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效率问题研究论文

2022-07-03

摘要:金融效率是金融发展中一个正在快速兴起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旨在对这个领域的状况和发展做一个简单的综述。本文将首先对国内学者关于金融效率内涵的研究作出梳理和评价,进而在此基础上对金融效率的层次划分和评价指标体系作出总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金融效率问题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金融效率问题研究论文 篇1:

金融效率研究综述

[摘 要]金融效率是金融发展中一个正在快速兴起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旨在对这个领域的状况和发展做一个简单的综述。本文将首先对国内学者关于金融效率内涵的研究作出梳理和评价,进而在此基础上对金融效率的层次划分和评价指标体系作出总结。

[关键词]金融效率;层次划分;评价体系

1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已取得长足发展,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已成为保证经济持续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刻画金融发展有三个维度:金融规模的扩张、金融效率的改善和金融结构的优化,尽管我国金融发展已取得瞩目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金融体系在发展迅速的过程中仍然存有很多问题。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自身量与质的统一,金融作为一种资源,必然涉及到资源稀缺性和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单纯地数量扩张不足以实现经济持续稳定的有序发展,只有当金融资源數量增长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高这两方面有机结合时,才能保证一个国家或社会的金融长足健康发展,基于国内学者近年来意识到随着金融的不断发展,金融规模的不断扩张必然会受到金融资源稀缺性的约束,由此我们便引出了金融效率问题,中国经济目前处于新常态攻坚期,金融效率尤为重要。本文将对国内研究金融效率的相关理论从内涵、划分层次及指标体系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做出评价。

2国内关于金融效率定义的研究综述

随着我国金融不断发展壮大,国内学者对金融效率内涵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金融效率的思想最先是在早期的金融发展理论研究中出现,但无论是在金融结构论、金融深化论抑或金融约束论中,都未曾明确提出金融效率的概念,国内学者开始广泛关注金融效率的内涵是当金融可持续理论出现时,金融效率的研究伴随着金融发展理论的发展而发展,鉴于我国金融发展起步较晚,国内学者对金融效率的研究也稍有滞后,国内学者关于金融效率的涵义目前尚无定论,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

2.1以金融功能为研究基点

从金融功能出发对金融效率进行研究,主要侧重于金融机构和部门的投入与产出。

王广谦(1997)从引入对“效益”和“效率”概念的理解出发,认为金融效率是金融运作能力的大小,是我国最早开始研究金融效率的学者,他还得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20%贡献的结论,也被广泛引用。

杨德勇(1997)提出我国目前金融效率低下主要是宏观效率、微观效率、市场效率三个方面的原因,并于1998年更加系统性的阐述了金融效率的定义,他认为金融效率即是把金融要素(人力、物力、各类金融资产的存量和流量)的投入和国民经济运行的结果相对比,这也反映出金融在经济体中的贡献度。1999年他再次提出金融效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体系在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所表现出的效率,进一步完善了金融效率的定义。

李木祥、钟子明、冯宗茂(2004)认为金融效率就是资金融通的效率,它是指金融机构在投入小时产出最大,即金融机构投入产出比越高金融效率就越高。

王锦慧(2008)从把金融的目的性作为金融效率的主体出发,在结合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适应经济增长的同时对经济发展又有适度推动效应,此时即为有效金融效率。

2.2以金融资源为研究基点

随着研究深入有的学者发现传统的金融发展理论中往往忽略了对金融效率观的研究,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学者们意识到现有的金融发展主流理论并不符合整个亚洲国家金融发展的现实效应,就国内来说,白钦先(1998)首次在我国提出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为日后金融效率在金融发展理论框架下展开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随后他在2000年进一步提出了金融效率的概念和金融效率观,并在(2001提出金融效率是指金融这种资源在金融体系系统内部及金融体系与经济体系之间的一种资源有效配置。

王振山(2000)對金融效率的帕累托条件、决定金融效率的外部因素、金融体系的内在运行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金融效率是指如何使有限的金融资源以最低的交易成本达到帕累托最有效配置。将金融效率相关概念与帕累托效率理论有效结合的方法,也为金融效率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郑旭(2005)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也同样认为金融效率就是指金融资源(货币和货币资本)的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等。许庆(2005)认为金融效率也就是金融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而金融资源的配置是由金融中介机构所完成的。

也有学者从金融是一种产业出发,认为金融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是金融可以通过资金配置从而对宏观经济的运行产生影响,所以在定义金融效率时,除了考虑金融资源配置问题,还将金融效率与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相结合。

康蕾(2000)提出金融作业为一种产业其自身的运作能力和运作效果不能忽视,认为金融效率是指金融资源的运用所产生的两方面的影响,分别是对金融系统自身发展效果的影响和其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结果的影响。同样刘长青、王震国和孙万新(2003)也认为在定义金融效率时应把金融作为一个产业融入整个经济体系来讨论,此时金融效率便有绝对和相对之分。他们还引入了有效金融效率的概念,即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金融市场一方面不阻碍经济效率的增长,同时能通过自身的效率及效率提高对经济发展的适度的拉动作用,显然有效金融效率是金融效率最优的状态。

2.3以金融系统的视角为研究基点

主要从金融系统内部相关子系统以及金融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度上对金融效率进行研究。

周升业(2002)分别从金融系统的内部子系统、金融系统之间以及经济系统与金融系统三个方面研究了金融资源的配置状况,并进行了分类讨论。

沈军(2003)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认为金融效率应在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框架下展开研究,他将金融效率定义为金融系统与经济系统以及内部子系统的协调度。2006年他将金融结构、功能与效率整合在金融系统内(简称SFE框架)进行研究,并借此提出金融系统适应性效率的概念,即指金融结构对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2007年,他又在金融资源论等理论的启示下,提出了金融效率研究的新思路,认为金融效率即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2.4以金融发展理论的框架为研究基点

周国富、胡慧敏(2007)通过梳理和总结之前学者对金融效率的认识,提出应将金融效率放在金融发展的框架下进行研究,并提出金融效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资源的配置状态,即金融资源投入对金融产业的产出效果和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结果的影响。

综上可看出由于我国学者对于金融效率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对金融效率这个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每位学者基于自身研究侧重点的不同,所总结出的金融效率的概念也不甚相同,研究框架差异较大。

3关于金融效率的层次划分

基于金融效率的概念复杂和内涵丰富的特性,学者们往往基于自身对金融效率涵义的不同理解,对金融效率作不同层次的分解。表3.1是国内学者关于金融效率层次的划分:

从上表国内学者对金融效率层次划分的总结中可以看出,学者们对金融效率层次的划分一般与他们对金融效率定义的研究相对应,目前大多学者更倾向于将金融效率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上进行划分,微观层次主要指金融主体的投入产出率,宏观层面则主要指金融資源的资源配置问题,这与之前对金融效率定义展开的讨论基本吻合。

4金融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若想通过对金融效率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对金融效率的发展水平做出全面合理的评价,首先要构建完善的金融效率评价体系,而目前国内通过构建金融效率指标体系来对金融效率问题进行分析的研究较少,笔者对国内学者所构建的金融效率指标体系进行了总结归纳,如下:

4.1世界银行的宏观金融效率评价指标

20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在研究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时提供了一套与宏观金融效率相关的指标,如表4.1所示:

由于这一指标体系是在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得到的,没有将直接融资包括在内,指标体系尚不全面。

4.2沈军的金融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沈军(2006)在研究金融效率時建立了一套宏观金融适应效率指标体系,如表所示:

沈军提出的宏观金融适应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金融总量指标、金融中介指标和直接金融指标三个方面,比较全面,但由于沈军侧重衡量金融与经济的适应状况,指标体系主要围绕效率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未从众多经济因素中把金融效率提炼出来。

4.3辛念军的金融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辛念军(2006)从金融动员效率和金融配置效率角度出发研究我国微观主体效率低下的原因,联系我国当前实际中体制内外的经济在融资方面和对经济贡献大小的差异,并提出了一套金融效率评价体系,分为金融动员效率和配置效率,其中将配置效率又进一步细分为初次配置效率和二次分配效率,但是这个评价体系由于难以获得系统的统计数据,所以用其作后续研究的较少,可行性较低。

4.4周国富和胡慧敏的金融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周国富和胡慧敏(2007)在金融发展框架下对金融效率进行定义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如表4.3所示的金融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与之前的学者大多研究建立一套宏观层次的金融效率评价体系不同,周国富和胡慧敏的金融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既包括宏观层面也包括微观层面,较为全面而又系统的刻画了金融效率,这也是后来学者们队金融效率进行实证研究时,采用较多的指标体系。

4.5焦健的金融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焦健(2012)在对县域的金融效率进行描述性分析比较时,采用动态随机前沿分析法,选取了涉及金融资产规模、金融产业劳动力投入、县域金融体系产值及金融生态环境方面共8个指标,如表4.4所示。

焦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县域金融效率方面,所以具有相对特定的应用情景。

综上可看到,由于每个学者的研究方向和侧重点不同,在对金融效率进行定量分析时,学者构建的指标体系也各有不同,且一般为子指标的大量罗列,指标体系比较庞大,除了给实验研究带来困难,不统一且庞大的指标体系也会导致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脱节。

5结束语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看到金融效率是金融学中一个极为重要且应占有核心地位的领域。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金融效率将在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因此加强对金融效率的研究已成为重中之重。金融效率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亟待开发和发展,所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且具有挑战性,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综述能增强国内学者对金融效率的重视和兴趣。

参考文献:

[1]白钦先,丁志杰.论金融可持续发展[J].国际金融研究,1998,(5).

[2]白钦先等著.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导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3]白钦先,薛誉华.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运行障碍及对策思考[J].财贸经济,2001,(09)

[4]李木祥,钟子明,冯宗茂著.中国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5]刘长青,王震国,孙万新.金融效率分析及其意义[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3,(06).

[6]沈军.金融效率理论框架与我国金融效率实证考察[J].金融论坛,2003,(07).

[7]沈军,白钦先.金融结构、金融功能与金融效率——一个基于系统科学的新视角[J].财贸经济,2006,(01).

[8]沈军,叶德珠,李嘉霖.论金融发展理论中的金融效率[J].经济体制改革,2007,(05).

[9]王广谦著.经济发展中金融的贡献与效率[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0]王振山著.金融效率论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11]杨德勇.论中国金融效率的现状及政策选择[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1997,(02).

[12]杨德勇.对金融效率问题的思考[J].甘肃金融,1998,(10).

[13]杨德勇著.金融效率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14]周国富,胡慧敏.金融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08).

[15]周升业.金融资金运行分析:机制?效率?信息[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16]康蕾.试论宏观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06).

[17]焦健.中国县域金融效率研究——基于动态随机前沿法[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复旦大学,2012.

[18]王锦慧.金融开放条件下中国的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19]辛念军著.经济增长中的金融效率对转型期中国经济高增长与金融“低”效率悖论的解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0]杨德勇.论中国金融效率的现状及政策选择[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1997,(02).

[21]许庆.金融效率理论研究综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22]郑旭.论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效率[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

作者简介:

刘丹丹(1993—06月—09日)女,汉族,山东淄博人,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本市场。

作者:刘丹丹

金融效率问题研究论文 篇2:

金融效率研究综述

摘 要:金融效率是金融发展中一个正在快速兴起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旨在对这个领域的状况和发展做一个简单的综述。本文将首先对国内学者关于金融效率内涵的研究作出梳理和评价,进而在此基础上对金融效率的层次划分和评价指标体系作出总结。

关键词:金融效率;层次划分;评价体系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已取得长足发展,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已成为保证经济持续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刻画金融发展有三个维度:金融规模的扩张、金融效率的改善和金融结构的优化,尽管我国金融发展已取得瞩目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金融体系在发展迅速的过程中仍然存有很多问题。基于国内学者近年来意识到随着金融的不断发展,金融规模的不断扩张必然会受到金融资源稀缺性的约束,由此我们便引出了金融效率问题,中国经济目前处于新常态攻坚期,金融效率尤为重要。本文将对国内研究金融效率的相关理论从内涵、划分层次及指标体系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做出评价。

一、国内关于金融效率定义的研究综述

随着我国金融不断发展壮大,国内学者对金融效率内涵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金融效率的思想最先是在早期的金融发展理论研究中出现,但无论是在金融结构论、金融深化论抑或金融约束论中,都未曾明确提出金融效率的概念,国内学者开始广泛关注金融效率的内涵是当金融可持续理论出现时,金融效率的研究伴随着金融发展理论的发展而发展,鉴于我国金融发展起步较晚,国内学者对金融效率的研究也稍有滞后,国内学者关于金融效率的涵义目前尚无定论,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

(一)以金融功能为研究基点

从金融功能出发对金融效率进行研究,主要侧重于金融机构和部门的投入与产出。

王广谦(1997)从引入对“效益”和“效率”概念的理解出发,认为金融效率是金融运作能力的大小,是我国最早开始研究金融效率的学者,他还得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20%贡献的结论,也被广泛引用。

王锦慧(2008)从把金融的目的性作为金融效率的主体出发,在结合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适应经济增长的同时对经济发展又有适度推动效应,此时即为有效金融效率。

(二)以金融资源为研究基点

随着研究深入有的学者发现传统的金融发展理论中往往忽略了对金融效率观的研究,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学者们意识到现有的金融发展主流理论并不符合整个亚洲国家金融发展的现实效应,就国内来说,白钦先(1998)首次在我国提出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为日后金融效率在金融发展理论框架下展开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随后他在2000年进一步提出了金融效率的概念和金融效率观,并在(2001提出金融效率是指金融这种资源在金融体系系统内部及金融体系与经济体系之间的一种资源有效配置。

王振山(2000)对金融效率的帕累托条件、决定金融效率的外部因素、金融体系的内在运行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金融效率是指如何使有限的金融资源以最低的交易成本达到帕累托最有效配置。将金融效率相关概念与帕累托效率理论有效结合的方法,也为金融效率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也有学者从金融是一种产业出发,认为金融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是金融可以通过资金配置从而对宏观经济的运行产生影响,所以在定义金融效率时,除了考虑金融资源配置问题,还将金融效率与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相结合。

康蕾(2000)提出金融作业为一种产业其自身的运作能力和运作效果不能忽视,认为金融效率是指金融资源的运用所产生的两方面的影响,分别是对金融系统自身发展效果的影响和其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结果的影响。他们还引入了有效金融效率的概念,即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金融市场一方面不阻碍经济效率的增长,同时能通过自身的效率及效率提高对经济发展的适度的拉动作用,显然有效金融效率是金融效率最优的状态。

(三)以金融系统的视角为研究基点

主要从金融系统内部相关子系统以及金融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度上对金融效率进行研究。

沈军(2003)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认为金融效率应在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框架下展开研究,他将金融效率定义为金融系统与经济系统以及内部子系统的协调度。2006年他将金融结构、功能与效率整合在金融系统内(简称SFE框架)进行研究,并借此提出金融系统适应性效率的概念,即指金融结构对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2007年,他又在金融资源论等理论的启示下,提出了金融效率研究的新思路,认为金融效率即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四)以金融发展理论的框架为研究基点

周国富、胡慧敏(2007)通过梳理和总结之前学者对金融效率的认识,提出应将金融效率放在金融发展的框架下进行研究,并提出金融效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资源的配置状态,即金融资源投入对金融产业的产出效果和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结果的影响。

综上可看出由于我国学者对于金融效率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对金融效率这个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每位学者基于自身研究侧重点的不同,所总结出的金融效率的概念也不甚相同,研究框架差异较大。

二、关于金融效率的层次划分

基于金融效率的概念复杂和内涵丰富的特性,学者们往往基于自身对金融效率涵义的不同理解,对金融效率作不同层次的分解。表3.1是国内学者关于金融效率层次的划分:

从上表国内学者对金融效率层次划分的总结中可以看出,学者们对金融效率层次的划分一般与他们对金融效率定义的研究相对应,目前大多学者更倾向于将金融效率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上进行划分,微观层次主要指金融主体的投入产出率,宏观层面则主要指金融资源的资源配置问题,这与之前对金融效率定义展开的讨论基本吻合。

三、金融效率評价指标体系

若想通过对金融效率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对金融效率的发展水平做出全面合理的评价,首先要构建完善的金融效率评价体系,而目前国内通过构建金融效率指标体系来对金融效率问题进行分析的研究较少,笔者对国内学者所构建的金融效率指标体系进行了总结归纳,如下:

(一)世界银行的宏观金融效率评价指标

20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在研究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时提供了一套与宏观金融效率相关的指标,如表4.1所示:

由于这一指标体系是在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得到的,没有将直接融资包括在内,指标体系尚不全面。

(二)沈军的金融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沈军(2006)在研究金融效率时建立了一套宏观金融适应效率指标体系,如表所示:

沈军提出的宏观金融适应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金融总量指标、金融中介指标和直接金融指标三个方面,比较全面,但由于沈军侧重衡量金融与经济的适应状况,指标体系主要围绕效率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未从众多经济因素中把金融效率提炼出来。

(三)辛念军的金融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辛念军(2006)从金融动员效率和金融配置效率角度出发研究我国微观主体效率低下的原因,联系我国当前实际中体制内外的经济在融资方面和对经济贡献大小的差异,并提出了一套金融效率评价体系,分为金融动员效率和配置效率,其中将配置效率又进一步细分为初次配置效率和二次分配效率,但是这个评价体系由于难以获得系统的统计数据,所以用其作后续研究的较少,可行性较低。

(四)周国富和胡慧敏的金融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周国富和胡慧敏(2007)在金融发展框架下对金融效率进行定义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如表4.3所示的金融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与之前的学者大多研究建立一套宏观层次的金融效率评价体系不同,周国富和胡慧敏的金融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既包括宏观层面也包括微观层面,较为全面而又系统的刻画了金融效率,这也是后来学者们队金融效率进行实证研究时,采用较多的指标体系。

(五)焦健的金融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焦健(2012)在对县域的金融效率进行描述性分析比较时,采用动态随机前沿分析法,选取了涉及金融资产规模、金融产业劳动力投入、县域金融体系产值及金融生态环境方面共8个指标,如表4.4所示。

焦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县域金融效率方面,所以具有相对特定的应用情景。

综上可看到,由于每个学者的研究方向和侧重点不同,在对金融效率进行定量分析时,学者构建的指标体系也各有不同,且一般为子指标的大量罗列,指标体系比较庞大,除了给实验研究带来困难,不统一且庞大的指标体系也会导致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脱节。

四、结束语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看到金融效率是金融学中一个极为重要且应占有核心地位的领域。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金融效率将在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因此加强对金融效率的研究已成为重中之重。金融效率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综述能增强国内学者对金融效率的重视和兴趣。

参考文献:

[1]白钦先,丁志杰.论金融可持续发展[J].国际金融研究,1998,(5).

[2]白钦先等著.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导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3]白欽先,薛誉华.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运行障碍及对策思考[J]. 财贸经济,2001,(09)

[4]李木祥,钟子明,冯宗茂著.中国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5]刘长青,王震国,孙万新. 金融效率分析及其意义[J]. 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3,(06).

[6]沈军.金融效率理论框架与我国金融效率实证考察[J]. 金融论坛,2003,(07).

[7]沈军,白钦先.金融结构、金融功能与金融效率——一个基于系统科学的新视角[J]. 财贸经济,2006,(01).

[8]沈军,叶德珠,李嘉霖. 论金融发展理论中的金融效率[J].经济体制改革,2007,(05).

[9]王广谦著.经济发展中金融的贡献与效率[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0]王振山著.金融效率论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11]杨德勇.论中国金融效率的现状及政策选择[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1997,(02).

[12]杨德勇.对金融效率问题的思考[J].甘肃金融,1998,(10).

[13]杨德勇著.金融效率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14]周国富,胡慧敏. 金融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08).

[15]周升业.金融资金运行分析:机制?效率?信息[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16]康蕾.试论宏观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06).

[17]焦健.中国县域金融效率研究——基于动态随机前沿法[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复旦大学,2012.

[18]王锦慧.金融开放条件下中国的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

刘丹丹(1993—) 女,汉族,山东淄博人,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本市场。

作者:刘丹丹

金融效率问题研究论文 篇3:

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及其效率问题研究

【摘  要】我国社会日新月异的变革下,推动了我国农村经济有了质的飞跃。在农村经济不断变革过程中,人们愈来愈关注如何高效使用金融资源,如何通过科学配置,促使其发挥出最高效率,成为了政府部门当前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政府应采取合理的手段,针对农村实际情况,不断健全相应的政策制度,以此帮助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更好的产生效率。本文主要以农村金融金融资源配置为视角,探究如何使其发挥出最高效率,以此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实现快速增长,旨在为广大相关从业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研究

引言

我国一直立足于农业大国,尽管我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但相较于工业发展规模,仍显得较为滞后。目前,由于农村经济的变革,社会众多学者开始对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及其使用效率问题的关注度也愈加高涨。在推动农村建设的同时,不仅要加大金融支农投入力度,还应对如何有效配置农村金融资源展开细致的研究,实现粗放型升级转型成集约型金融支农,从而加快农村经济的增长。另外,在建设我国农村经济时,还存有较为严重的资本外流情况,导致其面临着缺乏形象资金与需求资金的现象。基于此,我们更应该关注农村金融的资源配置工作,积极探究各种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促使资金效率更加高校,帮助我国总体经济在国际市场中,长期占据有利局势。

1.完善农村金融需求,优化侧改革

纵观当前的发展形势,我国政府相关部门针对财政贴息,颁布了支农惠农等政策,如此有利于缓解金融资源大幅度向农村靠近等现象,但是由于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尚不能充分满足农村金融资源的实际需求,促使“支农惠农”只能满足很少一部分农村的优质客户,如此一来,难免会导致农村客户大部分金融需求无法有效实现。因此,政府相关部门首先应深入分析,探究实际需求金融资源的农村居民是否具备偿还能力、信用品质与担保物价值等方面,然后再次改善金融需求侧改革。政府部门在完善侧改革时,可以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力度,我国农村经济学者深入分析了吉林省东辽县开展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针对县域信贷中存在的各种现象进行研究时发现,当地政府部门通过相关政策大力推进了农村产权确权力度,只要农村产权与确权发证相统一的农村居民,就可完成记录在案,以此充分保证了农村产权的权利。二是,积极探究金融机构体制,政府应针对农村产权责权问题,出台相应指导性文件,落实“主有其权、利有其责”的权责理念,促使在银行方面,对农村产权进行物权、财产权的充分认可。三是,政府部门应积极组建农村产权评估组织,打造农村产权中心,加速建设产权交易与发展,从而不断健全农村产权在发生变革后,开展的一系列司法措施。如此一来,金融机构在融资过程中,一旦发生财务风险,可快速变现抵押物等,为双方权利做出有利保证。

例如,我国义乌针对宅基地改革工作,颁布了9项《农村宅基转让》等相关文件,大大提升了当地农村经济融资效率,有效降低了融资难与贵的现象。政府部门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与相关政策,不仅改善了农村金融资源配置问题,还大大提升其效率,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进程。

2.科学配置农村金融,财税政策

在当今的农村经济发展中,应重点关注金融配置导向工作,并通过科學的方法优化配置。一是,政府部门应针对农村具体情况,制定资本金补充体系,向金融机构及时提供补给金。二是,不断变革现有农信社体系,尤其应重点变革省联社,促使农信社与省联社更加符合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变革农信社体系,从而打造出较为完善的企业管理结构,推动农信社逐渐升级转型成农村银行,以此向“三农”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三是,政府部门积极组建银行机构,为县域提供更多的资金供给保障。如此,随着资本金的不断扩展,大大提升了单户贷款额度,提升金融的使用效率[3]。同时还可将高效率、大额度、品类全的金融服务提供给农村中小型企业。

随着我国各地农信社的不断变革,在2019年上半年,就已经达到了36.5万亿的总资产额,31.42万亿的负债资产额,在贷款余额中,有10.11万亿的涉农贷款,9.13万亿元小微贷款,共计发放了1518.56亿元的扶贫小额贷,相较于银行而言,占比为93.4%。全国农商银行截至2019年年末,净利润已经实现了1334亿元,存在5.31%的不良贷款,13.91%的资本充足率与133.35%的拨备覆盖率。由此可见,将农信社不断变革,是科学配置金融资源的有效途径。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大建设贷款风险补偿工作,农村产业存在各种不确定风险,如自然灾害、市场经济波动、政策变革等风险,在金融机构上以最快速度进行转移。基于此,政府部门在建设贷款风险补偿工作时,应以中央与地方分担为基础理念,一旦农村金融机构发生运营风险,要做到第一时间给予处理与展开赔偿工作。除此之外,政府部门应针对税收情况,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农村金融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发放债券,以此既能实现快速筹集资金,还能有效缩减增值税以及一系列资金费用,从而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长期健康发展打下夯实的根基,促进支农能力与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断完善、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能够有效增加其效率。这一过程中较为关键的问题是需要加大支农资金的投入,促使农村金融成为建设农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最有效力量。因此,我们仍需就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深入分析,通过科学选择金融发展路径,全方位探究政策效果,帮助我国农村经济实现快速增长,为农村居民打造最优福利。

参考文献

[1]舒福,宗同堂,刘源锐.农村金融资源配置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9, 1001(10):42-43.

[2]莫媛,陈张霞,易小兰.金融资源观视角下农村金融效率评价——以江苏省为例[J].区域金融研究,2020, No.571(02):49-56.

[3]孟琳,宋琪.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对辽宁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2019,000(007):85-87.

[4]孙倩,方俊芝,刘志杰.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困境与解决路径[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 v.29;No.429(01):126-128.

作者:吕鉴 付海芬

上一篇:国际能源投资分析论文下一篇:烟草企业审计准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