看到景物依旧而人已不在,运用排比和反复的句式倾吐胸中无限的悔恨和悲哀,具有感人的力量。《伤逝》通篇流荡着悲痛欲绝、感人的肺腑的情感,加以思辨性的抒情,可以说是一篇感情色彩最浓的散文诗体的小说。

五、写实手法与象征艺术的成功结合

鲁迅的小说不以奇巧的情节惊人,却以高度的真实感人。他说:“盖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他号召:“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创造“真的新文艺”。他的小说善用写实手法,生动地描写人物的富有特征的言语和行动,刻画人物的精神状态。

鲁迅主张真实,善用白描手法,但不排斥象征艺术。他采用写实手法与象征艺术相结合,熔铸出丰富多彩的形象。他翻译《域外小说集》时期,鲁迅对安特来夫“调和象征主义和写实主义”的小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翻译的《谩》和《默》,写实带有了象征意味,大大强化了表现的力度和深度。鲁迅把写实手法与象征艺术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寻求写实中的超越和真实中的深刻,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狂人日记》就是写实与象征的产物。鲁迅在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裳的信中谈到《狂人日记》的成因:“„„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此种发现,关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也。”“吃人”是旧制度旧礼教本质的形象化身,狂人对周围目光(包括狗和死鱼的眼睛)是疑虑和紧张,对周围景物荒谬怪异的感受等,是狂人产生“吃人”臆想的心理图象。作者以写实手法为狂人展示了生动逼真的心理图象,它是真实的。但它对于常态而言,又是变异的、夸张的。而这真实性的变异、夸张又恰是象征手法的起点,是深入表达作者主观情感意念的有效途径。在小说中,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是狂人指称古老传统的陈腐习惯的象征符号;赵贵翁等众多的眼睛暗示着“吃人”的威胁。所以说,《狂人日记》是写实手法与象征艺术的成功结合。

鲁迅小说的写实手法和象征艺术相结合,既使读者感到自然亲切和生动逼 6

真,又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六、“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讽刺笔法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高度评价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戚而能谐”,指在讽刺的笑声中包含着深沉的忧郁,表现了作者深厚的爱憎感情。“婉而多讽”,是指对讽刺对象不作公开的表态,把讽刺的锋芒隐藏在委婉曲折的真实描写之中。他在1935年写的《什么是“讽刺”?》一文中说:“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地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还对讽刺的真实性和艺术性作了强调和解释,最后对讽刺提出“善意”的要求。

鲁迅小说中的讽刺大都是含蓄而隐藏的,在人物和场面的叙述、描写中流露出来。《长明灯》中写吉光屯各类人物商议处置要熄灭长明灯的叛逆者——“他”。在其伯父、地主四爷家,郭老娃提出将“他”关在四爷府上。四爷想占有“他”的住房,又怕关在自己府上,于是慢腾腾地问道:“庙里就没有闲房?„„”有意地提示和点拨众人把“他”关到庙里,既能使自家清静,又可逃避责任,达到逐侄占房的卑鄙目的。作者在真实的叙述、描写中不加评议,却使读者看出四爷的贪财、奸险的面目。《肥皂》中对四铭再三复述孝女的行乞和光棍的买肥皂“咯吱咯吱”下流话,流露出念念不忘的光棍的话里所包含的猥亵心理。当他的太太戳穿他“都不是什么好心思”时,他立即脸红出汗了。四铭借着表彰封建伦理道德的名义,掩饰其内心肮脏的欲望,揭露他是假道学、真流氓。在《示众》中,描写看客围观示众的犯人的热狂,把讽刺的笔锋指向一群精神麻木的人群,含意深沉。

鲁迅小说讽刺艺术的另一个特点,是把喜剧同悲剧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笑声里潜藏着深沉的忧伤。《阿Q正传》写阿Q自欺自慰的“精神胜利法”的种种表现是异常可笑的:他向吴妈下跪求爱,结果被赶出未庄;他要革命,想象中的革命完全是满足自己的报复意愿和生活需求的大喜剧,结果是被枪杀的悲剧。《孔乙已》中的孔乙已的一生,同样是在引人哄笑和丁举人之类的折磨中结束的。在喜剧性描写和悲剧结局的交织里,人物的悲剧命运更加令人同情。这是一种有情的讽刺,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讽刺。

在鲁迅小说的讽刺人物画廊中,还有《高老夫子》中的高老杆,常与黄三等流氓一起“打牌、看戏,喝酒,跟女人”;却改名“高尔础”去当历史教员,为了“去看看女学生”。小说揭露了这个下流无耻的恶棍。《风波》中的赵七爷是茂源酒店的主人,他威胁说:“没有辫子,该当何罪?”“这回保驾的是张大帅”, 7

“你能抵挡他么”?描写赵七爷色厉内荏、心虚胆怯的可笑形象,非常生动。《幸福的家庭》中的青年作家为了“捞几文稿费维持生活”,想写作《幸福的家庭》,但在妻子忙家务、孩子的吵闹下,无法安静写作,表现他追求幸福生活而不可得的虚荣心。这些讽刺人物形象表现了鲁迅“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讽刺笔法,寄托着他的爱和憎、同情和愤怒、希望和抗争的思想感情。

七、文约意深、简笔传神的语言风格

鲁迅是新文学运动以来第一个用白话写小说的。他主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的小说的语言具有文约意深、简笔传神的风格。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点特色:

第一,锤炼字句,准确、精炼。例如《药》中写:“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这一段话用了“掏”、“掏出”、“交给”、“抖抖的”、“装入”、“按了两下”等动词和形容词,形象地描写勤劳俭朴的华老栓夫妇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血汗钱,要拿去买人血馒头治儿子的痨病时小心谨慎地沉重心情。

第二,联辞结采,出神入化。鲁迅运用比喻、借代、对比、排比和反复等修辞手法,使作品出神入化,耐人寻味。

1.比喻:如《药》中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用提着颈子的鸭来比喻人们踮着脚伸着头,拥挤在刑场周围看斩首的情形,反映了他们愚昧、麻木。比喻新奇、贴切。

2.借代:如《孔乙已》中写:“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喝。”用“短衣帮”指代穷苦的人,用“穿长衫的”指代当时有钱的上层分子。用不同的衣衫代替不同的人们,发人深思。

3.对比:如《故乡》中写闰土少年形象是“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项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二十年后的闰土形象是“他头上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采用对比手法描写闰土的少年和二十年后变成一个“木偶”人,表现了鲁迅对闰土的无限同情。

4.反复:如《孔乙己》中第

三、第四和第六节有:“才可以笑几声”、“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反复了三次,说明孔乙己在人们的心目中只是一个笑料。还有掌柜讲:“还欠十九个钱呢!”“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等四次反复,说明掌柜不关心孔乙已的死活,只关心 8

孔乙己“欠十九个钱”,表现孔乙己的可悲命运。

5.排比:如《伤逝》中有几处排队比句式:五个“这样的”、二个“我憎恶”、三个“我要”,表现涓生倾吐对子君的思念和悲伤的心情,抒情色彩很浓。

第三,标题简洁,高度概括。例如《伤逝》可以理解为“伤悼死去的子君”,也可以解释为“伤怀流逝的时光和逝去的子君”。《药》,不是治病的药方,是由革命烈士的血染的馒头作“药”治痨病,含义深长。《故事新编》八篇的标题是《补天》、《奔月》、《铸剑》、《起死》、《非攻》、《理水》、《采薇》、《出关》,其中《补天》原名《不周山》,《铸剑》原名《眉间尺》,改后的标题更能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补天》寄托作者造就新人、补天救民的宏愿,《铸剑》表现作者铸剑报仇的战斗精神。

《呐喊》、《仿徨》、《故事新编》这三部短篇小说集的书名也很简洁,含义深刻。它具体体现了鲁迅思想发展的三个过程,由“遵命”为革命“纳喊”助威,到“荷戟独彷徨”,在彷徨中观察、探索、追求;因此在《故事新编》中翻故为新,古为今用,继续抗争。

鲁迅小说吸收了中外古今小说艺术的长处,加以溶化,在题材、人物、结构、思辨,写实与象征、讽刺和语言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我们应该认真学习。

参考文献:

1、林贤治、鲁迅小说全编、陕西师大出版社 2006-03-01

2、邵燕祥、重读鲁迅、东方出版 2006-12-1 9

上一篇:学生组织管理办法下一篇:行为安全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