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案件缺席审理法律论文

2022-04-25

摘要:由于近年来人口流动性的增加,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往往会出现被告下落不明或文书无法送达给被告的情况,法院通常会按照相关规定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送达法律文书,并缺席审判。本文分析了公告送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离婚案件缺席审理法律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离婚案件缺席审理法律论文 篇1:

浅析离婚案件公告送达之方式存在的问题

【摘要】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加和离婚案件数量的上升,离婚案件中公告送达的适用也随之相应增多,本文树梳理了司法实践中离婚案件公告送达的相关问题,结合当前的法律规定,提出了自己的对策。

【关键词】离婚;公告;送达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乡镇中外出务工农民工逐渐增多,人口的流动性比过去有很大程度地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离婚率的上升。特别是婚姻当事人一方外出后多年杳无音信,婚姻生活名存实亡,另一方当事人不得不到法院诉讼离婚的现象明显增多。截止2011年七月,笔者实习所在法庭共受理民事案件162件,涉及离婚的达97件之多。其中一方起诉离婚而对方处于下落不明状态的,最终以公告方式送达对方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且较去年同期有上升趋势。一、公告送达相关(一)送达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具体送达方式有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转交送达和公告送达。公告送达是指受诉法院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采取其他方法均无法送达时而将需送达的诉讼文书、法律文书的主要内容予以公告,公告经过一定期限即产生送达后果的送达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60日,即视为送达。在审判实践中,对一个公告离婚案件,法院一般要做出两次公告:第一次公告是向下落不明当事人公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举证通知书以及开庭传票等;第二次公告是向下落不明而未到法庭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公告送达裁判文书。(二)公告送达对离婚的影响

离婚案件属于解除夫妻身份关系的案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根据身份关系不得代理的原则,离婚诉讼只能由婚姻当事人本人亲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除外)。实践中,适用公告方式送达的离婚案件绝大部分是达不到这一要求,那么此类离婚案件是否适用缺席判决呢?答案是肯定的,根据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五十一条之规定,夫妻一方下落不明,另一方诉至人民法院,只要求离婚,不申请宣告下落不明人失踪或死亡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下落不明人用公告送达诉讼文书。这就意味着一方当事人长期外出或下落不明的配偶如果提出离婚诉讼,便几乎再没有什么法律的障碍存在。二、公告送达带来的问题

不容否认,通过公告送达,缺席审理,对提高审判效率、解除那些名存实亡的婚姻关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公告送达缺席审理的离婚案件没有操作性较强的具体规定和方式,使公告离婚案件在缺席审理时存在诸多困难和不够规范的现象。(一)恶意诉讼的出现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和最高人民法院意见的逐渐适用,在司法实践中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出现了一部分人利用此规定,明知其配偶的联系方式或所在地址而故意隐瞒,欺骗法庭,以下落不明为由请求法院予以公告送达,从而达到其解除婚姻关系的目的。笔者曾亲历一起案件,原告张某诉至法院,称其妻黄某两年前离家外出打工,再无联系,下落不明,感情破裂而要求离婚,并提供盖有村委会印章的证明材料。受理后,承办法官依法通过报纸和张贴方式公告送达诉状、传票等法律文书,缺席开庭后判决准予离婚,并再次公告送达了判决书。黄某得知此事时,判决已经生效,遂闹至法院,称其在外打工并非两年未归,张某知道其联系方式却故意隐瞒,而且自己也曾在村委会留过联系方式,就是为了防止张某在自己外出打工时起诉离婚而无法联系。对于报纸上刊登的公告,黄某称自己不可能去看这份报纸,更别说在众多公告中寻找与自己相关的信息。从程序上看,法院对此案的审理并没有明显错误,但考虑到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第一百八十三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不得申请再审,即具有终决性和不可逆性,而适用公告的离婚案件当事人绝大部分对开庭和判决结果都是毫不知情,不会出现不服法院判决而去上诉的情况。这样,一旦上诉期满,法院判决生效,当事人之间的婚姻关系自然解除,再无任何救济可言。因此从社会效果上考虑,仍有值得商榷之处。(二)增大审理难度

1.感情是否破裂难以认定

由于绝大多数公告离婚案件都是缺席审理,许多原告为了达到离婚的目的,往往会尽自己所能夸大其词,甚至杜撰一些不存在的事实来证明夫妻感情不和,法官不能通过听取双方的陈述、辩论并结合双方所举的证据来判断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况且原告所提供的证据究竟存在多大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值得商榷,因此法院缺席审理中仅依靠原告一方举证且是较单一的举证,而做出准予离婚的判决,就有可能存在不当。

2.子女抚养问题难以处理

子女抚养问题的处理,是离婚案件中必须予以解决的问题。对于父母来说,抚养子女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在公告离婚缺席判决的案件中,夫妻双方不能就子女随哪方生活及抚养费的承担等问题进行协商,当双方子女较多而原告又不愿意全部抚养时,问题就会显现。如若判决全由原告抚养,在被告处于下落不明的情况下,则对原告来说负担很重,所谓被告支付部分抚养费的判决也很难落实,对原告来说不公平。但若判决子女归被告抚养,而其又下落不明,子女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的保障,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判决等同一纸空文,社会效果较差。所以就有了一些法院为实现案结事了的目的,将请求被告承担子女抚养费的诉请予以驳回,或者子女抚养问题不作处理等问题的出现。

3.财产状况难以查明

财产状况查明难。由于被告不到庭,法庭很难查清原、被告之间真实的财产状况。一些当事人利用这一点可能隐瞒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这种情形如果涉及的财产多、数额大,将严重损害下落不明方的利益。同时,对被告一方下落不明期间所得的财产,原告不知情,亦无法查清,更不能提供。在这种情况下,财产的分割局限于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所得的财产和被告下落不明期间原告所得的财产,当被告重新出现且拥有很多财产时,新的财产分割纠纷将在所难免。(三)可能导致重复诉讼浪费司法资源

由于公告离婚案件的特殊性和一些公告的随意性,如对法院的公告栏,普通公民是很少驻足观看,而在报纸上刊登公告,也无外乎是在人民法院报上刊登,普通老百姓对此类专业性较强的报刊极少订阅或查阅,这就使得许多被告都对自己被起诉离婚或者已因生效判决而处于离婚状态毫不知情。于是便会出现“下落不明”的被告在判决生效几个月甚至几年后又以原告的身份在其所在地提起相同的離婚诉讼,导致一对夫妻离婚法院出了两份不同的判决书。不但浪费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造成审判诉讼资源的浪费,也极大地损害了法院裁判文书的权威性。三、完善公告离婚案件问题的对策

可以看出,公告送达对于解除部分名存实亡的婚姻,提高审判效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显而易见的缺陷。在审判实践中,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解决完善。

(一)严格判断审查下落不明的相关证明材料,法官适度参与调查核实

对被告下落不明的离婚案件,原告应提供被告去向不明的证明材料。实践中,原告向法院提供的被告下落不明的证明材料多种多样:有的向法院提供村组證明,有的提供乡政府证明,有的提供当地派出所证明。庭前法官应对所提供的证明材料仔细核实,认真审查,不能仅以一、两次电话联系不上,或以一、两封信件被退回作为认定被送达人下落不明的依据,而轻率做出公告送达的决定。应当到相关的村组、居委会以及当事人所在单位及被告亲属进行详细核实对方是否下落不明或满两年的事实,对原告提供的证据进行慎重的审查判断。如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到“下落不明”被告的家人、单位及其他有关地方做调查,结合原告的陈述向被告近亲属了解被告人的下落或下落不明的原因,向被告近亲属释明相应的法律后果,引起被告近亲属对案件的重视。这样也有利于承办法官对原被告感情关系、婚姻存续状况等当事人基本争讼事实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既不至于损害原告的根本利益,也能保证人民法院庭审中做出更为客观、合理的判决,避免不必要的社会矛盾的发生。(二)规范公告送达的程序,把工作做细

公告送达既然作为民诉法确定的一种送达方式,那么应该有其规范的操作和严格的程序,法律规定公告有两种方式:张贴公告或登报。这两种方式也可同时使用,即在登报的同时,也应尽可能张贴到使当事人能够知道的可能性更大的地方,除了法院公告栏、户籍所在地外,还应张贴在其以前经常生活、出入、工作地段以及其现在可能的居住或活动地域范围。但尽管如此,仍然绝大多数被告人对离婚诉讼毫不知情,使得公告送达流于形式。因为外出下落不明者,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他们既已“下落不明”,则难以看到张贴在原住地的离婚公告,而作为底层的弱势群体,对于专业性较强的人民法院报不会有太多关注的热情。笔者认为,在公告送达过程中,除应坚持依法登报公告和张贴公告之外,也应做好一些辅助性工作,如在张贴公告后应该由相关单位或人员出具张贴证明或利用现代技术比如摄像等方式保留证据,完善送达程序,减少程序障碍。构建包括下落不明人所在村委会、居委会、乡(镇)政府、当地派出所在内的联系网,将下落不明的情形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对于有近亲属的下落不明人,在公告送达前,向其近亲属释明法律后果并签字确认,证实其确实下落不明再公告送达,尽可能地体现公告送达的实质作用。(三)加大对恶意诉讼当事人的处罚力度

如前文所述,离婚案件有其特殊性,涉及的主要是人身法律关系。一旦当事人离婚后结婚,即使其原配偶申诉,法院也决不可能判决把后来的夫妻拆散,去改正自己的判决,让原来的婚姻关系恢复。因此,法律对于恶意隐瞒事实真相达到离婚目的的离婚案件中的被告人的救济是有限的,但也并非无路可走,对查实属恶意诉讼的当事人,可以通过罚款、拘留等民事强制措施予以惩处,也可以在对方当事人申诉时就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等方面做出有利于无过错方的判决,还可以判处恶意诉讼者给予对方惩罚性赔偿。至于赔偿的数额,应当是大到如果他事先知道则决不敢去进行恶意诉讼为限。

总之,在涉及当事人一方下落不明的离婚案件中,我们一定要本着谨慎负责的原则,仔细甄别,多方联系,在穷尽其他送达手段仍不能合法送达的情况下才能适用公告送达,同时严格遵守送达程序,统筹考虑送达方式,以切实保障被送达人的合法权益。

作者:官家辉

离婚案件缺席审理法律论文 篇2:

论离婚案件中公告送达的问题及完善

摘要:由于近年来人口流动性的增加,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往往会出现被告下落不明或文书无法送达给被告的情况,法院通常会按照相关规定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送达法律文书,并缺席审判。本文分析了公告送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离婚案件;公告送达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外出务工的人数增多,离婚率逐渐上升,

法院在办理离婚案件时会出现的被告下落不明,无法送达法律文书的情况,法院会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

一、公告送达概念

公告送达,是我国法律规定的送达方式的一种,指法院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文书时,通过公告将文书有关的内容告知受送达人。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规定:“自公告发出之日起,经过六十日视为送达。”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五十一条的规定:“夫妻一方下落不明,另一方诉至人民法院,只要求离婚而不申请宣告下落不明人失踪或死亡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下落不明人用公告送达诉讼文书。”这样有利于解决文书送达难的问题,保护原告方合法权益,尽快办结案件,提高诉讼效率。不过在实践操作中,也出现了种种问题。

二、公告送达存在的问题

第一,当事人恶意诉讼。有的原告其配偶长期外出务工,利用公告送达规定,向法院起诉离婚,为了达到离婚的目的,故意隐瞒配偶的联系方式,欺騙法院,称被告已下落不明,法院无法通过其他方式送达法律文书,从而错误适用公告送达。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当事人对于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是不得申请再审。被告大多对于开庭和判决结果不知情,回到家后才知道自己与配偶的婚姻关系已经被解除了,但也无能为力,无法得到救济。

第二,增大案件缺席审理的难度。在公告送达离婚案件中,缺席审判时往往对于感情是否破裂、子女抚养权问题、财产分割问题的处理难度加大。审理案件过程中,被告不到庭,有些原告为了离婚,会夸大其词,来证明夫妻感情不和,审判人员又无法听取双方的陈述辩论,仅能依靠原告一方举证和陈述,这种情况下,来判断双方感情是否已经破裂从而做出判决比较困难。此外,子女抚养问题难以处理。公告送达缺席审理的离婚案件中,双方不能就子女抚养相关问题进行协商,有些情况下,判处归原告或被告抚养,都难以实现公平,更使其子女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影响其健康成长。有的法院甚至为了尽快结案,还会将子女抚养问题请求驳回或者不作处理,这样就会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公告离婚案件中,自然也会涉及到财产分割问题。由于被告不能到庭,法庭一时很难查清原告和被告之间真实的财产情况。有的当事人甚至会隐瞒夫妻共同财产,这将会严重损害被告一方的利益。当然,被告方下落不明期间所得的财产,也无法查清。当被告出现时,就有可能会出现新的纠纷。离婚案件公告送达可以在一方下落不明时使善意的当事人得以解除婚姻关系,提高诉讼效率,但同时也引发的许多问题仍需要更好的解决。

第三,公告送达的范围过窄。公告送达,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栏、受送达人原住所地张贴公告,也可以在报纸刊登公告,对公告送达方式有特殊要求的,应当按其要求的方式进行公告。但目前的公告送达仍然存在一些漏洞,法院往往会在法院的公告栏、受送达人原住所地张贴公告,也会在报纸上刊登公告。但公告的范围也仅仅限于本地,范围过于狭窄。法院在报纸上刊登公告的,这些报纸往往专业性很强,普通人根本很少阅览,被告人可能因为错过当天的报纸而不知公告内容,难以达到送达的实际功效,这就会损害被告方的诉讼权利。

三、完善公告离婚案件问题的建议

第一,加大对恶意诉讼当事人的处罚力度。有些当原告为了达到离婚目的,故意隐瞒配偶的联系方式,谎称被告下落不明的假象,欺骗法院进行公告送达,并缺席判决离婚。而离婚案件有特殊性,除涉及财产关系外,还有人身法律关系。一旦当事人离婚后又结婚,原来的婚姻关系就难以恢复。这样损害了司法的权威性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于这种恶意诉讼的当事人,应依法加大依法惩处的力度,如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 一百零二条的规定,对其采取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予以罚款、拘留。对于恶意诉讼离婚的,对方当事人申诉时,可以就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权问题做出有利于无过错方的判决,法院也可以根据实际损害判处恶意诉讼者给予对方适当的惩罚性赔偿。

第二,严格审查相关材料及公告送达的适用条件、范围。在审理被告下落不明的离婚案件中,原告应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法官应对其提供的证明材料仔细核对,不能轻易做出公告送达的决定。必要时候要法官到相关地区,调查核实对方是否下落不明,向被告近亲属说明相应的法律后果,理清当事人双方的感情关系。同时可以加强证人出庭力度,离婚案件涉及人身关系和家庭稳定,必要时候对原告提供的证据进行严格审查,根据证据规则,对于原告提供的相关证人证言应当通知其到庭。这样,有利于法官在审理案件中把握证言真实性,客观性,更好的审理案件。适当加大原告举证责任,可要求原告提供较全面证明,使法院更全面了基本事实,从而做出客观合理的判决,这样有利于保护当事人根本利益,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发生。

第三,进一步完善公告送达方式。在具体案件公告送达时中,为了使受送达人最有可能知情,应该扩大公告的范围,公告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张贴公告,还可在当事人以前经常出入等地点进行,刊登报纸进行公告也不应仅限于专业性很强报纸,可以适当放宽刊登公告的报纸范围。除了刊登报纸和张贴公告,还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拓展其他方式的公告。如今电子科技不断发展,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可以进行网上公告,这也扩大了公告送达的范围,提高了有效性。

家庭稳定与整个社会的和谐息息相关,离婚案件主要涉及人身关系,所以在审理离婚案件时适用公告送达方式应该谨慎,用其他送达手段都不能合法送达的情况下才可以适用公告送达。要对相关证据材料进行严格审查,完善公告方式,加大对恶意诉讼当事人的处罚力度,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不必要矛盾。

参考文献:

[1]孙勇.公告离婚的适用与完善[J].《理论月刊》,2006 .

[2]赵友新.离婚案件应慎用公告送达[N].江苏法制报, 2008-05-22.

作者简介:徐倩(1992-),汉族,甘肃民勤人,现为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

作者:徐倩

离婚案件缺席审理法律论文 篇3:

涉外离婚案件诉讼竞合时妇女权益保障之国际法诉求

[摘要]在涉外离婚案件出现国际诉讼竞合时,国际司法解决方法对妇女权益保障十分有限。妇女合法权益的保障问题最根本的解决路径在于寻求国际法的强力救济途径,必须重构国际法基本规则,将男女实质平等原则公认为国际法基本原则,将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上升为国家的基本义务,国家一旦违反将承担国家责任。

[关键词]国际诉讼竞合;国际女权主义法学;国际法基本原则

一、涉外离婚案件诉讼竟合时妇女权益保障之边际化

国际民事诉讼中的诉讼竞合,就是指相同当事人就同一争议基于相同事实以及相同目的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法院进行诉讼的现象。对此,有些国家称之为“平行诉讼”(parallel proceedings),也有些国家称之为“一事两诉”或“双重起诉”。由于国家之间主权平等,且平等者之间无相互管辖权,故在国际民事诉讼中出现诉讼竞合的情况相当多。

而在国际民事诉讼当中,涉外离婚案件出现国际诉讼竞合的几率为最高。涉外离婚案件发生国际诉讼竞合时,出现的最多的情况是夫妻当中的女方以牺牲自己的权益为代价扶助男方出国后,夫妻双方当中的男方作为原告在外国法院以女方为被告提起离婚诉讼,而女方又在本国法院作为原告以男方为被告提起离婚诉讼。

涉外离婚案件发生国际诉讼竞合时,女方由于在这样的国际离婚诉讼中,男方作为原告在外国法院以女方为被告提起离婚诉讼,女方本身已处于弱势,由于各种困难无力到外国法院去出庭应诉,不得不放弃维护自己权益的申辩机会,外国法院在经合法传唤,而女方不到庭的情况下,只能依据男方片面之词作出缺席判决。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判决中,女方的权益必然很难得到保障。

而后女方通过平行诉讼的方式在本国法院作为原告以男方为被告提起离婚诉讼来保障其诉讼机会,维护其合法权益。这样就出现了涉外离婚案件国际诉讼竞合的情况。这种方式是否能较好地维护涉外离婚案件中女方的合法权益呢?

在国际民事诉讼竞合情况下作出的判决会出现以下情况,男方所提起涉外离婚诉讼的外国法院所作出的判决与在本国法院正在审理或已终结的女方提起的相同当事人之间的同一争议的涉外离婚诉讼的判决相冲突,这样外国法院的判决将会被女方本国拒绝承认和执行,而女方本国法院的这一判决也同样得不到男方所在的外国承认和执行。这样女方的权益由于需要男方协助执行才能得到保障,比如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子女抚养费的支付等,所以在涉外离婚案件诉讼竟合时妇女权益仍得不到较好保障,在类似的案件情况下法律对妇女权益的维护逐渐边际化。

二、国际诉讼竞合诸解决方法对妇女权益保障之绩效缕析

在涉外离婚案件当中,平行诉讼的产生固然使得女方能获得更多的诉讼机会,但在某些情况下,平行诉讼所导致诉讼竞合的浪费、重复以及不公正现象也是非常严重的,司法效率、各国司法制度及政策、主权问题、域外法律适用问题以及国家之间的关系等等,也都会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诉讼竞合将给国际司法协助,尤其是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带来许多难题。故多基于维护国家利益、完善国际司法制度的考虑,各国众多学者提出了诸多方法来解决国际诉讼竞合问题。

国际诉讼竞合诸解决方法从大体上来讲,主要有两种:其一是通过对本国司法权的自我抑制,让位于外国法院。它叉可以分為两种不同的作用:(1)一国法院可以中止本院的未决诉讼,直到一项诉讼在另一法院终结为止;(2)为了让步于外国法院的未决诉讼,一国法院可撤销本院未决诉讼,同时附加一定条件或不附任何条件。另一种方式便是禁止当事人参加外国法院的诉讼,法院对于平行诉讼问题发布禁诉命令。

对本国司法权的自我抑制,让位于外国法院的做法依赖于国家的自觉,而各国国际诉讼案件管辖权的现实趋势不是自我抑制,而是各国司法管辖权的扩大化倾向。各国司法管辖权的扩大化是一国为了维护该国的利益和保护该国国民的利益的必然选择。司法权的自我抑制几乎只适用在一国内部区际司法管辖权冲突的协调上,在国家间诉讼管辖权发生冲突时很少会有国家主动自我抑制本国司法权,在数量较多的涉外离婚案件出现国际诉讼竞合时,国家更不会放弃本国的诉讼管辖权。另一方面,即使在涉外离婚案件出现国际诉讼竞合,两国当中的一国自愿放弃对涉外离婚案件管辖权,也只有其中法制不利于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国自愿放弃其管辖权方可。但一国放弃国际诉讼管辖权的理论基础中无论是基于先受理法院原则、承认预期理论还是不方便法院原则,并不必然完全导致法制有利于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国家享有当然的管辖权。”

既然第一种国家通过自我抑制管辖权的方式并不会必然达到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绩效,那么,第二种国家通过发布禁诉令。这种方式来解决国际民事诉讼竞合问题是否能达到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效果呢?法院对于平行诉讼问题发布禁诉命令禁止当事人参加外国法院的诉讼,虽然法院所发布的禁令在技术上只是针对当事人,而并不针对外国法院,但实际上,它对外国法院的管辖权和主权所造成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这种对外国司法主权施加限制的方式无疑是最为粗鲁的作法,在实践中也很难得到他国的承认和执行。

在涉外离婚案件当中,一种情况是女方未至该外国法院出庭应诉,而本国法院由于禁诉令没能受理该案,女方权益必然很难得到保障;另一种情况是双方当事人均到发布禁诉令的外国法院参与了诉讼,外国法院作出的判决必须得到同样对该涉外离婚案件有管辖权的它国法院的承认和执行才能完全有效的维护女方的合法权益,而如果承认执行国以禁诉令基于对该国法院的管辖权和主权所造成的损害,以考虑国家主权利益为主,个人利益为次,定会以该判决违反本国公共秩序为由而拒绝承认与执行。而且禁诉令是普通法法系国家特有的解决国际诉讼竞合的方式,如果发布禁诉令的法院所在国为普通法法系国家,而与之可能发生国际民事诉讼竞合的国家为大陆法系国家,承认执行国会以该判决违反本国公共秩序,与该国的基本的司法政策相违背为由而拒绝承认与执行。那么,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初衷定会以难以执行而落空。

综上所析,国际诉讼竞合诸司法解决方法对妇女权益保障之绩效十分有限。国际诉讼当中妇女合法权益的保障问题最根本的解决路径在于重构国际社会的基本规则,寻求国际法的强力救济途径,国际社会必须将男女实质平等原则公认为国际法基本原则,将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上升为国家的基本义务,国家一旦违反将承担国家责任。

三、妇女权益保障之国际法诉求

诸多的涉外离婚案件中诉讼竞合时妇女权益受损的事实证实要求国际法的强力救济,国际法的触角应当深入到掩藏在国家背后的妇女权益问题。国际法运用其强制力迫使国家重视对妇女权益的保障。

联合国必须将男女实质平等原则列为国际法基本原则,成为国际公认的原则。男女实质平等原则应像不干涉内政、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互不侵犯等国际法基本原则一样深入人心。将保护妇女权益列为国家的基本义务,国家承担维护妇女公私领域权益的国际义务。将男女实质平等原则公认为国际法基本原则,国家违反男女实质平等原则、损害妇女权益的国家将承担国家责任。

当在涉外离婚案件出现诉讼竞合,妇女权益受损时,依国际司法规则妇女权益得不到救济时,国际法应赋予权益受损妇女提请本国政府依国际法启动相应程序。妇女本国首先可要求同做出有损妇女权益判决的法院所在国协商解决,如双方无法达成一致解决,妇女本国有权向国际法院起诉,可依据男女实质平等原则这一国际法基本原则诉称做出有损妇女权益判决的法院所在国的行为系该国国际不法行为。一则该国行为违反了男女实质平等原则这一国际法基本原则,违反了国家应承担的维护妇女公私领域权益的国际义务。二则该行为系该国司法机关行为,可视为该国国家行为。故应承担相应的国家责任。

[责任编辑:敖红]

作者:周艳云

上一篇:农产品增值税税收筹划论文下一篇:矿山机电设备维护管理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