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易学思想设计物理实验论文

2022-04-22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下,高效课堂的提出被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作为青年教师,要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本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创造性地设计好实验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建立高效的实验课堂教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由易学思想设计物理实验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由易学思想设计物理实验论文 篇1:

探索性实验与固体物理的关联性研究

摘   要:物理实验是物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将探索性实验融入固体物理教学中,更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创新的科学探索精神。论文在对探索性实验以及固体物理的相关概念进行解释后,对将探索性实验融入固体物理教学的具体应用与现实意义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探索性实验在固体物理教学及研究发展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探索性实验  固体物理  物理教育  关联性

1  探索性实验的相关概念

探究一般分为广义的探究和狭义的探究。广义的探究通常指人们对于任何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的探求其答案的欲望及伴随而来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而狭义的探究则专指科学领域的探究即科学探究。探索性实验通常指人们在从事开创性的研究工作时,为了探究未知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和规律而进行的实践活动。它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至关重要,同时,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索事物的能力,促进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所称的“探索性物理实验”实际上都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已知物理规律进行模拟,对其结论进行探索和验证的过程。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产生的结果,从而找出规律,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学生在这种探索过程中加深了对已知科学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其更深入的再学习,同时其对科学的向往和探索科学的兴趣被激发起来,有助于挖掘其再探索和创新的潜能。

2  固体物理的相关解释

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物理学,它所涵盖的知识和理论都是在不断的科学探索和反复验证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實验就成为学生学习物理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物理学的实验特点表现在:第一,物理学本身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第二,有些物理概念是从自然现象抽象而来的,需要通过典型的实验来帮助学生体会、认识,加深理解。第三,物理实验的开放性和直观性都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的显著提高。

固体物理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与我们生活联系较紧密的一部分。它主要研究固体的物理性质、微观结构组成以及固体中各种粒子运动形态和规律,涉及力学、热学、声学、电学、磁学和光学等各方面的内容。固体被应用的范围极广,不同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固体材料、器件和有关制品。20世纪40年代以前出现了现代固体物理学,它是先进的微电子、光电子、光子等各项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基础,对当时的电子技术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科技发展,信息时代到来,各种新材料不断出现,对新物质性质规律的探索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3  探索性实验在固体物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将探索性实验应用于固体物理教学中更有助于学生在理解前人科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和再研究,探究理论形成的背景及由此带来的其他影响,透彻理解固体物理的一些特性,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具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在教学中应巧妙地设计课堂教学思路,把实验探究作为突破口,贯穿于物理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进行探索性实验教学时,针对课本已有的物理定律及结论,设计一些综合性、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和找出问题答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设计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论证并得结论,之后进行小组讨论,对得到的结论进行组内评析,总结反思。一方面完成了对物理规律的验证,同时也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锻练,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到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使学生收集数据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教师应巧妙地运用探索性实验对实验课程的内容和实验项目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将课内知识延伸到生活中。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例如,探究物理在生活、生产技术上的应用,研究物理学与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这些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比如,在研究导体电阻,额定电流等的相关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参考一下自己家里的电器,观察不同电器所能承载电流的变化情况。也可以以家庭照明为例,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更节能的照明方案等等,一系列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案例会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研究设计的过程中能力自然就不知不觉地提高了。

4  探索性实验对固体物理教学的现实意义

在固体物理教学中,进行探索性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已有规律结论的理解更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灵活地将实验探究运用于教学的各环节,利用巧妙的实验和引人深思的发问引领学生进入探索的科学殿堂。从而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物理思想和科学的物理方法以及创新的思维理念。实验目的不单单是对规律的验证和实验技能的训练,而是要在实验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创新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技能。让学生自主实验,做到手脑并用,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4.1 更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养成

探索性实验应用于固体物理的教学中,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拘泥于书本知识,不会只相信权威,更大程度上是质疑权威。这样在老师尽量少的限制与适度的帮助下,更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深入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想法,激大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新潜能,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挑战的探索精神。

4.2 更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

探索性实验一般是围绕一个问题开展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在得出结论后进行成果交流,引导学生在利用已知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一些更科学的研究方法,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有助于学生收集、分析数据、甄别信息能力的培养

探索性实验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会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有效有段,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信息,并对这信息进行整理与归纳,选择于主题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了学生收集、分析数据、甄别信息的能力。

4.4 使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有助于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

具有团队意识,能与队员良好沟通与合作是现代人立足社会的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探索性实验一般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每组有若干成员,大家在一起互想分工又互相合作,共同研究方案,分享数据信息和创意、研究成果,对发展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5  结语

探索性实验重在学生能自主实验,自主创设条件,自主地选择科学方法,自主地进行探究,通过自身体验,获得科学的概念和规律。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探索性实验在其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它使抽象晦涩难懂的物理概念变得简单易学,学生在参与实验的整个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了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在探索实验过程中也会领略到物理学的科学思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品质。

参考文献

[1] 吴晶晶.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 姜洪丽.运用物理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与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3] 姚利辉.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5.

作者:刘畅

由易学思想设计物理实验论文 篇2:

如何构建初中物理实验高效课堂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下,高效课堂的提出被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作为青年教师,要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本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创造性地设计好实验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建立高效的实验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初中物理 高效课堂 物理实验操作

在当今各地方学校努力践行高效课堂的教育大环境下,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的开展和实验操作的质量。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改变当前物理实验课堂教学高效性低下的现状,促进物理实验向操作简便、易学易懂的方面发展,初中物理教师必须加强对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变现行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优化课堂教学,打造高效优质的物理实验课。

一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现行新人教版物理教材依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具体标准要求,将过去教材中的一部分演示实验改为了学生的分组实验或探究实验,加大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要求。而在现实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认真学习《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大纲》和《标准》),对教材的分析重视不够。因此,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由于对内容标准落实不到位,教师将不能很好地运用《大纲》和《标准》来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进而导致在实验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学生实验认识不到位

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把物理教学搞好,学生考试能考高分就行,而学生的实验操作则采取应付的手段。一个学期下来,大部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全部在教室中进行。我们知道,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有的物理概念、规律和理论,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且物理实验是中考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如果学生脱离实验的操作锻炼,只是上课听教师纯粹地讲解理论,那么学生的成绩难以提高,而且学生实验课堂的效率也十分低下。

2.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行为关注不够

此外,有部分学校教师在探究实验教学中,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实验操作只是依据课本按部就班地进行,而对学生在整个实验操作环节中的行为不重视。如在科学探究实验的“猜想与假设”环节中,如何有效启发、引导学生根据已掌握的材料或自己的经验等作出科学、合理及大胆的猜想,如何通过有效讨论确定本次实验探究结论的合理性等,教师关注不多,有时直接给出早已准备好的结论。另外,教师有时过于在乎学生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却忽视了学生在实验中的探究过程。如在“评估与交流”环节,教师不引导,学生往往只是简单地、象征性地进行交流,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将得不到及时纠正,相反还会导致以后的实验交流环节敷衍了事,这与教师不重视反思与交流的过程有着直接关系。

3.实验教学中,教师指导的“尺度”和时间难以把握

实验操作对学生来说,是把已学的理论知识简单地应用于实际的过程当中或者是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相关物理规律和定律的一种学习方法。为了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盲目进行操作,教师应及时进行相应实验操作的指导,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发现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的问题,减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压力,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信心。但在现实的学生科学探究过程中,一些教师却不能很好地把握实验操作指导的“尺度”:(1)教师指导过度,使学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2)教师指导不到位或完全放手,造成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活动杂乱无章、盲目无序。

而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对教材中所要进行的实验分析和理解不到位,同时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了解不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什么情况也没有作出合理的预测。因此,当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在实验各环节中所用时间不能做到合理安排,甚至出现实验操作中时间不够的现象,最终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只能马虎行事,这不仅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连最基本的教学三维目标也不能落实到位。

二 构建初中物理实验高效课堂教学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创新型人才

物理实验教学的好坏与教师的教学风格和重视程度有关。在新课程改革下,尽管《大纲》中明文规定: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无论是城镇中学还是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重教学,轻实验”的观念比较严重。因此,要想构建初中物理实验高效课堂的教学,关键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放在第一位,重视学生实验。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创造相应实验条件,并鼓励学生在实验中进行创新,对做出创新的同学及时进行鼓励,还可以勉励学生课余在校外收集一些有利用价值的废弃品,然后利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些实验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所碰到的问题,如“模拟人工降雨”“光的色散”“潜水艇的浮沉”等。让学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念,只有能够通过实验验证的结论才是真正正确的结论。

2.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物理实验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建立,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主动性。一堂实验课,要取得较满意的教学效果,适当的思路引导很有必要,关键在于教师对引导程度的把握。教师引导的过程,若过于简单,学生可能会无从下手;若过于详细,则实验课堂变成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即教师代替学生完成思考。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仅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而且又占据了一堂课的时间或是大部分时间,最终把实验课变成教学理论课。

因此,在学生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定位好自己在实验教学中的角色,即在实验中如何指导学生,何时介入到实验相关环节,何时向学生提供有关实验资料或图片信息,以何种方式提供信息等,都应在课前做到心中有数。而角色的定位关键是教师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实验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即帮助学生解决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学生盲目地进行实验操作,从而使教学活动紧紧围绕实验操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展开。其次,教师还应更多地发挥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主动性。学生在实验中的主动性不仅是操作上的主动性,也不是教育者喊喊口号而已,而是实验教师要在实验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当地放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大胆进行实验操作,甚至是自己独立设计或改进实验。

3.及时反思总结与评估

物理实验结束后,实验数据的误差与实验结论的评估交流是一个完整实验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实验操作的完成并不意味着实验的结束,还需要对实验数据和结论进行适当的反思和总结。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选择数据,如何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如何通过改进实验原理来减小实验误差等基本方法。只有实验后的及时反思和总结,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才能建立起高效的物理实验教学课堂。

4.注重物理方法的迁移

初中物理实验共84个,其中演示实验40个,探究实验35个,分组实验9个。如果不对实验进行系统、全面的分类,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把相似的实验混淆起来,对教师后续实验教学很不利。因此,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授之以渔”,即注重物理方法的教学。对初中物理实验,我们可带领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分类:(1)按照物理研究的对象不同,可以把物理实验分为五类:电学类、力学类、热学类、光学类和声学类;(2)按实验中是否测量数据进行分类,可以把物理实验分为两类:直接测量型和间接测量型;(3)按实验操作类型的不同,可以把物理实验分为三类: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分组实验。这样进行实验分类后,可让学生对初中物理实验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还可以深化学生对实验原理的认识和物理方法的迁移。当学生对物理实验熟悉后,教师可带领学生将相同的实验原理或实验方法进行归纳,且在学生进一步熟悉实验原理后,可让学生结合其他自然学科进行自主创新,设计能实现某个目的的课外科技小实验(如电子闹铃、发光笔、音乐贺卡等),在如此有趣的实验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物理方法迁移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也是每年中考必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尽管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高效性建立的道路不太平坦,但只要教育各级部门努力做好物理实验教学各方面的工作,通过广大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研究和改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效率将得到更大的提高,实验教学的现状将得以改变。

〔责任编辑:高照〕

作者:方厚洪

由易学思想设计物理实验论文 篇3:

浅析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摘 要】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实验教学不仅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物理概念,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大好时机。在物理教学中强化对物理实验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学会自然科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生科学素养;教学方法

由于初中物理具有独特的学科特点,加之受当今社会对教育的期望过高和教学评价体制束缚,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即如何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是初中物理教学一线教师遇到的头等大事,事关物理课程改革的成败。笔者结合教学的实际,根据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等方面,谈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些做法,以期同行斧正。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精神

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有些知识需要学生自己去猜想,去实践,去发现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刨根问底,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教师也应有问必答,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经历了几千次的失败,最后终于发明出了电灯,他的成功是不懈努力的结果,这种勇于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是很多学生欠缺的,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慢慢培养,引导学生投入到有关科学的各种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需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对待任何定理定义,有条件的可以做实验验证,鼓励学生诚实地呈现实验过程和结果,总结出的结论也要以实验数据和现象为依据,自己亲自验证记忆才深刻。不能用实验验证的知识,就要用批判的方式接受,对自己不明白的知识要勇于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同学之间多讨论,呈现不同的观点。科学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哥白尼因“日心说”而受宗教势力的压制,布鲁诺为科学而殉难,这不仅显示出了科学发展的艰难,而且也昭示着坚持科学精神需要巨大的勇气。

科学精神就是要有创新意识,人们在认识上不断地有所突破,发现新的东西,在思维上突出一个“新”字。科学之所以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原因就是新的思维和新的技术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模式,在人们眼前展示出了一幅新的画卷,好像打开了一扇科学之门。这里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新奇的思维,还有更多的科学之门需要我们去打开。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新奇的思想教师要大加赞赏,鼓励学生朝着独创的方向发展,使科学之树能够发出新芽,开花结果。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同一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对于一些创新的见解要给予赞赏,鼓励他们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多渠道地搜集资料,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不局限于现有的事物,对新鲜的事物要更加敏感,使思维向更宽更广的方面发展。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物理教学研究的是力、光、电、热、声、磁等自然现象,找出这些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研究怎样利用它们为人类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层层展开,培养学生认识世界,对自然现象进行多方位的观察,提出问题,通过分析推理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过程,从而达到解决问题、学好物理知识、锻炼科学思维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演示实验,来启发引导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简单机械一章时,学生虽然已学习了杠杆和轮轴,也熟悉了摩擦和压强的知识,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还是比较欠缺。于是,我设计了一个社会实践活动课题,让学生观察自行车的构造。有的学生回家自己拆装自行车,了解自行车的构造,观察它是如何运动的,运动的时候会有什么力;有的学生到修理自行车的摊位上去观察,看修车师傅如何修理自行车,如何轻松省力地将一辆自行车修好。学生每人交了一份实践报告,这种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也拓展了知识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设计自主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是互不可分的。在传授知识的教學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个人直接经验的积累过程在人的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同时,这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排除电路故障的教学时,我出示了一个两灯泡串联的电路,当开关闭合时,发现两灯泡都不亮,安培表的示数为零。

我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判断电路的故障在哪儿?怎样排除故障?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析和处理已有信息,提出电源可能接触不良或者是电池报废,有的小组提出安培表坏了或者是接触不良,有的小组认为某一段导线断了等。这些答案究竟哪一个是对的呢?这需要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来检验。每个小组设计演示解决问题的实验,然后派一个代表到前面演示,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组与组之间也共同探讨,不同的组用不同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一一实行。我对学生的每一种假设,都给予了口头表扬,对于独创的思维方法也给予激励的掌声,这极大地鼓舞了他们的学习热情,给了他们充分的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物理知识方面想得更加全面,激发了他们探索物理奥秘的探究能力。

四、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物理实验中有与知识内容密切联系的演示实验,有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学生分组实验,有重在培养兴趣和创造性的选做实验及课外小实验,这些都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好材料。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教学时,抓住本学科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途径感知事物,再通过思维转化为智能。

科学的实验方法要求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教学中,设计探索性实验,把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境中,让学生亲身探求新知识,成为发现者,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讲授“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时,把演示实验变成分组的课外活动课。这个实验学生很容易做到,而且很快就能接受”平面镜成像规律“及对称特点的事实。在讲”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时,把两个演示实验设计成两个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做,使他们能做到、看到、摸得着、听得到,增强感染力。讲”欧姆定律“及”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时,有不少同学比较难理解和掌握,可把这些内容设计成两堂完整的实验课,先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再从理论上判断,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牢。把难学的、难理解的东西转化为易学的东西,从而加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实验中,要求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这些都是构成科学素质的主要内容,通过实验教学,不断地完善学生这方面的品质,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

五、结语

物理教学重视实验教学,而在实验教学中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培养,以此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另外,在目前教材中,安排了许多需要学生课外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这些实验或活动选材容易、操作简单、费时不多,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一种延伸和补充,这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1]石峰虎,李靖.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J].陕西教育.2006,10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事实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

作者:辛江莹

上一篇:东西方数学教育文化差异论文下一篇:大学数学教学与网络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