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开展儿童安全教育论文

2022-04-21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首次列入了中小学安全工作内容。今年9月1日,《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也正式实施,它是我国第一个也是第一次以10部长令的形式发布的有关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法规,充分表明党和国家将采取有力措施以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医院开展儿童安全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院开展儿童安全教育论文 篇1:

2014~2019年某三甲综合医院住院12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桂西地区某三甲综合医院住院12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为合理有效降低儿童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三甲综合医院2014~2019年住院12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4~2019年6年间,住院患者86 661例,死亡89例,病死率为1.03‰。住院儿童中,男童病死率0.89‰,女童病死率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岁组病死率1.28‰和≥3岁组病死率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壮族儿童病死率0.89‰、汉族儿童病死率1.48‰、其他民族儿童病死率0.96‰,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源农村儿童病死率1.23‰、城镇儿童病死率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疾病死因构成中:前3位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手足口病、意外损伤和中毒。结论 近6年该院病死率呈下降趋势;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病死率高是该地区下一步预防保健工作重点方向,侧重点在农村和小于3岁儿童。

【关键词】 三甲综合医院;儿童;死因

【Key words】 tertiary first-class general hospital; children; death cause

兒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公共卫生服务状况、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我国妇幼信息统计数据显示,从1991年~2017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稳步下降,且城乡差距明显缩小。2017年城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8‰,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0.9‰[1]。笔者回顾性分析桂西地区某三甲综合医院2014~2019年12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资料,分析该院或该区域儿童死亡原因及动态变化趋势,希望能为当地儿童医疗卫生保健工作开展方向及侧重点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资料来源于2014~2019年桂西地区某三甲综合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提取的12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共89例。采用病案首页死亡主要诊断,以ICD-10标准进行统计分类。

1.2 方法 制定表格逐一从病历中采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来源区域、死亡主要诊断、死亡原因等资料。查阅2014~2019年桂西地区某三甲综合医院儿童住院患者例数并且从死亡年龄分布、性别、疾病分类、死亡原因、来源区域分析。将住院患儿的年龄分为<3岁组(包含新生儿)和≥3岁组,民族为壮族、汉族、其他民族,区域来源分为农村、城市。将疾病分类分为10大类。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Excel 2007 对资料进行整理,采用 SPSS 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千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 结  果2.1 2014~2019年某三甲综合医院0~12岁儿童病死率 2014~2019年桂西地区某三甲综合医院0~12岁儿童住院患者86 661例,死亡89例,病死率为1.03‰,2014~2019年病死率分別为1.71‰、1.79‰、1.11‰、0.54‰、0.82‰和0.33‰,不同年份病死率基本呈下降趋势,2019年降至0.33‰。见表1。

2.2 性别、年龄段、民族及城乡差异与儿童病死率的关系 男童病死率0.89‰,女童病死率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岁组病死率1.28‰,≥3岁组病死率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壮族儿童病死率0.89‰、汉族儿童病死率1.48‰、其他民族儿童病死率0.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儿童病死率1.23‰、城镇儿童病死率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死因分析 89例死亡患儿中死因涉及10个病种大类,其中顺位第1位和第2位的是呼吸系统疾病(30.34%)与手足口病(14.61%),27例呼吸系统疾病中有21例为重症肺炎。意外损伤与中毒位列第3位,其中4人为烧伤,其余为意外撞击交通事故或坠床。不同民族特征死亡原因顺位有所不同,壮族以呼吸系统疾病与手足口病顺位列前2位,第3位为意外损伤与中毒,汉族则以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疾病及意外损伤与中毒顺位列前3位。见表3。

2.4 不同性别和年龄段儿童死因分析 男、女童前 3位死因相同,为呼吸系统疾病与手足口病及意外损伤与中毒。不同年龄段中,<3岁和≥3岁顺位第1位均为呼吸系统疾病;<3岁组第2、3位分别为手足口病、围生期疾患;≥3岁组第2、3位顺位分别为意外损伤与中毒、心脏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见表4。

3 讨  论3.1 住院儿童病死率 2014~2019年桂西地区某三甲综合医院儿童住院病死率1.03‰。与张婷婷报道的近年儿童病死率0.15%[2]相近,比方敬等人[3]报道的0.42%及刘聪聪等[4]报道的0.22%都明显偏低。由于收治疾病谱及收治住院的标准存在差异,样本量不同,不同医院的病死率统计有所不同。但是,病死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可能与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医疗卫生保障大幅提高有很大关系。该医院所在地区虽然位于我国西南部边远地区,但是由于落实国家医疗保障政策、各项扶贫政策良好,儿童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与东部中部地区无明显差异。

3.2 住院儿童死亡年龄段分布 小于3岁组住院患儿病死率(1.28‰)与大于等于3岁组病死率(0.68‰)有明显差异,与陈金彪等[5~6]报道的一致。年龄越小病死率越高,可能与年龄越小发生肺部感染、意外伤害率越高有关。

3.3 住院儿童死亡来源分布 儿童住院患者中,农村儿童病死率1.23‰,城镇儿童病死率0.55‰,农村儿童病死率显著高于城镇儿童。农村地区病死率高提示该地区仍然存在农村医疗资源匮乏、居民医疗保健知识相对缺乏、群众对疾病重视不足等问题,导致患儿就医延迟,失去最佳治疗时间[7]。

3.4 住院儿童死亡的主要病因 呼吸道感染是小儿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这与儿童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及呼吸道免疫特点有关[8],其中,又以婴幼儿多见。婴幼儿免疫力差,容易转化为重症肺炎,导致死亡。本研究中,89例死亡患者中死因涉及病种10大类,第1位是呼吸系统疾病27例(30.34%),其中有21例为重症肺炎,且20例年龄均小于3岁。也佐证了呼吸道感染,尤其是重症肺炎婴幼儿,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各医院专科及区域收治疾病等影响因素,呼吸系统疾病的病死率排位有所不同,但基本处于前3位[7,9]。手足口病死亡13例(14.61%),是第2位死亡原因,其中<3岁组12例。本研究<3岁儿童占该病种病死率的绝大多数,提示婴幼儿手足口病进展快、病情重。本地区手足口病病死率较高,可能与2014~2016年本地区手足口病暴发流行,重症病例多有关。2016年后随着手足口病疫苗接种,其发病数与死亡数已显著降低。手足口病需从预防做起,防治结合可有效降低病死率[10]。意外损伤与中毒11例(12.35%),位列死亡原因第3位。其中4例为烧伤,其余为意外撞击、交通事故或坠床。意外无处不在,意外伤害仍然是影响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的一个重要因素[7]。本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居多,自我防护意识及生活环境防护条件差,老年人的看护不得力,发生意外伤害的可能性增加。避免意外损伤应多部门协助合作,改善社区、村庄周围的安全防护,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对各种伤害的认识,尽量减少伤害的发生。

综上所述,该少数民族地区某医院收治的患儿病死率和死亡的疾病顺位基本与其他多地报道一致。虽然近年来儿科的救治水平不断提高,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预防和治疗仍是本地区儿童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农村地区更是重中之重。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死亡疾病相关特征,开展儿童医疗保健工作,强调不同年龄阶段的健康、安全宣教模式和主体,结合民族特色开展多样化、多平台健康宣教形式,以提高儿童医疗保健工作质量,有效降低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的病死率。

参 考 文 献

[1]  张悦,郭海强.1991—2017年我国妇幼保健主要统计指标趋势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9,36(5):642-643.

[2]  张婷婷,王继宁.2007年—2016年某市儿童医院住院儿童死亡病例分析[J].中国病案,2018,19(4):57-60.

[3]  方敬,许姜姜.某儿童专科医院近14年住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J].中国病案,2018,19(2):81-85.

[4]  刘聪聪,佘颖.某院2009~2018年住院儿童死亡原因分析[J].科学咨询,2019(42):112-113.

[5]  陈金彪,赵利,张静,等.2010~2014年湖南某三甲医院住院儿童疾病谱及死因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17(11):1237-1241.

[6]  陈丽琴,拥李将,韩永慧,等.2007—2018年云南省某三甲专科医院儿童死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20):3714-3718.

[7]  朱建军,刘容珍,石慧,等.某三甲医院2007—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J].重庆医学,2017,46(22):3114-3116.

[8]  吴金星,俞小萍,刘祥英,等.2011—2015年住院患儿疾病谱及死因变化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7(11):1355-1359.

[9]  唐雨欣,李黎,李吉杰,等.某妇产儿童专科医院2008-2017年儿科住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9,36(3):409-411.

[10]  黄敏,王兴勇,余孟妮,等.917例儿童死亡病例分析[J].重庆医学,2017,46(19):2638-2641.

(收稿日期:2020-03-03 修回日期:2020-05-25)

(编辑:梁明佩)

作者:覃灵玲 覃焱 岑朝 农小珍 黄坤炯

医院开展儿童安全教育论文 篇2:

对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思考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首次列入了中小学安全工作内容。今年9月1日,《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也正式实施,它是我国第一个也是第一次以10部长令的形式发布的有关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法规,充分表明党和国家将采取有力措施以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

近几年幼儿伤害事件时有发生:2004年8月4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幼儿园15名儿童和两名教师被该园51岁的门卫徐某用一把菜刀砍成重伤,其中一名儿童经抢救无效死亡。2005年5月28日,广东汕头市潮南区峡山镇发生一宗重大交通事故,一辆载有十几名幼儿的接送车坠入埠头村内溪,四名幼儿当场死亡。2006年5月8日,河南郑州巩义市河洛镇石关村一幼儿园发生纵火案,两名幼儿当场死亡,还有一名幼儿在抢救过程中死亡,另有14名幼儿受伤,且数人伤势严重……

这一连串的伤亡数字触目惊心!近些年来,幼儿园食物中毒、火灾、车祸、突发人质危机、意外伤亡事故频频发生,我们不禁要问:除却儿童的年幼无知外,这些事故的背后是否存在着责任淡漠,制度缺失,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安全教育事关每个幼儿能否健康成长,更牵动着千千万万家长的心……

一、从幼儿园安全工作误区反思安全教育的价值

幼儿园的安全问题实在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令绝大多数园长、教师每天提心吊胆的沉重话题。大部分幼儿园十分重视安全工作,围绕安全工作目标制定的各种各样的安全措施(诸如《教师安全工作职责》《保育员安全工作职责》《晨检制度》《交接班制度》《幼儿接送制度》等)几乎已形成安全制度链,但是,为何幼儿园安全事故仍屡见不鲜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呢?笔者认为,仅仅重视幼儿园安全工作的外在监督机制,却不够关注教师内在责任心的培养是原因之一;仅仅在口头上认可“安全第一”和满足于安全事故的日常防范,却很少深入研究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则是更具普遍性的另一原因。

在此,笔者就幼儿园安全教育问题谈一些个人的思考。

幼儿园安全教育是根据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认知发展以及已有生活经验等方面的特点,加强学前儿童对周围环境中潜在危险的认识,提高其预见性和保护技能,减少意外伤害发生,提高生命质量的教育。幼儿园安全教育将保障儿童身体健全和心理愉悦作为最直接的目的,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能使学前儿童避免许多伤害性事故的发生;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实施也是学前儿童感知生命之不可逆的过程,防火、防电、防水等一系列防止灾害性事故的教育能使学前儿童提高安全认知水平;幼儿园安全教育过程中还渗透着“健康是权利也是责任”的健康观,同时蕴含着“保护自己或他人的身体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的道德理念。

二、以流行病学理论审视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问题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意外死亡已经成为儿童死亡顺位中的第一位,而且意外死亡在总死亡人数中所占比率呈上升趋势。来自中国死亡监测网的报告显示,无论在城市或农村,意外死亡均为14岁以下儿童的第一位死因,死亡率高达685~941/10万,边远地区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甚至达到了1056/10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曾在全国11个城市4.3万多名学前儿童中进行过意外伤害的调查,结果显示:非致命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24.10%,其中造成身体缺陷者占1.64%,造成永久性伤残者占1.01%。国内其他相关调查也显示:每年有20%~40%的儿童因意外伤害需要医学关注,其中1/3需要手术治疗、卧床、休学或一天以上活动限制。

意外的发生并不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只有极少数意外才是真正的意外,而绝大多数所谓的“意外”并非偶然。约翰·戈登(TohnGordon)将流行病学理论应用在“意外”研究上,认为造成意外的因素有三,即宿主因素(host factors)、病原因素(agent factors)和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宿主因素主要指人的性别、年龄、性格、生理状况、反应快慢、处事态度等;病原因素主要指导致意外发生的物体。如利刃、水火、毒物、玻璃等;环境因素主要指意外发生时的情况,如气候、位置、时间、季节、道路等状况。就学前儿童而言,宿主因素具有特殊性,它包含认知水平、动作反应与控制水平、生活经验、生理状态等。第一,学前儿童对危险情境的认识不足,常常导致意外的发生,如不了解因为人的活动,有些处所会变得危险——2001年4月15日中午,南京某住宅小区一名2岁男孩被放在窗口的金鱼缸吸引而爬上桌子,面朝里背朝窗,不幸从25楼坠下,当场身亡。第二,学前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发育不完善,虽然有时已经察觉到危险,但因未能及时反应和有效控制动作而导致意外发生,如烫伤和溺水。又如虽然幼儿已经有了“尖锐的东西能伤人”的知识,但在使用剪刀时仍然会划破手指。第三,生活经验的缺乏使学前儿童对特定情境中的潜在危险预见不足,如进食时说笑容易导致呼吸道堵塞。第四.学前儿童的生理机能低下时容易发生意外,如下午学前儿童的疲劳程度有所增加,发生意外的几率更大。因此,对学前儿童来说,不仅看似十分危险的物体能对其构成身体威胁,那些原本不一定存在威胁的物体也会成为安全隐患,如小而光滑的果冻、玻璃球等。鉴于学前儿童好动的天性与社会环境中无所不在的安全隐患形成的强烈反差、学前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发生意外伤害性事故等事实,我们不得不在进行安全教育时,更加关注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尤其是认知发展、动作发展特点)与事故发生频率及伤害程度的关系。

三、基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实施安全教育策略

第一,幼儿园安全教育应当抓住契机。因为意外事故的残忍性,也因为学前儿童思维水平的局限以及好模仿的特点,现行安全教育一般给予学前儿童正面示范。至于意外事故的起因和恶果只能以描述性的语言或其他间接方式告知儿童,因此很难真正引起学前儿童的重视。但当发生在生活周围的意外事故的主角是熟悉的同伴时,学前儿童会比较容易了解意外事故的后果,这时开展教育更容易使儿童引以为戒。如,同班儿童洗澡时不小心烫伤手臂,其他儿童看到该儿童因此不能自由活动(否则刚刚愈合的伤口会重新裂开而流血)时,或亲眼目睹同伴换药时的痛苦表情时,就会对烫伤后果有更清晰的认识。教师若能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就能更好地引导儿童思考还有哪些情况会引发烫伤事故,哪些情况会对身体造成不便或伤害,平时应当怎样预防,等等。

第二,幼儿园安全教育需要加强儿童对危险情境及事故原因的认识。我们发现,学前儿童即使处于危险之中也很难意识到危险,

只有处在危险的极限状态时才会以哭叫的方式求救。我们还发现,在生活中,成人对危险场所或有害物体的认识不一定能引起儿童的共鸣,学前儿童对危险情境以及事故因果的认识明显有别于成人,如学前儿童认为明显凸起且尖利的物体远没有来来往往的车辆或东奔西跑的伙伴来得危险,因为前者是“不动”的,而后者动个不停;又如,学前儿童认为接近小动物是有危险的,因为它们会咬自己,而一把裂口的长柄玩具枪却没有什么危险,因为它是“假”的;再如,学前儿童不认为之前刚刚使用过但眼前不再出水也不冒热气的发热龙头是导致自己烫伤的根本原因,却认为坚决要给自己洗头的爸爸才是“罪魁祸首”。正因为学前儿童以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缩小了生活中危险事实的范畴,所以提高学前儿童的危机感,引导他们正确分析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幼儿园安全教育需要对儿童进行延迟满足的训练。意外伤害性事故的发生常与儿童的冲动有关。有时,学前儿童由于动作控制能力、言语表达能力较差,在抢先占有、奔向目标时,危险几率大大增加。笔者的孩子在小学一年级的体育课上与同伴争先恐后地捡球,结果重重地摔在铺着鹅卵石的地面上,头面部缝了数十针。笔者认为,如果教师能在儿童兴奋无比时及时以中断或间隔来让儿童有短时间的“冷却”,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安全教育应当帮助学前儿童逐步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做任何事情都应首先看一看、想一想是否安全或怎样更安全。如过马路时要看交通灯及前后左右的车辆,奔跑时要看前方是否有障碍物,破旧玩具要修理后才能玩,等等。此外,教师平时还应提醒学前儿童随时关注周围还有哪些容易被人忽视的安全隐患。

第四,幼儿园安全教育还应努力训练、提高儿童的行动反应能力来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虽然生活中的安全隐患防不胜防,但我们可以通过体育锻炼以及其他专门活动来增强学前儿童躲闪、奔跑等快速反应能力,并通过模拟演习教给他们求生技能。如让幼儿尝试跃过障碍物,在地面上滚动来灭火等。

总之,幼儿园安全教育需要克服经验主义,不能“想当然”。不要对一些危险情境熟视无睹,不要以为以前幼儿从未在这方面出过状况,今后也不太可能出意外;不要以为跟幼儿交代过,幼儿就应该知道,而忽略结合生活实际及时地、反复地强调某些情境或某些行为的危险性;不要以为强调他人发生意外的恶果就能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而忽略给幼儿深入浅出地分析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并着力提高他们的防范技能。

作者:顾荣芳

医院开展儿童安全教育论文 篇3:

2016-2020年全州县儿童青少年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2016-2020年全州县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以控制和降低伤害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6-2020年全州县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前来就诊的首诊儿童青少年伤害病例及哨点医院所管辖人口资料,应用伤害发生率对患者年龄、性别及发生的原因、地点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男童的刀/锐器伤、跌倒/坠落伤、钝器伤、非機动车车祸以及机动车车祸发生率比女童更高(P<0.05);13~18岁儿童的刀/锐器伤、跌倒/坠落伤、钝器伤、非机动车车祸以及机动车车祸发生率比0~6岁以及7~12岁更高(P<0.05);男童在公路/街道、体育和运动场所以及学校与公共场所伤害发生率比女童更多(P<0.05);13~18岁儿童在公路/街道、体育和运动场所及学校与公共场所伤害发生率比0~6岁、7~12岁儿童更多(P<0.05)。结论 儿童青少年易出现意外伤害,需要家庭、学校和社区共同关注、重点教育,提升自我防范意识,才能减少或避免伤害事件发生。

关键词:青少年;儿童;伤害;流行病学特征

WHO将儿童定义为18岁以下人群,伤害属于儿童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着常见、多发以及致残致死率较高等特点[1-2]。当前,世界上较多国家已将伤害预防与控制纳入卫生保健工作中[3-4]。为尽可能减少儿童意外伤害出现,提升儿童生命质量和国内预防工作水平,现对2016.01~2020.12哨点医院管辖儿童青少年(总人口319276人)的伤害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制定出有关参考措施提供依据,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来源

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伤害监测方案,选取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文桥中心卫生院作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2016~2020年在此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就诊的首诊儿童青少年伤害病例。

1.2 人口资料来源

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及统计局人口资料。

1.3 收集方法

3家哨点监测医院都采用统一制定的伤害监测登记表,由经过统一培训的首诊医生填写。登记表回收后,通过专业人员检查填写质量,对漏报、错填、漏填、逻辑错误的不合格登记表进行修改,录入全国伤害管理软件,上报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后导出统计。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数据以%表示,采取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性别与伤害发生原因

男童的刀/锐器伤、跌倒/坠落伤、钝器伤、非机动车车祸以及机动车车祸出现比女童更多(P<0.05),男童及女童的跌倒/坠落伤出现比其他伤害更多(P<0.05),见表1:

2.2 年龄和伤害发生原因

13~18岁儿童的刀/锐器伤、跌倒/坠落伤、钝器伤、非机动车车祸以及机动车车祸出现比0~6岁以及7~12岁更多(P<0.05),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跌倒/坠落伤出现比其他伤害更多(P<0.05),见表2:

2.3 性别和伤害发生地点

男童在公路/街道、体育和运动场所以及学校与公共场所出现伤害比女童更多(P<0.05),男童在学校与公共场所出现伤害比其他地点更多,女童在家中出现伤害比其他地点更多(P<0.05),见表3:

2.4 年龄与伤害发生地点

0~6岁儿童在公共居住场所、家中出现伤害比7~12岁、13~18岁儿童更多(P<0.05),13~18岁儿童在公路/街道、体育和运动场所及学校与公共场所出现伤害比0~6岁、7~12岁儿童更多(P<0.05),0~6岁儿童在家中出现伤害比其他地点更多,7~12岁以及13~18岁儿童在学校与公共场所出现伤害比其他地点更多(P<0.05),见表4:

3 讨论

当前,伤害已变成居民的一个重要死因,不仅使医疗费用支出大大增加,同时导致了巨大的潜在生产力损失,而儿童青少年是各类伤害事件的高发群体,已经严重影响到其身心健康与生命,有关伤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日益受到广泛重视[5-6]。

调查显示,在对比刀/锐器伤、跌倒/坠落伤、钝器伤、非机动车车祸以及机动车车祸等伤害中男童比女童发生率更高,在对比学校与公共场所、体育和运动场所、公路/道路与其他地点等发生伤害中男童比女童发生率更高,原因可能是男童比女童更活泼好动、顽皮以及爱冒险,活动频率高范围广,更热爱刺激有关。跌倒、坠落伤是不同性别及年龄儿童青少年最常见的一类伤害,分析可能和儿童暂未形成较为成熟自我保护意识、运动能力不断发展、危险识别能力较差、好奇心较强以及活泼好动等有关[7-8]。0~6岁儿童在公共居住场所、家中发生的伤害比7~12岁以及13~18岁儿童更多考虑可能和年龄较小儿童在家中在玩耍时过于调皮、存在较多危险行为以及监护人大意有关[9-10]。在对比各年龄段刀/锐器伤、跌倒/坠落伤、钝器伤、非机动车车祸以及机动车车祸等伤害中13~18岁比0~6岁和7~12岁更多,对比儿童在公路/街道、体育和运动场所及学校与公共场所出现伤害中13~18岁比0~6岁、7~12岁儿童更多,可能是13~18岁儿童处在一个叛逆的阶段,身体发育常会考验自身极限,从而易在各类地点出现意外伤害[11-12]。根据各年龄、不同性别伤害发生原因、发生地点的流行特点,在进行生活技能教育的同时开展其相适应的安全教育,提升儿童青少年在家中、学校、道路及公共场所的安全防范意识,在安全教育的同时开展与年龄性别相适应的心理卫生教育,指导儿童青少年社交沟通和情绪控制技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规范自我行为,减少或避免过激行为和冒险行为,最在可能的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总之,意外伤害是儿童青少年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需要家庭、学校和社区共同关注、重点教育,提升自我防范意识,才能减少或避免伤害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婉娟,喻业嘉,冯浓萍,等.深圳市龙岗区四年级及以上儿童伤害发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9,27(3):211-213.

[2]王小莉,周金意,杨婕,等.江苏省儿童青少年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2017,29(12):1223-1226.

[3]廖佩花,张云君,甫尔哈提·吾守尔,等.乌鲁木齐市2016年跌倒/坠落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伤害医学(电子版),2018,7(1):34-38.

[4]屈凌霄,罗春燕,张喆,等.上海市2011-2015学年中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8,22(5):472-475,503.

[5]戴宁彬,王菁,龚甜,等.苏州市0~14岁儿童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9,23(3):299-303.

[6]金微瑛,张维溪,李昌崇,等.2005~2014年温州地区重症道路交通伤害住院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J].浙江临床医学,2017,19(3):560-562.

[7]黄婷苑,孙敏英,段丹萍,等.2014-2017年广州市伤害监测点医院儿童动物伤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11):1753-1754.

[8]纪翠蓉,段蕾蕾,陆治名,等.中国2015-2018年6~17岁儿童伤害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志,2020,41(7):979-982.

[9]龚甜,王菁,邵琰,等.苏州市0~14歲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0,37(2):206-209.

[10]王夏冬, 朱晓炜 , 李凯 ,等.2014-2018年张家港市儿童青少年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职业与健康,2020,36(2):190-193.

[11]李亚杰,白国霞,嘎玛仓决,等.拉萨市2006-2015年学生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148-150.

[12]刘文瑶,汪保国.广州市城中村0~6岁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分布特征[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2):191-192.

作者:刘利华

上一篇:加强财务管理工伤保险论文下一篇: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生产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