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造景要素分析论文

2022-04-18

摘要: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植物造景成为城市主题艺术公园建设的重点内容,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对城市主题艺术公园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并指出其植物造景的三大原则;同时,以南京白马石刻公园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对园内植物的种类、配置特点和造景方式进行探讨,总结出园内植物景观的六大优势与五大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植物造景要素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植物造景要素分析论文 篇1:

胶东滨海地区植物造景艺术研究

摘要:滨海地区因独特的气候特点、立地条件和人文历史形成了地域化景观,其植物造景是滨海景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胶东滨海地区为例,从植物造景的作用入手,结合滨海植物造景原则,通过对滨海地区植物造景基本元素和造景形式进行分析,总结胶东滨海地区植物造景艺术手法,探讨適宜胶东滨海地区的植物景观配置模式。

关键词:胶东滨海地区;植物景观;造景艺术

1    胶东滨海地区植物造景概述

1.1    植物造景的含义

植物造景是指在空间中利用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搭配组合,构建生态美观的景观环境。其在设计时通常利用林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等进行组合造景,以充分展示植物的形状、色彩、质感等自然美。

滨海植物景观的营造需要兼顾滨海地域条件与植物造景的艺术表达,在尊重生态造景原则的基础上满足人类与自然的需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2    植物造景的作用

1.2.1    展示地域特色

滨海地区植物造景的植被类型受海洋气候和滨海地域条件影响,在种类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这种局限性也决定了滨海地区的植物种类选取须多采用地方适生的乡土树种,以突出地域特色。

1.2.2    塑造景观空间

景观空间的呈现依附于人们的观赏角度与视线附着点,充分利用植物群落形态、色彩、大小等特征,可以有效增强滨海景观空间的有序性,架构出植物景观层次上的空间变化,形成良好的景观视觉效果。

1.2.3    优化生态环境

植物造景具有改善生态、优化自然环境的能力,对自然环境的修复调节具有促进作用。在设计过程中,掌握空间定位与植物特质,不仅可以改善地质条件与土壤结构,净化空气,还可以改善环境小气候,打造生态滨海环境。

1.3    滨海地区植物造景原则

1.3.1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的核心就是尊重生态、尊重自然。在设计之初,要认真分析当地气候条件与土壤结构,尊重胶东滨海地区植物的生长规律,结合因地制宜的种植原则完成植物种类的筛选,以实现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最大化[1]。

1.3.2    艺术性原则

植物造景的艺术性就是指利用其形态色彩展示植物本身的意境美,升华滨海景观空间的意境。在设计中,要保证植物的统一感与协调感,以营造和谐的植物空间,给人带来舒适与平静的感觉。

1.3.3    地域性原则

充分利用胶东地区植物资源,通过模拟自然植物群落形成胶东地区的地域性植物景观。同时,充分挖掘胶东历史文化,营造富有胶东文化内涵和历史教育意义的滨海植物景观,以展示胶东地域魅力,传承胶东地域文脉。

1.3.4    功能性原则

滨海空间是观赏游览的必经之地,在营造景观时,要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切实满足游人的基本游览需求,为游人提供可用、可观的滨海植物景观。同时,植物造景要发挥改善自然环境的生态功能,为打造经济美观、生态自然的滨海植物景观环境奠定基础。

1.4    滨海地区植物造景形式

1.4.1    造景基本元素

在滨海地区的植物景观设计中,植物本身作为造景的基本元素,可以被归类为点、线、面三种形态与滨海空间进行不同的搭配,以形成最佳的植物景观组合方式。

植物以点的形态存在可以成为特定位置的标识,产生辐射力与向心吸引力,增强使用者的安全感与归属感,并且通过吸引人们的视线对滨海游览路线加以引导,优化景观效果。点状植物一般对应具有强观赏性的孤植树,或者与周边植被产生强烈质感对比的植物组合或单体。这类植物大多有较独特的形态特征,多处于滨海空间中人流量大、海岸线曲折的位置,与海水底色相呼应,以形成独特的海岸线风景。

线状植物空间由点状植物叠加变形而来,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引导性,多用于带状景观区和滨海道路绿化。其蜿蜒曲折的线条丰富了林冠线的轮廓变化,再搭配上蓝天海岸,能为游客提供独特的视觉体验。滨海道路两侧常使用色彩丰富的植物群落,旨在增加空间的主次关系;滨海游步道多选种低矮的灌木,旨在确保行人的视线不被遮挡,从而增强游览空间的开阔性。

面状植物空间尺度较大,具有较强的活动性与开放性,但大多缺乏围和感和流动性,多用于休憩空间,为人们提供大面积的活动场所,还可作为过渡空间连接点状植物与线状植物,增强空间的整体性。

1.4.2    植物种植形式

自然式种植是以人工手段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的种植形式。在设计时,设计师会有意识地对植物的大小、色彩、疏密等景观效果进行思考,以自然界植物组合规律为基本原则,植物群落布置自然且大多顺应水岸走势,多运用丛植、群植等形式,依靠植物群落间的完美搭配,突出植物的个体美与群体美,其最终的空间效果与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组合基本一致[2]。

规则式种植是指将植物打造成轮廓分明且线条简洁的规则式景观,以顺应水体或地形。该种植方式重点突出植物整体美感,以几何图案为造型带来视觉冲击,多采用片植、对植、带状种植等方式,搭配喷泉、水池等水体形式,营造场地围合感。

混合式种植结合了前面两者的优势,其将不同种植样式进行穿插组合,从而打造多层次空间。在种植过程中可结合桥梁、栈道等景观元素,实现二者的自然衔接,实现滨海景观与植物配置的有机融合。

2    胶东滨海地区植物造景手法

2.1    合理选择植物种类

植物种类的选择在不同地域环境中的要求有所不同,不仅需要考虑造景成本,也要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受特殊地域条件的影响,胶东滨海地区盐碱地面积较大且植物长期受海潮侵袭,适生植物种类较少[3]。为提高植物成活率,保证其正常生长,应选择适合胶东地区立地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自然式植物搭配模式,确保植物群落可以发挥其生态效益。同时,需要设计师充分了解植物习性,通过不同的植物搭配呈现出滨海景观空间的不同形态,营造出具有艺术感的滨海景观效果。

因此,在综合考虑植物观赏价值与滨海适应能力后,可选择国槐、白蜡、黑松等抗海风能力强以及银杏、五角枫、麻栋等观赏价值高的树种。

2.2    丰富植物季相变化

植物季相变化是指随着季节的更替,植物会展现出不同的色彩与景观效果,并随着整个生命过程不断发生改变。在滨海地区进行植物景观营造时,可多采用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组合配置的方式,以维持海滨植物景观的长期稳定,以及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相结合的方法,以优化滨海植物季相景观效果。同时,地被植物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多用于草坪植物与边植植物造景;观叶植物大多注重多样性组合,以体现较强的季节性;观花植物占观赏植物的大部分,生长周期较短,观赏性较高。

2.3    构建植物空间层次

高低错落的植物群落可以营造出大小与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滨海景观空间分为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郁闭空间,在设计时可以根据需要创造出适宜人们活动的不同的自然景致。例如,海岸与绿地的衔接须完成开敞空间到郁闭空间的过渡,实现一开一合,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受;在滨海游步道的设计中,可以通过地形和植物的营造,起到障景的景观效果,并运用线性植物的引导性将人们的视线吸引至海岸,形成开合、明暗对比。

滨海空间因其特殊的地域条件,可以使用自然式种植突出植物群落的整体美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痕迹,利用错落的植物层次控制景观空间的结合度,完善海岸与内陆的过渡,形成完整的濱海群落结构。

2.4    兼顾科学性与艺术性

胶东滨海地区的植物造景与配置中须兼顾实用性和观赏性,在营造滨海景观效果的同时将植物绿化等多种功能考虑在内,充分发挥植物的功能和价值。在设计时,要对场地环境、空间布置以及地方文化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利用艺术手段将植物与建筑、地形、水体等要素有机结合,再依据植物本身的习性特征,对植物群落的颜色、形态等视觉效果进行完全展示,从而实现对滨海艺术环境的合理构建[4]。同时,可将植物群落与雕塑、灯塔、亭廊等滨海景观要素有机结合,这样既能保证滨海景观空间的整体艺术美感,又不乏节点之美。

3    代表性区域的植物景观配置模式

3.1    园林广场

滨海园林广场地形平缓且视野开阔,在配置植物时须考虑植物立面形式与胶东特色小品的结合效果,以及平面几何图案与海岸曲线的呼应度,从而使植物的轮廓线与海浪流动形式相契合,达到人工与自然的和谐。

设计中,可以选择以草坪植物为基底,局部点缀乔木、灌木与雕塑主景,还可将植物修剪成几何图形,以增强平面构图的丰富性,进而突出海岸曲线,增强场地纵深感,增强滨海广场的开阔感。例如,选择胶东卫矛、胡枝子等低矮的灌木群衬托海神妈祖像、海洋生物雕塑等景观主体;选择黑松、柽柳等滨海适应性强且防护效果良好的树种作为滨海广场植物造景主体;选择白蜡、黄栌等干型美观、观赏性强的树种,或使用紫藤、爬山虎、凌霄、大花蔷薇等藤本植物与滨海亭廊木架、海卵石景观搭配,营造滨海休憩空间。

3.2    街头游园

滨海街头游园数量较多,且沿海岸线有机分布,是展示胶东地区绿化基调的重要载体。不同的街头游园为满足景观的独特性与趣味性,常以胶东特色小品、置石等景观主景为视觉焦点,从而形成不同的主题。植物造景往往起烘托主题的作用,以更好地突出主题主景,造景树种宜选择胶东代表性乡土植物,因为其色彩与文化象征能使街头游园的主题意境更加明确。植物造景与游园中的景观小品的组合形式多为嵌入式,即以雕塑、置石景观为视觉中心,以植物构成空间,并且通过景观小品与植物之间的色彩对比,吸引人们视线,烘托游园氛围[5]。

在地被植物中,可选择景天、婆婆纳、月见草等耐寒能力强的宿根花卉,灌木类可选择胡枝子、北海道黄杨、胶东卫矛、海州常山等滨海适应能力强的植物,乔木类可依据四季景观的营造分别选择黑松、刺槐、柽柳、龙柏、黄金柳、柿树、五角枫、竹柳等树种。

3.3    居住区花园

胶东滨海居住区的建筑群体多为中西合璧风格的历史建筑与现代感较强的高层建筑,在居住区花园的植物配置中,要充分考虑植物的形态和色彩与建筑、水体等花园内其他景观元素的协调程度。应在合理保留当地古树名木的基础上,多栽植乡土树种,营造具有胶东特色的居住区花园景观。

在设计时,可以跌水喷泉、假山置石、海洋雕像等为主景置于花园中,周围配以海卵石、海草、船舶、渔具等具有胶东特色的景观元素,以提升滨海居住区的景观丰富度。上层空间可选择水杉、黑松与水景相呼应,并以刺槐、白皮松等为背景植物[6];中层空间可选植黄栌、麻栎、柽柳等树种,以丰富花园季相景观;下层空间搭配胶东卫矛、胡枝子等灌木,水中种植睡莲、水葱,营造“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胶东特色居住区花园景观。

3.4    道路节点

滨海空间中道路的植物造景通常有较强的流线感,随着人们游览视角的改变,植物体量与色彩不断变化,空间收放自如,进而形成移步异景的滨海景观效果[7]。道路节点通常设置在人流量大或道路转弯的位置,以观赏性强的孤植树或与周边植被产生强烈质感对比的植物组合为主体,形成视觉焦点,同时通过微地形的处理使植物林冠线的起伏与海岸线的曲折变化相呼应。

设计时,可以选择以黑松、麻栎、柽柳等干型优美的胶东乡土树种为造景主体,道路边缘可选择火焰卫矛、北海道黄杨等耐修剪的灌木植物进行艺术化处理,以衬托造景主体的自然美。还可栽植少量低矮的灌木丛,保留大量草坪的设计模式,以形成开阔的道路节点视野,突出节点植物主景。道路边缘可置少量海卵石或贝壳、海螺铺装,丰富节点景观元素,使其与海岸礁石相呼应,同时点缀萱草、玉簪、宿根鼠尾草等花草,以增加园林野趣,体现胶东滨海道路节点自然与艺术的结合。

4    結语

胶东滨海地区植物空间的艺术性表现,基于胶东地区立地条件、气候特征和人文历史,在营造景观的时候,要充分了解植物的种类、形态、大小、色彩、质感以及生长习性,根据滨海地区的造景原则配置植物,从而使每一个滨海空间都具有独特的景观魅力。植物景观空间必须尊重自然、尊重生态,要以乡土树种为主要搭配,才能增强滨海植物景观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康勖萍.烟台市滨海绿地植物景观配置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1(1):185-186.

[2]吴小燕.自然式种植在城市滨水绿带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市政工程,2021(4):33-35.

[3] 丁健.滨海地区耐盐土壤园林绿化设计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J].南方农业,2015,9(15):86,88.

[4]乔智.北方城市滨水空间植物造景艺术研究[D].大

连:大连工业大学,2016.

[5]刘佳.青岛市南部海岸滨海植物景观调查研究[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6.

[6]宋超.北方住宅小区园林植物选择与配置探析[J].现代园艺,2013(14):163.

[7]汤金润,葛韵宇.胶东半岛北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城市绿地植物景观调研:以威海市主城区城市绿地植物景观为例[J].河北林业科技,2015(3):46-48.

作者:李成 车苑溪 王冰冰 王兴豪

植物造景要素分析论文 篇2:

城市主题艺术公园植物景观研究与建议

摘要: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植物造景成为城市主题艺术公园建设的重点内容,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对城市主题艺术公园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并指出其植物造景的三大原则;同时,以南京白马石刻公园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对园内植物的种类、配置特点和造景方式进行探讨,总结出园内植物景观的六大优势与五大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以期对其植物景观的完善提供指导,为其他城市主题艺术公园的植物造景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主题艺术公园 植物造景 白马石刻公园

中国分类号:X17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城市主题艺术公园是城市公园在当代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新的城市公园类别,一般以某一种或几种相关的艺术作品或艺术手法作为公园主题,规划设计出供人游览赏玩的城市公共绿地,具有切实的科学艺术科普作用和重要的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价值。城市主题艺术公园的景观营造,除了要考虑功能的合理性和景观的优美性之外,还需将公园的艺术主题考虑在内,以景物作为艺术的载体、用景物传承文化,以达到景物小中见大、主题贯穿全园的效果。作为绿地率在60%以上的城市公园的一个新分支,城市主题艺术公园内植物景观的营造在公园整体景观的营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优秀的植物景观设计必须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既满足植物的地域生态适应性,又符合美学的艺术原理。城市主题艺术公园内的植物造景,还需将公园的艺术主题融于植物景观的设计之中,以植物展现艺术、用植物彰显文化。同时,一个优秀的植物景观设计,除了植物种类的选择与配置,项目建成后的植物管理与养护也是不容小觑的重要环节。

一、相关概念

(一)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类型,是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1]。它主要服务于城市居民及当地的旅游者,为他们提供休息、锻炼、娱乐、游览、交往以及举办各种集体文化活动的场所。城市公园不仅影响着市民的生活质量还具有美化城市调节城市小环境、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维系城市生态平衡和防灾减灾等多种生态效应。

作为城市的主要公共开放空间,公园建设不仅是传统休闲的延续,更是城市文化的体现,它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风格和精神气质,也反映着一个城市市民的心态、追求和品味。

(二)城市主题艺术公园

城市主题艺术公园是指通过一系列围绕一个或多个历史文化艺术主题的吸引物为游客提供科普、休闲、锻炼、娱乐和文化教育场所的城市艺术性公园[2]。这类公园的主要特征是拥有一个或一系列的公共艺术品,辅以山石、水体、植物等景观要素,共同体现出公园的主题。其中,这些公共艺术品是公园主题最直观、最明显的表达。

作为城市公园的一个新分支,城市主题艺术公园在艺术和城市之间起着非常重要的连接作用,是一条具象的文化性纽带。

(三)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3]是指利用工程技术,在满足生态学特性和美学原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自然美,人为地将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与山石、建筑、水体相互搭配、组合成景,共同构成园林景观,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室外活动空间,满足人们亲近自然、放松自我的需求。

二、城市主题艺术公园植物造景原则

城市主题艺术公园的植物造景,在满足植物造景生态性与科学性的相关要求的同时,还需充分体现出公园的主题艺术。利用植物的观赏作用、空间作用和生态作用,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以达到植物景观优美、植物围合空间开合得当、植物群落完整丰富的效果。同时,将植物作为配景与体现公园主题艺术的小品、建筑、雕塑、山石等其他景观元素进行合理搭配,注意主次关系与和谐统一,以达到体现公园艺术主题、烘托公园文化氛围的作用。总的来说,城市主题艺术公园的植物造景应符合以下几点造景原则。

(一)生态性原则

1.植物生长条件与环境的一致性: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光照、水分、温度和土壤条件[4],只有当栽植地的环境状况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自然条件时植物才能健康生长、展现出自身的观赏特性。因此,在进行城市主题艺术公园的植物配置时,应该以乡土树种为主要树种,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选取适宜的植物来组合造景。

2.植物种类的生物多样性:植物景观是由各种植物组合而成的,只有选用种类多样的植物进行造景,才有可能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同时,植物作为一种生物因子,它的多样性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必备条件之一,它既是植物与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其生长环境之间的某种复杂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又是丰富的植物资源的直观体现。另外,城市主体艺术公园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公园绿地,吸引力较大、人气较高,除了视觉景观上的多样性,还可以考虑选用一些香花植物来调动游人的嗅觉,丰富游人的感官体验。因此我们在进行树种选择时,要注意落叶与常绿植物、观花与观叶植物、观形与闻香植物、草本与木本植物、乡土与引进植物等植物之间的组合与搭配,以形成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增添城市主体艺术公园的植物景观效果。

3.植物景观的群落性:公园中植物的栽培方式一般以丛植、群植为主、孤植为辅,组团式的植物景观在划分空间、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和保護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着相对更好的作用。城市主题艺术公园作为城市中供人亲近自然、休闲放松的绿地景观,应该拥有一定量的群落式植物景观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给予游人亲近自然的真切感受。

(二)科学性原则

1.科学合理:第一,园林植物造景必须符合绿地的性质与功能特性,不同的绿地类型拥有不同的性质、具备不同的功能。城市主题艺术公园主要是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承的功能,从植物角度出发庀需要相对开敞的空间比如大草坪或者林下空间来供人游乐、需要特色的与主题文化相关的植物景观对游客进行科普教育等。第二,植物应该有满足其生长空间的种植密度。在平面图上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要以成年树木的冠幅为标准来确定植物的种植密度,保证它们能够拥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形成稳定的群体结构。第三,植物景观在配置时应有主有次,植物与其他景观要素进行组合搭配形成景观时,植物或作为主景或作为配景;植物自身进行组合搭配形成景观时,那么该景观中一定要有主要树种和次要树种之分。

2.以人为本:所有的人为景观都是为人所服务的,人的需求是设计师在规划设计时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植物景观设计也不例外。在城市主题艺术公园中,若游人想要一处能够遮荫的停留空间来欣赏主题艺术品,那设计师就可以在艺术品的对面或旁边设置一个挂满紫藤的木质廊架或—块种植香樟的树阵广场;若游人想要一片开敞的空间来进行文化表演活动,那设计师就可以设计一片空旷的大草坪;若游人想要一处生态性的硬质空间,那设计师就可以利用透水砖或植草砖来铺设场地等。总之,植物景观的设计也需将人的需求和感受考虑在内。

3.远近结合:任何一个绿地都不是一天建成的,要将近期计划和远期目标结合设置.共同考虑,近期的建造要为远期的发展预留空间,远期的发展也要朝着之前既定的大方向发展。另外,如果说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是第一步的、近期的工作,那么项目建成后植物的管理与养护就可以说是以后的、远期的工作了,只有远近结合、互不怠慢的情况下,才能保证一个优秀植物景观的永续长存。

(三)景观美学原则

1.线形美:植物景观中有多种线性元素,比如林缘线和林冠线,优秀的植物景观一定拥有优美的林冠線和林缘线。林冠线是指植物顶端与天空相交接的点在立面上连成的线,在规划设计时可以通过选用不同高度、不同树形的植物进行组合搭配,形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充满节奏与韵律感的优美林冠线景观;林缘线是指植物组团或群落平面投影的边缘线,它与该区域边缘的植物大小、冠形以及种植位置与密度有关,在对植物景观做平面布置时就要注意对林缘线的考虑,优美的林缘线应该是弯曲有致的自然曲线形式。

2.空间美:利用植物进行竖向上的围合可以形成空间,植物围合的高低和疏密程度决定了所围空间的开敞和私密程度。利用复层结构的植物组团进行围合所形成的空间比较私密,利用单一植物进行围合所形成的空间相对开敞;利用高大的植物对空间进行划分与界定的效果比较明显,而利用低矮的植物对空间进行划分与界定的效果则相对较弱。在城市主题艺术公园中利用植物划分空间时,要注意所划分出的空间的性质与该区域所规划的功能是否一致,同时还要注意空间的大小和虚实变换,丰富游人的景观体验感。

3.色彩美:植物有常绿叶树种、彩色叶树种和变色叶树种之分,同一科树在不同的生长周期还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叶色及形态特征,比如秋叶变红的鸡爪槭、元宝枫、榉树、乌桕等和秋叶变黄的银杏、鹅掌楸、栾树、梧桐等,充分利用植物的这一特性进行植物造景,能够形成绚烂多彩、色彩丰富的自然植物景观。在城市主题艺术公园中对植物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充分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形成四季变换的植物色彩景观。

三、南京白马石刻公园植物景观

(一)白马石刻公园概况

南京白马石刻公园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南京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临近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年平均温度15.4℃,年极端气温最高39.7℃、最低-13.1℃;年平均降雨117天,平均降雨量1106毫米,相对湿度76%,无霜期237天,适合植物生长。

南京白马石刻公园(如图1)占地500亩,背靠紫金山西北坡,面临风光秀丽的玄武湖,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首家以石质雕塑文物为展览主题的城市艺术性公园,共分为西部园区、石刻园区、自然林区和娱乐园区四个部分(如图2)。园内园林植物品种多样、景观丰富,围绕石刻文物、利用植物色香形韵等特点、根据游人步移景异的视觉要求进行科学合理地栽植与配置,创造出历史与现代、石刻与植物景观相结合的城市公园绿地,为游人提供优美的休憩游览环境、为石刻文化艺术的科普教育提供实际场地。

(二)白马石刻公园植物景观调查方法

采用实地调查法对南京白马石刻公园的植物种类、数量、生长状况、观赏特性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统计公园内植物的栽植方式、配置方法及景观效果,对其植物景观进行剖析,指出其优势与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三)白马石刻公园植物景观调查结果与分析

1.白马石刻公园现有植物种类及数量:经调查,园区内植物共60科100属117种,其中乔木43种,灌木32种,藤本植物10种,地被植物15种,水生植物12种以及竹类5种,分别占植物总量的37%、27%、9%、13%、10%、4%(如图3)。总的来说,植物种类较为丰富,但藤本和地被植物种类相对偏少。

园内有乔木43种,其中常绿乔木12种、落叶乔木21种,园内白马湖周边主要种植水杉、池杉、垂柳等耐水湿性较强的乔木树种;园内灌木32种,其中常绿灌木22种、落叶灌木10种、观花灌木15种,观赏性强的灌木树种较少;藤本植物中络石、薜荔和紫藤数量较多;草本植物的运用则以狗牙根、白三口十、红花酢浆草、秋英和百日菊等为主;水生植物多为挺水和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种类较少。现园内各类植物主要优势种详见(如表1)。

2.白马石刻公园植物景观优势分析

(1)植物搭配林冠线优美,水天一色:林冠线是指人眼水平望去时,树冠与天空的交际线,优美动感的林冠线是植物景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不同树形、不同高度、不同叶色的植物,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搭配组合,形成高低起伏、动感和谐的林冠线[5]。在白马石刻公园内,往水面的任何一个方向望去,都能看见高低错落、起伏有致的林冠线。在植物的连接下,眼前更是水天一色、相映成趣,俨然一幅美丽的画卷。例如视线一所见画面中植物群落的天际线(如图4),利用圆锥形水杉、卵圆形香樟、垂枝形垂柳进行种植,在树形、质感和叶色上对比调和、在种植密度上疏密有致,前“淡”远“深”,借景紫金山,甚是大气美观。

(2)植物营造空间虚实有致,兼具变换:竖向设计是园林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竖向设计可以形成不同的空间、满足游人不同的功能需求,而植物正是竖向设计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利用不同种类的植物搭配组合,在植物的高度、树形、色彩等生态学特性,以及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上进行选择,可以围合出多种封闭感的空间,为不同的功能需求提供相适应的场地类型。

例如公园内的水杉林(如图5),仅种植水杉这一种大乔木做树阵广场,形成较开敞的林下空间,供游人游览交谈、嬉戏玩耍。南入口内水杉林荫道旁的亲水坡地,选用木芙蓉、碧桃、紫叶李和垂柳,在高度上逐一增加,形成较封闭的空间,使人自觉沿着林间小路进行游览,春季桃花盛开,仿佛置身于桃花岛之中。园内主路旁的一处石质景观花架(如图6),花架前由低到高分别种植南天竹、阔叶十大功劳、慈孝竹和紫叶李,花架上铺满紫藤,花架后是桂花林和高大的银杏和广玉兰。从前至后,用植物将花架包围,只留出花架内的一条通道通向树群后部的私密空间,穿梭其间,神秘幽深。

(3)植物选择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充满野趣:在当今我国的景观设计中,生态学理念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是每一个景观设计师不容推卸的责任。其中,在植物造景上,“适地适树”[6]就是一个典型的生态优先的原则,也是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通俗的说,适地适树就是把树木栽在适合的环境条件下,也就是使树木的生态学习性与园林栽植地的生境条件相适应,达到植物和土地的统一,它是因地制宜原则在植物种植与配置上的具体化。

白馬石刻公园的植物造景就充分体现了适地适树的原则。园内所栽植的植物都是适合南京地区气候、土壤条件的植物,且以南京的乡土树种为主,比如雪松、国槐、垂柳、枫杨、银杏、桂花、栾树、女贞等。除此之外,园内还大量运用乡土草本植物创造景观(如图7),充满野趣,比如狼尾草、马蹄金、活血丹、白三口十、秋英、百日菊、蒲公英、芦苇等。

(4)植物配置重点突出,标识性强:标志物是园林中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突出形式之一,它是环境或者区域的代表物或象征物,一般布置在突出位置,有着清晰独特的造型,与周边景物形成强烈的对比,并且在尺度上明显有异于周边环境。在白马石刻公园内,就有多处标志物是利用植物进行创造所形成的。

比如公园南入口内的水杉林树阵广场(如图8),就是利用水杉进行大规模的规则种植,成为公园的主要标志物之一。水杉林树阵广场气势宏大,景观壮观,符合大范围内没有量就没有美的规律。圆锥形的水杉冲破天际、连接水面与天空,同时还是南入口处“白马公园”雕塑的背景。此景观的成功营造,得益于位置的选择与对植物形态和量的完美把握。

(5)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色彩缤纷:“春可品花、夏可成荫、秋可赏口十、冬可观杆”是植物景观的完美境界,其中,植物叶色的变化更是植物景观中最明显的季相变化。春色叶树种、秋色叶树种、彩叶树种以及常绿树种的合理搭配,是形成拥有丰富季相变化[7]的优美园林景观的必备条件。

白马石刻公园内就运用大量的变色叶树种,拥有丰富的季相变化,形成色彩缤纷的迷人景观(如图9)。主要有春色叶树种:石楠,朴树,垂柳;秋色叶树种:栾树,银杏,榉树,枫香,三角枫,鹅掌楸,乌桕,鸡爪械,梧橱彩叶树种:紫叶李,金边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红花檵木;常绿树种:香樟,女贞,广玉兰,雪松,龙柏、圆柏、棕榈,火棘,大叶黄杨,海桐(如表2)。

(6)注重水生植物的运用,景观丰富:水生植物是指在水中生长的植物,主要分为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和湿生植物这几大类[8]。水生植物的应用是园林植物景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园林景观中,恰当地运用水生植物能够起到丰富水面景观层次、净化水质、软化硬质驳岸等效果。

白马石刻公园内的白马湖内栽植了多种水生植物,有荷花、睡莲、欧菱、浮萍、满江红、水鳖、木贼、东方香蒲和芦苇,与周围的亭子、山石相映成趣,形成了丰富的水面景观层次,增加了游人的景观体验感。

3.白马石刻公园植物景观存在问题

(1)软质与硬质的组合缺乏科学性,局部植物没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公园南入口附近的水杉林树阵广场,造景形式是以大面积的硬质铺装为主、留出每棵水杉的种植池形成景观。但水杉的规格不同、地径大小不一,留出的种植池却大小一致,导致有些长势较好的水杉根系撑破硬质铺装,影响景观效果(如图10)。

(2)草花种类不够丰富,观花木本植物数量有限,缺少香花植物的运用:公园内的草花基本都是秋英和百日菊(如图11),无论是公园入口处还是重要节点处,凡是种草花的地方,基本都是秋英和百日菊,重复性过高,略显单调,容易形成审美疲劳,可以在不同节点选用不同的草花植物,如角堇、三色堇、万寿菊、美女樱、一串红、彩叶草、漏斗菜、勋章菊、彼岸花、长春花等。目前,公园内所种植的观花木本植物种类有限,只有木芙蓉、桃花、白玉兰、金钟花、云南黄馨、腊梅、紫荆、紫藤、茶花、月季、六道木。另外,园内的植物造景忽略了香花植物的运用,除了桂花、腊梅和含笑外,没有其他香花类植物。

(3)局部密林栽植过于凌乱,点缀树种与主干树种的衔接不够自然:公园内白马雕塑处的桂花林(如图12)的种植就比较凌乱,硬质周边用以点缀的苦楝、紫叶李等乔木,南天竹、阔叶十大功劳等灌木以及秋英、向日葵等草本植物无论是从林缘线上看还是从植物群落的组合搭配上看,都不够自然优美。

(4)水生植物种植量与水面面域范围比例失调,缺少美感:公园内观鱼桥附近的水域,水生植物虽然种类多样、层次丰富,但却充满了整个水域,显得尤为杂乱,景观效果不甚理想(如图13)。一般情况下,公园中水域范围内的水生植物所占面积不应超过整个水域面积的三分之一。

(5)植物景观的养护与管理比较随意,缺少专业性:公园内不少植物群落中都生长了很多杂草和野花,无人清理,破坏了原有的植物景观;也有不少低层植物长势过旺,无人修剪,破坏了原本的立面效果。园林绿化养护人员缺少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多数的绿化养护人员都是年纪较大的农民或工人,他们有实际操作的经验,但却没有经过系统的植物知识和审美艺术的学习,他们不知道针对不同的园林植物景观应该采用不同的处理手法,甚至无法分辨哪些植物应该留下哪些植物应该去除,也无法把握每种植物应该长到多高或多宽才能形成高质量的植物景观效果。

(四)白马石刻公园植物景观现存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严格遵循科学性原则,保证植物生长空间:白马公园内水杉林中的水杉根系撐破硬质铺装的情况(如图10),是因为所留树池的大小与水杉的生长不成比例、树池设计缺乏科学性所导致。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为每棵水杉都留出满足其生长空间大小要求的种植池(如图14);也可以将硬质铺装改成耐践踏的草坪,辅以步道,既生态又经济,在形成水边疏林景观的同时又不影响原本的交通和功能。

2.充分体现植物多样性原则,增加观花植物和香花植物的运用:白马公园中出现观花植物种类单一的情况(如图11),是因为其植物种类多样性程度还有所欠缺,可以在不同节点选用不同的草花植物(如图15),如角堇、三色堇、万寿菊、美女樱、一串红、彩叶草、漏斗菜、勋章菊、彼岸花、长春花等;也可以增加观花木本植物的种类,比如紫玉兰、黄玉兰、木槿、栀子花、棣棠、紫薇、石榴、樱花类、海棠类、合欢等或者,还可以增加某种或某几种观花木本植物的种植量,形成相对应的专类园,比如海棠园、樱花园、梅花园等。

另外,针对园内除了桂花、腊梅和含笑外,没有其他香花类植物的情况,可以适当增加香花植物的运用,挑动游人的嗅觉感官、丰富游人的游览体验。可用的香花植物还有栀子花、迷迭香、鼠尾草、结香、茉莉花、兰花、香橼、桔子树等[9]。

3.加强景观美学原则的应用,保证植物群落景观的美感:针对白马公园内桂花林景点处植物栽植凌乱、树种衔接不自然的情况(如图12),应加强景观美学原则在此处的应用,做如下改造在树群的种植上,要注重树群自身形成弯曲有致的林缘线;同时还要考虑树群与硬质场地的衔接,树群的林冠线不能一直紧贴硬质场地边界、也不能一直原理硬质场地边界,要时而靠近时而远离、进退自如、曲折灵动。在点缀树种的搭配上,首先要注意前景与背景的关系,以及所围合空间的开敞程度,据此来确定所选植物的树形与高度,像这处白马雕塑小广场,通向广场的两条小路开口处应该是较为开敞的,让人的视线能够顺着游览路线看到广场中心的白马雕塑,应选用低矮、美丽的花灌木或者草花来吸引入的注意;而其余的广场边界则应该是作为雕塑的背景,应选用稍微高大的乔木来形成竖向上的遮挡。除此之外,主干树种与点缀树种的搭配还要考虑整个立面的效果和整个平面的效果,立面上要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形成优美的林冠线;平面上要弯曲自然、开合得当,形成优美的林缘线(如图16)。

4.注重科学性原则和美学原则的综合考虑,科学栽植植物创造合乎比例的植物景观:针对观鱼桥附近水面植物景观杂乱的情况(如图13),可以适当减少水生植物种类和水面植物景观的层次,沉水、挺水、浮水、漂浮植物各用一到两种即可,不必太多,保证水面植物景观的面积与水域面积合乎比例即可;也可以在栽植植物时,利用工程技术给每种植物划分生长范围,留出疏朗的水面,避免日后植物长势过旺、泛滥成灾(如图17)。

5.落实远近结合原则,做到规划设计与养护管理两不误:白马公园内有多处植物景观因为缺乏专业的管理养护,导致景观效果大不如从前,对于这种情况,植物景观设计师应该增加与绿化养护管理人员的沟通交流[10],相关部门或公司也应该加大对绿化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并且多招聘一些专业型人才。

结论

城市主题艺术公园的植物造景应该符合科学性与艺术性,本着生态优先和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合理配置植物,形成季相变化丰富、植物群落稳定、并且能够突出公园主题艺术的植物景观,注重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的提炼,寓情于景,营造出丰富、实用、又美观的园林空间,给人以美的享受。

项目基金:

1.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PPZY2015A063);

2.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江苏省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陈尚玲城市公园植物造景特色之挖掘与探讨 以南京市玄武湖公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 38(18):9861 9862,9926

[2]邰杰“艺术景观城市”:释读城市艺术公园[J]上海城市规划,2010,05 (94):10-13.

[3]马存琛,丁彦芬,陆明华瞻园植物造景浅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 (25):12301-12303.

[4]来强植物造景原则浅析[J]农技服务,2016,16 (33):121

[5]张晶晶,刘晓明浅析植物群落优美林冠线的营造方法[J]北方园艺,2010 (13):107-110

[6]黎菁,郝日明城市园林建设中“适地适树”的科学内涵[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2):151154

[7]马锦义,武涛中国传统造园植物造景艺术特征与手法[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99104

[8]陆春晖上海迪士尼乐园星愿公园水生植物的种植施工技术及后期养护[J]中国园林,2017 (7):26-29.

[9]张凤英,程双红普洱市城区香花植物的种类及应用调查[J]吉林农业,2011 (09):175-176,234

[10]滑建铭南京市山西路市民广场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1 (16):232-233.

作者:尹凌馨 郭剑英

植物造景要素分析论文 篇3: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意境探析

【摘 要】现在的园林绿化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的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且植物造景是园林绿化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主要从植物造景的概念以及在园林绿化中应用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植物造景应遵循的规律及要点做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园林工程;植物;造景

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已经朝着舒适、宜人的方向不断发展。就城市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而言,它不仅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还能满足人们在观赏、游嬉和休闲等方面的需求,从而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然是优化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园林植物造景的现状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而且存在一些不利于环境优化的因素,如不得到解决,必然会对人居环境的提高产生不良影响。

一、植物造景的概念

应用各种灌木、乔木、草本植物进行合理地搭配组合成的软景观,使在其他园林要素及与园林植物之间的配置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各类植物的线条、形体、色彩、季相等自然美的特点,以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就是园林植物造景。生态园林是植物造景的指导思想,充分的利用地貌、地形等现有条件,确立以植物造景为主,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植物景观配置。

二、植物造景在園林绿化中应用的重要性

植物造景指的是在植物自然生长的基础之上,遵循一定的原则以及一定的设计方法,其次在加入一定的园林造景艺术的指导,利用园林周围的一些配景,比如说假山、水、建筑等,在通过园林景观设计者的精心设计,建设出一种符合人们审美价值以及生态环境标准的园林景观,从而发挥其积极地作用,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植物造景作为园林绿化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现代城市的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工作。植物景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给城市的绿化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融入了许多美学知识与生态平衡知识,不仅给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美学价值,而且为人们的生存环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舒适的生活环境。除此之外,植物景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对城市绿化环境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为城市绿地建设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三、植物造景应遵循的规律

(1)实用原则

现代城市公园的开放,不仅给市民提供了休息、健身、观赏的平台,而且在缓解城市压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园林建设中,植物造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植物造景要符合实用美学的要求,例如,瓯海政府大楼前的市民广场,广场中种植了栾树、榕树和香樟等植物,从季相上与纵向空间上进行营造;在空间功能的划分上,以香樟树阵为隔带,将该广场分隔成了大小不同的活动空间;丛植、群植了一些具有观赏价值的观叶类、观花类、观果类和观枝类植物。采用上述配置方式的植物都体现了实用美感。

(2)形式原则

植物造景的方式可分为孤植、对植、丛植和群植等形式。比如将雪松、油松栽植于建筑物两旁,可呈现出威严、庄重的氛围;将姿态丰满的点景树孤植于大草坪的构图重心,不仅可成为园中的主景和视觉焦点,还能体现出一种均衡的美感。

然而,在实际的园林建设中,由于部分单位过分追求绿化率,盲目追求视觉效果,将榕树这种四级常绿又枝叶太过繁茂的树种种植在狭小的街道上,导致资源浪费和交通不便以及空间过于压抑;将本已狭小的街道活动空间改建成草坪,导致市民健身活动场地的缺失;将承载力高的林地树木砍掉,换成承载力低的草坪灯。上述行为会造成园林建设中植物造景的形式与功能冲突、利用率降低,这是因为上述栽种方式缺乏对植物造景中形式美的深入探究,缺少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3)艺术原则

在我国,每逢节日庆典时,总会在城市的中心广场、街头绿地或大型建筑物前设置大型立体模纹植物花坛,创造了强烈的植物景观效果,从而营造喜气祥和的节日氛围。花坛是以草木花卉为主的众多植株的载体,它集合了艳丽的花卉群体,形成了模拟图案纹样的表现形式,从而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4)节约原则

杜绝铺张浪费、提倡节约是包括城市园林建设在内的各行业应当遵循的原则。园林建设的节约不仅要求少些成本高的“硬化”材料,多些“软化”材料(园林植物),而且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也要从实用性、经济性出发,不应追求价格昂贵的所谓“高级”外来品种,以及规格过大、稀有程度高的种类。在园林中多应用乡土植物可以有效地减少建设、养护成本。

四、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的要点

(1)植物颜色的运用

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各种植物的颜色是植物造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颜色会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从而获得不一样的心理体验。由于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在不同的季节往往会导致植物的颜色出现相应的改变,在园林建设过程中,一般都将常绿针叶树的叶色作为园林以及城市绿化过程中的主调色,比如石楠、香樟、榕树、桂花等有嫩绿、绿色、银灰绿、黄绿等各种颜色。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可以运用各种绿色配置出生动的图案。比如,早春时节一般都采用嫩绿的色彩作为植物造景的主要基调,而到深秋时节时一般都采用橙色红色系色彩作为植物造景的基调,比如:乌桕、栾树、银杏等色叶树种加强植物颜色的配置,不仅会丰富园林设计的内容,也能给居民带来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从而改变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2)主题植物造景

主题植物造景就是指利用不同季节植物的景色,根据园林设计的特点,从而营造出以不同主题为背景的园林景观,在不同的季节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植物景观,同时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美的感受。由于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其植被的颜色也在发生着变化,根据各个季节的不同的植物景观的颜色,在配上与其相称的周围应景,就会设计出不一样的园林景观。主题植物造景在设计中一般体现了深深地文化内涵,在现代许多的园林设计规划中。如樱花园、牡丹园、桃花园等,植物的文化一般与园林的形式深深地融合在了一块,巧妙地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再加上园林的历史内涵,就会体现出每一处园林的独特的景观,表现出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内涵,其中这也是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文化内涵。主体植物在应用的设计方法一般使用的是烘托与衬托的方法。运用植物景观的数量和配置的方式,来变现植物造景的主体,再加上其他的配景来进一步表现植物造景的主题以及园林的主题。除此之外,主题植物造景应用的设计方法还包括主次分明、密疏有度。这样,就会使得植物造景中的事物彼此之间呼应,从而在艺术上看起来特别完整。以上就是主题植物造景应用的设计方法。

(3)空间植物造景

在空间植物造景之中,植物本身就是一个实体,是园林綠化组成的一个主要的成分。空间植物造景的特点是在妥善解决空间造景的功能,还要充分的突出园林空间的特点,而且还要注意形态上的统一化以及园林空间风格的纯粹性,把这两种风格揉和在一块,同时还要突出主次。在空间植物造景中,合理的运用了植物周围的开放性,以及封闭性的空间,使得设计出来的空间植物造景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和立体感,给人一种立体的感受。除此之外,在空间植物造景应用中还应用了其它的一些方法。这样的一种植物造景方法会给人们带来一种景色迷人的植物景观。空间植物造景的优点是充分发挥了植物本身的作用,把传统的艺术手法和现代精神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创造出一种具有立体感的园林景观。空间植物造景应用的方法与主题植物造景应用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同的,但是在一些设计方法上还是不相同的。空间植物造景运用植物与周围配景的立体感,为人们创造出了具有一定立体的植物造景,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美的感受,而且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人们可以在具有空间感的园林景观中放松自己,让自己感受到轻松、活泼与快乐。

五、结语

总之,充分发挥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不仅可以为城市的绿化建设发挥一定的积极地作用,同时还可以为人们带来视觉上的美感,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我们应当从政府职能部门、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制度等方面综合考虑,科学对待问题,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使园林植物造景朝着科学、可持续的方向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玉灿,秦华,唐蔚.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的特点及发展方向[J].中国园艺文摘,2013,03:95-97.

[2]周想军,雷志刚,徐冬云.我国现代园林植物造景分析[J].山西建筑,2012,01:228-229.

[3]曾翔春,秦华,朱玲.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及其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09,01:70-72.

[4]王世金,林晓英,尚雪英.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意境艺术美手法赏析[J].现代园艺,2006,10:33-35.

[5]丛慧颖,田丽娟,申健,宋文超.园林植物景观意境创造的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0,02:84-85.

[6]陈爱莉.浅议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北京农业,2011,33:49-50.

作者:林一叶

上一篇:总体策略电力营销论文下一篇:海峡两岸体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