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裁判离婚限制及其完善

2022-12-03

作为对离婚进行限制的法理基础, 衡平机制逐渐被各国所承认和接受, 其中美国的衡平机制在维护离婚后弱势一方权益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本文试图通过从裁判离婚、离婚限制等相关概念出发, 通过阐述离婚限制的法理基础, 重点分析美国的离婚衡平机制, 并在此基础上, 对我国裁判离婚限制制度提出个人建议, 以期能为我国完善裁判离婚限制制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裁判离婚限制概念

裁判离婚限制, 通常是通过设定程序上的限制以及条件法定等手段来限制裁判离婚。其中程序上的限制主要包括设置和解或调解为前置程序、限制离婚诉权 (主体上做出限制规定) 、不公开审理、驳回离婚诉讼等。条件法定主要是指只有符合法定的理由或原因时, 裁判离婚程序才能进行。

二、美国离婚衡平机制及其对我国裁判离婚限制的启示

(一) 美国离婚衡平机制

离婚衡平机制是“在离婚制度中自由与正义的博弈, 是婚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博弈, 是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的博弈。” (1) 自美国适用无过错破裂离婚原则以来, 取得了不少成效, 然而像其他国家一样, 单亲家庭孩子的成长仍然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问题少年的出现无疑是社会潜在的风险, 为此, 美国在离婚登记制度中建立了离婚衡平机制, 在维护离婚自由的同时, 尽可能地减少离婚对家庭和子女带来的负面影响。

1. 限制无过错离婚原则

美国各州主要通过在现行无过错离婚法中设置离婚障碍来限制无过错离婚自由的滥用。也就是说, 如果存在这些障碍, 则不得离婚。离婚障碍主要包括相互同意、女性或未成年子女的特殊利益保护等。总的来说, 只有在夫妻双方相互同意且没有未成年子女的情况下才适用无过错离婚原则。例如俄克拉马州为了限制无过错离婚原则, 于2003年首先通过了《相互同意法》, 明确规定:“在存在未成年子女时, 夫妻不能单方面宣布离婚, 除非夫妻一致决定离婚, 要想单方面宣布离婚只有等到子女成年以后”。 (2)

除此之外美国还通过设立离婚等待期作为离婚障碍, 一般情况下, 在有离婚家庭有未成年子女的情况下, 其离婚等待期的时间往往是最长的, 甚至长达半年之久, 以便夫妻双方在慎重考虑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前提下, 避免一时冲动而离婚。

2.设置离婚教育与指导制度

在司法实践中, 降低离婚率的另一个尝试是建立离婚指导与教育制度。2007制定《佐治亚州离婚改革法》就做了有益的尝试。该法规定:“凡是家庭存在未成年子女或妻子处于妊娠期间, 如果提出离婚, 必须接受涉及离婚对子女的不利影响的离婚教育课程。” (3) 时间不得少于三个学时, 之后还要获得相关的书面证明, 以证明该夫妇确实通过了该课程培训。在纽约州的《纽约家庭关系法》也规定了类似的内容。这期间将通过夫妻双方进行离婚指导和教育课程, 使得双方冷静下来, 好好考虑下婚姻是否还有维持的可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一时冲动导致离婚的后果。如果结束后, 当事人仍然不改变离婚意愿的, 便会获得离婚判决。但是, 本文认为, 基于我国目前的国情, 离婚教育课程的设置存在一定的难度, 授课的老师、课程的安排、后期的监督等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故建议可以等我国离婚制度发展得较为成熟时再引入该制度。

(二) 对我国裁判离婚限制的启示

1.完善家务补偿制度

前文已经对我国目前的家务补偿制度进行了分析, 其主要弊端有两个, 一是适用前提不符合我国国情, 二是难以具体落实。这无疑对离婚妇女的家务补偿设定了过高的门槛, 且降低了保障。本文建议:首先, 取消“分别财产制”的前提, 在绝大多数夫妻适用共同财产制的当前状况下, 分别财产制才能获得家务补偿无疑仅使极少部分的妇女受益, 不符合婚姻家庭法中的社会正义理念。其次, 家务补偿制度需要配套的法规进行落实, 由于家务自身的难以评估性, 需要相关的标准规定, 可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以当地的生活水平为基本标准来制定补偿标准, 此外, 应根据实际情况, 如女方为了家庭辞职在家等原因, 对离婚妇女增加“人力资本”的特殊补助。这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具体落实家务劳动补偿制度, 充分保障离婚妇女的利益。

2. 附加严酷条款

通过附加严酷条款, 对离婚时正处于困难境地的一方当事人和未成年子女予以保护。严酷条款, 即前文所说的美国所设置的离婚障碍的一种。严酷条款的设置, 主要是出于对弱势一方权益的考虑, 尤其是未成年人。“在离婚过程中要保障未成年子女的利益, 使他们能够享受到家庭、社会和国家为其未成年地位基于的必要保护, 就应当在立法中充分考虑到子女无权状况, 对他们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4)

前文提到, 离婚可分为协议离婚和裁判离婚两类, 协议离婚是由离婚当事人自行达成的, 尽管当事人在离婚时通常能够充分考虑未成年子女的处境, 但并不能保障其所达成的协议能够完全有助于未成年人今后的成长, 所以本文认为, 对于有10岁以下未成年子女的家庭, 应当不允许其适用协议离婚, 即只能进行裁判离婚。此外, 即使双方婚姻关系“确已破裂”, 但出于对弱势一方或未成年人切身利益的考虑, 仍不应准许其离婚。

3. 增设离婚年龄限制

近年来多项调查显示, “80后”“90后”的离婚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 其原因通常是婚前缺乏了解, “闪结闪离”的现象普遍存在。对此, 本文建议增设离婚年龄限制, 在我国的婚姻法中规定只有在婚姻关系存续达一定年限后, 一方提出申请离婚才能获得补偿, 其补偿数额与婚龄成正比关系。这一期限在美国一般为1年, 我国澳门地区《民法》也有1年的类似规定。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 参照国外立法, 可以考虑将此期限限定为六个月, 即登记离婚必须结婚满六个月以上。因为时间过长不利于对当事人的保护, 过短又失去了保护的意义。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闪婚闪离一族的出现, 防止一部分人将婚姻视为儿戏。对于未过限制期限的协议离婚, 登记机关也不应受理。

为了实现离婚自由和社会正义的平衡, 有必要对离婚进行一定的限制, 而我国的裁判离婚限制制度仍存在不足之处, 通过对美国衡平机制的分析, 可以在家务补偿制度、严酷条款、离婚年龄等方面进行完善。

摘要:作者认为, 随着我国《婚姻法》的修正, 使得裁判离婚的限制备受关注, 各界学者也对离婚自由与离婚限制提出了各种理论主张, 其中衡平机制的出现, 更好的阐述了离婚自由与离婚限制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衡平机制进行阐述和分析, 提出我国现行裁判离婚限制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裁判离婚,离婚限制,衡平机制

参考文献

[1] 扬大文.亲属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

[2] 夏吟兰.离婚自由与限制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

[3] 夏吟兰.离婚衡平机制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4 (5) .

[4] 陈雯.离婚:一项社会学视角的思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 (汉文版) , 2009 (4) .

[5] 周卢萍, 余长秀.城市家庭问题与青少年违法犯罪[J].青少年导刊, 2002 (1) .

[6] 吴钰.从美国离婚制度看我国婚姻法的完善[J].科教导刊, 2012 (5) .

上一篇:法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甘肃政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为例下一篇:销售管理工作中对销售人员的激励