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摩擦预警机制论文

2022-04-22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贸易摩擦频繁爆发。贸易摩擦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培养竞争优势产业、刺激对外投资和实现贸易地理方向多元化等有一定的积极效应,同时也存在着危及国家贸易岳全、破坏与对象国的贸易关系、打击相关地区和企业的发展以及引发对外贸易纠纷等消极影响。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对外贸易摩擦预警机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外贸易摩擦预警机制论文 篇1:

贸易壁垒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多国贸易壁垒围攻“中国制造”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的对外贸易摩擦可谓连连不断。据商务部统计,2007年,全球共有19个国家(地区)对我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近80起,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此外,还遭遇美国“337知识产权调查”17起。

以美国为主的一些国家以产品质量、食品安全为借口,以偏概全、夸大事实,对我出口产品采取限制措施。其中技术性贸易措施已成为影响我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用五大特点概括了2007年我国贸易形势:“反补贴”案件频发;与贸易伙伴的摩擦事件较多;与美欧的贸易摩擦突出;发生贸易摩擦的对象比较集中;世界贸易组织争端案件增多;贸易壁垒日益多样化。

2007年5月29日,美国5家钢铁生产企业联合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递交对中国钢钉的申诉书。此事件涉及我国70家企业。据业内人士透露,该初裁结果已导致部分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地的中小钢钉生产企业破产,不少工人下岗。

自加入WTO后,为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国际贸易绿色化趋势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问题和挑战,那就是“绿色壁垒”。例如, 2006年欧盟茶叶委员会公布了欧盟及德国茶叶新农药残留标准 ,面对茶叶出口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安徽茶叶出口企业采取措施应对欧盟“绿色壁垒” 。

“山雨欲来”是高虎城用来形容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危机的词语。今年一季度,共有8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17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涉案金额达20亿美元。同时我国还遭遇了美国“337调查”5起,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较去年都有大幅度的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外贸发展十分迅速,进出口贸易已经突破了万亿美元大关,但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其中有四大问题束缚着“走出去”的步伐:一是外贸增长方式仍然带有一定的粗放型特征,低层次商品所占出口商品结构仍然较高;二是绿色贸易壁垒逐渐取代传统非关税壁垒,成为国际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之一;三是的资源瓶颈日趋严重,人均资源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四是环境的恶化日益严重,能源结构85%都是燃煤结构。

从去年开始,反补贴已成为我国贸易摩擦的新领域和热点。反补贴案件猛增,成为去年的一大特征与转折。今年前三月,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相继对我国产品提出反补贴调查或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是首次对中国产品发起反补贴、反倾销合并调查。反补贴调查仍将是贸易摩擦的焦点,今年的形势不容乐观。

美次贷导致我国出口放缓

2007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开放型经济水平继续提高,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然而,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元持续贬值,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使世界经济增速正在全面放缓。在此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一再调低,已经由2007年10月公布的4.9%下调到3.7%。2008年4月2日更新的预测显示,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只有0.5%。而我国2008年前两个月,因受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进口价格上涨影响,商务部重点监测的42种重要商品共多支付外汇185.9亿美元,带动同期总体进口增速提高14.4个百分点。近期,巴西、澳大利亚至中国的铁矿砂海运费同比上涨一倍。运费在到岸价中的比重分别占到了60%和40%。国际初级产品和海运费价格高位运行,表明外贸企业的国际贸易环境正趋于恶化。

在贸易顺差上,据海关总署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贸易顺差194.9亿美元,出口同比增长26.7%,进口增长27.6%。2月份贸易顺差下降有很多特殊情况为85.55亿美元,为10个月来最低,出口同比仅增6.5%,进口则劲增5.1%。3月份增速又恢复到增长30.6%的水平,加快23.7个百分点。

我国纺织业是受美次贷危机冲击的最大行业。今年1-2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164.4亿美元,仅增长5.7%。而作为全国纺织服装出口最大的省份,广东省纺织服装对美出口额下滑严重,前两个月分别同比大幅下降了27.9%和41.9%。针对主要出口行业纺织,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日前在鲁、苏、浙、粤、冀、闽6省调研结果显示: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出口退税降低情况下,2/3的企业利润率只有0.62%,其他1/3企业利润占据整个行业的80%。这个数字意味着,虽然纺织行业出口仍然在稳步增长,但是两极分化状况突出。

积极扩大出口优化进口结构

2008年,纺织、机电、高端农产品出口,仍在商务部政策鼓励之列,而钢铁出口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钢铁是遭遇反倾销最多的行业,2007年,遭到国外反倾销调查案件共计15起,同比增长87.5%;涉案金额约为19.5亿美元,同比增长10倍。因此“两高一低”仍是防范的主要任务。

稳定轻纺产品出口、加大机电产品出口、促进优质农产品出口是贯彻十七大方针、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一大举措,尤其以园艺产品、蔬菜、畜禽产品为主的优质农产品出口是支持“三农”、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盈利点。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王受文举例说明道,前一段时间,我国农贸市场的一根大葱两元钱,而运到韩国就可以卖到20元。对此他表示,农产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我们要在国际谈判中为中国的这部分产品赢得更多的市场。他认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不是说要慎谈出口,而是要优化出口结构。出口对就业问题、税收问题都是非常有益的。去年我国GDP增长11.4%,这其中2.7%是对外贸易实现的。”

在谈到农产品进出口的现状时王受文说:“去年我国棉花产量240万吨,远远满足不了我国纺织业的需求,再有一个新疆才行。我国大豆年产量1400万吨,而每年需要进口大豆3000万吨。可见棉花、大豆的缺口很大,这么大的缺口怎么办,只有靠国际市场解决。”目前,我国大豆进口关税已从之前的3%降到1%,降低了从新西兰进口的2.83万吨羊肉的关税,同时也降低了原材料的进口关税。这就是说,我们不仅要稳定出口,同时还要优化进口结构,当前尤其鼓励粮食进口。商务部外贸司官员的表态也让纺织企业、机电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政策导向开出应对“良方”

面对愈演愈烈的贸易壁垒,高虎城特别强调,今年欧盟很可能在对华经贸问题上采取更为强硬的态度,一方面欧盟会继续以贸易不平衡为由,要求我国进一步开放市场,扩大从欧盟的进口;另一方面,将会对我国出口产品更为频繁地采取贸易救济措施,甚至付诸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

王受文也诚恳地告诫外贸企业,要以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求生存,以转变增长方式谋发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塑造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企业形象。要有全球战略眼光,品牌没有国家冠军,只有世界冠军。

据悉,经过长达6年的讨论,欧盟REACH法规于6月1日正式生效。REACH法规全称为《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案》。这一法规将涉及欧盟市场上约3万种化工产品,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如家电纺织、服装、鞋业、玩具、轻工、电子、汽车、制药等均将受到波及。

为更好地应对日益严峻的贸易摩擦形势,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商务部为我国外贸出口企业提出了以下几点政策建议:进一步完善符合WTO规则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健全我国的法律防范体系;加快外向型经济模式向内需和外需并重的经济模式的转变,努力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和中介组织三者分工合作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建立多边救济、区域和双边救济、国内救济等多层次的贸易救济机制;建立外国贸易政策体系变动预警机制和产业预警机制及贸易和投资申诉中心,维护我国企业合法权益;大量培养应对贸易摩擦的专业人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充分利用国际贸易规则,保护本国幼稚产业的发展。

尽管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堵截,但目前我国贸易出口又在开辟新的市场,如巴西、俄罗斯等国家,这种拓展将成为出口贸易的又一推动力。

第10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4月15日如期举行,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会上巡视时表示,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我国的宏观调控措施、法律法规的变化、国际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及世界经济下行等多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对我国企业的出口是有一些影响的。

综上所述,今后我们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加强产品质量、加强自主创新、加强产品招回制度;二要充分利用法律,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维护自主品牌,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贸易自由保卫战。

作者:孙丽云

对外贸易摩擦预警机制论文 篇2:

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双重效应与应对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贸易摩擦频繁爆发。贸易摩擦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培养竞争优势产业、刺激对外投资和实现贸易地理方向多元化等有一定的积极效应,同时也存在着危及国家贸易岳全、破坏与对象国的贸易关系、打击相关地区和企业的发展以及引发对外贸易纠纷等消极影响。据此,提出应对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长期策略是: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积极作用;短期策略是:规避贸易摩擦对我国贸易和经济的冲击,减少其损失。

[关键词]贸易摩擦;积极效应;消极影响;长期策略;短期策略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的逐步深入,我国与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据海关统计,2007年1~11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9690.9亿美元,同比增长23.6%。其中:出口11036亿美元,进口8654.8亿美元,进出口顺差2381.2亿美元。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大国地位突显和强化,与此同时,我国遭受的国际贸易摩擦数量连续12年位居全球之首。2006年共遭遇贸易摩擦99起,其中“两反两保”调查86起,美国337调查13起,涉案金额为20.5亿美元。反倾销、保障措施和特殊保障措施是贸易摩擦的主要形式,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而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劳工标准等成为引发贸易摩擦的导火线。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会直接抑制我国的产品出口,减少贸易收益,致使国内相关产业萎缩、失业增加,阻碍经济的增长。但贸易摩擦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存在着积极促进和优化作用,尤其是在我国存在贸易扭曲以及产业结构失衡的情形下更是如此。因此,本文拟通过剖析对外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效应与消极影响,提出应对我国面临的对外贸易摩擦的长、短期策略,以期抛砖引玉。

一、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积极效应

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频繁爆发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它是我国经济和贸易发展特殊阶段和特殊国情下的正常现象,同时也是我国外贸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层次的必需品和刺激物(贾海基、李春顶,2006)。也就是说,贸易摩擦有一定的积极效应。

(一)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

当前我国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摩擦使得这些产品的出口减少,国内相关的产业规模就会缩减,因此而退出的资源和资金就会流向更高层次的产业,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一些特殊的贸易摩擦如技术性贸易壁垒,直接要求的就是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提升产业结构的作用更加明显(李春顶,2007)。从我国处于经济转型这个特殊国情来说,贸易摩擦可以起到一种积极的指引作用。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观点,市场在某些领域会失灵,但贸易摩擦正好起到了纠正市场失灵的作用。从历史的角度看,贸易摩擦确实给一些国家带来了益处,最好的例子就是日本。日美、日欧之间长期存在贸易摩擦,在这个过程中,随着贸易数量的增加,贸易摩擦的领域从20世纪60年代的纺织品,到70年代的半导体,再到80年代的汽车,在这个不断发生摩擦的过程中,日本的产业结构也在压力下不断得到提升。

(二)有利于培养我国的竞争优势产业

首先,贸易摩擦有利于优胜劣汰。贸易摩擦会淘汰一些竞争力微弱的小企业,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些企业退出市场对整个社会来说是帕累托改进。其次,贸易摩擦会加剧国内相关企业之间的竞争。经济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竞争的引入和加强可以帮助企业移出惰性区域、降低企业的X非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TFP);竞争机制的加强还可以刺激企业技术创新,提高TFP(贾海基、李春顶,2006),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再次,贸易摩擦能诱导比较优势产业顺利转变为竞争优势产业。比较优势产业源于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所揭示的思想,它是从资源禀赋及相对生产率角度出发的优势;而竞争优势产业源于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所揭示的思想。该理论阐明,通过提高技术水平,以技术优势取得市场上的竞争力,形成竞争优势。如前所述,贸易摩擦可以淘汰小企业而发展大企业,大企业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它们可以应国际市场和竞争的需要提高技术水平,并取得国际范围内的绝对竞争力,也就形成了竞争优势产业(李春顶,2007)。

(三)刺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和发展不平衡,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是造成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频繁发生的外部根源。为了绕开新贸易保护主义设置的贸易壁垒,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到国外就地生产、就地销售。贸易摩擦刺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是一种“逼迫效应”。也就是说,贸易摩擦阻止了有关企业的商品出口,使其市场缩小,商品价值就无法实现,这时候有关企业为了走出困境,往往想方设法绕过国外的贸易壁垒,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实现(李春顶,2007)。于是在贸易摩擦的压力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加,获利空间扩大,也有助于解决我国的贸易摩擦问题。

(四)有利于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多元化

我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比较单一。2006年我国前五位出口市场依次为美国(21%)、欧盟(18.8%)、香港(16%)、日本(9.5%)和东盟(7.4%)。一旦我们与其中的一个贸易伙伴发生贸易摩擦,就会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严重的损失,直接影响国内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但贸易摩擦的频繁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多元化。首先,贸易摩擦使我们看到了对个别贸易伙伴的过分依赖存在很大的风险,促使企业和政府认识到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集中的严重不足,从而致力于开拓其他国家的市场;其次,贸易摩擦阻碍了某些产品的出口,为了减少损失,出口商就会想方设法寻找其他国家的市场。随着市场开拓的成功,我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就会逐步实现多元化,从而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消极影响

虽然贸易摩擦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乃至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效应,但它会直接抑制我国的出口,减少贸易收益,致使国内相关产业萎缩、失业增加,阻碍经济的增长。

(一)对外贸易摩擦影响我国的贸易安全

我国加入WTO后,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出口的大幅增长,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频繁,频繁的贸易摩擦对我国的贸易安全造成不良影响。首先,从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的贸易救济措施看,以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为主,这些贸易救济措施都披着

合法的外衣,是造成我国贸易摩擦频繁发生的内在原因。反倾销对我国企业影响巨大,高额反倾销税增加了出口商品的成本,严重削弱出口商品的市场竞争力,给出口企业带来较大损失。其次,从国外对我频繁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措施看,它同样影响到我国的贸易安全。近年来,WTO的一些发达成员如美国、日本、欧盟等正在不断调整和提升技术门槛,安全标准、卫生标准、技术标准、环境标准等越来越苛刻、复杂。繁琐的认证制度大大增加了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保护本国市场、占领别国市场、获取最大经济利益的武器(阳群,2006)。最后,从贸易不平衡引发的贸易摩擦看,由于我国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等少数发达国家,特别是对美贸易存在大量的顺差,美方认为中国低估人民币对外价值、滥用劳工权,使我产品出口竞争力大幅度提高,因此,强烈要求中国改革汇率制度,千方百计迫使人民币对外升值(阳群,2006)。从而使中美贸易摩擦从微观经济层面向宏观经济政策、体制和制度层面延伸。

(二)破坏我国与贸易对象国双边的正常贸易关系

贸易摩擦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我国与贸易伙伴的正常贸易关系。很明显,贸易摩擦直接使我国的出口减少,出口创汇能力降低,从而影响到我国与贸易对象国的贸易往来。我国有时也采取一定的反报复措施,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对于进口国而言,虽然贸易摩擦能保护其国内市场,使其夕阳产业延续一段时间生存,但其保护落后的结果必然制约了进口国的技术更新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从长远看也不利于进口国的经济发展。

(三)打击我国相关地区和企业的发展

频繁的贸易摩擦必然给涉案企业带来一些难以预料的损失,一些企业由于涉及贸易摩擦,其正常经营受到严重的影响,有的甚至难以生存,被迫退出国际市场,进而打击我国出口地区相关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的对外贸易摩擦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两类产品一般不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对我国经济的主要贡献是吸纳大量就业人员。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的急剧增加,我国就业问题日益严峻(魏浩、张二震,2005)。以印度对我国丝绸实施反倾销调查为例,四川是我国对印度出口丝绸的第一大省,印度提起对我国丝绸的反倾销,使四川对印度丝绸出口下降25%,出口金额下降50%,对四川丝绸业打击沉重。印度是我国丝绸出口第一大市场,约占我国该产品出口份额的30%。我国涉案企业如果不积极参加应诉,就有可能失去印度这个市场,进而可能危及我国1000万丝农的生计(佚名,2005)。

(四)引发对外贸易摩擦的连锁效应

反倾销调查具有两种效应,一是地区连锁效应,即某国对我国某一产品实行反倾销后,引发其他国家对我国同一产品的反倾销。1990年,南非对我国自行车实行反倾销后,欧盟、加拿大、阿根廷、美国、波兰、马来西亚也分别于1991、1992、1994、1995、1997、2002年对我国自行车实施反倾销(赵谨,2003)。二是产品连锁反应,即某国对我国某一产品实行反倾销后,引发对我国其它相关产品的反倾销(魏浩,2005)。例如欧盟和阿根廷,于1991年和1994年分别对我国的自行车实行反倾销,然后又于1999年和1996年对我国的自行车零部件实行反倾销。连锁效应的结果是随着我国贸易摩擦案件数量的急剧增加,其他国家对我国摩擦涉及的行业和产品呈现多元化的格局。

综上所述,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频繁爆发有一定的合理性,这决定了它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有一定的积极效应,但也存在着抑制我国出口、减少贸易收益等消极影响。因此,在制定具体应对策略时,既要充分发挥贸易摩擦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又要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对我国贸易的障碍等消极影响,使其消极影响最小化。

三、应对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策略

(一)长期策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积极作用

大卫·李嘉图指出,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在资源配置方面具有巨大作用。后来的研究虽然指出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但市场机制的作用还是不容置疑的。同时,经济增长理论也认为,一国要获得长期的经济增长,必须让市场来调节资源,干预政策在短期内稳定一国经济波动的同时,极易引起经济的扭曲,反而增加了经济的波动(贾海基、李春顶,2006)。直面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从长期来看,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积极作用。

1 正确对待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遭遇对外贸易摩擦,我们不能过多运用出口补贴、出口信贷等鼓励出口的保护措施。研究表明,进口国对进口的限制措施对他们自己造成的福利损失远远大于出口国。所以按照博弈论的观点,进口国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最终会放弃保护,开放市场(贾海基、李春顶,2006);另一方面,一国运用促进出口的补贴措施,实际上是将来自本国消费者的税收收入转移给获得补贴的出口生产商,如果被征收反补贴或反倾销税,则转移给国外的消费者,因此会给本国带来更大的福利损失。而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产品,主要是一些成熟的标准化产品和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所以对它们进行保护和补贴是违背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也不符合克鲁德曼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要求。

2 完善我国的市场机制建设,发展我国的市场体系。反倾销是我国所遭遇贸易摩擦的主体,而我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的症结之一就是我国还是“非市场经济国家”。为了避免“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继续成为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借口,我们必须继续稳妥地开放国内市场,迎接竞争和挑战,适当控制我国的贸易顺差,让实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无法抓住我们的辫子。与此同时,我们要借贸易摩擦之机,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结构,引导和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提高我国的竞争实力。

(二)短期策略:规避贸易摩擦对我国贸易和经济的冲击,减少其损失

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积极作用固然重要,但根据我国的国情,贸易摩擦积极效应发挥的时机还不太成熟。事实上,在短期内对贸易摩擦进行调节和应对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短期的波动和冲击将会阻碍长期的经济发展。所以,从我国当前所遭遇的贸易摩擦实际来看,探寻贸易摩擦的应对策略,是减少贸易摩擦造成的短期冲击和损失的关键。

1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调整外贸发展战略。我国作为贸易大国却远远不是贸易强国,原因在于我们的产品缺乏核心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出口产品国内增值率不高。要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必须转

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实施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和科技兴贸战略;帮助企业提高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带动产业升级,从传统的追求贸易规模转变到追求贸易结构优化,提高国际竞争力;鼓励跨国公司把高技术、高增值的加工制造企业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1)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我国的加工贸易,国内采购率低,加工链条短,只是承担了产品增值链条中附加价值较低的加工组装环节,一旦发生贸易摩擦,“两头在外”(设计在外、市场在外)的生产模式就会变得很被动。我国出口企业应采取以质取胜战略,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和资源消耗的最小化。鼓励深加工、精加工,增强国内配套能力,提高出口商品的国产化率,延长产业链条,释放加工贸易的辐射能力和聚集效应,打造一批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配套协作型企业(丁黎,2005)。要发挥政府部门的管理效能,使加工贸易与国内工业体系融为一体,把加工贸易作为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载体,把产业结构调整和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向高附加值产品方向发展,真正把我国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工厂。(2)调整外贸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人世后过渡期,我国外贸存在贸易摩擦增多、出口产品没有反映真实成本、资源消耗高、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等问题,影响外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应调整外贸发展战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彻底改变传统的以出口创汇为首要目标的外贸发展战略,从出口主导型变为出口和进口平衡,从重视开拓国际市场转为“内需”和“外需”共同拓展,从关注贸易顺差转向贸易平衡,从“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向高效、集约的经济发展方式(姜珲,2007)。这样才能提升我国的贸易产品结构,克服由于与发展中国家的产品结构趋同而产生的贸易摩擦。

2 构筑我国的贸易保障体系。为防止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升级,保护已有市场,我国应加快建立多层次、多渠道贸易壁垒预警机制。一个有效的预警系统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各司其职,政府应提供宏观政策指导;行业协会应正确定位,积极为政府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和销售,要关注市场的变化,并积极研究对自身的影响。外贸职能部门要依托各行业协会、主管部门,尽快建立包括重要产品出口数量、出口价格走势等内容在内的动态监控系统,争取应对贸易摩擦的主动权。特别是对重点敏感出口产品要做好出口价格、出口国家和地区的监测工作,发现有竞价销售、扰乱出口秩序的情况要坚决制止,有效地帮助各类企业、行业协会及时了解并适应国际市场变化,提高商品的国际竞争力,防范和减少贸易纠纷发生(侯明、王洪会,2007)。另一方面,政府应及时对被调查企业给予必要的协调、指导,鼓励和支持企业以积极心态参与调查,积极向企业和行业协会献计献策,组织应诉预备会与特别行动小组,协调、发动涉案企业、行业协会走在前面,树立正确应诉理念,战胜畏惧心理,准确把握应诉期限,运用法律武器,积极答辩,及时抗辩,努力通过博弈和协商来解决贸易摩擦(李茜妹,2007)。

3 构筑我国的贸易摩擦援助体系。出口企业面对国外提出的贸易摩擦调查时,普遍存在资金不足、信息不灵、不了解国外的调查程序等问题。因此,政府应构筑贸易摩擦援助体系,协助企业应对贸易摩擦调查(李茜妹,2007)。首先,政府应帮助企业尽快熟悉和适应贸易摩擦的环境和气氛,掌握应对贸易摩擦的法律程序和内容,善于抓住化解案情的关键点,加强国际沟通和政策协调,通过谈判及其他途径进行交涉,寻求恰当的解决办法。其次,政府应建立健全专业化、全方位、多形式的贸易摩擦援助机制,设立贸易摩擦的应诉基金,对积极应诉企业提供资金、信息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便利;引导企业、行业协会积极参与贸易摩擦应对工作,支持企业、行业协会走出国门,开展游说、抗辩工作,引导企业同进口国贸易、投资合作伙伴建立长效联系,结成同盟共同应对贸易摩擦;对重点贸易摩擦案件实行全程跟踪,注重通过典型案例,加强对公平贸易工作的推动和业务指导。最后,政府应建立健全律师救援机制,选择、聘请经验丰富的律师,利用国内外律师的权威力量,帮助和指导企业做好国外政策动态的跟踪调查,协助企业严密审慎地快速应对贸易摩擦诉讼,降低发案率,提高胜诉率。

4 加强中介组织的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的主导作用。面对频繁爆发的贸易摩擦,我国的出口商会、行业协会的行业管理、协调和服务功能还远远没有发挥,不能满足应对贸易摩擦的需要。因此,应该加快行业协会的建设,进一步明确行业协会的权威性和协调作用,让行业协会能切实地保护各个行业企业的利益(晁旭,2006)。就我国当前的外贸实践来看,行业协会可提供对外出口信息,加强对行业的指导,促使企业加强自律,建立完善的协商、调解制度。在维护行业利益、企业利益、化解国际贸易摩擦方面,行业协会是政府、企业的合适的“代言人”,可以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行业协会要担负起规范、协调进出口秩序的职能,特别是在价格协调方面发挥作用,协调本行业的产品价格,实行最低限价,以维护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合理价格,尽可能减少贸易摩擦。

5 企业应熟悉和掌握WTO争端解决机制,积极应诉和主动起诉。面对国外频繁发起的贸易摩擦,企业必须积极应诉,否则,国外会变本加厉,带来更大的损失。企业应熟悉和掌握WTO及其他国际贸易规则,在进出口业务中积极利用世贸组织多边体制来维护自身权益,避免和应对各种可能的指控,这样才能在国际贸易摩擦中处于有利地位;还可以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条款,为自己在抗辩中争取得有利地位(党军、冯宗宪,2007)。不论是出口应诉还是进口起诉,企业都应加强主体意识,不要过度依赖政府,要积极利用世贸组织中关于倾销和反倾销的有关规定,确保在应诉中处于有利地位,应诉后要积极配合有关组织的调查,悉心提供对企业有利的证据,证明自己的出口价格是合理的,不存在倾销的事实,而政府在应对反倾销调查中主要起协调作用(姜雯,2007)。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对国外的反倾销意识不强,许多企业在进口商品倾销带来的严重损害面前,缺乏对外提出反倾销指控的主动性,其原因往往是对相关法律不熟悉,或考虑到高额的诉讼费用,或缺乏必需的反倾销人才,或缺乏合作精神难以形成一致的“集体行动”,从而未能主动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使自己的企业遭受损失。

6 企业应采取多元化市场战略,积极推行“走出去”战略。目前我国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由于出口产品市场过于集中,往往导致多家厂商的同类产品大量进入同一国家,这样就容易遭到国外采取保障措施等限制性措施。因此,我国企业在继续深化、均衡扩大对传统市场出口的同时,必须大力开拓非洲、拉丁美洲和东欧等市场,并根据它们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开拓方法,扩大对非传统市场的出口比重,形成出口多元化格局,以分散风险,增强应变能力(徐冬青,2006)。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走出去”战略不仅可以巩固海外市场,还可以巧妙地转移贸易摩擦。企业在国外投资设厂从事生产和销售,可以绕开东道国的贸易壁垒,还可以向周边国家辐射,可以分享这些国家经贸互惠协议带来的好处,并将发生贸易摩擦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7 企业应提高出口产品的自有技术和自有品牌。积极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是减少贸易摩擦的根本出路。为此,一是企业必须增加科技投入,强化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开发新产品,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与技术改造。二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提升我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积极搞好产品技术专利的国内申请的同时,注意把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国际市场前景看好的一些专利技术拿到国外进行专利申请,以更好保护我国的知识产权和技术领先优势。四是注重创国际品牌。企业应强化品牌意识,提升品牌价值,不仅要争取创国内名牌,而且要敢创世界名牌。

责任编辑 黄兴豪

作者:陈松洲

对外贸易摩擦预警机制论文 篇3:

如何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新时代的贸易摩擦

[摘 要]通过阐述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提出当今贸易摩擦所呈现出的新特点及其所造成破坏的严重性,从而探讨改善贸易环境、健全应对贸易摩擦的可行方法,以此来加强贯彻我国的扩大出口的政策。

[关键词]贸易壁垒 预警系统 技术创新

2006年2月《国际金融报》上刊登的《中国外贸全球第二的梦想·博弈在荆棘和玫瑰之间》一文有一句话,我至今难忘——“如果说中国的外贸发展是一条玫瑰之路的话,那中国面对的外贸摩擦便是玫瑰之路上的荆棘。”当初看这篇文章中写到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屡屡受挫,外国不断修订咄咄逼人的新外贸政策,以致我国的许多企业甚至是整个行业被逼上绝路却又像“哑巴吃黄连”一样有苦说不出——外国的新规定既没有违反法律,也没有与WTO的规则相悖,甚至这些新规定还体现着对人民福利提高的促进作用,但实际上都是对我国外贸事业的严重摧残与限制。而一个国家的对外交往与贸易,是一个国家实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遥想我国当年闭关自守,被英国商船轰开国门的惨痛历史,让我们意识到了一个堕落保守、不思进取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一个落后闭塞、盲目乐观的国家是要被世界所淘汰的。尤其是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发展对外贸易成为了我国的选择。为此,我国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如何避免贸易摩擦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重点之一。

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自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以后,中国外经贸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入世四年多来,我国对外贸易额迅速增长,新贸易大国地位正在逐步崛起。回顾这四年多来的外经贸发展历程,统计数据的确令人振奋:2002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值620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出口达3255.7亿美元,增长22.3%(数据来源于外经贸部网站),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由2001年的第六位上升到第五位,仅次于美国、德国、日本和法国;200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值达8512亿美元,已超过2000年全年的货物进出口总值,进出口双双突破4000亿美元大关,总体贸易增速达到198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世界货物贸易中的位次已升至第四位;2004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再奏高歌,出口和进口增长双双超过30%,贸易总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2005年中国进出口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总值达14221亿美元,继续稳居全球第三位。透过辉煌的外表,我们更应当看到其背后的无奈——国外屡屡通过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来限制我国的出口。

二、贸易摩擦呈现出的新特点

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外经贸迅速发展的背后,可谓是危机四伏:在高贸易额的表象下,隐藏着OEM加工贸易占50%以上且逐年增长的隐患,这将会引起高端创新性产品严重匮乏、产业技术水平低下;此外,对外贸易逐年迅猛膨胀,TBT和SPS通报量大幅度增长的隐患……目前,我国处在入世的后过渡期,中国与世贸组织各成员方、特别是主要发达成员方之间的贸易摩擦正在从性质上发生重大变化,从一般性贸易摩擦转变成为战略性贸易摩擦;而且,中国所面临的技术贸易壁垒正在呈现出“与知识产权相结合、重点在人与环境、影响从个别产品转到整个行业”的新动向。

知识产权是当代国际贸易中最重要,也是最新的一个特点。从这个角度来讲,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以知识产权作为技术的支撑。很显然,跨越技术壁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技术支持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能力。虽然近几年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增长较快,但是国内专利授权中发明专利的比例增长缓慢。例如:在2002年全国发明专利授权总量中,国外专利占50.6%。中国高新产品中,发明专利的产品比例1996年到2001年一直在7%左右,高新专利产品出口中,发明专利的产品出口比例2001年为13%,比1996年下降了4.5个百分点。高新产品的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引进国外技术。按出口额计算,2001年引进国外技术的产品占71.3%(数据来源于WTO經济导刊2005年7月11日《中国应对技术壁垒面临三大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技术壁垒应对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国家整体技术竞争能力。技术壁垒的设置、破解与跨越实质上是各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的较量。其次,从人与环境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日益增长的SPS措施是中国今后应对的主要技术性贸易壁垒。另外,欧盟2003年初公布了《欧盟未来化学品政策战略白皮书》,涉及面很广,它广泛影响到了应用化学品的纺织、服装、鞋、玩具、家具、家电以及通信等中国主要出口产品,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对我国的出口造成了巨大影响。

三、贸易摩擦的危害性

目前,不管是传统的一般贸易壁垒还是新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外经贸发展的危害都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限制了我国的出口,摧毁了我国许多吸纳众多劳动力企业甚至整个行业,增加了失业率,也打击了我国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严重影响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声誉(自1995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11年成为全球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阻碍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它还导致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和经营,对我国整体贸易环境也造成了危害。贸易摩擦经常是通过一种商品而打击整个产业链,危害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四、应对战略的选择

为了应对贸易摩擦,我国的学者和外贸工作者都做过许多研究。从根本上来说,我国不应该以干涉外国制定的进口政策为重点,而应以发展完善自身、提高本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为重点。因为即使我们可以及时制止外国制定新的进口商品管理规定,但各种各样的新规定还会接二连三地出台。只要我们国内的生产流程、产业结构、产品质量、知识产权等存在问题,外国仍然会千方百计地阻止我们出口。但如果我国企业能够注重创新,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自身核心竞争力为最终目的,并且是通过正当途径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的产品,转变中国某些企业竞争策略过度依赖价格竞争的状态,那么国外便无机可乘。这样不但解决了贸易摩擦的问题,而且也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快速反应系统是当务之急。可行的战术策略主要包括:争取更加合理的国际经贸规则;积极规范企业行为(包括外国贸易伙伴的行为),整顿外贸秩序;建立、完善贸易争端应对机制;建立、扩大自由贸易阵线;与贸易伙伴合理分享贸易发展利益,削弱其发动贸易争端的内在动机;主动运用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制度、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和商业仲裁机制;解决技术性贸易壁垒、社会责任以及知识产权等等。

(一)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快速反应系统

为什么要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快速反应系统呢?首先,近年来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的影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缺乏预警和快速反应的结果。例如:2002年1月23日欧盟向中方报告,称在中国出口欧盟的蜂蜜中检测出氯的残留成分,1月25日欧盟作出暂停进口建议,而中国有关部门4月22日才要求国内停止开发、生产、销售、使用含氯蜂药,5月10日才要求检验检疫部门对出口蜂蜜严格检验。而快速反应避免规避风险的情况也有,以中国皮革行业为例:1995年,德国开始要求纺织品、皮革制品禁止使用有害的偶氮染料。中国皮革工业协会获悉后立即向企业发布预警,要求出口企业做好准备,并组织企业研究“真皮标志生态皮革”。当得知欧盟有可能在2002年年内开始实施出口欧盟纺织品、皮革制品禁用有害的偶氮染料的指令后,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宣布,全行业正式启动“真皮标志生态皮革”工作。其次,对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中国现有技术经济水平条件下,加强技术预警和快速反应是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有效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快速反应系统是一项政府职能,政府在出口方面应给予企业更多的指导,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目前,上海已经首先自主开发完成了“反倾销措施监控预警系统V1.0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此基础上早日建立起全国的预警系统,培养大量的应付技术性贸易摩擦的专业人才,使我国能够提前预知国外的动向,是我国外贸事业发展的必备环节和必由之路。

(二)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

开发研制我国特有技术和产品,可以减少贸易摩擦。我国不必拘泥于低廉劳动力成本一条路,如果我国能够开发许多独具特色的创新产品,尤其是具有垄断性质的产品,那么在整个世界市场上,我国的产品将处于垄断地位,这样不但有利于我国出口,而且还会对国外的限制形成一种制约。比如说,我国的纺织品可以加入某种我国特产或开发、研制的材料,达到某种独特的功能,作为一种专利技术。我国的制鞋业也可以从材料和外观上入手,争取创造出特色。

(三)敢于和善于在WTO法律框架下解决贸易争端

目前,我国与许多国家都建立有双边贸易危机争端的解决机制,但并非总是能够奏效。以中美纺织磋商为例,美国之前做了大量的研究、论证,形成了多套方案,在貿易谈判方面美国还有着丰富的经验,中国在这些方面还有一定差距,要使磋商能产生实际效果,能真正解决双方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依据WTO多边规则比靠双边的,主要依靠政治、实力解决问题的途径要公平、公正,因为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更讲规则与程序,这对我国相对来说比较有利。要适当调整过去只依靠双边解决问题的传统做法,养成尊重、遵守、适用多边规则与机制的习惯,要敢于和善于在WTO法律框架下解决贸易争端。鉴于WTO复杂的磋商程序和高额的费用,我国政府应当鼓励支持成立相应的民间组织,并且培养专门的人才,以便能够最大开限度地维护我国企业的利益。

(四)转变出口战略,适当动用贸易报复措施

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劳动力成本的竞争优势举世无双,从而给一些国家形成竞争压力,许多国家常常以此为借口对中国实行限制,采取保障措施等手段来阻止我国廉价商品的大量流入。从经济角度来看,这就需要我们调整出口竞争策略,改变出口削价竞争、以量取胜的思路,努力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尽可能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鼓励企业创新,开发高端产品。开辟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或者采取转变外贸乃至整个经济增长方式,矫正过度依赖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尽力化解贸易争端于未然之际,尽可能通过平等理性协商解决贸易争端,防止贸易争端失控而酿成两败俱伤的贸易战,但在适当情况下不排除通过贸易报复措施抑制某些贸易伙伴国内有关利益集团的道德风险。从政治角度来讲,我国在强调双赢的思想下,应当通过转变外贸结构,让出部分低端产品市场,实现真正的双赢。

(五)动用行业外交策略

在应对贸易摩擦的过程中,有时政府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没有政府的支持不行,但政府出面又很容易把贸易问题政治化。除政府外,化解贸易纠纷还需依靠多方面力量,行业外交是解决贸易摩擦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增进理解,消除误解,加强沟通和协商,化解摩擦,构建稳定和谐的贸易环境都具有重大意义。在贸易摩擦日趋升级的时候,协会和商会积极配合商务部等有关政府部门,加强与国外政府和业界的斡旋,并积极自发组团出访,加强与国外业界的沟通与交流,为化解贸易摩擦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去年,在解决纺织品贸易摩擦方面,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和中国纺织品协会等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我们还可以发挥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的作用,因为这些组织在华有商业利益,并且熟悉国际规则;还可以通过增进相互了解和在进口国开展有效的政治游说,降低摩擦爆发的几率;在贸易摩擦发生之后,抑制其烈度。

(六)积极采取规避措施尽量避免贸易壁垒

在目前的贸易中,一方面由于许多国家不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在入世的时候做出了很多具有牺牲性的承诺,因此在世界上有许多专门针对我国的贸易条款。为了发展我国的外贸,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比如采取中性包装的措施进入国外市场;对于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可以通过在东道国寻找合作商或者直接设厂等方式来直接进入消费市场。同时我国相关行业应当重视国际规则和标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利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来应对贸易摩擦,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化解贸易摩擦中的作用,增强企业主动采取措施避免贸易摩擦的意识,进一步发挥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主体作用使我国的外贸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而腾飞。

综上所述,对贸易摩擦我们应当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一方面要冷静对待,看清问题的本质,并持以平常心态;另一方面要有积极的应对措施。其实,贸易壁垒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高经济增长率令多少国家叹为观止,作为一个劳动力成本优势国,我国的廉价产品挤占了多少国家的产品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贸易大国,我国的贸易顺差又让多少国家眼红……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导致贸易摩擦的频繁发生。发展我国外贸,避免我国的贸易摩擦,并不是通过纸上谈兵就能够做到的。但是贸易摩擦的解决也并不是无规律可循的,无论进口方采取何种贸易壁垒措施而引发出不同性质的贸易摩擦,其实都是可以发现规律的,比如说“量增价跌”;贸易摩擦并不是不可预防的,无论什么样的不公平规则的出台都可以通过快速预警系统及早发现并及时通过磋商解决;贸易摩擦并不是不可战胜的,无论多么棘手的状况发生,我们都可以通过转变出口战略、开发特色产品、鼓励技术创新加以解决。总之,为了使中国顺利渡过入世的后过渡期,为了使中国成为贸易强国,为了使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当同心协力解决这一任重道远的问题。只要坚定信念,相信路就在前方。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新奎.战略性贸易摩擦与贸易壁垒监控预警机制的建设[M].

[2]武长海.06年中国如何应对贸易摩擦[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1月3日.

[3]转变出口战略应对贸易摩擦[N].新京报,2006年3月27日.

作者:程明明

上一篇:改革政府完善金融市场论文下一篇:存款保险制度银行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