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离婚理由论文

2022-04-17

[摘要]对于如何确定夫妻关系破裂这一问题现行婚姻法采用的是“感情破裂说”。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婚姻家庭关系的日益复杂,这一制度的弊端也日益呈现出来。因此采用“婚姻破裂”原则即符合当今各国立法趋势和我国现状,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易于法官在审理婚姻案件时予以掌握,也更符合我国现阶段婚姻家庭制度的实际情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国离婚理由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离婚理由论文 篇1:

从婚内强奸看同居义务与性自主权冲突与解决

摘 要:婚内强奸一直备受争论,其深层次原因是同居义务与性自主权的关系问题。笔者通过对性自主权和同居义务属性和关系的分析,提出承认婚内强奸、建立宽宥制度和多级保护措施,并将违反同居义务作为法定离婚理由的思路,籍以平衡两种权利保护。

关键词:婚内强奸;同居义务;性自主权

一、关于床笫之私的争论

(一)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

婚内强奸问题相较于婚姻的历史而言时间并不长,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这场争论没有存在的土壤。从中国的“夫为妻纲”,到罗马法的“归顺夫权”再到1804年《拿破仑法典》的“妻应顺从其夫”,妻子在婚姻关系中一直处于附属地位,其一切权利乃至于自身皆属于丈夫。当由丈夫支配妻子的性权利时,妻子面对丈夫对性的要求,只有顺从的义务,没有反抗的权利,这时婚内强奸自不存在。

自启蒙运动以降,“自由、平等、博爱”日渐深入人心,追求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的女权运动也随之蓬勃展开。婚姻关系中契约理论的引入,更是颠覆了传统夫权至上的基础。无论婚姻的本质如何,双方通过意思自治而缔结婚姻,这一点无可辩驳。几千年来戴在女性身上身份等级的枷锁已然瓦解,丈夫依据夫权而取得优势地位的正当性荡然无存。1888年克拉伦斯案中“丈夫永远不可能强奸妻子”的论断备受质疑,“婚内强奸”的概念便滥觞于此。此后的一百多年中,欧美诸国或是将婚内强奸入罪,或是放弃丈夫豁免原则。

(二)域内法中的争论

在我国,由于长期的对性的回避与羞于启齿和男权思想的残余,使得婚内强奸并不受重视,新近以来才进入人们的视野。理论界观点对立,实务界也颇多反复。否定说主张丈夫基于婚姻关系而天然具有豁免权或以“婚内无奸”而从根本上否定婚内强奸;肯定说认为婚内强奸亦是强奸,理应入罪;折中说认为一般不宜入罪,只在某些特殊情形下如离婚诉讼期间时方可入罪,该说现为主流观点。

否定说自不足取,首先,合法的婚姻关系不能成为规避犯罪的港湾,现代社会妻子人格独立,其人格权利不容受他人支配,该说带有浓厚的男权色彩,其次,某些学者根据将“奸”解释为不正当的男女性关系继而否定婚内强奸,该观点混淆了词语在日常生活使用的一般用法和作为法律条文使用具有规范意义用法的区别,而且所谓婚内无“奸”是基于古代的社会环境而对“奸”的解释,其缺乏发展的眼光,忽视了对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的价值判断所具有的时代性,拿历史用法解释现实是不妥的。管见以为,单纯的刑法视角不足以解决该问题,应当在探讨同居义务与性自主权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解决。

二、同居义务与性自主权

(一)同居义务的内涵

同居义务包含在配偶权中,是配偶权的核心内容,实质上是一种权利义务的结合体,它由夫妻双方互享权利,互负义务,主要包括共同寝食、生活上相互扶助、进行性生活等三方面内容。

有否定者认为,同居义务意味着法律将一方的性权利交由另一方支配,从而导致婚内强奸的合法化,因而同居义务并不属于身份权,不应由法律规制。管见以为,该种观点误把同居义务等同于丈夫享有权利而妻子只承担义务,将其理解为丈夫享有的支配权,这是不恰当的。婚姻关系已经经历了从身份到契約的转变,基于契约关系而形成的配偶权必然是建立平等、自愿的基础之上,不同于封建时代具有人身支配性的夫权,现代意义上的同居权属于请求权,它既是夫妻双方的义务同时也是夫妻双方的权利,任何一方行使权利必然要经过另一方的同意,同居所产生的利益也由双方共同支配。

我国现行立法回避了同居义务,学者争议颇多。鄙意以为,未来立法之中规定同居义务并无不可,但应当明确其请求权属性,夫妻双方互享同居请求权,互负同居义务,并同时规定任何一方的行使须以对方同意为前提。一方不同意的,另一方的同居请求权应受到限制,并明确同居义务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二)性自主权的内涵

性权利古来有之,但在漫长的旧社会里,其多表现为对宗法等级制度以及对男性垄断女性性权利的保护。上文所述某些学者用“奸”字词源学解释否定婚内强奸的观点恰恰印证了古代社会并不注重对女性性权利的保护——有婚姻关系,丈夫强迫妻子发生性行为不能称之为“奸”,无婚姻关系,无论女性是否自愿都称之为“奸”,《唐律》中规定没有丈夫的女性自愿与男性通奸,此谓“和奸”“徒一年半”,有丈夫的“徒二年”。由此看出,女性没有独立的性权利。

新近以来,有学者将性自主权称为贞操权,意为保持性纯洁的权利。管见以为,贞操一词带有强烈的男权色彩,极易使人误以为这是女性的义务而使女性再次戴上枷锁,而性自主权所强调的在于自主——权利人在法律允许的状况下依靠自己的自由意志而处分自己的权利,任何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得强迫——相较于贞操权更能体现这一基本人格权的属性。性自主权是一项人格权,更是一项宪法权利,它与最基本的人格独立、人格平等、人格自由和人格尊严息息相关,不容任何人侵犯。

(三)同居义务与性自主权的关系

当一项权利需要他人履行某种义务才得以实现,而他人依据自己享有的权利拒绝履行,这时,因不同主体正常行使权利而造成权利之间冲突的局面便产生,婚内强奸的争论便发轫于此,丈夫依据婚姻关系要求妻子履行同居义务,而妻子基于性自主权而拒绝履行,这似乎囿于两难之中,但事实并非如此。

一方面,性自主权属于人格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权利,在现代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时代,它天生具有优先性,基于婚姻契約合意产生的配偶权势必要让位于性自主权。而且性自主权也绝非由妻子所独享,丈夫同样享有,让性自主权优先于配偶权同时也是对丈夫的保护。一方要求对方履行同居义务的配偶权只有在对方同意、不侵犯对方性自主权的情况下方可行使。如果一方使用暴力等手段强迫与对方发生性行为的属于对配偶权的滥用。

另一方面,诚如波斯纳所言,一方剥夺对方性权利便是直击婚姻的要害,同居关系的破裂往往导致婚姻关系的破裂。所以持否定论者便以给予性自主权优先地位会伤害婚姻关系的论调否认婚内强奸,更有论者提出“如果妻子可基于性自主权无需理由拒绝同居,那么,丈夫也可基于性自主权不收婚姻制约去寻找婚外性伴侣”。管见以为,以强迫妻子同居而维系的婚姻关系真的没有破裂吗?牺牲平等和尊重便不会破坏婚姻的基础吗?维系这样婚姻真的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吗?至于第二种论调,其逻辑混乱,妻子不履行同居义务如何会导致丈夫的忠实义务消灭?难道重婚罪中、离婚损害赔偿中,丈夫可以妻子不履行同居义务而得到豁免吗?债法中规定了大量义务,债务人拒绝履行义务,债权人依然不得使用暴力强迫其履行,同居义务亦然,因此,其并不能限制性自主权的行使。但一方不履行同居义务应当可以成为离婚的法定理由。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一些封建糟粕也沉渣泛起,某些讲师粉墨登场上演一出出闹剧,大肆鼓吹“女德”,为“三从四德”招魂。确立性自主权优先地位,打击侵犯女性合法权利的行为,对保护女性在婚姻生活中,乃至社会生活中独立平等的权利地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冲突的解决路径

(一)婚内强奸入罪和增加法定离婚事由

性自主权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先性,任何权利和义务都不得侵犯。因此愚意以为,婚内强奸构成强奸罪,这是恰当且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另外可以在《婚姻法》中明确规定同居义务,并以不侵犯配偶性自主权为前提,当配偶不履行同居义务时,可以作为离婚的法定理由,这样既能兼顾个人权利保护,又能维系婚姻伦理基础。

(二)建立婚内强奸的宽宥机制和多级保护制度

婚内强奸毕竟不同于其他的强奸,其发生在家庭内部,有着复杂的情感因素。因此可以将婚内强奸特殊化,作为亲告罪处理,给受害人在刑事诉讼前原谅行为人的机会;在诉讼中引入刑事和解制度,若受害人原谅行为人,则可免除其刑事责任;在未进入刑事诉讼的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承担中,仿照继承法引入宽宥制度,以免除行为人的民事或行政责任。

根据受害人是否原谅和在何时原谅行为人,可以建立别居制度、禁止令等方式的第一级保护,建立行政处罚的第二级保护和对行为人科以刑罚的第三级保护,以完善保护制度。

宽宥机制和多级保护势必会使潜在的加害者心有顾虑,这样婚内强奸如同达摩克里斯之剑一般悬在强势一方头顶,使其尊重弱势的一方,进而使婚姻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昊.论婚内强奸——以性自主权与配偶权冲突为视角[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03):21-24.

[2]万志鹏.婚姻中性自主权与同居义务的冲突及其解决——从“婚内强奸”说起[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07):125-130.

[3]梁琳.配偶权制度研究:以社会性别平等为视角[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孙鹏华(1991~),男,汉族,河南平顶山人,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作者:孙鹏华

我国离婚理由论文 篇2:

浅论“感情破裂”原则之弊端及其修订方向

[摘 要]对于如何确定夫妻关系破裂这一问题现行婚姻法采用的是“感情破裂说”。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婚姻家庭关系的日益复杂,这一制度的弊端也日益呈现出来。因此采用“婚姻破裂”原则即符合当今各国立法趋势和我国现状,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易于法官在审理婚姻案件时予以掌握,也更符合我国现阶段婚姻家庭制度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感情破裂;婚姻破裂;立法趋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于2001年4月28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重新修订颁布施行。这次新修订的《婚姻法》较之旧《婚姻法》更加具体、完善,富有可操作性,更有利于健立健全我国的婚姻家庭立法,为保护夫妻双方、子女的合法权益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同时,在这次修订过程中,法学家、学者们对我国旧《婚姻法》中的诸多不足之处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建议和修订方案,但有些建议没有得到立法机关的采纳,下面将论及的“离婚法定理由修订意向”就是未被采纳的惹见之一。

众所周知,我国旧《婚姻法》对于如何确定夫妻关系破裂这一问题上始终采用的是“感情破裂说”。1980年(婚姻法)第25条第二条是这样规定的:“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应该说,以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作为法定离婚理由这一规定,在我国婚姻家庭制度建立和发展初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也为司法审判工作提供了方便。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探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婚姻家庭关系的日益复杂,这种制度的弊端也日益呈现出来。

首先,感情破裂条件极为宽泛,扩大了婚姻实际可离范围。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对婚姻家庭制度稳定之要求形成明显冲突,客观的削弱了法律对婚姻家庭的保护作用和控制程度。

其次,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中详细规定了14种应予以认定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情形。但是在实践操作中却不易把握。给审判工作带来很多不便。而且,还有许多其他情形尚未包括在这14情形之中,对于这些情形有时连法官也不清楚是应判当事人离,还是不离。更重要的是,“感情破裂说”赋予了法官很大的自由裁量权,这势必会导致某些法官在审理离婚案件时不是依据事实、根据法律作出公正、合理的判决,而是滥用自由裁量杈。

第三,夫妻一方如果单方面故意制造感情破裂迹象的行为(不管其目的是否合法)诉请离婚时又该如何处理?如果法院判决准予夫妻双方离婚,对于无过错一方应给予何种法律救济?如果判决不准,又该如何保护无过错一方在今后的夫妻共同生活中不至于遭受更大的侵害呢?诸如此类问题在法律尚未有明文规定下该如何解决?对法院来说也是比较棘手的。很明显,此类问题不加以解决。是无法体现出我国《婚姻法》中所倡导的充分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这一立法原则的内在精髓。

以上,就旧《婚姻法》中存在的问题列举了一二,当然,存在的问题远远不止于此。因此,在此次修订过程中,针对我国离婚制度种种弊端如何解决,部分学者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建议用“婚姻破裂”或“婚姻关系破裂”一词取代“感情破裂”作为法定离婚理由。这种观点虽在此次修订中未得到采纳,但结合我国现有国情和婚姻家庭制度状况看,其较之于“感情破裂说”还是更具有其合理性的,也为我国婚姻法的再次修订提供了方向。

一、婚姻家庭制度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采用“婚姻破裂”原则更为合理

婚姻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以夫妻间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结合。虽然婚姻是男女两性基于爱情的结合,但是作为一种婚姻制度的存在,任何一种婚姻制度都必然包含两个方面即它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从其自然属性看,婚姻家庭是以两性结合和血缘联系为其自然条件;就其社会属性而言,婚姻家庭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特定形式,是特定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的结合。而婚姻家庭的本质和特征是由其社会属性决定的。既然婚姻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那么它就具有复杂性和广泛性这两个特点,而不仅仅是作为男女两性精神生活而独立存在。毕竟,婚姻还要承担起实现人的再生产、组织经济生活和教育的功能,它是作为这二类生活的共同体而存在的。夫妻间的感情生活只是夫妻精神生活方面的内容,只是夫妻生活的一个方面,它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作为婚姻存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性生活、物质生活的存在。因此,感情生活的消灭,并不意味着夫妻物质生活、性生活的消灭,更不能断定婚姻关系也随之完全破裂。只有这三方面的内容都已遭到破坏才意味着婚姻的崩溃和死亡。而以“婚姻破裂”原则作为离婚法定理由正好符合这一思想。

二、用主观原因取代客观事实作为法定离婚理由是不正确的

感情,依其文义解释为“对事物所产生的爱、憎、喜、思、想、观等心理反应”。它属于人的思想意识形态的范畴,属于精神生活的范围,亦即是主观的东西。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一种具有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性和程序性的社会规范。其调整的主要内容为人们相互交往的行为模式即人们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亦即法律关系。而法律关系的客体从法理学上来讲它包括物、人身、精神产品、行为结果这四类。可感情却不属于法律关系这四大客体中的任何一部分。因此,从逻辑上说,将感情这一心理状态作为婚姻法的调整对象,显然是有悖于法理的。况且,衡量一种主观意愿是非好坏应将其放之于客观实践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对这种主观意愿的正确与否作出客观真实的判断。然而感情是否破裂却是无法用客观标准来衡量的。如果仅以夫妻间性生活的平淡,物质生活的匮乏来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话,则有以偏概全之嫌。故说用法律来调整人们的主观意识形态是不正确的,它不应属于法律的调整范围,正如刑法学上的“犯罪意识”并不能等同于犯罪一样,感情破裂亦不能认定为夫妻关系的破裂。而“婚姻关系”却是一种客观实在,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予以认定,以其作为判定夫妻离婚法定理由也是合理的、合法的。

三、感情破裂原则超越了我国公民的思想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特别在婚姻家庭观念方面变化尤为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婚姻家庭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婚姻家庭问题不但不能摆脱经济的束缚,相反,还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举例来说,绝大多数人在处理自己婚恋行为时,一定会考虑到对方的相貌、身高、职业、学历、家庭状况等因素,不可能抛弃这一切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单纯地以两情相悦为结合条件。否则在面对来自父母、亲戚、朋友的反对和社会上的各种压力时他可能做到泰然处之吗?显然是不大可能的。因为“物质决定意识”。所以说,在现阶段婚恋行为不可能完全实现男女双方纯粹以爱情为基础的两性结合,它必然要受到男女各方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可以这样断定,爱情还不是现阶段我国婚姻制度的唯一基础。故单一的用感情是否破裂作为离婚的法定理由是不合适的,它超越了我国公民的思想状况,不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而“婚姻关系破裂说”则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相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而言是比较现实的。

四、“婚姻破裂”原则较之“感情破裂”原则更具可操作性

评判任何一事物的是非曲直都需要一个客观的标准。这个标准要求具有客观真实性,可操作性和可比较性三个特点,缺少三者其中之一都不能认定为客观标准。感情作为人们的心理意识状态,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它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极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种不确定性在案件审判中的直观体现就是不易操作性,往往让法官很难把握。虽然各种司法解释对如何确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列举了诸多情形,以方便法官审理此类案件,但实践中判定夫妻感情是否破裂还是主要取决于主审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而“婚姻破裂”原则则正好克服了这种弊端。这是因为婚姻破裂原则是以夫妻间婚姻关系的完全破裂为判定依据的。而婚姻关系是否破裂则可通过众多客观现象体现出来,法官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可以通过夫妻间感情是否融洽,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性生活是否和谐等方面作出一个客观真实的评判,以此作为断案的依据。所以说,婚姻破裂原则作为一种客观标准,它排除了不确定性,较之感情破裂原则更具有可操作性。

五、婚姻破裂原则符合当今世界立法趋势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的婚姻家庭立法,绝大多数在离婚制度上均采用了以“婚姻破裂”或与之类似的原则作为离婚的法定理由。例如《法国民法典》第229条规定:“下列情形,可宣告离婚。1.夫妻双方相互同意离婚;2.共同生活破裂;3.因有过错;”这里所列离婚法定理由中第2项情形虽未直接采用“婚姻破裂”一词表述,但是其本质与婚姻破裂原则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各国表达方式的异样罢了。采用“婚烟破裂说”作为法定离婚理由的远远不止法国,其他许多国家的婚姻立法也采用了类似的观点,或者直接采用“婚姻破裂”一词。可以说,婚姻破裂原则已成为当今各国婚姻立法的趋势。

综上所述,在讨论确立法定离婚理由上是采用“感情破裂”原则为好,还是采用“婚姻破裂”原则为宜这一问题上,笔者倾向于后者。这不仅仅是因为它符合当今各国立法趋势和我国现状,重要的是它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易于法官在审理婚姻案件时予以掌握,也更符合我国现阶段婚姻家庭制度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蓝承烈.民法专题研究与应用[M].群众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

[2]王洪.婚姻家庭法[M].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3]贾凌,曾粤兴.重婚罪解读[EB/OL].中国法律刑事网实务专题http://www.criminallaw.com.cn/zhuantilunwen/zhuahtilunwen34.htm.

[4]沙阳.一男同日娶二女法律咋办?[EB/OL].http://www.lihun.net. 离婚网焦点新闻,2003年4月20日报道.

[5]胡康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释义[M].法律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6]于海涌.中国事实婚姻法律地位研究[M].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从,总第18卷,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3月第1版.

[7]巫昌祯,杨大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释义与实证研究[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8]李元双,王海浪.无效婚姻制度设计的反思[EB/OL].浙江社科网:http://www.zjskw.gov.cn/gklweb/magazine/homepage200301.nsf/docume.

[9]柳经纬,蒋月,何丽新.婚姻家庭与继承法[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10]杨大文.婚姻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9月第2版.

[11]夏凤英.论婚姻是一种契约[J].法学家,2001年第2期.

[12]黄松有.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的理解与适用[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13]夏吟兰.事实婚姻的承认与保护[J].中国妇女报妇女论坛,2001年1月30日第3版.

[14]唐德华.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M].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2卷(总第6卷),2001年11月第1版.

[作者简介]高立东,浙江绍兴人,法学本科学历;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煤炭运销分公司企业法律顾问。

作者:高立东

我国离婚理由论文 篇3: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相关争议问题探析

摘要:婚姻法是中国民法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围绕婚姻法修改的必要性以及婚姻法修改中的争议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法定夫妻财产制理应由夫妻共同财产以及夫妻个人财产构成;约定夫妻财产制应该从功能角度出发合理选择立法模式;并将“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改为“婚姻关系确已破裂”,以“婚姻关系确已破裂”作为判决离婚的理由。

关键词:婚姻法;修改;争议问题;分析

一、婚姻法修改的必要性

婚姻家庭作为最普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与社会发展有直接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们的婚姻家庭觀念也逐渐产生变化,因而使得一些婚姻家庭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但是目前我国依旧在使用传统粗放型的婚姻法,传统粗放型的婚姻法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生活发展的实际需求,难以有效调节婚姻家庭存在的问题,从立法层面上进行完善已经是势在必行[1]。

近20年来,婚姻法的实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改革,婚姻法也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第一,婚姻法最早是在计划经济的发展环境下起草和制定的,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后的新变化,同时也缺少一定的前瞻性,并且也有很多立法方面的空白存在。第二,婚姻法在实施过程中,很长时间内并未进行必要、及时地修改和完善,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婚姻法中的相关规定就呈现出滞后性,法律的可操作性也随之下降,这就导致执法中出现了随意性的问题,甚至还会存在暗箱操作的情况。所以婚姻法的修改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建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婚姻法,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促进婚姻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二、婚姻法修改中的争议问题

(一)法定夫妻财产制

在婚姻法的修订后,我国也有部分学者曾经对若干内容又提出了进一步订正建议,而订正的建议就是指将法定夫妻财产中的夫妻共有财产制,改为区别财产制,认为区别财产制对于保证已婚妇女的权益有重要作用,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对夫权的反对。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区别财产制在执行过程中还有明显的难度,也就是说,共同财产制更加适应我国的婚姻情况。夫妻公共财产制,对于我国社会文化的发展以及建立民主婚姻有重要作用,可以更好的保证婚姻中,没有工资或者工资不多女性的权益。

而1980年制定的婚姻法,其中诠释了夫妻财产制的含义,就是指夫妻婚后的财产,实施公有制,也就是说,结婚后的财产成为夫妻共同拥有的财产。这种制度虽然保证了婚姻中女性的权益,但是同时与现代个人权利思想存在着矛盾的情况,二者必然会出现一定的冲突[2]。

而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在期间,所有获得的财产,其中除去商定财产以及法律所规定的个人财产外,其它的都是夫妻双方共同所拥有的财产。而这样的制定,在离婚时就会给财产划分带来一定的难度。

我国的婚姻法明确指出,夫妻双方都有继承遗产的权利,但是遗产也是夫妻共同财产中的重要内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既然继承人已经被指定,那么继承人来继承遗产就是被继承人意愿的体现,若是将这部分财产视为共同财产,就会改变被继承人的意愿,甚至也会影响夫妻之间的关系。

我国在夫妻共同财产的划分方面,就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比如说分开生活的过程中,夫妻在各自生活中使用以及管理的财产也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是这部分财产也是分居后各自维持生活的财产,是夫妻双方各自享有的财富,实际上并不属于夫妻间的共同财产。这种情况就不符合情理,一旦离婚就会引起纠纷。

为此,我国在修订婚姻法后,将夫妻间的共同财产分为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夫妻的共同财产,另一部分则是个人的特有财产,归当事人所有。在离婚时,需要按照现行的婚姻法中的夫妻共同财产制来进行分配,同时根据生活中的需求以及财产的源头,来进行合理的分割。当然也需要结合其他的法律规定,包括积极借鉴其它国家对于离婚姻案件的处理方法,使财产的分割合情合理,尊重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约定夫妻财产制

所谓夫妻约定财产,简单来说就是指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使用契约的形式来规定财产的所有权,这也是一种夫妻财产制,但是需要由当事人自己提出。在婚姻法的修改以及探讨中,需要从约定的范围、条件、程序等方面,来对约定夫妻财产制进行完善和改良[4]。

首先,需要改正法定财产制中的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说在共同管理夫妻共同财产的背景下,丈夫有处理自己妻子财富的权利,而且不用经过妻子的同意就可以进行使用,妻子也无法阻止这一行为。而约定财产制,利用约定的方式实现了对妻子个人财产的保护,可以防止和避免丈夫滥用妻子财产的行为,这样的形式现如今已经逐渐实现法定化,夫妻约定财产的修正功能也有了弱化的趋势,这种情形亟需进行改正。

目前关于约定财产制主要有三种立法主义,分别是独创式夫妻财产契约制度、选择式夫妻财产商定制度以及仅允许商定夫妻特有财产制度。但是无论采取哪种制度,都需要结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夫妻生活的实际情况,发挥其内在的协调制约作用,使夫妻财产约定制度体现功能,便于操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三)判决离婚的理由

在婚姻法的修订后,也有不少学者提出了使用“婚姻感情确已决裂”代替以往的“婚姻关系确已决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术界也掀起了一场关于裁决离婚原因的纷争。

“关系说”是在现行婚姻法的基础上,借鉴外国离婚的经验而提出的。有的学者认为,以感情破裂作为裁判离婚的理由,有四个方面存在不合理:第一,夫妻感情属于精神活动范畴,不是法律可以直接调节的范围;第二,夫妻感情的个性化主观色彩以及隐秘性比较强;第三,夫妻情感只是夫妻精神生活中的内容,并不是构成婚姻本质的内容;第四,要想以这个理由作为法定的离婚理由,必须要保证夫妻婚后有感情基础。

将“夫妻感情决裂”改为“婚姻关系确已决裂”,在整个社会上也引起了学者们的种种议论,形成一场较大的风波。有的学者认为,将离婚条件进行修改,会增加离婚难度,但是事实上,对离婚的部分条件进行修改,并不会给离婚增加难度。现在,有部分的学者,对离婚条件比较敏感,而这种想法可以源于离婚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影响,其中部分学者认为离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实际上这种主观的臆断是不正确的。一个人是否决定结婚,与社会稳定发展之间并未存在较为明显的联系,相对来说,人才的就业能力、学历等内容,才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目前,部分国家的结婚率要高于我国,但是在社会稳定方面,并未高于我国,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验证,离婚并不会对社会稳定发展产生影响。而且深入来说,已经死亡的婚姻关系,不仅不会影响社会稳定,甚至还会保持以及促进社会的稳定,可以将人际关系冲突进行降低,通过离婚,可以消除人际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而降低危险冲突发生的可能性[6]。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婚姻状况与社会稳定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相对来说,就业状况以及教育程度等因素则会给社会稳定带来直接影响。从本篇文章得出,夫妻公共财产问题以及离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围绕婚姻的本质来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参考文献:

[1]赵楠楠. 刍议婚姻法修改中几个争议问题[J]. 电子工程学院学报, 2020, 9(3):207-207.

[2]金石开, 徐鹏飞, 付坚强. 《婚姻法解释三》的伦理正当性分析——基于所有权结构视角[J]. 时代人物, 2019,(2):102-103.

[3]罗素芬. 婚姻何以让我们安身——《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评析[J].人大论坛, 2019(5):44-45.

[4]李昊桐. 试论《婚姻法》中的夫妻共同债务推定的规范[J]. 赤子, 2019,(8):216-216.

作者:陈娟

上一篇:体育企业营销论文下一篇:结构优化税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