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皮革工业论文

2022-04-15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湘潭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推动力,工业连续六年保持20%以上增速,2008年,工业总产值跃上1000亿元台阶,增长40.1%;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28.2%,比2000年提高148.5个百分点。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新型皮革工业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新型皮革工业论文 篇1:

后发展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探索

摘要:后发展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大有可为的。后发展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具有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做大经济总量、推进农业产业化形成、解决现实矛盾等意义。作为后发展地区,玉林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将思想大解放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第一动力”;培养壮大产业集群,拉伸产业发展链条;确立城乡统筹的发展理念来推进工业化;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融入北部湾经济区。

关键词:广西玉林;后发展地区;新型工业化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像广西玉林这样一个后发展地区,要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切实把新型工业化战略作为跨越发展的主导战略,以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玉林经济的不断突破,至关重要。

一、后发展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现状分析

玉林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城,地处广西东南部,毗邻广东,背靠大西南,是西南地区东向出海和粤港澳进入西部的重要便捷通道之一。玉林作为广西沿海城市群与区内经济腹地相互对接、协调发展的重要城市,处于多个经济合作区的相互重叠区和交叉点,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加工基地和东部通向东盟的重要陆路通道和跳板。在广西要构建的“两区一带”格局中,玉林既是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的一员,也是西江经济带的成员,有着重要的区位优势。但是,作为有着650多万人口的大市,2009年玉林全市生产总值只有682.0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2.4:40.6:37.0,全市财政收入只有54.6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2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531元,属典型的经济欠发达的后发展地区。因此,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至少有两点认识需要明确。

(一) 后发展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大有可为的

多年来,玉林市始终以工业化为核心战略和主导方向,坚持品牌引领、园区集聚、项目带动、创新发展,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从2003年末起,玉林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振兴工业,服务工业”大会战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掀起了标准化厂房建设和接纳产业转移的高潮。近年来,玉林立足于原有的中小企业基础,围绕打造泛北部湾中小企业名城、建设广西非公经济示范市,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产业、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目标,玉林深入开展了“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和“党组织服务年”活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福绵裤子之都”、“北流陶瓷城”、“博白编织工艺品之都”等地域品牌和“玉柴机器”、“玉林制药”、“南方食品”、“三环陶瓷”等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的辐射效应,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配套企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全市已形成了机械制造、水泥陶瓷、健康食品、皮革服装、电子信息等五大产业集群。2010年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GDP)实现536.52亿元,同比增长15.7%,在全区排名第6,比上年同期前进了3位,增速比全国高5.1个百分点,比全区高1.8个百分点,为1998年以来同期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其中工业,增加值211.40亿元,增长22.7%,对GDP增长的拉动达到7.8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最大,贡献率达到49.8%。可以说玉林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化已具备一定的基础。

(二) 后发展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不可忽视差距问题

近几年来,玉林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探索企业发展模式、优化资源整合、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离建设新型工业化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深入分析玉林市工业发展现状和经济结构等成因,我们发现,玉林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工业现代化水平偏低。2009年全市工业化率为,1.58。虽比上年提高0.23,但比全区平均水平的1.96低0.38,比工业发达城市柳州市的6.52低4.94。总的来说,玉林市在工业现代化水平5个发展阶段中处于第2阶段(即工业化初级阶段),而柳州市工业现代化水平已处于第4阶段(即工业化高级阶段)。玉林市实现工业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全市规模工业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大型企业的拉动。大型企业玉柴集团在全市规模工业中已经奠定了领头雁地位,其生产变化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全市规模工业生产整体的变化,2005年以来玉柴集团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分别为51.9%、40.3%、29.1%、38.4%和33.6%,几乎均在30%以上。一个企业产值占了地方规模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足见全市工业结构相对不合理和抗风险能力低的弱点,规模工业整体运行态势呈现出“玉柴兴则兴、玉柴降则降”的局面。

3. 工业经济效益较低。玉林市2010年一季度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91.8,为全广西最低的三个市之一,仅比贺州市和河池市略高,比最高的防城港市低901.77个点,低于全区平均水平53.43个点。从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还能力、营运能力、产出效率、产销衔接等指标得分情况与全区均值对比来看,玉林市工业企业生产效率明显偏低,这跟玉林工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有着很大的关系。

4. 粗放型发展模式还比较明显。玉林工业增加值虽然比重较高,但主要集中在资源开发、粗加工、低加工度的产业,产品附加值低,产业竞争力不足,体现世界发展潮流的高技术产品几乎没有。从总体上看,工业化进程还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差距更大。按现行汇价计算,我国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这些指标在玉林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玉林的工业化道路面临的形势严峻,任务还相当艰巨。

5. 企业经营水平提高不快,人才缺乏。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玉林不少企业论条件不比其他地方企业差,但效益差距却很大。如服装、水泥、机械、陶瓷等等,装备条件和其他地方差不多,可是发挥的作用却不一样。一批有前景的产品,如服装、健康食品等,没有抓住机遇发展壮大,也和企业经营水平低有关。当然,造成这种情况有许多原因,但企业管理薄弱,经营水平低,经营人才缺乏,主攻工业意识不强,没有花大力气去抓是主要原因。

二、后发展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义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要搞现代化,不走工业化道

路,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要切实把新型工业化战略作为跨越发展的主导战略,以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全市经济的不断突破,这既是客观经济规律,更是玉林作为后发展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一)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可持续发展。从国内外环境看,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间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加大,国内经济在克服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保持着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从玉林来看,目前有着历史上最好的发展环境,经济社会已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出台、自治区关于做优做强工业的决定出台等等,作为后发展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玉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发展要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高能耗、高投入、低产出的老路。要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发展路子。

(二) 新型工业化是做大经济总量的强力手段

经济总量决定经济发展的可能性。没有总量,没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支撑,经济本身的发展就会先天不足。从目前玉林做大经济总量的可选手段来看,非工业不行。玉柴集团是玉林做大经济总量的成功范例。玉柴集团在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后,于2006年提出“三年再造一个玉柴”的目标,到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玉柴,2010年又突破300亿元,2015年将向800亿元的目标迈进。“玉柴”的龙头带动效应,催生了玉林机械制造产业集群的形成,推动了玉林工业乃至整个经济的扩张和快速发展。

(三) 新型工业化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形成的保障

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进入现代经济发展轨道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农业的产业化,一个地区经济的历史性跨越也就不能从结构、效益和质量上得到保证。作为广西的农业大市,玉林的农业近年来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但客观地讲,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玉林农业产业化的程度还是很低的,还存在着很多与现代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诸如生产不规模、结构不合理、效益不明显、人力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玉林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农业产业本身对这些问题又无法实现自我消化,出路何在?必须通过推进新型工业化来提升农业装备水平和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集聚资金反哺农业,为农业产业化提供载体和发展空间,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机会,从而带动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为建设广西农业示范市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四) 新型工业化是解决现实发展矛盾的根本举措

玉林是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当前,财政实力弱和群众就业难是困扰玉林的两大主要难题。2009年全市财政收入占全广西的比重仅为5.6%,人均财政收入只相当于全广西平均水平的48.2%、全国平均水平的18.3%,远远落在全国、全区的后面。650多万玉林人口80%以上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如果不能有效地实现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消化和吸纳,必将严重阻碍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归结起来,玉林财政实力弱,弱在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低;群众就业难,难在工业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少。解决这两大难题,工业化是绕不开的坎。

三、后发展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对策与措施

作为广西人口大市、农业大市的玉林,在民营经济发展、产业集聚效应、人口素质、地理位置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坚持不懈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不断做大玉林的经济总量,实现玉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 将思想大解放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第一动力”

历史和实践不断证明,每一次思想的大解放必然会带来行动的大转变,必然推动社会经济的大发展。作为后发展地区,玉林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将思想大解放作为“第一动力”。首先要多管齐下,进一步优化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要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狠抓城市建设和管理,逐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对工业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带动力;积极推行阳光政务,着力优化服务环境;搭建银企平台,拓宽融资渠道,优化金融环境;优化执法环境,规范执法行为。其次要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牢牢把握新型工业化这个核心,统筹各种资源,整合各种力量,形成一门心思抓工业的浓厚氛围。科学谋划工业强市的思路、目标和举措,建立部门领导协调联系制和督促检查制,以更高的要求、更强的阵容、更大的力度来抓工业,加快工业强市步伐。第三要坚持项目建设不放松。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机遇、抓投资、抓就业、抓发展”的理念,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玉林)”这个平台,全力引进各种项目。对项目,尤其是大工业项目,在工作上优先安排,资金上倾斜扶持,资源上优先保障,毫不放松地抓好项目的包装、引进和建设,以引建大项目催生大产业,以集群规模化促进产业高端化。第四是坚持又好又快理念不含糊。围绕工业“提质提速提效”,深化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引导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升市场竞争实力,提升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市内所有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实施高起点、大投资准入制,重点抓好企业的节能减排,引导企业使用节能工艺、技术和设备,做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二) 培养壮大产业集群,拉伸产业发展链条

国外经验证明,产业集群是经济效率的源泉,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和内生动力,其发展状况往往成为考察一个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玉林的乡镇企业就占据了广西“半壁江山”。玉林市委书记金湘军曾说:“玉林过去最活跃的是中小企业,现在经济增长点仍是中小企业,但要把分散的中小企业聚集起来,集中力量实施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战略。”经过多年的培育,玉林已初步形成了以玉柴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以海螺、三环为龙头的水泥陶瓷,以旺旺、燕京、黑五类为龙头的健康食品,以富英为龙头的服装皮革和电子信息等五大产业集群。这五大产业集群主导地位显著,对工业发展拉动明显,为推动全市规模工业快速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0年一季度,五大行业共实现工业增加值29.64亿元,同比增长39.5%,对全市规模工业快速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6.82%。但玉林这五大产业大多属于高能耗、高投入的传统产业,并且除了机械制造产业外,其他产业的规模都较小,产业链条不完整。因此,加快产业集聚,壮大产业集群,拉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对玉林推进新型工业化,实

现跨越发展尤为关键。首先,要延伸产业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作用,做大集群规模。2009年玉柴销售额271.97亿元,但是玉柴在本地的采购额还不足1/3;玉林有着全国第三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却没有聚集到大产业,在这方面应该好好反思。其次,政府有关部门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要进行正确的规划和引导,在企业自愿的前提下,组织行业协会,整合产业资源,鼓励核心企业采取兼并重组、扩散配套等多种形式与中小企业合作,引导广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拉伸产业链条,避免同质恶性竞争,发挥整体优势。第三,以提升区域形象为目标,打造区域乃至国际品牌。号称世界上10条牛仔裤里有6条是福绵产的“裤子之都”,却没有一个国内知名品牌,这是一个硬伤。因此,创造知名品牌、巩固老品牌、加大对品牌的奖励和保护力度,提升产业集群的效应,进而提高整个玉林的形象,是玉林作为后发展地区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当务之急。第四,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培育发展新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着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延长产业增值链和就业链,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核心企业,打造一批新型工业化的“旗舰”企业。

(三) 确立城乡统筹的发展理念来推进新型工业化

在2009年8月的中共玉林市委三届七次全会上,玉林率先在广西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为此,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确立城乡统筹的发展理念,重新认识如何推进工业化的问题。首先,要在以工促农上求突破。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方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实现工农良性互动。要充分利用玉林在农业方面的优势,扶持加快涉农企业发展,不断加大投入,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要积极利用优势资源引进大型农业加工企业,促进农副产品加工规模化生产,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增值空间。其次,要统筹发展资源。如果靠大量占用耕地、大量消耗资源、大量投入资金来实现工业的增长,不仅不利于工业自身的发展,而且会进一步拉大城乡的差距。因此,发展工业,不能无限的占用农业资源,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三,要处理好产业向园区集聚与向乡镇辐射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工业向园区集中,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不仅要有集聚,还要注重辐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就是要结束以城市为中心的工业化原始积累阶段,在全社会范围内,在城乡之间,按效率原则公平地配置资源。不能一味追求乡镇大企业向园区集中,而要促进乡镇企业为园区的优势产业配套成龙,使乡镇企业成为园区的延伸和扩展,将一些乡镇骨干企业留在农村,也有利于小集镇的形成和发展;同时,要鼓励乡镇企业与工业园区的错位发展,乡镇企业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除了发展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制造产业外,还应把自身的发展与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促进农业机械化相结合。

(四)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从根本上说,工业化过程就是伴随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作为后发展地区,玉林产业水平的多层次将长期并存,传统产业的作用并没有完结,因此要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提高传统产业的关系。当前,玉林作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一方面要积极承接港澳台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和其它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另一方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信息产业上,依托信息产业的高速成长实现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之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加强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改造,不断淘汰衰退产业,促进主导产业的合理转换,扶持和引导支柱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提高产业结构作为资源转换器的效能和效益,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协调化的有机统一。要加快技术创新,坚持以创新支撑发展,积极参与自治区重大产业研发中心的建设,全力争取内燃机、日用瓷、中成药等自治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落户玉林。

(五)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新兴产业,它既与制造业相关,又具有服务业的特性,是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的服务行业,是世界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是“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商品生产部门的飞轮”。随着玉林的交通、物流被列入国家批准实施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同时龙潭镇被纳入了五个功能组团之一的铁山港(龙潭)组团,这对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4+2)之一的玉林市实现跨越发展,尤其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面对这“千年等一回”的全新机遇,玉林要在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中,找准位置,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要切入点加快推进玉林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步伐,全面主动地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浪潮中,实现玉林的跨越发展。当前,首先要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打造一大批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供应商。其次。要加快建设生产性服务业聚集中心,大力推进专业市场和物流园区建设,尤其是龙潭物流园区的建设,把龙潭打造成为玉林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参与多区域经济合作的“桥头堡”及北部湾经济区沿海重大产业布局上下游产业链的服务中心。第三,围绕优势产业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联动发展新格局。要结合玉林实际,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与特色,重点扶持自治区物流试点企业广西玉柴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和广西北流三环物流有限公司,培育催生一批具有先进物流经营理念、掌握现代物流技术的本土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使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助推玉林加快新型工业化体系建设和全面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有力手段。

参考文献:

[1]玉林市统计局2009年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0-05-23)[2010-11-20].http://www.yulin.gov.cn/web/style/default/content.jsp?issueld=119634.

[2]玉林市统计局2010年前三季度玉林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DB/OL].(2010-11-10)[2010-11-20].http://www.yulin.gov.cn/info/136302.

[3]金湘军,广西玉林特色之路: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D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4/10/content_4406260.htm.

[4]中共玉林市委员会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决定[N].玉林日报,2009-09-08.

[5]沃克,服务业的增长:原因及影响[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3:1-2.

作者:张秉文 黄飞

新型皮革工业论文 篇2:

湘潭: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湘潭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推动力,工业连续六年保持20%以上增速,2008年,工业总产值跃上1000亿元台阶,增长40.1%;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28.2%,比2000年提高148.5个百分点。工业对GDP贡献率达57%,财政贡献率达70%。

 一、将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不断推动跨越发展

新型工业化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直接将信息化与工业化进程结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构建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创新平台和体系,使高新技术不断开拓新的产业发展空间,促进经济强劲增长。早在2001年11月,我们专门就信息化与产业发展问题到广东南海、顺德和深圳等地学习考察,并于2002年在全省率先实施信息化工程,逐步实现由“湘潭制造”向“湘潭创造”的转变,成功跻身了全国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城市行列。近年来,我们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拓展信息化的应用范围,通过采取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示范带动、平台支持等措施,着力抓好信息技术的推广普及与集成示范,将信息化由中央、省属大企业向县(市)区制造业延伸。覆盖到所有成长性较强的制造业;加快推广数字化装备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在生产环节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数字化综合集成应用技术,努力实现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等全过程的“无纸化”,尤其是在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推进数控系统、工业生产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及工艺、计算机管理系统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促进了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目前全市9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实施了信息化工程,制造业企业新产品开发周期平均缩短60%,新产品贡献率达到42%,设备新度系数提高20个百分点,资金周转速度提高50%以上。200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41.2%,比2000年提高11.2个百分点,44家信息化示范企业近年来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6.4%,利润年均增长49.9%,涌现出湘钢、江南、江滨、五菱、凌天、华菱线缆等30余家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信息化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我市最先实行制造业信息化的试点示范企业五菱集团,利用信息化和高新区德国工业园区这两个平台,通过互联网将德国公司研发中心的设计样图、技术参数等,传送到湘潭的生产基地,使横跨两洲的两家公司的产品开发实现了无纸化设计、零距离沟通和无缝式链接,开发生产出无机房电梯和特殊电梯,填补了国内空白,一举成为国内电梯行业的领先一族。湘潭平安电气集团原来只是一家生产普通矿山通风设备的民营企业,从2001年开始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开发和创新产品,实现产品的数字化集成与创新,仅用几年时间就使传统的矿山通风设备提升为数字化智能型矿山装备系统,使公司成为全国矿山装备行业的龙头企业和首批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生产的矿用风机连续7年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2008年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35%。企业销售收入、利税年均增幅高达63%和48%。到2010年,以平安电气为龙头、相关中小企业加盟的矿山装备产业集群,年销售收入将突破50亿元。

二、将科技创新与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

湘潭具有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有较好的装备水平和技术研发能力。但我市的传统工业化走到今天,制度、模式、结构、效率等方面的缺陷也暴露出来。因此,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既没有推倒原有基础重来,也没有囿于现状“穿新鞋走老路”,而是将科技创新与发展循环经济紧密结合,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引进和发展新兴产业,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减少污染排放、做好环境保护,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是打造创新平台。通过建设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863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全国唯一的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和全国专利示范创建城市,抓好湘潭机电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火炬创新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为我市科技创新特别是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了重要平台,建立了开放高效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3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20个,增强了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动力。二是加快技术进步。我们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积极促进成果转化,实施了“431522程”,即围绕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4大高新产业,选择30个左右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的高新技术项目进行滚动扶持,培育10大高新技术产业集团,力争到“十一五”末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00亿元以上。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实施科技项目工程,重点突破产业化关键技术,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00家,产品达146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358.5亿元,同比增长32.6%,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2%。三是加强节能减排。我们在全省率先编制了《节能降耗工作实施意见》,提出了节能降耗及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框架、发展重点、战略步骤和保障措施,为有效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和生态步入良性循环,明确了方向。率先制定并落实《湘潭市节能减排科技支撑行动方案》,全面启动“1126工程”,强化科技节能减排,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显著削减废物排放量,“十五”期间共投入技改资金165亿元,大力发展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三低一高”产业,压缩淘汰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产业,初步形成了节能降耗减排及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框架。启动了竹埠港工业区减排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湘钢低浓度烧结烟气脱硫除尘技术、湘潭电厂脱硫石膏综合利用技术、湘潭电化集团低品位锰矿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技术等资源环境治理项目。通过有力举措,2008年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7%,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4.8%,工业项目“三同时”执行合格率达到95%以上,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率由2007年全省第十位跃居到第二位。

三、将资源整合与产业集聚相结合,突出特色加快发展

在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发展的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我市工业经济运行保持了速度与效益提升、结构与质量改善、活力与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主要得益于我们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不求平均用劲、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

高产业集聚水平,以产业集群为路径,项目建设为抓手,工业园区为载体,走出了一条有湘潭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推动产业集聚。设立新型工业化发展引导资金,将10大优势产业集群凝缩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及清洁能源装备、精品钢材及深加工、小轿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四大战略性产业和以现代物流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发展层次得到提升,集聚效应明显增强。出台了《加快企业裂变工作实施方案》,鼓励和支持大企业将新的研发成果、核心技术、仅靠自身努力无法做大的产品裂变发展,2008年全市大企业共裂变项目60多个,形成生产能力534亿元,钢材压延加工、矿山装备及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形成了集群发展的格局。二是实施项目带动。我市把项目建设作为培育产业优势、扩大工业总量、加速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和关键举措,重点抓好了一批关联度高、成长性好的项目。从2000年到2008年,我们共确立和实施项目近600个,完成项目投资近700亿元。2008年,我们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特别是大项目的推进力度,湘钢宽厚板深加工、吉利汽车二期、湘机220吨电动轮自卸车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工业技改项目投资达到130亿元,增长12.8%;建立“两型社会”建设重大项目库,共策划重大项目170个,其中147个进入长株潭试验区建设重大项目库,总投资5241亿元。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了产业的优化升级,实现了湘潭汽车产业的“由无到有”,清洁能源产业的“由小到大”,冶金产业的“由大变强”,极大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三是加快园区建设。我们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注重通过园区这一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链条延伸,促进资本集聚、企业集中和产业集群。按照“一业为主、集群发展”的思路,完善园区产业定位,突出主导产业和产业配套体系,使主导产业明晰,园区功能明确,产生园区聚集效应。高新区成功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德国工业园成为长株潭城市群国家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核心园区,以风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九华经济区战略引资、产业升级和集群发展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台湾工业园和省、市共建电子信息产业园正式挂牌;昭山开发区立足生态特质,规划提升和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目前,全市6个园区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优势平台,园区销售收入和税收每年保持4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8年园区实现销售收入增长43.7%,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20.2%,预计到2010年将占到40%以上的份额。

四、将工业发展与统筹协调发展相结合,坚持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新型工业化是统筹协调发展的工业化。我们坚持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充分利用现代工业文明的最新成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为区域整体实力的提升和第一、三次产业的发展提供“引擎”动力,切实促进了经济总体质量的提高,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用工业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我们坚持用现代工业的理念抓现代农业,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工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促进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形成了以养殖、饲料、兽药生产、肉食加工、皮革加工为链条的产业化发展格局,畜牧业及相关产业产值迅速增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8年农业产业化总产值增长46%,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新增2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13家。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64.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增长12%。使农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0年增长1.34倍。二是用工业化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在加速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我们瞄准建设经济强县(市、区)的目标,把县域工业的发展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立足各县资源和基础,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确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坚持以本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手段,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突出发展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工业,努力构筑和形成县域工业支柱,推动了县域工业上规模上水平,2008年五个县市区累计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388.46亿元,同比增长43.5%,各县(市、区)基本保持同步增长,增幅都超过了40%。三是用工业化推进服务业发展。工业生产包含了生产链和服务链两个链条。我市围绕服务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铁牛埠港口、万博港、步步高、大汉钢材物流中心等重点物流项目,大力发展工业、商贸、水运三大物流产业,重点建设好九华、双马2个现代工业物流园,努力建设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基地,形成了区域内竞争有序的物流体系,促进了物流成本的降低和速度的提升。我市还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按照大工业的发展思路,加快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的建设,切实加快现代金融、工业设计、信息咨询、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满足企业日益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促进了服务业与工业的深度融合和互动发展。

(作者系中共湘潭市委书记)

作者:彭宪法

新型皮革工业论文 篇3: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曾培炎同志在解读新型工业化的时候指出:新型工业化的特点之一就是我们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要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十六大”报告还强调指出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一个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等基本国策,所以说,人口、资源和环境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非常重要的约束力,不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不走新型工业道路,就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需要把握的几个方面

第一,发达国家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而我国可以采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没必要完全按发达国家的路子把工业化完成后再搞信息化,所以我国完全可以利用后发优势,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此来实现跨越式发展。最近我们组织了一批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项目,内蒙有几个企业也在项目当中。通过我们的了解,凡是搞了信息化,或是已经搞了一部分信息化的企业,都感觉到信息化对企业的发展促进作用实在是太大了。河南双汇的一个老总到发改委,提着一个笔记本电脑,他说:“我坐在你的办公室,可以随时了解任何一个生产车间的生产情况、销售情况、库存情况”。双汇在北京开了很多卖鲜肉的店,卖肉很简单,但也实现了联网,卖出一根香肠马上就能知道。信息化使企业能够快捷地了解产业信息,能及时做决策,这对于企业发展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大多数是以消耗能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而我们不能再以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了

我们要为自己建立一个比较好的生存环境。现在已经进入了21世纪,我国也签订了许多项条约,要遵守国际公约,要保护环境,所以我们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改变高能耗、高物耗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

第三,在工业化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既要发展高技术产业,还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一方面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也要着眼于扩大就业,否则这些都会成为不稳定的因素。最近,有关领导到四川视察,在一个水电站开工的时候,当地有一万多人围着不让开工,因为水电站的建设可能会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且地方政府没有把关系处理好,最终酿成大规模群众上访事件。还有青岛一个企业下岗裁员,也是没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工人闹事闹得很厉害。所以说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得考虑国情,要考虑就业的问题。

第四,抓住加入WTO的历史性机遇,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推进工业化

这些都是由不得自己的,你在家门口,人家进来,所以不开放也得面临两个市场。为什么强调两种资源呢?就是一方面我们资源短缺,要节约利用自己的资源;另一方面我们要走出去,要把别人的资源拿回来自己用。说点题外话,最近我们计委外资司跟有关企业通报了一个情况,大家知道澳大利亚的铁矿石非常丰富,就有这样一家皮包公司,到处游说国内的企业,而且很多企业都已和他签约,他说要在澳大利亚开铁矿,你们来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后给你稳定的货源,结果这家企业一分钱没用把国内的好多大公司都拉进去了,实际上这里面有些圈钱的意思。我们确实是资源短缺,但我们不能这样去拿资源。所以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让人家欺骗,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我们要利用外资,不要让外资把我们利用了。实际上一点不利用也是不可能的,应该体现双赢。但是我们不能把最主要最核心的东西给人家,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在很多地方还要掌握主动权。

第五、在工业化过程中要继续坚持改革和创新

在过去的20年,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非常高,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改革创新,使生产力的潜力得以释放。目前这种潜力仍然还是很大的,为了让这种潜力能够释放出来,我们要继续深化改革,清除体制性障碍,制定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相适应的政策。实际上目前有些政策转换并不及时,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所以要及时调整一些政策。

二、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化进程的一些思路

“十六大”提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必须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首先是从国际环境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加入WTO以后,国际竞争非常激烈,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实现工业化也存在困难,既有优势有潜力,但也有一些风险,同时我们现在也处在一个体制转型、经济转轨、市场变革以及机构调整的过程中,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东西也是难以预料的,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为了实现工业化目标,必须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振兴装备制造业,提高工业的整体竞争力,搞好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也就是搞循环经济,实施走出去战略,缓解工业生产对资源的约束力,确保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1.积极、有选择地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现在很多国家,像日本、德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向信息化的发展。有些产业已经不做了,那么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把它们转移到我国,这也是一个很自然的规律。但这是要有选择的,不能来什么要什么,抓住发达国家产业调整的机遇,把我国建成世界制造业基地,是我们实现工业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举措。我们认为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对于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增加城乡就业,推进工业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做过一些研究,根据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优势及我们面临的发展环境,只要措施得当,通过国家的适当支持和企业的努力,完全能够通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努力把我国建成世界制造业基地,同时实现制造业由小到大的转变。这种可能性表现在:

第一,我们已经奠定了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基础

从制造业的总体规模讲,我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居世界第四,同时我们有相当一批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产业体系来讲,我国也都是门类比较齐全的,同时有一定的技术支撑和工业的配套能力,我国纺织品贸易占世界的17%,从经济总量上讲我们也具有优势。

第二,工业发达国家正在转移和退出一些传统制造业

这就为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技术来源。比如,日本把好多产业转移在中国,中国生产的很多东西都是日本的品牌。我们要发展自己的品牌。但目前,我们还是要先把日本产业承接过来,然后再自己慢慢发展,才有成为产业基地的可能性。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很快,物质已是极大丰富了,社会也相对比较稳定,市场潜力很大。大家都知道,我国的汽车厂家没有一家不是合资的,世界上一些大的汽车生产企业没有一家不来中国合资,就是因为中国市场潜力太大了。同时,我们的劳动力相对还是便宜,虽然我们现在用工比过去高很多,但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低很多。比如说,我们的造船业发展为世界第三,有自己努力的结果,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因为造船这个行业既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也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这些都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依托。

第三,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制造业的融合,为我国在较高的一个起点上发展制造业,缩小与发达国家的距离,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

我国是一个电子信息产业大国,但是我们缺少核心技术。我们有数量,有了数量就可以再提高质量。对于纺织、服装、家电等这些确实是我们的比较优势的产业,我认为更多的还是要走出去实施全球化布局。西班牙烧中国的鞋城,很多国家有一段时期惧怕中国发展,这也是出于其自身考虑,和我国的战略也有关系。我们把人家的市场都占了,但是如果你要到那儿去建厂相对来讲就要好一点。最近我参加了中国和匈牙利工业发展部的一个联络小组会议,他们就特别希望中国去建厂。因为匈牙利经济也不是特别发达,也是刚加入欧盟,他说你可以利用我欧盟的地位,在我这儿建厂,就可以减少很多贸易壁垒,产品从中国本土来,肯定要受很多限制,但在欧盟生产,虽然是中国的牌子但原产地不是中国,所以特别希望和中国有这方面的合作。从我们自身来讲,作为一个不断强大的工业化国家,产业确实应该融入国际化的洪流之中,应该实行全球化,应该走出去,我国现在象海尔这样的企业还是不多,应该再多一些这样的企业。对于钢铁、石化、装备汽车等有一定基础的产业也要有选择的承接发达国家的转移,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这既是制造业发展战略、也是推进工业化的一个重要举措。

2.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

第一,要尽快促进工业结构由重化工向高加工度的演变和升级

目前理论界都认为我们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重化工,再往下发展就是向高加工度转化,也就是提高工业水平。首先要把振兴制造装备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装备制造业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可以有效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可以有效降低经济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为重化工的优化升级提供先进的技术保障和设备。其次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钢铁和石化产业的优化升级。钢铁、石化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对实现第一个翻两番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在第二个翻两番中它们还是重要的支撑产业,但是资源、能源、环境的约束都非常严峻,所以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以较低的能源、资源消耗,较低的环境负荷支撑工业化对钢铁、石化的需求。同时钢铁产量应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

第二,发展产业集群,促进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形成

产业集群简单地说是指某一个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以及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的大量聚集,发展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群落。这是世界的一个发展趋势,在我们国家也已经自然而然形成集群,在我国浙江、广东、江苏等地发展特别快。所谓集群,就是这一个地区都搞这一个产业。世界有很多集群,我们国家首推浙江的产业集群,因为它的程度可以说是最高的,它的一乡一品,一县一产,已经成为浙江省经济区域的一个特色。例如萧山的羽绒、海宁的皮革、义乌的袜子,大家熟悉的浪莎袜业,实际上都是乡镇企业生产出来的。还有永康的小五金,在浙江省这个产业就做得非常大。嵊县一个县年产领带28亿条,产量占世界1/5;海宁皮革年产1600万件,产量占全国1/4;萧山羽绒服占全国产量1/3;温岭的水泵2000万台,占全国28%;永康的小五金年产值190亿元。这就是集群的作用。浙江政府为企业搭台,为企业创造条件,提供一条龙的服务,促进企业发展。从工业发展来讲,发展产业集群是走向工业化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是产业集群的发展不是政府硬性的发展,应该顺应发展的趋势,就是要具备了一定的发展条件,政府再去推动。

第三,加快机制和体制创新,促进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

应该制定政策鼓励企业自我发展壮大。作为政府的官员,应该创造一个好的氛围,促进企业的发展,培养一些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同时也不能忽视中小企业的作用,任何一个国家的中小企业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业总体水平

我国所有的产业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通病,就是技术创新水平低,力度不够,投入不足,所以要下大力气加大企业创新力度,提高产业竞争力。

第五,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对于企业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做好核心产品;二是强化企业自身素质;三要从横向多元化扩张,向业务规范化发展,这也是很多企业的经验。比如海尔原是搞白色家电的,后又向黑色家电转换,当然现在还在做,我想大家买电脑不会买海尔,而冰箱、洗衣机会去买。原因是海尔还是该做好自己的白色家电,所以说现在海尔的战略也在调整;四是积极推进跨国经营。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必须开展跨国经营,实现国际化,这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趋势。

作者:彭会军

上一篇:宪法序言探讨论文下一篇:宪法修改思考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